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色谱基本理论
第2章色谱理论1
19:29:35
(3)K及k与r2,1的关系
r 2 ,1
′ tR 2 K2 2 = = = t′ 1 K1 k1 R
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r2,1=1,两组分的色谱峰必 如果两组分的K 值相等, =1, 如果两组分的 将重合,说明分不开。 将重合,说明分不开。 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差越大,r2,1越大,则分离得越好。 如果两组分的K 相差越大 越大, 越大,则分离得越好。 如果两组分的 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相对保留值, r2,1:相对保留值,又称选择因子
谱图上有不同位置的色谱峰。 不同位置的色谱峰 谱图上有不同位置的色谱峰。
19:29:35
例:用一根固定相的体积为 用一根固定相的体积为0.148mL,流动相的 , 体积为1.26mL的色谱柱分离 的色谱柱分离A,B两个组分,它们 两个组分, 体积为 的色谱柱分离 两个组分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min,15.4min,不被保留 ,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 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2min,试计算: ,试计算: 组分的保留时间为 (1)各组分的容量因子 ) (2)各组分的分配系数 ) 两组分的选择因子r (3)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 B,A ) 两组分的选择因子
19:29:35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 2 tR 2 n = 5.54( ) =16( ) W/2 Wb 1
说明: 说明: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 柱效越高 同一色谱柱,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 同一色谱柱, 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 同一色谱柱 计算可得到 论塔板数。 论塔板数。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 因此n 因此n不能准确反映柱效的大小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将两者混合起来进行色谱实验,如果发现有 新峰或在未知峰上有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峰略 有分叉等)出现,则表示两者并非同一物质; 如果混合后峰增高而半峰宽并不相应增加, 则表示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质. 3.多柱法:在一根色谱柱上用保留值鉴定组分有 时不一定可靠,因为不同物质有可能在同一色 谱柱上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应采用双柱或多 柱法进行定性分析.即采用两根或多根性质(极 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分离,观察未知物和标 准试样的保留值是否始终重合.
§2.5 GC检测器 一、概述 1.作用: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按其特性及含 量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 2.分类: 浓度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 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热导TCD ; 电子捕获ECD; 质量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 度变化。即检测器响应值和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氢焰FID; 火焰光度FPD;
二、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定性方法的可靠性与色谱柱的分离效率有密切的 关系,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采用重现性较好 和较少受到操作条件影响的保留值. 由于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受柱长、固定液 含量、载气流速等操作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 此一般适宜采用仅与柱温有关,而不受操作条 件影响的相对保留值r21作为定性指标. 1.对于比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如果其中所有 待测组分均为已知,它们的色谱峰也能一一分 离,那么为了确定各个色谱峰所代表的物质, 可将各个保留值与各相应的标准试样在同一条 件下所测得的保留值进行对照比较,确定各个 组分.
§2.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一、概述:各种物质在一定色谱条件下都有确定不 变的保留值,因此保留值可作为一种定性指标 . 现状:GC定性分析还存在一定问题.其应用仅限 于当未知物通过其它方面的考虑(如来源,其它 定性方法的结果等)后,已被确定可能为某几个 化合物或属于某种类型时作最后的确证;其可靠 性不足以鉴定完全未知的物质。 近年,GC/MS、GC/光谱联用技术的开发,计算机 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2)
二、塔板理论
最早由Martin等人提出塔板理 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 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描述 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
引入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率
的指标。
该理论假定:
(i)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
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ii)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 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 (iii)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 (纵)向扩散可忽略。
m为组分质量,Vr为保留体积,n为理论塔板数。 当V=Vr 时,C值最大,即
Cmax
n m 2 Vr
由流出曲线方程可推出:
tr 2 tr 2 n 5.54( ) 16( ) W1/2 W
而理论塔板高度(H)即:
L H n
从上两式可以看出,色谱峰W越小,n就越大,而H就越
小,柱效能越高。因此,n和H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
分加到第0号塔板上,分配平衡后,由于k=1,即ns=nm故
