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雪》的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心。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雪带来的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雪》。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表达与创作:(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书写小短文,描述雪景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书写一篇关于雪景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口头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表达与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写短文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雪》教学设计
浙江省优质课《雪》教学设计+反思+点评8002字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刘新颜(一等奖)一、设计说明1、教学理念:一般来说,语文学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那就是“文字”、“文学”和“文化”。
只要识字,我们都可以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这是最浅层面的阅读。
深一层的,是鉴赏其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即对作品文学性的欣赏,而语文课的“内核”,应该是在文化层面。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因而这三个层面既是逐步深入又是互相融合的。
2、教学设想:散文诗《雪》是鲁迅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色彩明丽的文章之一。
文中对江南雪景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对朔方的雪更是倾情讴歌,极力赞美。
美丽的雪景,美丽的文字,都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去品读。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那又是怎样的情感在驾驭着这些美丽的文字呢?我想,我们可以借助文字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虽然孤独但仍不屈抗争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应该是我们阅读本文以后最大的收获吧。
二、教学预设[教学目标] ①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②通过比较,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③通过仿写,内化情感,引导学生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江南的雪对孤独感的衬托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江天《鲁迅赞·有一个人》屏幕上有一小节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学生齐读)这是马来西亚诗人江天的诗《鲁迅赞·有一个人》中的一小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读了鲁迅的《雪》之后,我们能找到答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雪有关的事物。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生词和短语。
4. 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寺头镇寺头初中姓名:王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感悟散文的精美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感悟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二、走进作者三、整体感知1、默读,划出不了解的字词2、解决字词3学生自由朗读(配乐),自我确定本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在文中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理由4、学生朗读小组活动:以“我喜欢的雪,你看”有感情的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雪来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5、齐读6,、请同学谈谈读完此散文诗你有何感受,你领悟到了什么?四、精读课文,探究寓意(一)、朗读第1---3段,欣赏江南雪景1、请欣赏一段南国雪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
2、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读后,请同学评评她读得怎样。
请同学们勾出描写江南雪景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江南雪景有什么样的感情。
3、女生齐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朗读第4---6段,欣赏北方的雪景1、放《塞北的雪》,欣赏vcd中北方的雪,请同学谈听后感或观后感。
2、请男生朗读这个部分,然后学生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3、归纳北方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4、男生齐读这部分,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三)、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讨论明确: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但是”一词的运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的寓意再次配乐朗读五、拓展延伸雪向来是文人笔下的爱物,她纯洁、无暇。
《雪》朗读教学设计
《雪》朗读教学设计《雪》的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会雪这一纯净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内容,期望大家能够喜爱!《雪》朗读教学设计1[学习任务]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剧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出现出的抱负光线与对生活的喜爱。
[达标任务]预习之后,独立完成:(一)了解作者作品1、鲁迅,原名,字,他是现代的家、家、家。
2、本文选自《》,这是鲁迅的一部集。
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两部小说集《》和《》。
(二)掌握字词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劳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褪( )尽朔( )方凛( )冽 ( )2、说明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爱哪儿的雪?(五)问题:课内研讨:(一) 自学反馈师生合作沟通,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 精读课文1、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索:(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索:( 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
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终两个自然段的含义?3、理解语句含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雪的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联系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3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有关雪的古诗句,下面谁来展示?(明确:“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是冬天的精灵,雪是春天的使者,雪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诗文的创作源泉。
1924年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的文字,18天后,一篇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雪的特点。
2.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通过了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明确了目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
(二)自学检测反馈1.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
对于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美的散文诗,大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明确: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一)文学常识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这首诗。
理解《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雪》的内容和意义。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雪》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领悟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雪》的诗意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雪》这首诗,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雪》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解析诗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对雪的描绘和表达。
4. 欣赏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领悟哲理:学生思考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雪》这首诗。
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谈谈对诗中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雪》和完成读后感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雪”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雪的象征意义,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写作练习: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讨论与写作: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修辞分析。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
3. 第三课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分享不同观点。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第五课时:检查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3.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对雪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对生词短语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力的表现。
