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回顾

合集下载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一、历程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1. 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薄弱,我国食品工业处于落后状态。

主要特点包括:(1)粮食主导:在这一时期,粮食加工是食品工业的主要部分,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口粮需求为主要目标。

(2)规模小、技术落后:工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生产设备简陋。

(3)产品单一:产品种类有限,主要是粮食加工产品和简单的食品,如面粉、米粉、面条等。

2. 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食品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主要特点包括:(1)市场需求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品质化。

(2)技术进步: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产品多样化:食品种类大幅增加,涵盖了面食、调味品、罐头食品、饮料、乳制品等。

(4)企业规模扩大:食品加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3. 高质量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工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主要特点包括:(1)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技术水平,推动食品工业的创新发展。

(2)绿色环保: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4)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全球化发展。

二、特点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规模生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食品加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 品种丰富: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使得食品种类大幅增加,从传统的粮食加工产品扩展到各类食品,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3.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在技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登

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登
FocUs ON L4 1
AND


果蔬加工业
1 发展 方 向 与重 点 、
运系统 ,建立果 蔬物 流信息平 台,大力 发展果蔬 物联 网,提高果蔬物流水平 。
2 、产 业布 局
大力发展 果蔬汁和果蔬罐头 。发展浓缩 果蔬 汁( 浓缩 苹果汁除外 ) 非浓缩还原 ( F ) 、 N C 果蔬汁 、 复合 果蔬汁、果蔬汁产 品主 剂等 品种 ,积极 发展
务西 部地 区取得丰硕成果 ,济南果 品研究 院获得
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济 南果品研 究 院负责
“ 一五 ”国家星火计划 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成 人吴茂玉携全 院干部职工 向支持 关心济南果 品院 十 为深 受企业信赖 的果蔬采 后技术研发 中心 。济南 发展 的仁人志士表示衷心感谢 ! 果 品研 究院下属 的全 国供 销总社济南华德果 蔬公
环形发展布局 。
3 发展 目标 、
加强糖 料生产规模化 建设,加快糖料种植现代化 步伐 ,依靠科 技提 高糖料单产和含 糖量 ,推进 农
到 2 1 年 ,果 蔬 加 工 行 业 产 值 达 到 3 0 户种植 合作化经营 。加快产业 结构 调整步伐 ,稳 05 00 亿 ,果蔬汁产量 达到 3 0 吨,果蔬罐头产量超 步推进大集 团战略 ,向规模 化、 0万 集约化方 向发展 。 过 2 0 吨。果蔬冷链运输量 占商品果蔬总量的 普及 推广 新技术 、新装 备,推进清 洁生产和 节能 0万
亚 、中亚及俄 罗斯等欧洲国家的 出口能力 ,形成
“ 优势 品种 、优势产 区”的 “ 双优 ”加工布局 。 速冻果蔬 。在果蔬主产地及东南沿海地区 ,
三 、制 糖 工 业
l 发展 方 向和 重 点 、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有力带动了农业、流通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发展,对"扩内需、增就业、促增收、保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为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作为 "十二五"时期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指标。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地位得到强化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1286家,比2005年增长73.2%,年均增长11.6%;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增长201.5%,年均增长24.7%,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提高5.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0659.6亿元,增长214.0%,年均增长25.7%;从业人员696万人,比2005年增长53.9%,年均增长9.0%。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8.1%提高到2010年的8.8%,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5 年的0.52:1提高到2010年的0.88: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食品行业分析报告食品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消费行业,也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饮食的关注程度的增加,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食品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是对食品行业的分析报告,其中将介绍三个案例。

一、市场概况1.1 行业规模中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到2025年,中国食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2.5万亿人民币。

1.2 行业特点(1)产品多样性:食品行业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食品产品,包括饼干、糖果、巧克力、饮料、方便面、饭菜等。

(2)竞争激烈:由于中国食品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竞争,因此市场竞争激烈。

(3)品牌意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品牌意识也在增强,一些知名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二、案例分析2.1 茅台酒贵州茅台是中国名酒中的佼佼者,是中国白酒中的珍品,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