nm=ns=0.5。当一个板体积(lΔV)的载气以脉动形式进入0 号板时,就将气相中含有nm部分组分的载气顶到1号板上, 此时0号板液相(或固相)中ns部分组分及1号板气相中的nm 部分组分,将各自在两相间重新分配。故0号板上所含组分总 量为0.5,其中气液(或气固)两相各为0.25而1号板上所 含总量同样为0.5.气液(或气固)相亦各为0.25。以后每
三、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
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 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 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 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 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第二章色谱基础理论(本)
基础理论
46
基础理论
47
范氏方程说明:
▪ u一定时,A,B,C越小,H越小,柱效越
高,色谱峰越窄;颗粒越小,H越小,柱 效越高。
▪ U很小时,B/U项占主导,CU项可忽略 ▪ U很大时,CU项占主导,B/U项可忽略
基础理论
48
综合考虑: U实际稍高于Uopt 因为: 1.右侧曲线斜率小,U稍变化不会引起
拖尾因子(fs) x = h/20
fs =(B+A)/2A
fs = 0.95-1.05 正常峰
fs <0.95
前延峰
fs >1.05
拖尾峰
即使不进样也会出现的峰
20% - 100% MeOH
60
没有进样
15
30
问题:流动相脏
15
0
3
7
15
17
基础理论
13
二、定 性 参 数
W
(t tR )2
e 2 2
V 2
---呈正态分布 t=tR时,C=Cmax
基础理论
31
Cmax的影响因素:
进样量W愈大,则Cmax愈大,W与Cmax 成正比。 色谱柱内径愈小,填充愈紧密,Cmax/W比值愈
大。即柱愈细填充愈紧密,柱效N越高。 色谱柱愈短,Cmax值愈大。 先出柱的组分k’小,所以Cmax/W大。提高柱温 (GC),增加强洗脱剂的浓度(HPLC),可使
总结
●热力学:保留值的差 别要足够大 Sig
●动力学:色谱峰要
足够窄
Sig
基础理论
time time time 51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
基础理论
52
一、定向力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
3
塔板高度
H
2 1 A 0
L
L H n
P12例
n>50,对称的峰形曲线 气相色谱中,n约为103-106,呈趋于正态分布曲线
理论塔板数(n)可根据色谱图上所测得的保留
时间(tR)和峰底宽(Y)或半峰宽( Y1/2 )按下
4)k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若流动相在柱内线速度为u(一定时间内载气在柱内
流动的距离,若固定相对组分有保留作用,组分在
柱内的线速度us小于u,两者比值为滞留因子
R S uS / u
也可用质量分数表示:
mM RS w mS m M
1 1 mS 1 k 1 mM
推导:
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所需时间为:
理论上可以推导出:
VS 1 kK K VM
相比,: VM / VS, 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及其结构特征 填充柱(Packing column): 6~35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50~1500
结论:
分在两相中质量比,均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
1)分配系数是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分配比是组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次序经过检测 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 应的电信号,由记录仪所记录下的信号——时间曲线 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常用术语:
基线: 在操作条件下,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 测器时的流出曲线。 稳定的基线为一直线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缓慢变化
第2章-色谱基本理论a-塔板理论
选择因子
在定性分析中,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 ),然后再求其它峰 然后再求其它峰( 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 保留值.在多元混合物分析中, 保留值.在多元混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 难分离的物质对, 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 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用符号α表示: 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用符号α表示:
4.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 , 柱管内固定相颗 粒间所剩留的空间、 粒间所剩留的空间 、 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 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 当 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 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 , 死体积可由 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 min) 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 F0 ( L / min ) 计 算:
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 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
1.分配系数K .分配系数K
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反复多次地分配或吸附--脱附过程。 --脱附过程 反复多次地分配或吸附--脱附过程。 分配系数是描述分离过程中样品分子在两相间分配 的参数,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的参数,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
L u = tm
保留时间t 2.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 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 O′B. 图2-1 O′B.它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 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图2-1 色谱流出曲线
3.调整保留时间tR′ 调整保留时间t
2—3 色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3
