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手艺化》完整版(亨利明茨伯格)
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
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
佚名
【期刊名称】《战略决策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现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研究荣誉教授。
明茨伯格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管理战略专家,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最具原d创性的管理学大师。
明茨伯格是经理
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组织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管理者工作的分析。
1973年,明茨伯格以一本《管理工作的实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一举成名,书中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类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仔细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对组织的巨大作用,并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了建议。
【总页数】2页(P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战略,组织不断变化的生存模式——透析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手艺化》
2.伟
大的离经叛道者--亨利·明茨伯格的代表作及其贡献3.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亨利·明茨伯格4.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之一亨利·明茨伯格对MBA
教育的审视反思5.亨利·明茨伯格论MBA之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略手艺化》完整版(亨利·明茨伯格)
《战略手艺化》完整版(亨利·明茨伯格)就像战略可以被制定一样,战略也可以自己形成。
当我们想像有人在做战略计划时,脑海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幅井井有条的画面:一位高级经理,或者是一群,坐在办公室里,炮制出一些其他所有人会准时执行的行动纲领。
基调就是推理——理性的控制,系统地分析竞争对手、市场和企业的优劣势。
综合这些分析产生一个清晰、明确而又完全成熟的战略。
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下战略手艺化,脑海中出现的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幅画面。
手艺式战略与计划式战略非常不同,其区别就像手艺与机械化之间的区别一样。
手艺会让人想起传统的技艺、专注以及通过细节的把握做到完美。
人们想到更多的不是思考与推理,而是各种原材料水乳交融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长期的经验与投入。
制定与执行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创造性的战略水到渠成。
我的理论很简单:战略手艺化更好地描述了有效战略的形成过程,而计划式战略尽管流传广泛,实际上却扭曲了这一过程,误导了那些笃信它的组织。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将引用一位陶艺人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与一个项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这一项目追踪了众多公司在数十年间的战略历程)。
因为陶艺人与战略制定者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所以刚开始时,我的比喻就像我的论断一样,显得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如果我们把艺人想像成一个个人组织,就会看到她也必须解决公司战略家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对组织的能力了如指掌,以便能足够深入地思考组织的战略发展方向。
通过从个人视角思考战略制定,剔除战略咨询公司那些条条框框,我们会对公司内的战略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就像很多陶艺人不得不掌握手艺一样,管理者们也必须把战略手艺化。
在工作的时候,陶艺人坐在一堆陶土前。
她的心思在陶土上,但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坐在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畅想之间。
她准确地知道过去的哪些东西对自己有用,哪些东西没用。
她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市场非常熟悉。
作为一个手艺人,她是在感觉这些东西,而不是分析;她的知识是“默示的”。
明茨伯格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明茨伯格: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编者按】本文是《战略与经营》(strategy+business)主编Art Kleiner对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的访谈,集中阐述了对管理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管理者的观点。
核心观点包括: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项实践,对管理的可靠的研究目前还是太少。
一个公司和组织只有成为一个社区,才能成为最有效率的组织。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和同侪一起反思自己的经验。
亨利·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约翰·克莱格霍恩讲席教授,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教育方式。
1973 年,明茨伯格第一次产生影响是依靠《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这本书研究了5 位高级管理者的工作生活。
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反对决策过程的形式主义(参见明茨伯格《战略规划兴亡录》,1994),力主商学院改革(《管理者,而非MBA》,2004),支持符合常识的组织实践(尤其是在他的近作《管理进行时》当中,这本书是在观察了29 位高级管理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力作),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声音。
明茨伯格还是一位教学创新者。
和其他几位著名的管理学和领导力方面的作者一样(例如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和卡尔·怀克),他也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高管培训方式,培训针对的目标是那些必须在工作中同时具备分析能力和敏锐直觉的领导者。
这项努力的成果是一种强化培训模式,明茨伯格把它叫做“自然开发”。
培训项目的提供者包括麦吉尔大学、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和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在这项培训的课程中,管理者们可以相互吸收经验和见解。
他还在实验自我指导式的学习方式。
他与人合作创建了一家名为“CoachingOurselves”(自我辅导)的机构,采用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和人力资源专家戴维·尤里奇等名家的培训方案,以及他自己编写的一些材料。
参考文献2007
登(Ludo Van der Heyden).
月
《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 约瑟夫·鲍尔(Joseph L. Bower), 克莱顿·克里 2004 年 1
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月
《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实》
2004 年 1 月
2006 年 4 月
2006 年 4 月
《管理自己》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影响企业绩效:组织文化 王辉, 忻榕, 徐淑英. 比所有制更重要》
2006 年 6 月 2006 年 7 月
《三个兄弟的故事 》
徐志红.