贵州茅台涉足食品领域的产品有:面制品、调味品、即食食品等。

2.2 三只松鼠三只松鼠是一家以高品质休闲食品为主打的企业,其产品种类多样,包括坚果、糖果、肉类零食和即食食品等。

三只松鼠推崇“美味乐享,健康快乐”的品牌理念,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2.3 瑞幸咖啡瑞幸咖啡是一家中国本土连锁咖啡店,创新了“在线下单,线下取货”的无人智能咖啡店模式。

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消费体验和便捷性。

三、前景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饮食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食品行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改变食品行业的格局和商业模式。

未来,食品行业将利用AI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体来说,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企业只要不断创新,以及与市场紧密结合,就能够获得成功。

此外,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的不断暴露和加强监管,企业需要提高食品的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占全 国总产量 的 4 %,分别 比பைடு நூலகம்2 0 年增加 1 家 和 l 个 安全的基础 , 2 05 3 7 社会关注度和媒体聚焦度 不断加大。非法使
百分点。一批 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 屠宰 、 加工等环节延伸 用违禁添加物 、 制售假 冒伪劣饲料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 产业链 , 成为养殖业产业化发展 的骨干力量。 () 4 国产饲料 添加 剂优势 突显
业 “ 二五 ” 发展 规划 。
倍,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 8 %和 1. 世界 饲料 生产大国 . 6 2 %, 5
地位进一步巩 固。其中, 配合饲料 、 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
第 一章
成就 与挑 战
合饲料产量分别为 l 0 t2 4 万 t 59万 t与 20 - 亿 、68 3 和 7 , 05
也是建设饲料T业强国的攻坚 时期 。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 增收 、 带动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 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 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和《
( )产量持 续较 快 增 长 1 2 1 年 ,T业 饲 料 总 产 量 00
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 (0 1 2 1 年一2 l 年 )要求 , 05 》 制定饲料工 1 2 t . 亿 、 6 总产值 4 3 亿元 , 6 9 分别是 20 年的 1 倍和 1 05 . 5 . 8
和色氨酸产量分别达到 6 . t . t 110 ;饲料 处于转型提升阶段 , 4 0万 . 5万 和 7 6 t 各方 面素质有待提高。 从生产环节看 , 生产所需 的 1 种 维生素全部实 现国产化 ,00年总产量 全 国饲料生产企业超 过 1 4 21 ; 万家 , 大部分是 中小企业 , 管理 6 .万 t占国际市场份额达 5 %以上 。 2 5 , 0 ( ) 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5技 水平参差不齐 , 企业低水平经营 、 品科技含量不高 、 产 市场

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食品行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部门,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

该行业包括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等十类。

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11年修订的GB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2万多种食品。

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市场供应丰富。

根据今年1月至9月的统计数据,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644.91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1%。

按照这个增长比例预测,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万多亿元。

然而,中国食品工业目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次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还有科技投入少,传统食品离“三化”(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7万亿元,利税达到1.6万亿元。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将提高到1.5:1.食品工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民以食为天。

在“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将面临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挑战和压力。

___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越来越注重在风味化和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和功能化。

“十二五”期间全国林产饮料和林产调料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国林产饮料和林产调料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I 林产 饮料 产. 其L } J :毛 荼 全H林J 、 ’ , : 订 爿 料产 品
j t 中 :仡 敞
2, I nI , 3 69
】 , : { ( , . { , 41 4
5 5 . I I
q , 5 7 , 7 , 8' 7 8
U 2

l , 88 1 , l 7 6 67 1 , 6 0 7
“ 十二 五’ ’期间 全 国林产饮料 和林产调料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本 刊 研 究 员 吕 永来
林产饮料产品和林产调料产品都是经济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都是人们 日常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 按照国家林业局现行统计制度规定 ,林产 饮料产 品包括毛茶和其他林产饮料产品 :林产调料产 品包括花椒 、 八角 、桂皮和其他林产调料产品。那么 , “ 十二五 ”期间全国林产饮料和林产调 料产品产量有多少呢?下面 就国家林业局的统计资料加以解答和分析 :
1 2
( ) 统计 , “ 十 打”期问个…
林产蜊料产 3 0 8 4 1 万吨 ( 总汁
“卜
”明 l J 全田林产凋料 产 1 一
[ f 均 】
埔长9 7 %;八珀产 为 7 0 . 8 4
_ _ l } l 化散产 为 1 7 0 . 7 0, 电 ( 总 计为
- - 独 I 腰醛 整{ 目 褂
(‘ ) 筑 . “

