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的法律法规一、教育基本法律法规1.1 国家教育法国家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为确保全民受教育权利,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规定了国家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体制等相关内容。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教师法旨在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社会地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保障制度,确保每个学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为鼓励、引导和保护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多样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制定的法律。
二、学校管理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学校教育法是为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明确学校的教育职责,维护师生权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法学校安全法是为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而制定的法律。
法律规定了学校安全的管理责任、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课程标准法学校课程标准法是为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准、要求和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产教融合而制定的法律。
法律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和管理制度等内容。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是为规范高等教育的管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机制、学位授予等相关规定。
附件:1. 《国家教育法全文》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全文》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全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法全文》7.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课程标准法全文》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文》9.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家教育法:是针对国家教育事业制定的一部法律,包含了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体制等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教育法律法规大全一、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于教育领域中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等的总称。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内容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法律法规分类: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些法律法规是全国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法规,对于教育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
2. 地方性法律法规《北京市教育条例》《上海市义务教育条例》《广东省教育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是指定地区内的具体规定,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3. 教育部门制定的法规《学前教育工作规定》《义务教育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这些法规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主要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规范。
4. 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学校章程学校教职工管理办法学生管理规定这些规章制度由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用于管理学校内部的各项事务。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教育权益教育法律法规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教育参与者的权益提供了保障。
它规定了每个人的教育权利和义务,确保了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正。
2. 规范教育行为教育法律法规规范了教育行为,明确了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它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家长的监护责任,保障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3.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规定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质量的监督评估机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定与发展。
4. 处理教育纠纷教育法律法规为处理教育纠纷提供了依据和程序。
当教育参与者之间发生争议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处理,维护教育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完整版)教育法律法规清单
(完整版)教育法律法规清单教育法律法规清单本文档为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清单,旨在帮助教育从业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教育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法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制度等内容,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3. 义务教育法- 法规简介:义务教育法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制定的法律,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原则、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等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法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针对民办教育领域制定的法律,规定了民办教育的管理、评估、资助等内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法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针对职业教育领域制定的法律,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等内容。
6. 学校卫生法- 法规简介:学校卫生法是针对学校卫生和健康管理制定的法律,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7. 学校安全工作条例- 法规简介:学校安全工作条例是为了保障学校师生安全而制定的法规,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措施和处置办法。
8. 中小学校舍卫生标准- 法规简介:中小学校舍卫生标准是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标准,规定了学校校舍的卫生要求和监测方法。
以上是教育领域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清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列举的法律法规只是一部分,教育从业人员还需了解和遵守其他相关法规,以确保教育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
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
因此,政府制定了许多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以保障孩子们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以及它们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于1995年颁布实施。
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规定了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法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2.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实施,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法律。
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具有义务教育的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义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表明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群众受教育权益的保障。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3年颁布实施,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也给潜在的受教育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二、教育政策1. 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传统教育将逐渐过时。
因此,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包括推广数字化教育、智慧课堂建设和大数据教育等。
2. 区域均衡发展我国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较大。
为了消除这种差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
这其中包括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等。
3. 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国逐步改革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推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教育法律法规简答题
教育法律法规简答题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非常重要的领域,为了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权益,各国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
本文将回答一些关于教育法律法规的简答题,旨在增进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
1. 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规范教育活动、保护教育权益、维护教育秩序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
它们对于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家长等相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和保障,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确保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 维护教育秩序和教育质量。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维护教育领域的良好秩序,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 保护教育工作者的权益。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权益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以激励他们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3. 举例说明一项关于学生权益保护的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一项关于学生权益保护的教育法律法规。
