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的经典案例
【正确心理暗示方法】如何给孩子心理暗示
![【正确心理暗示方法】如何给孩子心理暗示](https://img.taocdn.com/s3/m/68abbf3d6c85ec3a87c2c5cf.png)
【正确心理暗示方法】如何给孩子心理暗示*导读:正确心理暗示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正确心理暗示方法都有什么?正确心理暗示方法如何灵活运用?*心理暗示有些事,说多了就会变成现实,这就是暗示的作用。
对于还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案例:扬扬又一次被妈妈带进医院。
就诊时,妈妈对医生说:我生扬扬时难产,医生曾给他吸过氧,并告诉我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智力问题。
妈妈叹了口气:现在扬扬9岁了,和其他孩子确实不一样,由于脑子受过伤,学习上有困难,成绩总是排在最后。
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去好多医院看过,都没有检查出问题,可能就是我生他时落下的病根。
这时,医生转而看了看扬扬,扬扬紧接着说:我脑子不好,所以学习上不去,我也没办法。
经医生再一次检查,扬扬的智力根本不存在问题。
那扬扬的学习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说多了会真成笨蛋医学分析:医学上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精神发育迟滞,要符合这样一些条件:孩子在18岁以前发病的;智力表现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智商低于或等于70。
同时还得存在以下各方面适应功能中至少两种缺陷:彼此交流、自我照料、家居、社交技巧、工作、闲暇、健康和安全等。
显然,在扬扬身上不存在类似问题。
提示:即使孩子确实存在一些智力上的先天缺陷,也不要常在孩子面前说他脑子有问题。
因为每个人都有潜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无数事实证实,即使一个天才,如果每天告诉他是笨蛋,他也可能有一天真成了笨蛋。
面对孩子现在如此缺乏自信,父母和孩子都应调整心态,或尽快进行家庭心理治疗。
2、消极心理影响智力心理分析:走进医院,杨扬和妈妈要诊断的是大脑问题,但他们的问题却是无法单纯用医学手段解决的。
很明显,杨扬的大脑是受了心理暗示的伤。
扬扬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完全是由于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而他妈妈接受的是生产时医生的暗示。
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扬扬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扰。
而扬扬也把自己平时学习不努力,遇到学习难题不想办法解决的习惯很自然地归咎于自己脑子有问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实践(3篇)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9aa6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1.png)
第1篇一、引言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种效应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
以下是对其理论基础的分析:1. 心理学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研究。
他们认为,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因为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评价的影响。
2. 教育学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育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爱。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传递积极的期望教师应将积极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好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递积极的期望:(1)鼓励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信任学生:教师应信任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3)期望具体化:教师应将期望具体化,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相信你在这次考试中会取得好成绩,只要你努力。
”3. 调整教学方法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经典案例
![罗森塔尔效应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35c42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b.png)
罗森塔尔效应经典案例案例一: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
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
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这是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
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
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
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
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
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
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
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
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上帝!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案例二:三毛的故事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这个"你",是她的父亲。
有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这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
"做女儿的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
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案例三:卡耐基的故事卡耐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
继母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向她介绍说:"以后你可千万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镇公认的最坏的孩子,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被这个倒霉蛋害得头疼不已。
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7966e7327d3240c8447efff.png)
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它的一切都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也就是说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但这一暗示却改变了教师的看法,使他们通过眼神、微笑、音调等将信任传给那些学生,这种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种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换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犹如催化剂、加热剂。