4.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雪》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3. 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4.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作者对雪的描写,分析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雪景,了解不同地区的雪的特点。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描绘和表达。
(2)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和寓意。
2. 词语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1)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解释和示范。
(2)通过口语练习和写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实际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景象,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解释和示范。
(2)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实际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所学词语和句型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写作活动:让学生以雪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描述雪的景象,也可以是表达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2. 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将写作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六、教学资源1. 课文《雪》的文本。
2.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
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一、激情导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__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
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2、目标呈现:(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学会生字“孤”。
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
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
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
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
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
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湘教版《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教版《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湘教版《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冷、团、移、密、落、银、脚”7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下雪时和雪停后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下雪时和雪停后的美景。
激发同学喜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预备:自制的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
课时支配: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冷、团、移、密、落、银、脚”7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关心同学坚固地把握字形。
教具预备:自制的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CAI出示雪花图)你熟悉它吗?对了,这就是雪白的雪娃娃,今日,它和它的小伙伴们从寒冷的冬天走来,来和我们大家做嬉戏呢!2、板书课题,同学书空。
3、看到课题,你脑子里消失了怎样的画面?下雪时,是怎样一番漂亮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寻答案。
二、识记生字1、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雪?2、再读课文,划出不熟悉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它。
3、师出示特制的PowerPoint生字雪花图。
师:和小伙伴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4、开火车读生字,师正音。
重点指导:“冷”字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
5、齐读。
6、能不能把你记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师重点指导:“冷”的右边是“令”不是“今”。
“团”字的里边是“才”不是“木”。
7、你有什么方法能将这些字在田字格里写好吗?重点指导这些生字的间架结构:“冷”应写得左窄右宽,“脚”字是左中右结构,三个部分大小均等,右边部分起笔要低于左边。
“落”字应写得上窄下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以雪为主题的作文。
-安排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雪的描绘手法和文章结构特点。
4.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首关于雪的诗歌,并尝试背诵。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赞美,拓宽知识面。
2.写作练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以“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达出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潍坊市潍城区符山中学于彩虹教学设想: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我准备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它们。
《雪》是本单元的第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它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兼有诗歌含蓄深邃的特点。
因此,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则侧重于通过“赏读”,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以“赏读”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赏语言,学表达,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形成语言能力。
教授本文,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赏、模拟写作理解文本内涵。
教材分析:《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
其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
写江南雪景,作者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
写朔方的雪,则重于动态的表现,造成一种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
文章通过对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文章构思精巧,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
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学情分析:《雪》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散文诗。
不过,他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散文,也接触过不少古今诗歌,因此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文章,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联系时代背景,认识鲁迅的战斗精神。
目标确立的依据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雪》的教学设计
关于课文《雪》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语
播放《塞北的雪》。
投影《塞北的雪》的歌词。
1、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作者看见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浮想联翩,赋予了塞北雪怎样的品格?
2、我们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感想也不一样。
今天我们来看看1926年的鲁迅先生他对于雪的感想又是如何?
二、教师表情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投影显示: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三、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4人一小组讨论总结投影上的问题。
四、教师判断正误
投影显示:
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讨论明确: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不能持久)
过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江南的雪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有趣。
但她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么北方的雪是不是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
五、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三段并思考
投影显示:
1、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从这些地方我们还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讨论明确:因为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
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2、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明确: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对北方的雪的喜爱)
六、师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
七、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篇随笔
投影显示:
《雨中庐山》图播放钢琴曲
八、教师点评学生的现场作文
【板书设计】
《雪》
鲁迅
南方雪景图北方雪景图
对比
奋斗的激情
【课后记】
本文的中心思想表达较为含蓄,另外,学生也没有在苦难环境下
艰难生活的经历,因此,理解本文中心是一个较大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