该法确定了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明确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该法,学校应当提供基本的学习条件,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学校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虐待或者其他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应当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和创造力,不得歧视、侮辱或者虐待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当尽力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负有责任。
通过该法的规定,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教育法规有哪些(最新教育政策法规知识)
教育法规有哪些(最新教育政策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的。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3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3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作第三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规。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的法规。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修订通过,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律。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教育法律法规大全)第一章教育法律法规的概述1.1 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般性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制定的规章,如《教师法实施条例》等。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针对本地区教育事业的法规。
1.3 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行为的规范是强制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和法律责任。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2.1 宪法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教育的公平、普及和优质。
2.2 《教育法》及其相关法律《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其中包括了教育的目标、体制、内容和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还有相关的法律如《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对教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保障。
2.3 教育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教育行政法规由政府机关制定,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实施进行规定,如《教育行政法规》和《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等。
地方性法规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规定。
2.4 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变革,教育法律法规也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政府和立法机关会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教育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3.1 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与权力教育行政部门是负责教育事业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它负责制定和实施教育法律法规,并对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3.2 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与问题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与问题是教育管理部门和监察机构关注的重点。
教育法律法规具体有哪些
教育法律法规具体有哪些教育法律法规具体有哪些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领域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它们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教育的公平、安全、高质量进行,保障教育工作的规范和合法性。
下面将详细地介绍教育领域中的常见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一)宪法法律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明确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育基本法律法规及文件1.《教育法》:明确了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育制度等内容,规定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和权益。
(三)学校管理法律法规及文件1.《中小学教师法》: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的入职、任职、培训、评定等事项,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2.《学校安全工作规定》:确保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四)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及文件1.《义务教育法》:保障全体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机构和方式。
2.《学生资助法》:保证贫困学生获得资助,促进教育公平。
(五)师德师风建设法律法规及文件1.《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规定》: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六)教育督导法律法规及文件1.《教育督导规定》:规定教育督导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确保教育工作的质量和规范。
(七)学科教育法律法规及文件1.《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实施办法》:规范高等学校自学考试的选拔、组织和管理。
2.《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指导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
二、附件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教育法》3. 《中小学教师法》4. 《学校安全工作规定》5. 《义务教育法》6. 《学生资助法》7. 《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规定》8. 《教育督导规定》9. 《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实施办法》10. 《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明确公民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2024
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对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是为了保障教育的合法性、公正性,维护教育的秩序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优质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育目标等内容,明确了教育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该法还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了规范,包括学校的设立、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
该法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制度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主要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课程设置等内容。
该法为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包括义务教育的对象、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等方面。
该法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全民受教育的权利。
三、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主要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准则,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等内容。
该法的实施为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四、教育质量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自由法》:保障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自由,充分发挥了学术界的创新力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度。
完整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育法规等文件,目的是保障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
2.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它们规定了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权益和责任,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3.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德育、普及教育、教育公平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它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
2) 教育法教育法主要规定了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办法,包括教育的目标、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规定。
3) 教师法教师法是为了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行为,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它涉及到教师的职业资格、聘任与成长、职业道德和责任等方面。
4) 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条例》、《中小学教师职务管理办法》等教育法规,它们规定了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制度和各方面细则。
5) 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教育机构内部制定的管理规定,它包括招生、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务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6) 教育行政部门规章教育行政部门规章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行使职权和管理教育事务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