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ppt课件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8f29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f.png)
05
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批判与反思
实验的局限性
样本规模较小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仅针对一小 部分学生进行了研究,样本规 模较小,可能导致结果的不稳
定性。
缺乏随机性
实验中的分组并非随机分配,而是 基于教师的评估,这可能引入主观 偏见,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自我实现预言
01
定义
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表现
,从而使得预期的结果得以实现。
02 03
实例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如果教师认 为某个学生有潜力取得好成绩,那么这个学生很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期望 而努力表现更好。
启示
在教育和管理中,我们应该对他人和自己持有积极的期望,以激发他人 的潜力和创造力。
02
深化影响因素研究
除了他人期望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 响罗森塔尔效应的表现?未来研究可 以进一步探究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等 因素对罗森塔尔效应边界条件
虽然罗森塔尔效应在很多场景中都得 到了验证,但是否存在边界条件?未 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罗森塔尔效应 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望。
教师期望的影响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当教师 对学生持有高期望时,学生会更加自信、努力,并更容易取得好成 绩。
消除偏见
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产生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学 生的实际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期望。
提高教师期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培训和心理辅导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期望水平,让 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潜力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罗森塔尔效应”对育儿的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对育儿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109813fc77da26924c5b04a.png)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之“罗森塔尔效应”案例: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实验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尤其在儿童阶段。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能量。
一旦人感觉获得了社会认可,自我价值感会增强,自信积极,极力达到对方期望。
有的家长纠正孩子错误时,总是数落,和别人家孩子比……这些言行都是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聪明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天才,就像对待天才一样,少挑毛病多从正面鼓励。
对于罗森塔尔效应,很多家长可能误会这就是传统所说的“鼓励式教育”,其实不然,这并非单纯的夸赞或者表扬。
心理现象——1罗森塔尔效应及其负效应(期望效应)
![心理现象——1罗森塔尔效应及其负效应(期望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9f7375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理现象——1罗森塔尔效应及其负效应(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效应也叫⽪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所⼩学,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共18⼈写在⼀张表格上,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师,并透露给这些学⽣说,这些名单上的学⽣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学业冲刺”的潜⼒。
其实,这份学⽣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
但⼋个⽉后再次进⾏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此名单的学⽣,不但成绩提⾼很快,⽽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再后来这18⼈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出了⾮凡的成绩。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希腊神话中⼀王⼦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格马利翁效应”。
传说⽪格马利翁爱上了⼀座少⼥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并与之结为夫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特别厚爱。
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
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会产⽣⼀种⾃尊、⾃爱、⾃信、⾃强的⼼理,在这种⼼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这⼀效应就是期望⼼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到管理⼯作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作和⼈际交往中,⼀旦好意知觉对⽅,有意识或⽆意识地寄以期望,对⽅会产⽣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如领导在交办某⼀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望的⽅向发展,⼈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
罗森塔尔的负效应(反期望)“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来的,它揭⽰了教育过程中这样⼀种⼼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有极好发展潜⼒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产⽣期望,从⽽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体察到教师对⾃⼰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更加勤奋努⼒地学习,结果,智⼒和学习成绩⼤幅度提⾼。
教育心理学第3版案例-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教育心理学第3版案例-罗森塔尔效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abb4c19c850ad02de804168.png)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Rosenthal&L.Jacoboson)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
