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职能部门对危急值的督导检查反馈及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对危急值的督导检查反馈及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对危急值的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临床检验“危急值”通常是指检验结果高度异常,说明患者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危急值”也被称为“超生命警戒值”。

为了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及处理的及时性,体现危急值的“危”与“值”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确保患者安全。

我院详细探讨了危急值管理中存在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临床护士的原因由于护理人员行静脉抽血时过程不顺畅,方法不妥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图省事,在输液管道内采血,或标本采集时受到污染等,使血液标本溶血、凝血量不足导致血标本成分的改变、血液中待测组份被稀释影响检验结果。

护士缺乏相关知识,少数护士对检验科开展的检查项目,尤其是新项目的送检要求不清楚。

护理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健康教育欠到位。

2、检验人员因素个别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错误的检验结果时未经原因分析就直接发出报告,如;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测试剂是否有效、室内质量控制是否正常等。

3、患者的因素护理工作室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个别患者角色淡化,不能与医生护士密切配合,可能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如不愿意配合采血或对采血的要求不予配合等,从而造成标本留取延迟或检验结果不准确。

分析原因: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不到位,基本技能操作不过关。

在对患者健康教育时方式不对,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检测结果失误。

改进措施:1、加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特别是年轻护士,应对其加强各种采血技能如血气分析中动脉抽血等的培训与考核,使他们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正确采集各种标本。

2、相互合作。

护理部门加强与临床实验室的沟通,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检验知识,了解各种检验项目正确的采集方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提高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评估患者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并采用提问的办法巩固教育内容,必要时请家属共同参与。

危急值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及时,医、护、勤、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危急值措施落实不到位质控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措施落实不到位质控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措施落实不到位质控问题及改进措施危急值又称危急检查结果值,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诊疗意义的检查结果。

危急值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然而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存在危急值处理不到位的情况,这不仅是质控问题,也是医疗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改进。

首先,危急值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员素质不够:医务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够了解,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2.体制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内部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反应迟缓;
3.缺乏有效沟通:医务人员之间、科室之间及医院内外沟通协作不畅,影响了危急值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建立规范的危急值处理流程:制定详细的危急值处理标准操作
流程,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快速处理;
2.加强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处理相关培训
和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危急值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3.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危急值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危急
值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准确记录,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查阅渠道;
4.完善协调机制:建立跨科室、跨医院的危急值信息协调机制,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保障危急值信息快速准确传递。

总之,危急值措施落实不到位属于严重的质控问题,需要医疗机
构高度重视并立即进行改进。

只有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素
质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希望各医
疗机构都能认真对待危急值管理,做到万无一失。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危急值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现的具有重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异常结果或急需干预的情况,医疗机构需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危急值的准确、及时报告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危急值报告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重大任务。

1.准确性:危急值报告必须准确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既不能漏报,也不能误报。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识别和判断能力,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报告错误。

2.及时性:危急值报告必须及时传达给医疗团队,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息传递系统,缩短报告的传达时间,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3.完整性:危急值报告应提供全面的患者信息,包括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医疗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干预决策。

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4.可追溯性:危急值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追溯路径,可以追溯到具体的报告人和接收人,以便能够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急值的定义、识别标准、报告流程等内容,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医疗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优化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息系统,提高危急值报告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引入电子报告系统,实现报告的自动化传递和接收,并通过数据接口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制度可以包括危急值的定义、识别标准、报告流程、追溯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危急值报告的质量。

4.强化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报告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在借鉴国内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 的标准),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科.心电功能科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第二条“危急值”的定义指当出现这种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