目的: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目的: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 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热力学性质有关 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 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 动力学性质有关 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要从热力学和动力 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3--第二章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当待分离组分随着载气进入色谱柱,组分就开始在两相间进行 分配,平衡后,再随着载气进入下一个塔板进行分配,平衡后 再进入下一个塔板。以此类推,从而不断达到分配平衡。
1.塔板理论基本假设
(1)在色谱柱中的每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迅速达到分 配平衡,这一小段色谱柱称为理论塔板,其长度称为理论 塔板高度,简称板高,记为H; (2)载气不是连续通过色谱柱,而是脉冲式,每次进气 量为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时都加在0号塔板上,且试样沿柱纵向扩 散忽略不计;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5)塔板与塔板之间不连续。
结论: 分配系数K是色谱分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两组分分配系数K相差越大,两峰分离的就越好。 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组分不能分离。因此是色 谱分离依据。
3.分配比k
又叫容量比、容量因子。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 两相之间的质量比值,以k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k=
分子扩散大。
3.传质阻力项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传质阻 力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传质阻力 大于气相传质阻力。
C =(Cg + CL)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 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 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 被气相带走;有的则在进入两相界 面后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 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 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象,从而使 色谱峰变宽。
(3)对于某确定的色谱分配体系,组分的分离最终决定于 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量,而不是决定于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 浓度,因此分配比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越大,组分保留时间越长,k=0,组分的保留时间为死时间。
色谱概论1-3章
气相色谱图
二、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从色谱图上可获得的信息有: 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份的最少个数; 色谱峰的保留值,可进行定性分析; 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可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的保留值或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性能的
色谱峰间距是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依据;
a.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 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由于该物质不与固定相作用,因此,其流速与流动相的 流速相近。如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从注射空气样品到空气峰 顶出现时的时间。 b.保留时间(tR):试样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
间。它包括组份随流动相通过柱子的时间tM和组份在固定相
第三节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一、色谱法的定义
色谱法或色谱分析也称之为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 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当 溶质在两相间做相对移动时,各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 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分离的仪器即色谱仪。
二、色谱法的分类
色谱法可按两相的状态及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又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前者是以气体为 流动相,以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后者是以气体为流动相,以 液体为固定相的色谱。 2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又可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前者是以液体为 流动相,以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后者是以一种液体为流动相, 以另一种液体为固定向的色谱。
色谱分析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色谱法的原理
第三章 色谱仪
第一章 绪论
1
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配合
现代色谱分析试题
现代⾊谱分析试题第⼀章⾊谱法概论1. 综述各种⾊谱法的特点及其应⽤。
2. 简要说明⽓相⾊谱法(GLC、GSC)、⾼效液相⾊谱法(HPLC的各类⽅法)特点及其应⽤范围?3. 试⽐较⾊谱法(GC、HPLC)之间的异同?第⼆章⾊谱基本理论例1 采⽤3M⾊谱柱对A、B⼆组分进⾏分离,此时测得⾮滞留组分的t M值为0.9min ,A组分的保留时间(t R(A))为15.1min,B组分的t R为18.0min,要使⼆组分达到基线分离(R=1.5),问最短柱长应选择多少⽶(设B组分的峰宽为1.1 min)?解⽅法(1):由已知条件,得n B=16(18.0/1.1)2=4284r i,B=18.0-0.9/15.1-0.9=1.20K/B=18.0-0.9/0.9=19则因为所以故⽅法(2):同⽅法(1)得n B=4284;r i,B=1.20;K/B=19所以则n B (R=1.5)=16 (1.5)2(1.2/0.2)2[(1+19)/19]2=1425故L=n (R=1.5)H=14250.07=99.8cm1m1.A、B ⼆组分的分配系数之⽐为0.912,要保证⼆者的分离度达到1.20,柱长因应选择多少⽶?设有效塔板⾼度为0.95mm.。