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
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
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他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皮格马利翁(Pygemoliou)的名字,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ae3e8d476a20029bd642d6c.png)
1960 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
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
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
”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
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抽取的。
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
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
积极主动的态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
3.制作地形小模型如果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带领学生自制地形模型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间的思维转换,也利于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和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许多地理教师用粘土或泡沫板等材料来做模型,但那只能从“平面”变成“立体”,却不能从“立体”变成“平面”,所以比较适合在学完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之后,作为巩固所学的实践活动在课后进行。
罗森塔尔效应总结
![罗森塔尔效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c0d2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a.png)
罗森塔尔效应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自我实现预言”或“自我应验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
人们通常在接收到有关他们的某种特定性格或能力的信息后,会出现这种效应。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具有某种特质或能力,那么他就会表现出这种特质或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的发现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他和同事利夫顿(Lenore Jacobson)在1968年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对学生期望的实验。
教师被告知某些学生是“智力发展突出”的,并且在后续测试中发现这些学生的智力得分确实高于其他同学。
而实际上,这些“智力发展突出”的学生只是随机选取的,并没有实际的智力差异。
这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影响学生的表现,从而实现了自我实现预言。
在罗森塔尔效应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这种效应不仅仅存在于教育领域,还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得到体现,比如体育、商业、医学等。
一名运动员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胜利,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在比赛中获胜。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商业领域,一个经理如果对员工寄予厚望,那么员工就会更努力地工作,实现经理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理论认为,这种效应与信念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当人们相信自己具有某种特质或能力时,他们就会相应地行为,从而实现了这种预期。
也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待事物过程中会存在一种“确认偏差”,即更倾向于关注能够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而忽略与之相悖的信息。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和期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表现的。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某事,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成功。
我们也应该重视他人对我们的期望,因为这些期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表现。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负面的预期和印象,因为这些预期很可能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影响我们未来的表现。
罗森塔尔效应为我们揭示了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人们的信念和期望对其行为和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d176d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9.png)
皮格马利翁效应(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点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来源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
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
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
罗森塔尔效应的故事18位学生因教授一句话改变一生
![罗森塔尔效应的故事18位学生因教授一句话改变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9af797250c22590103029dd8.png)
罗森塔尔效应的故事:18位学生因教授一句话(改变了一生)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
他们从1-6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级,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而在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次回到这所小学,给曾经被赞美过的18位学生进行了二次考试,而这时奇迹发生了,据说他们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并且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甚至连求知欲也更加旺盛,对于和人打交道的欲望也更加高了,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有趣的变化呢?校长和教师都迫不及待的问道:世上真有这么一种测试可以测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吗?如果没这样的测验的话,可名单中的学生的确都进步了?罗森塔尔回答道:并没有,我只不过是撒了个谎,这18位同学是我随便挑选的,他们并没有天赋。
