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完整版)第1單元走進化學世界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複燃。
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二)測容器--量筒(1)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準。
(2)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3)量程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託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
(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託盤上。
T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最新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 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OH-NO3-CO32-SO42-NH4+2、(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C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2人工降雨,致冷剂水水H2O最常见溶剂铁锈氧化铁Fe2O3生石灰氧化钙CaO食品干燥剂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改良酸性土壤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3建筑材料、工业制取CO2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盐酸(氯化氢)HCl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燃料酒精乙醇C2H5OH燃料、乙醇汽油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 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9)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1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第1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转化(34页)
用 无水硫酸铜
检验。注意:点燃前要先检验氢气的 纯度
。
(3)还原性:还原黑色的氧化铜,现象为黑色氧化铜变成 红色 ,试管口有 水珠 生成,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uO Cu+H2O
;其实验步骤为:通氢气 加热 撤灯 继续通氢气至冷
却。
(4)用途:填充气球、作高能燃料(三个突出优点:①原料来源广泛;②产物是水,无污染;③燃烧时放 热高)、冶炼金属等。
23
例7 [2018·杭州模拟] 根据图30-8过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 向F溶液中滴加硝酸银会产生白色沉淀 B. D溶液中只有一种阳离子 C. Cu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变成C D. 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 g
) 图30-8
24
例8 下列各转化关系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25
例9
“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 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 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 也顺利获奖。
(1)②是
。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 26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图30-7
22
【答案】A
【解析】经分析可知,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都会和两种物质反应,所以甲和 丙要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选,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由图可知,丁会与四 种物质发生反应,这五种物质中只有硫酸能与其他四个物质发生反应,故 丁一定是硫酸;五种物质中只有氧化铁会转化成铁,但是不一定都是置换 反应,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此题中丁是 硫酸,属于酸,但是甲可能是氢氧化钙,也可能是碳酸钠,所以不一定是中和 反应。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三化学化学复习绪言化学实验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例:3:化学变化,又叫。
例:4:物质在性质叫化学性质。
5:物质性质,如颜色,等,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一些现象,如:6: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像,,。
发明很早我国人民在制造出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就会。
8:练习:(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B、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2):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
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古代人民开始炼钢的历史时期是()A、战国晚期B、商代C、春秋晚期D、西汉(5):化学变化中常伴有、、、、- 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它们在化学实验中重要作用是。
(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做出过巨大贡献,象、、-等是世界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在商代就制造出了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会。
(7):试举例分析是否所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初中化学实验仪器介绍(看192-193页)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不要(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固体(3):用剩的药品(4):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取量大时用,取量少时用,粉状取用的方法是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5):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在桌上。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学完九年级化学,应该怎么复习呢?复习要有计划,要有方法!不能死读书、死做题……复习资料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是根据化学内容的复习顺序来整理的,在每个知识点复习完之后,可以再复习其他不相关内容。
一、根据知识点进行复习课本中有很多关于化学的知识,在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归纳总结,进行重点复习,这样会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提到了八个元素(SiO2++、 MgO+、H2O2+、Fe2+)分别对应着什么重要元素。
可以把这八个元素在书中找出来看一看。
1、要把元素周期表读懂。
首先要明白原子序数是1。
这样才能准确地解释和判断元素的同位素是什么样的呢?例如MgO+与Fe2+为同位素,那么H2O2+和Fe2+分别对应着什么?如果不能理解说明这个元素没有在元素周期表中出现过,需要重新认识它们。
同时通过元素周期表要注意书写顺序以及文字名称上必须加黑横线表示元素符号。
2、对这些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如:②对于一些重要反应,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顺序进行复习。
如:①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所需的条件和步骤;②关于反应物类型的判断;③关于化学反应中电荷等性质和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
3、看一看表中还有哪些元素未在课本上体现。
如:Fe2O3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制法。
因此要通过复习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注意每一种方法是否合理。