95 3 77 8 . 、 均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 9 』
期末 2 0 1 0 『 1 0 1 3 9 3 4 1 4 吨 K 5 5 1 1 %.5 2 0 1 2 乃1 , 6 5 3 3 6 3 吨, 2 0 1 3 f } j 、 / 、 J 1 5 9 0 2 2 9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经济管理研究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经济管理研究

水平 不高 . 部分 企业 工艺 技术 水平低 , 环经济 和 清 循 洁 生产发 展滞 后 , 耗物 耗高 , 能 污染 比较 严重 . 如 , 例
增长 215 , 税增长 24 , 业人员增加 5. 0 . 利 1 从 3 9 , 抵御 全球 金 融危 机 给 中国带 来 的经 济 衰退 、 为
保 障 国家安 全与 民生做 出 了突 出 的贡 献. 据 国 家 根
收 稿 日期 :2 1 — 3— 5 0 2 0 0

基 金项 目 : 国家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研 究 项 目 “ 同食 品安 全监 管 体 制 的 效 率 比较 ” (g J O 4 不 oB Y 8)
划 》 主要任 务 . 文 拟 从 产业 经 济 、 业 管 理 和 社 的 本 企
会 管 理三 个 视角 对《 划 > t 规 / ̄ J以解 读并 对食 品经 济 管 理 研 究基 地 的研 究方 向和 内容 提 出意 见 和建议 .
指 标 ( 括 工业 总产值 、 品销售 收入 、 包 产 利税 总额 、 利
相子 国
( 州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系 , 东德 州 2 3 2 ) 德 山 5 0 3

要 : 食 品 工 业 “ 二 五 ” 展 规 划 》 出 了我 国“ 二 五 ” 间 食 品 工 业 发 展 的 指 导思 想 、 展 目标 、 《 十 发 指 十 期 发 主要 任
务 、 点 行 业 发 展 方 向与 布 局 以及 规 划 实 施 的政 策 措 施 . 品 经 济 管 理 研 究 基 地 在 确 定 和 调 整 研 究 方 向 和 内 容 时 , 重 食
第 2 8卷第 2 期 2l O 2年 4月
德 州 学 院 学 报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黄圣明一、食品工业的发展回顾1996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表明,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部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首次上升到第一位。

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1、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1978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只有471.7亿元,到1997年增加到5317.9亿元,年均增长10.1%,大大高于改革开放前26年年均6.3%的增长速度。

各类产品生产均取得显著成变。

1997年,我国植物油产量893.75万吨,为1978年的5倍数,肉类产量达5200万吨,为1978年的6.1倍;食糖产量为702.6万吨,为1978年3.1倍;乳制品产量为56.48万吨,为1978年12.1倍;软饮料产量高达1050万吨,为1978年的40倍;饮料酒产量达2834万吨,为1978年的11.5倍,其中,啤酒达1889万吨,为1978年的47倍。

同时,各行业还形成了一批驰名品牌,受到消费者的信任,食品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居民消费逐渐向小康水平发展的需要。

1998年开始,国家统计口径作了调整,年销售额低于500万元的企业,不在统计之列,故1998年的经济指标,与此前的指标难以比较。

尽管如此,1998年按新口径统计的食品工业总产值为5566.27亿元,利税总额1158.28亿元,均超过上年。

1999年1—7月份食品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也比1998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春中软饮料711.20万吨,同比增长25.3%;啤酒1260.25万吨、白酒27.9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3%、5.4%;罐头75.41万吨,同比增长17.4%;乳制制品35.54万吨,同比增长11.5%;机制糖662.44万吨,同比增长14.1%;原盐1601.25万吨,同比增长27.2%。

食品工业的发展继续保持着良好的态势。

2、新产品、新品种不断增加,满足了人民日益变化的需求各种方便食品如方便面、冷冻食品、各种熟肉、肠类制品、方便茶肴、方便汤料、调味品等都有了迅速发展,儿童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也发展迅猛,从而满足了不同消费层对食品品种、质量、档次的不同需求,逐渐适应了食品消费行为个性化、我样化、时尚化的趋势,使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为提高。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食品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年均增速为13.2%;1958—1978年间受大跃进、自然灾害、“文革”等影响,食品工业发展相对较慢,年均增速仅为4.7%。

