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计算
井点降水计算
(按非完整计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井深为25米,根据现场坑槽涌水程度将地下埋水位定位2.5米,井间距设为30米。
根据公式进行测算:井点深度:25M地下静水位:Hn=2.5M管井半径为:r=¢/2=0.36/2=0.18m(砼管径为¢300mm,壁厚为30mm,公式中¢=0.3+0.03+0.03=0.36m)有效深度为:H=25-2.5-2=19.5m井内降水深度:S=7.5-2.5+0.5=5.5m(1)影响半径:R=1.95S√HK (库萨金公司)R=1.95*5.5*√19.5*1.5=58m(2)单井涌水量:Q=(1.36K<(2H-S)S/lg(R/r)>)/24,Q=(1.36*1.5*<(2*19.5-5.5)*5.5lg(58/0.18)>)/24=6.25m3/h(及149.87m3/d)(3)基坑总用水量:Q=1.366KS(2H-S)/lg(l+R/r0)Q=基坑潜水涌水量(m3/d)K=含水层透水系数=1.5m/dH=有效深度=19.5m(如按完整井计算H为透水层厚度)S=降水深度=5.5mR=影响半径=58mr0=基坑换算半径=√F/π因阜阳一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雨水管位于中心线南北两侧13.5m 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两侧15m,井位于北侧雨水管4m处,基坑模拟宽度为42米,长度为50米。
r0=基坑换算半径=0.29*(a+b)=0.29*(42+50)=26.68mS=降水深度=5.5米Q=1.366*1.5*5.5(2*19.5-5.5)/lg(1+58/26.68)=7521.05m3/d 按100米为一个施工段,每个井点出水量为降水井数量:n=1.1Q/q;每天抽水量为150m3/d,n=752.05*2/150≈3;以100米为一个施工段,应该布置3个井点同时降水,间距为30m,抽水天数=总储存量W/每天抽水量W=mv或w=mahV=含水层体积V=基坑面积*降水深度hm含水层给水度0.15v=42*100*5.5=23100m3V=23100*0.15=3465m3抽水天数=3465/149.87*3=7.7天。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长30m 宽25m 深5m 长/宽=1.226m 23.5m 15m 5m/d 水位降低值S 3.5m 30m 降水深度S’ 4.75m管的埋置深度H≥H 1+h+iL+l= 5.75m其中:2.51.012.50.116.05m其中:无压完整井Q=1.366K(2H-S)S/(lgR-lgr)=其中:Q:单井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R:抽水影响半径(m)R=1.95S(HK)1/2=S:水位降低值(m)r:井点的半径(m)群井井点(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Q=1.366K(2H-S)S/(lgR-lgx0)=其中:x0:基坑的假想半径x0=(A/π)1/2=无压非完整井Q=1.366K(2H 0-S)S/(lgR-lgx 0)=836.54m 3/天其中:K:渗透系数(m/d)H 0:抽水影响深度(m)H0=1.85(S'+l)=10.64m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KF002一、计算参数基坑平面尺寸地下水深渗透系数K 2、井点型式的确定地下水位基坑底部高程l:滤水管长度1、井点管的长度井点管的长度=H+0.3=0.2-0.3: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H 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H: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含水层厚度i:降水曲线坡度,与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等因素有关二、计算mmmm其中:S':降水深度(m)l:滤管长度(m)。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举个例子:井点降水计算目前该工程根底处于春季施工,属于多雨季节,地下水位较高,根据"地质报告"提供,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在自然地面-1.5m以下,根底最大开挖深度3.55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情况及根底设计施工的要求,为确保施工质量及工程顺利进展,采用一级井点降水配合根底施工。
按照"建筑基坑边坡支护技术规程"和"施工规*"的要求对建筑物基坑涌水量计算。
1、涌水量的计算按"建筑基坑边坡支护技术规程"附录F2-1、F07。
A、39#楼基坑一级井点涌水量的计算:H2-hm2涌水量Q=1.366Klg〔1+R/r0〕+lg〔1+0.2 hm/ r0〕〔hm-l〕/la、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3层渗透系数K=5.2×10-4cm/s。
按"市政岩土规*"取粉砂渗透系数:K=1.0m/db、抽水影响深度H0的计算:S‘=SA+L S‘为井点支管埋深地下水位至井点支管滤口上口的长度。
SA支管长度5.0m,L滤管长度1m,井点支付全长6m。
S‘=5.0m-0.2m+1m=5.8mS‘/ S‘+L=4.8/4.8+1=0.83根据计算,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上P879,H0值表查表得系数1.85H0=1.85〔S‘+L〕=1.85×〔4.8+1〕=10.73mc、含水层厚度的计算H:根据场地土层,场地无隔水底板含水层厚度取抽水影响深度2.5倍。
H=2.5×10.73m=27.0mhm=H+h/2 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附录h= H0- S‘ =10.73m-4.8m=5.93m hm=〔27.0+5.93〕/2=16.5md、一级井点降水影响半径:R=2S√HK 一级井点基坑中心要求深度SS=2.55mR=2×2.55× 27.0×1.0=26.5me、基坑等效半径r0=0.29〔a+b〕=0.29〔44.40+17.60〕=17.98m27.02-16.52涌水量Q=1.366Klg〔1+26.5/17.98〕+lg〔1+0.2 ×16.5/ 17.98〕〔16.5-1〕/l=408m3/df、确定井点管数井点管数n=1.1×Q/q Q=408m3/d单根井管q=65∏dl3√K =8.6m3 Q取单根井管经历值q=5m3/dn=90根设计计算值g、间距的计算:D=L/nh、基坑长度的计算:(44.4+17.6)×2=124D=124/90= 1.38m 符合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定0.8m~1.6m,见"建筑施工技术"P25,按施工技术取间距1.2m 设一根支管。
井点降水计算
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 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 5 座。
