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示例一

合集下载

元朝知识点总结

元朝知识点总结

元朝知识点总结一、元朝的建立。

1. 蒙古的兴起。

-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等经常发生战争。

-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还建立了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

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2. 元朝的建立过程。

- 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夏和金。

-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元朝的统治。

1. 行省制度。

- 在中央:-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 在地方:-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时期继续沿用,直到今天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也是受到行省制度的影响。

2.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台湾:-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西藏:-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三、元朝的民族融合。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 大题精做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 大题精做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第(1)问,“特点”,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2.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作品?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A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南京答案:AA. 淝水之战B. 宛城之战C. 岳飞抗金D. 澶渊之盟答案:C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神宗D. 明思宗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

(×)2.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3.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七次,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

(√)5.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逐渐衰落。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

答案:李渊2. 宋朝时期,我国的四大发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3. 元朝的都城是_______。

答案:大都4. 明朝时期,_______在位期间,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答案:明成祖5. 清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

答案:皇太极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加强中央集权。

2. 请简要说明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一段繁荣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遗风”。

3. 请简要介绍宋朝的海外贸易。

答案:宋朝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广州、泉州等港口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港,海外贸易范围广泛,与亚、非、欧各国都有往来。

4. 请简要说明明朝的锦衣卫。

答案:锦衣卫是明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审讯政治犯,以及保卫皇室安全,具有很高的权力。

初中历史教案:元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初中历史教案:元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初中历史教案:元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是由蒙古族人建立的政权。

虽然元朝时期只有不到100年的时间,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元朝时期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高峰。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元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一、经济繁荣在元朝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商业贸易成为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元朝政府非常注重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置关卡、税收政策的调整、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等,使得中国经济最终实现了快速发展。

1.农业繁荣元朝时期的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和水稻为主。

在当时,政府投资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了农业耕地,减少税收的压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这也为开发新的耕地创造了条件,从而推动了新的农业文明建设。

2.手工业繁荣在元朝时期,手工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瓷器业和冶金业等方面。

由于帝国经济的发展,缺少了足够的货币财力和铸造的硬币,因此,许多商人选择采用非货币交换的交易方式,从而在市场中产生了莫大的交易活力,有效地推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3.商业繁荣元朝时期,商业贸易非常活跃。

颁布了《草原之律》,保障了商人之间的正常贸易活动,同时,还特别提出了一系列强制保证积极传统商品的质量规定。

士绅家族和商人集团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贸易方针和财力取得了得到了迅速的变化。

此外,元朝还尝试建立重要的贸易联系,如将东方与欧洲地区结合起来,建立了“丝绸之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商贸交流的范围,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文化繁荣元朝在文化方面的繁荣尤其令人瞩目。

元朝时期,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政府对文化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充分,文化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推进。

1.文学艺术元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表现最为直接。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相继发表。

泼墨山水画、造型艺术等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第14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一、基础知识目标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

大都的繁荣。

水路交通的发展。

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二、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

四、重点: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漕运和海运。

难点:元朝的统一和元朝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元朝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建立的?(忽必烈、1271年)2.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大统一的朝代。

它的统一,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四、五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在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海外贸易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那时的中外友好往来也十分频繁。

那么元朝手工业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从什么时候起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元朝沿海航运的情况怎样?著名的马可波罗是怎样盛赞元大都的?元朝与外国如何交往?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3. 讲授新课(板书)第14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板书)一、元世祖重视农业同学们回忆一下,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

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蒙古贵族刚刚攻占黄河流域的时候,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的优越性,而是抢占大片良田改作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农业生产方式。

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板书)1. 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在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劝说蒙古统治者让汉人从事农业,向他们征收赋税,以稳定统治。

主题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主题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认识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
生命力,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 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 要动力。
随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2·襄阳)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 等。这说明鉴真东渡( B ) A.推动了朝鲜民族汉化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C.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 D.缓和了中日民族矛盾
随堂达标检测
4.(2023·阿荣旗模拟)(9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呈现。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转变 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 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不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随堂达标检测
材料二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 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 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启。
——《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1分)“一个新时期的开启”的含义是什 么?(1分) [答案]五四运动。(1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中 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也可给分,1分)
——摘编自徐昕《晚清中国外交—— 历史冲突中的失落与更新》
随堂达标检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始 于哪一条约的签订?(1分)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答案]《南京条约》(没有书名号不给分)。(1分)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1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581——618)一、隋朝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文帝励精图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2、效果:社会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三、★★隋炀帝时(605年)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1、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路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3、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沟通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意义(影响):②它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国家统一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建立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1、含义(表现):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采取的措施:P8 ,4点3、“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政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3、效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唐朝全盛局面的到来奠定基础。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含义(表现):格式同贞观之治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措施):P12 ,4点3、唐玄宗时著名宰相:姚崇二、盛世经济的繁荣(一)农业:P13 ,4点(二)手工业P14 ,2点(三)商业:P15 ,4点三、唐朝衰亡: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1.唐太宗: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示例二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示例二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1. 引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由蒙古帝国建立的朝代在经济和中外交往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元朝的经济发展和中外交往的情况。

