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劳动与技术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500字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提高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常见工具的使用与维护3.常见材料的加工方法4.创新设计与实践5.团队协作与沟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材料的加工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践。
2.教学难点:工具的熟练使用、创新设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2)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特点及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劳动与技术实例,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工具的使用与维护(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工具在劳动与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锤子、螺丝刀等。
(3)演示工具的使用教师现场演示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工具的使用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5)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材料的加工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加工方法。
(2)讲解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详细介绍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如切割、打磨等。
(3)演示材料加工方法教师现场演示材料加工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工过程。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
(5)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创新设计与实践(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创新设计的方法。
(2)讲解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性、美观性等。
(3)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创新设计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创新设计的方法。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新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供参考)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技术。
3.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劳动等。
2. 技术:手工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
3. 生活技能:烹饪、缝纫、修理等实用技能。
4. 实践操作:电路连线、植物培育、简单机械制作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技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导入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技术,介绍各种类型的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通过实例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3. 实践操作(30分钟)在实验室或实践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电路连线、植物培育、简单机械制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生活技能培养(20分钟)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烹饪、缝纫、修理等,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技能。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引导学生延伸思考劳动与技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以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作业1. 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练习生活技能,如烹饪、缝纫、修理等,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以上是一份中学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的大致框架,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时:1课时教材:《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4. 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劳动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技术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3. 教师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劳动与技术?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劳动与技术的能力。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了解不同类型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1.2 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应用1.1.3 学习基本的木工和金属加工技术1.1.4 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与电子产品制作技能1.1.5 学习基本的纺织和裁剪技能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1.2.3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1.2.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3.1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爱1.3.2 培养学生对劳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劳动意识1.3.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二、教学内容2.1 工具与材料2.1.1 掌握常见的手工具和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2.1.2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2.2 机械原理与应用2.2.1 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2.2.2 学习简单的机械制图方法及应用2.3 木工与金属加工2.3.1 掌握木工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3.2 学习基本的木工结构和加工技术2.3.3 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工艺2.3.4 学习基本的金属加工技术,如钳工、铆焊等2.4 电路知识与电子产品制作2.4.1 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和原理2.4.2 掌握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2.4.3 进行简单的电子产品组装与制作实践2.5 纺织与裁剪2.5.1 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的特性和用途2.5.2 学习基本的纺织工艺和技术2.5.3 掌握简单的裁剪技能三、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具和材料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工具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3.2 操作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的跟随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技能3.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机械原理、工艺技术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 项目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如木工制作、金属加工、电子产品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教学过程安排4.1 第一周:工具与材料基础知识介绍常见的手工具和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4.2 第二周:机械原理与应用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并进行相关练习4.3 第三周至第四周:木工与金属加工技术掌握木工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基本的木工结构和加工技术,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工艺,学习基本的金属加工技术4.4 第五周至第六周:电路知识与电子产品制作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电子产品组装与制作实践4.5 第七周至第八周:纺织与裁剪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学习基本的纺织工艺和技术,掌握简单的裁剪技能五、教学评估方式5.1 日常学习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5.2 成果展示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项目,如木工制作、电子产品制作等,评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3 综合测试评估组织统一的笔试与实践技能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准备6.1 实验室设备及工具准备木工加工设备、金属加工设备、电子制作设备、纺织加工设备等6.2 教学资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课件、案例分析数据等教学资料6.3 实践项目资源准备所需的实践项目材料,如木材、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纺织材料等以上是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和应用,学习基本的木工、金属加工、电子制作、纺织与裁剪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与热爱。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知识点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知识点