(2) 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1 、工程概括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 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 5 座。
(2) 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地下水丰富具承压性,易形成流沙。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因管道处于流砂层位置,所以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施工工艺。
其中顶管工作井为钢板井沉井,接收井为钢板桩井(坑)。
2、沉井施工顶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为钢板井沉井,尺寸为5.5m x 3.0m(长>宽)上部采用砖砌护壁墙体。
2.1 施工工艺流程2.2 沉井主要施工方法2.2.1 基坑开挖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沉井整体的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 2.0米〜2.5米。
基坑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 1.6米左右,边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2.2.1.1 开挖施工方法1)分段开挖,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时,先开挖最低处土方,以便在最低处排水,并在基坑内设置一临时集水坑,配泵排水;2)开挖人员每3X1米2范围布置一个,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开挖面完整;3)每阶段不得超挖,基坑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则将其凿除;4)开挖遇有不明构筑物或古迹,应严加保护,并及时与业主和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处理。
2.2.1.2 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开工之前,考虑有效地排除施工场地雨水地方案;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地储备;3)排水用泵地工作状态良好,排水系统畅通;4)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在3 米以上;5 )开挖土应尽快运出场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基坑边堆放弃土;2.3 井点降水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在河道附近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一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参数
基坑平面尺寸
长
m
宽
m
深
m
长/宽=
地下水深
m
渗透系数
含水层厚度
m
降水深度
m
二、计算
1、井点管的长度
H≥H1+h+iL+l=
m
其中: H:井点管的埋置深度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
1.0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
i:降水曲线坡度,与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等因素有关
l:滤水管长度
井点管的长度=H+0.5l+0.3=
其中: 0.2-0.3: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
2、井点型式的确定
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无压完整井
Q=1.366K(2H-S)S/(lgR-lgr)= 其中: Q:单井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R=1.95S(HK)1/2= S:水位降低值(m) r:井点的半径(m) 群井井点(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 Q=1.366K(2H-S)S/(lgR-lgx0)= 其中: x0:基坑的假想半径 x0=(A/π )1/2=
无压非完整井 Q=1.366K(2H0-S)S/(lgR-lgx0)=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无压非完整井 其中: Q=1.366K(2H0-S)S/(lgR-lgx0)= 915.49 m3/天 K:渗透系数(m/d) H0:抽水影响深度(m) H0=1.85(S'+l)= X0:环状轻型井点假象半径 X0=(F/π )0.5 R=1.95S(H0K)^0.5= R:抽水影响半径(m)
6.94 m 3.95 m 67.52 m
2.5 1.0 3.5 0.1 1
பைடு நூலகம்
m m m m
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无压完整井 Q=1.366K(2H-S)S/(lgR-lgr)= 其中: Q:单井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R=1.95S(HK)1/2= S:水位降低值(m) r:井点的半径(m) 群井井点(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 Q=1.366K(2H-S)S/(lgR-lgx0)= 其中: x0:基坑的假想半径 x0=(A/π )1/2=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一、基础降水计算
1581/冷媒储罐基坑平面尺寸
KF002 宽 7m
地下水位 基坑底部高程 地下水深 渗透系数K 含水层厚度
长 深 长/宽= -0.7 -2.1 15 30 35
7m 2.1 m 1 m m m m/d m
水位降低值S 降水深度S’
2.4 m 2.75 m
二、计算 1、井点管的长度 管的埋置深度H≥H1+h+iL+l= 4.85 m H:井点管的埋置深度 其中: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 i:降水曲线坡度,与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等因素有关 l:滤水管长度 井点管的长度=H+0.3= 5.15 m 0.2-0.3: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 其中: 2、井点型式的确定
无压完整井点降水计算
8.001.000.10 1.00
31.0013.1045.0012.00294.546.5047.878861.2019.2416193.2136.290.05268.57490.79120.0060.001.350.748861.2016193.2115.00
说明:为用户输入数据项目
为计算项目
为计算结果
为用户输入数据本表格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相关规定计算,仅供参考.
