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

合集下载

【导学教程】(山东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习

【导学教程】(山东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习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三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特殊句式和用法)[限时提升练][限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神相齐王好谈相,士以相进者,接踵于朝。

有自称神相者,介艾子以见王,曰:“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即臣之术可知矣。

王亦闻之乎?”王笑曰:“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答曰:“王勿亟也,臣相人必熟视竟日而后言,言无不中。

”于是拱立殿上以视。

俄有使者持檄入白,王色变,相者请其故,王曰:“秦围即墨三日矣,当发援兵。

”相者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天庭黑气,必主刀兵。

”王不应。

须臾,有人著械入见,王色怒,相者问其由,王曰:“此库吏盗金帛三万,是以囚之。

”相者又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地角青色,必主失财。

”王不悦,曰:“此已验之祸,请勿言。

但言寡人终身休咎何如尔。

”相者曰:“臣熟视,大王面部方正,非布衣之士。

”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齐王大笑,相者惭而退。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与“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解析例句是判断句,“也”表判断,符合判断句的标准。

B项,不是判断句,虽然句中有“也”,但此句中的“也”只是一个语气助词。

其他三项均为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答案 B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是今天才听说你啊,请试着给我相相面怎么样?(2)艾子快步走上前说:“先生相面,真是高妙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板块(考题)精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板块(考题)精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板块(考题)精练第4节理解与翻译考题精练一、(2009·重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 B.禄秩.优厚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觉:败露【解析】A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博取”或“博得”。

【答案】A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翻译文中的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翻译文中的句

• 一、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
• 文言翻译的原则就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 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 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 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
• 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 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
• 廉希宪身材魁梧,举止行动不同一般。十九岁时,陪孝懿 公北上朝见天子,后进宫侍奉世祖,皇上也因为他聪明, 有庄重威严的仪容,思想认识博大精深,对他的关心照顾 超位贵臣看看廉希宪,取出 三支箭,好像准备给廉希宪。廉希宪说:“你难道猜想我 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各贵臣就把强 劲的弓箭借给他,三发连中,各贵臣惊叹佩服,说:“真 正的文武双全,是有大用的书生。”
• 答案:(1)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 软了点。
• (2)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 句话。
• (3)(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 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 方。
• 【参考译文】
• 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人。辛卯五月二十五日出生于燕 地,恰逢他的父亲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高 兴地说:“这个孩子一定兴盛我的宗族,我听说古代因为 官职授予而得姓氏,天下将把廉姓当作我的姓氏,我一定 要顺从。”整个宗族都接受了。
•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 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 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 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 皇,皆遂其请。

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1节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1节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题组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C .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退,后退 D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谦让 解析:选D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让:指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B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C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往,到 D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寻求 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A.雅:素常。

B.谏:劝止,挽回。

D.寻:不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B.⎩⎪⎨⎪⎧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 ①道芷阳间行.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C.行:步行,行走。

A.泣:①哭泣;②泪水。

B.事:①事情,情况;②侍奉。

D.受:①接受;②通“授”,传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请息交以绝.游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君安与项伯有故.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请息.交以绝游 解析:选B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B.兵:兵器。

A.绝:①断绝;②横渡。

C.故:①形容词,旧;②名词,交情。

D.息:①名词,风;②动词,停止。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B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 .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D .而秦兵.又至矣 解析:选D 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新人教版

4
5
6
7
8
9
10
11
12
③不罄于前。 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 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核心题组 (一)主要得分点落实训练 3.译出关键实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 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

( )曰:“鬼魅最易。画夫犬马人. 所知也,( ) 旦 暮 罄 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为齐王画者。 句式: 定语后置句 译文: 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 ②夫犬马人所知也。 句式: 判断句 译文: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
.
1
2
3
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 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 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 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 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
1
2
3
急用。大意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1年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一练习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1年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一练习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1年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一练习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20分)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