2.有⼀液相⾊谱柱长25cm,流动相速度为0.5ml/min,流动相体积为0.45ml,固定相体积为0.25ml,现测得萘、蒽、菲、芘四组分(以A、B、C、D)的保留值及峰宽如表3-1。
根据已知条件试计算出:(1)各组分容量及分配系数;(2)各组分的n及n eff;(3)各组分的H 值及H eff值;(4)画出四组分的K/值之间的关系曲线表3-1 在HPLC柱上测得的A、B、C、D 的组分t R(min) W h/2(min)⾮滞留组分ABCD 4.06.513.514.620.10.420.971.101.38答:(1)K/(A=0.60;B=2.38;C=2.65;D=4.03);(2)(A=4021;B=3099;C=2818;D=3394)n eff(A=595;B=1535;C=1486;D=2178);(3)H(A=0.06;B=0.08;C=0.09;D=0.07)H eff(A=0.42;B=0.16;C=0.17;D=0.11);(5)根据已有数据,绘出K/--n--n eff曲线,⾃⾏判断正确与否,并分析原因。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2章色谱法的基本参数及理论
第二章 色谱法的基本参数及理论一、色谱分离与保留作用色谱的保留作用:在色谱系统中,当样品混合物被流动相带入柱内后,便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地进行分配平衡。
不同的化合物由于他们之间理化性质的差异,在两相中存在量的比值也各不相同。
固定相中存在量多的化合物,冲出柱子所需消耗流动相的量就多,较慢地被从色谱柱中被洗脱出来。
流动相中存在的比例大的化合物,冲洗出柱子所需消耗流动相的量就少,较快地被从色谱柱中被洗脱出来。
这种现象就称为色谱的保留作用。
图 2-1 色谱分离示意图样品组分在两相间分配平衡时,其在两相中存在量的比值称为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k ’,又称分配比(partion ratio )或分配容量。
k ’ = MS M M 式中,M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M M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量。
在固定相中的量为零的化合物,其k ’=0,这些组分被称为在该色谱条件下的非保留物质。
容量因子(分配比)可通过实验计算:k ’ =MR t t ' 。
即k ’为组分在固定相中消耗的时间与其在流动相中消耗的时间之比。
样品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平衡时,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partion factor ),分配系数以K 表示。
其公式如下:Ms c c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m m S S V M V M // = k ’· S m V V 式中,Ms/Vs 为样品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M m /V m 为样品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分配系数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色谱的保留作用强),分配系数小的组分保留时间短(色谱的保留作用弱)。
K = k ’· Sm V V = k ’· β 式中β = Sm V V 称为相比率,即色谱柱中流动相体积与固定相体积之比。
例在毛细管GC 中壁涂空心柱的相比为:β = 固定相体积(柱中)流动相体积(柱中) = dfrl l r ⋅ππ22 = df r 2式中r为毛细管柱横截面的半径,d f为柱内壁固定液的膜厚。
第2章气相色谱法
对分离较差,峰底宽度难于测量,则用下式表示分离度
R'
tR2 tR1
1 2
(Y12(1)
Y1 2
(
2)
)
20
C
W G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体系的热力 学性质
R 1 n ( 1) ( k )
4
k 1
n
(
k
k
1)
2
n有效
R1 4
n有效
( 1)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改变k的方法是:
改变柱温:影响分配系数 改变相比:即改变固定相的量及柱的死体积(采用细颗粒的固定相,
填充紧密且均匀)
分离度与柱选择性的关系
α是色谱柱选择性的量度, α越大,色谱柱选择性越好,分离效 果越好
通过改变固定相,使各组分的分配系数有较大的差别
L
16R
2
(
1)2
17
W CG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B/u分子扩散项:“塞子”前后存在着浓度差
B 2Dg
弯曲因子
气相分子扩散系数
Dg
1
M 载气
摩尔质量大的载气可使B值变小,有利于分离
载气流速愈小,保留时间愈长,分子扩散项的影响也愈 大,从而成为色谱峰扩散的主要因素
18
W CG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调VM整,保或留V体R’=积tRV’·RF’0: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VR-
相对保留值r21
指组分2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相对保留值只与柱 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 色谱柱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r21相差越大,分离越好。 r21 =1,不能分离
第2章 毒物毒品分析常用方法-色谱分析
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IX)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其
分别具有Z和Z+1个碳原子。被测物质X的调整保留时间应在相邻两 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
Chapter two Plane chromatography,PC 平面色谱法
Paper chromatography
Plane chromatograph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imation
动画
(2)梯度淋洗装置
外梯度: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 将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 一定的比例送入梯度混合 室,混合后进入色谱柱。
内梯度: 一台高压泵, 通过比 例调节阀,将两种或多种 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 比例抽入高压泵中混合。
(3) 进样装置
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通常使用耐高压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其结构如图所示:
Animation
动画
对称峰 前沿峰 斜率=K
拖尾峰
Animation
动画
Animation
动画
Animation
动画
应用