一、计算井点管长度
H1=
h=
i=
无压完整井=
无压非完整井=
Hs(m)=基坑长:
基坑宽:
五、水泵所需功率(KW):
l(滤管长)=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井点管长H=
K(渗透系数m/d)=
Q(总涌水量m^3/d)=
Q(总涌水量m^3/d)=
二、无压完整井群井井点涌水量计算:
三、无压非完整井井点系统涌水计算:
H0(有效带深度)=
H(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S(水位降低值m)=
x0(基坑假想半径m)=
四、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q(单根井点管出水量)
1、井点管需要根数计算:
d(滤管直径):
井点管需要数n(无压完整井)=井点管需要数n(无压非完整井)=
2、井点管间距计算
井点管间距D(无压完整井)=
井点管间距D(无压非完整井)=。
井点降水公式计算
井点降水公式计算一、井点降水公式的计算原理井点降水公式的计算原理基于热力学和气象学的基本原理。
在大气中,当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时,就会发生降水现象。
而井点则是指空气饱和所需的温度。
井点降水公式通过测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计算出井点温度,并与实际温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会有降水发生。
二、井点降水公式的计算方法井点降水公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测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通过气象观测站或其他气象设备,测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相对湿度可以通过湿度计等设备测量,温度则可以通过温度计等设备测量。
2.计算井点温度:利用井点公式,将测得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转换为井点温度。
井点温度的计算公式一般为T_d = T - \frac{{100 - RH}}{5},其中T_d表示井点温度,T表示实际温度,RH表示相对湿度。
3.判断是否会有降水:将计算得到的井点温度与实际温度进行比较。
如果井点温度小于实际温度,说明空气已经饱和,有可能会发生降水。
反之,如果井点温度大于实际温度,则空气尚未饱和,不会有降水发生。
三、井点降水公式的应用井点降水公式在气象学和气候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井点降水公式,可以对降水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为气象预报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气象预报:井点降水公式可以用于气象预报中,通过测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可以预测出是否会有降水发生。
这对于气象预报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准确的天气预报。
2.农业生产:井点降水公式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也非常重要。
农业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灌溉和收获时间,而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井点降水公式的计算,农民可以了解到未来是否会有降水,从而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3.气候研究:井点降水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气候研究中。
通过长期观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可以得到一定区域的井点温度数据,并与实际降水数据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
井点降水计算书_secret
井点降水计算书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1、井点吸水高度计算:根据所选施工机械设备的参数,井点管的最大吸水高度计算如下:H1=H v/100×10.3-ΔhH V为抽水装置所产生的真空度(kPa);△h为管路水头损失(取0.3~0.5m);H1=7.89m;s w+D=1+6=7m;根据计算得H1>=s w+D,故该设备满足降水施工要求!2、井点布置计算:(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0=(A/π)1/2A为基坑面积(m2);r0为基坑等效半径(m);(2)、井点系统影响半径的确定: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环形井点到基坑中心的距离(m)。
通过计算得到R0=51.93m;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Q=1.366k(2H-S)×S/log[2×(b1+b2)/πr0×cos(π(b1-b2)/2(b1+b2))] Q为基坑涌水量(m3);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为基坑水位降深(m);S=(D-d w)+S w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b1为基坑中心到左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到右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为1721.77m3。
4、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计算:q t=120πr v l3k1/2q为单井允许最大出水量(m3/d);r v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为23.65 m3/d。
井点降水相关计算
