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则孝出则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则孝,出则悌

——读《论语》有感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兄弟情同手足”。这些都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夫子也主张“孝悌”,在《论语》中充分表现出来了。那么孔子是怎样谈论孝悌的呢?

“孝”乃孝敬父母,“悌”乃友爱兄弟,先一起谈谈“孝”吧!

因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所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意思是说,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谓“仁”的根本吧。而孔子也曾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在孔子的思想中,孝与政治是不可分开的,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击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认为要使人民尊敬你,你要倡导对父母孝顺,对众人慈爱,他们就会忠实于你,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执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地干活,或问孔子曰:“子奚不为政?”施于有政,是恋为政,奚其为政?”此句大意讲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尚书》里有句话说:孝啊就是孝敬父母,并以友爱的态度对待兄弟;倡导孝悌的道理推广到政治方面,这也算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做官才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孔子的主张认为国家的政治,应以孝为主,孝及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体现了他的道德是否高尚,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那他就更加不可能爱人民,体会百姓的艰苦,做一个人人敬爱的好官了,所以孝敬父母与为政,是有密切关系的。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己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用乎?”

这段对话的主要意思是说宰我的父母去世了,宰我问孔子是否非要替父母守三年丧,于是孔子就对宰我说如果宰我居丧孝吃美味还觉得香甜,听音乐还觉得快乐,住好房子还觉得安适,那你可以不用守三年,宰我出去后,孔子感叹他大不孝,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孝,那么怎样做就是尽孝呢?

孝敬父母不仅停留在百依百顺上,而且要父母不担心。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你没有一定的地方而到处漂泊时,你的父母一定会很担心、思念,然而在担心和思念时却又见不到,不要让思乡的游子和思子的慈母只有共同仰望一轮明月时才能传达彼此的愁绪。

当我们长大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了,回头望,看看父母因为了我们而饱经沧桑的脸,他们年事已高,我们应该好好侍奉他们,为他们的年高而担心,因为他们随时离我们而去,那么将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果。诚然知道父母的年龄是非常有必要的。

孔子曾说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视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看一个人,如果三年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坚持的准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了孝,所以说,只有坚持父母的遗愿志向,子女才算真正的尽了孝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所以要时时刻刻牵挂着父母,这样才算是有孝心。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侍奉父母就够了,但这是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够去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做到侍奉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父母诚心侍奉也是一种孝顺啊!这是其中一点。另外,在侍奉双亲的同时要听从父母的话,耐心地与父母交谈。大家看过这则公益广告吗?讲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做了满满一桌饭菜,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桌子旁边,怀着美好的盼望在等待……然而,不一会来了个电话:“妈,我不回来了,公司请我们吃饭,您先吃

吧!”随后就会滴滴挂电话的声音。老人叹了一口气,一转身又来了个电话:“妈,我不回家吃了,我还有事……”老人满面愁容摇摇头,叹气着走到房间……这是多么寂寞的老人啊!所以侍奉双亲要经常和父母谈心,不让他们感到寂寞。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怨。”就是说侍奉父母,假如他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进行劝说,看到父母即使从心底里不愿听从他们的意见,但还是要恭恭敬敬,而不要去违背,为父母操劳,不要心中怨恨,这是大多数孝子能做,然而对父母服服帖帖是大多数人所不愿意的。

然而孝敬父母不仅停留于这,更重要的是于内心。当父母去世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要做到父亲死后三年都不该变父亲所坚持的规定是多么的不易,可想而知那些孝子多么的不易,真让人敬佩。按照周礼的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我们孝敬父母,不仅在他们生前孝敬,在他们去世后仍孝敬,这也许才是大孝吧!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攀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认为不违背周礼就是孝。父母在世时,按周礼去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了,要按周礼对他们办丧事,按周礼祭祀他们。周礼是一个对父母尽孝的准则,对父母尽孝道应该依礼而行,不应该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无论他们在世抑或去世,都应如此孝敬双亲,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父母去世,要居丧三年,在居丧期间,要常哀思养育之恩,家中有了变故,绝不可以饮酒作乐,但是子女对父母的孝,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孝敬父母。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对父母和颜悦色,声调柔和,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食让父母吃,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能算是孝吗?子女对父母的孝不能只是表面上的,要真心实意的去关爱父母,让父母感觉到你的爱,感觉到快乐与温暖。

我们从小给父母带来太多的麻烦,从我们伴随着母亲分娩之痛伊始,我们至此给父母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让父母永远不安宁,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感觉是很难受的。你想想当你有能力报答你父母的时候,你的父母却已从你身边消失了,你不会感到愧疚遗憾吗?这种愧疚必定会伴随你一生,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多孝敬父母,让他们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