劳动与技术科目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
学生的技能和实用能力。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
习许多实用技能和知识,包括机械原理、电子电路、木工、钳工等。
以下是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是制造、运动和变形机器的科学原理。
它主要涉及机
器的结构、作用和性能。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将学习机
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和运动学,以及如何设计、制造和调整
机器。
2. 电子电路
电子电路是电路中的电子元件。
电子电路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电脑、手机、电视机等。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
将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荷、电动势、电流和电阻等。
3. 木工
木工是一种手工技能,它涉及设计、制造和安装木质家具和装
饰品等。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木工工具
和如何设计、制造和安装各种木制品。
4. 钳工
钳工是一种金属加工技能,它涉及金属的设计、制造和加工。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钳工工具和如何设计、制造和加工各种金属制品。
5. 塑料加工
塑料加工是将塑料制品制造的过程。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造各种塑料制品,例如塑料管、塑料板、塑料桶等。
总体而言,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将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实用的
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劳动与技术,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并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
2.掌握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概念2.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3.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教学准备1.课本《劳动与技术教程》2.板书工具和素材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1.引入课题(5分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现象,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探究定义(10分钟)–让学生自行查阅课本,找出劳动和技术的定义,进行讨论和分享。
3.教师讲解(15分钟)–详细解释劳动和技术的概念,并给出适当的实例进行说明。
4.概念巩固(10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设计一个海报或PPT,将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1.复习(5分钟)–进行前一节课内容的复习,通过问题回答的方式。
2.探究活动(15分钟)–给学生分发任务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劳动与技术活动,要求他们分组讨论并找到具体例子。
3.分组汇报(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4.活动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新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并进行简短的口头介绍。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应用1.引入实例(10分钟)–通过教师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描述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情况,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分组讨论(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应用案例进行讨论和准备,做好汇报的准备工作。
4.案例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进行案例分享并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课堂作业1.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你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2.做一个调查,找出身边的3个劳动与技术活动,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又能够通过实例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劳动与技术的历史发展3.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4.劳动与技术的应用5.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劳动与技术的历史发展,实践操作中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1.导入老师与学生互动,谈论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含义。
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包括劳动的定义、技术的定义以及劳动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案例分析老师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
4.课堂小结第二课:劳动与技术的历史发展1.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历史,思考劳动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革命等。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劳动与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4.课堂小结第三课: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1.导入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劳动与技术?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课堂小结第四课:劳动与技术的应用1.导入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应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劳动与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成果。
4.课堂小结第五课: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1.导入老师提出实践操作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教案标题:木工基础技能训练教学目标:1.掌握木工基础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手锯、锉和砂纸对木材进行修整和打磨。
3.学习如何正确进行木料切割和拼接。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木工基础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手锯、锉和砂纸的正确使用技巧。
3.木料切割和拼接的方法。
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
2.相关的木工工具:手锯、锉、砂纸、木工夹等。
3.不同规格的木料:实木板、胶合板等。
4.预先准备好的木工样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你认为木工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将黑板上的木工基础工具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画出或贴上图片。
2.介绍手锯、锉和砂纸的使用技巧,并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注意事项。
三、实操训练(4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3人。
2.每组分配一块木料和相应的木工工具。
3.老师示范如何使用手锯、锉和砂纸对木料进行修整和打磨。
4.学生按照示范进行操作,老师和助教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重新分发新的木料,让他们进行切割和拼接的训练。
6.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可以制作小木工品或完成一些简单的装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老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木工基础工具使用的要点。