井点降水相关计算1、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 ≥H1+h +iL +l式中 H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H1——井点埋设面至基坑底面距离(m) 取3.0mh —— 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点的安全距离(m)取1.0m L —— 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 取27 i —— 降水曲线坡度 取1/10 l —— 滤管长度(m)取1.2H ≥3.0+1.0+27×1/10+1.2=7.9m 取8m2、涌水量计算Q=1.366KH11.5m-7.5-7.5无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井点管埋设深度-5.0-5.0Q ——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取150 H ——含水层厚度(m )计算暂取11m(2H-S)S LgR-LgX OR ——抽水影响半径(m )计算取91S ——水位降低值(m )取1.2,地下水位取6.8m X O ——基坑设想半径(m ) 计算取24 本工程以无压非完整井计算Q=1.366×150=8818m 3/d3、计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单井出水量q=65πd l × 3 K=65×3.14×0.05×1.2×3 150=65 m 3/d 需井点管数量: n=1.1Q/q=149根基坑四角处及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应加密,则采用的井点管数量为149+32=181根井点管间距平均为D=2×86/(181-1)=0.96m, 取1.0m ,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即泵1泵6的井点管间距为0.8m 。
布置时,为使机械挖土有开行路线,宜布置成端部开口(即留6根井点管距离),因此实际需要井点管数量为: n=2×66/1+40/0.8 -5=177根 4、校核水位降低数值:h= 102 -8818/(1.366×150)× (Lg 91- Lg 24) =8.7m实际降低水位S=10-8.7=1.3m此值与需要降低水位数值1.2m 相符,故布置可行。
井点降水计算
11.001.000.102.00
20.00
16.00
0.4020.0044.128.0014.50289.42
12.00144.71
15.040.0521.1710.58
120.0060.00
17.8537.56
289.42144.71
15.00
说明:为用户输入数据项目
为计算项目
为计算结果
为用户输入数据
本表格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相关规定计算,仅供参考.
井点管需要数n(无压非完整井)=2、井点管间距计算
井点管间距D(无压完整井)=井点管间距D(无压非完整井)=x0(基坑假想半径m)=四、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q(单根井点管出水量)1、井点管需要根数计算:
K(渗透系数m/d)=Q(总涌水量m^3/d)=Q(总涌水量m^3/d)=二、无压完整井群井井点涌水量计算:
三、无压非完整井井点系统涌水计算:
H0(有效带深度)=H(含水层厚度m)=R(抽水影响半径m)=S(水位降低值m)=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Hs(m)=基坑长:基坑宽:五、水泵所需功率(KW):
d(滤管直径):井点管需要数n(无压完整井)=一、计算井点管长度
H1(基坑开挖深度)=h(降水至基坑底面以下深度)=i=l(滤管长)=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井点管长H=。
井点降水计算
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避免基坑积水和确保施工方便,除采取井点降水外,还在基坑面四周砌筑300×300的排水沟,四大对称角设四个钢筋笼集水井,(集水井半径500mm,深800mm),每个井内放置一个Φ100单极电动潜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并派专人进行看管。
把水从集水井抽至地面沉沙坑,然后排入市政管道内。
基坑降水示意图如下:
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
由于该地域地下水丰富需进行井点降水,井点降水计算如下:
(1) 基坑中心要求降低水位深度:
由于地下水位深度为-1.8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将近19m,水位要降至基坑一下500mm,故基坑水位降深为19.3m,根据地质勘测报告中吐的渗透系数K=2.4*10-3 m/d
(2)影响半径R
R = 2S H·K =2*19.3 19*2.4*10-3 =2.6 m
(3)基坑等效半径r
= 0.29(a+b)=0.29*(33.4+10.4)=12.7
r
基坑涌水量:
(2H – S)S (2*19– 19.3)*19.3 Q= 1.366K = 1.366*2.4*10-3*
Lg(R + r) – lg r lg(2.6 +12.7)-lg12.7 =148m3/d
(4)单根井点管的极限涌水量:
q= 65πr3 K = 65 *3.14*0.1*2.6* 3 10 =114m3/d
(5)求井点数n:
n= 1.1*Q/q = 1.1*148/114 =2个
(6)井管长度:
井管全长 5.86 + 0.8 + 0.5 + 0.1*13.8/2 – 0.6 = 7.25m
地下自然水位
降水水面位置
井点降水剖面示意图
2。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计算实例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计算实例井点降水, 实例, 施工一、总涌水量计算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用下式计算公式:(2H―s)sQ=1.366KlgR―lgx0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2H―s)sq=1.366KlgR―lgr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s—水的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 s√H• Kr—井点的半径(m);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x0=√F/π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π—圆周率,取3.1416;二、井点管需要根数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Qn=mq式中 q=65π•d•l 3√K式中:n—井点管根数;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d—滤管直径(m);l—滤管长度(m);三、井点管平均间距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2(L+B)D=n-1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要求。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四、例题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4.1m,挖土边坡1:0.5。
