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际沟通中的心理语言_彭贵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际沟通中的心理语言
彭贵川
(宜宾师专中文系 四川宜宾 644007)
摘要:人际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心理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关键因素,制约心理语言因素的关键是参与沟通双方的心理需求,人际沟通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沟通前要做好心理决策,第二,沟通中做好心理调节,第三,沟通后做好心理反思。
关键词:心理语言;心理需求;人际沟通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97(2000)04—29—(04)
一、心理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关键因素
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已经被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处于一个特定社会位置。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他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同时也享受社会给他的种种权利,这样,人就必然要同他人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是以沟通的方式来进行的,沟通的结果就是对他人产生一定的情感联系。这样,人际沟通就成为建立人际联系的桥梁,成为人际联系的中间环节。我们将人际沟通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动态与静态的信息交流过程。
人际沟通是一种信息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沟通,是个人与其他交际对象之间的心理流通,这种心理流通是依赖心理语言来完成的,有了心理语言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情感、态度兴趣、思想特点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感应的心理过程才会变得通畅。人际沟通的结果是形成人们之间的心理联系,人际沟通的实质在于打开交际对象的心里大门,而心理语言是打开心理大门的钥匙,通过以心理语言为媒介的人际沟通,才可
以收集到他人心理的、个性的信息,也收集到他人发出的关于自己个性心理特征的信息,并且还将自己对他人的感观信息通过心理语言的交流让他人充分感受并接收,从而完善人际沟通的全过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将心理语言定义为:心理语言是人们在进行人际沟通时用来分析自身发送给交际对象的信息效果以及分析交际对象反馈回来的行为语言信息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人际沟通的关键因素。
二、人际沟通中心理语言的制约因素
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沟通双方既是交际的主体,又是交际的客体。双方互为交际的主客体。沟通的时候,主体一方将信息用心理语言进行编码后传送给交际对象,另一方面将来自主体的信息用心理语言进行解码后接收,然后,他再作为沟通的主体将自己的信息用心理语言编码后发送,原来是发送信息的主体一方又作为交际的客体将对方反馈回来的信息用心理语言解码后接收。在沟通过程中成循环往复,才完成沟通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
交稿日期:2000—10—16
作者简介:彭贵川(1965.—)男,四川泸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行为科学。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沟通双方都是能动的主体,无论是用心理语言编码信息,还是用心理语言解码信息,沟通双方都包含有特定的动机、目的和情感。双方通过内在的心理语言对发出和接收的心理语言进行过滤。发出的信息看似外在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表达了双方大量的内在心理需求,沟通双方以信息的在外方式交流,实际上是在心理深处产生碰撞与接触。这种心理交流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对心理语言编码与解码是否成功让对方破译,所以,人际沟通时运用心理语言,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考虑制约交际对象的种种心理因素。
1、心理语言的运用受制于沟通双方的文化背景
(1)受主流传统文化的制约
文化是人类展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文化学家怀特认为:“文化是一种超机体、超生物的现象,他在每个个体诞生之前就已存在。文化外在个人并从外部作用于个人。”①每个交际个体都是文化的承受着,都受到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是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文化关注的焦点是仁、义、礼、智、信。经过千百年的侵润与积淀,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书、朱熹、程朱、程颐和王阳明等儒学大师的推广与传承,儒家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刺破茫茫的历史时空,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信仰与习俗中,不论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还是善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主流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与召唤。我们在进行人际沟通时,在用心理语言对信息进行编码与解码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儒家文化影响下交际对象内在的共同心理需求。
(2)受大众心理需求的影响
人的心理需求是产生人际沟通的起点,需求是一种不足之感,求足之愿,临危之感,解危之愿。被满足是人行为的目的,离开人需求的沟通是不存在的。人的需求表现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个方面,人际沟通要达到的目的也无法超越这个范围。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实际上就是论述了人的共性需求,其中他提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性要更多成分上表现为物质上的需求,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更多表现为精神上的需求。把握大众的共同心理需求才能使沟通顺利进行:人们都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人们容易首先接受对自己肯定的信息,如赞赏鼓励等;人们都愿意吸收与自己的社会角色、兴趣爱好、经验教训密切相关的信息;愿意关注新奇的、特殊的、权威的信息。在沟通时,一旦交际双方都从对方发出的信息中感受到被肯定、被尊重、被接纳,就会让交际双方都获得自信、满足、快乐的感觉,从而使人际沟通得以良性发展。
(3)受时代因素的影响
时代变迁也会影响沟通中交际双方的心理需求。十年动乱中,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是:根正苗红、贫穷光荣、无知光荣、造反有理。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物质文明的需求,经济效益需求,精神文明的需求,开拓进取的需求,掌握知识的需求又成为大众心理需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历文凭、科技知识、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又成为普遍心理需要。这些因素在人际沟通中使用心理语言编码解码时是需要积极关注的。
2、受交际双方个性因素的制约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心理沟通,每一个交际个体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位置,所以其心理需求求也是千差别的。对交际对象的个性心理需求了解深入,则个性因素就成为沟通时的积极因素,反之,就成为沟通时的种种障碍。
(1)性别因素。由于传统文化影响,一般说来,女性担负着养育子女,承担家庭内务,客观上缩小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普遍具有内倾性。在交际时表现出细致、拘谨、体贴、气量小等特征。男性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生活空间较为广阔,表现出独立、刚强、合群、好表现等心理特征。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男性与女性将更加平等,很多心理方面的特征会更加趋向一致。
(2)年龄因素。每个人年龄不同,他与社会联系的深度、广度与强度也不相同,其内心世界也会有相应的差别。年青人争强好胜、敏感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