注意在知识之间是否相互联系。
有很多同学认为化学基础知识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误区。
化学是从最简单到最深的概念,它是根据变化规律进行推导而得出知识,而不是根据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概念推导出来。
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就是因为没能抓住公式或概念,导致得分率不高。
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课本上所学过的知识总结起来,使自己在复习时能够事半功倍。
复习时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把知识点进行综合,使自己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4、看一看与实际生活、生产等有关的化学知识。
主要是化学知识中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内容。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元素: 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组成, 称为化学元素。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 如颜色、硬度等。
-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如燃烧、腐蚀等。
2.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水的性质:分子式为H2O,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导热和沸点等性质。
- 盐的性质: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盐, 具有溶解在水中能导电的性质。
3.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 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纸或过滤器, 将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固体分离出来。
- 蒸发:将混合物放在加热器中, 使其中液体部分蒸发, 从而分离固体和液体。
- 结晶: 通过溶解物质在溶液中, 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 从而获得纯净的固体。
4.常见物质的鉴别-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的产生。
- 金属活动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按照金属反应性从高到低顺序分为: 钾、钠、铂、银、铜。
- 水和酒精的鉴别: 水在纸上会被迅速吸收, 而酒精则不会。
5.常见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化学储存:将化学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液需进行中和处理。
6.分子与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 离子: 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
- 共价键:共用电子的化学键, 通常形成分子。
- 离子键: 电子从一种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原子, 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7.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 酸的性质:酸溶液呈酸性, 可以导电, 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的性质:碱溶液呈碱性, 可以导电, 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
2CO2+3H2O 此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此反应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
CO2 + H2O =H2CO3
(市卷五20)13.几位同学对蜡烛燃 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⑴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 取出,现象如右图A,这证明焰心的温度 最低 ,外焰 的温度 最高 。 ⑵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 现象(如右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 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是气体;具可燃性 。
NH4NO3
非金负价氢金正, 单质零价要记清, 正负总价和为零。
七、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体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 (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 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 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 种草等。 2.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 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 施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或未待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
[实验拓展] ⑷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 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 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 致认为这是因为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里的 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
5.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以二氧化锰为 催化剂可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现欲制得干燥而纯净的氧气, 可采用右图装置: 装置A中,锥形瓶内盛有二氧化锰, 装置B中的药品是浓硫酸。从长颈 漏斗中逐滴加入30%过氧化氢溶液。 ⑴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 其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2 2H2O+ O2 ↑ ⑵请你猜想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氧气 ; ⑶检验装置C中氧气是否充满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看是否会复燃 。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32—]。
9、原子结构:(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九年级)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册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a.纯物质和混合物b.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c.混合物的分类: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a.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b.化学性质: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c.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a.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的核心:质子和中子c.电子分布:能级和轨道2.元素周期律a.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和族b.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c.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区别和特点三、反应与方程式1.化学反应a.化学反应的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b.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2.化学方程式a.