1978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469.86%,主要大类食品的产量均大幅增加。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猛,行业门类齐全,各种农产品、轻工、重工等相互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企业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食品工业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产业[2011]3229号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产业[2011]3229号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 、
况 , 真 贯彻 执 行 。 认
附件 : 品工 业 “ 食 十二 五 ” 发展 规 划 国 家发展 改革委 工业 和信 息化 部 ( 公章 )
二 。 一 一 年 十 二 月三 十 一 日


品 工 业 “ 十 二 五 ’ 发 展 规 划 ’
目 录
( ) 类 加 工 业 三 肉 ( ) 制 品 工 业 四 乳 ( ) 产 品 加 工 业 五 水 ( ) 蔬 加 工 业 六 果
总 产值 之 比由 2 0 的 0 21提高 到 2 1 的 08 :, 0 5年 .: 5 0 0年 . 1 8
食 品工业在 国民经 济 中的支柱产 业地位 进一步 增强 。 2 产品 结构 不 断优 化 , 、 市场供 应更加 丰 富
食 品工业 规模 化 、 约化深 入推进 , 集 通过 兼并 重组 、 淘
( ) 护 产 业 安 全 五 维
( ) 进 境 外投 资 六 促
( ) 高企业 诚信 七 提
( ) 八 引导健 康 消费 七、 规划 实 施
五 、 点 行业 发展 方 向与布 局 重
( ) 食加 工业 一 粮 ( ) 用植 物 油加 工 业 二 食
食 品工 业承 担着 为我 国 1 人提 供安 全放 心 、营养 础性 产业 。“ 一五 ” 3亿 十 时期 , 国食 品工 业继 续保持 快 速增 我 健 康食 品 的重任 , 国 民经济 的支 柱产 业 和保 障 民生 的基 长 ,0 0年 实现工 业 总产值 61 是 21 . 万亿 元 ,占工 业 总产 值 比
要》 的总 体 部署 , 加 快食 品工 业 结 构 调 整 , 进 产 业 转 为保 障食 品安全 奠定 了 良好基 础 。 为 促 型 升级 . 设具 有 中国特 色 的现代 食 品工业 体 系 , 建 实现 持 续健 康 发展 , 制 定 《 品工 业 “ 特 食 十二 五 ” 发展 规 划 》 规 划 (