2006 年 7 月
《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
罗德曼·洛克菲勒(Rodman C. Rockefeller).
2005 年 3 月
《在演进与剧变中成长》 拉里·格雷纳(Larry E. Greiner),
2005 年 4 月
《是什么让我们疲惫中国 谢家琳. 国企员工压力研究报告》
2005 年 5 月
《何时跟着直觉走》
奥尔登·林(Alden M. Hayashi),
2005 年 6 月
《有效的决策》 《留点不确定性》 《授权还是收权》 《团队的法则》
《用量化法解决员工流失 黑格·纳尔班蒂安(Haig R. Nalbantian), 安妮·绍 2004 年 7
问题》
斯塔克(Anne Szostak).
月
《蓝色海洋战略》
《谈判者,别把签约当终 点》
W. Chan Kim, 勒 尼 · 莫 博 涅 ( Reneé Mauborgne), 丹尼·厄特尔(Danny Ertel),
简述亨利明茨伯格的5p战略模型
简述亨利明茨伯格的5p战略模型亨利·明茨伯格5P战略模型,也叫五个P战略模型,是由美国营销权威学者亨利·明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这一模型是现今营销学最经典的分析框架之一,广泛应用于企业营销战略分析中。
所谓五个P,就是指产品(Product)、价值定位(Positioning)、价格(Price)、推广(Promotion)、渠道(Place),这五大要素构成了营销活动的核心。
这一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首先,产品是任何营销活动的核心。
企业需要通过研发、设计、生产、市场调查等环节,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产品的功能、质量、外观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其次,营销中的价值定位指的是企业如何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与众不同、具备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
价值定位是一种心理感受,是通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企业形象等来营造的。
价格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消费者会对商品价格敏感,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以吸引顾客同时又不影响企业利润。
推广则是通过广告、宣传、促销等手段来宣传产品或企业品牌,并与顾客建立联系,使其愿意购买并建立品牌忠诚度。
渠道即产品销售渠道,不同产品销售渠道的特点不同,比如传统、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渠道,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策略。
在这其中,不仅需要考虑顾客的特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外部因素,也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可行性等因素。
综合起来,亨利·明茨伯格5P战略模型是企业进行营销策略定位和制定营销策略时必备的分析工具,能有效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从而制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营销策略。
在实际营销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这五个要素,将企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地结合,以实现最终目标——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哈佛经典-战略手艺化
哈佛经典:战略手艺化亨利·明茨伯格就像战略可以被制定一样,战略也可以自己形成。
当我们想像有人在做战略计划时,脑海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幅井井有条的画面:一位高级经理,或者是一群,坐在办公室里,炮制出一些其他所有人会准时执行的行动纲领。
基调就是推理——理性的控制,系统地分析竞争对手、市场和企业的优劣势。
综合这些分析产生一个清晰、明确而又完全成熟的战略。
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下战略手艺化,脑海中出现的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幅画面。
手艺式战略与计划式战略非常不同,其区别就像手艺与机械化之间的区别一样。
手艺会让人想起传统的技艺、专注以及通过细节的把握做到完美。
人们想到更多的不是思考与推理,而是各种原材料水乳交融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长期的经验与投入。
制定与执行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创造性的战略水到渠成。
我的理论很简单:战略手艺化更好地描述了有效战略的形成过程,而计划式战略尽管流传广泛,实际上却扭曲了这一过程,误导了那些笃信它的组织。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将引用一位陶艺人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与一个项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这一项目追踪了众多公司在数十年间的战略历程)。
因为陶艺人与战略制定者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所以刚开始时,我的比喻就像我的论断一样,显得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如果我们把艺人想像成一个个人组织,就会看到她也必须解决公司战略家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对组织的能力了如指掌,以便能足够深入地思考组织的战略发展方向。
通过从个人视角思考战略制定,剔除战略咨询公司那些条条框框,我们会对公司内的战略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就像很多陶艺人不得不掌握手艺一样,管理者们也必须把战略手艺化。
在工作的时候,陶艺人坐在一堆陶土前。
她的心思在陶土上,但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坐在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畅想之间。