第三条“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第二章“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第四条实验室“危急值”项目项目危急值范围成人标准儿科标准新生儿标准PPT35秒APTT100秒 HCT10WBC2.010*9/L40.010*9/L5.010*9/L40.010*9/L PLT30.010*9/LK2.6mmol/L6.5mmol/L(标本溶血除外)糖3.2mmol/L22.5mmol/L2.2mmol/L16.6mmol/L总胆红素342umol/L磷0.5mmol/L镁0.5mmol/L5.0mmol/LNa120mmol/L160mmol/L尿素35.6mmol/L血气PH7.07.6 PO240mmHg PCO270mmHg脑脊液涂片找细菌发现任何细菌.真菌及原虫血液细菌培养血培养仪报警后,立即涂片观察,发现有任何细菌第五条放射科“危急值”项目1.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报告临床科室;2.急性脑出血,经头颅CT发现的;3.脑疝;4.大量张力性气胸或一侧肺压缩90以上;5.血气胸;6.支气管异物;7.大面积急性肺栓塞;8.大量心包积液;9.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0.消化道穿孔;11.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即刻抢救并1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截瘫;13.可能危及生命的全身多处.多发骨折;14.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放射影像征像。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PDCA一、检查问题:“危急值”(Critical Values)就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从其定义即可瞧出危急值的重要性。

我院 2016年9月20日制定《云安区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从10月份开始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及处置管理,逐渐严格要求,已取得初步成效,由开始零星登记,到有较多的漏登记、未处理,再到仅部分的遗漏。

2016年11月与12月医务科进行二次督查时仍有部分科室有漏报告、漏登记、未处理、无记录、登记不规范等情况。

二、成立专项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科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对进行调查分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急值漏登、未处理的现象存在,促使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PDCA过程(一)、制定时间表 2017年1月5日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并制定计划如下:时间表内容时间备注专项小组会议 2017年1月5日(下午)现场调查2017年1月6、9、10日制定新的调查表2017年1月10日自查自检2017年1月10日至2月10日效果检查2017年2月13日总结会议2017年2月16日(下午)(二)、现场调查通过1月6、9、10日多个临床科室现场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在少数临床科室发现仍有少部分的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与及时处理;而医技科室的医生对危急值不重视,存在漏报告、迟报告。

上述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

现场检查结果如下:类型分布情况科室分布情况(三)、原因分析通过与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1、医务科层面的问题:医务科虽然以现场督查过2次,但每次查过后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也未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仅口头要求科室整改。

危急值登记本整改措施(共3篇)

危急值登记本整改措施(共3篇)

危急值登记本整改措施(共3篇)危急值登记本整改措施(共3篇)第1篇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附件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通知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登记表“危急值”报告范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科室接听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表第2篇“危急值”检查总结与改进措施“危急值”检查总结与改进措施我院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在不断实践中被我科医护人员知晓并自觉执行,现就我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如下并提出改进措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极大地降低了临床风险.保障了我院医疗安全。

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我科未发生因未报告危急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

在工作中能检测到危急值并处理得当,既避免了一些凶险现象的发生,又避免了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修改了一些危急值项目和数量,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密切联系临床与医技科室,从实际出发服务于临床,最终服务于患者。

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情况,通过与各相关科室医生及医技人员进行多次座谈和沟通,使危急报告制度更加实用和有效,也得到了临床医生护士的认可。

加强临床与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目前医技科室与临床在危急值的报告方面的沟通非常顺畅,我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得到了医技科室的肯定和积极配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与医技科室定期沟通.协商,多听取医技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在危急值报告项目.数值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期满足临床的要求,同时有少部医护人员重视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全科医护人员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学_,重点在加强流程.项目范围的学_。

第3篇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值育教值值剖析及整改措施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值育教值值剖析及整改措施情值值况自“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值”育活值值入第二值段后教委按照市局政治部值于做好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值育值活值党教践值段工作的通知及值于值一步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值育值教践活值第二值段工作的通知要求值值值值“三方面”日常个从工作着手深入值值剖析支值在值伍管理.民警精神值.各值工作状值展中存在的值值制定有值值性的整改措施值具情值值如将体况下一.值值出的具值值体1.值民警值的主值性.值性值不值存在值付了事的值象个学极值致值核心价值值理值涵理解不深.不透。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危急值报告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危急值是指病人检验结果显示出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健康情况的数值,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况。

因此,对于危急值的报告和有效处理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系统。

通过此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传递危急值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危急值的分级标准,明确不同级别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每一个危急值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处理。