2. 元朝的经济特点2.1 铁质货币的使用元朝采用了铁质货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特的。

铁质货币的使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2.2 汇聚资源与发展制造业元朝在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吸纳各地的资源,并发展制造业。

这包括设置制造业重镇,鼓励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3 促进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元朝通过对外贸易的促进,加强了与西亚、非洲等地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建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元朝经济的繁荣,为中外交往打下了基础。

3. 元朝与中外交往3.1 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元朝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与琉球、高丽、日本、越南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推动了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3.2 与蒙古帝国的联系元朝本身就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与蒙古帝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元朝通过与蒙古帝国的贸易往来,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促进了两国的发展。

3.3 与非洲和西亚的交流元朝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航线,与非洲、西亚等地建立了贸易关系。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丰富了元朝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3.4 文化交流的影响元朝的中外交往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影响。

外来文化的融入为元朝带来了新的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丰富了元朝的文化内涵。

4. 结论元朝的经济发展和中外交往是该时期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采用铁质货币、发展制造业、促进贸易以及与周边国家和蒙古帝国的交往,元朝取得了经济的繁荣。

与非洲、西亚等地的贸易也为元朝带来了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推动中外交往的重要力量。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中外交往

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中外交往

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中外交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它是蒙古族的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多独特之处。

当时中国虽然是元朝的核心地区,但是元朝的势力范围却远远超出中国,它统治着广袤的亚洲大陆,甚至深入了欧亚大陆。

这就使得元朝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中外交往,这场交流和往来不仅对中国乃至全球文化的演进产生了很大影响,还构成了元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国家。

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在这些文化传统的交融中,元朝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和包容的态势。

在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中,蒙古族、汉族、西北少数民族、南方民族和外国人等各民族之间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寺庙、清真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是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发展。

当时,元朝统治者颁行“三统一”的举措,即“同‘官’不同‘路’,同‘调’不同‘粮’,同‘律’不同‘狱’”,这种行政划分方式以及对各地的宽松统治,也为各种文化传统的交流创造了空间。

元朝时期,中原文化和西北蒙古文化交融成熟,开始形成了具有元朝特色的“水平文化”。

此外,南方的文化也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宋、元之交时期,徽商文化的兴起使得南方与北方之间建立了商业贸易联系,南方文化的奢华、资本主义精神、时尚消费所带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渗透到了中原文化中。

由此可知,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是多方位、多层次、多民族的,不仅呈现出“主导者—被主导者”的单向影响,也存在着革新、融合和独创。

中外交往元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是相当频繁和活跃的,与西亚、南亚、中亚和东欧诸国的贸易往来加强了联系,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时期的海上航线开通,海上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

此外,元朝时期还有大量的外国人前来中国,如十三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到过元朝,主持过外交活动,受到元朝当政者优厚礼遇;来往巴格达的伊斯兰教学者也在元朝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元朝之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1)

元朝之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1)

元朝之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1)元朝之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蒙古建立连通欧亚两大陆、衔接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超级帝国,使东方与西方的交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

元朝建立后,金帐汗国与伊利汗国虽然逐渐独立,但仍然与元朝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商人、教士与使节的往来更为频繁。

