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合集下载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导致的疾病,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中耳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辨证论治。

以下将介绍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1. 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寒邪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鸣、耳聋、耳痛、发热、流脓等。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苍白,脉象偏缓,并伴有寒冷症状。

治疗方法为温散寒邪、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如苍耳子、白芷、小儿豉豆、当归等。

2. 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风热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痛、耳鸣、耳聋、发热等。

中医认为,风热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发炎、充血、肿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偏数,并伴有发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常用药物如连翘、银翘、小儿退热颗粒、小檗碱等。

3. 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湿热蕴结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胀满感、疼痛、耳鸣、耳聋、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耳部会导致耳道和鼓膜充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偏滑,并伴有湿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常用药物如黄连、黄柏、白茅根、知母等。

4. 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气滞和血瘀导致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聋、耳痛、耳鸣、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会导致气血不畅,耳道郁阻,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象偏涩,并伴有气滞症状。

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青蒿等。

以上是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的主要类型,每个类型在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上有所不同。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医提倡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引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定义和临床特点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和意义第一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概述1.1 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因素免疫因素解剖结构因素1.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体征1.3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要点辅助检查第二章:中医药治疗原则2.1 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2.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考虑整体状况与局部病变的关系2.3 治未病思想预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第三章:中医药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及方剂辨证施治的具体方案3.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操作方法3.3 拔罐和刮痧适应症操作方法3.4 耳穴贴压耳穴选择贴压技巧3.5 饮食疗法饮食宜忌食疗方案3.6 生活调养起居调摄情志调摄第四章:规范化治疗方案4.1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病情轻重制定治疗方案4.2 治疗流程治疗步骤和时间安排4.3 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标准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4.4 安全性和副作用管理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成功案例分享分析成功的治疗案例提炼治疗经验5.2 常见问题与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处理方法第六章:预防与健康教育6.1 预防措施预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措施6.2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结语总结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性对未来中医药治疗的展望。

二陈汤三拗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

二陈汤三拗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
帷 现 程 教 育
第 2 0 1 1 I 3 卷 年 第 1 2 1 2 月 期 ・ 总 下 第 半 1 7 月 4 期 刊
二 陈汤三拗 汤治疗分 泌性 中耳炎 3 0 例
吴初 武
(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人民医院 ,抚 州 3 4 4 4 0 0 )
摘 要 : 目的 分 析探 讨 分 泌性 中耳 炎 中 医 治 疗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选取 我 院 2 0 1 0年 1月 至 2 0 1 1 年 1月接 收 治疗 的 分 泌 性 中耳 炎 患 者6 O例 ,将 患 者 随机 分 为对 照组 和 实验 组 ,每 组 患 者 3 O例 ,对 照 组 采 用 常 规 方 法 进 行 治 疗 , 实验 组 采 用 自拟 三 陈 汤 中 药 配 合 治 疗 ,
2 结 果
分泌性 中耳炎是常见 的一种 非化脓性耳 炎,是一种 多发疾病 ,其 中儿 童发病率较 高。近年来 ,随着人们 生 活节奏的加 快 ,工作 生活压力 的加 大 ,用 耳过度等导 致 分泌性 中耳炎 患者与往年 相 比呈逐 渐上升 的趋势[ 4 ] 。传 统 的西医治疗分泌性 中耳 炎主要是采取 清除患者耳 中多 余积液 ,改善 中耳 通气的功能 以及 全身治疗 等方法 ,但 是 由于对分泌性中耳炎 的发病病 因分析 不 明确 ,在 治疗 过程 中药物 治疗往往 缺 乏针对 性 ,使 治疗疗 效不 明显 。 另外 ,手术治疗也是西 医中治疗分泌 性 中耳 炎的一个 常 用 的方法 ,手术 治疗效果快 ,恢复 明显 ,但 手术副作 用 比较大 ,容易引发不 同程度 的术后 并发症 _ 5 ] 。因此 ,采 取更加有效 的治疗方案对 分泌性 中耳炎 进行治疗成 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 ,经多次 临床研 究发现 ,中医治 疗分泌性 中耳 炎效果显著 ,且无 明显副作用 ,在临 床治 疗 中得到广泛应用 。 自拟二陈汤治疗分泌性 中耳炎的方法主要是 以消除患 者耳中积液为治疗原则。针对因风邪袭肺 ,清窍闭塞引起 的急性期分泌性 中耳炎以及 因脾气虚弱 ,痰湿停聚引起 的 慢性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的具体情况 ,采用三拗汤中药进 行配合治疗 ,将对患者的治疗分为早期 、中期 、后期三次 治疗疗程 ,分别配用不同量 的中草药成分 ,对 陈皮 ,配药 半夏 ,白芥子 ,茯苓 ,桔梗 ,石菖蒲,枳壳,白僵蚕 ,配 药炙附子 ,薏苡仁 ,枸杞子 ,生甘草,熟地黄等中草药进 行合理配置 ,能够有效宣肺化痰 、健脾化痰。治疗效果显 著 ,且基本上杜绝副作用的产生 。 本研究 中 ,实验组分 泌性 中耳炎 患者采用 中医治疗 的总有效率 为 9 3 . 3 %,对照组采用 常规治疗方法 的总有 效率为 6 3 . 3 %,两组结果有显著 性差异 ,具有统 计学意 义, P<0 . 0 5 。综 上所述 ,中医采用二陈汤法配合治疗分 泌性 中耳炎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治疗 中推广应用 。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7286投稿邮箱:sjzxyx88@ ·综合医学·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冯冬严(河北省隆化县中医医院 耳鼻喉科,河北 隆化 068150)0 引言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耳内出现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耳鸣,严重情况下将导致其中耳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患者失聪,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症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4]。