她准确地知道过去的哪些东西对自己有用,哪些东西没用。
她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市场非常熟悉。
作为一个手艺人,她是在感觉这些东西,而不是分析;她的知识是“默示的”。
明茨伯格的战略5p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明茨伯格的战略5p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明茨伯格认为战略5p的基本内容即计划、计谋、模式、定位、与观念。
扩展资料 1.战略是⼀种计划它代表了⽤各种各样精⼼构建的⾏动或⼀套准则来处理各种情况。
战略的这个定义具有两个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战略先于⾏动;(2)战略是有意识地、有⽬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战略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同,它是关于企业长远发展⽅向和范围的计划。
2.战略是⼀种计谋战略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或令竞争对⼿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计谋。
这种计谋是有准备和意图的。
这种计谋是有准备和意图的,主要⽬的是想⽅设法与其它企业竞争。
计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候会应⽤到我国《孙⼦兵法》所列举的各种战术活动,从⽽实现竞争胜利。
譬如有时候战略制定具有威慑作⽤,可以达到“不战⽽屈⼈之兵”的⽬的。
该⽅式反映了战略的灵活性以及根据对⽅来调整战略的可⾏性特征。
3.战略是⼀种模式战略是⼀系列⾏动的模式或⾏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为相⼀致的模式。
“⼀系列⾏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基本⽬标⽽进⾏竞争、分配资源、建⽴优势等决策和执⾏活动。
该定义强调,⽆论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事先的战略计划,只要有具体⾏为就有战略。
从这个⾓度看,可以将战略视为理性战略和应急战略两种,前者体现了某种计划和意图;后者则与意图⽆关,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动。
4.战略是⼀种定位该种定义认为,企业战略在本质上是⼀种定位。
战略是确定⾃⼰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5.战略是⼀种观念从这个⾓度来看,战略不仅仅包含既定的定位,还包括感知世界的⼀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式。
战略观念通过组织成员个⼈的期望和⾏为⽽形成共享,演变成企业组织共同的期望和⾏为。
战略手艺化
战略手艺化2人分享此文作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发表于:2006-04-01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在大多数人眼里,战略类似于规划。
不过,明茨伯格认为战略也是一门手艺,制定战略就如同做手艺一样,手艺化方式能更好地描述战略的实际形成过程。
几乎所有关于战略制定的文章,都把战略制定描述成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先思考,后行动;先制定,后执行。
人们对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做了明确划分,并且普遍认为思想必须独立于(且领先于)行动。
但是,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总是聪明到可以预先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透,聪明的战略人士应该很明白这一点。
那么,战略的形成到底是怎样的?战略变革的模式是怎样的?领导者应当如何管理战略与环境、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明茨伯格领导的麦吉尔大学研究小组经过13年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战略的形成通过观察陶艺人的制作过程以及对众多企业的跟踪研究,作者认为:战略可以自然生成,战略从学习中来。
假如战略纯粹是规划的结果,那么战略一经制定出来,就排除了学习的可能。
而很多战略往往是自然生成的,人们采取一个又一个行动,并对每个行动结果做出反应,在反馈的基础上学习和改进,于是最终形成某个模式。
当组织高管发现了这个模式,进而予以正式确认,它就会成为一项有明确意图的战略。
在实践中,制定战略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既有深思熟虑,又有自然生成的成分。
纯粹依靠规划就会排斥学习,完全依靠自然生成也就否定了控制。
最为有效的战略往往是把思考与控制、灵活性与组织学习结合在一起。
战略变革模式传统的战略管理观认为变革必须是连续的,即组织随时在调整和适应。
这个观点的可笑之处在于,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而不是变化。
战略制定中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矛盾,即必须在稳定性力量与变革力量之间进行调和。
一方面要保持业务专注,另一方面又要随着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
组织解决这两种矛盾力量的办法是交替进行。
在任何组织中,你都能发现明显的稳定期和变革期。
明茨伯格的战略5P模型
明茨伯格的战略5P模型第一,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
是指战略是一种有意识、有预计、有组织的行动程序,是解决一个企业如何从现在的状态达到将来位置的问题。
战略主要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途径,包括一系列处理某种特定情况的方针政策,属于企业“行动之前的概念”。
根据这个定义,战略具有两个本质属性: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以备人们使用;战略是作为一种计划写进企业正式文件中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不公开的、只为少数人了解的企业战略。
第二,战略是一种计策(Ploy)。
