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
社会学部分人物、作品与流派
19世纪末形成的社会学的重要派别。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齐美尔和维泽。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类交往的形式。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虽有不同,但形式却具有共同性。维泽提出了关系社会学。关系社会学考虑到人的行为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比较注意实际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形式社会学的理论。形式社会学对以后社会学各学派重视研究人际关系和群体之间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的形式社会学已转化为群体网络关系分析的学说,并借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起各种严格定量操作的形式模型。
《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第一部著作,这部作品的出版是美国社会学界芝加哥学派的衰落以及功能学派崛起的转折点。
默顿: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是当代结构功能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功能分析范式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将结构功能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通过倡导“中层理论”而在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社会问题,科层组织,大众传播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果。代表作《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公社与社会》: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学理论文献中的经典。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是腾尼斯用来说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类型模式。公社指的是在传统的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社会指建立在外在的和合理利益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它的基础是“选择意志”。公社与社会这两个相关物出现在一切人类关系中。它们是所有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是研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学科分支。
它关注的是研究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方法和原则,并探索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下面将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起源、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起源经济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受启发于自然科学方法的发展,经济学家开始探索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经济学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方法论逐渐发展,涌现出不同的学派和方法。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方法1. 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实证方法注重对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例如,经济学家通过对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来推断不同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归纳与演绎归纳与演绎是另一种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归纳是从具体的经验和实证事实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原理,而演绎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具体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真实案例和历史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来总结出一般的经济规律。
然后,他们可以运用演绎方法,从这些一般规律出发,推导出具体情况下的经济现象。
3.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情况下的经济变量,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了解不同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就业率和失业率,来分析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和原因。
三、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领域经济学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动。
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帮助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并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论,它旨在通过对现象的实际观察、实验和测量,通过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推理,以验证或推翻一个假设或理论。
这种方法以客观、系统和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也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实证研究方法注重于收集和分析客观数据,通过精确的观察和测量来产生可靠和可复制的结果。
它的目标是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事实和真相,并对现有理论进行验证或批判性评价。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遵循一系列严谨的步骤和程序,以确保研究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在实证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首先需明确研究问题和目的,并制定研究假设或理论。
然后,研究者需确定适当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实验、调查、观察和案例研究等。
实证研究方法的一个核心特点是采用定量数据的测量和分析。
研究者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字化的数据,例如统计数据、实验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和解释,进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还强调样本的代表性和推论性。
研究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通常通过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代表整个人群或现象。
然后,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推断出整个人群或现象的结论。
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推论性,研究者需要采取随机抽样等方法,确保样本的选择是无偏的。
在实证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研究者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收集和记录数据,例如问卷调查、实验设施、观察等。
得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以便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最后,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解释性。
研究者需要通过合理的解释和解读来解释研究结果,并与现有的理论或知识进行比较和讨论。
通过这种对结果的解释和解读,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以客观、系统和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的方法论。
公共政策与研究方法论
公共政策与研究方法论公共政策和研究方法论都是政治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是政治科学中与政府或其他行政机构有关的决策行为的研究,这些行动会影响某一组织或社会的全部或部分成员。
而研究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与研究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研究方法论来研究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和研究方法论的关系公共政策的研究需要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例如,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预测和评估,以确定政策实施的最佳方式。
这就需要使用统计分析、财务分析和组织管理理论等方法来辅助研究。
研究方法论也可以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指导。
例如,关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
实证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对政策实施的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估。
此外,其他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也可以用于公共政策的研究。
然而,公共政策研究的复杂性意味着使用研究方法的过程并不总是简单的。
例如,公共政策涉及各种不同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利益相关者,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此外,公共政策通常也涉及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也需要研究人员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
因此,公共政策研究的方法和理论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研究方法论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以下是一些研究方法论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检测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了解政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政策制定者可以优化政策,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回顾和总结现有文献来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文献综述来总结过去政策实施的经验,并探讨政策实施的挑战和机会。
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研究领域的知识水平,以确定应该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系统性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对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具体的事实、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原理,而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具体的结论。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
