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1)
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_课件1
小结全篇:
本文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自始至终饶有 趣味,在趣味中我们学到很多关于蝈蝈的科 学知识,这归功于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 新的精神。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 察,善于动手实践,从身边小事获得快乐。
布置作业,培养兴趣
1、请收集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 诗句。
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
所笔进记行。的合斗作争,探然究后—以—其发讨观现论察问,所题得提写,升成研认详读识细确切的
•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
细蜂、、深螳刻螂诵地、读描蝎绘子感一 、悟种 蝉—或 、—几 甲反种虫复昆、诵虫蟋读的蟀生等,活等咀:。嚼蜘蛛、蜜 •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品对味生命,的领敬悟畏情之感情,更
重点研读,体悟感情
• 1、对蝈蝈的称呼有哪些?都在何种情况下使 用?
•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 提问: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蝈蝈?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以蝈蝈的口吻填写表格,体会其特征:
姓名: 美称:
特长:
主要 事迹
研讨三:(小组合作)
帮助学生从分析比较的作用理解特征: 填空实例:
写蝈蝈的叫声时与———作比较 再找出这样的例子2-3个
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大声朗读:
用“我喜欢……这个句子(词语、 段落),因为……”的句式交流
示例:
我喜欢“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 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个句子,因为它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而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流露纸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绿色蝈蝈》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
下面是【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难点突破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灯笼捉萤火虫,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了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的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1、知识储备过渡语清晨,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起床后,又像往常一样出门观察昆虫,他的妻子拦住他,说家里有客人来,一会儿,客人来了,法布尔穿着一件破了洞的衣服去迎接,他的妻子笑着说你只顾昆虫,不顾衣着!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时代,去感受他热爱动物的的情感吧!●走进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困,靠业余自学,花12年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学教书20多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时间对昆虫及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并将大量亲身观察所得写成了《昆虫记》,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和帝国教育部的奖励。
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成的《昆虫记》,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还会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奇迹的创造者,我们在课外要阅读他的著作。
●解读背景作者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生观照虫性来反映社会人生,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而这部书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管巨制。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初一上册。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昆虫记绿色蝈蝈的内容概括
昆虫记绿色蝈蝈的内容概括《昆虫记》之《绿蝈蝈》主要内容《绿色蝈蝈》这篇文章先介绍了绿蝈蝈的叫声以及捕食习惯,而后具体描绘了作者旁观到的蝈蝈捕食蝉的场面。
作者把蝉喂给关在笼子里的绿蝈蝈,观摩绿蝈蝈吃蝉的场面。
作者通过用不同的食物来喂绿蝈蝈,最后得出结论:蝈蝈喜欢吃昆虫。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介绍了蝈蝈与同类相处的习性。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文章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孱头着人文关怀,并且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这里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给这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深刻的灵魂,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文章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孱头着人文关怀,并且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这里跃然纸上。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昆虫记》。
《绿色蝈蝈》的写作特点1、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语言生动传神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3、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比较手法本文通过比较的手法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进一步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感知课文语言的美。
运用比较、讨论、分享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生命奥秘的探究欲望。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蝈蝈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蝈蝈这一生物。
提问:“你们对蝈蝈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外貌特征。
通过提问:“蝈蝈的外貌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通过提问:“蝈蝈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蝈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对蝈蝈有什么新的认识?”5.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6.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以“我眼中的蝈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蝈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绿色蝈蝈同步练习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练习及答案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1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如下问题。
(一)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 )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 )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分明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 )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 )。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本身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泛起,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给句中的空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1)我( )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 )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A、走、咬B、跑、啄C、望、吃D、跑、吃选( ),理由:(2)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 )蝉,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 )。
A、追赶、逃跑B、追捕、躲避C、追击、避让D、追捕、逃窜选( ),理由:2、“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作者把谁比作鹰,把谁比作云雀,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分歧?3、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赋予了蝈蝈以人的什么品质?请你也选择一种动物,看看可以赋予它什么品质?4、抄写2—3句既能浮现蝈蝈的品质,又是你最喜欢的句子。
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表达。
(二)蛛蜘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下了一阵不算小的雨,夹带着风,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淋得面目全非。
泥水从花盆里向外溢,使铺着花砖的走廊,溅上了许多,也使本来十分清洁的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⑵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
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的讲解。
3. 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4. 课文结构的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的讲解,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2. 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运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命主题。
2. 朗读课文《绿色蝈蝈》,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3. 讲解课文中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5.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6.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课文背诵和写作练习,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绿色蝈蝈》 新人教版
)
(3)弱肉强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惊慌失措 (2)贪婪 (3)指动物 界中弱者被强者吃掉。(4)形容说话声音很小。
三、据义填词
(1)
:比较起来,更加好一些。
(2)
:形容十分有兴趣、有滋味。
(3)
: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 告材料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 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 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 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 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 景、生活状况等等,不妨把《昆 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 材料。
【作品介绍】
《昆虫记》不仅仅局限于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 而是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 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映 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 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 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 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 描写微小昆虫的书成为读者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 思想的鸿篇巨著。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 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 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 更深刻的印象.