⑴,环境污染物、食物添加剂、农药残留量; ⑵,药物组份(如挥发油各种组份)、水分、杂质、溶剂; ⑶,体内药物分析、兴奋剂和毒品。
Chapter fou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流程
载气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 检测系统
温控系统
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的控 制和测量; 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3、色谱柱:柱体、固定相; 4、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记录仪,有的 还带有数据处理装置。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流出曲线方程
• C0为进样浓度;tR为保留时间; σ为标准偏差, C为时间t时在柱出口的浓度。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 组分在 tM 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 和有效塔板高度:
Cg 0.01k (1 k )
2
dp
2
Dg
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l为
由上式看出,固定相的液膜厚度df薄,组分在液相的 扩散系数D1大,则液相传质阻力就小。降低固定液的 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随之变小,又会使 C1增大。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 表面积增加而降低,因此,一般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 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但比表面太大,由于吸附造成 拖尾峰,也不利分离。虽然提高柱温可增大Dl,但会 使k值减小,为了保持适当的Cl值,应控制适宜的柱 温。
2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
是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响 应讯号的记录值,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 水平直线。
3)、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 表示。
4)、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 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 )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 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M
滞留因子(retardation factor):
《仪器分析》复习题
《仪器分析》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分别加以简述?第二章色谱学基础1.色谱分析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2.绘一典型的色谱图,并标出进样点t m、t R、t‘R,h、w1/2、W、σ和基线。
3.试述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4.从色谱流出曲线上通常可以获得哪些信息?5.在色谱峰流出曲线上,两峰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6.试述速率方程式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
7.为什么可用分辨率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8.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定性方法。
10.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11.用公式分析理论塔板数n、有效塔板数n有效与选择性和分离度之间的关系。
12.样品中有a、b、c、d、e和f六个组分,它们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370、516、386、475、356和490,请排出它们流出色谱柱的先后次序。
13.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什么?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什么?14.某色谱柱柱长5Om,测得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59min,峰底宽度为53s,空气峰保留时间为30s。
假设色谱峰呈正态分布,试计算该组分对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15.为什么同一样品中的不同组分之间不能根据峰高或峰面积直接进行定量分析?16.名词解释: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检出限、线性范围等17.指出下列哪些参数的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改变:①柱长增加;②更换固定相;③降低柱温;④加大色谱柱内径;⑤改变流动相流速。
18.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柱长下,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①保留值;②分配系数;③总浓度;④理论塔板数。
请你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原因。
19.组分A流出色谱柱需15min,组分B流出需25min,而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C流出色谱柱需2min,计算:(1)组分B在固定相中所耗费的时间(2)(2)组分B对组分A的选择因子α。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 3、保留值:是试样各组分在
色谱柱中保留行为的量度,它 反映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大 小,通常用保留时间和保留体 积表示。 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 溶解的组分(如空气、甲烷) 从进样到出现其色谱蜂最大值 所需的时间,图中O'A'所示。 保留时间tR :指某组分通过 色谱柱所需时间,即试样从进 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 图中O‘B所示。 调整保留时间tR’ 死时间后的 保留时间,它是组分在固定相 中的滞留时间。图中A’B所示, 即 tR’ = tR - tM
通常以有效塔板数neff 和有效塔板高度Heff 表示:
neff H eff
t t 2 5.5 4( ) 1 6( )2 W1 / 2 Wb L neff
' R
' R
2-2-3 速率理论
• 塔板理论存在的假定有缺陷,不能解释塔板高度H