天眷二年,擢进士第,调平遥县主簿..,迁望都令。

以廉,入为尚书省令史。

摄大名少尹。

正隆末,境内盗起,驱百姓平人陷贼中不能自辨者数千人,皆系大名狱。

肃到官, 考验得其情谳,出者十八九。

改大兴少尹。

肃上疏言:“方今用度不足,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许上书自言。

就择其可用,授以职事。

每五年委吏部视其增耗而黜陟之。

”不报。

除河北东路.转运副使。

是时,窝斡乱后,兵食不足,诏肃措置沿边兵食。

移牒肇州、北京、广宁盐场,许民以米易盐,兵民皆得其利。

转吏部尚书。

上疏论台谏,其大旨谓:“台官自大夫至监察,谏官自大夫至拾遗,陛下宜亲择,不可委之宰相,恐树私恩,塞言路也。

”上嘉纳之。

肃举同安主簿高旭,除平阳酒使,肃奏曰:“明君用人,必器使之。

旭儒士,优于治民,若使榷酒酤,非所能也。

”上曰:“善。

”久之,为济南尹,上疏曰:“刑罚之重,于斯为甚。

今太平日久,当用中典,有司犹用重法,臣实痛之。

”拜参知政事。

上谓侍臣曰:“梁肃以治入异等,遂至大任,廉吏亦可以劝矣。

”肃奏:“汉之羽林,皆通《孝经..》。

今之亲军,即汉之羽林也。

臣乞每百户赐《孝经》一部,使知臣子之道。

”上曰:“善。

”诏与护卫俱赐焉。

二十三年,肃请老,上谓宰臣曰:“梁肃知无不言,正人也。

卿等知而不言,朕实鄙之。

虽然,肃老矣,宜从其请。

”遂致仕。

二十八年,薨。

谥.正宪。

(节选自《金史·梁肃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B.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C.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D.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高考语文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作业(十五)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幼有至性。

八岁,神悟夙成。

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

”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

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

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司徒王导深器之,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

”便著衣帻而舞。

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迁会稽王友,转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将军如故。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

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

遇怒,据许昌叛。

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即尚之甥也,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初,尚之行也,使建武将军、濮阳太守戴施据枋头。

会冉阂之子智与其大将蒋干来附,复遣行人刘猗诣尚请救。

施止猗,求传国玺...,猗归,以告干。

干谓尚已败,虑不能救己,犹豫不许。

施遣参军何融率壮士百人入邺,登三台助戍,谲之曰:“今且可出玺付我。

凶寇在外,道路梗涩,亦未敢送玺,当遣单使驰白。

天子闻玺已在吾许,知卿等至诚,必遣重军相救,并厚相饷。

”干乃出玺付融,融赍玺驰还枋头。

尚遣振武将军胡彬率骑三百迎玺,致诸京师。

升平初,卒于历阳,时年五十。

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B.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C.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D.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解析:断句时应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来思考,“的”在此处指箭靶的中心,作动词“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21.翻译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

功皆未至,(1)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 (1)子何贵于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

(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产生什么后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的对,而认为我的错呢?”墨子道:“比如有人在这里放了火,一个人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

(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您认为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巫马子说:“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 墨子又说:“(如此说来)我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你的观点是错误的。

”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1)“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2)“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1)何以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明白得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

则不得其正;有所惧怕,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担忧;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

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3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则是可为也。

”4、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0、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淮上谢玄信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21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21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
典 真

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
在 线

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
频 考

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
突 破

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


性的考查手段,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点。它虽然侧重于 即

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内容。
对 点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是一种较难的题型,且赋分极
在 线

高。但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得分却极低。总有很多考生在
频 考

文言文翻译中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以今义当古义、省略成分没有
在 线
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拿着礼物求见(的礼仪一样)。田秀才从西来,送
高 频
给我信;这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
考 点

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 破

怎么能担当得起呢?担当了您的礼节没空回复,(您)应该就断绝交往
题 能

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复,更加应该断
培 养
辈(乐秀才)去学习它,不过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假若那些最
即 时

好的文章,这是同两汉时期读书人的文章价值高度相等的。像我这
点 演

样的人,这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这以后所写的文章太谨 课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1.(2004年广东卷第15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解析】首先应抓住关键词语。

在实词方面,如未能把“识”译为“知道”“了解”,而译为“认识”,则容易犯以今释古,不了解古今异义,不考虑依据语境的错误。

在虚词方面,“以”表示条件关系,应译为“凭”,而不能误译为因果关系的“因为”。

在句式和用法方面,“穷其下”句中“穷”为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穷困”,如未能译出使动用法即造成错误。

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词语方面,“越席”的意思是“离开坐席”,不能译为“越过席子”;“促驾”应意译为“派人”,不能译为“催促驾车”。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解析】文言文翻译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

要注意这一问题。

此题中的“廷折”“面从”,即是关键词语,应译出其名词用作状语的用法。

其他,“佞”“化”,也都是关键词语。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句子中的词语都作为关键词语来要求的。

在命题时对难度的把握也有细致的考虑,例如第(1)题未将“遂”字列为关键词语,就是为了降低难度。

“遂”字在这里表示“竟然”的意思,是唐太宗深刻了解裴矩的为人以及在隋朝的表现后,感到裴矩的言行出乎意外,才用上了这个“遂”字,对于这个“遂”,如实在不懂得其意思,在翻译时可以不译,就用“裴矩遂能”来表达,并不影响得分。

高三复习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高三复习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四节题组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1.试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直译的特点。

(1)(申)甫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答案:(1)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术)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于是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行踪,害怕别人看见、认出。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5)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解析:(1)这里的“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2)这里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3)“结草”是用典,要把典故意思译出。

