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按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本人治疗小儿斜颈的按摩纠正手法。这套按摩手法共有四个动作,需一次连续做完。

1. 局部按摩:医者运用拇指或中、食指头在患侧胸锁乳突肌肥大肿块部位做自上而下的轻揉按摩,能够舒展理顺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并促进新陈代谢,使局部硬结的肌肉纤维逐渐软化。

2. 头部左右旋转:医者两手抱住婴儿头部作左右旋转,每次旋转10~20回,这样能够松解强硬的胸锁乳突肌。

3. 头部左右摆动:医者抱住婴儿头部左右摆动,每次可摆动10~20回,使患侧强硬的胸锁乳突肌得到伸展和活动。左右摆动时应注意向倾斜的相反方向纠正,通过这样多次反复纠正,从而使强硬的肌肉纤维得到松软,歪斜的头颈部能够保持正直。

4. 颈部上下拔伸:医者两手抱住婴儿头部和下颌上下垂直拔伸,每日1次,每次约10~20回,这个动作可使变粗变短的胸锁乳突肌逐步得到拉长松软。以上这套按摩手法四个动作,每次都要连续做完,每天除来院按摩一次以外,并且教给家长,要求家长在家中有可能的时候,再给患儿按摩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推拿手法治愈小儿肌性斜颈15例报告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多有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后病变所致。但有别于骨骼结构异常和神经性创伤的斜颈。笔者所治15例斜颈均属产伤,包括:产道因素、产前挤压、胎儿头位不正、胎儿在子宫内头向一侧偏斜,从而压迫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以致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下颌指向健侧。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1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性8例,女性7例。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20天。出生难产11例,顺产4例。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4例,在中段的10例,在下段的1例。患儿发病左右之比基本相等。治疗时间,最长4月,最短20天,一般二三个月之间。

二、治疗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法主要以局部推拿手法为主,其采用行气活血,化淤散结,“以通为舒”的治疗原则,其原理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解除,条索状肿物消散或吸收。只要推拿手法所施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治疗步骤

1、常用手法:按、揉、推、弹拨捻转、扳拉、拔伸旋转、取穴拍打等。

2、常用穴位:大椎、肩井、开天门等。

3、家长配合:嘱家长配合轻柔局部或热敷。

另外,还要注意患儿头颈位置,如喂奶、睡觉时令患儿向患侧睡。

4、辅助治疗:如果肿物很大,在推拿手法操作后,可用半张活血镇痛膏,加酒1克和云南白药拌匀贴敷肿处。

(二)操作方法

首先选好医患体位,充分暴露患处,以便于操作。

1、按揉推法:患儿仰卧,医者用食指、中指、拇指由患侧缺盆穴向上按揉推至风池穴,健侧相反,反复操作数遍。

2、弹拨捻转法:先用拇指在肿物的周围反复进行弹拨,然后由拇指、食指拿起肿物,做两侧上下来回捻转数遍。

3、扳拉法:患儿坐位,医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推患侧头部,使头部尽量偏向健侧肩部,反复操

作数遍。

4、拔伸旋转法:医者用双手分别托起下颌和枕部,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拔伸,接着向健侧旋转,反复操作数遍。

5、取穴拍打法:揉大椎、风池、扶突,拿肩井,开天门等,然后轻轻拍打颈、肩、上背部结束。

施术时,要求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力求做到刚柔合一。

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左右。初期每天一次,病情重者可一天两次,到了中后期隔日一次,或隔两日一次。一般15次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7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附:典型病例

朱某,男,四个月。患儿第一胎。预产期提前14天,属顺产,生后十天,家长发现患儿头颈喜向左侧睡,下颌指向左侧。右侧颈部有一个肿块,推之可动,患侧眼、面发育不如左侧。患儿家长称,经服药治疗毫无效果,有关医院说需待患儿2-6岁时再行手术治疗。经熟人介绍家长带患儿于1989年5月14日,前来就诊,经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尚好,头颈向左侧歪斜,右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有1.5cm肿块,右侧眼、面小于左侧,头颈向右侧活动功能受限。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乃产前挤压,淤血阻滞,脉络失和所致。

拟上法治疗5次,肿块逐渐变软、缩小,10次基本吸收,15次全部吸收,颈部活动自如,头颈端正而痊愈。为巩固疗效,又治疗5次,5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三、讨论与体会

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机理,是根据前人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滞,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的理论,采用按揉推法使局部产热,而促进血液循环,消散肌肉肿胀,改善营养供应;采用弹拨捻转法,能加速条索状肿物软化,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除,这是治疗此病的重要手法;施以扳拉法、拔伸旋转法、取穴拍打法,能伸展胸锁乳突肌,解除肌肉痉挛,疏通经络,消炎镇静止痛,从而达到温通气血,矫正畸形之目的。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切勿生搬硬转强拉,要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以能忍受为度,掌握好适当力量,全靠医者心里琢磨或手法的巧妙操作,才能达到《医宗金鉴》所说的:“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以获取最佳疗效。

笔者认为小儿正在生长发育时期,脏腑娇嫩,血气未充,故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越早越好,最佳有效期是生后1-3个月,3-6个月效果满意,6个月-1周岁患儿疗效次之。因此对在六个月以下的患儿及时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是提高肌性斜颈治愈率的最佳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