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件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社会思潮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理论创新。 第三,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 完善。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二)消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错误的社会思潮会误导和干扰社会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辞海》:“(1)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 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 (2)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思潮 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 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传播是社会思潮的特征之一,没有思想理 论的传播,社会思潮不能形成;没有传播,社 会思潮也很难发挥其作用;没有传播规模的扩 大就不会有思潮的发展;传播的停止就意味着 思潮的衰亡。因而,传播贯穿社会思潮的整个 活动过程,传播是社会思潮内在的运动形式。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社会思潮的传播,要具有传播者、传播媒 介、传播受众三个要素。 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通过传 播媒介将社会思潮传播给受众,受众又将接收 的信息反馈给传播者这样一个过程。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 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 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 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 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 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这门课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对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介绍和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开展趋势。
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影响当下社会开展进程主要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和评价,科学认识分析社会开展的脉络和方向。
教学大纲第一专题:全球化思潮(10学时)
第二专题:人道主义思潮(10学时)第三专题:科学主义思潮(10学时)
第四专题:理性批判思潮(10学时)。
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回望这1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正因为理论的真正魅力不依靠于“谁能够更好表演”来获得,越是以“小丑”般的心态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刁难嘲讽,反倒是越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从来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中尽显其颠仆不倒的真理性的。
今天,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建设相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敢于、勇于、并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诸多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攻击。
回过头去看,特别是在今天美国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认识应该会更深刻、更全面。
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涉及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是在不同现实实践中、在同各种思想的斗争中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
19世纪30、40年代,当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也纷至沓来,给工人运动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标榜上“社会主义”标签的反动、保守的几种错误思潮。
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带来的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展开了剖析。
就“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以莫泽斯·赫斯和卡尔·格律恩等人把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拼凑在一起形成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的社会主义错误思潮。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相对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由于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出现给人们产生了资本主义似乎已经演变成“有组织的”经济制度的假象,好像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消失”了,于是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理论“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授教大纲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乐平课程力求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对20世纪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各种理论学说的特色和内在逻辑,揭示这些社会思潮之间的思想联系和演变。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有关的社会思潮作实事求是的评述,并在分析和讲授的中特别强调方法论的研究。
讲授内容包括:人文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精神分析与社会批判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未来主义与全球化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等。
第一章导论(一)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二)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理论原因(三)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走势、内在矛盾人本主义思潮概述: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与流变第二章时代的先行批判者:唯意志主义(一)生命意志向西方传统理性哲学挑战1、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首先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提出挑战,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
他将康德关于“善良意志”的伦理学改造为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他断言: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必须和知觉到这些存在物的人相联系,都是作为这个人的表象而存在。
2、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作为表象的世界离不开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肉体,也属于表象;另一部分是意志。
意志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永动不息的、永不疲惫的欲望冲动。
叔本华认为他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冲动。
在人的诸多欲望中,最根本的是生存,即延续生命,它是其他一切欲望之本,是人的意志的本质。
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存意志发外化或客观化。
3、直面惨淡人生,虚无主义的解救之法(1)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叔本华认为;意志的邪恶的,是我们全部永无止境的苦难和罪恶的源泉。
人生是一场悲剧。
(2)解救之法:叔本华对人作了三个层次的理解。
并提出如何摆脱苦难深渊的方法:患精神病,失去自识;自杀,结束痛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使个人精神有所寄托,到底物我合一,以至无我的境界;学习生命哲学。
[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历史的选择]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历史的选择]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历史的选择]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编者的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法宝,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
但是在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发展,社会思潮多元,社会结构、民众的认知模式及认知水平都发生很大变化的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对于中国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社会各界应如何参与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是与同时期社会思潮涌动息息相关的,并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不断深化发展。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社会思潮的出现,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系列前提条件和历史机遇;每一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发展,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的一次大检阅。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是在与社会思潮的交锋中不断得以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