其次,科学研究的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验证或推翻某一假设或理论。
而理论研究则是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推理和逻辑分析,以发展和完善理论。
另外,科学研究还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此外,科学研究还需要运用逻辑学方法。
逻辑学是研究人类思
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科学研究中的推理和论证都需要符合逻辑规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最后,科学研究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学研究需
要不断进行创新,寻求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的解决方案,同时
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将理论付诸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家们
需要在科学研究中灵活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推动科学的发展。
希望本文介绍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阅读。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实证工具运用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实证工具运用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积累,研究方法与实证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在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以及实证工具的技巧。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论和研究策略。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该考虑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方法、理论方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实证与理论相互补充的方法等。
在论文写作中,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1. 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指通过对已有的数据和事实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理论和结论的方法。
实证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非常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手段收集相关数据。
在使用实证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 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是指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结论的方法。
理论方法在哲学、文学、历史等人文科学研究中常常被运用。
在使用理论方法时,研究者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
3. 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指在论文研究中同时使用实证方法和理论方法的方法。
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4. 实证与理论相互补充的方法实证与理论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是指在论文研究中采用实证方法和理论方法相互补充的方法。
通过实证方法验证理论的有效性,通过理论方法加深对实证结果的解释和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实证工具的运用技巧实证工具是指在实践中用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手段和方法。
合理选择和运用实证工具可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实证工具。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研究者需要注意设计合理的问卷,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适当性。
自然法和实证法
自然法和实证法一、引言自然法和实证法都是法律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分支,它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代表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定义、历史背景、主要观点、优缺点等方面对自然法和实证法进行比较分析。
二、自然法1. 定义自然法是指一种基于人类本性和道德原则的普遍法律原理体系。
它认为人类社会应该遵循某些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超越了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正式法律。
2. 历史背景自然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来被罗马帝国普及,并在基督教哲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世纪时期,欧洲教会将自然法作为神圣秩序与人类正义的基础,并将其与神权合二为一。
启蒙时期后,自然法被视为对抗封建专制统治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工具。
3. 主要观点(1)道德标准高于正式法律。
(2)自然法是普遍适用的,不受时间、地点和文化差异的限制。
(3)自然法应该被国家立法机关所尊重和遵守。
4. 优缺点(1)优点:自然法强调人类的道德本质和正义感,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具有积极作用。
(2)缺点:自然法理论存在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以具体指导实践操作,容易被不同人解释为不同的内容。
三、实证法1. 定义实证法是指一种基于事实、经验和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认为正式法律应该建立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
2. 历史背景实证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提出了“价值中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学领域。
20世纪中期后,实证主义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
3. 主要观点(1)正式法律应该建立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
(2)实证研究应该遵循科学方法,尽可能排除主观偏见和价值判断。
(3)实证法研究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优缺点(1)优点:实证法研究方法科学、客观,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2)缺点:实证法忽略了道德和价值的因素,难以解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容易被用于支持权威主义和专制统治。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经典时期人物:孔德: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社会事实韦伯:理解社会学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帕累托:精英循环现代时期: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默顿:中层理论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权力精英符号互动论:米德,戈夫曼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社会冲突论:科塞,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后现代时期: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现代性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福柯:话语分析,无所不在的权力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鲍曼:现代性,后现代性贝克:风险社会理论2. 2 部分人物与作品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作为社会学创始人,他指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他对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既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实证哲学教程》:孔德著。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群学肄言》:斯宾塞著《社会学研究》,严复将其翻译为中文。
这本书的引入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他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学术研究中的实证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学术研究中的实证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实证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观察数据、统计分析和实证验证,以确定因果关系和规律性,为研究者提供科学、准确的结论。
本文将探讨实证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进行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一、实证方法的概述实证方法是基于观察和实证验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对科学研究的目标、问题和假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实证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实证方法,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并通过对数据的解释和解读来得出结论。
实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
二、实证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1. 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证研究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是关键步骤之一。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实证验证。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实证方法的重要环节,它采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研究者可以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结论。
统计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揭示数据的规律性和趋势,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3. 实证验证实证验证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检验,以确定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研究者可以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实验对照组设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验证。
实证验证能够帮助研究者判断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 结果解释与推论实证方法强调对结果的解释和推论,研究者需要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解读,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结合理论模型和研究背景,研究者可以从实证研究结果中得出结论,并对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和推论。