2.在写蝉的声音与进食时, 与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
1、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 2、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 3、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4、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通过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 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 如指掌。
3. 蝈蝈喜欢吃蝉的腹部,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一问题的? 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绿色蝈蝈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积累,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都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他们童年时代对各种小动物也有了较多认识,所以对《绿色蝈蝈》的学习,可结合他们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在这一课前面已经安排了两篇说明文的精读训练,学习了与说明文有关的文体常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能力。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文中从绿色蝈蝈的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三方面来进行介绍,语言生动传神,尤其是拟人句,反映出作者对生物的人性关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读全文,找出说明的角度2、过程与方法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教学设想:《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们去读取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学习语文,认识生活。
教学中将采用自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可从形体、叫声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考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在蝈蝈的叫声中几个人行走在丛莽间,肩上挂着一串串用高粱篾编成的蝈蝈笼,然后推出蝈蝈的特写镜头)1、导语: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情形吗?你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你是否也逮过蝈蝈、熟悉蝈蝈呢?(请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叫法布尔的法国人就曾经对这种小生灵做过仔细的观察与研究,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他笔下的蝈蝈吧!(板书课题)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
2024初一《绿色蝈蝈》人教版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初一《绿色蝈蝈》人教版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意义”等。
2.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只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课文朗读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课文讲解3.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3.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4.合作学习4.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4.2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绿色蝈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它有哪些特点?”4.3各小组进行讨论,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作业布置6.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绿色蝈蝈的短文。
6.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文朗读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水平。
3.合作学习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氛围。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环节,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文《绿色蝈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语文课本P39-43。
本文以“蝈蝈变成鸡”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奇妙和自然规律的智慧,既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态意识,又引导了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自然的道德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文的理解和表达:了解课文中的生命现象和生态环境,掌握文章的大意、重点和结构;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猪死亡、蝈蝈幼虫进化、蝈蝈变成鸡的过程和原因,并理解自然规律及其智慧。
2. 语言技能:能够掌握新词汇、语法及其用法;运用语言动手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学会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和人文情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2. 把握人与自然相互转化的智慧,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奇妙和自然规律的智慧。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商,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和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1. 了解课文中的生猪死亡、蝈蝈幼虫进化、蝈蝈变成鸡的过程和原因,并理解自然规律及其智慧。
2. 掌握新词汇、语法及其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猪死亡、蝈蝈幼虫进化、蝈蝈变成鸡的过程和原因,并理解自然规律及其智慧。
2. 通过阅读和写作,加深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时间:10分钟2. 方式:音乐猜谜、图片展示等3. 操作:①音乐猜谜:播放一段著名的动物音乐,如《天鹅湖》、《小狗探险记》、《猫和老鼠》等,让学生听后猜出这个动物的名字。
②图片展示:出示一组关于动植物的图片,并由学生自己描述和解释这些生物的名称、特点和生存环境。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
从小迷恋大自然。
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段是平实的说明语言,简明,准 确,客观。课文的语言生动灵活,既有 对昆虫的形象描绘,又有个人感情的流 露,充满了喜爱之情。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 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27
主题: 这篇科学小品文,妙趣横生。作者观察细
致,文笔细腻生动,文中的蝈蝈活灵活现,令 人喜爱。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 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
30
20
有很多同学对蝈蝈的叫声感兴趣,我们一起 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窃窃私语
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 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比喻
喑哑 尖锐 急促 清脆
四个形容词, 进一步加深我 们对蝈蝈叫声 的认识
21
特征
形:苗条,匀称 色:嫩绿,淡白
习性
声 ----柔和 昆虫:蝉、金龟子一类
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食 青草
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学术 代表作品
著作的枯燥和一本正经,反 而读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 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 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 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 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8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国)
9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
10
11
12
4
5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 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 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下 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
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
巨著。法布尔也被誉为“ 昆虫诗人”。
6
鲁迅称《昆虫记》是 “讲昆虫故事”“ 讲昆虫生活”的楷 模
7
1、《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 谨
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小姑娘,日夜忙,会抽丝 ,
会织网;织出网来不捉鱼,
提些小虫当口粮。” 2
3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 的动物,走进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 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 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他们共处,你会 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 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 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 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 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昆虫记》。
24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 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蝈蝈 —— 蝉(叫声)
对比 蝈蝈 —— 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 ——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忌妒
25
与下文作比较,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何不同 特点。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 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 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 物。也有称之为“哥哥”。
táng 开膛破肚
18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19
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
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 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 是食物习性。
13
14
15
16
篝火 狩猎 喧嚣
喑哑
静谧 篡夺 窸窣 螽斯
莴苣 嗉囊 喙
大颚
更胜一筹
开膛破肚
17
gōu 篝火
shòu xuānxiāo yīnyǎ
狩猎 喧嚣
喑哑
mì 静谧
cuàn xīsū 篡夺 窸窣
zhōng 螽斯
Wōjù sù náng huì 莴苣 嗉囊 喙
è 大颚
chóu 更胜一筹
28
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 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 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29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 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 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 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 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 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不少同学们 对蝈蝈感兴趣,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 蝈蝈的资料,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 查找到的有关的蝈蝈的资料。
同类 住 ----群居
22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 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 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3
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当蝈蝈捕杀蝉时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 实验的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肉时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 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 给人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