它的发展历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种种挑战与交锋,在其中得以深化认识、壮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阶段性交锋的过程。
由于交锋的对象主要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不同的社会思潮,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不同时期社会思潮的迎接和回应。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得以取胜的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有千千万万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这其中就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份可贵的功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阶段之一。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早在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酝酿。
早在1899年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的《大同学》一文中就提到过马克思,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刊发《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里称“麦喀士”(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五讲 当代社会思潮
2.当代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 人类正在形成世界性的普遍交往。经济、政 治、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开放交流,大大增 加了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正在 逐步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的共识, 推动着世界范围文化共性的不断拓展和丰富, 也激发着各个民族、国家和群体对自身文化 个性的重视、保护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国。在我国 全方位实行改革开放,构建市场经济体系的背景下被 人们所关注,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的市 场经济体系具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并不是根据新 自由主义原则建立的。从总体上看,新自由主义错误 主张的传播和流行,在很多方面模糊了人们的认识, 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新自由主义关于全面私 有化的主张,影响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 立和实行;它的惟效率论,影响了我国效率与公平统 一分配原则的贯彻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它关于全面市 场化的主张和市场万能论,加剧了我国的社会矛盾, 影响了社会事业建设;它反对一切政府干预的主张, 在客观上行不通,有悖于我国的国情;它关于全面自 由化的主张,要求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投资自 由化等,弱化了国家的经济主权,不利于维护经济安 全。因此,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是我们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第五讲 当代社会思潮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当代文会思潮的本质及其消极 影响。 3.掌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思潮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多样性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
在当代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 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文化多样性出现 了新的形式和特点。一方面,各个民族、 国家之间正在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求同 存异的共识;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 差异以及文化多样性常常表现为价值观念 的矛盾和冲突。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 交融交锋,已经成为各个民族和国家都面 对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
面对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对各种社会思潮科学的加以批判和吸收。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多样性马克思主义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一)社会思潮的含义20世纪初“思潮”一词就已经在我国相关的学术文章中使用。
五四时期“思潮”一词则更加广范的传播开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潮”一词逐渐成为思想理论界经常使用的词语。
从实际运用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潮流的认识便是社会思潮。
具体来说“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段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潮流。
”[1]思潮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社会意识状态,从社会思潮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感悟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信念产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思想的集中表现,社会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可以说,社会思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能动性的重要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社会思潮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特殊的作用。
当代社会思潮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
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样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
(二)社会思潮的分类当代社会思潮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详细来说有三种理解。
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XXX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XXX在《年路德维希、XXX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发表后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一国胜利”论与“共同胜利”论的探究
“一国胜利”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共同胜利”论的比较在信息化、科技化、市场化的今天,在面对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意识形态领域所显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当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作用与发展,这样才能对其发展进程中的一些事件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是一个在社会主义上比较成功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好,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好,提道路起社会主义,就不得不想起马克斯、恩格斯、列宁这三个人。
这些革命导师们根据自己所处历史时代提供的历史条件,及其当时的大事件,提出了一系列论断,这其中就包括“一国胜利”论和“多国胜利”论。
列宁处在帝国主义时代,他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之前,提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可能首先在一国爆发,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论;而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共同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各国无产阶级需要加强相互合作、互相支持,这样便可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在生产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的思想。
不管是哪一种思想,都有其自身的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只有科学地、全面地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去理解,才能准备把握住他们的思想。
1923年1月,列宁在重病稍愈的情况下发表了《论我国革命》一书,他在文中指出俄国是具有明显东方特点的国家,因此可以选择有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道路通向社会主义。
俄国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于当时的西方国家,这与课堂上所讲的垄断统治与科技运用的差别导致了各国发展不平衡,以至于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最终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同盟瓦解的事实是一致的。