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其实就是说明心理暗示的强大,尤其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甚至能改变人的行为和心态,在教学上更是如此,如果老师总是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期望和积极性也就越高,而且还会不知觉的向着老师对他的期望靠拢,最终期望就很可能会变为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带来哪些启示有: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才能;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表明,对人加以积极的评价,并以积极的期望,他会受到鼓舞,变得自信,从而更加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爱迪生上小学,仅仅三个月就被开除了,理由是“弱智”。
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决不会是傻瓜。
她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读书。
”爱迪生的母亲亲自教育他。
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鼓励,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
由于教师的积极期望,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你很有才华”的期望,学生一方面感到教师的信任,产生一种鼓舞作用,会加倍努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期望中坚信了自己的才华,找回了自信,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3dc0881e52ea551810a687ea.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作者:王刚来源:《学周刊·B》2013年第09期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被解读为正期望、正引导、鼓励、赏识的教学行为。
怎样才能有效地鼓励和赏识呢?教师应该让鼓励和赏识走出“廉价”和“敷衍”的误区,适当使用“权威性谎言”激发学生动力,通过多种方法,保持学习动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罗森塔尔效应谈到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潜力的问题,很多会人对“罗森塔尔效应”津津乐道: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挑选出几名学生,并告诉他们的教师说,这几名学生潜力巨大,将来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再次来到这所中学,令人惊奇的是,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都有了明显进步。
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教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只是随意选出的。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一、鼓励与赏识,要走出“廉价”和“敷衍”误区“一个孩子,他不仅仅是名册上一个符号,一个好学生或者坏学生……他首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将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来对待。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鼓励和赏识的时候,总是采用“你真行”“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这样的句子,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既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点评,也无法做到积极有效地激发。
这样的鼓励和赏识是廉价的,并没有将学生作为一名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
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么敷衍,要么夸大,均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教师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有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要进入到孩子的心灵世界,用真诚的心和科学的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
例如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可以采取以下鼓励:“你刚才的回答,老师感觉到你用心思考了,抓住了关键词,谈出了自己的感想,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分析的学生,我很满意。
【名人故事】心理学小故事――罗森塔尔效应
![【名人故事】心理学小故事――罗森塔尔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cad2a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3.png)
【名人故事】心理学小故事――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自我实现预言”,是指当人们接收到他人对自己的某种期望,就会按照这种期望去行动,最终实现了这种期望。
这种效应在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它的发现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
在1978年,罗森塔尔和杰克布雷内韦茨对这个效应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在实验中,他们告诉了一群老师,他们在一个学期中将有一些学生表现优异,这些学生将会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而实际上,这些学生都是随机选取的,他们并没有比其他学生更优秀。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发现那些得到了“学生表现优异”标签的学生,的确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典型例子。
这个实验表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到学生的表现,促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期望行动,最终实现了老师的预期。
在现实生活中,罗森塔尔效应也经常出现。
当别人对我们抱有一种期望时,我们可能会受到这种期望的影响,进而表现出与这种期望相符的行为。
这在教育领域尤为重要,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罗森塔尔效应也能在职场上被观察到。
领导者对员工的期望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而员工也会根据领导者的期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种效应也被广泛应用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
罗森塔尔效应并非总是正面的。
有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负面期望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表现。
当我们被认为没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我们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信心,最终表现得和预期一样糟糕。
这种情况下,罗森塔尔效应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表现。
