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2集体备班结题报告(初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骨干教师培训与成长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子课题:
《新课程下教师团队——集体备班研究》结题报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在施行集体备班的两年时间里,把教师团队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探索出了“三层三定五环节”,即“335集体备班”的模式,有效的调动了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出一只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摸索出一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一、课题研究现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各个学校努力的目标,更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把《新课程背景下骨干教师培训与成长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列为了国家重点课题,积极鼓励各个学校探索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研究,探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在实践方面,我校自2012年起推行了“集体备班”活动,学校制定了集体备班活动方案,各个班级多次召开了备班会议,学校组织召开了集体备班研讨会,积极探索该活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学校已经连续10年开展德育导师工作会诊制,激励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形成班级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有鉴于此,应该始终把教师团队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尤其是“集体备班”活动的开展更是为教师团队建设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旨在积极探索、认真研究通过“集体备班”加强教师团队协助能力,改变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培养教师骨干,以寻求解决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为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以探索集体备班在教师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心,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采取“调研问题——个人钻研——集体交流——督导实践——评价反馈”的过程开展集体备班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1.开展集体备班活动,培养教育骨干,加强教师团队协助能力
为保证集体备班活动能有效提高教师团队协助能力,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①开展调查问卷,摸清教师队伍及学生的情况。全面掌握教师的学历、专业能力、继续教育、教育困惑、兴趣特长等各方面的情况;结合我校已经连续开
展近十年的德育导师,在各个班级开展调查问卷,就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兴趣特长、疑难困惑等方面掌握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并进行分析,为集体备班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②每周各个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师生一起分析班级情况,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班级集体意识。
③每个月各个班级召开一次集体备班例会。班主任召集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会议,分析班级现状,制定后期管理策略及重点。
④每个月写一篇教育随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及一些个案分析。
⑤每两个月出版一期集体备班简报,记录老师的教育故事及心得体会。
⑥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开展家长教育心得交流活动。
⑦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观摩、展示活动。
⑧每学年开展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
⑨建立集体备班活动档案,做好集体备班及德育导师工作手册的管理工作,做好学生资料的整理工作。
⑩编辑一本集体备班活动的论文集,完成一部集体备班的专题片。
2.完善制度规范,为课题研究提供制度保障
为激发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依据我国各类教育法规文件,我校从课题准备、实施过程、结题成果等几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考核制度,使课题活动的开展有序、规范的进行。
3.组织培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每学期针对所有老师通过专题讲座、优秀老师经验交流会、观看录像、各类座谈的形式开展各类师德、师能的校本培训,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邀请专家到校指导,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335集体备班模式
我校为改变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让每个人都成为德育工作的参与者,探索出了“三层三定五环节”,即“335集体备班模式”,让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班级建设。
1.基本理念的三个层面
“集体备班”活动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学生层面、家长层面、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学生成长的多样性。集体备班形式下的班级管理可以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家长层面——研究探讨集体备班过程中家校工作的新现象及应对策略,寻找家校工作的新途径。
教师层面——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及专业能力的提升,搭建教师成长的专业平台。
2.基本内容的三个阶段的定期活动
为保证集体备班的开展形成规律,保证活动长期有效性,我校在每周、每月、每学期三个时间段结合学校工作定期开展备班活动。
每周召开一次备班形式的主题班会。师生一起分析班级情况,对班级上周情况进行总结,围绕班级奋斗目标明确本周工作重点,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班级集体意识。
每月召开一次备班会议。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大家针
对班级情况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后期班级建设策略。备班会议既是一次班级建设集思广益的会议,也是一次任课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教育能力的会议。老师以班级为背景,以各类形式分享一些典型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提升了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集体备班研讨展示活动。将老师一学期工作的过程、成效及思考集中展示,不断发现,总结本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可行性规律。
3.基本模式的五个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我校师生探索出了“调研问题,提出策略,集体交流,督导实践,评价反馈”的集体备班基本模式
调研问题:为保证备班工作更有针对性,每一次备班会议之前由班主任向各方征集意见,任课老师填写“班级情况分析表”,将本月班级现象罗列清楚,然后由班主任汇总分析,让备班工作目标更明确,大家达成班级管理的一致性,形成管理的合力。
提出策略:任课老师结合备班会议确立的主题,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工作中动脑钻研,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等到备班会议召开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带着问题与策略来参加集体备班会议。
集体交流:由班主任组织召开备班会议,大家的发言不仅要列举现象、分析原因,还要重点阐述自己的工作措施、成效,以及后期工作的打算,对班级管理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督导实践:每位老师根据备班会议确定的班级工作重难点,有方向、有重点的开展工作,由此形成对班级管理的合力,从而促使班级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将备班工作与德育导师相结合,所有老师全员参与,分工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持续的教育关注。
评价反馈: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及时交流情况,相互沟通。学校定期通过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各类表彰及相关考核等形式来展示集体备班的具体成果。
通过“三层三定五环节”的集体备班活动,我校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班主任,促使青年老师迅速成长,形成了班级管理特色,发挥了家校“双臂效应”,有效的调动所有任课老师、家长及学生都以班级管理为己任,提高了全员参与班级建设的主动性,逐步提高了班级建设的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变班主任“单打独斗”为全员“共同参与的集体协作”,实现人人都是育人者的目标。
(二).更好的发挥家校联系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课题组黄丽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让家长成为班级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在这过程中,黄丽老师主要让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参与班级事务。
1.家长参与集体备班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集体备班作用得到提升。
当班级出现打架等突发事件后,由班主任组织事件当事人家长、家长委员会成员、老师一起参与事件处理,因为参与解决问题的人多心齐,事件处理的往往更加妥善、问题考虑的也更加周全,而且冲突双方因为有第三者协调,都不会认为自己吃亏,处理结果一般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2.家长参与集体备班解决一些陈旧问题,提升集体备班效果。
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问题周而复始的反复出现,这类现象及学生往往占据了班主任老师大量的管理精力,降低了班级建设的成效。备班过程中,老师们充分动员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如学生迟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