如《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教育行政执法办法》等。
4.研究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权益和责任,提高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规范教育行为,保证教育质量和师生权益。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教育法律法规有所帮助,也希望您能够认真研究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教育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3.3.考试作弊和违规处理:法律法规对于考试作弊和违规行为有明确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4.学校管理和安全
4.1.学校组织管理:我国的学校管理法规定了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学校的设置、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等。
引言概述: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为了保障和规范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管理教育领域。本文将继续探讨我国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劳动法、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学校管理和安全、以及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正文内容:
1.教育法
1.1.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为主、改革创新等。
4.2.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学校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规定了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机制和措施,包括教师素质、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保障等。
4.3.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安全管理法规定了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包括安全教育、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处置等。
5.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5.1.特殊教育的定义和范围:特殊教育法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定义和范围,包括残疾儿童、困境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等。
5.2.特殊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特殊教育法规定了特殊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包括个别化教育、特殊支持和辅助技术等。
5.3.特殊教育的资源保障和监督机制:特殊教育法规定了特殊教育的资源保障和监督机制,包括教育设施、教育人员和资金的保障等。
总结:
我国教育的法律法规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教育法、劳动法、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学校管理和安全,以及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保障教育工作者的权益,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及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然而,仍需持续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2023年最新最全教育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023年最新最全教育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最全的教育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以帮助教育从业者和相关机构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教育领域的正常运作。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教育法律和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和监督责任,以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内容、组织和管理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涉及高等教育的管理、发展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目标、组织和管理进行规范,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法:关于学校安全的各项措施和管理规定,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
教育要求和标准1. 国家教育考试要求:包括高考、中考等各级别的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教育机构注册要求:教育机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完成注册和备案手续,并满足一定的师资、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要求。
3. 教师资格认定要求:教师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历、资格和培训要求,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4. 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教育部门会定期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其他要求1. 学生权益保障要求:教育机构需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禁止歧视、虐待和其他侵权行为。
2. 安全防护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
3.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机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用。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概述,具体情况可能会受到其他具体法规和政策的影响。
建议教育从业者和相关机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遵守。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教育活动,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教育法律法规。
第二条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教育法律法规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
第二章学前教育第四条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以幼儿园为主要形式,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
第五条幼儿园的办学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教学计划、教师资格、教学设施等方面要求。
第六条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等各方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
第七条学前教育的内容应当贴近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
第三章义务教育第八条义务教育是指对国民基本教育的保障和普及。
义务教育为九年制,包括小学和初中。
第九条各级应当为学生提供公平的义务教育机会,并对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经济支持。
第十条学校应当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学习能力。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重视体育、艺术、实践活动等非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二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第四章高等教育第十三条高等教育是指对具有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学生进行的学位教育和非学位教育。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和办学条件,严格管理学术诚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录取工作应当公开、公平、公正,遵守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实施学科专业的评估和监管,及时调整和完善学科结构。
第五章职业教育第十七条职业教育是指对职业人才进行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第十八条职业教育应当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专业。
第十九条职业教育机构应当满足相关资质要求,严格管理教学活动和教师队伍。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教育法律法规大全第一章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1 教育的法律地位1.1.1 教育的权利与义务1.1.2 教育的自由与平等1.2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2.1 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1.2.2 教育的全面发展1.2.3 教育的综合协调第二章学前教育法律法规2.1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2.1.1 幼儿园的办学条件2.1.2 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2.1.3 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2.2 学前教育管理相关法规2.2.1 幼儿园管理条例2.2.2 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2.2.3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第三章基础教育法律法规3.1 基础教育的基本原则3.1.1 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均衡3.1.2 中小学教育的科学性3.1.3 学校管理的公平与公正3.2 基础教育管理相关法规3.2.1 中小学办学条件规定3.2.2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规范 3.2.3 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第四章高等教育法律法规4.1 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4.1.1 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独立 4.1.2 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4.1.3 高等学校的自主权与评估4.2 高等教育管理相关法规4.2.1 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规定4.2.2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规划 4.2.3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第五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5.1 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5.1.1 职业教育与就业的结合5.1.2 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5.1.3 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措施 5.2 职业教育管理相关法规5.2.1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规定5.2.2 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5.2.3 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办法第六章高等教育机构法律法规6.1 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与管理6.1.1 公办高等学校的设置6.1.2 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6.1.3 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估与监管6.2 高等教育机构执法与惩处6.2.1 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6.2.2 高等教育机构违规处理的程序6.2.3 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附件:附件一: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许可申请表附件二:中小学办学条件评估指标法律名词及注释:1.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师必知的法律法规