临床上以引流中耳积液、抗炎症、抗感染反应为主要治疗思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治疗方式与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3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式,给予激素强的松,黏促排剂吉诺通,同时应用达芬霖喷鼻或1%麻黄素生理盐水,药物治疗持续7-10 d ,观察患者鼓室情况,根据其观察结果判定是否给予鼓膜穿刺术,抽尽鼓室内液体后注入强的松龙,液体粘稠时可注入α-拟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连续治疗7 d ,若7 d 后无明显改善,可重复治疗。

急性期给予抗感染措施,适当选择抗生素类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处方包括Ⅰ-Ⅳ型,Ⅰ型(风邪外袭闭耳型):苏叶9 g 、茯苓12 g 、半夏6 g 、前胡10 g 、桔梗9 g 、枳壳10 g 、生甘草10 g 、生姜9 g 、大枣10 g 、陈皮10 g 、杏仁10 g ;Ⅱ型(气滞湿困阻耳型):柴胡10 g 、白芍、枳壳12 g 、甘草10 g 、陈皮10 g 、藿香10 g 、木香10 g 、香附10 g 、泽泻10 g 、厚朴10 g ;Ⅲ型(脾虚痰湿壅耳型):薏苡仁10 g 、辛夷10 g 、石菖蒲12 g 、砂仁10 g 、桔梗10 g 、扁豆10 g 、茯苓10 g 、人参12 g 、甘草10 g 、白术10 g 、山药10 g ;Ⅳ型(痰瘀互结滞耳型)柴胡10 g 、川芎10 g 、香附20 g 、石菖蒲12 g 、枳壳12 g 。

治分泌性中耳炎验方

治分泌性中耳炎验方
连续服药 2 周, 可 收 到 良好 的效 果 。
日1 剂, 水煎服 , 3 次/ d 。 若 中耳 积 液 较 多 者 行 鼓 膜 穿 刺 后 服 上

切 眼痛 , 洗之可愈 。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1 0 )
治 疗 下 肢静 脉 血 栓偏 方
黄 宇新 詹雅 薇 林 勇凯 梁桂 洪
治 分 泌 性 中 耳 炎 验 方
李金 山
( 江苏省新 沂市中医院 , 2 2 1 4 0 0 )
( \ 2 : . 广 州 辜 中 医 药 大 学 护 主 理 墨 学 院 医 学 院 , 广 东 广 州 5 1 0 4 0 5 )
调 经水 , 中开郁 结 , 血 中气药 , 为 治头 痛要 药 。现代 药理 研 究 ] 认为 , 川 芎 的主 要 成 分 川 芎 嗪 能扩 张 脑 血 管 , 降 低 血管 阻力 , 增 加脑 血流 量 , 对脑 血管 功 能有保 护作 用 , 能 改善 微 循 环 , 并 有 镇 静 镇 痛 的作 用 。牛 膝 , 《 千 金 翼 方》 谓其 除 脑 中 痛 , 盖 以其 引 气 血 下 行 , 以 逆 其 上 升 之
下肢静脉 血栓形 成是 常见 的周 围血管 疾病 , 好 发 于 下 肢 深 静 脉 。笔 者 介 绍一 个 偏 方 , 现介绍如 下。
方药用 法 : 猪苓 2 0 g , 茯苓 2 0 g , 蒲公 英 2 0 g , 大戟 1 . 5 g 。
丹参 1 5 g , 田七 1 5 g , 花旗参 1 5 g 。诸 药 研 粉 冲 服 , 日 1剂 ,
内外 兼 洽 中国民 间疗法
CHI NA’ S NATUR0P ATH Oc t .201 4 Vo1 .22 No 1 0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发生炎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急性炎症,伴随有中耳腔积液。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以湿邪为主,兼有风、热、瘀等因素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则是疏风祛湿、利水除痰。

具体来说,中药应当用于宣肺化痰、清热祛湿、解毒止痛等方面,以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维护健康。

中医药方1. 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30g、连翘15g、黄芩10g、三七10g、生甘草3g、地龙3g、白术2g、陈皮3g、枳壳2g。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透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50~100毫升。

2. 三妙丸组成:地蒲、荆芥、葛根、薄荷、草果、人工牛黄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利咽开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3克。

可用冷开水送服或用草药汁送服。

3. 地骨皮汤组成:地骨皮、黄芩、银花、白芷仁等药材。

功效:祛湿清热,解毒止痛。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4. 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连翘、板蓝根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通利咽喉。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5. 四神汤组成:人参、桂枝、白术、甘草等药材。

功效:补气健脾,活血通络。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总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之一,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中药饮片治疗,同时合理调节膳食,加强营养,改善患儿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中药方,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林冰教授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防治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总结