是指战略不仅仅是行动之前的计划,还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成为行动过程中的手段和策略,一种在竞争博弈中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工具。
例如,得知竞争对手想要扩大生产能力时,企业便提出自己的战略是扩大厂房面积和生产能力。
由于该企业资金雄厚、产品质量优异,竞争对手自知无力竞争,便会放弃扩大生产能力的设想。
然而,一旦对手放弃了原计划,企业却并不一定要将扩大能力的战略付诸实施。
因此,这种战略只能称为一种威胁竞争对手的计策。
第三,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
是指战略可以体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和现实结果,而不仅仅是行动前的计划或手段。
即,无论企业是否事先制定了战略,只要有具体的经营行为,就有事实上的战略。
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要求“T型”福特汽车漆成黑色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战略。
企业行为模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过程中就必须了解企业发展史,在选择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并尊重企业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战略的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若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变革的难度。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作为计划或模式的两种定义是相互独立的。
实践中,计划往往没有实施,而模式却可能在事先并未计划的情况下形成。
因此,战略可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结果。
因此,定义为“计划”的战略是设计的战略,而定义为“模式”的战略是已实现的战略,战略实际上是一种从计划向实现流动的结果。
战略类型和战略选择—明茨伯格
战略类型和战略选择—明茨伯格IT经理世界2006,(08),104-107亨利·明茨伯格詹姆斯·沃特斯从某种意义来说,真实世界中的所有战略几乎都具有一些伞型战略的特点。
创业型战略对于第二种战略类型,我们放松一下条件,不要求那么精确的、表达清晰的意图。
对组织有控制力的个人可以把自己对组织方向的愿景强加给组织。
这种战略往往出现在那些被所有者牢牢控制的创业型企业中,所以叫做创业型战略(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在这种情况下,使行动表现出某种模式或一致性的力量是个人的愿景,是核心人物对组织定位的设想。
同时,他还能够通过对组织行动的个人控制(例如,通过给操作层员工直接下达命令),把这个愿景强加给组织。
当然,周围的环境也必须配合。
创业型战略最常出现在那些比较年轻和规模较小的组织当中(在这些组织里,个人控制才是可行的),它们能够在环境中找到相对安全的利基市场。
实际上,选择这样的利基市场也是其愿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在一些大型组织中也能发现这样的战略。
特别是出现危机的时候,所有人都愿意听从某位有愿景和胆识的领导者的指挥。
图1 创业型战略创业型战略是深思熟虑的吗?其中肯定存在某些意图。
但是产生这些意图的个人没有必要把它们阐述得非常清晰和详细。
实际上,由于下面谈到的一些原因,他(她)很可能不愿意这么做。
因此,与规划型战略相比,创业型战略的意图比较难以识别,也不那么具体。
而且,组织中其他行动者对这些意图的接受也不那么明显。
然而,只要其他行动者按照领导者的愿望行动,这种战略就会表现得像深思熟虑的战略一样。
图2 创业型战略中愿景可能改变但是,这种战略在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也可能表现出一些自然出现的战略的特点。
首先,如图1所示,愿景只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方向感,其中有调整的余地:愿景的细节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偶然的变化。
其次,因为领导者的愿景是个人化的,它可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战略手艺化
《战略手艺化》读书笔记彭斐2012201629《战略手艺化》是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论文,它打破了管理领域在制定战略时所惯有的、热衷于建立严密理性的框架进行完美演绎的过程,而认为战略是一个探索、改进、感性的手艺化过程。
他的著作无疑调整了管理学界的权威和传统思想,引人深思。
下面,我将就本文的三个主要观点进行分析阐述,同时与彼得德鲁克进行对比。
一、技术or艺术传统观念认为战略的制定是思考推理的结果,是高级经理理性系统地分析竞争对手、市场和企业的优劣势,在办公室里产生一个清晰、明确而又完全成熟的战略框架,在思考后再执行。
然而明茨伯格认为战略制定是手艺化过程,更多的不是理性思考,而是感觉与感性的融合,是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结果的过程。
战略也不一定都必须是提前规划的有形框架,而是会在行动中不断学习改变、由行动推动思考、因势而变,它可能是灵光一现、没有落实在纸上的自发式战略。
事实证明,战略大多处于有意规划和自然形成的中间地带。
在管理思想演变的过程中,从科学管理到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管理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技术与艺术并行的学科。
战略制定亦是如此。
它是可以为人所用的技术,有规律可循和知识体系的形成,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动,生搬硬套一定的战略模式是不行的,战略生于经验并应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
因此,它更像是一种手艺,集技术和艺术于一身,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同时又要有创意和敏锐的嗅觉,能够预见危机把握潮流。
二、制定者or执行者传统观念认为战略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分离的,制定者是企业高层而由下属执行。
但是这样的弊端十分明显,首先高层缺乏实践可能只是空想,可实现度较低;由于信息传递的失真,可能下属不理解不认可,执行有偏差;直接劳动者可能会有创意却无法实现。