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完全的建立。
但是列宁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某种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俄国可能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固然并不越出世界发展的共同路线。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解马克思主义包括了后人对它的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的高贵品质在于其发展性 ,它不是墨守成规 的、机械
教条 的文字规定 ,而是一种科学的社会规律总结和方法 论指导 。因此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马克思本 人的科学研究 ,同时包含了一百五十多年来各国马克思 主义者对革命 、改革 、发展 的一系列科学的理论探索。 第三 ,马克思主义有时特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 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来说 它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提
通 ,又会造成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以及价值观的混乱 。从 目前的社会实践中可以看 出,近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 自身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在与西方外来思潮的碰撞 中陷 入了混乱。过去长期 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步 淡化 以至受到人们 的质疑 。现有的价值体系不断瓦解无 法适应当地文化发展的需要 ,新的社会价值体 系又没有 及时建立起来。这些直接导致了价值认 同上的混乱和思 想上的迷惑 ,这些导致了人们的行为失范 ,不利于社会 的健康发展 。 可 以说 当代社 会思潮之 间相互 激荡 ,对社会经济 生活产 生着巨大的影响 。要使社会 思潮尽可能发挥其 正面作 用 ,把 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限度 ,就需要明确马 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 。毛泽东 曾指出 “ 马克思主义 必 须在 斗争中才能发展 ,不但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 来 也必然是这样 。正确 的东 西总是在 同错误 的东西作 斗争 的过程 中发展起来 的 ,真 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 同假 的恶 的丑 的东 西相 比较 而 存在 ,相 斗 争而 发展 的。”【 2 社会是多元化 的,同样作为社会存在 反映的社 会意 识的多样性也应该得到 尊重。我们不能简单将马 克 思主义作为解决一切 问题 的唯 一钥匙 ,而排斥其他 的社会 思潮 。同样我们 也不能对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放 任 自流 ,如果那样社会 的核 心价 值体系就会失去其 主 导作用 ,社会公众就 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共 同的精 神 支柱 ,思想道德就会 陷入混乱 ,严重影响社会 的发 展 和进步 。总 的来说在 一个发展和包容 的社会 中存在 多 元的社会思潮是 必然 的也是合理的事情 。关键 的问题 是我们要对这 些社会 思潮进行客观地合理地 分析 ,不 能简单地肯定 与否定 。马克思主义是一 门发 展的科学 也是一门开放 的科学 ,其建立和发展都离 不开各种社 会思潮 的碰撞 ,分析社 会各个思潮 的过程 中 ,针 砭社 会的弊端 ,提 出推动 人类进步 的理论和方法论 。要坚 持马克思主义 的指 导地位 ,坚持发展 的、科 学的马克 思主义来解决 实际问题 ,同时又要采取包容 的态度 , 辩证 的对待各种社会学说 ,尊重差异 、互相促进 。 三 、用马克思主义 引导 当代社会思潮 的发展 社会思潮是理论形态与人们 的社会心理相结合 的产 物 ,是社会存在在意识领域的反映。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 主导地位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 当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能 够更好的在社会中形成主体 } 生的价值观 ,推动社会的包 容和开放 ,科学的指导社会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有利于从根本 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 翁地位和根本利益。历史和 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 律的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原则,能够 引领人
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文化的角度浅谈
参考文献 [ 1 】龚 书铎 . 文化 “ 怪杰” 辜鸿铭——序 书评 ,近代
史研 究 , 1 9 9 4( 4 ) : 2 7 1 - 2 7 4 .
【 2 】辜 鸿铭 . 中国人 的精神 f M】 . 李晨 曦译 . 上 海 :三联
书店 , 2 0 1 0( 1 ).
化 的 认 识 与 了解 ,消 解 了对 中国 人 的 误会 和 偏 见 。
南 出版 社 , 1 9 9 6 .
[ 8 】辜鸿铭 . 中国人 的精 神 [ M] . 黄兴 涛译 . 桂林 : 广 西
师 范大学出版社 , 2 0 0 1 .
[ 9 ] 史敏 . 解析辜 鸿铭保 守主义思想的独特性 卟 北京 工
业大 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2 0 0 9( 1 O) ,4 5 — 4 9 . [ 1 O ] 黄兴 涛 . 文化怪 杰辜 鸿铭 [ M】 . 北京 : 中华 书局 , 1 9 9 5 . 【 1 1 】 吴景明 . 寻求文化融合的 “ 挞西扬 中”卟 中南民族 大学 学报 (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 2 0 1 1( 1 ) ,1 7 0 — 1 7 4 . [ 1 2 ]史敏 . 辜鸿铭保 守主义思想的中西文化 构成解析 Ⅱ ] . 重庆社会 科学 , 2 0 0 8 ,8 4 — 8 6 . 【 1 3 ]武 筑 生 . 小议 辜 鸿铭 的辫 子 . 云 南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1 9 9 5( 2 ), 2 5 - 2 7 . [ 1 4 ]萨摩 雄 次 . 辜 鸿铭论 集 [ M】 .日本 :英 国教 育 协
【 3 】辜 鸿铭 . 辜 鸿铭 文集上 卷 . 黄 兴 涛译 . 海口: 海
南 出版社 . 1 9 9 6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思潮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思潮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和理论构建,揭示人类社会的规律及其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具有世界历史地位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发挥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其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
在现代思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促进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特点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建设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当代社会的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拓展视野和理解当代世界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深入的社会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追求,为人们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工具。
它教导人们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和深层次的矛盾,并提供对于这些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解决方案。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解放的追求起到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理想的阐述,提供了一种广泛认同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
在现代思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着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不公正进行深刻思考,并提供了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路径。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当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信念和行动指南。
在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人类解放而不懈努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
立 统 一过程 中得 以确立 和巩 固 的
( )Hale Waihona Puke 进 马克 思主 义大众 化 二 推
思 主 义为指 导 的社会 主义意识 形 态 . 我 国 当代 的主 是
流意识 形态 . 它是 以最广 大人 民群 众 的利 益为 核心 的
随着 我 国 民主进 程 的 加快 和 与 国 际交 流 的 日益 加 深 ,世 界 上 各种 社 会 思潮 都 会 逐 步 向我 国社 会 渗
主义 思潮 。 马克思 主 义本身 是一 个开放 的体系 . 是 它 在 吸收 和借 鉴 人 类一 切 文 明成 果 的基 础上 形 成 和发
展 的。马 克思 主义 的指 导地位 . 在 同各种 思潮 的对 是
主义 思潮 、 拜金 主义 思潮 、 己主义思 潮 等 . 们相 互 利 它
对立 , 相互 冲突 . 形成 了一种此 消彼长 的局 面 以马克
建 . 系到社 会 关 系 、 会 集体 和 社会 力 量 能 否在 很 关 社 大 程度 上达 到协 调一 致 和团结 统一 受各 种社 会思 潮 的影 响 . 一些 人 在碰 到一些 具体 问题 时往 往会 离开 马
力 的 带有某 种倾 向性 的思想趋 势 会思 潮是 一种 特 社
殊 的思 想现 象 互不 相识 的人 们 面对社 会 上 的疑难 矛 盾. 由于彼 此 问利益 相 近 . 经验 与 价值取 向相似 , 某 对
