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漆酶工程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漆酶及其应用(PDF)
![漆酶及其应用(PDF)](https://img.taocdn.com/s3/m/b4709e1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7.png)
第10卷第4期2012年7月生物加工过程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10No.4Jul.2012doi :10.3969/j.issn.1672-3678.2012.04.015收稿日期:2011-05-03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9AA02Z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106165;21176241)作者简介:王锋(1979—),男,江苏镇江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微生物发酵;刘春朝(联系人),研究员,E-mail :czliu@home.ipe.ac.cn 漆酶及其应用王锋1,刘英1,汪印2,许光文2,刘春朝1(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摘要: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漆酶来源、结构、作用机制、介体系统及其在水相和非水相中的应用,以期为漆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漆酶;催化;废水处理;水相体系;非水相机体系中图分类号:Q8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678(2012)04-0070-07Laccase and its applicationsWANG Feng 1,LIU Ying 1,WANG Yin 2,XU Guangwen 2,LIU Chunzhao 1(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2.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Complex System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 :Laccases are multicopper oxidases.It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because of non-specific oxidation ability.On the basi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paper summarized source of laccase ,structure ,mechanism of action ,medi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queous system and non-aqueous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laccase catalysis.Key words :laccase ;cata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 ;aqueous system ;non-aqueous system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和植物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同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的家族[1]。
漆酶的特性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漆酶的特性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3c3e442e3f5727a5e96217.png)
菌中发现了漆酶如链霉菌 [18]、枯草芽孢杆菌[ 19- 20]、水生细 菌 [21] 、海洋细菌[22] 等。此外, 人们在一些昆虫如红粉甲虫[ 、 23] 烟草天蛾 [24]、疟蚊 [24]等中也发现了漆酶, 甚至一些学者在猪的 肾脏 [9- 10, 13, 16]以及红沼小龙虾的血清[25] 中也发现了漆酶。 2 漆酶的结构和特性
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 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家 族[ 1] 。漆酶特别是真菌漆酶一直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酶 工程、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 漆 酶作用底物相当广泛, 能够对多种污染物如各种酚类染料、 芳香胺、硫酚、聚甲氧基苯、双酚 A 和苯硫醇等显示出较强的 催化降解能力, 因此漆酶在酚类污染物的处理和生物传感器 的构建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 3]。
然而90的木素都是非酚类结构漆酶对非酚类化合物和一些小分子染料的降解需要一些低氧化还原电势的介体辅助完成介体系统的反应机理是低氧化还原电势的漆酶在有氧气的条件下首先氧化具有低氧化还原电势的介中间体可从氧分子中夺得电子并将电子传递给木素分子从而将木素氧化降解氧分子也被还原成水生物制浆简言之就是将植物纤维从木素的胶粘包裹中分离出来而真菌漆酶可以选择性地降解木素生产纸浆和传统的化学制浆用烧碱或硫酸盐高温蒸煮原料以除去木素相比生物机械制浆实现了在温和的条件下生产纸浆但节约了设备和能耗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氨基酸序列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和 4个铜原子连接的 1个 半胱氨酸和 10 个组氨酸 及其周 围相关的 氨基酸 非常保 守 。 [ 1, 16, 26] 3 漆酶的作用机理
不同来源的漆酶在底物专一性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底物范围相当广泛, 据初步统计, 能够被漆酶氧化的底物 已达 250种,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按照底物的化学结构可以
漆酶
![漆酶](https://img.taocdn.com/s3/m/2ee74ddb5022aaea998f0f5b.png)
漆酶性质及应用漆酶(1accase)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通常由500个氨基酸单一多肽组成,其中含有19种氨基酸,漆酶有一定的含糖量[1]。
真菌漆酶是一种糖蛋白,由肽链、糖配基和Cu2+三个部分组成,分子量在60-390kDa之间[2]。
肽链一般由500-550个氨基酸组成[3],糖配基有氨基己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占整个分子重量的10%-80%。
糖配基组成及含量的不同是漆酶分子量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漆酶一般含有4个铜离子(P. radiate漆酶除外,仅含2个铜离子,无3号铜离子)。