因此很多层次多的公司实行伞形战略,高层制定宽泛政策而由中下层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执行者同时也是制定者才会是正确的做法。
读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有感讲解
读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有感战略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十个学派就有十个答案:一个孕育过程,一个程序化过程,一个分析过程……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
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作者认为,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这十个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创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作者不只是简单地总结这十个学派的观点,还分析了这些观点的优缺点,指出了它的贡献和局限性,以及适用的环境。
比如,创业家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
明茨伯格在书中总结了这个学派的四个特点。
1、积极寻找新机遇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主要任务。
受创业家领导的组织,其主要的任务是寻找机遇,解决问题反而是次要的任务。
2、在创业家组织中,权力属于能够使组织具有明确行动方向的创业家。
3、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战略会大幅度地向前跃进。
在创业家组织中,战略是通过做出重大决策,即那些“大手笔”而向前发展的。
4、创业家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创业成长。
组织的目标很简单,它只是创业家目标的延续。
作者指出,突出了愿景目标和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这是创业家学派的贡献,但是这个学派也有一些严重的不足。
创业家学派完全用个别企业领导人的行为来展现战略形成,但对战略形成这个过程从未有细致的论述;而且,它以创业家个人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一个小小的心脏病就能毁掉一个组织重要的战略家。
创业家学派适用于哪些企业呢?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初创型企业和发展中的小企业对这个学派倡导的战略形成有着广泛需求。
第一章明茨伯格的5P战略
二、历年真题【2009年单选、多选】【例题1•单选题】某公司通过购买土地、大兴土木的方式给竞争对手以扩张生产规模的印象,其目的是阻止竞争对手开设新的工厂。
这个例子说明()。
(2009年)A.战略是一种计划B.战略是一种计谋C.战略是一种定位D.战略是一种观念【答案】B【解析】战略是一种计谋,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明茨伯格5P战略定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9年)A.战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开发和制定的计划B.5个P代表计划、利润、定位、观念和模式C.战略是一种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D.战略是有意图的行为模式【答案】ACD【解析】战略是一种计划,具有两个特点:(1)战略是在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2)战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战略是一种观念,从这个角度指出了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
所以,选项A、C正确。
战略的5P定义:计划、计谋、模式、定位和观念,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选项D是正确的。
针对本题选项D是有争议的,如果按照教材内容来理解,在应急战略中,模式的发展与意图无关,即战略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模式,这样的话选项D就不应该选择。
但在中注协给出的标准答案中,选项D也包括在内。
三、强化训练【例题1·单选题】甲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家电企业。
随着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
2009年,该家电企业提出了“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新战略,放弃了单纯扩大产能的路径,选择成为同行的财务和战略投资者。
这意味着该企业将逐渐淡出“制造”,历经多年积累了巨大制造实力,现在又在艰难剥离制造功能。
战略历程明茨伯格
战略管理争论点
关键要素 复杂性 整体性
主要论点
关键问题
多样性原则:保持系统控制有足够的种类以应付面对的挑战 不稳定的复杂环境要求有足够
KISS规则:
的必备种类
通用性
控制性
集体问题
变化问题
选择
思考
- 12 -
要看情 况而定
适应、 进化、 偶然性 、选择 、复杂 性、利 基
汇总,彻底 变革(而非 细分差别化 、适应)
任何事都有 个季候。。 。
构建、原型 、时期、阶 段、生命周 期、转化、 变革、转向 、复苏
战略学派概要—战略内容和战略过程(一)
设计学派
计划学 派
战略
是有计划的观 念,是唯一的
是分解 成子战 略和规 划的计 划
- 16 -
设计学派
- 17 -
设计学派发展历史及主要代表人物
关键要素 发展历史 主要代表人物 战略制定前提
适用范围 存在不足
内容简介
设计学派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发展过程比较波折,到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哈佛大 学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佛战略思想”。它是以SWOT分析为基础,倡导 “企业内外匹配”为座右铭的。 • 诽利浦.塞兹尼克 《经营中的领导能力》 (1957年) • 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 (1962年) • 哈佛商学院 《经营战略:内容和案例》 (1965年)
