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肌性斜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解剖】

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

止于乳突。

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

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如主张产伤致病的认为,是由于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可时剖腹产的婴儿亦有患肌性斜颈者。因此产伤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本病的发生。主张缺血性肌挛缩的主认为,因动脉供血不好,导致肌肉缺血,而引起本病。但是骨科上所见的缺血性肌挛缩(如Volkmann缺血挛缩)见不到肌肉上的肿块。

【症状】

1.颈部歪斜:出生后二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面部向对侧旋转。

2.胸锁乳突肌挛缩: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有一椭圆形的肿物,大小一般在1×2cm2以下,位于肌肉层,质软,皮界清,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颈椎发育的不对称;甚至发现智力发育障碍。

【治疗】

1.揉捻胸锁乳突肌:患儿仰卧,医生以拇食两指揉捻胸锁乳突肌,力量适中即可。

2.推捋胸锁乳突肌:医生在患儿局部涂少量滑石粉,用拇指沿胸锁乳突肌的走行方向推捋。

3.纠正斜颈:医生一手托住患儿后枕部,另一手扶住患儿下颌,稍用力牵引患儿颈部使其颈部逐渐向健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以纠正斜颈。

【注意事项】

1.本病宜早发现早治疗。

2.平时要注意纠正患儿头的姿势,使其头向健侧侧屈,面向患侧旋转。

骨性斜颈

凡因颈椎先天发育畸形(融合、缺如、骨化)或后天伤、病造成颈椎的改变引起的颈斜者均为骨性斜颈。

一.分类

二.表现

骨性斜颈以先天性颈短(颈椎融合)为多。现侧重介绍先天性颈短。

先天性颈短由Klippel和Feil于1912年最早报导。所以又称Klippel和Feil综合症。

由于颈椎的融合、骨化、缺如、畸形使颈椎缩短。这种患者多出现三大特征。一是颈部又短又粗,多伴蹼带或翼带状,出现颈斜,面部不对称。二是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和侧屈为显,融合的节段越多,受限越重。三是后发际低宽。三联征同时出现约占一半。最显著的自觉症状和易检到的体征是颈短粗和颈活动受限。多节颈椎融合,颈明显变短,头部象落在胸廓上。颈活动明显受限。融合节段越多受限越显。特别是旋转和侧屈受限,前屈后伸不明显。一般后发际低宽不明显。

先天性短颈常出现其它畸形。如:泌尿、心脏、神经、听觉、颈胸椎、肩胛等畸形。

短颈以颈椎改变颈短为主,蹼颈以颈蹼为显。短颈和蹼颈各既有独特之处,又有许多表现相同之点。两者有无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区别,目前无明确的定论,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三.治疗

骨性斜颈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治疗。

先天性颈短,重点改善外观畸形和改善颈椎畸形。

改善外观畸形:

脖子短粗,有蹼状带者应用左氏方法医治:

1. 成形。整复外表,让脖子紧缩变细、变端正、消除蹼状带、提升后发际。

2.游离松解技术,去除条索和发育不良组织,让脖子变细、变灵活。

3.颈部功能操锻炼,促进颈部功能恢复。

左氏法医治先天性颈短,改善外观畸形效果好,请你选择。

对其它类型的骨性斜颈及伴有其它畸形的患者按具体情况施治。

改善颈椎畸形

对无神经症状的患者,不需特殊治疗。避免颈部外伤,在剧烈运动时可戴颈托保护。

脊柱侧凸在15°以内,可用支架和功能锻炼进行矫正。在15°以上可做脊柱侧凸的相应手术。

上颈椎融合者,无神经症状采取保守措施,出现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采取前路和后路减压。

中低位颈椎融合者,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因劳损和退变,易发生外伤和椎管狭窄,按症施治。

小儿肌性斜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侧斜、前倾、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其特征。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造成斜颈的原因至今未明,除先天性畸形学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肌纤维化所致。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或产程中肌肉内血管中血流有暂时的停滞,以致肌肉供血不足,日后逐渐成为梭状疤痕组织,或代之以纤维条索而造成的挛缩。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可在一侧颈部发现有棱形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多局限于中下段。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因肌肉挛缩牵拉发生斜颈畸形。

2.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畸形如不及时矫正,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颜面明显小于健侧,个别患者颈椎甚至是上胸椎可见固定性脊柱侧弯。

3.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

4.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物。

【诊断和鉴别】

1.诊断对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仅根据临床表现基本可以作出判断。但通过鉴别用滁其他疾病后,对本病即可确诊。

2.鉴别诊断

(1)先天性脊柱畸形:虽可有斜颈畸形,但无颈部肿块,颈椎正,侧位X线摄片可发现有半椎体、楔形椎或蝴蝶椎先天性脊柱畸形。

(2)代偿性头位(复视伴有头位置的异常):代偿性头位与眼外肌麻痹出现复视有直接关系。头的左倾和右倾与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有关。

【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常用穴位及部位阿是穴、患侧胸锁乳突肌及颈侧部。

3.常用手法推揉法、拿法、弹拨法,及颈部被动运动法。

4.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医生面对患侧,在胸锁乳突肌上施以指揉法,上下往返操作,约2分钟,此时手法宜轻,使患儿先能适应治疗。继而在胸锁乳突肌上施以拿法。同样上下往返,约1~2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