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三班杜若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能就近取自身做比喻,将心比心,可以说是行仁的路径与方法了。)

在有幸阅读《论语·雍也》后,挑出了几句我最喜欢的。

胡锦涛在演讲中引用中国先哲孔子的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中国自己要发展,也希望同其他国家和谐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合作共赢,互帮互助的意识。

那时,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圣人:假如有广博地给人民好处并且能救济众人的人,怎样呢?可称得上仁吗?孔子的回答非常肯定:怎么只止于仁,一定是圣人啊!尧舜他们还怕做不到!这仁者,自己想要建立的就要帮人建立,自己想要达到的就要帮人达到,能推己及人,可说是行仁的方法了呀。

子贡这一句,将“仁”设置得过高,以博施济众来请教孔子是否是仁的境界。而孔子却认为这是“圣”的境界。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是什么境界,这个博施济众却要达到什么境界才算“仁”或者“圣”呢?

子张曾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这就说明了“博施济众”和“惠”源于“仁”,又是“仁”的具体实现形式。

即为“博施”就要达到如同《大道之行也》中所讲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样的境界,可能才算“仁”以致“圣”。

济众就是要做到使民不受饥寒、水旱、病痛、虫患等等之苦,而有解救之法。依这样的标准来考察,确实是连尧舜也要感到困难的了。

仁的境界便是由“恕”而进“忠”而达“仁”。仁者人也,故人是爱人,而爱人的方法就是“忠恕”,所以忠恕是行仁之方。行忠恕即是仁。而不是先有“恕”,而后“忠”,再达“仁”。

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为人处世准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句是从“欲”的角度来讲,后句是从“不欲”的角度来讲,这两个方面不存在感情色彩的问题,更不存在对立,有机不可分地统一在一起,完整组成了儒家的一条道德准则。

如果一个人想要仁德,除了要做到自己通达事理,也要渲染别人做到通达事理,助人成功,也就是助己成功。看来从孔子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仁德,除了要自身具备“五者”,还要有别人的责任啊。孔子的辩证关系看来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懂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