透 。要 在 国际社 会 中拥有话 语 权 . 应该 勇敢 地 坚持 就 自己的主张 . 并积 极 融人全球 化潮 流 极 、 积 向上 的社
社 会意 识体 系 各种 非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意 识和 反马 克
思 主义 思潮 . 社会 生活 产生 了一 定 的消极 影 响 对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传播特点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交流显得如此方便轻松。
诚然,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传播,但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知识更新加快,舆论观点满天飞,对个人来说会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同时对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影响。
特别是对于未接触社会的高校学生。
对于种种社会思潮,采取如何的态度面对,如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如何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校学生具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对当今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但由于长期在校,远离社会,对一些特定的社会思潮的认识也只有肤浅的认识。
同时,社会思潮对其精神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学生处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和形成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
正因如此,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要给予重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当今众多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全面分析和掌握其产生、传播和影响的特性,进而有助于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一、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主要特点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
社会舆论则显得形式上比较随意,通常是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人对某一关系社会民生或是阶层利益的问题的讨论和意见。
近几十年来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新特点为[2]:(1)来源复杂多元性。
信息工具帮助人们开拓了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变化都能及时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当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其理论思想体系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19世纪时期的欧洲产生,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而今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处理当代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发展方向上。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核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自然规律的产物,而不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存在着无数的阶级对立和矛盾。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历史的主要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其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尤其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不平等与阶级分化问题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着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的阶级划分和不平等现象,并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方案。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改革,马克思主义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2. 全球资本主义与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增加。
然而,全球化带来了发展不平衡和资源不均等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国际经济秩序,并提供了对于全球发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
3.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当代社会,人类面临着日益威胁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提出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科学、生态学等领域提供了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框架和解决途径。
4. 当代革命与社会变革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理论,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试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当代的社会思潮
试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当代的社会思潮作者:宫鹏鹏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随之引起了我国近代社会历史的重大变革,到目前为止的几十年中,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衍生了很多创新理论成果,是当前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本文首先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能性,并寻找及总结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年来,我国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经济、民生、通讯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国外文化涌入我国,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独立而多元,在思想意识领域也产生了各种社会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社会思潮是其中的重要探讨方向,如何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引导当前的各种社会思潮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领域内最为主要的课题。
从分析、探讨到实践是一个非常艰涩的过程,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看待客观现实,分析社会思潮的特点,分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行性,最终找出其中的关键并实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一环。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第一,有助于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社会思潮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
加强社会思潮及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研究,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辨别、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第二,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待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善于分辨,客观地进行分析,甄别其合理之处,吸取其精华部分。
通过研究和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第一讲
(二)千年马克思
1、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千年 伟人
千年伟人----爱因斯坦
E=MC²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
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千年伟人----甘地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版。
[美]帕特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1年版。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8版。
主要启示
A、为什么会引起巨大反响: 直面现实问题,从理论高度反思; 符合西方统治者的意愿; 弘扬乐观主义。 B、具体问题上的启示 重视人的需要; 重视人的价值。
历史没有也不可能终结
A、人类的实践没有停止,历史就不会终 结;
B、自由民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C、社会主义仍然存在,马克思的“两个
6、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有哪些共同特征? 7、试论当代西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影 响。
B、从自由主义社会的内部考察,看看是 否存在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宗教和民族 主义
C、从人性角度考察:对尼采“最后的人” 观点的反驳
3、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评价
第一,福山历史终结论有何错误? 第二,历史终结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第三,历史终结可能吗?为什么?