根据其光谱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的铜: 1号铜(只有一个铜离子,顺磁性)具有典型的蓝铜谱带:紫外可见光谱上600nm [ε: 5000 (mol·L-1cm)-1]处出现峰值,在EPR (电子顺磁共振)谱上有一个小的平行超精细耦合结构[A11:(4070) * 10-4cm-1],它参与分子内的电子传递,把电子从底物传递到其他铜原子上; 2号铜(只有一个铜离子,顺磁性)只具一般的EPR谱带(A11>140×10-4m-1); 3号铜由2个3号铜原子通过一个OH桥配位连接起来,组成双核铜区,具有抗磁性,因而在EPR上无谱带,紫外可见光谱上330nm处的肩峰是3号Cu2+的特征峰。
漆酶空间结构更详细的资料来自其晶体衍射的研究。
含四个铜原子的酶分子是常见的形式,而某些酶蛋白的辅基有例外的情况。
Karhunen E[4]等的研究指出,phlebia radiata产生的漆酶中只含有2个铜原子,另外还有一分子的有机小分子辅基吡咯喹琳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 PQQ),该辅基在分子中扮演类似Ⅲ型铜原子的功能。
漆酶能够催化酚类、芳胺类、羧酸类、甾体类激素、生物色素、金属有机化合物和非酚类物质生成醌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水,属于铜蓝氧化酶(或称为铜蓝蛋白酶)中的一小族,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和昆虫中,有报道细菌也能产生漆酶I21。
漆酶的结构与催化反应机理
![漆酶的结构与催化反应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5b79d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5.png)
漆酶的结构与催化反应机理漆酶是天然漆主要成分之一,含量约为10%。
存在于天然漆的含氮物质中,俗称生漆蛋白质、氧化酶。
是天然漆在常温下干燥时不可缺少的天然有机催化剂。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通用有机溶剂,而溶于漆酚。
含氮物质接触乙醇后,能不可逆地从生漆中析出。
漆酶是一种氧化酶(能与分子氧起作用),而不是过氧化酶,漆酶能受HCN的影响,而过氧化酶则不受其影响。
漆酶可促进多羟基酚及多氨基苯的氧化,而不能促进单酚的氧化。
因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可以促进漆酚的氧化聚合,从而形成干固的膜。
漆酶对下述物质敏感:过氧化氢、氢氰酸、羟胺、硫化氢、氰化钾、重氮化钾(或钠)等。
漆酶在其他植物(土豆、蘑菇、苹果)中也有发现。
结构[2]典型的漆酶有三个结构域,其中T1铜离子位于结构域3、三铜离子中心位于结构域1和结构域3之间,此外还有结构域2,主要起联结作用以及与底物的结合作用。
但也有报道发现仅存在两个结构域(结构域1和结构域3)的漆酶蛋白,并且该蛋白质展现出较高的pH 稳定性和漆酶的其它氧化还原特性。
人们习惯上称蓝铜为T1铜离子,这个铜离子是人们通过光谱学的手段最早发现的铜离子。
T1位点的几何结构与普通的金属蛋白铜位点的几何结构有所不同,它是一个扭曲的四面体,通过半胱氨酸形成一个S-Cu健,此外还有两个组氨酸(HiS)的N原子以及甲硫氨酸的S原子成健。
催化氧化机理[2]漆酶的催化氧化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由于漆酶同过氧化酶和其它多酚氧化之间作用底物的相似性,比如现在经常被用作真菌漆酶的特征底物的丁香醛连氮和ABTS(2 ,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但是实际上过氧化酶也能够催化氧化它们;不过相对这些酶来说,漆酶反应过程中并不产生有害的过氧化氢和活性氧(ROS),但同时产生醌或半醌等强抗氧化剂,是非常绿色的反应。
许多报道为漆酶催化氧化的反应,经常缺乏进行它们之间有区别的实验报道。
不过,现在已经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生漆的生物合成与应用
![生漆的生物合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5d14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a.png)
生漆的生物合成与应用生漆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有机物,具有透明、光泽、坚韧等特点,由于其所含有的大量芳香族化合物,常被用于制造香料、染料等等。
然而,生漆也具有一些天然的泄漏风险,因此在工业上的应用较为有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合成和应用生漆的方法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生漆的生物合成生漆属于植物分泌物中的树脂类,分布广泛,亚洲、非洲和美洲均有生长。
生漆一般由寄生在漆树上的细菌、真菌及其它微生物发酵分泌而成。
生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漆基酚,它是由细菌或真菌酵素催化漆树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喷施过量的杀虫剂或施肥不当等因素都可能使树木死亡或失去寄生菌,导致生漆无法形成。
生漆有很高的生物毒性,对一些微生物和昆虫具有较强的杀灭力。
此外,由于生漆的化学结构特殊,它很难在人工合成过程中得到高品质的成品。
因此,利用生物技术合成生漆,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一些研究人员证明了利用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来产生高品质的生漆的可行性。
由于生漆的合成过程很复杂,这类研究需要依靠大量的生物工程预测和设计。
目前,利用微生物生产生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项研究为生漆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漆的应用生漆以其高透明度、坚韧、耐水、耐酸碱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具、音响、电影放映等领域。
生漆的涂料用于塑珠材料可以改善氧化性质、提高透明度,使得漆面有较好的光泽。
生漆还常用于制作镜面,因为它不会引起光的散射。
生漆也被用作化妆品成分,由于其抗菌性和抗氧化性能,可以用于面霜、底妆制品、口红和眼影等化妆品,其温和的特点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除此之外,生漆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场合。
在艺术领域,生漆可以作为画家油画框架和小型雕像的表面饰品。
另外,生漆也可以用于口香糖和甜食等食品中,作为一种包装材料。
总结生漆是一种独特的有机物,在很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生漆的生物合成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项研究为生漆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2b28ff04a1b0717fd5ddcc.png)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宋瑞(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摘要】漆酶是一种蓝色多铜氧化酶,和植物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属同族,能够催化多种有机底物和无机底物的氧化[1,2],同时伴随分子氧还原成水。
漆酶广泛分布于真菌、高等植物、少量细菌和昆虫中,尤其在白腐真菌中普遍存在。