元朝与亚、非、欧三大洲的各国建立了多种联系。

文化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

一、高丽和日本高丽王族和元朝皇室结为甥舅之好,建立了友好关系。

元朝曾在高丽王京派驻达鲁花赤,但不直接干预政务,只负监视之责。

至元中还在高丽设置东行省,但不派行省官,就以高丽王为行省丞相,原有机构不变。

因此,在元代高丽基本上保持了独立地位。

元代,中国和高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进一步发展。

元初,高丽博士柳衍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

两国商人、僧侣将本国的大批书籍运入对方境内。

元仁宗赠给高丽宋秘阁旧藏善本四千三百多册。

元朝初年,程朱理学传入高丽。

高丽人在大都获得《朱子全书》新版,带回国去,在太学讲授。

后来,白颐正又从大都带回许多程朱理学著作,在太学宣讲。

接着,朱熹《四书集注》由秘书省书籍所刊行,这是权溥建议的结果。

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使得李谷、李齐贤、李先穑等理学大师脱颖而出。

高丽语言传入中国,元朝宫廷中许多人都会讲高丽语,连守卫宫门的卫士也学得高丽语,连臂低歌井即梨(张昱《可闲老人集》卷2)。

元代,很多高丽人来到中国,他们中有不少人就侨居在各地。

其中做官的也不在少数。

许多学者和僧人,由于他们精通汉文,有些是奉命出使而来,有些是私人前来游学。

在中国,他们广交文人,彼此相互切磋,唱和酬答,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

中统二年(1261年),高丽王来上都,随同前往的有国相李藏用。

此人对汉文学有很深的造诣,曾出席中国诗人的文会,被誉为鸭绿江头老谪仙(王恽《赠高丽乐轩李参政甥朴学士》,《秋涧文集》卷22)。

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其诗集《益斋乱稿》,被认为是朝鲜文学史上的优秀古典作品(《高丽史》卷110《李齐贤传》)。

初一历史下问答题

初一历史下问答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问答题过关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1、隋朝建立、统一的时间、建立者(姓名、帝号)、都城和时代特点?建立时间 581年,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繁盛一时2、京杭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他修建运河的目的是什么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大运河的中心和两个端点分别是什么?中心:洛阳,两个端点:北起涿郡,南到余杭4、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哪几段由北到南沟通了哪几大在水系并画出示意图。

四段: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五大水系:由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哪条河的什么作用?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6、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7、贞观之治的皇帝及贞观之治的措施?唐太宗李世民措施: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4.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贤才:房玄龄杜如晦。

着名的谏臣:魏征8、武则天的地位是什么她的统治被称作什么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或者“贞观遗风”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9、开元是谁的年号“开元盛世”主政的皇帝是谁(名、帝号)开元盛世的表现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唐玄宗李隆基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10、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唐朝的灭亡时间是什么时候安史之乱 907年11、科举制诞生于什么时候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如何创立、完善的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

中外友好交往

中外友好交往

专题复习____中外友好交往与近现代外交大庄中学高生艳专题解读1.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促进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国势衰微的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主权屡受侵犯和践踏。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中外友好交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等内容是历年来各地中考重点考察的热点之一。

考点梳理一、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朝(1)丝绸之路:海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2)佛教东来:印度、白马寺(3)造纸术传播到欧洲: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2.唐朝(1)中日交往:遣唐使、大化改新、文字、节日习俗等。

(2)中印交往: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①原因: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

②历史启示: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是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保障;国家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对外开放,鼓励交流,充分吸取不同文明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3.宋朝对外贸易的兴盛: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5.明朝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外,宣扬国威。

②条件:明成祖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富强、政策开放;造船业发达和指南针的运用;郑和等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

③经过: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郑和,沿海上丝绸之路七次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④意义及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七下历史期末考试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解析版)

七下历史期末考试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解析版)

1.什么是历史小论文?历史短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画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时代环境等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能力。

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2.历史小论文有什么特点?(1)形式多样(形式开放):命题形式和材料呈现形式多变,如地图、图片、目录、公式、表格等等,始终处于探索与创新之中。

(2)重大主题(内容开放):命题内容往往涉及历史的核心素养和重大学科理论问题,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抗日战争相关学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

(3)立意高远(立意开放):史学立意和社会立意、价值立意相结合,立意开放而高远,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学科功能。

3.历史小论文如何解题?历史短文试题应注意:(1)注意看是否是自命题目。

历史短文的写作应该和作文一样,不管是不是自命题目,在写作中一定要把题目写上,如果材料设问没有给出题目,要总体把握,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自己确定题目。

提炼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没有题目,就没有主题,就不是完整的作文结构。

(2)细读材料,明确短文主题。

明确主题内涵,从整体上审题看设问及要求。

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时间范围。

(3)思考如何写作。

从哪些角度进行组织,举哪些例子等,注重逻辑(侧重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

因题而定宗旨的组合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

(4)总结升华(必不可少)。

结合短文主题立意和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对文章进行升华。

可以用1-2句话进行表述。

(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等)(5)组织答案、表述成文。

一般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这里要注意利用历史事件的背景或时间、人物或是影响等来连接历史事件,史论结合,完整表述。