其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的培训和宣传。

全体医务人员都应清楚掌握危急值处理的流程和标准,提高危急值信息的报告和处理效率。

同时,定期进行危急值处理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处理危急值的应急能力和技巧,使其在面对危急值时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强化危急值处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建立危急值处理的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危急值处理的效果和流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危急值处理行为的监督,倡导全员参与,形成共同关注危急值处理的良好氛围。

总之,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键一环。

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系统、加强培训和宣传、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处理危急值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患者在危急情况下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减
少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危急值报告系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存在的问题

危急值报告存在的问题

危急值报告存在的问题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一流医院的发展,危急值报告成为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危急值报告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通信不畅、信息传递有误、指导意见不明确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通信不畅在危急值报告过程中,及时有效地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通信不畅的情况,如电话无法接通、信息传递滞后等。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引入即时通讯工具:通过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或钉钉),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建立联系,并及时传递危急值信息。

这能够大大减少信息滞后时间,并提高沟通效率。

2.设立专用热线:建立一个专门用于接收危急值报告的热线电话,确保电话能够顺利连接。

此外,在现场设立相关人员专职接听电话,以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有关部门。

二、信息传递有误危急值报告中的重要信息如果传递有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当前的工作流程中,信息传递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出现偏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建立统一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制定统一的危急值报告标准,明确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并规定清晰的信息格式和传递流程。

这将有助于减少信息传递中的错误和偏差。

2.引入电子化系统:通过使用电子化系统记录和传递危急值报告,可以降低人为操作导致的错误率。

这样的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记录关键信息,并将其传递给相关部门。

三、指导意见不明确危急值报告不仅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患者状况描述,还需要给出明确有效的指导意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指导意见往往存在模糊不清或不具体等问题。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详尽指南:建立一套详尽、实用的危急值处理指南。

该指南应明确各种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和指导意见,以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

2.提供培训和教育:在医院内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医护人员深入了解危急值报告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流程。

这将提高他们理解并执行指导意见的能力。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引言危急值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反常、危及生命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危急值报告存在一些问题,如报告准确性、及时性和追踪问题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主体部分1. 报告准确性的问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是确保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1 实验室误差:由于实验室测试方法和人为因素的存在,危急值结果存在误差。

需要采取准确可靠的测试方法,降低数据误差。

1.2 诊断准确性:医生在对危急值结果进行诊断时,可能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医院应加强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1.3 信息传递失误:在危急值结果传递过程中,出现误导或传递不及时的情况。

需要建立规范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信息准确性。

2. 及时性的问题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对于患者的诊疗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存在以下问题:2.1 报告延迟:由于报告的排队、人员繁忙等原因,导致危急值报告的延迟。

需要优化流程,提高报告的速度和效率。

2.2 通知机制不畅:危急值结果通知机制不流畅,导致报告结果无法及时传递给医生和患者。

需要建立高效的通知机制,及时传达危急值结果。

2.3 反馈缺失:在医生接收危急值结果后,他们往往没有及时给出处理意见或反馈,造成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确保对危急值结果的及时反馈。

3. 追踪问题危急值结果追踪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持续的监测和处理。

然而,存在以下问题:3.1 缺乏追踪机制:目前的危急值结果追踪机制较为薄弱,导致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控制。

需建立完善的追踪机制,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持续监测。

3.2 缺失病历记录:医疗机构对危急值结果的追踪记录不够完善,导致后续治疗难以进行。

应加强病历记录的管理,确保危急值结果能够得到全面记录。

3.3 缺少协同工作:危急值结果的处理缺乏多方协同工作,使患者得不到全方位的护理和治疗。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危急值管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危急值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流程不规范、责任分散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递是危急值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传统的医疗系统中,患者检查结果往往需要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手段来告知相关医务人员。

这种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时间延迟、易出错等。

改进措施:1.引入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可以将患者检查结果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实时连接。

当患者检查结果达到危急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通知相关人员。

2.引入无线通信技术:在医院内部布设无线网络并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使得相关医护人员能够随时接收到危急值信息。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流程不规范在危急值管理过程中,流程的规范性对确保及时处理危急值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比如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责任分担模糊等。

