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半索动物门Himichordata含牙形石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
以上的前3个特征是脊索动物的主要3大特征(图) 此外的肛后尾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胚胎期原肠胚的发育类型为 原口;分节的肌节,附着在不分节的躯干上等特征 为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
三。分类
1。羽鳃纲(Class Pterobranchiata) 小型(小于 8mm),通常群体生活于分泌的管中,肠道为“U” 形。无鳃裂或有两对鳃裂。代表动物有杆壁虫和
头盘虫。
2。肠鳃纲(Class Enteropneusta) 固着生活。有 多个鳃裂。代表动物为柱头虫。
四。进化地位
1。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鳃裂及 中空的背神经索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 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它们可能是 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主要证据为:
•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 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 型化”发展。同时,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能使动 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 敌害都更为准确、迅速。
Hale Waihona Puke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 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 这是半索动物特有的(半索或隐索动物名称由此而
二。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生物体类型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半索动 物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也曾被视为无脊椎的 脊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和脊 索动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发生而来且中空的背 神经索。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 因此将其从脊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古生物学——第五章半索动物门
第五章
三、笔石枝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第二节 笔石形态结构
4、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下垂式、下斜式、 下曲式、平伸式、 上曲式、上斜式、 上攀式
第五章
四、笔石体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第二节 笔石形态结构
由笔石枝和胎管组成 依据笔石枝上胞管的列数可以分为: 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 依据线管是否形成中轴: 有轴正笔石:正笔石中各笔石枝攀合, 形成了一个整体,线管被包裹,形成 中轴。 隐轴正笔石:上攀的笔石枝不愈合为 整体,中轴位于各笔石枝之间,或无 中轴。
正胞管+颈胞管 前一代正胞管+颈胞管
第五章
三、笔石枝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第二节 笔石形态结构
3、笔石枝的分枝方式
同分枝和后分枝
同分枝:正分枝 侧分枝
第五章
三、笔石枝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第二节 笔石形态结构
3、笔石枝的分枝方式
同分枝和后分枝 原笔石枝长成以后再分枝
第五章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第一节 笔石一般特征概述
●
早已灭绝的个体微小的海生群 体动物 骨骼成分主要是硬蛋白质 一般海生浮游或底栖生活 中寒武世出现,早石炭世绝 灭,是奥陶纪和志留纪最繁盛
●
●
●
笔石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第二节 笔石形态结构
胎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
正笔石:原胎管的芽孔
颈胞管
第二代正、副、颈胞管 第三代正、副、颈胞管……
第五章
三、笔石枝
半索动物门(Graptolithina)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其他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肛后尾:尾在肛门后方 – 闭管式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 后口; – 分节的肌节; – 生物化学比较
• 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 后口 – 三胚层 – 真体腔 – 身体分节 – 两侧对称