林冰教授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防治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总结

林冰教授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防治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总结林冰教授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防治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总结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特殊形式。

林冰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医专家,他多年来致力于中耳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来防治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对林冰教授经验的总结。

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由放疗引起的中耳腔内黏液积聚和分泌物过多的炎症反应。

林冰教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依托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针对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首先,林冰教授强调了对病因的重视。

他指出,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放疗引起的中耳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黏膜下血管扩张和渗出。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放射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病理相关因素,如肿瘤的大小、位置、种类,放射剂量和照射时间等,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加味龙胆泻肝汤是林冰教授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有效药方。

该方具有清热解毒、解郁开窍、为阴利湿和胃的作用,有效促进肝胆系统的排泄功能和抗炎作用。

林冰教授强调,治疗中耳炎要重视中耳气、湿挟毒的调理,同时要根据病情选择辨证施治,因此加味龙胆泻肝汤的配伍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有些患者可能伴有肺胃热盛的表现,可加入黄芩、薄荷等清热泻火的药物;有些患者可能伴有气虚和脾胃湿重的表现,可加入黄芪、淮山药等益气健脾的药物。

林冰教授同时强调了治疗的综合性。

他认为,针对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药物的使用,还要结合其他辅助疗法。

对于耳内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可以采用耳腔冲洗、抽吸等措施清除分泌物,减轻症状。

对于耳鸣、耳聋等感觉器官功能损伤较明显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最后,林冰教授非常重视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随访工作。

分析疏风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分析疏风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分析疏风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03-11T01:09:08.80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月10期作者:郑文彬[导读]郑文彬(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积极利用疏风通窍汤治疗的疗效及其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期间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纳入样本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0,开展常规临床治疗)和研究组(n=40,加用疏风通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针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积极利用疏风通窍汤治疗的效果突出,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耳鼻喉科;疏风通窍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value of shufeng Tongqia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 Methods: Choose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as the research period,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otolaryngology trea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n sample observation object, 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0, to carry out the routine clinical therapy) and group (n = 40, treatment with breeze: soup),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diseas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ombination therap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2 groups,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ata comparison (P > 0.05). Conclusion: Shufeng Tongqiao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worthy of further reference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 】 Otolaryngology; Dispelling wind tongqiao decoction; 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ecurity急性分泌性中耳炎(ASOM)是中耳黏膜遭受细菌感染出现的急性化脓炎症,若未接受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将会损伤听力、演变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危害性较大[1]。