三、实证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实证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优势实证方法能够基于数据和事实,提供科学、准确的结论,有力支持决策和政策制定。
教科研方法作业范文
教科研方法作业范文科研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掌握科研方法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科学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第一种科研方法是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强调以经验和事实为基础,通过进行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进而找出科学规律。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实证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二种科研方法是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已有的理论和数据,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洞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分析方法注重对现象和事件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过分析数据、建立理论模型等方式,来寻找规律和提出新的观点。
分析方法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三种科研方法是归纳方法。
归纳方法是通过从特殊案例中推断出一般性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具有相似特征的案例,并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的原则和规律。
归纳方法主要应用于对个体的研究,如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归纳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归纳能力,能够从众多的个案中找出其共同之处。
第四种科研方法是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和推断,来得出特定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理论研究和数学建模等领域。
演绎方法强调逻辑严谨和理论的准确性,需要研究者具备严密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演绎方法可以将一般理论应用于具体问题,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
在进行科研工作时,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科研方法。
不同的科研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研究者还应掌握科研工具和技能,如文献查阅、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研究结果的准确稳定。
总之,科研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通常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科学假设的真实性。
这种方法要求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次,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理论推导和逻辑推理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
在理论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分析和扩展,提出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从而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科学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建构能力,以确保所提出的理论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验证性。
再次,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科学假设的方法。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和统计分析,验证科学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研究方法要求科学家具有良好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最后,调查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手段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调查研究通常包括样本选择、调查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步骤,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揭示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调查研究方法要求科学家具有良好的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对象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科学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总结(北大考研)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P1)《实证哲学教程》: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六卷本名著,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有如下含义: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P2)孔德认为,科学任务是发现和描述事物现象之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超出这些可描述现象之外的认识,就失去了科学性。
他认为,对于社会的科学研究中应该采用实证方法。
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神学阶段是企图探求事物运动的终极原因的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的特征是人们把那些支配现象的超自然主体替换成一些抽象的实体,并依据对这些抽象实体的认识来解释各类具体现象。
科学阶段是把推理和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运动规律的实证阶段。
(P7)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长兴学舍的学科分类有义礼、考据、经世、文章四种,在经世之学中列有“群学”,与“政治原理学”并列。
“群学”这个名词是借用了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能群”的思想,“群学”即是组织、教育群众,拯救国家之学,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之学,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学的肇始。
(P8)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的部分篇章在《国闻报》上发表,1903年将全书译出并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名为《群学肆言》。
后来的学者们认为,1897年严复翻译《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群学肆言》序中说:“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查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
肆言何?发专科之旨趑,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研究方法的作用与介绍
研究⽅法的作⽤与介绍 研究⽅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事物内在规律的⼯具和⼿段。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研究⽅法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研究⽅法的分类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的⽅法之⼀。
它是有⽬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的基本研究⽅法,它综合运⽤历史法、观察法等⽅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式,对教育现象进⾏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量资料进⾏分析、综合、⽐较、归纳,从⽽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提出问题的⽅式搜集资料的⼀种研究⽅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员,请⽰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定的研究⽬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的感官和辅助⼯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获得资料的⼀种⽅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个⽅⾯的作⽤:①扩⼤⼈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变⾰、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种科研⽅法。
其主要特点是:第⼀、主动变⾰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关因素的⼲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具和必要途径。
⽂献研究法(查找⽂献法) ⽂献研究法是根据⼀定的研究⽬的或课题,通过调查⽂献来获得资料,从⽽全⾯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种⽅法。
写论文时具体会用到的研究方法
写论文时具体会用到的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时,研究方法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步骤和策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的概述。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基于观察、实验和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探索和验证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设定实验条件,控制变量并观察因果关系,以测试研究假设。
实验研究方法常被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研究方法可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
3.观察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观察研究方法可用于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
二、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描述、解释和理解现象的表象和内在意义,从而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洞察。
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个或多个个体、组织或社会团体的深入研究,来理解其中一特定问题。
个案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
2.文献综述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和评价先前研究的结果和方法。
文献综述方法常用于社会科学、医学和教育学领域。
