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上海市高考试题库语文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试题库语文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试题库语文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文,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子曰:孔子说。

学:学习。

时习:经常复习。

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说:通“悦”,愉快。

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之于人也- B. 之于子也- C. 之于天下- D. 之于物也- 答案:B。

A、C、D三项中的“之”字均为代词,指代“我”;而B项中的“之”字为介词,表示“对于”。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 答案:作者主要观点是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继承中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2.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 B.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 C. 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 D.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可以相互融合。

- 答案:C。

文中强调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作文1. 题目:《我眼中的家乡》- 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或社会变迁,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经历进行写作)四、语言知识运用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答案:略(根据具体语境和题目要求选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 B. 由于天气恶劣,所以取消了活动。

-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 答案:C。

A项中“不仅...而且...”连接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B项中“由于...所以...”句式杂糅;D项中“虽然...但是...”连接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

五、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2010年春考文言文(一)①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

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

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

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

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

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

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

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

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②呜呼!樟乃名材。

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

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17.(4 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3)而其托本.也大()(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18.(2 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道.芷阳间行E.侣鱼虾而友.麋鹿19.(2 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则系干之.别枝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耳得之.而为声20.(6 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带答案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带答案

上海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原文臣近闻澧[lǐ]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

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道理),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傲慢悖逆。

),藏伏(解释:潜伏,隐藏)之祸在后。

一患未灭,一患已萌。

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

而内则百姓困弊(【引证解释】困顿疲惫。

),盗贼纵横(.肆意横行,无所顾忌。

)。

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消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

兴州又奏八九十人。

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骚动的样子),万物失所( 谓无存身之地。

),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

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

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

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

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

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其所进瑞木,伏乞(向尊者恳求。

伏,敬词)更不宣示臣寮。

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

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上海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题目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媚:讨好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晏:强盛C.致太平皆自有道致:达到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励:劝勉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以兴兵累年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题带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题带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原文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

祖楷,尚书都官郎。

父绥,中书侍郎。

初为宋武帝镇军参军。

少帝景平中,累迁司徒右长史。

府公王弘甚知重之,谓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曰:“卿二贤明美朗诣,会悟多通,然弘懿之望,故当共推羊也。

”顷之,入为黄门侍郎。

善弈棋,品第三,文帝亦好弈,与赌郡,玄保戏胜,以补宣城太守。

先是,刘式之为宣城立吏人亡叛制,一人不禽,符伍里吏送州作部;能禽者赏位二阶。

玄保以为非宜,陈之于上曰:“臣伏寻亡叛之由,皆出于穷逼,未有足以推存而乐为此者也。

今立殊制,于事为苦。

又寻此制施一邦而已,若其是邪,则应与天下为一;若其非邪,亦不宜独行一郡。

”由此制停。

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

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

不营财利,处家俭薄。

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

”元凶弑立,以为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

及孝武入伐,朝士多南奔,劭集群僚,横刀怒曰:“卿等便可去矣!”众并惧莫敢言,玄保容色不异,徐曰:“臣其以死奉朝。

”劭为解。

孝武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敬见知。

大明五年,加散骑常侍、特进。

玄保自少至老,谨于祭奠,四时珍新未得祠荐者,口不妄尝。

大明八年,卒,时年九十四。

谥曰定子。

子戎,有才气,而轻薄少行检,玄保常嫌其轻脱,云“此儿必亡我家” 。

位通直郎。

坐与王僧达谤时政赐死。

死后孝武帝引见玄保,玄保谢曰:“臣无日磾①之明,以此上负。

”上美其言。

戎二弟,文帝并赐名,曰咸,曰粲。

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

”(选自《南史》之《宋书·羊玄保传》,有删改)【注】①日磾:金日磾(mì dī),西汉时期著名匈奴族政治家。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府公王弘甚知重之知:了解。

B.与赌郡赌郡:以郡官做赌注。

C.未有足以推存而乐为此者也推存:求得生存。

D.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忆:回忆。

200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附答案)

200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附答案)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2分)①“目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似乎也具有各种物理光学特征。

②目光能聚焦。

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目光应该是分散的。

像物体上漫反射的自然光一样,人们的视线也应当是散漫的。

若是生活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有序地聚焦于一点,那准是出事了,一个健康的、有理性的社会,人们的目光应该分散在各自所关心的事业领域中,散落在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的亲爱者身上,这才是正常安定的生活。

③目光有投射。

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同一个方向(如正面)投向某个人时,这个人必定成为一个迎合某种潮流的“耀眼人物”。

但是他的身后也必定留下一片阴影——视觉上的盲区。

若大家的目光能够分散开,把他当作我们中的一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到他的不同侧面,使他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允许有目光,他也就消除了这种阴影,成为一个生活在自然光下的凡人,艺术家成功的秘决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引导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最想表现的地方。

为此,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

④目光有光压。

早在1901年尼柯尔斯就已用实验证明了光有压力。

同样,目光也有压力,一个人若总是处在众目睽睽的目光压力之下生活得必定很不自在。

倘若再是个名人,又无法避开四面八方强大的目光压力,他就很难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境去思考、去创造,去过那种不必设防、自主自由的舒心日子。

当然,若是完全没有目光投向你,或是目光一瞥到你就立即躲开也不是好事。

⑤目光有颜色。

正如只有自然光(白光)才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面貌一样,用任何有色目光去观察都会偏离真实的客观世界,故一个人要尽可能使自己的目光接近“白光”。

实际上,每个人的目光都带有自己特定的颜色,这不足为怪,也许这正是他的风格所在。

但是所有人的目光之总合,必定会是接近白色的自然光。

为此,要相信大众眼光的准确性。

因为白光本身就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而且要的就是这种大家都具有自己不同色彩的目光,缺了哪种颜色,合成出来的都不是自然光。