二、脊索动物门的起源 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 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 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 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 的亲缘关系。 一般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 同祖先,但目前尚没发现化石。
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幼体被有纤毛,自由生活→ 变态。 文昌鱼的幼体期持续3个月左右。 (前庭出现,鳃裂数目增加,由开口体外到通入新 形成的围鳃腔中)。
1神经板
2表皮
3内胚层
4脊索 8肠腔
5体腔囊形成
6体腔囊
7神经管
• 3 头索动物的地位
进化特征:具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同时具 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 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分开的背腹根等。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 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特化的口器等。 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
• 2 幼体和变态 幼体具脊索动物 3 大特征,尾内有 脊索;脊索背部有中空的背神经管,神 经管前端膨大成脑泡,并具眼点和平衡 器;消化道前端分化成咽,咽壁上有鳃 裂。尾在肛门后方,心脏位于腹面。
变态期间: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 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裂数增加, 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 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 闭管式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在腹面从后向前,在背面从 前向后。无心脏,腹大动脉和由它发出的入鳃动脉的基 部的收缩推动血液流动。血液无色,无血细胞,无呼吸 色素,氧气通过渗透进入血液。 – 神经管前端管腔稍膨大为脑泡,脑泡向前发出2对‘脑’神 经,神经管其余部分在每1体节发出1对‘脊’神经,
10 半索动物门(Himichordata)(含牙形石)
2019/10/8
半索动物门
49
3.平台型:由复合型的基部扩大而成平台状,刺体由平台和齿片组 成。齿片位于平台型刺体窄的一端,齿片上的细齿较高,排成一列, 称为隆脊。平台上还可具有横脊、齿瘤等装饰。平台的下面有基腔。 在平台的下面有一条突起称为龙脊,与平台上的隆脊相对应。平台 型牙形石类主要繁盛于晚古生代和三叠纪。
2019/10/8
半索动物门
28
4 笔石体和笔石簇
笔石簇:由多个笔 石体聚在一个浮胞 上,以中轴相连形 成的综合体。
2019/10/8
半索动物门
29
胎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
笔石的硬体构造
第一个分泌的外壳,是笔石发育的基础 笔石软体的外壳 多个胞管构成笔石枝 多个笔石枝构成笔石体
2019/10/8
2019/10/8
半索动物门
50
牙形石的自然群集
牙形石一般以单个的、分离的形式保存为化石,但有时在岩层面 上能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牙形石分子有规律地成对成行地排列在一起, 形成牙形石骨骼分子组合,这种组合是牙形石动物器官的一种支持 构造,这种牙形石化石的集合体称为牙形石的自然群集。
2019/10/8
半索动物门
22
2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以胎管尖端向上,口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下斜式
Sinograptus
2019/10/8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2)始、末端——靠近胎管的一 端为始端,远离胎管的一端为末 端。
动物学脊索动物门
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
壹
贰
闭管式循环系统;
叁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肆
后口(无脊椎动物多为原口);
伍
分节的肌节。
与无脊椎动物区别的其他特征:
01
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02
后口(少数无脊椎动物为后口);
03
三胚层;
04
真体腔;
05
身体分节;
06
两侧对称。
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的亲缘关系。
第三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1,000多种,分为2大类群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
一、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 幼体具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成体具被囊,大多营固着生活。