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b.平衡反应中的配平c.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容积和摩尔数四、酸碱与盐1.酸碱的基本概念a.酸碱的味道和性质b.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用途2.酸碱的常见性质a.酸碱的导电性和酸碱试纸的使用b.酸碱反应的氧化还原性质3.酸碱盐a.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生成盐b.盐的命名和性质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a.氧化剂和还原剂b.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c.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2.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a.各种金属元素的活动性b.金属的腐蚀和防腐措施c.燃烧反应和燃烧热六、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1.电化学基本概念a.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b.阳离子和阴离子c.电子表面反应和标准电极电势2.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和电解质的导电性a.电解过程和电解质的离子移动b.电解质的电解方程式和计算c.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和浓度七、化学与能量1.热化学基本概念a.反应的放热和吸热b.爱尔温定律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2.燃烧和酸碱中的能量转化a.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b.酸碱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八、化学与环境1.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a.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b.水污染和生态平衡c.土壤污染和环境修复2.合成材料和可再生资源a.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制备方法b.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整理)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全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蛋白质供能:动物蛋白——鱼、蛋、肉……;植物蛋白——大豆、花生; 【酶:生物催化剂】 糖类人体主要供能物质:米面——淀粉;葡萄糖——人体能直接吸收;蔗糖; 油脂供能与储能:动物脂肪——牛油、奶油;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维生素 (不供能)蔬菜、水果。
缺维生素A ——夜盲症、缺维生素C ——坏血病;无机盐 (不供能)微量元素缺乏:铁——贫血;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硒——表皮角质化、癌症;碘——甲状腺肿大;氟——龋齿。
常量元素缺乏:钙——佝偻病、骨质疏松易骨折;水 (不供能)六大营养素之一。
塑料聚乙烯塑料可包装食品,它具有热塑性可加热封口;炒菜锅手柄、插头(座)用热固性塑料;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C 、H 、O 、Mg 、Fe 、Cu 、Hg 、……【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C 、O 2、Mg 、CO 2、CaO 、HCl 、NaOH 、NaCl 、NaHCO 3、CuSO 4、FeSO 4、FeCl 2……【意义:表示一种物质;物质的组成元素;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构成。
】离子符号:【注意离子符号与下面化合价的“两同两不同”】〖多个分子、原子或离子可在符号前添系数〗、、、、、、、、、、、、、、-+-+-+-+-+-+-+34322324223HCO NH NO Ag OH Ca CO Na SO H Cl Ba O Fe化合价:⋯⋯-+-+-+-+-+-+-+-+-+、、、、、、、、、、131413112223122412122224233222402)(HCO NH NO Ag OH Ca CO Na SO H Cl Ba O S O Fe O C O3.微粒构成物质、元素组成物质: 【地壳中前四位元素:氧—O 、硅—Si 、铝—Al 、铁—Fe 】分子、原子模型:—可能是CO ;—可能是H 2、O 2;—CO 2;—H 2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9、原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MnO 2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单位为“1”,省略不写) 三者的关系: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原子核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得e 失e 失e得e(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氯离子)、OH-(氢氧根)、NH4+(铵根或铵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 2(氧气)、N 2(氮气) 、H2(氢气) F 2(氟气)、Cl 2(氯气)、Br 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 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 4(高锰酸钾)、K 2MnO 4(锰酸钾) MgSO 4(硫酸镁)、CaCO 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能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说明:(1)pH 值=7,溶液呈中性;pH 值<7,溶液呈酸性;pH 值>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 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饮用水中因溶解有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10、物质的结构: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 .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用元素符号表示 b .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 .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符号前有数字时符号所表示的粒子元素符号:原子 :分子 :离子 如:5CO 2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如:4Mg 2+只表示4个镁离子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如: 钙离子:Ca 2+如: 氢原子:H如: 二氧化碳分子:CO 2 如正二价的镁元素:Hg+2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 2,O 2是分子);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 2; 两个钙离子:2Ca 2+CAB abc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13、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固(+固)][固+液]简易装置[固+液] 排水法向上 排空气法向下 排空气法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 氧气(O 2) 氢气(H 2) 二氧化碳(CO 2)药品 高锰酸钾(KMnO 4)或双氧水(H 2O 2)和二氧化锰(MnO 2) 锌粒(Zn )和盐酸(HCl )或稀硫酸(H 2SO 4) 石灰石(大理石)(CaCO 3)和稀盐酸(HCl )反应原理2KMnO 4 == K 2MnO 4+MnO 2 +O 2↑ 或2H 2O 2==== 2H 2O+O 2↑ Zn+H 2SO 4=ZnSO 4+H 2↑Zn+2HCl=ZnCl 2+H 2↑CaCO 3+2HCl=CaCl 2+H 2O+CO 2↑仪器装置[固(+固)]或[固+液][固+液][固+液]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 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升高(或降低)温度加入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MnO 2元素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种元素组原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分子构成 分化 离子得或失电子直接结合物质聚集结合16、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