比照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找寻大豆食品行业政策亮点

比照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找寻大豆食品行业政策亮点
浆 ,则 需 要 有 20 0 吨 的大 豆 0 万
用 于食 品工业 。
亮 点 ,应 如 何 实 施 等 ,行 业 专
家进 行 了解 析 。
亮点 一 :
“ 划 ” 出 ,“ 规 提 十二 五 ” 时 期 ,应 充分 利 用 我 国 非 转 基 因
因此 ,一 方 面 考 虑 到 我 国
费 2 克左 右 ;豆腐 、豆浆 等传 1
统 大 豆 食 品 的人 均 E消 费 折 合 t
成 大 豆 尚不 到 1 克 。根 据 我 国 5
居 民营 养膳 食 指 南 推荐 要 求 :
人 均 每 日摄 人 3 0~5 大 豆 或 0克
其 制 品 ,以 4 干 豆 计 算 相 当 0克 于 10 豆 腐 干 或 10克北 豆 腐 0克 8 或 20克 南 豆 腐 或 5 0毫 升 豆 4 0
亮点 二 :
将 是 大 势 所 趋 。根 据 生 产 的 产
企 业 在 不 断 改 进 工 艺 的 同
品 来 种 植 具 有 适 配 性 的 原 料 大 豆 ,对 大 豆 食 品生 产 企 业 选 择 大 豆 原 料 、 提 高 豆 制 食 品 得 率 、改 善 产 品 品 质 和 口感 , 以 及 实 现 大 豆 食 品 生 产 的 自动 化
业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大 豆 食 品 已 向工 业 化 和 产 业 化 迈 进 ,企 业 数 量 不 断 增 多 ,企 业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机 械 化 自动 化 水 平 逐 步 提 高 ,产 品 品种 不 断 增 多 。
豆 委 对 规 模 豆 制 品 企 业 ( 5 前 O 强) 的统 计 , 2 1 年 销售 额合 计 00 为 129 亿 元 ,是 20 年 销 售 0.8 06 额 的3 。以上数据不难看 出 , 倍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加工 关键 装备 , 攻克 了一 批关 键技 术 , 分成 套技 术 部 与装 备基 本实 现从 长期依 赖进 口到 自主化并 成套 出
口的 跨 越 .
展 中起着 重要 作用 , 随着我 国食 品工 业加 大投入 , 科 技 创新 能力 不断增 强 , 然而 与发 达 国家 比较 而 言 , 我
创新 、 理创新 等方 面取 得 长足发 展 , 品企 业 自主 管 食
创新 体 系 日渐 完善 . 同时 , 品企业 研 发投入 大 幅增 食
加.
3 )食 品 企 业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和 机 构 建 设 . 托 依
于食 品 企 业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和 重 大 研 究 项 目 , 品 食
第 二五 ”发 展 规划 与食 品企业 自主创新 能力研 究 十
9 1
和 驰名 商标 , 台系列 国家标 准 和行业 标 准 , 济总 出 经
量 、 牌 效应 不 断扩 大 , 动 生产 率稳 步提 高. 品 劳
提 高 到 0 8 , 键 设 备 自主化 率 提 高 5 % 以上 , . 关 O
和科 研 院所 的产学 研联 合初 步形 成.
4 )食 品 企 业 自主 创 新 成 果 . 品 企 业 自主 知 识 食
1 )行业 装 备水平 和 关键技 术 水平 . 十一 五 ” “ 以
产 权和 发 明专 利 显著 增 加 , 产 品销 售 收 入迅 猛 增 新 长, 自主创新 产业 化水平 不 断提 升 , 生 了一批 名牌 产
食 品安 全控 制 、 型节 能环保 等关 键技术 取得 突破 , 新
5 )山东食 品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 山东 省食 品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经 过“ 一 五 ” 十 的建 设 , 体 水 平 明 整 显 提 高. 品工业 科研 和技 改投 资增 多 , 食 创新平 台建 设 步 伐加 快 , 品技术 创新 能力 不断 增强 , 食 行业 整 体 技 术装 备 水平 有较 大 提高 . 止 2 1 截 0 0年 末 , 成 1 建 3

食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食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进 口需 求平 淡 将 导 致 全 球 火 鸡 贸 易 量 与 2 1 01 年 持平 。欧盟 、巴西 以及加 拿大 出 口量 预计 将 与上 年持平 。 由于市场需 求疲 软 ,美 国火 鸡 出 口量 预计
于 U E建 造 一 个加 工 厂 ,未 来 将 增 大进 口的 需求 A
量 。尽管 面临经 济挑 战 ,巴西 向委 内瑞 拉 出 口规 模 预计 仍将扩 张 。
称《 规划》 , 包括粮食加工业 、 用植 物油加 工业在 内的十三个重点行业的发展方 向和 目标进行 了明确部署 。 )对 食
《 规划》 将粮食加 工业发展 方 向与布局放 在 首要 位置 , 出“ 指 十二 五” 间我 国将积极发 展饲料 加 工业 , 期 严
格 限制 生物化 工等非食品 用途 的玉米深加 工产品 , 确保 口粮 、 饲料 用粮供 给 , 快产业机 构调 整 , 加 发展 国际粮 食
所 提高 。圜
注 : 本 文 译 自 ( i s c n oly Wo d M r t a d ( v t k ad P u r : r a e n L eo t l ks Ta e , 文 由 美 国农 业部 ( S A) 外 农 业服 务 部 ( o i — r )原 d) UD 对 Frg A en
gi h rl ev e 于 2 1 rc ua Sri ) 0 1年 1 u c 0月 发 布
中国和泰 国将持续 受 到疫病 相关 限制 ( 策 ) 政 的
影 响 , N . 鲜产 品 出 口将 受 到抑制 。中 国的主 要  ̄ TI 保
食 品行业 “ 十二 五” 展规 划发布 发
21年 1 01 2月 3 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 和工业和信 息化 部联 合发布《 食品工业“ 十二五 ” 发展规 划》 简 (