血液无色。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开管式循环,具有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心脏收缩有周期性间隙,血液的流动每隔几分钟就周期性地改变方向。海鞘的血管既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这种循环方式在脊索动物中是唯一的,在动物界也是极少见的。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退化。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由此发出若干神经分支分布到身体各个部分。
软骨鱼亚纲(软骨鱼纲): 出现上下颌,称为有颌类。骨骼全为软骨,体被盾鳞,出现了成对的鳍,鳃裂直接开口体外。
两栖纲: 从水上陆的过渡种类。 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五指(趾)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进行呼吸,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或水中。 与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古生物地史学讲义(7)半索动物门
正笔石:亚胎管的芽孔—第一代正胞管 —第二代正胞管……
正笔石枝背侧的 共通管相当于树形 笔石的茎胞管所连 接成的通道
胎管及胞管的生长
(2)笔石枝的分枝
S4 S4
树形笔石:
正胞管+茎胞管 正、副胞管+茎胞管 正胞管+两个茎胞管 前一代正胞管+茎胞管 正笔石:产生双芽胞管直接分枝;或从原枝上的早期胞管壁、胞管口及胎管口部长出
半索动物门下分三个纲: 肠鳃纲(Enteropneusta) 翼鳃纲(Pterobranchia) 笔石纲(Graptolithina) 柱头虫(Balanoglossus)是肠鳃纲 的现生代表,是一类海底自由运动的 单体动物,杆壁虫(Rhabdopleura)是 翼鳃纲的现生代表(图11-2),是一类 营固着底栖的小型群体动物。 笔石纲是一类早已绝灭的小型海生 群体动物(∈2—C1),是古生代海 相地层中的一类重要化石。由于笔石 动物的骨骼和结构与杆壁虫相似,如 都是群体、分枝、体内有茎系,且有 纺缍形条带组织组成的管壁(图11-3), 因此,一般把笔石动物作为一个纲, 归入半索动物门中,但也有人根据笔 石动物在超微结构、骨骼成分以及生 殖方式上与杆壁虫的差异,主张把笔 石动物列为独立的一个门。
第三节
分类及常见化石
网格笔石,3-C1
刺笔石,O-S 无羽笔石, 2-C1
四笔石,O1
对笔石,O1-2
丝笔石,O2
叉笔石,O
雕笔石,O1-S1
栅笔石, O1-S1
耙笔石,S1
单笔石,S1-D1
第四节
演化趋势
总演化趋势是笔石体向简单化方向 发展,以适应由固着底栖转变为漂浮 的生活方式。 1.笔石的演化趋势:树形笔石—正笔石 2.正笔石的演化趋势:无轴正笔石—隐 轴正笔石—有轴正笔石 笔石枝数目由多变少,曾出现过以 侧分枝或后分枝增枝的复杂化现象, 出现过7次,但出现后很快消失, 只形成一些旁支。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从下垂到上攀, 笔石体进一步简化,双枝单列(隐 轴正笔石 上攀)—单枝双列(有 轴正笔石 愈合)—始部单列末部 双列(两形笔石类)—单枝单列 (单笔石类)。(图3) 胞管形态从直管状变成弯曲状 体壁退化成网状 横管数目由少变多(图1、2)
第12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二、形态构造
1. 笔石体 胎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大小差别很大,从几mm到70cm。
2. 胞管类型及形态 (1)类型: 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茎系)
(2)形态:正笔石类正胞管形态类型很多, 是鉴定笔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笔石枝 (1)笔石枝的分枝 同分枝 后分枝 假分枝
3. 笔石枝 (2)笔石枝生长方向有6种, 依据是:以胎管尖端向上,口部向下
(一)树形笔石目
胞管有正胞 管、副胞管和茎 胞管三种,具发 育的茎系。笔石 枝分枝规则或不 规则。笔石枝一 般数目较多。一 般固着生活,少 数浮游生活。中 寒武世至早石炭 世。 树 形 笔 石 亚 目 正笔 石式 树形 笔石 亚目
树 形 笔 石 目
笔石体树枝形、锥形、 扇形等,枝间 多具横耙或 绞结。分枝很多,一般不规 则。始端的表皮组织常演变 为茎、根或底盘,借以固着 生活,有些用线管营浮游生 活。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 线管外露,营浮游生活。 笔石枝下垂到上斜式,不具 横耙和绞结,分枝规则,常 为正分枝。笔石体形状与正 笔石目的笔石相似,但有三 种胞管。早奥陶世。
4. 线管及中轴 (1)线管:当胎管裸露,其表层沿尖端方向延伸 成一根伸出笔石体外的丝状细管 (2)中轴:当胎管与线管被笔石体包被,线管变 得硬直,则称中轴
三、笔石的分类
笔石据其骨骼特点分为八个目,即:树形笔石 目、管笔石目、腔笔石目、甲壳笔石目、茎笔 石目、正笔石目、双胞笔石目和古树笔石目。 其中树形笔石目及正笔石目延续时间长,数量 多,分布广,最为重要,常见的化石多属于这 两个目,一般所讲的笔石也即指这两类而言。 其余各目化石零星,分布局限,有的是否为笔 石,尚有疑问。
184-185页
4 个 发 展 阶 段
四 、 笔 石 的 发 展 历 史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盾皮鱼 ↘硬骨鱼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四)两栖纲(Amphibia) 1、一般特征 – 个体变态发育:幼体鳃呼吸,无成对附肢, 生活于水中;成年肺呼吸,具四肢,但需靠 湿润的皮肤(富于腺体)帮助呼吸 – 头骨多扁平,骨片数目较鱼类减少,鳃盖骨 化,体外皮肤厚或披有骨甲