漆酶特有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机理使其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真菌漆酶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漆酶三维结构功能应用1真菌漆酶结构特征1.1 漆酶的组成漆酶是一种糖蛋白,肽链一般约由500个氨基酸组成[3],糖基含量差异较大,占整个分子质量的10%—80%[4],据相关报道,漆酶的热稳定性可能与其糖基化有关。
糖组成包括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己糖和阿拉伯糖等。
Mayer[5]认为漆酶并不均一,它由多条5000~7000分子量的糖肽链基本结构单元组成。
由于结构单元之间的缔合度不同,造成了各种漆酶分子量的不同。
另外,分子中的糖基的差异,也会引起漆酶的分子量随来源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从59—390ku不等。
真菌漆酶约含19种氨基酸,绝大部分为单体酶,但也有例外,如双孢蘑菇和长绒毛栓菌漆酶由两个亚基组成[6],而柄孢壳漆酶I由四个亚基组成。
漆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真菌产生的漆酶种类不同,即使同一种真菌在不同环境下也产生不同种漆酶。
1.2漆酶的晶体结构由于漆酶是含糖蛋白质,且糖质量分数较高,一直以来很难获得X-衍射分析所用的单晶体,因此阻碍了关于漆酶结构的研究进展。
1998年第一个漆酶晶体是Ducros V[7]制备的来自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v)T1Cu缺失型漆酶晶体,并分析了其结构。
至今为止,Bacillus subtilis(CoA)[8];Melanocarpus albomyces(MaL)[9];Rigidoporus lignosus(RiL)[10];Pycnoporus cinnabaricus(PcL)[11];Coprinus cinereus(CcL)[12]和Trametes versicolor(TvL)[13]漆酶的三维结构已相继被报道。
漆酶的介绍
![漆酶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0a2a510fad6195f312ba664.png)
漆酶在烘焙中的应用
漆酶在感官品质提升中的应用
漆酶在葡萄酒中澄清的应用
漆酶能够去除啤酒、葡
萄酒、果蔬汁在生产和储存
期间存留的酚类化合物, 从而避免酚类化合物与蛋白 质聚合而产生的二次混浊现 象
漆酶在烘焙中的应用
在面包加工方面,漆酶的使用 可以增加面包体积,改善面
包结构和柔软性,同时可以
提高加工时面团的机械强度、稳定 性,并能降低粘性。对于质量较差
1.漆酶的简介
2.漆酶的工作原理
3.漆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关于漆酶的总结与展望
1.漆酶
(Laccase,p-benzenediol:oxygen oxidoreductase,EC1.10.3.2)
即对苯二酚:氧氧化还原酶,在催化底物的氧化 反应过程中,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是含4个铜的一
类多酚氧化酶。
普遍分布于植物、昆虫、真菌和细菌中。
2.漆酶的工作原理
漆酶是单电子氧化还原酶,其催化氧化反应 机理主要表现在底物自由基的生成和漆酶分子中
四个铜离子的协同作用。
整个反应过程需要连续的单电子氧化来满足 漆酶的充分还原,还原态的酶分子再通过死电子 转移传递给分子氧。
3.漆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漆酶在葡萄酒中澄清的应用
的面粉,能明显改善面团的机械加
工性能。
漆酶在感官品质提升中的应用
漆酶能催化食品中固有的漆酶底物发生聚合或交
联,从而改善食品品质 。如催化甜菜胶中的阿魏酸氧
化交联形成凝胶;肉品中的酪氨酸交联形成胶冻;漆
酶氧化面筋蛋白中的巯基为二硫键使面筋蛋白发生交
联,从而改善面团的功能性质;脱除油或含油产品中 的氧气而提高品质等
4.应用中的问题总结
漆酶的研究进展
![漆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0863c28bd63186bcebbcd0.png)
摘要:漆酶是一种金属糖蛋白,属于多铜氧化酶家族,它分布于动物、植 物、真 菌、细 菌 当 中。 漆 酶 能 够 通 过 自 由 基 - 催 化 反应机制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直接氧化芳香族化合物 底 物 或 者 介 体,然 后 在 介 体 的 介 导 作 用 下 氧 化 大 分 子 的 木 质 素 或 者 氧化还原电势较高的非酚型芳香族化合物。漆酶在纸 浆 造 纸、印 染 废 水 处 理、食 品 工 程、有 机 合 成 以 及 生 物 能 源 当 中 有 着 重 要的应用前景。
· 106 ·
山东林业科技
曹 明 乐 等 :漆 酶 的 研 究 进 展
2012 年 第 3 期
理、印染污水处理、食 品 饮 料 行 业、有 机 合 成 以 及 生 物能源等领域中。
1 漆 酶 的 结 构 和 光 谱 学 特 征
典型的漆酶 有 三 个 结 构 域,其 中 T1 铜 离 子 位 于 结 构 域 3、三 铜 离 子 中 心 位 于 结 构 域 1 和 结 构 域 3 之间,此外还有结构域2[3],主 要 起 联 结 作 用 以 及 与 底物的结合作用。但也有报道发现仅存在两个结构 域(结构域1 和 结 构 域 3)的 漆 酶 蛋 白,并 且 该 蛋 白 质展现出较高的 pH 稳定性和漆酶的其 它氧化 还原 特性 。 [4] 人 们 习 惯 上 称 蓝 铜 为 T1 铜 离 子,这 个 铜 离子是人们通过光谱学的手段最早发现的铜离子。
漆 酶(EC1.10.3.2 苯 二 酚 :氧 气 氧 化 还 原 酶) 属 于 多 铜 氧 化 酶 家 族 中 的 一 大 类 ,利 用 分 子 氧 通 过自由基-催化反应机制来氧化各种芳香族和非 芳 香 族 化 合 物[1],是 一 种 糖 蛋 白 。 漆 酶 是 最 早 被 人 们 研 究 应 用 的 蛋 白 之 一 ,最 早 的 应 用 是 在 6,000 年 以 前 的 中 国 ,当 时 的 艺 术 家 们 能 够 利 用 漆 树 受 损伤 部 位 的 分 泌 物(利 用 漆 酶 的 聚 合 作 用 )来 制 造 他 们 的 艺 术 品 。 [2] 漆 酶 最 早 被 人 们 所 认 识 是 由 日 本 人 Yoshida(1883)于 植 物 漆 树 (Rhus vernicif- era)中 ,并 因 此 而 定 名 。Bertrand(1985)首 次 鉴 定 漆 酶 为 一 种 金 属 蛋 白 ,每 个 单 体 中 含 有 四 个 离 子 ,极 少 数 漆 酶 也 含 有 其 它 的 金 属 离 子 如 :铁 离 子 、锰 离 子 、锌 离 子 等 。 漆 酶 是 一 种 糖 蛋 白 ,单 体 的 分 子 量 从 40kD 到 110kD 大 小 不 等 ,含 糖 量 大 概 占 分 子 量 的 10% ~45% 不 等 ,而 且 在 同 一 种 物 种 中 漆 酶 的 糖 基 化 程 度 可 能 相 差 很 大 。 [1] 目 前 发 现
真菌漆酶工程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真菌漆酶工程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99da65a98271fe910ef9a4.png)
2 】 杨 强, 谢慧 臣. 综合疗 法治疗原发性 急性痛风 性关节炎 8 2 患者服用这些药物后 的胃肠道反应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腹 [
痛、 恶心和呕吐, 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 不得不 中途放弃治疗 。
例【 J 】 . 中医杂志, 2 0 0 8 , 4 9 ( 1 2 ) : 1 0 6 4 .