改进措施:1.明确责任人:在危急值管理制度中,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责任模糊而导致危急值处理延误或失误。

2.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跨科室、跨专业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配合。

例如,设立专门的危急值委员会,由各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与危急值管理相关的问题。

三、责任分散在现有医疗体系中,涉及到危急值管理的医护人员众多,并且分散在各个科室和岗位中。

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责任分散、推诿扯皮的情况。

改进措施:1.明确责任范围和流程: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和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

同时,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2.落实审核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核机制,对危急值处理过程进行跟踪与反馈。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
1. 资源不足:医院在处理危急值时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包括人力、设备和药物等。

这可能导致延误处理和给患者带来风险。

2. 通信问题:危急值的及时传达对于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技术故障、信息传递丢失或失误等,可能导致危急值通知延误或丢失。

3. 误报和虚报:有时候,危急值的通知可能会由于错误或误判导致误报或虚报,这会增加医疗团队的工作负担并可能浪费宝贵的资源。

4. 处理流程不规范:不同医院或医疗机构在危急值处理流程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处理不规范或混乱。

改进措施:
1. 资源分配:医院应确保在处理危急值时有足够的人力、设备和药物资源。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规划和管理来实现,包括培训足够数量的人员并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技术支持:医院可以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来解决通信问题,如采用专门的危急值通知系统或利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进行自动化通知和提醒。

3. 标准化流程:医院应制定统一的危急值处理流程,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这样可以确保处理过程更规范、高效,并减少误报和虚报的可能性。

4. 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定期监测危急值的处理情况,并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这包括审查危急值通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及医疗团队对危急值处理的反馈。

通过不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危急值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改进危急值存在的问题的措施一、危急值背景与存在的问题危急值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提示和通知医生及时采取行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危急值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危急值定义不明确目前各个医疗机构对于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并无统一标准,导致不同医院之间的判断和处理可能存在差异。

1.2 信息传递不及时在传统的危急值通报方式下,由人工操作进行沟通可能会出现拖延或遗漏等情况。

这可能导致医生未能及时获取有关患者状况或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1.3 责任追溯不清晰在某些情况下,涉及到多个科室的患者情况复杂,但由于责任追溯机制欠缺,没有明确责任归属,导致处理问题时存在困难。

二、改进措施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建议:2.1 统一危急值定义和范围各医疗机构应制定统一的危急值定义和范围标准,明确哪些数值或指标属于危急值,并与临床实践结合进行修订。

这将有助于减少因定义模糊导致的判断差异。

2.2 引入数字化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采用数字化平台,包括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等方式来实现危急值通报。

通过自动化的系统,在检测到危急值后立即发送通知给相关医生或科室,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3 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对于涉及多个科室的患者,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溯机制。

在每一个环节中明确责任归属,并做好记录。

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根据记录追查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

2.4 实施培训和教育计划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管理流程的理解和掌握,医疗机构应推行培训和教育计划。

这包括培训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掌握危急值定义和范围、数字化平台操作以及责任追溯机制的使用等。

2.5 定期评估和改进为了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的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评估并收集反馈意见。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流程,并持续改进工作。

三、结论在危急值存在问题的背景下,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能够提高医疗机构对于危急值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危急值持续改进

危急值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持续改进我院2013年6月份制定了危机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流程.在执行了一年时间中,发现还存在危机值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现召集检验科、影像科、急诊科、临床各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

充分分析导致,并制定目标及执行计划,以严格落实危机值相关管理的规定,保障医疗安全。

讨论内容:危机值管理不到位的原因:1、医务部层面的问题:医务部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仅要求科室限期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人员紧张(3) 工作量大(2)3、个人自身的问题: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4、检验科的问题:电脑速度慢(1) 设备陈旧,处理速度慢(3)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9)导致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原因分析:危急值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危急值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危急值管理整改的目标和计划目标: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检验科危机值管理流程,加强危机值管理的落实,减少检验科室个人问题检验医务科 科室管理 危急值记录 处置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科内转告遗漏态度不认真工作繁忙遗漏 检验科遗漏 质控组未履行职整改不到位 管理松懈未处罚监管力度培训 考核不到位科危机值管理的环节漏洞,漏报率控制在%,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计划:针对前述的三个最主要可控制因素制定:1、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解决办法:每一个月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2、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务部组织临床危机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危机值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如果由于未严格按照危机值管理执行而造成医疗纠纷的,严肃处理。