– 具四肢、具内鼻孔、分化有颈椎 – D3产生,C-P繁盛,直至现在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四)两栖纲(Amphibia) 2、两栖类登陆的条件: – 肺呼吸,但肺不完备,用皮肤辅助呼 吸
– 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 身披骨甲或富粘液的皮层,生活于阴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6、地史分布
• 始现于中寒武世 • 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 • 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 • 志留纪开始衰退 • 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 • 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
(笔石完全绝灭)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脊 椎动物亚门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
原生动物门蜓亚目
•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5、生 态
• 生活方式:树形笔石类大部分为固着生活,其它各类 笔石大都是浮游生活
• 生活环境:滨海、陆棚边缘到陆棚斜坡等海域 • 保存岩性:可以保存在各类沉积岩中,但以页岩为主,
尤其黑色页岩 • 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中含大量笔石,几乎不含其他
化石,并含有较多的炭质和硫质成分,常见黄铁矿化, 反映一种较深水的滞流还原环境---指相化石
湿处,防止水分的蒸发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四)两栖纲(Amphibia) 3、四足动物的起源 – 可能是由鱼形动物中的总鳍鱼类演化而来: 总鳍鱼类中有一类具内鼻孔及肉质偶鳍,能 够在环境多变的淡水水域中生活。 – 但也有人认为肺鱼类可能是有尾两栖类的祖 先
牙形石的分类及寒武纪的牙形石
牙形石的分类及寒武纪的牙形石熊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011073班)摘要:牙形石(conodonts)是具有各种各样尖齿或锯齿状物的古代动物遗体,微体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牙形石可能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牙形石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分类,并对寒武纪出现的牙形石科及其部分分类牙形石的方法进行综述性介绍关键词:牙形石分类学寒武纪形态一、牙形石综述形态特征和构成牙形石个体很小,从不足0.1毫米到约4毫米。
未经变质的牙形石一般呈琥珀光泽,浅褐黄、灰白色,透明或不透明。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磷酸钙,由磷灰石类矿物呈纤维状或薄片状排列而成。
牙形石外形很像某些鱼类的牙齿或环节动物的颚器,故名牙形石,也有人称为牙形刺。
牙形石个体微小,一般为0.3-2.0毫米。
形态多样,或简单,或复杂,主要由薄片状的磷酸钙组成,多呈灰色、琥珀色或黑色,透明或不透明。
分布范围牙形石在各种沉积物中分布甚广。
灰岩和页岩中最多,白云岩、燧石次之,甚至在砂岩、砾岩中也可以发现。
但牙形石仅限于海相沉积物,浅海、广海沉积物中均有。
在非海相沉积物中至今尚未见到。
牙形石从古生代的寒武纪开始出现,以后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的三叠纪。
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之久。
牙形石在这个期间演化十分迅速,使得它有可能成为标准化石,有效地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二、牙形石的形态分类内部构造内部构造一般由薄层,白色物质和基底充填三部分组成。
前二者构成牙形石分子本体,加上基底填充组成一个全牙形石分子,但基底填充容易从牙形石本体脱落,不易保存为化石。
根据牙形石分子的不同形态,大致课分为以下几类:1、锥型分子基本上为圆锥形单位,由基部和齿锥两部分组成。
为了描述,需对锥形分子定向,主齿的尖顶向上,基部的上缘近乎水平,通过齿顶、基部上缘和基部下缘有一个假象平面,这个假象平面与主齿有两条交线,凹的那条交线为后缘,而凸的那条交线为前缘,假想平面的二侧对称为侧面,往往不对称,凸的一侧为外侧;凹的一侧为内侧。
第四章6 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门
二、笔石的基本构造-1胎管 笔石的基本构造• 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锥形外壳, 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锥形外壳, 是笔石发育的基础 • 可分为二部分、近尖端部分叫基 可分为二部分、近尖端部分叫基 胎管(prosicula),近口端部分叫 , 胎管 亚胎管(metasicula)。基胎管上常 。 亚胎管 具螺旋状纹, 具螺旋状纹,亚胎管上常具与口 缘近平行的环状生长线
一、笔石动物的一般特点
• 笔石体最初都由一个 圆锥形的胎管生出, 胎管出芽生出第一个 胞管,许多胞管接连 生长,排成一条,构 成一个笔石枝,再由 一个或多个笔石枝构 成一个笔石体。 成一个笔石体。 • 有时多数笔石体聚生 在一个浮胞上,形成 一个综合体,称为笔 石簇。 石簇。
二、笔石的基本构造
•胎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 •笔石簇
第四章 无脊椎动物
第六节 半索动物门
地震科学系 刘智荣
一、笔石动物的一般特点