同程 度 的糖 基 化 , 平均分子量在 6 0 - 7 0 k D a , 碳 水化 合 物 含 量在
在没有足够结构信息的情 况下,分子定向进 化能克服 许
1 0 . 2 0 %, 这 有 助 于漆 酶 的 高稳 定 性 。通 常 与 酶 通 过 共价 键 相 多合 理 设 计 中的 限 制 因 素 , 并 能显 著 增 强 有 针 对 性 的 特 征 , 例
真菌漆酶工程及其在有机合成 中的应 用
口 李 飞 夏文静
江苏 ・ 泰州 2 2 5 3 0 0 )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摘 要: 漆酶是 一种含铜 的多酚氧化酶, 广泛存在于真菌, 高等植物及细菌 中。由于漆酶反应条件温和并具有广 泛 的专一性 , 被认为理想 的绿色催化剂。综述通过合理设计和定 向改造真 菌漆酶及漆酶工程并运用于有机合成
领域 的研 究。
关键词 : 漆酶 催化 剂 有机合成
中图分类号 : Q5 5 4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0 3 . 0 7 8 — 0 3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蛋 白酶,通过夺取底物一个 电子能够 气还原成水 。 漆酶是含有四个铜原子并与三个氧 化还原位 点 ( T , T 和
国保 健 , 2 0 0 7 , 1 5 ( 1 3 ) : 6 — 7 .
漆酶的特性及其应用
![漆酶的特性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18c1b39b89680203d825d0.png)
漆酶的特性及其应用作者:罗小叶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23期摘要:到目前为止,漆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造纸工业中的生物制浆,食品工业中面包的发酵和酒类芳香性和外观的修饰,纺织工业中染料的脱色以及环境保护中的生物修复等诸多领域。
同时,漆酶的来源也非常广泛,可以从高等植物、细菌及真菌中分离纯化得到,这就使得漆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漆酶;应用;研究进展1 漆酶的特性漆酶是由白腐真菌、植物和细菌表达的一种细胞外糖蛋白。
它是一种多铜类氧化酶,它一般以二聚体或四聚体的形式存在。
酚类物质,芳香类物质和脂肪族胺是漆酶最常见的底物,漆酶可以催化这些物质中酚羟基氧化生成苯氧基自由基,同时氧被还原成水(Yaropolov AI 2004; Leonowicz A 2011)。
分子量较大的漆酶难以跟底物充分接触,同时,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也使漆酶对酚醛木质素的氧化受到限制,然而,一种新的高效介质的引入可以克服以上问题,这就是所谓的 Laccase-Mediator-System(LMS)。
这种介质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它首先被漆酶氧化成氧化态的形式(Mediator(ox)),Mediator(ox)再渗透到底物内部进行作用(Sergio Riva 2006)。
2 漆酶的应用漆酶的主要用途在纺织、染色和印花行业,涉及染料的脱色、木质纤维的降解以及漂白等过程(Claus et al 2012;Bajpai 1999; Leonowicz et al 2011)。
2.1 漆酶在纸浆和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生物制浆是指能降解木质素的真菌或酶对制浆过程中所需要的木屑等木质纤维原料的前处理。
这种预处理通常是在制浆之前完成,并运用于热机制浆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热炼机中(Burton SW 2011)。
生物漂白是指用真菌等微生物或者它们所分泌的酶对纸浆进行预处理,漆酶可以氧化木质素中的酚羟基使其变成苯氧基自由基,这两种基团之间的转换会导致木质素的聚合和解聚,从而加速其生物漂白(Leonowicz A et al 2011)。
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
![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cd4c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3.png)
然而,漆酶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作用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要求 较高,以及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漆酶的生产和 应用条件,提高其稳定性和实用性。
此外,本次演示还发现漆酶的工业化应用需要加强其产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由于漆酶的底物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漆酶反应过程中产生一些副产物,影响 了漆酶的应用效果和工业化进程。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优化漆酶生产 工艺和反应条件,提高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等。
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目录
05 结果与讨论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主要综述了漆酶在工业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漆酶的 分类、分布及其在木材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后,总 结了漆酶产生菌的筛选、漆酶的表达与制备、漆酶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接 着,介绍了研究漆酶工业应用的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统计等。 最后,对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客观描述和解释,探讨了其应用效果的 评价、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分布于真菌、植物和昆虫中。由于其具 有高氧化活性和广泛的底物特异性,漆酶在木材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领 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木材工业中,漆酶可以有效地降解木质素,为 生物木材防腐、生物精炼和生物纸浆等提供新的途径。
研究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漆酶产生菌的筛选、漆酶的表达与制备等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在漆酶的应用方面,除了传统的木质素降解和木材防腐,漆酶还 在食品加工、制药、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漆酶可以用于食品添加 剂的生物合成、药物中间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染料脱色等。
漆酶的性质_功能_催化机理和应用
![漆酶的性质_功能_催化机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3f55d6240c844769eaee65.png)
植物学通报2003,20(4):469~475Chinese Bulletin o f Botany漆酶的性质、功能、催化机理和应用¹王国栋陈晓亚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摘要漆酶是一种结合多个铜离子的蛋白,是铜蓝氧化酶蛋白家族的一员。
本文叙述漆酶的分子结构、底物特异性及其物理化学特性,并讨论漆酶的酶促反应机理和生物学功能,包括植物漆酶参与细胞壁的形成以及漆酶与病原菌毒力的关系。
