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

四个药品橱中,①橱是酸,②橱是碱,③橱是非金属单质,④橱是金属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③橱中。

答案:C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故A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B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答案:D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答案:B4.(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答案:B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①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②错误;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③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④错误。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新课标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新课标人教版

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导图】(1)(2)[解读考点]1、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下表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对比: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红磷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物质的热胀冷缩、电解水实验等。

4、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洞察考向]1、“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材料,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去探求物质的构成、去探究粒子的性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2、粒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就这一热点问题,中考命题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由粒子的结构,判断粒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信息给定粒子的构成,推测粒子具有的化学性质,或与相对应的粒子结构比较,指出化学性质的异同;由给定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判断粒子的种类;或给出一组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据,从中去发现规律。

3、给定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总结相关信息的开放性试题将会增加。

[真题剖析] 1.(2008·某某)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析:在掌握分子的性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便于理解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金属: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 NO3- CO3 2-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 2- PO43- NH4+2、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三、许多元素有变价,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 K+ 、Na+ 、H+ 、Ag+ 、NH4++2价 Ca2+ 、Ba2+ 、Mg2+ 、Zn2+ 、Cu2+ 、 Hg2+、亚Fe2++3价 Fe3+ ,Al3+-1价 Cl-、OH-、NO3-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 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第1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专题提升演练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可能只有甲烷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只有盛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与题意不符。

答案:B2.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 ℃和80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B.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C.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H)2D.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解析:由题意可知,银铜合金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硫酸铝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了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在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和水,所以过滤时得到的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固体B在惰性气体中煅烧得到了CuAlO2。

所以:A.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固液分离的过程,操作名称是过滤,故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故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故错误;D.由工艺流程图可知,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故正确。

答案:C3.(双选)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答案:AD4.(2022云南昆明中考)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或Fe(NO3)3C.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若甲为Al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答案:B5.某含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 O42-、C O32-,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主题39跨学科试题(含初稿衔接、理化生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主题39跨学科试题(含初稿衔接、理化生综合)

第二批[2023·宜宾]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

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C.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会产生同样现象【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入CO2气体后,根据F浮=ρgV,左端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左端乒乓球上升,右端乒乓球下降;整个过程中左端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会改变,则两端乒乓球位置会有变化;倒入浓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被逐渐被吸收,充分反应后,集气瓶内气体恢复为空气,杠杆逐渐恢复原状;H2的密度比空气小,与浓NaOH溶液不反应,将CO2换成H2,左端乒乓球下降,右端乒乓球上升。

8.[2023·福建]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

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答案】C【解析】有题意可知,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则可得出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温度升高,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玻璃球胀破;喷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防止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造成损失。

第一批6.[2023·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水资源是有限的,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必须提倡节约用水,以免浪费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气三态之间转化。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气体制取》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气体制取》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 四、尾气处理 • 对于有毒的气体通常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常用的方
法有: • 1.碱液吸收法:如NaOH可吸收SO2等气体。 • 2.燃烧法或收集法:如可将CO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 五、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 示
目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排水法收集气体 气体除杂、性
注意事项 管 , 再 熄 灭 酒 精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 灯;③用高锰酸钾 颈漏斗口逸出);②块 状固体大小应适当,不 制取氧气时试管 能很碎,防止反应剧 口处应塞一团疏 烈,不易控制 松的棉花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知识拓展 常见固(液)—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 置的特点:
装置 图
安装简 装置 便 , 制 特点 取 少 量
(1)实验室制取 O2 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 点是__物__质__中__都__含__有__氧__元__素____。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 化学方程式为_2_K__C_l_O_3_=M_=_△n=_O=_=_2 _2_K__C_l_+__3_O__2↑___,可选用 的发生装置是__A____(填序号)。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 三、气体的净化(除杂与干燥) • 1.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原则 • (1)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但如果是用加热法除
杂,则干燥在前。 • (2)吸收剂和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和水分或
将其转化为被净化的气体,而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 反应。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注意 ①要收集较纯净的气体,应选用排水法; 要收集干燥的气体,应选用排空气法。②排水法收集 气体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 始收集,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 经收集满。③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伸到接 近集气瓶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还需在瓶口盖 上玻璃片,以便尽可能地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提高 收集气体的纯度。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9、原子: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10、单质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单位为“1”,省略不原子核中子质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MnO2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九年级)新课标p23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九年级)新课标p23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元素: 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组成, 称为化学元素。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 如颜色、硬度等。

-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如燃烧、腐蚀等。

2.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水的性质:分子式为H2O,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导热和沸点等性质。

- 盐的性质: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盐, 具有溶解在水中能导电的性质。

3.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 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纸或过滤器, 将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固体分离出来。

- 蒸发:将混合物放在加热器中, 使其中液体部分蒸发, 从而分离固体和液体。

- 结晶: 通过溶解物质在溶液中, 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 从而获得纯净的固体。

4.常见物质的鉴别-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的产生。

- 金属活动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按照金属反应性从高到低顺序分为: 钾、钠、铂、银、铜。

- 水和酒精的鉴别: 水在纸上会被迅速吸收, 而酒精则不会。

5.常见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化学储存:将化学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液需进行中和处理。

6.分子与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 离子: 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

- 共价键:共用电子的化学键, 通常形成分子。

- 离子键: 电子从一种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原子, 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7.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 酸的性质:酸溶液呈酸性, 可以导电, 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的性质:碱溶液呈碱性, 可以导电, 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专题突破一化学用语【题型特征】化学用语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常以选择、填空和实验题的题型出现,分值在3到8分之间,主要考查化学式、化合价及其元素符号的意义,粒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中等或偏小,失分率不大。