第17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第17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
[章节] 第17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文件] clx17.doc
[标题] 第17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内容]
前提测评
(一)填空
1.北宋时,棉花在____和____普遍种植起来,到南宋后期扩展到____流域。

(二)多项选择
2.宋朝重要的外贸港口有( )
A.泉州
B.扬州
C.广州
D.明州
(三)列举
3.列举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蒙古贵族进入____流域时,把良田改作____,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大臣____劝说蒙古统治者让____从事农业,向他们征收____,以稳定统治。

2.松江地区的农家妇女____,推广了____族人民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____时来华。

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____》,描述了____、杭州等城市的繁荣。

(二)单项选择
4.元世祖时开凿的,由通州到大都一段的运河名称是( )
A.通惠河
B.会通河
C.永济渠
D.通济渠
(三)多项选择
5.元世祖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是( )
A.水利兴修的多少
B.户口增加的多少
C.田地开恳的多少
D.赋税征收的多少
6.元朝的出口货物主要有( )
A.棉织品
B.丝织品
C.纸张
D.瓷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通过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依据“589年”“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等关键词,我们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南北朝对峙形成 B.杨坚建立了隋朝C.陈后主建立陈朝 D.隋灭陈统一全国2.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开销五六十年。

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改革制度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注重吏治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

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

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5.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

”据此判断这段文字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A.华夏摇篮 B.春秋霸业 C.大唐祖庭 D.隋朝统一6.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由此可知,唐太宗( )A.重视农业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7.对武则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她“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后者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C.主张勤俭节约 D.使社会继续发展8.“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渐慕华风。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 )A.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C.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9.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睛:关于北宋的知识,需要掌握北宋建立的过程;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C D C B D B A D B A C A D二、非选择题(52分)17.(18分)(1)示例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路线经历了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变化。

(2分)我国的对外交通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中外交往。

但由于当时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占主要地位。

唐朝时,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成为主要通道,形成了“海陆并举”的局面。

宋朝以后,因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等,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

(6分)总之,我国古代对外交往路线经历了由陆路为主到海陆并举,再到以海路为主的转变,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2分)示例二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

(2分)从物质交流看,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西域的“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经由西域传入中国;棉花、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逐渐传入中国。

从技术交流看,中国的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制造技术、冶铁技术,四大发明等经由陆路、海路传到西方。

从文化交流看,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入中国。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广受欢迎,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6分)总之,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历史悠久,在物质、技术、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

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分)(2)古代中国人对“西”的认识具有渐进式的特点。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的发展(一)表现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结构(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如: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2)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4.户口增长: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北宋末年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在人口史上是划时代的标志。

【知识分析】宋代人口的增长⑴趋势:人口逐渐增加,南宋时期人口减少,但仍堪比比汉唐盛世人口数。

⑵原因:中央集权加强,政局相对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⑶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赋收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人地矛盾突出,垦田面积增加;农业租佃关系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二)原因1.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3.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越南引进的占城稻)4.耕地面积的扩大5.政府的重视6.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发展7.手工业、商业发展的促进二、手工业的发展(一)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二)矿冶业地位: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就: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影响: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三)印刷业地位: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

成就: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示例一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示例一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示例一第十四课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

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

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

〔新旧知识联系点〕.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

.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导入新课〕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

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大全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在三国时期中原争夺的最高潮上演了这么一个传奇,曹操以500兵和众老百姓面对袁绍的数千部队的一次奇袭。

名将关羽于乱军中斩杀敌军主将颜良之首。

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

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三国时期中原争夺的最高潮上演了这么一个传奇,曹操以500兵和众老百姓面对袁绍的数千部队的一次奇袭。

名将关羽于乱军中斩杀敌军主将颜良之首。

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⑤宗教: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古印度,带回佛经600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的珍贵史料。

b.伊斯兰教在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在各地建立起一批清真寺。

c.景教——基督教在唐朝时从西亚传入中国。

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d.祆教、摩尼教在隋唐时也由西亚传入中国。

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公元——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

到的近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次下西洋,到达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右图)本书的责任编辑坦言,“浩二的文章几乎没有被修饰性地编辑过,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文字并不那么精致、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示例一第十四课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

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

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

〔新旧知识联系点〕.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

.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导入新课〕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