2.强调正确使用木工工具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可以在家进行木工技能的练习,如修整家具、制作小木盒等。
2.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尝试用木工技能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木工基础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和创造性的木工制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学生对木工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 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 在拉丁语中), 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 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现代农业第一课现代农业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3.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导入分析讲解教学课程:一、现代农业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1.生产过程机械化:机械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2.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低生产成本。
3.增长方式集约化: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4.市场成熟化:从自给农业发展到市场化农业。
5.劳动者智能化:生产或经营的人要具备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
6.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1.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2.休闲农业: 就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景观的农村自然景观,吸引游客来观赏,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设施农业: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4.立体农业:在空间和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5.都市农业:地处都市机器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第二课休闲农业教学目标: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事休闲农业。
2.休闲农业的意义。
3.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
教学方法:导入讲解学习教学过程:一、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弄湿活动为基础,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体验农村生活的农业经营。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1.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农民就业增收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丰富我国一体化发展a)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1.连片开发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
2.“农家乐”模式3.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4.村镇旅游模式:将休闲农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特色,开发观光旅游。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学)案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学)案.doc
第一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植物教学目: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境的关系教学重点:植物与境的关系教学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 , 也称色植物 (Viridiplantae 在拉丁中 ), 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胞开花植物 , 松柏、蕨和苔 , 以及 , 根据定 , 色的海藻 , 但不是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 , 也没有真菌或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是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那候的境非是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聚居的村落,更是了一大青翠的竹林。
我想起自己小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色中。
在目的色中生活和在身就几抹色的日子比,是境好我的感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村的色在一起的候太遥了,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化早就是城市划里重要的一,不会存在完全是筋混凝土做出的牢。
不是行道,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子的,或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的生活境。
在植物王国里有7000 多种植物可供人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草有5000~ 6000 多种,代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从美登木、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其效十分明。
色植物是生平衡的支柱,因植物能化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碱、耐,能二氧化硫、氟、、氨等的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固沙,加速降。
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病菌。
指示植物,境。
五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1、活:看并回答2、小活:制作一个植物本。
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无论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运输氧分,还是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和发育。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教案: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教材:《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第二课: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与作用第三课: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第四课: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第五课:劳动节与科技创新教学步骤: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劳动和技术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问答,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3.通过讲授劳动与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进步对劳动的影响。
第二课: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与作用1.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讲解劳动与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劳动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第三课: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1.通过讲授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课: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1.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讲解劳动技能的分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劳动技能。
第五课:劳动节与科技创新1.通过讲授劳动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尊重和感恩。
2.讲授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
2.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3.布置小作业,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教材。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安全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和劳动安全的概念;2.基本的劳动技能:使用工具、器械和设备;3.劳动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2.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难点:1.理解劳动安全的重要性;2.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劳动工具、器械和设备;2.学生准备:纸笔,劳动服装和劳动保护用具。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2.介绍劳动和劳动安全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3.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行业中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安全知识。