受那些因素影响. 1956年,荷兰化学工程师van Deemter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速率理论。 • van Deemter方程:H=A+B/u+C*u 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B,C 为常数. 其中: A — 涡流扩散系数; B — 分子扩散系数; C — 传质阻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 数)
• 1、气路系统
• 载气:H2,N2,He,Ar等 • 净化器:提高载气纯度 • 稳压恒流装置,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
• 2、进样系统
• 进样器: 微量注射器、六通阀 • 气化室:瞬间气化,死体积尽可能小
• 3、分离系统
• 色谱柱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大类
2-1-3 组成
• • • • •
4、温控系统 色谱柱、气化室、检测室三处温度控制 气化室温度应使试样瞬间气化但又不分解; 检测器除氢火焰外都对温度敏感; 柱温的变化影响柱的选择性和柱效,因此柱室的 温度控制要求精确,温控反复根据需要可以恒温, 也可以程序升温。
气相色谱分析
定、起分离作用旳填充物。 流动相:(mobile phase)流经固定相旳空隙
或表面旳冲洗剂。
按固定相旳几何形式分类:
1.柱色谱法,
2.纸色谱法,
3.薄层色谱法 。
按两相所处旳状态分类 : 气相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Ⅲ 分离系统:色谱柱、控温柱箱。
Ⅳ 检测系统:检测器、检测室。
Ⅴ 统计系统:放大器、统计仪、
色谱工作站。
国产气相色谱仪
A B KA>KB
图1 、色谱过程
图2、 色谱图
五、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顺序经过检测 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 应旳电信号,由统计仪所统计下旳信号——时间曲线 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二、分配平衡旳几种参数:
1、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 到达分配平衡时旳浓度比值,用K表达。 。 2、分配比(partition ratio)或容量因子 (capacity facto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3.传质阻力项— 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 传质阻力涉及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
传质阻力不小于气相传质阻力。 即: C =Cg + CL
4. 速率理论旳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营旳多途径与涡流扩散、浓 度梯度所造成旳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 相间旳分配平衡不能瞬间到达等原因是造成色 谱峰扩展柱效下降旳主要原因。
第2章色谱理论2
• r2,1 =t/R(2)/ t/R(1)
• 说明
• ①r2,1↑,二组分分离好,ΔK↑,固定液和温度选择得当 • ②r2,1≥1.2 ,可以完全分离 • ③r2,1只与固定相种类和柱温有关,当固定相种类和柱温 一定, r2,1 为常数 • ④r2,1不能表示柱对每一组分的效能高低,因为只有n、H 足够大,才有可能分离
k:容量因子
Dg :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1) s
Dl:试样组分分子在液相相中的扩散系数(cm2·-1) s dp :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mm
df :液膜厚度,μm
18:31:19
讨论:
气固色谱: 以液相传质阻力为主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 可降低传质阻力。 气液色谱: 以液相传质阻力为主
18:31:19
2、载气种类
• 选择载气时,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柱效H
① u<uopt:B/u起主要作用, N2比H2好 u>uopt:Cu起主要作用, H2比N2好 ② 固定液厚度 •df大时:Cgu忽略,对载气无要求, N2与H2 一样。 •df小时, Cgu 不忽略,要加快扩散, H2 比N2 好。 (2)检测器D •TCD:选H2,因为导热系数大 FID: N2与H2 均可,最好选N2(价廉) ECD:必须用高纯N2。 FPD:H2与N2均可 (3)安全,价廉,N2比H2好。
18:31:19
R
n有效 4
r2, 1 1 r2,1
• ②分离度与选择因子r2,1的关系 • 增大r2,1是提高分离度的有效方法 • 计算可知,在相同分离度下,当r2,1增加 1倍,需要的n有效减小4倍以上。 • 增大r2,1的最有效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2第二章 色谱法概论-速率理论
1 2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n
1 2
=
L L
1 2
虽说用较长的柱可以提高分离度,但延长了分析时间。 因此提高分离度的好方法是制备出一根性能优良的柱子, 通过降低板高,以提高分离度。
2.分离度与选择因子的关系 2.分离度与选择因子的关系
由基本色谱方程式判断,当α=1时,R=0,这时,无论 怎样提高柱效也无法使两组分分离。显然,α大,选择性好。 研究证明,α的微小变化,就能引起分离度的显著变化。一 般通过改变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和组成或降低柱温,可有 效增大α值。
A=2λdp
上式表明,A与填充物的平均直径dp的大小和填充不规 则因子λ有关,与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变和组分性质无关。 为了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使用细而均匀的颗粒,并且 填充均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空心毛细管,不存在涡流扩散。 因此A=0。
2.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
纵向分子扩散是由浓 度梯度造成的。组分从柱 人口加入,其浓度分布的 构型呈“塞子”状。如图 18S2所示。它随着流动相 向前推进,由于存在浓度 梯度,“塞子”必然自发 地向前和向后扩散,造成 谱带展宽。分子扩散项系 数为
4.分离度与分析时间的关系 分离度与分析时间的关系
下式表示了分析时间与分离度及其他因素的关系
tr
3 16 R 2 H α 2 (1 + k ) = ) ( u α −1 k 2
从上式,设
16 R 2 H α Q′ = ( )2 u α −1
则可得:
t
r
(1 + k ) ′ = Q k 2
3
tr
(1 + k ) 3 = Q′ k 2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 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 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 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 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 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 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
α= tR(B)/tR(A)= k(A)/k(B)=K(A)/K(B)
通过选