教师必知的法律法规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教师必知的法律法规,以加深教师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理解。
一、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核心文件,规定了全民受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义务,以及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等。
教师要了解这部法律的基本内容,依法履行教育教学任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规范了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遵守该法的规定,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是专门针对教师职业行为和教师自身权益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包括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职称评聘等具体规定。
教师要熟悉该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劳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教师是一种劳动者身份,因此《劳动法》对于教师群体同样适用。
该法规范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的签订等内容。
教师要遵守该法律法规,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也要了解学校、教育机构与教师之间的劳动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劳动条件、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师要了解教育机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特殊要求,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如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教师要切实履行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职责,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是社会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学校是实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关键力量。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教育的公正与质量,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以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权益。
本文将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等文件。
它们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制度、措施和保障等内容,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特点包括:1.稳定性: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文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它们不仅要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2.系统性:教育法律法规是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多个层级的文件。
这些文件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
3.程序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了教育实践所需遵循的程序和步骤。
它们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教育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执行、管理和监督教育工作。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其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教育权益。
法律是国家对于教育领域制定的具体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对教育行政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的法规,如《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
3.部门规章和规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教育组织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和规定,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学科课程标准》等。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对教育领域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上海市义务教育条例》、《北京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和原则,要求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公平。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近年来,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与顺利进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
下面是针对中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大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教育体系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方针。
一、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法律地位等。
中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每个公民有义务接受教育,学习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一条规定明确了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以及相关政策。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每个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律进一步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办法。
其中,义务教育的内容、教育资源的分配、学生的权益保障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该法律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制度。
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包括高校的设置、教育质量评估、教师聘用等方面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认证,该条例规定了学位的颁发标准和程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条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条例规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内容、管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规定。
四、职业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是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法律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包括职业学校的设置、教学质量评估、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职业教育中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保护了学生的权益。
五、特殊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是面向残疾人群体进行的教育,该法律规定了特殊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服务保障。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管理试行办法》《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等。
教育的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的法律法规一、法律法规概述教育的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障教育的质量、平等和公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和管理要求,包括学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质量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正性。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三、地方教育法律法规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教育相关法规,涉及各地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教育招生等方面的内容。
2. 学校教育章程和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法规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对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等进行规范和管理。
四、教育监管机构及其职责1. 教育部:负责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与监督、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等。
2.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3. 教育监察部门: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4. 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类教育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法规6. 学校教育章程和规章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教育法律法规:涉及教育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课件
及时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使之适应时代发展需 要。
3
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强化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 效执行。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发展方向
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
加强学前教育立法,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 康发展。