中国家禽屠宰加工技术及装备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中国家禽屠宰加工技术及装备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余 条 。而 自动 掏膛 线 数 量仅 有 2 0条 , 0 80 0只/ h的
2条 ,00 0只/ 1 0 h的 1 2条 ,200只/ 1 0 h的 6条 。而
且 全部都 是从 欧洲 国家进 口。 欧美 国 家一个 1 0 00 0只/ h的 肉鸡 加 工 厂 的用 工 仅 4 0人左右 , 我 国则需 要 13 0人 左 右 , 0 而 0 如果 包 括深加 工 人 员 就更 多 了 , 且 用 工 年 龄 也 发 生 了 并
西接 近 5 % , 0 而我 国前 十位 肉鸡 生产 企业 , 其生 产量
累计 不到 1% 。在 20 2 09年 美 国《 肉类 与 家禽 》 志 杂
公 布 的全 球 肉类 工业 5 0强 中 , 国没 有 一 家企 业进 中 入 , 距非 常 明显 差 。 我 国现有 80 0只/ 0 h以上 的大 型家 禽加 工 生产 线 2 0余 条 , 0 60 0只/ 0 30 0~ 0 h的 中型 生产线 有 4 0 0
. . . 屠宰加工与设备 T
21 年第 3 01 期 总 第 39期 5
中国家 禽屠 宰加 工技 术 及装 备在 “ 二 五 " 十 期 间 的 发 展 目标
张奎 彪

艾斯 克食 品机 械 集 团 吉林 四平
160 30 0
要 多种 原 因造 成 了 中 国的 家禽 屠 宰 加 工技 术 和装 备 落后 于发 达 国 家 3 4 0~ 0年 。分 析 原 因 , 明确 目标 ,
c si g t c noo y a d e upme tb e p n o n s e sn e h l g n q i n y l a s a d b u d ”, a t mai n e u p n d n Ch n l b u o t q i me tma e i i a wil e o

“十二五”我国继续扶持马铃薯加工业

“十二五”我国继续扶持马铃薯加工业
万吨 ( 二 以1 基计 )。
“ 十一五”期间马铃 薯加工业主要产 品产量 ( 万吨 )
维 护粮 食 安 全 为 马 铃 薯加 工业 创 造 了 良好 的 发
展 空 间 。 消 费结 构 升 级 为 马铃 薯 加 工 业 拓 宽应 用领
域 提供 了契 机 。 “ 二 五 ”时 期 是 我 国全 面建 设小 十
康 社 会 的关 键 时 期 ,是深 化 改 革 开 放 、加 快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式 的 攻 坚 时 期 ,马 铃 薯 加 工业 将步 人 新 的 发 展阶 段 。生 活 水 平 的改 善 、城 镇 化率 的提 高 、工
/^\
4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经 济 全 球 化 为 马 铃 薯 加 工 业 提 供 了 国 际 化 发 展 机 遇 。随 着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深入 发 展 ,一 方 面 ,发
“ 二五 " 我 国继续扶持马铃 薯加工业 十
马铃 薯是 世界 上仅次 丁小麦 、水 稻 、玉米 的第 四 大 粮食 作物 ,也是 粮 、菜 、饲 料和 工业 原料兼 用的 经 济 农作物 。 自19年 以来 ,我 国马铃 薯种 植面 积和 总 95
产 量均居 世界 首位 。马铃 薯加 工业是 随 着我 国农副 产 品加 工业 和食 品工业 发展 而兴起 的新 兴行 业 ,加 工量
业 技 术 的发 展 ,将直 接 带 动 消 费 需 求不 断 升 级和 消 费 市场 不 断 扩 大 ,促进 高附 加 值 马 铃薯 精 深 加 工产 品 生 产和 销 售 的 快 速增 长 。 同时 ,马铃 薯 淀 粉 、变
性 淀粉 和 全 粉 作 为 天然 高 分 子 化 合物 ,具 有 良好 的 安 全 性 、营 养性 、功 能 性 ,市 场潜 力较 大 ,将 在 食 品加工 领域 得到 越来 越广 泛的 应用 。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食品工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发展三个方面,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历程进行探讨。

一、食品工业的起步阶段中国食品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那个时候,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的食品工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也相对较低。

主要生产一些传统的食品,如米面制品、豆制品等。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二、改革开放的推动改革开放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食品工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对外贸易的推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入中国,食品工业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国内市场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开始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的力度。