(4)“怒发上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5)“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答案:(1)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2)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3)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4)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5)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文言断句】3.(2013·四川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文言断句的方法。

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参考译文】顺应百姓的要求让百姓去做对他们有益的事,这不就是施与百姓恩惠却又不必消耗任何费用吗?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他们去做,又有谁会报怨呢?想要仁义就得到了仁义,又有什么可贪图的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这不也是庄重而不傲慢吗?4.(2013·重庆高考)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三语文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

2021年高三语文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

章节复习测试题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

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

(一)比喻的翻译1.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剽疾如猿猴。

析: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鸿门宴》)析: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析:“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

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去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译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析:“北”借代“元军”。

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三)互文的翻译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析:“朝歌夜弦”应合译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

(四)对文的翻译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析: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

全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

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避 ·


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



突 破
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

· 明
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
法 悟
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


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主谓倒装句的形式
例句
·

表疑问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力 提



点 突
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
突 破
破 ·
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综 合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训 练
·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
·

考 点
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分 突
突 破
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

·

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

悟 道


②所以,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1.(2004年全国卷Ⅳ第12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②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答案】(1)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

(2)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解析】在虚词方面,“虽”表示存在的事实,应译为“虽然”,不能译为假设关系的“即使”;“犹”译为“仍然”,不同于“尤”,不能误译为“尤其”。

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词语方面,“孝悌”的解释应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人们也通常使用留、对、换、增、删、调等方法进行翻译,还要注意一些关键词语,(1)句要掌握的词语主要是“裁”字,“裁留身粮”句中“裁”为通假字,《促织》中有“手裁(才)举”的用法;“逮”意为“及”,可译为“赶上”“比得上”;“替”可译为“改变”。

(2)句中要求掌握的实词有“逮”“孝悌”“替”等词语,“逮”为“及、达到”之意,《荀子》中有“魏武侯谋事而当,群医莫能逮”的句子,“孝悌”一词,《齐桓晋文之事》中有“申之以孝悌之义”一句,故此词应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意思,“替”为“废弃”之意,《九章》中有“常度未替”的句子。

2.(2004年江苏卷第12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答案】(1)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2)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3)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解析】此题首先应抓住关键词语,句(1)在于正确翻译“曲意”“少”“降节”。

“曲意”应译为“违心”,“事”应译为“侍奉”“奉承”,将“少”译为“稍稍”“稍微”,“降节”译为“降低自己的品节”。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特殊句式和用法)》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特殊句式和用法)》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特殊句式和用法)》同步训练(含解析)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国苦盗。

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

”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

”(1)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穷书生欲食馒头,计无从得。

一日,见市肆有列而鬻者,辄大呼仆地。

主人惊问,曰:“吾畏馒头。

”主人曰:“安有是?”乃设馒头百枚,置空室中,闭之,伺于外,寂不闻声,穴壁窥之,则食过半矣,亟开门,诘其故。

曰:“吾今日见此,忽自不畏。

”主人知其诈,怒叱曰:“若尚有畏乎?”曰:“更畏腊茶两碗尔。

”(选自谢肇淛《五杂俎》)(1)一日,见市肆有列而鬻者,辄大呼仆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穴壁窥之,则食过半矣,亟开门,诘其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沔征侬徭,请可(侯可)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4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
巧译文言修辞的几种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

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剽疾如猿猴。

析: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鸿门宴》)
析: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
析:“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

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去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译
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析:“北”借代“元军”。

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
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
析:“朝歌夜弦”应合译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

(四)对文的翻译
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析: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

全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

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五)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析:“兵革非不坚利”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可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例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可译为“是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

(六)错综的翻译
阅读古文时,如果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的基础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析:“洌”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原句译为“泉水味香,酒液清洌”则显得不合事理。

如果把“香”“洌”这两个词的位置互换一下,再翻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

此句可译为“用泉水酿酒,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

(七)对偶的翻译
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的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阁序》)
析:从“宇宙”可推想出“盈虚”应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得失。

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

此句可译为“天高地远,感觉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与得失是有定数的”。

(八)婉言和讳饰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求雅致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婉言。

因忌讳而用婉言则一般称为讳饰。

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例: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析:“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的意思,这里表示谦恭,是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此句可译为“年龄虽小,但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九)夸张的翻译
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析:此句可译为“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后几步站住,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析: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十)典故的翻译
古人写文章,经常用典故。

在翻译时,必须译出有关故事并说清故事在文中的用意,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

但是翻译时不能把有关故事全写进译文,因此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应酌情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例: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谭嗣同传》) 析:句中引用了四个人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和梁启超该怎样做。

全句可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得而知,我要像杵臼、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的理想而死,以报答皇恩;您要像程婴、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的理想而出走,以图将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