十大学派的演化
活动规模(出版物数量及 在战略管理领域内受关注 的程度)
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
定位学派
活动规模(出版物数量及在战略 管理领域内受关注的程度)
亨利-明茨伯格
会第一位管理学教授出身的会员。
1998年,明茨伯格被授予为加拿大国家勋章
(加拿大最高荣誉)与魁北克勋章
1995年,该年度最佳著作《战略规划的兴衰》
获得管理学会的乔治·泰瑞奖
就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
授,克雷霍恩(Cleghorn)讲座教授和位于法国的欧洲
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学客座教授 。
原文: The 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 framework of Mintzberg is a model that describes six valid 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
1. Mutual adjustment,which achieves coordination by the simple process of informal communication (as between two operating employees)
4. Standardization of outputs, which achieves coordination by specifying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work (again usually developed in the technostructure, as in a financial plan that specifies subunit performance targets or specifications that outline the dimensions of a product to be produced)
亨利-明茨伯格
01 亨利·明茨伯格简介
亨利·明茨伯格简介
1
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 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 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 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
已经65岁的明兹伯格始终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第一 本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曾经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绝,但是,现在已是管理领 域的经典。在管理领域浸淫30年,发表过近100篇文章,出 版著作10多本,在管理学界是独树一帜的大师。明兹伯格一 直都以他在管理领域所提出的大胆、创新和颇具开拓精神的 观点而为人所瞩目,他的思想非常独特,人们按常规思路往 往不太容易接受。也正因如此,他被很多正统学者认为是离 经叛道的代表人物。然而谁也无法否认的是,明兹伯格颇具 震撼性的新观点带给管理界的震动犹如当年美国著名的抽象 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绘画带给 当时艺术界的震撼一样。每次当明兹伯格提出任何新的理论 和观点之时,整个管理界都会为之沸腾,如今依然如此。
会第一位管理学教授出身的会员。
1998年,明茨伯格被授予为加拿大国家勋章
(加拿大最高荣誉)与魁北克勋章
1995年,该年度最佳著作《战略规划的兴衰》
获得管理学会的乔治·泰瑞奖
就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
授,克雷霍恩(Cleghorn)讲座教授和位于法国的欧洲
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学客座教授 。
亨利·明茨伯格简介
明茨伯格1939年9月2日出生 于加拿大的一个普通家庭。父 亲是一家生产女装的小公司的 管理者。当明茨伯格还是个孩 子时,他就想知道父亲在办公 室里做些什么。他在1993年所 写的自传中表明,那只是一时 的好奇而已,和后来走上管理 学的道路并无必然关系
明茨伯格的战略方案手艺化
明茨伯格的战略方案手艺化(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明茨伯格最伟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毫不夸张地说,明茨伯格把整个学术生涯都用来了解管理者如何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古已有之,更多的体现在军事方面。
在企业管理领域,恐怕没有哪门科学能像战略管理一样,形成的历史很短,而学科的流派如此众多、大师级的名家巨匠辈出。
从安索夫、钱德勒、安德鲁斯、斯隆、德鲁克、明茨伯格到波特、哈默尔,他们的名字始终与战略管理紧密相连。
明茨伯格对企业战略深刻理解集中体现在经典著作《战略规划的兴衰》一书中。
汤姆·彼得斯出于对明茨伯格的崇拜,甚至认为,在管理学殿堂中,明茨伯格的座次要比德鲁克高出很多。
企业界的战略思维,似乎被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一人垄断,但凡谈到战略管理,无不引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似乎惟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是名门正派而不是旁门左道。
明茨伯格则独辟蹊径地告诫我们,完美漂亮的框架下面恐怕只反映了事实的一半真相。
他从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提出战略手艺化的观点。
他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与手艺人制作陶器的过程类似,是一个摸索、尝试、学习、调整的过程。
在古典的战略思维中,战略是正式的、具体的目标明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细致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贯彻。
把战略细化进行分解,由此产生了一套完美的等级体系。
处于最上层的是长期全面的“战略”,中期的“战略”是为下一年提供短期经营的计划;与战略计划体系平行并存的是目标体系、预算体系、亚战略体系和行动安排体系;最后,这个体系被整合为经营战略总体规划。
战略在运行过程中所有行为的共同点是制定计划,但目标通常处于受控状态。