二陈汤三拗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二陈汤三拗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3讨 论
分泌性 中耳炎是一种非常常见 的非化脓性耳炎 , 属于一 种多发疾病 , 近年来 ,随着 人们 生活节奏 的加快和工作 生活 压力 的加大 , 用耳过度 导致 分泌性 中耳 炎患者 发病率呈逐渐 上升 的趋势 , 西 医治疗 主要通过 改善 中耳通气 的功 能、 清 除 耳 中多 余 的积 液 而 达 到 治 疗 的效 果 , 由于 没有 深 入 分 析 分 泌 性 中耳 炎 的发 病 病 因 , 导致 治疗 过程 中使 用 的药 物 缺 乏 针 对 性 ,治疗 效果 不理 想 。二 陈 汤 治 疗 分 泌性 中耳 炎主 要 以 消 除 患者耳 中积液为治疗原则 ,同时配合三拗汤进行 治疗 , 将 患 者 的治疗阶段分为早期 、中期和后期 , 合 理配 置不 同的中草 药 ,如 :熟地黄、生甘草、枸 杞子、薏苡仁 、白僵蚕 、枳壳、 石菖蒲 、桔梗 、茯苓 、白芥 子、半夏、陈皮等 中草药 ,具有 健脾化痰 、宣肺 的功效,治疗效果较好,并且 可以最大 限度 的减少治疗产生 的副作用 。本次研究选取 6 O例分泌性 中
有 效率为 4 6 . 7 %, 观 察组患者治疗总有 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患者 ,P < 0 . 0 5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分泌性 中耳炎 患者 而言,采用二 陈汤三拗 汤进行 治疗,有 助于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 ,具有一定的应 用价值 ,值得 大
力推 广使 用 。 关键词 :分泌性 ;中耳 炎:二 陈汤;三拗 汤:治疗效 果 中图分 类号:R 2 7 6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5 — 0 2 4 6 . 0 1
本 次研 究选 取 6 O例 分 泌 性 中 耳 炎 患 者 作 为研 究对 象 , 5克石菖蒲;( 2 )中期 :治疗重 点为健脾利湿化痰 ,配方主 分 为 2组,分别采 取不同的药物 进行 治疗 , 探 讨二陈汤三拗 要包括 1 O 克 白僵蚕 、1 O克枳壳 、1 O克石菖 蒲、6克桔梗 、 汤治疗 分泌性 中耳 炎的临床效果 ,获得较 为满 意的结果, 现 6克茯苓 、5克 白芥子、1 O克法半夏 、9克陈皮;( 3 )后期 : 报 告如 下 。 治疗重点为温。 肾涤痰 , 配 方 主 要包 括 8克 白芥 子 、 l 0克 茯 1 . 资料 与方 法 苓、1 2克熟地黄 、1 0克生甘草 、1 2克枸杞子 、1 5克薏 苡仁 、 1 . 1 基本 资料 9克 炙 附 子 。 在我 院 2 0 1 3 年i 月至 2 0 1 4年 6月期间所 收治的分泌性 1 . 3观察指标 中耳炎 患者 中选取 6 O例作为此 次研 究对象 ,均符合分 泌性 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耳 炎临床诊 断标准 ,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 组 。对照组 1 . 4疗效判断标准 3 O 例 患者采用 西药进行 治疗 ,其 中,男性患者 1 5例,女性 治疗 效 果 以 患者 自我 主 观 感 觉 为 主 ,根 据 患者 耳 镜 下 患者 1 5例 ; 年 龄 2 0 — 6 0岁 , 平 均 年 龄 ( 3 5 . 2 1 ±8 . 5 4 )岁 ; 骨 膜 色 泽 形 状 的 改变 以 及 声 导 抗 的 结 果 对 治疗 效 果 进 行 综 观察组 3 0例 患 者 采 用 二 陈 汤 三 拗 汤 进 行 治 疗 ,男性 患者 l 4 合 评估 。痊 愈 : 患 者 没 有 耳 闭症 状 , 听 力完 全 恢 复 ;显 效 c 例, 女性患者 1 6 例; 年龄 2 0 — 6 O岁 , 平均年龄( 3 4 . 4 6 ±9 . 7 4 ) 患者耳闭症状基本消失,听力基本恢 复;有效 :患者耳闭症 岁。 两组 患者 的性 别、 年龄等情况没有 明显的差异, P > O . 0 5 , 状有所好转,听力基本恢复,偶有耳鸣;无效:患者耳闭症 具有可 比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状没有消失, 听力没有好 转的迹象 , 声阻抗没有 明显 的变化 。 1 . 2方法 治疗总有效率= ( 痊愈+ 显效)/ 总例数* 1 0 0 % 。 1 . 2 . 1 对 照 组 患者 1 . 5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 3 O例 采 用 常 规 西 药 进 行 治 疗 , 在 口服 敏 感 抗 生 此 次研 究 的所 得 资料 和数 据采 用 专业 的统计 学 软 件 素 的基础上 ,每 日使用两 次 1 % 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次一滴 , S P S S 1 6 . 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 用 ( X±S )表示,计数和 计 每晚 口服 1毫克 的富马酸酮替芬片 ,每天早晨八点 口服 3 0 量 资料 经过 卡方 和 t 检 验 ,P < O . 0 5 ,有 明显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毫克 的醋酸泼尼松片 ,每 隔三天减少 5毫克n 。 学意义。 1 . 2 . 2观察组 患者 2结果 观察组 3 0 例采 用采用二陈汤三拗汤进行 治疗 ,治疗过 观察 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 率为 8 6 . 7 % , 对 照组忠者治疗 总 程共分为三期 :( 1 )早 期:治疗重 点为清热疏风化痰 ,配方 有 效率 为 6 6 . 7 %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主要包括 6克 的生甘草 , 6克陈皮 , 1 0克桔梗 , 8克浙 贝母 , 患者,P < O . 0 5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见表 1 . 1 0克僵蚕 ,l O克枳壳 ,6克茯苓 ,8克法半夏,6克 白芥子 ,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比较 [ 1 3 ( % ) ]

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4T10:56:57.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8期作者:张新日邹广华龚建齐盛国强徐红霞[导读] 结论:将中西医联合诊治方式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治中具备良好的效果,且同传统诊治方式相比毒副反应更小,具备相应推广价值。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行中西医联合诊治后临床效果。

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行分泌性中耳炎病患中选取72例病患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个36例。

两组病患均行传统西药诊治,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辅以自调中药诊治,14d 后比较两组临床诊治效果。

结果:经数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诊治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中西医联合诊治方式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治中具备良好的效果,且同传统诊治方式相比毒副反应更小,具备相应推广价值。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治疗;耳鼻喉科【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41-02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领域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科病症,临床特征主要为传导性耳聋,或鼓室积液,为一类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因为咽鼓管阻塞,以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症易反复及难痊愈。

于临床诊治过程中行西药诊治虽具备相应成效,但长期行此疗法诊治会对人体产生相应毒副作用。

中医领域认为分泌性耳炎为风邪侵袭导致,应以通窍开闭为主行诊治。

因此,本文将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诊治作为本研究内容,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行分泌性中耳炎病患中选取72例病患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病患20(35耳)例,女性病患16(28耳)例,共计36(63耳)例,年龄介于12~70岁间,病程1d~2年;对照组男性病患19(32耳)例,女性病患17(30耳)例,共计36(62耳)例,年龄介于13~71岁间,病程1d~2年,两组病患一般资料机经专业比对后无差异,可比。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secretory otitis media拚音FENMIXINGZHONGERYAN别名中医:耳胀,耳闭,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耳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及功能失调二个方面因素。

任何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鼓室负压,均可发生本病。

如咽鼓管炎症、鼻咽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后鼻孔或鼻咽部填塞过久等,均可因阻塞压迫损伤咽鼓管咽口或局部静脉淋巴回流障碍而导致本病。