基本评价
首先,是露骨的唯心主义。
第一,在历史本体论上,认为历史在本 质上只是观念的展现和实现过程,是主 观的。
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回望这1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正因为理论的真正魅力不依靠于“谁能够更好表演”来获得,越是以“小丑”般的心态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刁难嘲讽,反倒是越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从来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中尽显其颠仆不倒的真理性的。
今天,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建设相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敢于、勇于、并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ﻫ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诸多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攻击。
回过头去看,特别是在今天美国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认识应该会更深刻、更全面。
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涉及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是在不同现实实践中、在同各种思想的斗争中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
ﻫ19世纪30、40年代,当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也纷至沓来,给工人运动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标榜上“社会主义”标签的反动、保守的几种错误思潮。
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带来的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展开了剖析。
就“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以莫泽斯·赫斯和卡尔·格律恩等人把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拼凑在一起形成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的社会主义错误思潮。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相对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由于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出现给人们产生了资本主义似乎已经演变成“有组织的”经济制度的假象,好像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消失”了,于是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理论“过时”了。
(多媒体)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1
绪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世界眼光,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理论水平。
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对待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是用马列的话去吓唬它们,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也不是对它们采取一味批判的态度,而是平等地与它们对话,平等地与它们商讨,既不把马列当作教条,也不把西方的学说当作教条。
一、问题与矛盾——当代西方思潮产生的原因分析(一)什么是当代西方思潮我所说的当代西方思潮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流传的各种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所代表的一种思想理论倾向。
思潮是一定时期带有某种思想倾向或共同思想特征的众多流别的总和或总体,思潮里面包括了许多流别,一定的流派总是录属于一定的思潮,它们之间一种大圈里套小圈的包含关系。
如,在哲学上的科学主义思潮就包括了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学派等;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唯意志论、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流派。
在经济学上,可以区分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属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属于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现大又名新自由主义思潮)有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现代货币学派、弗莱堡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从思潮和学派的关系看,还要注意这么几点:第一,一个思潮总是包含了多个学派,但这些学派之间又不是完全同一的,它们之间仍然有较大的差别,有时还会相互批判。
第二,在西方,一个人往往就是一个学派。
第三,在西方,还有一些思想家的理论,横跨两大思潮,或处在原来的思潮之外,另辟蹊径,成为新的思潮。
(二)当代西方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波普曾说,问题是理论研究的起点。
问题就是矛盾,没有矛盾和问题,也就没有理论;理论产生于问题和矛盾,并且是为了解决问题和矛盾而产生的。
时代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巨大,就越能产生伟大的理论,因而伟大的理论往往产生于时代的危机和历史变革时期,而难以产生于平缓的进化时期。
1、科技发展与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变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领域,发生了物理学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传播特点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交流显得如此方便轻松。
诚然,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传播,但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知识更新加快,舆论观点满天飞,对个人来说会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同时对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影响。
特别是对于未接触社会的高校学生。
对于种种社会思潮,采取如何的态度面对,如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如何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校学生具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对当今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但由于长期在校,远离社会,对一些特定的社会思潮的认识也只有肤浅的认识。
同时,社会思潮对其精神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学生处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和形成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
正因如此,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要给予重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当今众多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全面分析和掌握其产生、传播和影响的特性,进而有助于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一、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主要特点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
社会舆论则显得形式上比较随意,通常是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人对某一关系社会民生或是阶层利益的问题的讨论和意见。
近几十年来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新特点为[2]:(1)来源复杂多元性。
信息工具帮助人们开拓了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变化都能及时报告。
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观点表达的工具。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社会思潮因此异常复杂多元。
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信息时代有目的的引导方式导致的舆论增多。
(2)传播手段多样化。
信息化时代的传播除了书籍、报纸、大学讲坛等传统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得到广泛应用。
传播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个地方,消灭了过去的信息孤岛。
(3)观点竞争性。
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是对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同角度的分析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意识形态、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对同一社会问题,有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解释,这也就造成了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竞争与冲突。
