与苏轼有关的阅读理解
有关苏轼的作文材料辩析讲解学习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 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 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 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 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 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 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 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位置决定价值,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有关苏轼的作文材料辩析
2、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
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 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 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 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 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 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 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 ‘大江东去……’”
4、北京卷:说“安”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八声甘州)(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八声甘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②。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③,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④、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⑤,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释:①参廖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
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
②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
这里说苏轼清除机心,即心中淡泊,任其自然。
③相得:相交、相知。
④谢公:指谢安。
《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
⑤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县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为下文表达词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作铺垫,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
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
2.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
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情感有所不同,分别反映的是“进”之忧和“退”之忧。
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河之鱼①[宋]苏轼②,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③而食之。
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选自《苏东坡寓言选译》,张忠全编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河之鱼》为苏轼《二鱼说》中的一篇。
②鬣(liè):鱼类颌边的髫。
③磔(zhé):撕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飞鸢过而攫.之( ) (2)磔其腹而食.之( ) (3)好.游而不知止(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3.下面这句话连用两个“怒”字。
请细细品味,说说“怒”字的表达效果。
(3分)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4.苏轼写这个小故事,既“悼世之人”又“以自警”,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警示?(4分)(二)(12分)怒蛙说(节远)[南宋]陈傅良日有乌①,月有蛙②。
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若,脔③肉耳。
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④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⑤太阴之光;呀⑥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⑦,吾怒以示若。
”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⑧,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
吾视若之怒,渺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无光。
啬人⑨伐鼓,驰且走焉。
(《立斋先兰文集》) 【注释】①乌:古代神话传说,大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
②蛙:蟾蜍,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蟾蜍。
③脔(lu án):切成块的肉。
④靳(jìn):嘲笑,侮辱。
⑤翳(yì):遮蔽。
⑥呀:张开。
⑦月于望:农历的每月十五那天,下文的“月于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有删改)[注] 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为蒲亭长( ) (2)枳棘非鸾凤所集(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1)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仇香有哪些“歪行”?请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4.虽:即使【试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② 这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淄博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译文一: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3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篇一一课时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
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
(l)有些人学问渊博,但少才识,往往只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
唐朝李善,学淹古今,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
他的工作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才识不高,缺乏创造,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2)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尽管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因为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但是贾谊未尽其才,却是历史事实。
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
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忍受人间最大的耻辱,终于达到了目的。
(3)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说,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
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弥补不足。
(4)1781年,赫歇尔认定天王星是行星。
其实,在这以前,已有好几位天文学者观察过它了。
当时流行着一种陈腐的观念,认为太阳系的范围只到土星为止,土星以外,再没有行星了。
要打破这种观念,需要胆识和勇气。
持这种观念的天文学者因循守旧,他们既不敢,也从未想到应该扩大太阳系的领域,因而总是把天王星当作恒星而不加注意。
勒莫尼耶甚至观察过它达十二次之多,最后还是让它逃之夭夭。
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谁又能断定,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太阳系已经到了尽头呢?(1)(2)两段中用来说明下列两个论断的事例分别是①说明“有学问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A.苏轼和贾谊的事例B.贾谊的事例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D.李善的事例②说明“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的事例是A.李善和贾谊的事例B.贾谊的事例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D.司马迁的事例对文中“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句最确切的理解是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
B.借行星发现的过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无限的观点。
C.引出下文感叹我们今天对太阳系的认识尚未到达尽头。
初二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001]
初二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这种感情?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破阵子”是本词的,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派的代表作家。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5.(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欲”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之景,下面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也是描绘初春景色()。
A.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孟浩然)B.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
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
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此书到日,恐己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如我辈亦不劳逼也。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柑桔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
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
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
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
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有关春天的古诗阅读理解
韩愈的《晚春》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 743 年(唐玄宗天宝二载)。当时李白正待诏金门。扬
这里,好像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
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应劭注:“金门,金马门也。”苏
这是一首有名的题画诗。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
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
贺知章的《咏柳》
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
“鸟鸣檐间树,花落窗下书。缘溪见绿,隔岫窥红蕖。采薇行笑歌,眷
值得赞扬了。
我情何已。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李白一直对这种自然造化的胜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
景就一往情深,于是就想象着苏秀才肯定在眷恋自己,以至于“身世如
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觉,诗写得工巧奇怪,别开生面。
杨柳的有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 系的。
最终,那视之无形的不行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
魏
第2页共6页
魏
