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微滤技术

A、原理介绍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范围为0.1~75 μm,膜厚120~150μm。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 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B、技术优势

砂虑只能去除很小的胶体颗粒,使出水浊度达到1度左右,但水中仍含有数十万个粒径为1~5μm的颗粒,这是砂虑所不能去除的,微滤则可以去除这些颗粒。避免将上道工序产生的微粒带到下道工序去,起到了保证系统安全的作用。

2、超滤技术

A.超滤原理

超滤起源于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70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膜孔径在20-1000A°之间。中空纤维超滤器(膜)具有单位溶器内充填密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在超滤过程中,水深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深剂(水)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滤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深缩液。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

流动状态下完成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

超滤系统流程图

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

3x10000—1x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

近30 年来,超滤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不但在特殊溶液的分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而且在工业给水方面也用得越来越多。例如在海水淡化、纯水及高纯水的制备中,超滤可作为预处理设备,确保反渗透等后续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在食品饮料、矿泉水生产中,超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超滤仅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和细菌等杂质,而保留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超滤膜为多孔性不对称结构。过滤过程是以膜两侧压差为驱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溶液分离过程,使用压力通常为0.03~0.6 MPa,筛分孔径从0.005~0.1μm,截留分子量为1000 ~500,000 道尔顿左右。

B.技术优势

超滤作为重要的预处理技术,能显著降低来水的浊度、水的污染指数SDI 值。超滤膜具有水通量大,能较好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等的良好性能,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耗能少,)分离过程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适合一些热敏性物质如果汁、生物制剂及某些药品等的浓缩或者提纯,分离过程仅以低压为推动力,设备及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管理及维修,应用范围广,凡溶质分子量为1000~500,000 道尔顿或者溶质尺寸大小0.005~0.1μm 左右,都可以利用超滤技术。

3、反渗透技术

A.反渗透原理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盐水。

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见卤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

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反渗透原理图

B.技术优势

反渗透主要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在分离过程中没有加热和相变,具有脱盐率

高、去除范围广、耗能小、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反渗透和纳滤过程单独、或与离子交换法、或其它分离过程相结合,可以降低再生剂的费用和废水排放量,也可以用来制备高纯水,在电厂当与热法结合时,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率。

4、离子交换技术

i.离子交换原理

离子交换是指水通过离子交换柱时,水中的阳离子和水中的阴离子(HCO-等离子)与交换柱中的阳树脂的H+离子和阴树脂的OH-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阳、阴混柱的不同组合可使水质达到更高的要求。是目前成熟的常规制取纯水、超纯水的装置。离子交换器分为阳离子交换器(软化器)、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等。

离子交换设备实现水质的全自动连续检测,超标自动报警,再生过程全自动完成,零备件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耐腐蚀,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能,耐用性。

离子交换设备按处理类型分以下几种类型:

A、阳离子固定床交换器

阳离子固定床交换器是用来降低或基本消除原水阳离子的装置。在此,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RH)来进行软化处理,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可交换的阳离子(如H+),把水中所含的阳离子交换出来,该过程的离子反应式如下:

Na++RNa=RNa+H+

由上可见,水中的Na+等阳离子被RH型树脂中的H+置换出来以后,就存留在树脂中,使离子交换树脂由RH型变成RNa型树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