本文还着重介绍了漆酶在环境生物修复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漆酶,病原菌毒力,生物修复,功能,催化机理The Properties,Functions,Catalytic Mechanism andApplicability of LaccaseW ANG G uo_Dong C HE N Xiao_Yaº(Ins titute o 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S hanghai Ins titutes for Li fe Sciences,C AS,Shanghai200032)Abstract Laccase belongs to the family of multicopper oxidases.In this review,the molecular structure,substrate specificity,catalytic mechanism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laccase are sum marized.The role of laccase in plant cell wall formation and pathogen virulence are dis2 cussed.For applications,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of laccase in bioremediation. Key words Laccase,Pathogen virulence,Bioremediation,Function,Catalytic mechanism漆酶(EC1.10.3.2)由于首次从日本漆树(Rhus venic i f e ra)的汁液中分离而得名,漆酶属于铜蓝氧化酶蛋白家族的一员,该蛋白家族还包括人体血浆铜蓝蛋白(EC1.10.3.1)和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EC1.10.3.3),其中漆酶的结构最简单。
漆酶的应用技术(可编辑)
![漆酶的应用技术(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d8843f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0.png)
漆酶的应用技术. .第卷第期中国生漆年月. . / . . . . .漆酶的应用技术靳蓉,张飞龙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陕西西安摘要:漆酶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酚氧化酶,催化底物具有广谱性,被应用于造纸、环保、食品、医药、纺织等各个领域。
漆酶既能催化木质素聚合,又能促进木质素降解;既被用于生漆固化成膜,木质素聚合改性、提高纤维素间的自粘合性、纸张漂白、纺织废水处理和染料合成,又被用于果汁和酒类澄清,改善饮料的色泽和口感。
漆酶催化反应形成的自由基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可制备抗癌药物。
在免疫检测中,利用漆酶催化的氧化反应特性能去除胆红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物质,还可替代过氧化物酶作为新的标记酶。
在生物修复中漆酶可有效降解酚类等污染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漆酶的新用途将会被不断挖掘,给人类带来福音。
关键词:漆酶;多酚氧化酶;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漆酶 , ,. . . ,即对一二酚: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微生物作为载体,双氧氧化还原酶,是年本学者吉田构建漆酶的功能性表达系统,可使得漆酶的大规模从漆树的漆液中发现的一种含生产成为可能,有助于改善目前漆酶产量低、价格昂铜的糖蛋白氧化酶。
在过去的几十年,漆酶因其广贵、不能大范围产业化的现状。
另外极端环境微生泛而环保的应用价值,备受研究者和生产加工者的物研究的进展,有助于适应极端环境下应用的新型关注,其身影几乎出现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漆酶形成,将给一些特殊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带来福医药等各个领域¨。
音。
收稿日期:一 ?作者简介:靳蓉,女,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漆树资源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年第期靳蓉等:漆酶的应用技术目前,已发现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漆酶可材料科学以催化木质素与丙烯酰胺发生自由基接枝共聚,生Ⅳ成水溶性的木质素共聚产物。
漆酶在木质素解聚和聚合中的作用
![漆酶在木质素解聚和聚合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685c0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f.png)
漆酶在木质素解聚和聚合中的作用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植物体内起着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然而,木质素的存在也会给植物生长和利用植物纤维材料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研究木质素的解聚和聚合过程对于植物生物化学和纤维材料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漆酶是一种特殊的酶类,它在木质素的解聚和聚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漆酶可以通过催化氧化反应将木质素分子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氧化,从而使木质素分子解聚。
此外,漆酶还能够催化木质素分子中的醛类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引发木质素分子之间的聚合。
在木质素的解聚过程中,漆酶通过氧化酚类化合物的反应,将木质素分子中的酚环打开,进而导致木质素的链断裂。
这一过程使得木质素分子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和活跃,提高了木质素的可降解性和可利用性。
例如,在造纸工业中,漆酶的应用可以帮助降解木质素,从而提高纸浆的可加工性和质量。
在木质素的聚合过程中,漆酶通过氧化醛类化合物的反应,引发木质素分子之间的交联和重组。
这种交联和重组过程增加了木质素的分子量和稳定性,提高了木质素的抗酸碱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木材防腐和木质纤维增强材料的制备中,漆酶的使用可以增强木质素的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除了在木质素的解聚和聚合过程中的作用外,漆酶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
例如,漆酶可以参与植物的抗逆应答和防御机制。
在植物受到外界胁迫时,漆酶的活性会增加,从而促进木质素的合成和积累,增加植物细胞壁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漆酶还可以催化一些重要的生物合成反应,如花色素和抗氧化物质的合成。
漆酶在木质素解聚和聚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催化氧化反应,参与木质素分子的解聚和聚合过程,提高木质素的可降解性和可利用性。
同时,漆酶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如参与植物的抗逆应答和防御机制。
对漆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机制,还为植物生物化学和纤维材料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研究
![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1063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f.png)
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研究白腐真菌是一类产生漆酶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分解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
漆酶是一种蛋白质,具有高度催化活性,能够氧化各种有机物质。
因此,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生物质能源转化中,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度结晶性和抗酶解性限制了生物质的高效转化。