三、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基于数理统计原理,通过大样本和样本抽样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量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相关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数据,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性。
相关研究方法常用于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等领域。
2.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和验证研究假设,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四、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来理解和解释特定现象、事件或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案例研究方法常用于社会科学、管理学和医学等领域。
五、文献综述方法文献综述方法通过收集、分析和综述已有的相关文献,来总结和评估先前研究的结果和方法。
研究方法分类
研究方法分类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了解决问题或者验证假设而采取的一系列系统性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手段。
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的不同,研究方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和介绍。
一、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以描述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性质、关系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数据收集方式包括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特征,为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二、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以数值化和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数据收集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数据分析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和规律,验证研究假设,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指以事实和经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客观的、可验证的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四、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是指以理论探讨和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理论模型和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方法通常采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以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
五、实践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方法是指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社会实践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方法通常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以验证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并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建议。
六、综合研究方法。
综合研究方法是指以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方法。
综合研究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势,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综合研究方法通常采用多种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以解决复杂问题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总结。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在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在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方法是人类在自然界中产生和验证知识的一种追求真理的方式。
实证主义是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支持理论,倡导以实证证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
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的应用在研究中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可靠的结论,并为社会进步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科学方法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推理来进行科学研究。
观察是科学方法的起点,通过收集和记录现象和数据,科学家能够揭示规律并提出问题。
接着,科学家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提出假设,用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
实验是科学方法中的一个核心环节,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来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来得出结论。
最后,科学家使用推理来解释实验结果,形成理论或更深入的问题,并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实证主义是一个基于实证证据的科学研究方法学理论。
实证主义强调研究者应该采用客观观察和实验来验证事实,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研究应该追求可重复性和确定性,以产生可靠的结论。
实证主义的应用使科学研究更加严谨和科学化,减少了主观偏见和个人观点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在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方法通过严格的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确保研究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和可比性。
科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减少数据的误差和偏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科学方法的推理过程也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并推动科学的进步。
实证主义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强调基于实证证据来验证事实和解释现象,以减少主观偏见和误解。
实证主义的统计学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大量的数据中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准确和普遍适用的结论。
实证主义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的应用对于社会进步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方法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严谨和科学化,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实证主义的应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为社会政策制定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探究
科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探究科学研究是人类持续追寻真理的过程,而实证方法则是科研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实证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可观察的证据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实证方法的定义、应用和局限,以及如何在科研中更好地使用它。
实证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科学革命,当时正是科学研究由宗教信仰和哲学推断转向基于实证证据的观察和实验时期。
实证研究的基本原则是构建一个有限数量的研究对象,系统地收集数据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支持或反驳研究假设。
通过这种方式,实证方法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来测试科学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实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等各个领域。
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实证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经常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以了解人类社会和行为的规律。
应用科学中,实证方法被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工程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市场调查等。
然而,实证方法并非完全无懈可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证研究通常只能验证或推翻特定的假设,而无法提供绝对的真理。
科学研究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证据来建立和修正理论。
其次,实证方法可能受到研究者个人偏见的影响。
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分析方法都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研究设计和数据解释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最后,某些研究领域由于伦理或技术限制而难以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对于宇宙起源和人类情感的研究,很难设计实验来收集可观测的数据,这就需要寻找其他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使用实证方法,研究者需要遵循一些关键步骤。
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只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才能指导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
其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不同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和工具,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进行选择。
第三,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
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元素。
科学方法是一种系统的、有序的推理方法,用于解决问题、验证假设和获取知识。
实证研究是基于观察和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以支持科学理论或推测。