也可能是由于咽鼓管表面缺乏一种能降低粘液毡表面张力的物质,如磷脂,这种物质能使咽鼓管管腔相对容易在吞咽时张开,有利于中耳通气,如果这种物质由于感染等原因受到破坏,即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因素:本病可能是经咽鼓管累及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度的细菌感染,由于致病细菌毒力较低,局部有一定的免疫力,使病变未能达到化脓阶段。

其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

细菌的内毒素在发病机理,特别是病变迁延不愈或复发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内毒素可引起中耳粘膜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及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本病。

内毒素不易被灭活,可长期存在于中耳,引起病理改变。

3.中耳粘膜免疫防御系统异常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积液中查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各种补体、免疫复合物、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溶酶体蛋白酶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属Ⅲ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耳粘膜,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中耳积液。

小儿8岁以后局部免疫系统开始成熟,这也可能是儿童8岁以前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4.在飞行、潜水、高压氧舱治疗等,由于大气压急剧变化,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较悬殊所致的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由飞行所致者称航空性中耳炎,由潜水、沉箱作业所致者称潜水员耳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总之,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效果明显要
优 于西药组 ,并且没有毒 副作用 ,具有安全 、高 效等优 点 ,同时有效 地 减轻患者 的痛苦 ,改 善患者的症状 ,中药 的价格 低廉 ,减轻患者 的
1 次/ 天。同时给患者 口服激素和使 用抗生素 治疗 。试验组 :在 对照组 治 疗基础上 ,对患者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I 型 :黄芩9 g 、泽泻1 0 g 、柴胡 1 5 g 、龙胆草 1 2 g 、细木通6 g 、焦
者 的年龄在 1 7 - 5 9 岁 ,平均为 ( 4 2 . 0 ±1 . 0 )岁 ;病程在 1 0 d  ̄ 2 . 0 年,
例 ,占2 0 . O %;无效3 例 ,占2 0 . O %;治疗 有效率为8 O . O %。试验 组治疗 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值 得进 行推 广和 使 用。
【 关 键词 】 中 医辨 证 分型 ;分泌性 中耳 炎 ;临床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3 2 - 0 2 7 0 - 0 1
分泌 性 中耳炎 是患者 耳 内 出现胀 闷堵塞 和听 力下 降等症 状的疾
型 。Ⅲ型 :气导 阀出现异常 ,主要 以高频 为主 ,鼓室 图表现为B 型。
疏肝理 气的效果 ,甘草则 能够有 效地 调节其他药物 。对 于肝火旺盛的 患者 ,很容易出现伤 阴劫 液情 况 ,因此 ,在配方 中加入 当归和生地 , 具有 滋润养血的效果 。诸药合 用,具有清除肝胆湿 热的效果 ,使得患
3讨 论
平均为 ( 7 5 . O ±1 0 . 5 )d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

活血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活血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
病例均 为门诊病例 ( 排除鼻及鼻咽 23 典型病例 - 刘某 ,女 4 O岁。右耳 听力下降伴耳呜 ,
部机 械 性 阻塞 )治疗 组 5 0例 ,男 3 0例 ,女 2 例 ;对 照 0
组 4 0例,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8岁,最 大 7 0
分3 次服 ,1 4岁以下者药物剂量减半。对照组鼓膜穿刺
抽 液 每 周 1 ; 口服 红 霉 素 0 5 ,每 日 4次 ,地 塞米 松 次 .g 2
07mg .  ̄ 5 ,每 日 3次,1 周后地塞米松开始减量。
2 结 果
21 疗 效标准 治愈: . 耳鸣 ( 闷胀 感消失 ,鼓膜 颜色 耳 恢复正常,活动度好 ,纯音测 听平均阈值 ≤2 D H 0 B L,
1牟 未复 发 。
1 治疗方法 . 2
两组均行鼓膜 穿刺抽液 , %麻黄素滴鼻 1
3 讨论
每 日 3次 。2周 为 1个疗 程 。治 疗 组 于 抽 液后 注入 地 塞
分 泌性 中耳炎病 因 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主要的 病 因有 咽鼓管功能障碍、 感染和免疫反应等, 属中医 “ 耳
听 力 损 害 超 过 2DB ;无 效 : 症 状 和 体 征 同 治疗 前 , 0 HL 无 明显 改 善 。
测试结果 :右耳传导性 聋 ,声阻抗测试右耳 B型曲线 。 诊 断 :分泌性 中耳 炎。右耳鼓膜 穿刺抽 出淡黄 色液体 ,
抽 液后 注入 地 塞 米松 05 ,中药给 予行 气 活血 通 窍 、健 .ml
脾利 湿解毒之 法,活血通窍汤每 日 1 剂水煎服 ,1 %麻黄 素 滴鼻 ,每 3次。1 周后 听力改善 ,耳 鸣、耳 闷胀减轻 , 继 续穿刺抽液注药 ,中药原方不变。第 3周后症状基本 消失 ,停做鼓膜 穿刺 注药 ,嘱 患者捏鼻鼓 气、按压耳屏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法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法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法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积水以及胶耳等。