而白腐真菌及其漆酶能够有效降解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促进生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因此,基于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质的利用效率。
其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也具有潜力。
许多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染料和有机废物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污染物处理技术通常昂贵且不具备高效环保的特点。
而白腐真菌及其漆酶通过催化氧化有机物质,能够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的物质。
因此,基于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经济和环保的处理方法。
此外,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还可以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在抗癌药物的研发方面,白腐真菌及其漆酶被广泛用于合成生物活性化合物。
漆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和高效的特点,能够催化各种有机合成反应,合成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因此,基于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新药研发的进程。
综上所述,白腐真菌及其漆酶在生物质能源转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药物研发的需求不断增加,相信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将继续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漆酶来源与应用
![漆酶来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1d92e8551810a6f5248613.png)
漆酶来源与应用万云洋1,2,杜予民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2.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E-mail :yunyangwan@摘 要:本文对漆酶来源,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尤其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漆树及其他植物漆酶,酶的稳定化及固定化,生物整治、对木质素的作用以及其各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漆酶,漆树,生物整治,木质素,固定化漆酶(EC1.10.3.2),对-二酚:(双)氧氧化还原酶,又名酚酶,多酚氧化酶,漆酚氧化酶和等,是一种含铜的糖蛋白氧化酶,是多铜氧化酶的一种[1]。
对漆酶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有记载以来开发最早的酶之一:1883年,日本人吉田在研究生漆液成份时发现这种酶成份,但当时他误为淀粉酶物质(diastatic matter),1898年,法国人Bertrand 在研究越南产漆液的时候,首次提出了漆酶(laccase)的概念并沿用至今[2-5];Reinhammar 等[6;7]、杜予民等[8-12]对漆酶及漆树液全成份的分离纯化作了很好的工作;另外,熊野等[13;14]对漆酶反应机理,黄葆同、甘景镐[15]等对中国漆酶化学的发展,Morpurgo(意大利)[16;17],Solomon(美国)等[18-24]对漆酶铜原子中心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漆酶虽然是研究史中的老酶,但其各种新功能也正在被发现和挖掘。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专门就漆酶来源、特别是植物漆酶来源和其各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进一步推动漆酶(尤其是植物漆酶)研究的发展。
Figure 1. Dominating distribution of lacquer trees in the world.1. 漆酶的来源1.1植物漆酶由上述可知,对漆酶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漆树来源开始的。
漆树(Rhus vernicifera )种属于75 90 105120135 150153045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无患子目漆树属(Toxicodendron)漆树科(Anacardiaceae),源产于我国,是我国的植物国宝。
漆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前景
![漆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52ccaa02763231126edb1109.png)
径在 2 m左 右 ,饱 和磁化强 度是 3 .4 e 0n 55 — m /, ug 通过戊二醛 交联法 固定 化脂肪酶 , 酶活回 收率 5 . % 。 56 3 固定化漆酶的应用前景 漆酶作为一种高效 , 绿色的催化剂 , 随着固 定 化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扩 大 了漆 酶 的工 业 应 用 范 围和前景 ,固定 化酶在废水处理 ,生物传感 器, 食品行业方面中有着 重要 的应用价值。 工业 废水 中含有 大量 的难 降解 的酚类物 质, 如氯酚等 , 国内外许 多学者 已经对固定化酶 降解有毒的酚类物质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 ,张树 江等 用固定化漆 酶去处 废水 中的 2,— 4 2二氯 酚 的去 除率 可达 9 . 95%以上 ,且不产生二次 污染 , 化效率 高 随着 染料工业 的发展 , 催 。 染料 结构复杂且 不易降解 ,固定化漆酶对染料 的降 小。 解也有独特的作用 , 且可 以回收重复使用 , 降低 22 酶 固 定 化 载体 的选 择 . 成本 。 在生物检测器方面和食 品行业 , 固定化漆 在 固定化酶的过程 中,载体材料的选择对 酶也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 固定化酶的性能有着很大 的影响 , 近年来 , 文献 参 考 文 献 报道 了许多新型的载体 ,使 固定化酶的性能进 『]ame S ahv S ahv M,G vna . 1 l ,Jd a ,Jd a K oidrS z me n Mi r b a T c n l g , 2 o , 4 c o il e h o o y O 9 4: 步提高。作为固定酶的载体应具有一定 的要 En y a d 5 求, 如载体表面应具有活性基团 , 可以直接或间 6 . 27 - r 杜 化 20 ,. 接的与生物分子偶联 , 其次载体应是稳定的 , 不 【] ̄ ̄洋 , 予 民叨. 学通 报 ,0 7 9 与底物或产物反应 ,而且应具有 良好 的生物相 [] 德生 , 3姜 龙胜 亚, 肖海燕, 周菊英 , 黄俊 , 用 应 容性和机械强度, 价格低廉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 化学 ,0 52 . 20 . 2 载体材料主要有天然高分子材料 , 复合材料等 。 【】Z eg G o h a,Y n S n ny n 4 hn u ,S u B i a u . zmea d E Mi r b a c n l g , 0 3 3 ,7 . c o il Te h o o y 2 0 , 27 6 221 分子 材 料 .. 高 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 高 【】 u Wu 5 Y e , jn n g u ghn L o Yuu Wa , a seg u , G n u ua i oe o re e h oo y 分子材料 , 天然高 分子如纤维索 , 球状蛋白及其 Yo y n Da , Bir s u c T c n l g , 0 ,0 4 9 碳水化合物等 , 比较适合担当酶载体 材料。 都 壳 2 09 1 0,3 5 . 聚糖 和海藻 酸等是 近年来 使用 最多 的载体 材 f】陈辉 , 6 张剑波 , 王维敬. 北京 大学 学报( 自然 料, 近年来合成 了许多有机高分子材料 , 如聚 科学版) 2 0 . 