上海市历年高考文言语段中句子翻译(参考答案)

上海市历年高考文言语段中句子翻译(参考答案)

上海市历年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句子翻译参考答案(1)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1992)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2)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1992)没有死却装死,以装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1)与其不逊也宁固(1993)与其骄纵,无宁固陋(2)役天下以奉天子邪?(1993)驱使天下的人来奉养皇帝吗?(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1994)(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我)有很紧急。

(2)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1994)得知曹玮贪牛羊之利而部队散乱(1)金块珠砾。

(1995)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碎石、碎瓦)(2)吾取其犯命者。

(1995)我只捕捉那些违犯天命的。

(3)非桀其孰为此?(1995)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996)村子里有一位喜欢多事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促织。

(2)召医而尤其故。

(1996)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1)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997)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当时遭受痛悲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苦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之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悲痛。

(2)道其不济夫。

(1997)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1)鼠度其无他技。

(1998)老鼠估计它(狸)没有别的本领(重点词“度”、“他”、“技”)(2)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1998)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

(1)卒以为将。

(1999)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1)竟不索其直(2000春)最终不要她的钱(重点词“竟”“索”“直”)(2)皆袖瓦砾遮道伺之(2000春)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重点词“袖”“遮”“伺”)(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百叹(2000秋)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00秋)(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B.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C.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D.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运输方式,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完整word版)08年——15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一整理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08年——15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一整理汇总,推荐文档

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 —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廩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⑵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 .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 .项城为叛军困B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 .为君翻作《琵琶行》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 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21 .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17、答案:4分(1)坚守,固守(2)成功(3)—起(4)防守,登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考查。

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并注意联系具体句子的意思翻译。

18、答案:2分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A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作“被”,B 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做”,C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作“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作答”,D中“为”是介词,译为“替”“给”。

19、答案:⑴(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一、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弗之怠,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尤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归而告以状,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 )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与“归而告以状”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久而弗之怠B.贫者语于富者曰C.子何恃而往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一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一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一近五年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一2010年:(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

(3分)2011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上海高考第一篇文言文历年真题汇编

上海高考第一篇文言文历年真题汇编

上海语文高考第一篇文言文近年真题汇编目录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一真题 (2)《羊祜》2016年高考 (2)《梁彦光》2015年高考 (3)《刘晏》2014年高考 (5)《史弼传》2013年高考 (6)《卜式传》2012年高考 (7)《孙叔敖》2011年高考 (8)《欧阳公》2010年高考 (9)《沈周》2009年高考 (11)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2)2016年高考参考答案 (12)2015年高考参考答案 (13)2014年高考参考答案 (14)2013年高考参考答案 (14)2012年高考参考答案 (15)2011年高考参考答案 (16)2010年高考参考答案 (16)2009年高考参考答案 (17)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一真题《羊祜》2016年高考(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

(18分)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眄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集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集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题集(一)分析与综合(一)一、阅读下方,完成1—4题。

睌次鄂州①卢纶②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③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由江西经湖北汉阳抵湖南途中所作,原诗注曰:“至德中作”。

鄂州,在湖北境内,汉阳之东。

②卢纶:唐朝著名诗人,山西蒲州人(今山西永济)。

③旧业:这里指田园家计,功名事业。

1.对首联二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云开天睛,远处汉阳城依稀可见。

至此,船只是行了一天的路程。

B.天睛云开,回首远离而去的汉阳城,船行走到现在仅是一天航程。

C.云开天睛,远处汉阳城虽已依稀可见。

但行船还需要一天的航程。

D.天睛云开,向前方远远地眺望汉阳城,只不过仅剩一天的航程了。

2.诗中写“睌次鄂州”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诗人“归心对月明”的原因是□□□□□。

4.诗的最后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认为这样的结尾增强了诗的“社会意义”。

请根据诗的内容,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小隐自题林逋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①古图画,多半写樵渔②。

[注释]①怜:喜爱的意思。

②樵渔:即樵夫渔夫。

5.从全诗内容看,诗人是围绕着□□□的描写,一层层展开的。

(用原诗中的词句回答)6.诗人说“尝怜古图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弗之怠,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尤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归而告以状,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与“归而告以状”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久而弗之怠B.贫者语于富者曰C.子何恃而往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3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1分)太平默庵多神验。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

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

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饮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

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苟.不得其情()亟.命别迁一室()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5.这篇文章记叙了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3分)【参考答案】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25.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2004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以臣名.之名()(2)臣故畜.特牛畜()(3)愚矣诚()(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2.从全文看,下列说确的一项是(2分)()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修政”的容是。

(2分)【参考答案】19.(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20.B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22.C23.狱讼不正完善法制2005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咏擢第,释褐为评事,知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知仁和县 ( ) (2)以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B.以平昔奖进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D.以成其德耳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7.⑴掌管⑵往常(3)希望⑷高傲18. B D19. (1)到了_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重点:患、达)20.担心他恃才傲物21.知人善任2006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成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从禹锡、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的意图是_______ ,的态度是_______ 。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7.(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18.B19.(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20.向德裕推荐白居易委婉拒绝21.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2007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居中的意思(1)统过干 (2)访以当时之事(3)干雅自多 (4)不矜小节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博涉书记B.干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亮相是A.作《师说》以贻之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C.欲以立身扬名耳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参考答案】17.(1)拜访(2)咨询(3)一向(4)注重18. C 19. AD20.(1)(仲长统)在青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21.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

2008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侃,不知所为。

其妻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氏的性格特点。

(2分)【参考答案】17.(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18. B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周①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