4.教师进行解释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能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保证劳动安全。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讲解基本的劳动技能:使用工具、器械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节课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并进行讨论。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并进行展示。
4.学生讨论和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技能的应用场景和劳动的实际情况。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八、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进行评价;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九、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3.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有效;4.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1500字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1500字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单元:1-5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培养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意识;2.培养学生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培养学生技术操作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引导;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和基本概念;2.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观察能力;3. 体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和思考能力;5. 设计法: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思考: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和技术活动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20分钟)1. 讲述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述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包括劳动和技术的定义、相互依存关系等。
2. 诵读课文:让学生诵读教科书中的相关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三、实践活动(30分钟)1. 实验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操作方法,如割草、砍树等。
2. 实践活动一:设计一个小型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劳动与技术的角度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和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和作用?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指定一些参考书籍或网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和技术的知识;2. 布置一个小组科技创新项目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调研和设计工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的心得体会。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
教案本年级:八年级上学期科目:《劳动与技术》姓名:陈琼2015年秋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过去的“会听”逐渐变为“会学”,并在学后还要“会讲”、“会用”的成才目的。
本案例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植物,并能通过某一植物的特征查找到它的种名和学名。
其共分为3 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植物的各部分结构在外形上的特点。
主要采用讲授法;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记录。
主要采用教师展示学生实践的方法;第三课时让学生学会根据植物的这些特征运用植物检索表查找到植物种名的方法。
并从中体会分类的思想。
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引入以学校栽培的“火棘”的果实介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火棘的果实非常艳丽,而且校园中也非常常见,学生一般都有注意过,所以选择它。
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动。
如何观察某一植物师讲解:观察植物首先需从了解植物的分类着手,然后再从树型与树干、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去了解。
1.植物可分为哪些种类?2.从分类来看,植物主要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这个问题主要是复习巩固3.树木的树型有哪些?(绝招一:看整棵树的树型)有塔型、圆型、伞型、正三角型等由于学校的树木有限,在图片介绍的基础上可以带学生去观看学校中的树木树型有哪些。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包括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 常用手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3. 初步认识常见的机械装置和原理;4. 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手工制作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a. 这个工具的作用是什么?b. 使用这个工具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c.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工具?d. 这个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3. 学习与实践(2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工工具和仪器,并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4. 理论与实践结合(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机械装置和原理,例如杠杆、滑轮、轮轴等。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这些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5. 合作与创新(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一个手工制作项目,并进行规划和设计。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任务。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手工制作成果,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2. 针对学生小组展示的手工制作成果,进行综合评价;3. 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更复杂的手工制作项目;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实验室等,增加对劳动与技术的实际感受;3. 引导学生开展小型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本年级:八年级上学期科目:《劳动与技术》:琼2015年秋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过去的“会听”逐渐变为“会学”,并在学后还要“会讲”、“会用”的成才目的。
本案例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植物,并能通过某一植物的特征查找到它的种名和学名。
其共分为3 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植物的各部分结构在外形上的特点。
主要采用讲授法;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记录。
主要采用教师展示学生实践的方法;第三课时让学生学会根据植物的这些特征运用植物检索表查找到植物种名的方法。
并从中体会分类的思想。
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引入以学校栽培的“火棘”的果实介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火棘的果实非常艳丽,而且校园中也非常常见,学生一般都有注意过,所以选择它。
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动。
如何观察某一植物师讲解:观察植物首先需从了解植物的分类着手,然后再从树型与树干、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去了解。
1.植物可分为哪些种类?2.从分类来看,植物主要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这个问题主要是复习巩固3.树木的树型有哪些?(绝招一:看整棵树的树型)有塔型、圆型、伞型、正三角型等由于学校的树木有限,在图片介绍的基础上可以带学生去观看学校中的树木树型有哪些。
4.如何认识树木的茎干(绝招二:看茎干)植物可区分为草本与木本植物等二种。
有时又根据树木的大小分为乔木和灌木。
树木是木本的植物,它的树皮有不同的样子,有细纵裂、光滑、班驳裂、斑点与环纹等5.比一比植物的叶子形状。
(绝招三:看叶形)叶形有针形、线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心形、菱形、圆形与盾形等。