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师:回答得很好!不过元朝的统一除了上述两个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那就是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第14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确立目标]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标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个大问题呢?生:两个。

1.社会经济;2.中外交往。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讨论一下我们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生: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2.纺织业的新发展;3:闻名世界的元大都;4.漕运和海运;5.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发展。

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练]一、元世祖重视农业.元初农业生产的破坏师:同学们想一想,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生:蒙古族。

师: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生: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初入黄河流域的蒙古贵族,对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采取了什么态度?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生:破坏。

蒙古贵族夺取大片农田,改作牧场。

黄河流域的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蒙古贵族夺占农田为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其结果不仅造成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而且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危胁到元朝在中原的统治。

随着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由破坏农田转而重视农桑,把农业生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出示.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师:元世祖是蒙古贵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颁布了行省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元世祖为政开明,勇于接受中原文化,重视农业发展。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归纳一下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呢?生: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2.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

3.修治黄河。

师:很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吗?学习下一个问题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纺织业的新发展师:棉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棉花的大量种植。

同学们回忆一下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开来,到南宋后期发展到长江流域。

植棉区的扩大,为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元朝时,江南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

也就是从元朝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

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

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黄道婆。

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呢?生:1.推广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改进了一套棉纺织工具。

师:归纳得很好!黄道婆创造的一套“擀、弹、纺、织”’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尤其是她创制的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纺织效率,比欧洲的“珍妮机”早了500年。

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

师: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有关材料归纳一下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1.棉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

.棉纺织技术先进,出现了提花和印染等水平很高的工艺。

.纺织工具先进,生产效率提高。

师:元朝的手工业,除了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还有哪些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

生:除了棉纺织业外,获得巨大发展的还有丝织业、陶瓷业。

师:很正确。

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其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这主要得益于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师:下面,同学们从地图上找到松江和大都的位置。

生:指出位置。

师: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我们刚讲过,而大都则是元朝的都城,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述大都的情况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大都的雄伟壮观和昌盛繁荣!三、闻名世界的元大都师:请同学看一下大屏幕。

在看的过程中思考:.元大都的由来;2.元大都的布局特点;3.元大都繁荣的表现。

师:哪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大都的由来?生:元大都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金代称中都,元世祖时,改称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大都是元朝在金中都遗址上建筑的一座新城。

它于1267年开工兴建,于1285年建成,历时18年之久。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生:1.城市布局规整。

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

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万”。

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

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

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马可·波罗描述大都的繁荣时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水路运输也取得巨大发展。

它主要体现在漕运和海运上。

四、漕运和海运.发展的原因师: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南北方面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元大都的各政府机构和士兵的粮食及其它物质供应都依靠江南。

师:为什么依靠江南呢?生:因为唐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繁荣富庶。

师:元大都地处北方,人口众多,所需粮食和其它物质主要靠什么途径从江南供应呢?生:漕运和海运。

师:好!这就是元朝漕运和海运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们首先学一下漕运。

.漕运师:什么是漕运?生:历代王朝把各地的粮食等物质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城,叫漕运。

师:在海运开拓以前,大都所需的江南粮食及其它物资,主要是通过运河北运的。

但元朝以前,南北运河基本上还是隋炀帝时所凿通的那条运河。

这条运河年久失修,多处淤塞,而且路途曲折迂回,水陆并用,劳民伤财,极为不便。

师: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元世祖下令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

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全长250多里,通惠河,由通州到大都,全长160多里。

这样,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

至此,南北大运河全线凿成,我国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通过这条运河连接在一起了。

同学们结合地图比较一下,元朝大运河相比隋朝大运河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大运河以大都为中心。

隋朝大运河迂回曲折,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渐渐变直,路途缩短,更有利于航运。

师:观察得很仔细!元朝大运河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

它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创造的人工奇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元代新运河的开凿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物资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

元末时,两淮运使宋文瓒说:“世皇开会通河千有余里,岁运米至京都五百万石”。

可见这条运河在整个元代都是十分繁忙的。

大运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运河有时因天旱河水太浅,漕渠时常败坏,给漕运造成了困难。

为了解决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政府还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海运师:粮船由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东海、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

同学们结合内容分析一下,元朝海运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生:海运运输量大;海运便捷,顺风时半月可达;海运运费较低,最经济合算。

师:很好!元代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它对于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航海技术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元朝,版图辽阔,经济繁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到中国来,中国的海外贸易和中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