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案例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案课标要求:(1)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和补充材料及学生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学会使用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相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影响的分析让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里程。
2、体会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3、认识到民族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
5、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教学过程:本课主要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主要措施:一、迁都洛阳通过理解孝文帝说的话“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进而明确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就是移风易俗。
迁都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上了强大的阻力,那孝文帝是如何解决的?这里穿插孝文帝迁都的故事,使学习者明白当改革遇上阻碍的时候,要学会用巧妙的方法去化解。
移风易俗的主要内容,通过六则材料的展示,分别让学习者自行归纳,得出—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同时,对每一种具体的措施,适当的具体讲解,引发学习者的兴趣,进而亲近历史课堂。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学习者结合之前所学,很容易得出结论,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发展。
然后进一步升华知识,结合现实思考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一、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的灿烂;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三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强调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政治制度演变、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地位。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
2. 设定明确的小组合作目标,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
3. 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评,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团队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如下:
3. 鼓励学生提问,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4. 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改革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为具体策略: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与孝文帝改革相关的问题,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2. 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2. 如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朝代的改革,比较和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学生是否掌握了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十、教学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教案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北魏孝文帝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文物等资源,引起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北魏政权的困境和孝文帝的改革意图。
2. 分析北魏孝文帝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均田制、设立六部制度、改革兵制、兴办学校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结论,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
2. 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献或网页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短文,包括背景、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 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互评,评估彼此的讨论质量。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北魏孝文帝和其他重要人物,模拟改革过程中的决策和对话。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
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就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利弊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2)理解迁都原因、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联系与作用、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实质(3)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材料分析、情景教学、对比分析、综合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改革策略和决心值得学习与借鉴,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教学工具:幻灯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展示孝文帝的形象和北魏的图片,提问:北魏是哪个时期的国家?北魏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迁都洛阳:教师用课件展示“北魏的迁都图”,提问: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洛阳城图”,提问:迁都洛阳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均田制:教师用课件展示“均田制”的图片,提问:均田制的内容是什么?教师用课件展示“均田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均田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三长制:教师用课件展示“三长制”的图片,提问:三长制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三长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三长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租调制:教师用课件展示“租调制”的图片,提问:租调制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租调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租调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教师用课件展示“民族融合”的图片,提问:民族融合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教师用课件展示“制度创新”的图片,提问:制度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教师用课件展示“文化认同”的图片,提问:文化认同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设计相关的历史情景,如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是北魏历史上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对于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主要讲述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掌握其主要改革措施,认识其历史意义,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孝文帝改革。
3.采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汲取信息,形成对孝文帝改革的全面认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孝文帝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3.1《北魏孝文帝改革》优秀教学案例(两课时)
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3.通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4.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场景,如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制度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等。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感受历史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问题导向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类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事件吗?它们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改革案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2)提问:同学们知道北魏孝文帝吗?请大家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2)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的了解,以及对改革意义的感悟。