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由企业的相应部门负责执行,责任到人,按照详细说明予以实施。
如此一来,不仅战略包含整个过程需要制定计划的步骤,而且这些步骤执行的时间必须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手艺化》完整版(亨利·明茨伯格)就像战略可以被制定一样,战略也可以自己形成。
当我们想像有人在做战略计划时,脑海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幅井井有条的画面:一位高级经理,或者是一群,坐在办公室里,炮制出一些其他所有人会准时执行的行动纲领。
基调就是推理——理性的控制,系统地分析竞争对手、市场和企业的优劣势。
综合这些分析产生一个清晰、明确而又完全成熟的战略。
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下战略手艺化,脑海中出现的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幅画面。
手艺式战略与计划式战略非常不同,其区别就像手艺与机械化之间的区别一样。
手艺会让人想起传统的技艺、专注以及通过细节的把握做到完美。
人们想到更多的不是思考与推理,而是各种原材料水乳交融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长期的经验与投入。
制定与执行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创造性的战略水到渠成。
我的理论很简单:战略手艺化更好地描述了有效战略的形成过程,而计划式战略尽管流传广泛,实际上却扭曲了这一过程,误导了那些笃信它的组织。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将引用一位陶艺人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与一个项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这一项目追踪了众多公司在数十年间的战略历程)。
因为陶艺人与战略制定者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所以刚开始时,我的比喻就像我的论断一样,显得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如果我们把艺人想像成一个个人组织,就会看到她也必须解决公司战略家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对组织的能力了如指掌,以便能足够深入地思考组织的战略发展方向。
通过从个人视角思考战略制定,剔除战略咨询公司那些条条框框,我们会对公司内的战略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就像很多陶艺人不得不掌握手艺一样,管理者们也必须把战略手艺化。
在工作的时候,陶艺人坐在一堆陶土前。
她的心思在陶土上,但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坐在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畅想之间。
她准确地知道过去的哪些东西对自己有用,哪些东西没用。
她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市场非常熟悉。
作为一个手艺人,她是在感觉这些东西,而不是分析;她的知识是“默示的”。
当她动手时,所有这些都在她的脑海中发挥作用。
这些陶轮上的作品可能沿袭她过去作品的传统,但是她可能突然换个方向。
即便如此,“过去”所起的作用一点也不减少,照样体现在未来中。
在我的比喻中,管理者就是陶艺人,而战略就是他们的陶土。
就像陶艺人一样,他们坐在过去的公司能力与未来的市场机会之间。
并且,如果他们是真正的艺人,他们对手头的材料应该同样熟悉。
这是战略手艺化的精要所在。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个比喻做进一步探讨,看看战略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制定的,而不是主观臆想战略该如何制定。
我将不断援引两方面的经验,一个是麦吉尔大学的战略形成模式的研究项目;自1971年起,这个项目一直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另一个是成功的陶艺人的工作流程,这个陶艺人是我的妻子,她的手艺始于1967年。
战略既是未来的计划,也是过去的模式如果你问战略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会告诉你,战略是某种形式的规划,是对未来行为的明确指导。
如果你再问他们竞争对手、政府或者他们自己追求什么样的战略,他们很可能就会不停地描述他们过去的行为。
最后你会发现,战略和其他很多词汇一样,人们下定义是一套,用起来却是另外一套,没有意识到其间的区别。
原因很简单:虽然战略的正式定义与它的希腊军事起源都强调未来,但我们确实也需要用这个词来解释过去的行为,就像我们需要用它来描述未来的行为意向一样。
毕竟,战略一方面是计划和企图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和实现的对象。
行为模式,或者我们称作“已实现的战略”,是对这个贯彻过程的解释。
而且,就像计划不一定会产生一个模式一样(有些战略根本没有实现),模式也不一定来自于计划。
一个组织可以不知道自己有某个模式(或者叫“已实现的战略”),更不用说把它讲得一清二楚了。
当然,模式就像事物是否美丽一样,各人所见不同。
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把我们艺人的作品按时间顺序排成一排,找出一个清楚的模式就不成问题,至少在一定阶段如此。
比如说,直到1974年,我的妻子只做小的装饰用陶制动物和其他小东西,但是“小玩意儿战略”忽然中止了,最后她做出饼状雕塑和陶碗,纹理清晰,没有上釉。
在组织中找到一个对等的行为模式并不很难。
事实上,在我们的研究中,就连大众汽车和加拿大航空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也再简单不过。
把大众公司20世纪40~70年代的产品模型画到图上,就会清楚地发现该公司的模式是集中于甲壳虫车型,20世纪60年代末期才疯狂收购和开发新车型,寻找替代产品,到70年代中期才在战略上重新定位于更时尚的、用水降温及前驱动的汽车。
但是,当我们使用战略这个词时常常想到的那些正式的计划与宣告(所谓意图性的战略,与上文“已实现的战略”相对应)在哪儿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里其实有很多问题。
例如,对单个艺人来说,她意图性的战略是什么?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我们能找到对该意图的表达吗?如果找到了,我们能信得过这种表达吗?我们经常否认潜意识中的动机,愚弄自己,也愚弄别人。