这一时期,中国食品工业实现了从传统食品向多样化和高品质食品的转变。

三、现代化发展的推进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食品工业逐渐走向现代化。

近年来,食品工业在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种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被广泛应用,使得食品加工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和可控。

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这些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三个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从传统食品向多样化和高品质食品的转变,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食品工业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食品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状况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万亿元,比2010年的6.3万亿元增长了72.7%,年均递增约14.6%,略低于“十二五规划”中“食品工业年均增长15%”的目标。

2014年,食品工业上缴税金总额924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4.8%;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8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95.1%,年均增长18.2%。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88:1提高到2014年的1.05: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会统计,2010年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家,2014年,全国达到和超过这一规模的食品工业企业有54家,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百亿元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家的发展目标。

2014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共计5789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1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54.0%;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62.9%;上缴税金占全行业的83.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

2011年—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3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43万亿元,增长1.5倍。

201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8%,年均增长27.2%;全国食品工业总资产6.5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6.6%,年均增长13.6%。

食品工业是最早开放的竞争性行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食品工业企业已经适应了按市场经济方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

目前,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8%是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其他资金来源只占到全部投资的12%。

四、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指导下,食品工业区域经济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了领先和优势的地位,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了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59万亿元,比2010年的3.26万亿元增长40.8%;其中山东省2014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8万亿元,一直以来稳居全国首位。

中部地区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2万亿元,比2010年的1.45万亿元增长101.4%;其中河南省2014年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631.55亿元,自2010年起连续4年居全国第二位。

西部地区借助政策优势,食品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西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比2010年的1.20万亿元增长71.7%。

从增长速度上看,“十二五”期间,中部发展最快。

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分别为45.1:22.9:19.4:12.6,到2014年发展为42.1:26.8:18.9:12.2。

从中看出,东部地区食品工业份额占比减少,中部地区份额增加。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48.34%提高到2014年的57.89%,基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五、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4年累计实现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806.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52.4%,年均增长11.1%。

食品出口四年累计2256.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750.4亿美元增长28.9%;进口累计3550.5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060.3亿美元增长72.3%。

“十一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年—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

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粮食、油料、油脂等)量、值不断创出新高,加之对乳制品和肉及肉制品食品进口的大幅增长,导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及食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

七、食品工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1.粮食加工业粮食加工业转化农产品数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60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比2010年增长98.4%,年均增长18.7%。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大米13042.82万吨,比2010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2.2%;生产小麦粉14116.02万吨,比2010年增长39.5%,年均增长8.7%。

2.食用油加工业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

“十二五”期间,我国食用油加工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1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6534.13万吨,比2010年增长66.9%,年均增长1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69.98亿元,比2010年6076.80增长70.6%,年均增长14.3%。

3.乳制品制造业“十二五”期间,乳制品制造业在整顿和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诚信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

2014年全国乳制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97.73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年均增长13.8%;乳制品产量2651.81万吨,比2005年2159.39增长22.8%,年均增长5.3%。

4.酿酒工业酿酒工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工业之一,也是世界酒类品种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十二五”期间酿酒行业在经历“十一五”高速发展后,逐步向“理性变革、力求稳健”发展,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科技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2014年,全国葡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57亿元,比2010年309.5增长35.9%,年均增长8.0%;葡萄酒产量116.10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6.6%,年均增长1.6%。

全国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6亿元,比2010年增长35.8%,年均增长7.9%。

全国啤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24亿元,比2010年增长46.2%,年均增长10.0%;啤酒产量4921.85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9.8%,年均增长2.4%。

2014年,白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8.89亿元,比2010年增长94.2%,年均增长18.0%;白酒产量1257.13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60.2%,年均增长12.5%。

白酒行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节粮降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5.屠宰及肉类加工业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7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72.6%,年平均增长14.6%。

2014年,畜禽屠宰业生产鲜冻肉3903.44万吨,比2010年2116.8增长84.4%,年平均增长16.5%;肉制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42.2%,年均增长9.2%。

八、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全球食品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跨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人才、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实现食品工业重组,这些也对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食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2、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迫切而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长期的主要任务。

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对这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

3、高新技术应用加速,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4、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随着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阶层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①民以食为天--刚性需求--吃的饱②生活水平提高--结构需求--吃的好③健康长寿--功能需求--吃的安全有营养,而且正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转变,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5、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县市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带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食品工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和经验交流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