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1 政治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动荡各族群矛盾尖锐2.2 经济背景农业生产力低下商业发展受阻2.3 文化背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1 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3.2 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发展农业生产3.3 文化改革提倡儒学教育推行汉化政策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4.1 政治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4.2 经济意义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4.3 文化意义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的意义及影响5.2 思考与启示学生探讨改革的成功与不足联系现实,思考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六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6.1 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6.2 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第七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策7.1 改革税制实行租庸调制,公平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7.2 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设立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八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教育政策8.1 提倡儒学教育建立太学,培养士人推崇儒家经典,提高文化素养8.2 推行汉化政策鼓励汉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采用汉字,传承中华文明第九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1 政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稳定性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9.2 经济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实力第十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启示10.1 评价肯定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客观分析改革的不足和遗留问题10.2 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第十一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变革11.1 民族融合的加速改革中的民族政策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分析民族融合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2 社会阶层的变动改革对士族、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等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改革如何改变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第十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交融12.1 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分析改革期间汉文化在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探讨北方民族文化在改革中的保护和发扬12.2 宗教与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宗教政策的变化研究宗教与改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十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遗产与传承13.1 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隋唐政治制度的启示分析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演变的深远影响13.2 改革对后世经济制度的影响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的影响探讨改革对后世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第十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训与反思14.1 改革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探讨改革在历史条件限制下的局限性14.2 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研究北魏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手腕分析孝文帝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成功第十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与现代启示15.1 历史学者对改革的评价综述历代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改革认识的变迁15.2 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分析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改革对北方民族融合、社会阶层变动、文化交融的影响;改革对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及遗产与传承;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时代特点;(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组讨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的认识;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后世相似改革的异同;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1 讲述北魏建立的过程和鲜卑族的兴起1.2 介绍北魏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1.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原因第二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述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如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2.2 介绍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废除井田制等2.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措施,如推广汉文化、提倡儒学等第三章:孝文帝改革的效果3.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如减少官僚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等3.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3.3 介绍孝文帝改革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儒学复兴、文化繁荣等第四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后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为北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与汉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民族融合、统一中国等4.3 介绍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如何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改革家等第五章:孝文帝改革的局限性5.1 分析孝文帝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5.2 讲述孝文帝改革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如对保守势力的妥协等5.3 阐述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如何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等第六章: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深化6.1 介绍孝文帝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改革,如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地方郡县制等。
6.2 分析这些政治制度改革对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的作用。
6.3 探讨孝文帝政治制度改革对北魏以及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孝文帝改革中的法制建设7.1 阐述孝文帝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举措,如颁布《魏律》、推行法治等。
7.2 分析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当时社会秩序、法律体系的影响。
7.3 讨论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启示和影响。
第八章:孝文帝改革对文化教育的推动8.1 介绍孝文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如设立太学、推崇儒学、选拔贤能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共分为十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一、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 时间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孝文帝的个人背景:生平、性格、才能等。
二、改革的原因1. 政治原因:解决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原因: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
3. 文化原因: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 政治改革:实行“三长制”、设立州县制、选拔官员的改革。
2. 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
3. 文化改革:推广汉文化、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儒家教育。
四、改革的效果1. 政治效果:提高了朝廷的统治力度、减少了权力斗争。
2. 经济效果: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发展迅速。
3. 文化效果:促进了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五、改革的评价1. 积极方面:改变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 消极方面: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一定冲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改革的具体措施1. 政治改革措施:设立州县制,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长制”,设立三长(州长、县长、乡长),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2. 经济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农民有稳定的土地耕种;减轻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实行农田水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1 介绍北魏孝文帝的生平背景。
1.2 讲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的政治形势。
1.3 分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
第二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
2.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施3.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如何克服困难,推动改革的实施。
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4.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王朝的长远影响。
第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5.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并能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六章:政治体制改革6.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6.2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影响。
