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故事传说3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间故事传说300字
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意思后,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挡,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苟杳听后不觉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实行完了。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书,好喜欢。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又是两夜,都是这样。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仅仅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个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过了八九年,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
灰烬。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协助。
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一
晃过了十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协助吕洞宾之事。又过了一些日子还是如此。吕洞宾疑心苟杳不肯相帮。又过了几天,
吕洞宾实在憋不住了,便提出要回家,可苟杳仅仅劝他再享几天清福。吕洞宾忿忿地说:有福你享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身无分文的吕洞宾只好再沿路乞讨,返回家乡。在路上,遇有一
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早日到家。可到了村里,
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起了新房搬
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抚着一
口棺材在嚎啕大哭。他大吃一惊,怔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
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
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如梦
初醒,深悔自己不识好人,错怪了苟杳,他苦笑了一声说道:“贤弟,你这个帮,可帮得我好狠啊!”
自此,狗咬(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
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
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
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
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持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
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
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猪肉的
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
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8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因为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
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
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因为来吃他
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
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
铺字号却逐步被人们淡忘了!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
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
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
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很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狗不理包子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
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
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
色白面柔,香而不腻。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迩的
“天津三绝”食品之首。历经一百六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经创新和
改良已形成秉承传统的猪肉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创新品种海鲜包、
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先后摘取“商业部优质产
品金鼎奖”、“中国名小吃”、“国际名小吃”等多个国内外评选和
大赛的金奖,被誉为“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