3、流程存在缺陷设计更合理优化的流程,比如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引进电脑强制报告程序,如果检验科危机值发出电脑警示后,科室内电脑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只能处理完危机值后才能进行其它操作。

危急值每月总结及改进意见

危急值每月总结及改进意见

每月危急值总结、改进意见
一、成立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制定专人负责科室危急值登记管理工作,管理小组在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管理下进行工作。

专项负责人:
职责:督促、检查科室危急值登记并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二、每月对科室危急值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如发现已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及时上报医务部,以便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三、接受医院医务部、护理部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重点追踪和了解危重患者救治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1。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改善措施1.危急值旳定义及项目选择(1)危急值是指一旦浮现这样旳检查成果,就需要将其立即报告给临床医师,以便其立即采用相应旳治疗措施;否则将会由于错过最佳旳治疗时机而使患者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必须纳入卫生部所颁布旳《患者安全目旳》中明确规定旳项目,涉及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3)除了这些项目之外,实验室还应当结合其所在医院特定来考虑。

其中,小朋友医院还应将氧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红素、促甲状腺素作为小朋友危急值项目。

(4)各临床实验室应当结合有关文献、查阅文献、征询临床专家并根据所在医院旳实际状况,与临床医师一起选择危急值项目。

2.危急值界线旳设定(1)以全国性旳现况调查为基本,建立危急值界线数据库,并按照记录成果制定初步旳界线值;(2)根据年龄、种族、性别等人口记录学特点来设立不同亚组旳界线值;(3)与临床医师讨论,特别是心内科、肾内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等科室旳医师,就不同部门界线值旳设立达成共识;(4)小朋友危急值界线应当比成人旳界线更窄,以更好地检测出也许旳危急值;(5)周期性地评估危急值界线,根据危急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来调节界线值。

3. 危急值报告与接受制度(1)报告人员与接受人员。

实验室应当和临床进行协商,指定和授权危急值接受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特别加强对护理人员旳培训,提高危急值报告旳知晓率,规范危急值记录。

(2)回读和记录。

接获危急值旳人员在接获成果之后,应当完整旳复述一次报告成果,并在专用旳《危急值成果记录本》中记录下报告旳时间、人员、项目、成果、患者姓名、就诊号和接受人员姓名。

(3)定期检查危急值记录本,记录本使用完之后应保存两年;(4)报告频率。

假如在某段时期内同一患者每次检查都会浮现危急值旳状况下,实验室可与临床协商与否设定一种报告频次,一旦达成临床预先设定旳值,则不需要做危急值报告。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危急值是指患者体内某些生命体征或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十分重要,因为一旦出现误报、漏报、迟报等问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风险。

然而,据调查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在危急值报告流程上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面就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危急值报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危急值报告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发现危急值、采集信息、验证信息、判断需要报告的内容、报告相关负责人、处理危急值、记录处理结果。

调查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在这个流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不熟悉危急值检测标准和流程。

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他们缺乏时间和机会学习危急值检测标准和流程,往往靠经验操作。

2.处理危急值缺乏主动性。

有些医务人员对危急值处理缺乏主动性,缺少相应应对措施,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3.处理危急值存在误报、漏报或错误。

有些医务人员在处理危急值时,由于忙碌等原因,出现误报、漏报或错误的情况。

4.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有些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管理混乱,操作不规范,这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风险。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危急值标准和流程的培训。

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危急值检测的标准和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

2.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和分工,加强内部协调和信息共享。

3.强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责任心。

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危急值处理的重视程度,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对危急值操作的主动性和纪律性。