6.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第七章:军事制度改革7.1 讲解北魏孝文帝军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7.2 分析军事制度改革对北魏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1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鲜卑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了方便历史老师讲解好这一课,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班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人教版七班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识记和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育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编演历史小剧,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育学生表达、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育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育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难点:1、北朝的朝代更替情况。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老师引入:在南朝统治南方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进展。
而此时北方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先把课文仔细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一)少数民族的内迁1、看地图册,明确东晋南朝时,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看清楚内迁各族的位置和名称,在本子上写画五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让学生猜猜: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的情况?老师稍着讲解,这时北方寒冷干潮。
2、东晋北朝时,哪个少数民族的影响最大,为什么?3、总结一下,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案【篇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试讲教案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班级 2008级3班姓名冯小丽学号 2008020307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⒈对孝文帝改革具体内容的理解。
⒉孝文帝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型和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方式与方法:讲解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教学资源】教科书、教案、历史地图、历史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集中学生注意力二、导入新课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问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大家初中时学过的语文课文《木兰诗》,很多同学都会背,谁来告诉我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生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师:花木兰生活于孝文帝改革之后的北魏,代父从军抗击北方柔然部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改革前后的变化,从而认识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历史意义。
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唯物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3.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变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历史故事、图片等素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孝文帝要进行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改革对北魏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倡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案例(薛琨论文)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时效性,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
主题词:教材整合正文一、引言《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提高教学时效性。
二、问题的提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是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融合”中的第三部分。
魏晋南北朝之前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历史特征是大一统。
之后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也是大一统。
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正是在大分裂时期黄河流域暂时统一的情况下,北方少数民族向汉人学习的一种尝试,结果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使汉族先进文化成为当时各族民众的广泛心理认同,为日后隋唐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孝文帝改革,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篇: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1、改革背景(先出示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图,再出示鲜卑人落后的生产生活资料和黄河流域汉族人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引导学生作鲜明对比,展开联想: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交往中会有什么事发生?学生阅读教材后开展讨论:孝文帝应如何应对?)(教师小结)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与汉族交往频繁,增强了民族融合,但鲜卑贵族千方百计地阻止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行维持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鲜卑贵族还残酷地实行民族压迫,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变为奴隶和杂户,激化了民族矛盾。
各族人民反对鲜卑贵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
为了适应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缓和社会矛盾,缓解政权危机,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顺应潮流,锐意改革。
2、改革措施投影:鲜卑与汉族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些差异孝文帝进行了那些方面的改革(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注释,知道实施的新制度有: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理解实施新制度的目的:加强政府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教师讲述)均田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将农田分给农民,确保耕者有其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三长制:即五户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完善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
俸禄制:废除官吏自筹俸禄,敲诈百姓的制度,确立官吏的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分发的新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管理。
孝文帝实施的这一系列新制度,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2)迁都洛阳(指导学生先观看教材中的迁都示意图,了解迁都位置;后阅读教材和小字叙述,了解迁都的曲折斗争;再观看由学生表演的历史短剧——迁都洛阳: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教师小结)北魏都城从黄河以北的平城迁到黄河以南的洛阳,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最全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课程目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结构: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本课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新新制和移风易俗本课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引言分析:1、鲜卑族贵族守旧势力反对汉化改革,发动叛乱2、孝文帝严厉镇压守旧势力的叛乱(大义灭亲、坚持改革)3、从贵族守旧势力发动叛乱的原因思考中引出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探讨重要概念:1、均田制是北魏推行的土地国有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2、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基层行政组织,五家设邻长五邻设里长五里设党长,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探究的主要问题:1、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2、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讲授新课: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特点(1)前期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2)重点与目的:建立新制,取代旧制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484 年·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影响: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2)推行均田制:485 年颁布均田令——土地制度·原因:前提:长期战乱,政府控制着大量无主荒地;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产生,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的出发点,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作用: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昌一文章题目:以学生为本,体验历史,勇于质疑——《北魏孝文帝改革》案例分析内容提要:教师基于新课标的理念,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时效性,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