能够理解并正确应对罗森塔尔效应,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到罗森塔尔效应的存在,合理利用它,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同时避免其负面影响。
登堂入室!10则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
![登堂入室!10则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d04da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3.png)
登堂⼊室!10则社会⼼理学经典案例每个⼈都渴望⾃⼰有读⼼术,希望藉此看透他⼈的内⼼。
可每个⼈也都知道并⽆此神奇的⽅法,了解他⼈的想法,必须从⼀个⼈的⾏为开始,以洞察其思想为⽬的,简单的⼗则经典案例让你登堂⼊室。
1、鸟笼逻辑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过不了⼏天,主⼈⼀定会做出下⾯两个选择之⼀:把鸟笼扔掉,或者买⼀只鸟回来放在鸟笼⾥。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只要有⼈⾛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们会问:“那么,你要⼀个鸟笼⼲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选⼀,因为这⽐⽆休⽌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们绝⼤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活和⼯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个房⼦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打破; ⼀⾯墙,如果出现⼀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糟,不堪⼊⽬的东西。
⼀个很⼲净的地⽅,⼈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点⽆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们才会⾃暴⾃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个⼩缺⼝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处不抢,⽆⽇不杀,⼤⽩天⾛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在光天化⽇之下,敲了⼀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不敢只⾝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复⽣,向上提升。
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
![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78aef752d380eb62946dfd.png)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解析]“期望”的神奇魔力。
老师们对罗森塔尔的话深信不疑,对指出的学生产生积极期望;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
教师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相同,作家余秋雨在童年成长时期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在他14岁时,在一个夏天的黄昏,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一挥而就的就写完一篇作文,只是为了应付暑假作业,一写完就飞奔出去玩了。
结果,他的作文被刊登在报纸上,而且作为后面印有口气堂皇的长篇评语。
这些评语是一位大学教师给审批的,那位大学教师从审题、选材、详略取舍、辞章修养上一一加以赞扬——这位大学教师可以说是给他作了一次决定他终身的指点。
后来余秋雨踏上了文学的道路。
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三十年的重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贴积极标签,促进孩子向着期待的积极方向发展;而应尽力避免向孩子们贴上“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鲶鱼效应】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森塔尔效应的经典案例案例一: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
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
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这是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
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
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
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
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
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
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
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
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上帝!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案例二:三毛的故事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这个“你”,是她的父亲。
有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这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
”做女儿的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
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案例三:卡耐基的故事卡耐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
继母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向她介绍说:“以后你可千万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镇公认的最坏的孩子,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被这个倒霉蛋害得头疼不已。
”卡耐基本来就打算不接受这个继母,在他心中,一直觉得继母这个名词会给他带来霉运。
但继母的举动却出乎卡耐基的意料,他微笑着走到卡耐基面前,摸着卡耐基的头,然后笑着责怪丈夫:“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看哪,他怎么会是全镇最坏的男孩呢?他应该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才对。
”继母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卡耐基,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这种话啊,即使母亲在世时也没有。
就凭着继母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
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
可是在她来之前没有人称赞过他聪明。
案例四:一个父亲的故事有一位父亲用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部新车,他非常爱惜这部车,每天都精心地清洗它。
他5岁的儿子总是跟着父亲一起清洗,父亲也为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儿子而备感欣慰。
有一天,父亲忘了清洗这部新车,尽管上面很脏。
儿子知道父亲很累了,便想背着父亲一个人把车洗完。
但他怎么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亲平时刷锅的钢丝刷子,于是走进了厨房。