4.借鉴先进经验。

医院可以向其他医疗机构或专家请教,借鉴其他机构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逐步提升本机构的危急值报告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危急值报告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医务人员应该积极应对和改进问题,在制度建设和操作执行上注重细节,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危急值”检查总结计划及改进有效措施

“危急值”检查总结计划及改进有效措施

“紧迫值”检查总结计划及改进有效措施
“紧迫值”检查总结与改进措施
我院自推行紧迫值报告制度以来,在不断实践中被我科医护人
员认识并自觉执行,现就我科紧迫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以
下并提出改进措施:
紧迫值报告制度极大地降低了临床风险、保障了我院医疗安全。

推行紧迫值报告制度后,我科未发生因未报告紧迫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
事件。

在工作中能检测到紧迫值并办理适合,既防备了一些凶险现象
的发生,又防备了一些不良结果的发生。

更正了一些紧迫值项目和数量,完满了紧迫值报告制度。

紧迫值报告制度应该结合临床实质,不断发展的动向变化过程,并亲近联系临床与医技科室,从实质出发服务于临床,最后服务于患者。

结合本科室工作实质情况,经过与各相关科室医生及医技人员进行多次会商和沟通,使紧迫报告制度更加合用和有效,也获取了临床医生护士的认可。

加强临床与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顺畅是紧迫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目前医技科室与临床在
紧迫值的报告方面的沟通特别顺畅,我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获取了医技
科室的必定和积极配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与医技科室如期沟通、协商,多听取医技科室的建讲和建议,在紧迫值报告项目、数值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完满,以期满足临床的要求,同时有少部医护人员重视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全科医护人员加强对紧迫值报告制度学习,重点在加强流程、项目范围的学习。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篇: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超声科危急值项目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9.明确主动脉夹层。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2.急性心肌梗死3.室性心动过速(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③肺栓塞、肺梗死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4.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5.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6.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大量血肿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第2篇: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1.危急值的定义及项目选择(1)危急值是指一旦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就需要将其立刻报告给临床医师,以便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必须纳入卫生部所颁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规定的项目,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3)除了这些项目之外,实验室还应该结合其所在医院特定来考虑。

其中,儿童医院还应将氧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红素、促甲状腺素作为儿童危急值项目。

(4)各临床实验室应该结合相关文件、查阅文献、咨询临床专家并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与临床医师一起选择危急值项目。

2.危急值界限的设定(1)以全国性的现况调查为基础,建立危急值界限数据库,并按照统计结果制定初步的界限值;(2)根据年龄、种族、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点来设置不同亚组的界限值;(3)与临床医师讨论,尤其是心内科、肾内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等科室的医师,就不同部门界限值的设置达成共识;(4)儿童危急值界限应该比成人的界限更窄,以更好地检测出可能的危急值;(5)周期性地评估危急值界限,根据危急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来调整界限值。

3.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制度(1)报告人员与接收人员。

实验室应该和临床进行协商,指定和授权危急值接收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尤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危急值报告的知晓率,规范危急值记录。

(2)回读和记录。

接获危急值的人员在接获结果之后,应该完整的复述一次报告结果,并在专用的《危急值结果记录本》中记录下报告的时间、人员、项目、结果、患者姓名、就诊号和接收人员姓名。

(3)定期检查危急值记录本,记录本使用完之后应保存两年;(4)报告频率。

如果在某段时期内同一患者每次检验都会出现危急值的情况下,实验室可与临床协商是否设定一个报告频次,一旦达到临床预先设定的值,则不需要做危急值报告。

4.其他(1)一旦发现危急值,应立即报告给临床。

实验室应将报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规范分析前操作,杜绝因不规范抽血等引起的假危急值的产生。

(3)积极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所开展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通过同行比对来客观了解自身水平,发现和解决问题。

20**年患者安全目标年背景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WHO 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

2005 年患者安全国际联盟提出了患者安全未来六大行动计划。

根据文献报告,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达3.5%--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暂时性失能,14%导致死亡。