此病多发生于儿童,其发病率在14%-62%,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前。

3~10岁儿童中20%~50%有过中耳积液史。

本病如果治疗不当或予忽视,可导致严重听力损害,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耳胀”“耳闭“气闭耳聋”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由于风热或风寒侵袭,以致耳窍经气不宜,而出现耳胀之症;或素有肝胆湿热之人,复感湿热之邪,湿热交蒸,循经上扰,停聚耳窍,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浊困结耳窍,或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以致邪毒滞留,气血淤滞,脉络受阻,耳窍为之闭塞不通;或脾肾虚损,精气不足,不能上注,耳窍失养,以致闭塞失用,均可引起耳闭之症。

现代医学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各种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增殖体肥大,慢性鼻窦炎分泌物、鼻息肉、鼻咽肿瘤等导致咽鼓管阻塞或由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提高了管内的表面张力,影响管腔的正常开放;以及急性中耳炎细菌外毒素或咽鼓管管腔内的分泌物影响咽鼓管纤毛的输送功能导致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②感染:目前认为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③免疫反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④气压伤:高空飞行,潜水等引起的气压损伤。

二、病理咽鼓管阻塞、通气功能障碍,中耳气体中的氧被黏膜吸收而致中耳腔形成负压,促使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而产生中耳积液,伴上皮下组织水肿,黏膜增厚,病变进一步发展则黏膜内腺体组织化生,黏液分泌增多。

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黏膜可逐渐恢复。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对鼓膜的仔细观察,结合纯音测试、声阻抗检查结果,一般诊断不难。

从痰论治分泌性中耳炎48例

从痰论治分泌性中耳炎48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夏 6g 白芥 子 6g茯苓 1 , 地 黄 1 , 0g半 , , 0g熟 5g 山茱萸 1 , 2g山药 l , 2g桔梗 6g枸 杞 子 1 , 甘 , 2g生
草 6g 。水 煎服 , 1 。 日 剂 14 疗 程 1 日为 1个 疗 程 , . 0 2个 疗 程 统 计 疗效。
维普资讯
河北 中医 2 0 年 5月第 2 O2 4卷第 5 期
H b i ' M, 2 0 , o 2 , o5 ee JI M町 O 2 V l 4 N . E
33 3
从 痰 论 治 分 泌 性 中耳 炎 4 8例
杜长 河 ( 江省 舟 山市 中 医院耳 鼻 咽喉科 浙 舟 山 360 ) 100
1 , 0g陈皮 1 , 0g 白芥子 1 , 苓 l , 梗 1 , 0g茯 0g桔 0g 石菖 蒲 6g枳壳 1 , , 0g 白僵 蚕 1 , 苡 仁 3 , 0g薏 0g生 甘草 6g 。抽 出液黏 稠 可加 竹 茹 1 ; 黄 加 金银 0g苔 花 1 、 5g黄芩 1 ; 白加 白术 1 、 扁 豆 1 。 0g苔 0g 炒 0g
13 1早期 ..
治宜 清 热疏 风 化 痰 。基 本 方 : 夏 半
1 , 0g陈皮 6g 白芥 子 6g茯 苓 1 , , , 0g枳壳 1 , 0g 白
僵 蚕 l , 贝母 l , 梗 6g 石 菖 蒲 6g 生 甘 0g 浙 0g 桔 , , 草 6g 。偏 于 风 热合 银 翘散 加 减 ; 于风 寒合 荆 防 偏 败 毒 散加 减 。水 煎 服 , t1 。 E 剂 1 3 2 中期 .. 治宜 健 脾利 湿 化 痰 。基 本 方 : 夏 半
12 2 中期 .. 12 3 后 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011-07-18 19:54:15)转载标签:杂谈漏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鼓室积液)(谭敬书、李凡成体验)宣告工夫:2010-01-09宣布者:李凡成(走访人次:992)漏出性中耳炎与咽鼓管性能阻碍有关。

上呼吸道传染常惹起咽鼓管炎症性梗塞,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如腺样体肥硕)、肥厚性鼻炎等可导致咽鼓管机械性堵塞,以及中耳气压伤等,从而使中耳腔组成负压,致中耳黏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添,鼓室展现漏出液而造成本病。

万一病情重复暴发或病程迁延,则致咽鼓管常年闭塞、鼓室黏膜增生、肥厚、黏连,鼓膜变厚、浑浊或萎缩等转变,致听力受损。

临床上,本病有急性期与慢性期,但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无鲜明界线。

急性期者,中医称为耳胀,慢性期者,中医称为耳闭。

中医古代文献关于耳胀、耳闭的材料只有半点零落记述。

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载:"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

"明?薛铠《保婴撮要》卷四:"耳…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

"明?窦梦麟《疮疡体验全书》卷二:"耳胀痛,用江鱼齿(又名脑内骨)火煅为末,水调滴入耳内。

"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一中录有"鲍宝山,肝气挟湿,右耳胀痛,以疏风胜湿治之","某,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烦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味道"等医案。

及至近代,陆洁净《群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病名,指出:"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

"并罗列了病源、症状及治法。

关于耳闭,以《内经》论述为早,如《素问?生机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

"这里之"耳闭"指症状。

"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方隅《医林绳墨》卷七,其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

"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虚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