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职 业教育水平。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总结词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步骤,以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制定教育法律法规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审议、公布等程序,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各方 共同遵守和执行。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处,以确保教育法律法规的 有效实施。
教育法律法规是调整教育领域各 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 育权益,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分类
总结词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由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国 家层面的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详细描述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由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国 家层面的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以及地方层面的地方法规、地方政 府规章等。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教育法律法规》ppt课件
目录
•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 教育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 •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践应用 • 教育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 • 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发展
01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
总结词
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 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发展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师德规范、教材教法。
1.1 1997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2 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 律法重要性编辑本段2008年,有关“师德”的几次讨论先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公众关于“范跑跑”另类观点的辩驳与反驳,使教师职业道德历经了一场浴火般的考验。
教育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匡正视听的作用,也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2.1 【以身立教】 (一)师德是高于一般社会公众道德水准的职业道德在意识水准上,师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个饭碗。
但是教师职业与其他工作又不一样,他的服务对象是人,他们的劳动在于培养、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为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比一般的职业更特殊一些。
纵观人类道德史,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
孔子曾用“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描述他理想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道德含义,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他所开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为历代不断继承和丰富。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更进一步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点。
当前,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
他们不但要用丰富学识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学生的品格,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秩序的一代新人。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业都高一些,以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往往成为社会公德的标杆,成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明灯和风向标。
(二)师德规范是调节教师自身及与外界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规范所表达的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因此,它与一般职业道德一样,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师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师德又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师德没有固定的形式,通常体现为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理想信念等;师德通过内省和信念来强化,并通过教师的自律来实现;师德不具有刚性的约束力,主要通过内心反省和公众舆论加以约束;师德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师义务的要求;师德标准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师德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等等。
为使师德理念形成规范,一般都要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将其公之于众,以便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接受和实行,并进而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在我国,由于教师的自律组织和社会团体并不发达,因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首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试行)》,并于1991年正式施行。
1997年,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更加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
它既体现了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并承认教师职业境界的层次性;它既有适度超前的目标性引导,又明确了不容许超越的行为底线,因而更加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与要求。
(三)颁行师德规范是以德治教的根本体现人们常说,教师自身就是教育力量。
从理论上来分析,一个教育者往往拥有三种权力:其一是职位权力,它代表国家或学校管理学生,并执行教育的强制标准;其二是专家权力,作为专业人士,他们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或建议;其三是参照权力,他们要把自己作为楷模和榜样来影响学生的发展。
当然,任何滥用权力的行为都会走向目标的反面。
因此,法律和道德是约束教师正确从教的两条准绳。
为强化依法治教,我国颁布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对教师的品行要求做出了规定。
但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特点,决定了它所规范的行为不可能太多、太广,其所规范的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底线”。
而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较广泛的职业操守要求的,恰恰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师德规范指引着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方向,并作为教师自律和外界他律的尺度,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但它作为一种行业的操守规范,对教师仍然具有约束力。
一方面,当一个人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时候,他就自愿选择了接受这一规范的约束。
他在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规范所确定的精神和原则。
尽管教师的个人能力有高下之分,但师德规范则成为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方向和终极目标。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制定并颁布之后,就成了外界评价教师职业操守状况的“标尺”。
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评优工作中所考虑的师德因素,都是以教师对师德规范的践行情况作为依据的。
如果教师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师德规范的要求,教师本人要受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他们的失德失范行为往往会成为公众谴责的对象。
从这些特点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
只不过,其强制性的力量来源于行业内部的管理、评价行为,来源于公众的舆论,而不像法律那样来源于国家司法机关的威慑力。
2.2 【时代特征】 (一)修订师德规范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师德作为观念范畴,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近年来与师德有关的争议事件越来越多,而到2008年达到一个“井喷”式的高潮,以至于在一些人的脑海中产生了“师德滑坡”的强烈映像。
另据2008年初《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74.6%的公众认为当前师德有所下降。
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遏制师德滑坡的重要举措。
2008年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了可操作性;修订工作中采取专家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新、旧两个版本相比,修订工作灵活采取了四种方式:一是“改用”。
新规范第一条“爱国守法”是对旧规范“依法执教”的改用,第二条“敬业奉献”是对旧规范“爱岗敬业”改用,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是对旧规范第三条“热爱学生”的改用。
二是“沿用”。
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沿用了旧规范第八条“为人师表”。
三是“弃用”。
新规范删去了旧规范中第四条“严谨治学”、第五条“团结协作”、第六条“尊重家长”、第七条“廉洁从教”等四个条目,并将其内容归并到了相关条款之中。
四是“新用”。
新规范新增了“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两个条目,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修订后,新版规范条目由原来的8条减为6条,字数从572字压缩为553字,内容显得更加精炼,结构显得更为严谨,内容显得更加与时俱进。
(二)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新《规范》明确要求:“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把保护学生安全提高到师德范畴,这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空前灾难。
地震发生后,既涌现出一批像谭千秋那样舍己救学生的老师,同时也让“范跑跑”这样的人出现在公众视野。
这说明,保护学生安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扶助弱者的意识正是教师职业的良知所在。
教师的职责首先应当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关注孩子们身边的危险,未雨绸缪地保护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