• 笔石是一类已绝灭的动物,笔石化石常呈炭质 笔石是一类已绝灭的动物, 薄膜保存, 薄膜保存,很象用笔在岩石层面上的书写的痕 迹,故得此名。 故得此名。 • 有人在笔石动物体上观察到一索状物,认为是 有人在笔石动物体上观察到一索状物, 脊索,故有将其归入脊索动物门半索亚门 脊索动物门半索亚门的趋 脊索,故有将其归入脊索动物门半索亚门的趋 势。
线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笔石的基本构造-2胞管 笔石的基本构造• • 是笔石体的外壳, 是笔石体的外壳,个体生长的地方 笔石体的第一个胞管由亚胎管侧面的一个 小孔出芽生出, 小孔出芽生出,树形笔石目该小孔位于 基胎管上,并由此长出第一个胞管。 基胎管上,并由此长出第一个胞管。 • 树形笔石目有两种类型的胞管:正胞管、 树形笔石目有两种类型的胞管:正胞管、副胞 目有两种类型的胞管 管。正胞管和副胞管由茎系联接在一起。茎系 正胞管和副胞管由茎系联接在一起。 茎系联接在一起 由芽茎串连而成。芽茎出牙长出新的正胞管、 由芽茎串连而成。芽茎出牙长出新的正胞管、 副胞管和新的芽茎, 副胞管和新的芽茎,如此连续规则地发育而组 成笔石枝。 成笔石枝。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曾燏课件
•13
(一)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海栖动物,约2000种左右。身体外被有一层特别的被囊, 所以又称为被囊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在幼体出现,咽鳃裂 囊状且发达。
(1)主要特征
• 脊索位于尾部(故名)。
• 具被囊和外套膜。外套膜紧贴于被囊上。
• 鳃裂终生存在,具围鳃腔。
• 变态发育 。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是无颌类,化石出现在5
亿年前美洲和亚洲的海洋
沉积中。其中最早的种类
是牙形石动物。现在人们
一致认为它属于脊索动物,
并在系统分支系统中将它
与无颌类的现存的盲鳗联
系起来,为确立脊椎动物
的起源提供了极为有用的
证据。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曾燏
•29
思考题
1.脊索动物门有何共同特征?与无脊椎动物比较有何功 能和进化意义? 2.何为逆行变态?了解逆行变态有何意义? 3.文昌鱼为什么被称为头索动物?简述文昌鱼结构的原 始性、特化性和进步性? 4.试述脊索动物的起源? 5.试述脊索动物门中亚门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主要特征
• 脊索:终生保留,纵贯全长,有脊索鞘包围。但头索动物
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又称为无头类。
• 神经管:原始的神经系统。前端略膨大,称为“脑泡”,
神经管本身有神经分出,两侧有黑色小点,称“脑眼”。
• 鳃裂:数目较多,有围•脊鳃索动腔物门。主要特征曾燏
•19
(2)文昌鱼
皮肤:薄而透明,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外覆盖一层角质层。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曾燏
•30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曾燏
•4
演化意义:支持;保护;运动。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曾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3
笔 石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4
三、笔石的骨骼构造
胎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
2020/5/28
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外壳,是笔石发育的基础 笔石软体的外壳 多个胞管构成笔石枝 多个笔石枝构成笔石体
半索动物门
15
三、笔石的骨骼构造
胎管→胞管→笔石枝→ 笔石体→笔石簇
腕足动物门
5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5
第九章
半索动物门 (Himichrdata)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6
半索动物门 (Himichrdata)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7
第九章 半索动物门
一 概述 二 笔石纲一般特征 三 笔石的骨骼构造 四 笔石的分类 五 笔石的演化 六 笔石的生态和地史分布
(3)内弯式——向内作不同程 度的弯曲,分 3 小种 ①轻微内折,弯曲成波状 (纤笔石式) ②强烈内折,弯曲成方形 (栅笔石式) ③强烈内折,胞管口部向内 卷曲(叉笔石式)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4
2、正笔石目胞管(正胞管)的类型
(4)具褶式——胞管强烈弯曲,在背侧或腹侧形成褶皱状。 ①背褶式:背侧形成褶曲,腹侧则形成内折(瘤笔石式) ②背褶和腹褶式(中国笔石式)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5
(三)笔石枝
成列的胞管构成笔石枝
1 定向:
(1)背、腹——胞管口所在的一 侧为腹侧,相反的一侧为背侧。
(2)始、末端——靠近胎管的一 端为始端,远离胎管的一端为末 端。
(3)共通管(沟)——在笔石枝 背部连通各个胞管的管状构造 , 它起着茎胞的作用。
2020/5/28
5、中寒武世( є 2)出现,早石炭世(C1)绝灭。奥
陶纪和志留纪为繁盛期。是很好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1
底栖固着(可以 假漂游)