地下水位-0.6m。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有6.6m的细砂层,土的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
现采用轻型井点设备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机械开挖土方,试对该轻型井点系统进行计算。
解:(1)井点系统布置该基坑顶部平面尺寸为14m×23m,布置环状井点,井点管离边坡为0.8m。
要求降水深度s =4.10-0.6+0.5=4.0m,因此,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即可满足要求,总管和井点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轻型井点降水计算轻型井点降水设计例题某厂房设备基础施工,基坑底宽8m,长12m,基坑深4.5m,挖土边坡1:0.5,基坑平、剖面如下图所示。
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以下1m为亚粘土,其下有8m厚细砂层,渗透系数K=8m/d, 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
地下水位标高为-1.5m。
采用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试进行轻型井点系统设计。
解:1)井点系统的布置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平面形状,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
为使总管接近地下水位,表层土挖去0.5m,则基坑上口平面尺寸为12m×16m,布置环形井点。
总管距基坑边缘1m,总管长度L=[(12+2)+(16+2)]×2=64(m)水位降低值S=4.5-1.5+0.5=3.5(m)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HA3H1 +h+IL=4.0+0.5+ ×( )=5.2(m)采用6m长的井点管,直径50mm,滤管长1.0m。
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埋入土中5.8m(不包括滤管)大于5.2m,符合埋深要求。
井点管及滤管长6+1=7m,滤管底部距不透水层1.70m ((1+8)-(1.5+4.8+1)=1.7),基坑长宽比小于5,可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1—23)进行计算Q=先求出H0、K、R、x0值。
H0:有效带深度,按表1-16求出。
s’=6-0.2-1.0=4.8m。
根据查1-16表,求得H0:H0 =1.85(s¢+1)=1.85(4.8+1.0)=10.73(m)由于H0 >H(含水层厚度H=1+8-1.5=7.5m),取H0=H=7.5(m)K:渗透系数,经实测 K=8m/dR:抽水影响半径,(m)x0:基坑假想半径,x0 = (m)将以上数值代入式 1—28,得基坑涌水量Q:Q= =1.366×8× (m3/d)3)计算井点管数量及间距单根井点管出水量:q=65pdl =65×3.14×0.05×1.0× =20.41(m3/d)井点管数量:n=1.1 ?31(根)井距:D= ?2.1(m)取井距为1.6m,实际总根数40根(64÷1.6=40)。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着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着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1、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 o=×(A+B)=×(30+40)=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3+3×6+12×/+3+6+=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H1+s w-d w=5+ 潜水含水层:R=2S(kH)=2×××=R0=R+r o=+=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 w+r o×i+h+l=5++×++1=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2H-S)S/lg(R0/r o)=××(2× 6、单井出水量q=120π×r s×l×k1/3=120×π××1×3=d7、井点管数量n=q=×=1058、集水管总长矩形基坑:La=2×(A+B)=2×(30+40)=140m9、井点的间距Ld=La/(n-1)=140/(105-1)=10、校核水位降低数值S j=H-(H2-Q/lg(R0/r o))=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避免基坑积水和确保施工方便,除采取井点降水外,还在基坑面四周砌筑250×250的排水沟,四大对称角设四个钢筋笼集水井,(集水井半径500mm,深800mm),每个井内放置一个Φ100单极电动潜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并派专人进行看管。
把水从集水井抽至地面沉沙坑,然后排入市政管道内。
基坑降水示意图如下:
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
由于该地域地下水丰富需进行井点降水,井点降水计算如下(此计算按照最大化粪池尺寸计算)。
(1) 基坑中心要求降低水位深度:
由于地下水位深度为-1.8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将近6m,水位要降至基坑一下500mm,故基坑水位降深为-4.7m
(2)影响半径R
注:由于地质勘测报告中未提供渗透系数K ,根据施工手册查到的K=10 m3/d
(3)基坑等效半径r 0
r 0 = 0.29(a +b )=0.29*(11.8+3)=4.3
基坑涌水量:
(2H – S)S (2*6.15– 4.7)*4.7
Q= 1.366K = 1.366*10* Lg(R + r) – lg r lg(73.70 +4.3)-lg4.3
=257.25m 3/d
(4)单根井点管的极限涌水量:
q=120π
rl 3 K = 120*3.14*0.1*0.73* 10 =40.9m 3/d
(5)求井点数n :
n= 1.1*Q/q = 1.1*257.25/40.9 =6个
(6)井管长度:
井管全长 5.86 + 0.8 + 0.5 + 0.1*13.8/2 – 0.6 = 7.25m
井点降水平面示意图 地下自然水位
降水水面位置
井点降水剖面示意图
集水坑
其他化粪池降水井数量及及分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以现场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