但当他刷完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现了很多花纹,他忙去找来父亲,边哭着边向父亲道歉,父亲看见自己的新车被儿子刷成这样,心痛得不得了,但他也很爱他的儿子。
于是他气得走进了房间,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啊,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我该怎么惩罚我的儿子呢?”一会儿,父亲走出房间,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儿子拥到怀里:“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但更爱你。
”案例五:怀特·露丝的故事怀特·露丝有两个姐姐,他们仨和父母相亲相爱。
那年夏天,三姐妹驾车起郊外旅游。
两个姐姐已经有驾照,而且有比较丰富的驾驶经验。
但刚满16岁的露丝则是新近刚获得的驾照。
大姐和二姐商量,在繁华的市区由他们两人驾车,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就让她练练手艺。
到了郊外,露丝开着车,兴奋得有说有笑,可能由于缺乏经验而心慌,她本想在红灯亮起来之前闯过路口,但却没有如愿,反而和一辆从侧面驶过来的一辆大拖车相撞,大姐当场死亡,二姐头部重伤,露丝也腿骨骨折。
她的父母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了医院。
露丝本以为父母会责怪她,但父母只是紧紧的抱着她和姐姐,热泪纵横。
父母搽干两个女儿脸上的泪,开始谈笑,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对于两个幸存的女儿,尤其是露丝,父母始终温言慈语。
当时父母的行为真的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好几年过去了,露丝问父母,当时为什么没有教训她,而事实上,姐姐正是死于她闯红灯造成的车祸。
父母只是淡淡地说:“你姐姐已经离开了,不论我们再说什么或做什么,都不能让他起死回生,而你还有漫长的人生。
如果我们责难你,你就会背负‘造成姐姐死亡’的包袱,而你也会丧失一个完整、健康和美好的未来。
”事后的责备并不是重要的,有时候它根本一点用处也没有,最重要的是心灵和未来。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案例六:一个实习生的故事教育实习的第一天,我还没同我的学生见面就已经先见到了她们的作业本。
每一位学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她们作业的质量,包括书写的整洁度,表达的规范性,解题的正确率等。
而我就是这样记住了小陈,由于她是45本作业中规范性最差的一个。
几天下来,小陈的作业情况如出一辙:字迹潦草,表达不完整。
我找到了指导老师,询问小陈平时的数学学习情况。
原来小陈是一个头脑很不错但是行为规范较差的女孩。
我顿时有了主意,决定从她"头脑不错"这点入手。
由于她作业的正确率很高,于是我在她每一次作业之后都写上了批语,诸如:"思路独特,想法不错,但表达不规范,在考试中会吃亏。
期待你下一次有改观!".一次,两次,小陈的字写得确实端正了很多,但是数学表达上的规范性还是时好时差。
比如说,立体几何中要求一个二面角的大小,在计算之前必需交代"x角是x二面角的平面角",第一第二次小陈还是一个字也不交代,只管计算,我就每天在她作业本上每一处该交代的地方都醒目地补上规范性的语句。
紧接着的一次立体几何测验,她的分数几乎都被扣在"交代"上。
也许是她意识到了交代这些语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来几次作业中终于出现了除了计算以外的内容,我着实感到欣慰,虽然那些弥足珍贵的语句仍然是"缺胳膊少腿"的不怎么规范,但是小陈作业的规范性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
我意识到应该抓紧机会彻底地治好她,于是我决定与小陈谈一次心。
我没有特地去教室找她或是叫她到办公室来,而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们完成了轻松友好的谈话。
那节体育课是排球赛,我作为实习班主任也去为她们加油。
看到小陈在拉拉队中,我靠近她笑着说:"你叫陈禾元吧。
"她没有一点拘束:"徐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因为你的作业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呀!"我仍然面带微笑,可是我感到了她的不自在。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的作业很乱的。
"我却话锋一转:"我记住你的名字,是因为你好几次作业中的解题思路很独特,你是一个有见解的女孩。
"这下我看到了她的吃惊。
我乘胜追击:"我刚来的那几天还不了解你们的情况,只能通过批作业来了解你们。
说实话,我起先真的以为你是个数学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因为你的字挺乱的。
但我发现你的正确率很高,解题很有想法,问了你们数学老师,他说你很聪明,就是规范性有所欠缺。
我知道你这次测验没考好,其实问题都出在你的老毛病上。
你能很快地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而却不愿写上几句不需要动脑筋的文字,不就因小失大了吗!就好比我们写论文,没有了论点别人会看得一头雾水是不是"我意犹未尽地看着她,期待着她给我一个承诺,结果她什么也没说,我在第二天的作业中得到了我的期望,小陈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她的决心。
又一次立体几何测验中她得了满分,指导老师感到有些出乎意料而我却很激动兴奋。
我想,小陈这次的无懈可击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她与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的期望得到了回报。
再后来的作业,我惊喜地发现小陈不但积极地交代关键语句,还在旁边作了"Note"记号提醒自己重视,而且尽可能地一题多解,有时还在作业本边上写下不懂之处请教我。
我很乐意进行这种师生交流,我也没有忘记继续写上批语。
其实在作业本上不止小陈一位学生与我进行着交流,我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与教师进行这种形式的交流,那是因为教师首先给予了她们一定的关注。
实习结束告别时,小陈谢了我一句,她真是个不善言辞的女孩,但我能感觉到她内在的一股好胜心。
也许她的不善言辞使她平时缺乏与老师的直接交流,然而当她的学习情况一旦被老师关注之后就能激发出她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从一字不写到肯写而不规范,再到肯写且规范,最后到重视规范且积极主动,这就是小陈一个半月中数学学习态度的演变过程。
当然,这样一个快速明显的进步过程的内因仍然在于小陈本身是个要求上进的学生,但是激发她这种潜能的决定性因素我想还是教师对她投入的关注与期望。
此案例的题目是:教育实习中的个案分析——小陈的规范性改观了。
成功案例的反思:其一:成功来自于信任。
心理学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能增加人的自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这种信任,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
我信任小陈能够改变学习态度,能够把数学学得更出色,并且我尽可能的让她体会到我对她的这种信任感。
其二:成功来自于赞扬。
最能鼓舞学生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
以此来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充分调动起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7天教育实习以来小陈作业本上每次都留下了我的批语,批语的前半部分是肯定她的优点与进步,后半部分是提出希望。
那次谈话我也尽量做到了多表扬少批评。
我想,她这一阶段的上进一定程度上缘于我对她的赞扬。
其三:成功来自于师爱。
没有爱,教育者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对于后进生,教育者只能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给他们带来力量。
一言以蔽之,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况,使其朝好的方向发展。
它的神奇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赞扬和爱所创造的。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启示一:期待是一种力量“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