例 , 0 6 醚L6 一 4共聚物 ,聚丙烯酰胺 一丙烯酸高分 子 作 者 简 介 : 冬 雪 ( 94 )女 , 魏 1 8 一 。 内蒙 古呼 伦 钠 米 粒 子 , 乙烯 等 。 聚 贝 尔市 人 . 士研 究 生 。 硕 222复合 载 体 材 料 .. 复合载体材料是 以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复 合组成 的新载体材料 , 在众多复合载体材料 中, 纳米 磁性材料作为 酶固定载体有 以下 特点: 高 的比表面积可固定大量的酶;在磁场作用下 , 固 定化酶可从反应体系 中迅速分离;有利于 回收 和反 复 使 用 , 降低 成 本 。 米 磁 性 材 料 以 其 特 有 纳 的物理性质 , 将成为载体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成 为 目前最热 门的材料之~ 。 通过表面改性: 共聚 等化学方法对磁性载体材料进行修饰 , 载体 在 表面引人多种 反应性功能基团 ,以便 与漆 酶稳 定健合 。 国等合成磁性聚 乙烯微球 , 郑 首先制备 了用油酸做稳定剂的磁流体 F , 以磁性 微粒 e , 0 做磁核 通过共聚合作用制备 了磁性 聚乙烯微 球 ,尺 寸 在 8 3 I 月具 有 超 顺 磁 性 , ~ 4 nl + l , 以该 磁 性材料为载体担载酶 ,担载量较以前 的报道 明 显提高 , 化学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好[ 4 1 月等 。吴 人制 备 了磁性 O 壳聚糖 (s钠 米粒 子 , c) 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漆酶工程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摘要: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真菌,高等植物及细菌中。
由于漆酶反应条件温和并具有广泛的专一性,被认为理想的绿色催化剂。
综述通过合理设计和定向改造真菌漆酶及漆酶工程并运用于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漆酶催化剂有机合成中图分类号:q5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078-03漆酶是一种含铜的蛋白酶,通过夺取底物一个电子能够催化酚类、多酚类和苯胺氧化,通过电子传递将氧气还原成水。
漆酶和漆酶介质体系在生物修复、纸浆漂白、纺织品生物整理和生物燃料电池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漆酶具有在官能团的氧化与将异源分子连接到新的抗生素衍生物之间执行快速精密的转化的功能,或者催化合成复杂天然产物的关键步骤,因此可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1 漆酶的性质1.1 生化特征漆酶是含有四个铜原子并与三个氧化还原位点(t1,t2和t3)相结合的典型单体胞外酶。
t1型cu在氧化还原测试中呈现绿色,与还原性底物的氧化作用有关。
三核簇(含有一个t2型cu和两个t3型cu)与t1位点相距12a,分子氧在此处被还原成水。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真菌合成漆酶会出现不同的同工酶。
大多数漆酶都是单体蛋白,不同来源的漆酶其分子被不同程度的糖基化,平均分子量在60-70kda,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0-20%,这有助于漆酶的高稳定性。
通常与酶通过共价键相连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甘露糖,n-乙酰葡糖胺和半乳糖。
氨基酸链含有包括n-末端分泌肽在内大约含有520-550个氨基酸。
1.2 生物学功能与工业应用漆酶生物学功能包括孢子抗病性,色素沉着,选择性的催化木质素降解,腐殖质脱毒过程等。
漆酶具有广泛的底物专一性,因此广泛应用与生物技术中。
在小分子介质存在的情况下,漆酶能显著增强其底物专一性。
通过使用漆酶介体体系可能扩宽漆酶工业应用的范围。
例如,漆酶和漆酶介体体系已经应用于纸浆造纸中的脱木质素和生物漂白,发电站废水处理,纺织和染印工业中纤维素酶学修饰和染料漂白,酶法交联木质素材料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等。
在有机合成中,漆酶广泛用于官能团的氧化,酚类和甾类化合物的耦合,碳-氮键的构建以及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中。
2 漆酶介体体系漆酶与小分子如abts和hbt的结合不仅会具有更强的催化氧化还原能力,而且会扩大漆酶对底物的作用范围,并能够氧化氧化还原势能比其更高的化合物。
此外,小分子介质作为电子载体,能够氧化木质素,纤维素或淀粉等生物高分子。
由于氧化还原介质的作用,克服了阻碍酶与多聚物间的直接影响的空间结构的影响。
漆酶介体体系给生物技术和环境应用带来较高的效率。
选择合适的介质在生物转化应用中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漆酶介体体系中底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生氧化,因此使用相同的前体时,不同介质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终产物。
介体自由基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有效的氧化还原势能执行具体的氧化反应。
尽管漆酶介体体系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以下两点阻碍了介质的使用:介体价格昂贵并会产生有毒的衍生物。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介质自由基的存在,漆酶在氧化介质时是不显示活性的。
或者后者转化为无活性的化合物并失去充当介质的能力。
因此寻找一种廉价高效、应用面广的介体将是lms系统处理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
研究表明,一些真菌能自然合成天然的介体。
例如苯酚,苯胺,4-对羟甲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基醇。
最近,人们证明来自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香酮,丁香醛,香草醛,香草乙酮,阿魏酸,p-香豆酸)在染料脱色,多环芳烃的去除,纸浆漂白和沥青的去除中是高效的漆酶天然介体。
3 漆酶工程迄今为止,很少有报道关于活性漆酶的晶体结构。
根据已报道的漆酶结构,过去十年研究对具有催化活性的铜离子周围一些残基进行定点突变,以确定催化活性参数和真菌漆酶势能。
收集在t1铜原子中心发生结构混乱的突变体是这些结构功能综合研究的结果之一。
在没有足够结构信息的情况下,分子定向进化能克服许多合理设计中的限制因素,并能显著增强有针对性的特征,例如耐高温和有机溶剂,提高催化活性及专一性等。
arnold等首次成功定向漆酶进化,通过定向进化在毕赤酵母中完成了耐热性漆酶的功能性表达:经过10轮实验室进化和筛选,总体酶活提高了170倍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大多数漆酶在有机合成中催化转化必须发生在有机溶剂中。
漆酶在高浓度有机助溶剂中会失去活性。
adinarayana kunamneni等经过5轮定向进化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出一种耐热性漆酶,并能耐高浓度的有机助溶剂。
这种进化的漆酶突变体能够抵抗大量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浓度高达50%的可溶性助溶剂。
固有的电化学漆酶特性如t1位和t2/t3位处的氧化还原势能,催化铜原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体外进化过程中明显改变。
通过形成更多的静电和氢键,一些突变体在蛋白质表面形成更加稳定的漆酶,此外,在转录翻译过程中,在加工区域突变体蛋白质折叠似乎被修饰。
除了随机突变和dna重组外,利用通过饱和突变构建组合库和蛋白质结构的半经验研究也被成功运用。
这一技术普遍运用在提高”热点”残基处酶学特性。
它还可用来同时突变一些密码子,使残基进行所有可能的组合,通过评估获得最佳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
最近对毕赤酵母中表达的耐热性漆酶变体t2研究表明,将重组饱和突变体应用到l513和s510残基,突变体比野生型菌株提高3倍利用率,包括一个有益突变(tcgs510gggg),由于它取决于两个连续的核苷酸的改变,该突变体不能通过传统的易错pcr技术而获得。
4 漆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化学药品成本较高,反应步骤繁琐且反应物毒性较大。