记住,意图不值钱,至少在与现实相比的时候如此。
阅读组织的心灵如果你相信,与生产汽车的现实的实践相比,我讲的这些与手艺人的弗洛伊德式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更大,那就请你再想一下。
例如,谁知道大众汽车的意图性战略是什么?我们能把大众汽车的意向性战略简单地假设为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做的正规计划书或其他声明吗?也许这些只是无谓的空想、合理化的解释或者愚弄竞争者的伎俩?即使有表达出来的意图存在,组织中的其他人认可的程度有多高?我们如何阅读组织的心灵?到底谁是战略家?战略管理的传统观点似乎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问题,组织理论家称之为归因。
你可以在各种商业新闻发布会上看见他们这样做。
通用汽车采取了什么行动,那是因为史密斯(Roger Smith,时任通用汽车CEO)制定了战略。
做了什么事?那肯定是有意而为,然后,自动地归之于领导。
在杂志的短文中做这样的假设是可以理解的。
记者们没那么多时间去揭开战略的源头,何况通用汽车是个庞大复杂的组织。
但是考虑一下这个假设中所掩盖的所有的复杂性与困惑——所有的会议、争论、众多人员、僵局、各种展开和没展开的思路。
现在想像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战略制定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正式的战略计划一败涂地还值得大惊小怪吗?要解开这些疑惑——从我们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所遇到的表面的复杂性中走出来,我们需要回到一些基本的概念。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思考与行动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是手艺的关键,也是战略手艺化的关键。
战略可以自然生成实上,在关于战略制定的所有文章中,都把战略描述成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
我们先想,后做;先制定,后执行。
这个步骤看起来完美无缺,为什么还会有人想另辟蹊径呢?我们的陶艺人正在她的工作室里转陶土,做一个饼状雕塑。
陶土粘在转轴上,圆形初现。
为什么不做一个圆柱状花瓶呢?这个想法还会引出另一个想法,直到一个新模型形成。
行为驱动思考:战略自然生成。
在户外,一位销售员访问顾客。
产品不太对路,他们一起做了修改。
销售员回到公司,做了相应的变动;两三个回合之后,产品最终合适,一个新的产品出现,并打开了一个新市场,公司也改变了战略路线。
事实上,大多数的销售员没有上述销售员或我们的手艺人幸运。
在个人组织中,执行者就是制定者,因为创新可以轻易快捷地融进战略之中。
在一个大的组织中,创新者与战略制定者之间可能隔了10级,他的这个主意也许只能向处于同阶层的同行们推销。
当然也有一些销售员可以自行其事,修改产品以适应顾客,并说服工厂生产。
事实上,他们是在执行自己的战略,其他人也许不闻不问。
有时候,他们的创新也会引起注意,或许是几年之后,那时公司流行的战略已经失败了,领导们正在物色新事物,那时会允许这个销售人员的战略在系统中流行,成为组织的战略。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但是因为我们只愿意看自己相信的东西,如果我们相信战略是计划的,我们就不大愿意去想这个故事的真实含义。
看一看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是如何通过特色电影战略的。
国家电影委员会是联邦政府机构,以创新和生产短记录片闻名。
前些年,委员会资助了一位电影制片人的某个片子,这部影片出人意料地经久不衰。
为了发行这部影片,委员会转向影院,不经意中获得了营销特色影片的经验。
其他的电影制片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最后,委员会发现自己在实行特色电影战略——一种生产此类电影的模式。
我的观点很简单,简单得有点像骗人:就像战略可以被制定一样,战略也可以自己形成。
一个已实现的战略可以通过对演进的形势做出回应而自然生成,也可以是深思熟虑,通过先制定后执行的过程完成。
但是当这些计划中的意图没有产生意图的行为时,留给组织的就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战略。
我们听到过很多没有实现的战略,而且几乎都伴随着执行失败的声明。
管理不严、控制放松、人员不专心致志,理由满天飞。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解释过于简单。
因此一些人越过执行去看制定的问题。
他们看到,战略家们其实并不够聪明。
当然,很多意图性战略一开始就构思不当也是事实,我相信问题还是出在更深一层,这就是我们对制定与执行所作的人为的区分。
人确实可以更聪明——但不仅仅是通过构思出更聪明的战略,有时候,通过允许战略借助组织的行为与经验而逐步自我发展,人们会变得更聪明。
人们不可能总是聪明到可以提前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对这一点,聪明的战略家应该很明白。
手与心手艺人不会今天思考,明天行动。
手艺人的心思连贯,与手紧密相联。
而大的组织试图将心与手的工作分开。
他们通常会切断两者之间关键的反馈连结。
那位发现顾客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销售员可能是整个组织中掌握了最有战略性信息的人,但是如果他没有权利制定相应的战略或者把信息传达给有权的人,这个信息是没有用的——因为渠道被封锁了,或者更简单,战略制定者们已经完成了战略制定。
在传统的战略管理观念中存在一个极大的谬论,就是认为战略是高高在上的,与组织每天的经营细节相隔千里。
这一点解释了今天的商业与公共政策中那些戏剧性的失败。
在麦吉尔大学,我们把加拿大电影委员会那种看起来没有明确意向的战略称为自然生成战略。
行动简单地汇聚,呈现出一种模式。
当然,如果这个模式得到认可,然后再被高级经理们论证一番,它也有可能成为深思熟虑的战略。
但这一切都是事后所为。
这些听起来可能很奇怪,我知道。
战略自然生成?经理们只是事后认可已经成形的战略?这些年来,我们在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小组遇到了很多反对意见,我们对战略一词下了一个被动的定义,但是又与意志密切相关,这令他们烦扰。
毕竟,战略意味着控制——古希腊人用这个词来描述将军的艺术。
战略学习但我们坚持这么用有一个原因:学习。
纯粹的深思熟虑的战略一旦制定出来,就排除了学习,而自然生成的战略孕育着学习。
人们采取一个又一个行动,并对每个行动的结果做出反应,模式最终得以形成。
我们的艺人想做一个独立式的雕塑模型,但是做不成,于是她这里捏圆一些,那里捏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