一、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提供了一种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步骤和过程。
科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观察和描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观察和描述现象。
科学家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并描述出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
2.问题和假设: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科学家会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假设来解决这些问题。
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推测,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假设,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
实验应该是可重复的,并且需要控制变量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收集数据:在实验中,科学家会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方法来决定。
5.分析数据:收集到数据后,科学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使用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
6.验证和修正: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可以验证他们的假设是否得到支持。
如果假设不被验证,科学家需要对假设进行修正或重新提出新的假设。
科学方法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的验证,提供了一种相对可靠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和解答问题。
它强调客观、可重复性和逻辑推理,对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科学方法的一种应用,它强调通过实证数据来支持科学理论或推测。
实证研究基于观察和实践,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或证伪科学假设。
实证研究可以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实证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研究问题:在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现有的科学理论或推测相关。
2.收集数据:实证研究的核心是收集相关的实证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5、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心理断乳:心理上的断乳也称社会性断乳,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3、代沟: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
4、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5、个性:也称人格。
是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社会个性:是一个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个性特征,是指成员个性中共同的方面。
7、民族性:一个国家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通过互动形成的共有的个性特征。
1、社会行动: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符合自己预想的反映为目的的行动。
2、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人格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3、“镜中自我”(库利):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的。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从镜子里发现自己那样。
4、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5、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7、先赋角色:那种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8、自致角色: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
9、角色冲突:在社会现实中,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有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3、次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关系不那么亲密的群体。
4、内群体:是指一个人所属于的、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内群体也称“我们群体”。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8、核心家庭:一对夫妻与其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1、组织:社会组织也简称组织。
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2、组织的结构: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
它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有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3、组织目标:是组织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态,它包括使命、目标对象、指标、定额和时限等。
4、激励:在组织管理学中激励是指刺激、鼓励组织成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活动。
5、组织的环境:是存在于组织之外的、并对组织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
6、科学管理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一套价值理念和管理方法。
它推崇经济和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并带来劳资两利的效果。
7、科层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法。
8、X理论与Y理论: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而提出。
9、“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11、单位:单位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被称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
1、社会分化: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说,社会分化是志愿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在这里,所谓的社会单位即指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也指社会机构。
2、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3、阶级:列宁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他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4、阶层:在阶级社会中不但存在着社会阶级,在阶级内部也存在着更小的层次。
在非阶级社会中也存在着基于各种标准的、处于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5、社会流动: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1、社区:结合中国情况,认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2、人文区位(生态)学:也叫人类生态学,它是借用生物的生态理论来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
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般说来,它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
从更深层意义上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4、城市化水平:衡量某一国家或区域城市化的程度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它是指该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重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
5、郊区化: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的现象。
6、过度城市化:城市的人口膨胀大大快于经济增长和市政建设的发展,许多进入大城市的农民找不到工作,公共设备也明显不足,于是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现象。
7、户籍制度:是以户口登记为基础,对人口进行管理的制度。
1、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
2、正式制度: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
3、非正式制度:指让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等。
4、制度的生命周期:任何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一种社会制度从其产生、不断完善到成熟、再到衰落直至消亡的过程称为制度的生命周期。
1、社会问题: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现象。
2、社会病理学: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是一个协调的整体,社会关系的不协调、社会出现问题是社会的一种病态。
3、社会解组论:指社会上原来通行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失效,人们之间的联系松散、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
4、社会建构论:强调行动者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能动作用,即认为行动者不是完全被动的,行动者以自己对情境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社会过程产生影响。
5、贫困线:指社会中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水平的家庭即为贫困家庭。
6、恩格尔系数: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大,即家庭用于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的比例越大,就越贫困。
7、绝对贫困:指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
8、相对贫困:指与某一生活标准比较而呈现的贫困状态。
9、贫困文化论: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它由美国学者刘易斯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研究而提出的。
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
1、社会控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加以制约和限制,使之同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2、越轨行为: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3、失范理论: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迪尔凯姆提出的。
(P246)4、标签论:是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战过程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