叶子的形状介绍尽可能地采用实物,这样可以更加直观。
但是受条件的限制可以用图片来代替。
6.认识植物的花、果实与种子花可从花瓣、颜色、花形、排列方式等区别果实有浆果、核果、肉质聚合果、荚果、蓇葖果、蒴果、坚果、球果、翅果与隐花果等。
种子可以藉着水、风、鸟、虫、本身的弹力与被吃等方式传播。
总结:正常情况下认识植物就要从植物的树型、茎干、叶形、以及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入手。
但是由于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具有季节性,使得它们虽然作为区别植物的主要特征,却并不常用。
反而更多地用到其他的一些特征。
作业:观察校园中植物的各种器官分别属于什么形态,并加以记录。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
引入从第一课时的作业引入如何记录校园内的一棵植物呢?教师展示出示一分植物的记录表。
(以雪松为例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记录的顺序:先整体后局部,然后按照茎、叶、花、果实、种子的顺序进行记录。
雪松(喜马拉雅雪松) Cedrus deodara (Roxb.) Loud. 松科常绿大乔木,高达50 米。
主干挺直,壮丽雄伟。
树皮灰褐色,幼时光滑,老年裂成鳞片状剥落。
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小枝微下垂,下部枝几近地面,形成塔形树冠。
叶针状,蓝绿色,在长小枝上螺旋状散生,短小枝上则为簇生。
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雌雄花球均单生枝顶,雄球花近黄色,雌球花初紫红色,后转淡绿色,10~11 月开放。
球果椭圆状卵形,形大直立,翌年10 月成熟。
关于雪松的种名和学名学生可能不了解,可以不作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试着对一棵校园中内的植物进行记录学生体验、记录方法、总结、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比。
第三课时引入从第二课时记录表的例子—雪松出现的学名和种名引出问题:对于不知道名称的植物我们如何去认识去了解它,又如何知道它的名称呢?(我们已经仔细观察了某一植物的特征,那么又如何知道它的尊姓大名呢?)教师展示出示一张检索表(讲解)检索表附在后面学生活动4 人一组,利用《浙江植物志》查找校园中的植物名称。
各组分工各自查找校园内的植物名称教师给予适当帮助。
作业:学生课后分别与别组同学进行交流,整体认识校园植物。
检索表(1)草本植物,须根茂密,茎较短,叶披针型;窄早熟禾,须根少,茎较长,叶披针型;(2)木本植物,叶色深,背面有白色绒毛,幼茎老茎差别明显,树皮灰绿色,发白;(3)乔木,幼茎老茎差别不明显,叶色浅,背面无绒毛,树皮褐色;毛白杨;有纵纹加拿大杨(4)灌木、常绿灌木,叶片长约1.5~3 厘米,倒卵形,全缘;幼茎四棱形;小叶黄杨,叶片长约3~5 5 厘米,椭圆形,具波状锯齿;幼茎圆柱状,大叶黄杨(5)落叶灌木,小叶卵圆形,细小圆钝,叶缘具齿;枝上有刺,黄刺梅小叶披针形,叶缘尖锐,具重齿;枝上无刺珍珠梅第四课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了解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调控,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
教学重点: 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调控,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
教学难点: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调控,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
教学准备:提前两周让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农作物的生长知识,并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作好观察记录。
讲授新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田里的农作物长的很好,可有的确实“奄奄一息”的状态。
是不是栽种这些农作物的叔叔、阿姨没有认真打理自己的田地?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板书课题)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第14页到15页,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这些基本条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影响植物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4)这些基本要素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导学步骤:1、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巡视;2、抽取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检查自学情况;3、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越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植物的生长发育就越好。
2、光、温度、水分、养分和空气是普通生物生命过程中不可缺一不可的升华田间,它们也是栽培好植物的基本条件。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间有着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3、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光、温度、空气、水、土壤。
光:一般指太阳光,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了动力,同时还会引起大气、水分、气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改变。
温度:一般来说,植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
空气: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
第二单元走进蔬菜世界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里菜篮子蔬菜的特点及闻名遐尔的中国蔬菜。
2、通过调查讨论,激起学生对学习蔬菜栽培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菜篮子蔬菜的特点及闻名遐尔的中国蔬菜【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饮食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
家里的菜篮子里每天都装着许多新鲜的菜。
每天上午去菜市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蔬菜。
(板书课题:走进蔬菜世界)二、知识探讨出示一些蔬菜图片,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1)你家的菜篮子里一般是什么菜?你的家人喜欢吃哪些蔬菜? (青菜、白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2)我们经常食用的菜有哪些?其中哪些是蔬菜?怎样的菜是蔬菜?(3)你一定逛过菜市场。
菜市场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露天菜摊、室内菜场、超市菜柜)(4)什么是“净菜”?净菜有什么特点?购买净菜有什么好处? (干净卫生,食用方便卫生,对人体健康有好处)(5)人们常把蔬菜分为哪几类?根据是什么? (蔬菜生长发育的习性和栽培特点)(6)在菜市场中有哪些蔬菜是本地生产的?哪些主要是从外地运来的?三、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2)蔬菜市场有哪几种主要类型?(3)蔬菜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依据是什么?第六课时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教学目标】 1、进一步详细了解蔬菜的种类及特点;2、了解经常食用的蔬菜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难点】蔬菜的种类、特点及营养成分【教具准备】图片,几种蔬菜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蔬菜是一个庞大的植物系列,我国蔬菜的种类繁多是世界闻名的。
同时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时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及营养成分。
(板书课题: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二、知识探讨1、复习:上节课我们对蔬菜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回忆一下蔬菜可分为哪几类? 依据是什么? 总结: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习性和栽培特点。
大致可以将蔬菜分为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十类。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分别举出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等各类蔬菜至少三种具体蔬菜。
(2)各类蔬菜各有什么特点?生长发育习性和栽培特点是什么?(3)根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可将蔬菜分为几类? (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4)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五类各有什么特点?检测的标准是什么?(5)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你知道你平常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营养成分?三、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介绍白菜类、根菜类两种蔬菜的特点。
(2)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第七课时蔬菜的来源与生长【教学目标】 1、了解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2、了解蔬菜的栽培方式、生长习性与生长环境。
【教学重难点】蔬菜的来源与生长【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似乎十分简单,你们有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蔬菜当然是从地里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