第4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江州庾楼》《念奴娇 秋日怀乡,用东坡韵》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贺复孙《江州庾楼》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江州庾楼[元]贺复孙宿鸟归天尽,浮云薄暮开。
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
(选自《元诗体要》)(1)请简要说明“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如何借助拟人手法来抒情。
(2分)(2)“浮云薄暮开”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两句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2分)将“淮山”比作人,以“淮山”的“不肯过江”,含蓄地表达作者“过江”不得的惆怅之情。
(意思对即可。
)(2)(4分)[要点]①“浮云薄暮开”写浮云在傍晚时消散,作者得以眺望远方,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写作者不怕“浮云”遮挡,不以“浮云”为意,表现出作者的乐观。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陆深《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②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
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
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③,到处堪唏发④。
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陆深:华亭(今松江)人。
②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
③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
“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
④唏发:晒干头发。
1.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2.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苏词景物雄壮、宏阔,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景色的雄壮;陆词景物有雄阔也有秀美,如“大江东去”“襟带五湖吞百渎”写出了景色的雄浑,“两岸芦汀,一湾柳浪”则写出了景色的秀美。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理解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东坡传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
黄州也许是狭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
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板,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
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
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
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板,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
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
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
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
有一天,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板词》。
其结尾部分如下: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
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
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
归岁既晏兮草木胖。
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病。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
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
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
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C.尾属于城属:隶属D.徙知密州徙:调任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轼庐于其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亦足以畅叙幽情C.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其孰能讥之乎?D.朝廷从之不知东方之既白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 “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3]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2]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抓住(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填序号)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D.冬季女子[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完整诗句。
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4. 课外阅读。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与苏轼有关的阅读理解
与苏轼有关的阅读理解《宋史·苏轼传》阅读附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02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书上元夜游
书上元夜游【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
③民:指汉族。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⑤过:苏轼的小儿子。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______________(3)予欣然从之从:____________________(4)盖自笑也盖: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B.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C.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D.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4.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分别描写了什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案:1.高兴的样子;只是;跟随;大概是;2.C;3.①想到没有人和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4.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都表现出作者对待贬谪旷达的心态。
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
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_____。
苏东坡的态度是物(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____ (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 (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
(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
(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 1) 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__________任太守,其后又调到__________。
其中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写于__________(地名)。
8.阅读第13章,苏轼在徐州的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此章提到的东坡诗歌重要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地名)9. 苏东坡在______(地名)因他的______而被捕入狱,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案”,最后的裁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苏轼有关的阅读理解《宋史·苏轼传》阅读附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
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
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5分)(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5分)参考答案:4.C【解析】(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6.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7.(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大意1分,庐使分堵全每译对一处给1分)(2)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认为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
(大意1分,摭表语所为讪谤,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
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
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
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
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
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
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
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
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
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
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
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
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
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
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
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
请属:请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常窃悲周公之不遇悲:同情B. 其后益壮壮:强壮C. 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 人不可以苟富贵苟:苟且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虽然,不容何病夫天下虽不能容B. 执事爱其文闻其名而不得见者C. 非亲旧为之请属于苟其侥一时之幸D. 不容然后见君子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1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苏轼所说周公之不遇主要指的是无人理解他。
B. 孔子听到颜回的劝慰后,不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C. 苏轼将梅公和韩愈并提,表达自己对梅公的敬仰。
D. 苏轼为自己成为欧阳、梅二公的学生而感到高兴。
12.下列为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13.将下面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3分)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2分)14.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本文主要写了人生的哪两种乐趣?所推崇的是其中的哪一种?(3分)简要说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
(4分)答案:9.B(3分)【解析】长大,长成人。
10.A(3分)【解析】虽然(B代词,我的;代词,他(们)的。
C代词,我;助词,的。
D这样,如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C(3分)【解析】没有将二者并提。
12.C(3分)【解析】1其容色……与其文章……相对,温然而不怒不能断开,断开后构不成折关系;2乎是介词,相当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