有类似于根和 茎的构造。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2
漂浮
对于漂浮者,有的和腕足、 三叶虫等共生,为正常浅 海相。
有的笔石不和其他生物化 石共生,保存在黑色页岩 中,构成笔石相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
1
9
一概述
4、有两类现生类型及一类灭绝类型: (1)肠鳃纲——呈蠕虫状 (2)羽鳃纲——呈苔藓虫状,群体生活。 (3)笔石纲——已绝灭,为单枝或多枝状群体。个体生活在胞
管中,胞管很小(<1mm),胞管连接在一起构成群体。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0
二、笔石纲(Graptolithina)一般特征
(2)亚胎管——胎管的口端部分, 表面常具平行于口缘的生长线。
胎管刺——由亚胎管一侧的管壁 上延伸出的一条长而直的刺,其 方向与胎管的延长方向一致。
芽孔——位于亚胎管侧面上的一 个小孔,是笔石进行出芽繁殖的 第一个小孔,由它生长出第一个 胞管。
出芽繁殖
胞管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9
(二)胞管
半索动物门
26
2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以胎管尖端向上,口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腕足动物的回顾
1 腕足动物的硬体构造 2 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区别 3 腕螺的类型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
1:外部构造?
1
2
3
5 4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
2:腕螺类型?
1
2
3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3
3:侧视外形的类型?
1
2
3
4
5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4
4:定向?
2020/5/28
➢ 胎管刺——由亚胎管一侧的管壁 上延伸出的一条长而直的刺,其 方向与胎管的延长方向一致。
➢ 芽孔——位于亚胎管侧面上的一 个小孔,是笔石进行出芽繁殖的 第一个小孔,由它生长出第一个 胞管。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7
(一)胎管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8
(一)胎管
(1)基胎管——胎管的尖端部分, 表面常具螺旋状纹饰。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8
一、概 述
1、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非脊索 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过渡类型。因具 有腹神经索,故单独立一门。
2、具有原始的背神经索,是背神经管 的雏形,并具有鳃裂。
3、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的盲索, 称口索,它可能是脊索的前身。
4、以底栖生活为主,有固着、爬行、 潜穴等, 也有漂浮的类型。
1、笔石是已经绝灭的海生群体动物,其化石被压扁, 保存在岩石上。好像用铅笔写上的象形文字。
2、群体具有外骨骼,以出芽方式繁殖,其成分为几丁 质,经石化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 。
3、个体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以胞管作为栖居所。
4、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营漂浮生活的正笔石类,一 种营固着生活的树形笔石类 。
(一)胎管 笔石体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
锥形外壳,开口朝下,尖端 朝上 ,每个笔石群体只有一 个胎管。
胎管可分为基胎管和亚胎管 两个部分。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16
(一)胎管及相关构造
(1)基胎管——胎管的尖端部分, 表面常具螺旋状纹饰。
(2)亚胎管——胎管的口端部分, 表面常具平行于口缘的生长线。
20
20管的类型
(1)正胞管——个体较大, 可能是雌性笔石虫的住室。
(2)副胞管——个体较小, 可能是雄性笔石虫的住室。
(3)茎胞管——不开口,无 笔石虫居住,由茎胞管连接 成笔石枝。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1
1 胞管的类型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2
2、正笔石目胞管(正胞管)的类型
胞管是虫体的管状住室,是笔石体 的外壳, 是笔石鉴定的主要依据。
第一个胞管由胎管生出,其余胞管 均由前一个胞管生出。胞管有三种 类型: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 (茎系)。
树形笔石类:有三种胞管,较大的 正胞管和较小的副胞管,均向外开 口,茎胞管连接成枝体。
正笔石类:仅有正胞管,但其胞管 形态复杂多样 。
正胞管可分为4大类和10小种 (1)直管式——胞管直(均分笔石式) (2)外弯式——向外作不同程度弯曲,
分为 4 小种。 ①外弯呈钩状(单笔石式) ②外弯强烈,卷曲成球状(卷笔石式) ③轻微外展,胞管呈三角形(半耙笔石
式) ④外展呈直线型,胞管孤立状(耙笔石
式)
2020/5/28
半索动物门
23
2 正笔石目胞管(正胞管)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