"古医籍中,耳闭与耳聋意义无显著差异。

在治疗学方面,《灵枢?刺节真邪》载有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明?曹士衍《保生秘要》的叙述更为详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记录了鼓膜按摩法。

如《景岳全书?耳证》卷二十七:"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何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压抑,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动摇,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

凡值此者,若不速为领导,恐因此渐闭而竟至不开耳。

"辨证论治1、肺失宣降证中耳属肺之系,以中耳有窍(咽鼓管)通于颃颡(鼻咽部),颃颡亦为气道,属喉,为肺之系;中耳黏膜为呼吸黏膜瓦解而来且与呼吸道黏膜相连续,二者的细胞与分泌物成分统一。

故外感风邪,皮毛受之,肺系不清,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致其管道闭塞为病。

症见自发耳窍内胀闷闭塞难受,耳鸣轰轰,自声加强,听力减低,可伴鼻塞流涕。

检验见耳膜稍内陷,或有略微充血,鼻咽部黏膜及鼻黏膜潮红充血肿胀。

舌淡红,苔薄,脉浮。

属风寒闭窍者,治以疏风散寒,宣肺通窍,所谓"耳聋治肺",可用《和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6g,杏仁、葶苈子、白芷各10g,炙甘草、石菖蒲各6g。

风寒重,酌加桂枝6g,白芍药12,生姜3片,大枣5枚。

属风热闭窍者,见小便黄,口微渴,或有咳嗽黄痰,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耳,用《温病条辨》银翘散。

常用药物,金银花15g,荆芥、连翘、桔梗、黄芩、杏仁、白前各10g,竹叶、薄荷、柴胡、甘草各6g。

加减:伴鼓室少量积液者,乃肺失宣降,津液壅滞,停饮于中耳所致,加车前子10g,木通6~10g,利水通窍。

2、少阳经气痞塞证少阳经脉循行于耳,明?薛立斋《保婴撮要》卷四说:"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

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

"若因外感,少阳受邪,经气痞塞,则耳内胀闷闭塞感,自声加强,耳鸣。

伴头昏胀痛,口苦咽干。

检验见鼓膜内陷,或有血管爬行;舌淡红,苔薄,脉浮弦。

治以疏利少阳,行气通窍为主,用通气散合小柴胡汤。

常用药物,柴胡、黄芩、川芎、香附子、法半夏、白芷、车前子各10g,石菖蒲、甘草各6g。

3、饮停中耳证本病一些患者常重复中耳积液,穿刺抽液只能取效一时,或置管后中耳积液仍长流何止,时常可见鼓膜淡黄有积液线,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脉濡或缓,可从饮停中耳论治。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诸病候》云:"若膀胱有停水,浸渍于肾,则耳聋而气满也",当指此而言。

饮属水液,中医学以为,肺主宣发,脾主运化,肾主气化,均与水液的代谢历程有关。

因而,凡漏出性中耳炎鼓室有显著积液体征,甚至重复积液,治疗之法,当留神利水通窍,可用猪苓散、五苓散之类加减。

常用药物,茯苓、白术各12g,泽泻、车前子、猪苓各10g,桂枝、炙甘草、石菖蒲各6g。

临床,以通气散合泽泻汤加石菖蒲,结果多良,药用:柴胡、香附、川芎、泽泻、白术各10g,石菖蒲6g。

通气散具行气通窍开闭之力,石菖蒲味辛性温,除湿浊而通九窍,此正合于《严氏济生方》论治饮证"不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转"之说。

通气、顺气旨在使咽鼓管绽放,积饮自得下泄。

泽泻汤中白术健脾燥湿,泽泻蠲除水饮。

二方合用,宣壅化湿,饮邪消退,耳窍自得健旺。

如饮邪久积化热,耳痛头痛,可加黄芩、龙胆草;伴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花;中耳分泌物稠浊,此乃饮凝为痰,可合二陈汤;数剂之内药不应病,则可合五苓散,增强利水之力。

五苓散中有桂枝以助气化,取"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之意,使水湿散于无形。

4、气虚窍闭证耳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

肺脾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干清窍,发为本病者,证见耳内胀闷闭塞感,或有自声加强、耳鸣、听力减低显著;面色不华,轻易感冒,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脉缓弱。

或伴鼻黏膜色淡,或鼻塞有涕等邪滞鼻窍症;或兼鼓膜增厚、浑浊等气滞血瘀证;或兼腰膝酸软、肢凉,小便清长,夜尿多,脉沉弱等肾虚之证。

治以益气升清为主,用益气伶俐汤合通气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葛根各15g,柴胡、川芎、香附、蔓荆子、白芍药各10g,黄柏、石菖蒲、炙甘草各6g。

加减:病程长,兼气滞血瘀者,酌加丹参、红花、泽兰之类;兼邪滞鼻窍者,酌加藿香、白芷、辛夷、桔梗之类;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之类。

