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4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

巧译文言修辞的几种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剽疾如猿猴。

析: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

析: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析:“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去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译

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析:“北”借代“元军”。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

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析:“朝歌夜弦”应合译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

(四)对文的翻译

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析: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全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五)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析:“兵革非不坚利”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可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例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可译为“是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

(六)错综的翻译

阅读古文时,如果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的基础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析:“洌”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原句译为“泉水味香,酒液清洌”则显得不合事理。如果把“香”“洌”这两个词的位置互换一下,再翻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此句可译为“用泉水酿酒,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

(七)对偶的翻译

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的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

析:从“宇宙”可推想出“盈虚”应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得失。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此句可译为“天高地远,感觉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与得失是有定数的”。

(八)婉言和讳饰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求雅致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婉言。因忌讳而用婉言则一般称为讳饰。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例: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析:“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的意思,这里表示谦恭,是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此句可译为“年龄虽小,但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九)夸张的翻译

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析:此句可译为“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后几步站住,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析: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十)典故的翻译

古人写文章,经常用典故。在翻译时,必须译出有关故事并说清故事在文中的用意,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但是翻译时不能把有关故事全写进译文,因此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应酌情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例: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传》) 析:句中引用了四个人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和梁启超该怎样做。全句可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得而知,我要像杵臼、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的理想而死,以报答皇恩;您要像程婴、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的理想而出走,以图将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