【备考策略】做这类题关键在于分清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粒子结构示意图各个部分表示什么,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严格按照书写原则和步骤。

(1)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情况: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2O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2)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①不尊重客观事实,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②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③化学式书写错误。

④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气体后标“↑”。

“↓”:初中阶段,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沉淀要标“↓”。

类型1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例1(2019 滨州中考)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___。

(3)4个甲烷分子________。

(4)氢氧化铜________。

【解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02X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套

202X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套为了帮助您更好地复习,我将为您梳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一轮复习内容,以下是一个完整的梳理: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和金属铁(Fe)。

-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反应与方程式:-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达反应发生前后物质的变化,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的表格,包括周期和族。

4. 有机化合物:- 碳的特殊性质:碳能形成很多连续的共价键,构成大分子。

- 烃: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 酸、碱和盐:- 酸: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

- 碱: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能在水溶液中电离。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化学反应的速率:- 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 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的关系。

6. 酸碱中的电离与中和反应:- 酸: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

- 碱: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7. 化学与能量:- 燃烧反应: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 热化学反应: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8. 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包括氮、氧、氯、硫、碳等。

- 非金属化合物:包括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

9. 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包括钠、铁、铜、锌等。

- 金属化合物: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

10. 环境保护与化学:- 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 水污染: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62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62页)

解析:异黄铜是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 铜分子中含有 27 个原子,故 A 选项说法错误;异黄酮 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15=180, 氢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0=10,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之和为 16×2=32,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 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B 选项说法正确;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强化训练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物质
非金属单质 单质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纯净物 酸 无机物 碱 化合物 盐 有机物 混合物
图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元素符号有宏观和微观意义,Cu 还可以表示一 个铜原子; 从图 2 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 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从微观模拟图可以 看出 NH3 和 O2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N2 和 H2O,注意配平,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一个铜原子 (2)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或 H 和 CO3 结合生成 H2O 和 CO2) (3)4NH3+3O2=====2N2+6H2O 置换反应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2014· 德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解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 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微粒;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但有单质生成的 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正极 产生氧气。 答案:A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三 碳和碳的氧化物 (共46张PPT)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三 碳和碳的氧化物 (共46张PPT)

C、CO、H2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对比 【突破指南】 C、CO、H2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对比
C
CO
H2
装 置
试管口略向下倾 试管口略向下 多余的CO,要 操作 斜,灯焰上要加 倾斜,先验纯 进行尾气处理 网罩 再加热
黑色粉末变红 黑色粉末变红 现象 色,澄清石灰水 色,澄清石灰 变浑浊 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变红 色,试管口有 水滴生成
则从B进A出;若想测出被收集气体的体积,则由A口
出的水可直接导入量筒中,测得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 气体的体积。
2.检验气体
当用它检验气体时,必须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 实验试剂,装在瓶中,气体由A端进入,二者反应,产 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导入气体的存在。例如,瓶中装 有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方法指导】
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二氧化碳的制法
【温馨提示】
“多用瓶”(又称“万能瓶”)的使用方法
如下图所示,“多功能瓶”在实验中有很多用途:
1.收集气体
若瓶内是空气,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应该从A
进,从B出;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应该B进A 出;若瓶内是水,则可以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气体
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反应生成的________也可以还
原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 能有________。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 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7《酸和碱》检测考试卷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七)
(内容:酸和碱)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说明: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Na:23 O : 16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氢氧根
C.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D.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金属铜
B.酒精溶液
C.烧碱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H2SO4+
2NaOH====Na2SO4+2H2O
C.CuO+2HCl====Cu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熟石灰Ca(OH)2
B.天然气CH4
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
7.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
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
近似pH范
围 3.0—4.0 3.2—3.6 6 .3—6.6 7.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8.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处土壤的pH为7.8造成的。

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

这说明该种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10.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以下第11-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11.下列各项属于酸的性质的是()
A.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跟任何金属反应都能放出氢气
D.跟所有的盐反应生成新酸、新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热
B.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浓硫酸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测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然后滴在pH试纸上
D.探究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时,把鼻孔凑到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口闻气味
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Na2SO4、HCl
B.NaOH、NaCl、NaNO3
C.MgSO4、NaNO3、KOH
D.NaHCO3、KNO3、HCl
三、填空题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1分)
14. (12分)请写出下列物质或者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并对该物质进行分类(酸、碱、盐、氧化物)。

物质化学式类别物
质化学式类别
盐酸消石灰
石灰石生石灰
纯碱苛性钠
15. (4分)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氧气、酒精、水、二氧化碳、乙酸、熟石灰、氢氧化钠。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作温室的气体肥料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_。

(4)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是______________。

16. (15分)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以下问题。

(1)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稀盐酸可以消除水垢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时间长了会产生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发现有少量气体逸出。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农业上常用波尔多液作为灭菌剂,其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试问能否用铁锅来配制波尔多液,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分)向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可加入_____ ,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该物质存在。

18. (6分)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少量生石灰于水中,搅拌后取上层清夜,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该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 (6分)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

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
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预期的实验现象结论
1.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氧气生成
2. 有氢氧化钙生成
20. (6分)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

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为了验证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
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作出猜想】他的猜想是。

【设计实验】实验一: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
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将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

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拓展探究】
(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

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8分)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
为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