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
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
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
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
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 积有关。
k = ms/mm =CsVs/CmVm
式中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Vm为柱中流 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 不同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 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基线漂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指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 伏。
3. 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4. 保留值 (1) 死时间 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如空气、甲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不对称度(As)或拖尾因子(T) (tailing factor) As(不对称因子)=B/A( x=0.10 h) T(拖尾因子)=(A+B)/2A( x=0.05 h)
Asymmetry
A factor describing the shape of a chromatographic peak. Theory assumes a Gaussian shape peak that is symmetrical. The peak asymmetry factor is the ratio (at 10 percent of the peak heigh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eak apex and the back side of the chromatographic curve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eak apex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chromatographic curve. A value >1 is a tailing peak, while a value <1 is a fronting peak
第2章 色谱法基础
第一节 色谱图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一、色谱流出曲线及色谱峰
(一)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chromatogram) 是样品被流动相冲洗,通过色谱柱,流经检测器,所形成的浓 度信号随洗脱时间变化而形成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简称流出曲线),即浓度—时间曲线。
(二) 基线(baseline) 1、基线 (baseline)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有流动相通
2.分配比 k
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即
k =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
mm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
ms /
k 值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越多, 相当于柱的容量大。它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 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 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 定相热力学性质。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 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 k = ms / mm =CsVS / CmVm 式中 cs,cm 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 度;Vm为柱中流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 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不同的类型的色 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Z)
保留指数差
• 化合物x在某一固定液s上测得的保留指 数减去在角鲨烷(异三十烷)固定液上 得到的保留指数。
三 、柱效参数
(一). 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 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 1 )标准偏差 ( ) :即 0.607 倍
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 2 )半峰宽 ( W1/2):色谱峰高
它包括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 ①色谱过程热力学:色谱分离的第一个条件是两 相邻组分保留值存在一定差别,洗出两个色谱峰 具有足够远的距离。溶质、流动相、固定相的分 子结构和溶质与固定相、流动相之间的分子作用 力及分布平衡常数与色谱保留值的关系,即分子 结构与保留值关系及溶质在各种色谱条件下保留 值的变化规律是色谱热力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它 是发展高选择性色谱体系,探讨色谱分离机理、 评价色谱固定相、流动相,建立色谱定性方法的 理论基础。
Fc:载气流速(mL/min)
(1) 死时间tM
一些不被固定相吸收或吸附的气体通过色谱柱时,从进样 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它正比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 如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从注射空气样品到空气峰顶出现时 的时间。以 s 或 min 为单位表示。
(2)保留时间 (tR)
•试样(某一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 历的时间为试样中某一组分的保留时间。以 s 或 min 为单 位表示。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被测组份2和组份1调整保留值 之比。
r
式中
21
=α=t’R2 /t’R1 = V´R2 / V´R1
t’R2 ——组份2的调整保留时间; t ‘R1 ——组份1的调整保留时间。
它与流动相的流速和色谱柱的物理指标无关;仅与柱
温和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四)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