本证有时也用补中益气汤合通气散仿上述加减。

5、痰瘀互结证因邪毒久留,窍络不通,痰瘀互结,闭阻耳窍所致。

证见病程较久,耳内闭塞感,听力减低显著,鼓膜穿刺有稠黏分泌物,或切开鼓膜后其分泌物呈胶黏状,鼓膜增厚、浑浊,甚则黏连、萎缩;舌质或有瘀点。

全身症候不鲜明,但可兼有气虚或肾虚的各别症状。

治宜除痰化瘀,行气通窍。

可用二陈汤加减,或投自拟"通耳窍方"。

通耳窍方由通气散合二陈汤加减而成。

兼气虚者加参、术、芪、葛根之类;兼肾虚者酌加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之类。

琢磨阐明,活血化瘀的某些药物如丹参,拥有激活纤溶、克制成细微胞成长和增生的作用,治疗破旧性增生性瘢痕顶事,这对于排除鼓膜增厚的病理、清除咽鼓管或鼓室的黏连也许顶事。

我们穿过活血化瘀治疗,的确观摩到鼓膜增厚或鼓室黏连的患者,体征还原正常的典范病例。

临床上,漏出性中耳炎病因病理庞杂,在其产生、进展历程中,中耳腔的低毒性传染,以及Ⅰ型变态反响亦也许与本病的组成均有关。

因而时常病情重复。

对此,用抗渗耳方,能收到较好疗效。

外治1、用减充血剂(如1%麻黄碱滴鼻液、诺通)鼻腔滴药的方式是必需的,目标是紧缩咽鼓管咽口黏膜,有有益还原咽鼓管的通气与排放性能,但要采纳妥帖的滴药措施与体位。

2、鼻咽部吹冰硼散对鼻咽部黏膜的急慢性炎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能每天用喷粉器吹冰硼散于鼻咽部1~2次,结果更好,有助于清除咽鼓管的炎性梗塞。

3、留神教会患者自行捏鼻鼓劲通窍法、耳膜按摩法,及耳先后穴位按摩法,以疏导经络,通畅气血。

并嘱患者一定早晚保持举行,坚持不懈,方能取效。

咽鼓管吹张对促使内陷鼓膜复原原位的治疗价值已有人提出疑问,但我们以为,咽鼓管吹张与鼓膜按摩对漏出性中耳炎的治疗拥有多方面的作用,即便不能永久地使内陷鼓膜还原原位,亦能冲击咽鼓管、运动鼓膜,以阻止或减少黏连,并能临时性地改进耳内闭胀感,并由此对患者的良性心理作用(尤其是对病程已久的患者,赞助产生必愈的决心,从而能保持领受其余治疗)是不容忽略的。

验方通耳窍方形成: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各10g当归15g红花泽兰法半夏茯苓各10g水蛭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延续服一个月以上。

一同合作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捏鼻鼓劲法)、鼓膜按摩法,及耳先后穴位按摩法。

早晚保持举行。

性能主治:祛瘀除痰,行气通窍。

用于漏出性中耳炎,咽鼓管梗塞,证属气滞血瘀痰凝者。

方解:方中柴胡、香附、川芎为《医林改错》通气散,行气通窍;当归、红花、泽兰、水蛭活血破瘀;法半夏燥湿祛痰;茯苓利水渗湿;石菖蒲助通气散行气通窍以利咽鼓管通顺。

合用共奏祛瘀除痰,利湿化浊,行气通窍之功。

抗渗耳方形成:柴胡香附各10g川芎石菖蒲白术茯苓金银花各15g 黄芪30g当归黄芩各12g水蛭炮山甲各5g泽泻20g性能主治:健脾利水,化瘀通络,清热解毒,行气通窍。

用于漏出性中耳炎。

方解:方中白术、泽泻、茯苓、黄芪健脾渗利水湿,以治中耳积液漏出之源;《医林改错》通气散合石菖蒲、水蛭、炮山甲行气化瘀通窍,以利咽鼓管通顺;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以抗菌、抗毒;黄芪、白术、当归益气养血,扶正固本以调剂免疫性能。

合用共奏健脾利水,化瘀通络,清热解毒,行气通窍之功。

用于病情缠绵,重复难愈之漏出性中耳炎。

医案例1李某某,男,53岁,医生。

春末偶感风邪后惹起两耳内胀闷难受一月余,自听加强,时有吱吱作响,耳内难受随气候变动而时轻时重。

无显著鼻塞症,二便调,余无难受,始终未予药物治疗,仅时常自行咽鼓管吹张与鼓膜按摩法。

入夏后气象经常有变动而耳闷不断加剧,故求治中医。

检验:见鼓膜轻度内陷,无显著充血。

舌质淡红胖,苔薄,脉缓。

因无显著证候可辨,以病因于外感所致,且中耳属肺系,故从肺论治,给予宣肺通窍利水湿,用三拗汤加减: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石菖蒲6g,葶苈子10g,车前子10g,三剂。

仅服药一剂后耳胀闷闭塞感顿失,自行停药。

一周后因气象变动似又有些耳闷难受,续服完余下二剂而瘥。

例2曾某某,男53岁。

自诉感冒后耳闭三天,听力减,自听过强,余无难受。

检验:两鼻腔黏膜轻度充血,下鼻甲稍大,各鼻道无积脓,两外耳道正常,两鼓膜轻度内陷,锤骨柄轻度充血,捏鼻鼓劲阐明咽鼓管欠通顺,听力查看双耳呈导音性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