目前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医院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WHO 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并通过了成立患者安全国际联盟(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 Safety)的决议。

2004 年9 月,首届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大会在我国上海召开。

会后,世界各国按照WHO 的倡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病人安全,自2005 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发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提升医院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便于各类医疗机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践,参考了JCAHO 等文献资料和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重点明确的项目,中国医院协会提出了《2007 年患者安全目标》。

2006 年10 月21 日,中国医院协会以医协会发[2006]第027 号文公布了《2007 年患者安全目标》(八大目标),并同时公布了实现这些安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二十八条措施)。

我国的安全目标是在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在深入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也符合当前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医院管理年的要求。

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给药治疗前查、服药注射处置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这“三查七对”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严格执行这些最基础的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 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 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至少应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 ,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2003 年,美国JCAHO(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项就是“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据其后对这项目标中两项措施执行情况调查资料提示,在抽血、给药、输血时应至少使用两种识别病人方法的要求,未遵循的为4.6%、部分遵循的为16.5%;对于在执行任何外科手术或侵入性处置前,要以主动性的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步骤,以确保是正确的病人。

而对手术程序及手术部位的要求,未遵循的为 2.1%、部分遵循的为6.8%。

鉴于这一危及患者安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而JCAHO 在其后的2004、2005、2006 乃至2007 年的患者安全目标中,患者识别的准确性都继续作为第一项目标予以保留。

目标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对病人的治疗总体上包含了“药物、手术、康复”三大部分,而保证用药安全,是一个被国际上高度重视的问题。

据美国医学会的报告,美国医院中药品的错用或差错是美国医院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平均有7.0%的住院病人出现药物副作用。

JCALO (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2004、在2005 和2006 年都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特别是高危药物的安全性、增进输液泵使用的安全性列入患者安全目标当中。

我国台湾地区近几年的患者安全目标当中也都有避免药物错误、提升用药安全的明确要求。

今年JCI(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国际部)为WHO 患者安全联盟起草的《患者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当中,也列入了提高用药准确性、预防高浓度电解质错误、预防持续用药错误等项内容。

我国虽然没有相应的统计,但据报道2002 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多达170 万件,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0%。

前年安徽的“欣氟”等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引发全国公众的关注,足以说明保证用药安全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医院有众多部门与用药安全相关,但护士是为患者配药、给药的直接操作者,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工作中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

药房工作者的责任同样重大。

【主要措施】1.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药柜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核对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药物是医务人员治病最主要的武器,病人到医院看病几乎没有不使用药物的,如果用药安全得不到保证,医疗安全就无从谈起。

在住院病人用药安全中,护理人员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不仅要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更关键的在于这些措施的制度化、常态化。

不良反应严重危及用药安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保证用药安全不仅仅是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事。

向患者和家属传授安全用药的知识,是护士的职责。

患者和家属了解了相关知识,他们的用药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药物治疗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治疗疾病的正面作用,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患者出院,用药安全的责任不能一起“出院” 。

用患者和家属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每一位出院患者提供出院后用药指导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责。

医院的用药安全可分为药品安全和安全用药两方面,从采购到保管,从医生处方到正确地用在病人身上,有许多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和各种不安全的因素。

要把好整个用药流程的各个环节,鼓励护士(药师)处处关注,从细微的地方着手,从源头抓起,保证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在紧急抢救患者的情况下,由于时间紧迫,很多操作不能按常规进行,“三查七对”也很难做到,医务人员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因此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和诊疗差错,给患者安全带来隐患。

如何在不耽误救治患者的同时,又保证医嘱的正确执行呢?【主要措施】1.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在执行时有双重检查的要求(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2.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紧急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情况下,医生在下达口头医嘱时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出现口误,执行医嘱的医护人员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听错或记错医生下达的医嘱。

措施要求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一方面可以让医生鉴别护士接受的信息是否正确,有无混淆,另一方面可使医生对下达的医嘱再次进行确认,避免医疗差错。

对于“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的记录要求,是为了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避免口头报告所产生的误差。

在临床中,“危急值”的数值不仅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而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