主题词:教材整合正文一、引言《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提高教学时效性。
二、问题的提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是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融合”中的第三部分。
魏晋南北朝之前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历史特征是大一统。
之后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也是大一统。
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正是在大分裂时期黄河流域暂时统一的情况下,北方少数民族向汉人学习的一种尝试,结果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使汉族先进文化成为当时各族民众的广泛心理认同,为日后隋唐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孝文帝改革,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应是本课重点。
我利用地图及表格对比,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利用师生互动活动“早朝议事”,学生参与历史、体验历史,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质疑、辩论等学习方法,在所创设的历史情景中质疑、释疑,得到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理性分析能力欠佳。
我校学生热爱历史学习,思维活跃、表现欲强。
针对这一特点,本课的教学我采用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方法,希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本课活化,细化。
经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对: 1.鲜卑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现在怎么没有鲜卑族了?这一问题最感兴趣。
2.孝文帝为什么非要施行汉化政策?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吗?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
我力求在课堂实施中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了解历史,增添乐趣,提高教学时效性。
根据以上学情现状分析,我将“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价值,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大趋势”设定为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胡汉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具体史实认识民族融合,并体会孝文帝改革的价值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识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阐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习历史材料,探究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措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习方法。
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理解民族融合的方向和趋势。
通过分析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
(2)认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是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四、教学实录(一)导入环节:引发兴趣、开门见山【课件展示美丽的草原风光图片,播放《敕勒歌》】师: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民歌所反映的内容。
(学生循着教师创设的历史场景,自然进入本课将要学习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
)师: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内迁,进入中原。
《敕勒歌》是鲜卑族民歌,这个北方游牧民族曾经入主中原,建立了雄极一时的北魏政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了解这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
(二)鲜卑民族的发展:动态演示、层层导问【课件展示动态鲜卑族拓拔部迁徙示意图】师:鲜卑拓拔部大概经历了从大鲜卑山——呼伦贝尔草原——阴山河套的迁徙过程,鲜卑族的祖先为什么要一迁再迁,他们的迁徙活动说明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生1:他们之所以迁徙,是因为森林中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生2:我认为是鲜卑族的祖先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才不断迁徙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们从鲜卑祖先的迁徙中看到了这是一个拥有强大开拓进取精神的民族,4世纪后期,他们在首领拓拔硅的领导下建立了北魏政权。
后来,北魏又灭掉了北方其它的政权,拓跋焘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中国的再次统一打下了基础。
【课件展示南北朝对峙形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了解北魏的建立及统一黄河流域)师:对于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小小游牧民族来说,统一北方固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怎么治理国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更大难题。
鲜卑是一个游牧民族,而他们要统治的是以汉人为主的先进的中原地区。
作为游牧民族的北魏统治者统治中原地区可能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呢?生1:他们可能和当地的汉民族不能和睦共处。
生2:他们可能与会与政权控制下的其他各民族发生争端甚至是战争。
生3:他们利用游牧民族的一套办法也许不能更好的巩固新生的政权。
师:同学们提出的质疑也是当时北魏统治者头疼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一则史料。
【课件展示北魏统治初期的史料并出示问题】师:太武帝的言论说明了什么?北魏的统治存在什么严峻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所出示资料,并思考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同时补充北魏政权遇到的棘手问题除了民族矛盾尖锐,还有阶级矛盾突出,社会不安定,财政困难等)师: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特别是如何与汉族和睦相处?怎样才能巩固统一,使国家富强起来?对此,北魏孝文帝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三)孝文帝改革:能力训练、体验历史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内容后思考:如果你是孝文帝面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的思维带入历史,深层体验孝文帝改革时期的史实。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材料,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件展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师:上述改革是在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
这些改革促进了北魏民族的封建化。
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亲政。
孝文帝深受祖母影响,熟读儒家经典崇拜汉家文化。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他想把冯太后开创的改革事业进一步推向深入。
孝文帝亲政后主持的第一项大事就是迁都。
【课件出示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师:请同学根据地图,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孝文帝志在迁都洛阳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后,一边在地图上指示,一边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分析结果)生1:平城的自然环境不好,经常发生旱灾,不适合做都城。
生2:平城的地理位置也不好,它位置偏北,经常受到北方柔然族骚扰,严重影响北魏都城的安全。
生3:洛阳比平城更适合作为北魏的都城,一是因为洛阳地处中原,可以安心发展经济,都城不会受到柔然的骚扰。
二是洛阳离南齐很近可以迅速调集军队威慑齐。
生4:洛阳是三朝古都,有很深的汉家文化底蕴,有利于孝文帝向先进文化学习。
(其间,学生主动要求讲述“外示南逃,意在谋迁”的故事,我热情鼓励学生展示才华。
课堂中形成了师生互动,热烈活跃的氛围。
)师:刚才辛子豪同学为大家讲述了孝文帝南迁的故事,南迁后的孝文帝是否能将他毕生追求的汉化改革顺利推行?他还会遇到哪些障碍?他会如何解决呢?【创设情境“早朝议事”】(说明:由教师扮演孝文帝,所有学生扮演北魏大臣,商议迁都洛阳之后如何解决北魏政权中心初迁洛阳所遇到的问题并自由探讨如何进一步向汉人学习先进文化。
)师:早朝议事开始,众大臣咱们初迁洛阳,不知道各位爱卿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生1:启禀陛下,近日臣和家眷来到洛阳后水土不服,拉肚子。
生2:陛下,臣自来到洛阳后很是想念草原,想念我家的牛羊。
生3:臣有本要奏,他们刚才的问题都是小问题,都可以解决。
可我遇到的问题很严重,我去集市上买东西,但是没人能听懂我说的话,没人肯把东西卖给我,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生4:陛下,我还有更深的忧虑,咱们来到汉人的地盘,遇到很多不便。
汉人对咱们也很仇视,我担心长此以往会生事端,动摇咱们北魏的根基啊!!师:群臣的不适应我感同身受,群臣的忧虑也是我的忧虑,哪位爱卿能给我出出主意呢?生5:陛下,汉人有句话叫“入乡随俗”,我们应该尽快的汉族搞好关系,并且向他们学习。
生6:汉人经常嘲咱们鲜卑话,说是野蛮人的语言。
我想既然来到汉地咱们也学说汉话得了,省得他们嘲笑咱们。
师:各位大臣的意见深得我心,我们既然已经来到了洛阳,广大的黄河流域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首先应该感到光荣。
但国家安定,强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考虑了很长时间,今天我拿出了几套解决问题的方案,群臣一起来议一议。
【课件出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4条政策】师:我的第一个设想——禁胡服生7:陛下,臣不同意,咱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把衣服改的宽宽大大,我们怎么行军打仗?生8:我认为陛下的设想很好,这样可以更好的入乡随俗,而且汉族的服装也很漂亮。
行军打仗的士兵不穿汉服穿咱们的军服不就成了?!师:第二个设想——学汉话生9:陛下,臣年老多病活不了几天了,汉话一时半会我也学不会啊!师:爱卿不必惊慌,朕的政策还是很人性化的。
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师:我的第三个设想是——改用汉姓生10:陛下,姓是万万不能改的,这不是卖祖宗吗?师:咱们鲜卑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而称帝,所以姓拓拔。
土,乃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所以今天朕把自己的名字由拓拔宏改为元宏。
也令众大臣按照颁布的姓氏对照表将自己的姓名进行更改。
我们与汉人拥有同一个祖先。
师:最后一个设想——鼓励与汉族通婚生11:陛下这样做我们鲜卑族的血统就不纯了!师:众爱卿,我们既然与汉族是同根同源,如今我们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通婚更能显示出我们鲜卑族的宽容与善意,当然这样做也会使我们与汉族血浓于水,亲如一家。
【课件出示史料《洛阳伽蓝记》(节选)】师: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后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得出孝文帝汉化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