漆酶由于其广泛的底物范围且能将底物转化为不稳定的阳离子自由基并进一步进行非酶促反应,如聚合或水化,使得漆酶能应用于复杂聚合物和药物等的有机合成中。
4.1 漆酶的酶促聚合反应和聚合功能漆酶或漆酶介体体系能直接产生聚合物使得通过漆酶酶促聚合反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例如,运用漆酶的聚合能力,通过邻苯二酚单体合成聚合邻苯二酚。
通过漆酶催化反应生产惰性酚类聚合物等。
通过漆酶反应酶法制备聚合多酚由于无毒安全可以替代通常以甲醛为基础合成的化合物。
研究表明,漆酶诱导一种新型的4-羟甲基苯甲酸衍生物,3,5-二甲基-4-羟基苯甲酸和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氧化聚合物。
聚合作用参与单体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消除,使得多酚氧化酶衍生物分子量高达1.8??04。
已经证实了一种新型的酶聚合反应体系,例如漆酶催化交联反应新的漆酚类似物来制备人造漆高分子薄膜。
通过聚酚氧化酶和漆酶聚合得到的类黄酮素具有更好的抗氧化特性和酶抑制影响。
漆酶能诱导丙烯酰胺彻底的聚合,用于化学酶法合成木质素接枝共聚物。
研究发现漆酶具有使木质纤维素复合物交联并赋予功能的潜力,漆酶能够用于纤维素的酶法粘附来制备木质纤维素复合材料,如纤维板。
值得注意的是,漆酶在合成物制备期间能活化纤维板木质素。
使用漆酶也获得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且无毒性的合成粘合剂的板。
另一种可能性是漆酶使木质纤维板功能化以提高纤维素产品的化学或物理性能。
研究显示,漆酶能够将各种酚酸衍生物转移到牛皮纸浆纤维上,利用这种能力能将化学多功能化合物连接到纤维素表面,使得纤维素材料具有完全新型的特征,如疏水性或带电荷。
漆酶-tempo介体体系也被用来催化糖类衍生物甚至淀粉,支链淀粉和纤维素主要羟基的特定的氧化反应。
最初用单糖或二糖(如苯基- -d-吡喃型葡糖苷)来检测该体系的效率,相应的吡喃型葡糖苷醛酸基被分离并表征。
该化学酶法已经被用来实现水溶性纤维素样品的部分氧化和用于糖基化皂角苷,积雪草苷和一些天然葡糖苷的轻度氧化。
4.2 漆酶参与的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转化漆酶在合成药物产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4-甲基-3-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漆酶催化反应合成有效的抗癌药物actinocin,也可运用漆酶氧化耦合长春质碱和文多林来生产治疗白血病的长春新碱。
长春新碱在植物中含量减少,利用相对便宜且来源广泛的前体长春质碱和文多林来合成长春新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利用漆酶合成能使前体转化率达到40%。
漆酶耦合也能合成一些新型化合物并显示出一些优良的特性,例如:抗菌能力。
由于抗肿瘤药物如丝裂霉素的大量使用或对新药物的研发,开发同时具有抗癌能力,抗过敏和5-脂肪氧合酶抑制活性的氨基苯醌新的合成路线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漆酶已经被用来合成新的环孢素衍生物。
通过漆酶/hbt介质体系催化氧化底物,将环孢素a转化为环孢素a甲基乙烯基酮。
儿茶酸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在预防癌症,慢性或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的功效。
经漆酶氧化后的儿茶酸,其氧化产物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国际上利用漆酶与活性自由基介质耦合合成激素二聚体或寡聚体衍生物也有所报道。
intra和nicotra等人已经分别利用漆酶成功分离得到新的 -雌二醇激素和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二聚体衍生物。
在漆酶的作用下,桃柘酚,异丁香油酚或松柏醇能分别氧化生成新的二聚体衍生物,二聚体和四聚体衍生物混合物,当取代咪唑基被氧化时,能得到更加复杂的衍生物。
这些新产品通常用于医药制造中。
研究表明,漆酶催化芳香胺和脂肪胺n-耦合的作用下能将天然化合物3-(3,4-二羟基苯基)-丙酸成功衍生化。
这种具有抗病毒功效的天然化合物3-(3,4-二羟基苯基)-丙酸衍生物在制药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最近,在氧气的存在下,利用漆酶催化p-对苯二酚和芳香胺发生核胺化作用形成相应的单胺或二胺醌。
5 结论漆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是替代化学氧化的优良选择。
相信在将来,真菌漆酶将在生物催化转化木质纤维素;木索硫酸盐修饰改造生产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粘附剂;抗生素合成;高氧化还原性能生物电池多聚物合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通过蛋白质工程进一步开发利用真菌漆酶,探索环境友好型介质满足工业应用,进一步克服漆酶的异源表达等重大障碍,需要众多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年项目(q201242)资助)参考文献:[1] baldrian p: fungal laccases - occurrence and properties. fems microbiol rev 2006,30: 215-242.[2] xu f: applications of oxidoreductases: recent progress.industrial biotechnol 2005,1: 38-50.[3] alcalde m,ferrer m, plou fj.ballesteros a:environmental biocatalysis: from remediation with enzymes to novel green processes.trend biotechnol,2006(24):281-287.[4] fabbrini m, galli c, gentili p: comparing theefficiency of some mediators of laccase. j mol catal b enzym 2002, 16: 231-240.[5] morozova ov, shumakovich gp, shleev sv, yaropolov yi: laccase mediator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 review. appl biochem microbiol 2007, 43: 523-535.[6] bourbonnais r, paice, mg: oxidation of non-phenolic substrates. an expanded role for laccase in lignin biodegradation.febs lett 1990,267:99-102.[7] sch fer a, specht m, hetzheim a, francke w, schauer f: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imidazoles and dimerization products using cells and laccase from trametes versicolor. tetrahedron 2001, 57: 7693-7699.[8] aktas n, tanyolac a: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laccase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of catechol. bioresour technol 2003,87:209-214.[9] mattinen ml, hellman m, permi p, autio k, kalkkinen n, buchert j: effect of protein structure onlaccase-catalyzed protein oligomerization.j agric food chem 2006,54: 8883-8890.[10] pilz r, hammer e, schauer f, kragl u:lacc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coupling products of phenolicsubstrates in different reactors.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3,60:70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