(4)趋势善意性。
当今社会思潮,虽然复杂多元,有好有坏,但由于人自我修养的提高以及知识量的增加,对于负面不积极思想能够正确判断和自觉抵制,还可以利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发展方向、社会功能进行引领与约束,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与进步,并积极弘扬那些符合时代旋律、人民利益的社会思潮。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旋律的社会思潮,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利益现实性。
当前社会思潮,都是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引导人们作出一定的行为,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思潮开始直面社会上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提供了一个人人可言的平台,对现实问题的反映皆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呼吁。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发展的进程中,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种族歧视等问题困扰着整个世界,于是,越来越多的社会思潮,开始关注人类共同的未来,共同的家园。
他们希望通过不同的角度,解释政治经济制度的缺陷。
通过不同方法,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社会问题。
二、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对高校生的影响(1)积极影响1、扩大了知识广度信息时代给予人们的好比是通向知识宝库的高速公路。
通过互联网、数据库技术,高校生可以迅速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发展情况以及世界各国的社会动态。
对于处于强烈求知阶段的高校学生来说,通过信息技术快速的继承和掌握一些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提高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有助于促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2、提升了分析问题能力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同时以不同的途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而大学生正是在这种多元竞争冲突中,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系统分析,确定各种社会思潮的科学性所在,这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系统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完善自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在多种社会思潮的共同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可以充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知识的积累,使得大学生们具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对各种社会问题形成了自己合理见解。
通过信息技术,在了解他人观点的同时,让自己的思维得以传播,从而影响社会上的一部分人。
并且对于舶来的信息有了自己的甄选、加工能力,形成自己的创新理论。
(二)消极影响1、世界观转变信息时代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夹杂了一些消极元素于其中。
据有关专家统计, 有5%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学说,不赞同老提马克思主义,没什么用,这说明一定的大学生动摇了对共产主义信仰。
此外,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频繁,改革开放以来,全球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传入我国[4]。
由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长期工业化发展,在经济基础条件上优于社会主义中国,很多人就产生了种种怀疑和抱怨,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尽满意。
特别是受到境外民族分裂主义的影响,将不满演变成暴力事件。
高校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多,常常成为被利用对象。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制造各种游行、示威等扰乱社会秩序现象。
2、人生观扭曲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社会思潮。
基于对社会问题虚幻的认识,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屡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失望情绪,大肆宣扬所谓的世界虚无、人生没有意义等消极出世的社会情绪,而这种情绪又恰恰符合一部分大学生因学业、生活、情感等问题造成的失望情绪。
所以这种消极的情绪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很多大学生认为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这种消极处世的社会思潮,他们自我封闭,不与人沟通造成长期的自闭,心理上的压抑得不到应有的释放。
以上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往往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而却把问题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社会成员的冷漠与淡泊等等,因此产生对社会、对他人的错误认识。
消极厌世,或沉迷网络,不求上进;或消极悲观,甚至结束生命。
这些错误的行为都来源于对世界核对他人不正确的认识。
3、价值观扭曲:过分的强调个人利益,而当今在校的高校学生又往往是从小就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他们缺乏群体生活的经验,书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往往只是理论上,而不能深刻地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西方社会思潮宣扬的自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
所以,当今大学生过分地强调一己的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
三、关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路径选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青年成长发展的特点,把引导青年的总目标具体化为三个方面的分目标:一是把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最核心的一条,本质上是要引导广大青年熟悉和理解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逻辑。
二是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本质上是要让青年更好地理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三是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本质上是要让青年在迅速发展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启示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团组织的教育核心作用,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注重实效。
一是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
抓住青年的兴奋点、寓教于乐,努力满足青年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但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的、刺激的模式和内容,基础性、理论性教育不能放松。
二是各级团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针对广大青年最关心、最敏感的热点、难点、疑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教育,增强青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共工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在青年学生中弘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高校学生,知荣明耻、明辨是非,正确的认识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青年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且有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
但是复杂的社会因素从多个层面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观:社会经济因素,西方社会思潮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冲击马克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地位;互联网的普及,不良信息的侵入,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观。
因此在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自我选择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抵制不良环境因素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