第一、二点是完全分离的必要条件。作为 一个色谱理论,它不仅应说明组分在色谱柱中移 动的速率,而且应说明组分在移动过程中引起区 域扩宽的各种因素。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均以色 谱过程中分配系数恒定为前提,故称为线性色谱 理论。
讨论:如何使A、B组分完全分离
浓 度
A
B A B
开。两组分的K或k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 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先 决条件。 下图是 A、B两组分沿色谱柱移动时,不同 位置处的浓度轮廓。
浓 度
KA > KB
A
A
B
B
沿柱移动距离 L
溶质A和B在沿柱移动时不同位置处的浓度轮廓
图中KA>KB ,因此,A组分在移动过程中 滞后。随着两组分在色谱柱中移动距离的增加, 两峰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同时,每一组分的浓度 轮廓(即区域宽度)也慢慢变宽。显然,区域扩 宽对分离是不利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若要使 A、B组分完全分离,必须满足以下三点: 第一,两组分的分配系数必须有差异; 第二,区域扩宽的速率应小于区域分离的速度; 第三,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下,提供足够长 的色谱柱。
5. 假峰(ghost peak)又称鬼峰:由于仪器 条件的变化等原因而在谱图上出现的色 谱峰,即并非由试样所产生的峰。
色谱峰:
1个样品组分的色谱峰可用3个参数来描述, 即峰高(或峰面积)、峰位和峰宽。峰高 (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于定性; 峰宽可用于衡量柱效。若描述一组色谱 峰,还需用分离参数表述相邻峰的重叠 程度。
3-1 分布平衡(distribution equilibrium)
Ka 称为吸附平衡常数(adsop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描述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布的另一个重要 参数是分配容量k(partition capacity), 也称为容量因 子capacity factor)或容量比(capacity ratio),定义为 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量(重量、摩尔数)之比, 用下式表示:
特点的又一个参数。例如,对填充气相柱,其β 值一般为5~35;对毛细管气相柱,其β值为 50~200。 4. 分配系数 K 及分配比 k 与选择因子α的关系 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 α= tr (A) / tr (B) = k(A) / k(B) =K(A) / K(B) 通过选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 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α对固定相的选择 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 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
一半处的宽度 W1/2 =2.354 (3)峰底宽(W):W=4
从色谱图中,可得许多信息:
(i)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 的最少个数; (ii)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iii)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iv)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 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v)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 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 2色谱过程动力学:色谱分离的第二个条件 是色谱峰区域宽度要窄。色谱峰的宽窄与 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连续重复分配过 程中流体分子扩散、传质等有关,色谱分 离过程流体分子运动规律是色谱动力学的 研究课题。它是发展高效色谱柱和色谱方 法的理论基础。
• ③色谱分离理论:色谱实际分离既要求各 组分保留值差别足够大,也要求色谱峰窄; 而改变色谱条件两者均发生变化,即分离 度随色谱条件变化. 在解决多元混合物 分离问题时,不仅要求各组分间达到一定 分离度,还要求分离速度快,分离的组分 多。这是一个与色谱热力学和动力学有关 的综合性理论问题。它是研制和设计高效、 高速、高选择性、高峰容量色谱柱材料、 色谱体系和选择分离操作条件的理论基础。
(3) 调整保留时间 (t ' R ) 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即为调整保留时间 :
tR ' (tR tM )
(4) 死体积
指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及进样系统和到检测 系统的总体积.当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系 统的空间的总体积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等于死时间乘以载 气的流速。
分配容量是描述溶质在两相中分布的 简便形式。它将溶质在色谱系统中的分 布与其热力学性质联系起来,是选择控 制色谱条件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 k不仅 与固定相、流动相性质及温度有关,还 与色谱柱床的结构有关,但与流动相流 速及柱长无关。
分配系数是由组分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决 定的,它是每一个溶质的特征值,与固定相和温 度有关。它与两相体积、柱管的特性以及所使用 的仪器无关。
过时响应信号-时间曲线。 2 、基线噪声( baseline noise )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 波动。(一般计算峰前后1-2min内的噪声) 3、基线漂移(baseline drift) 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移 动
(三)色谱峰(chromatographic peak) 1、正常色谱峰:呈正态分布 2. 拖尾峰(tailing peak):前沿陡峭,后沿拖尾 的不对称色谱峰 3、前伸峰( leading peak) :前沿平缓,后沿陡峭 的不对称色谱峰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体积; 在尺寸排阻色谱中,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分配比 k 值可直接从色谱图中测得 k = (t r – t 0 ) / t 0 = tr / t 0 = Vr / V 0 3. 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 k 的关系 K=k. 其中β称为相比率,它是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
VM tMF0
( 5) 保留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