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之心理学

合集下载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中国一、房东岳1、1908年,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343)二、廖世成1、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43)三、潘菽1、1980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343)四、冯忠良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430)2、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3)美国一、桑代克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342)2、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

(342)3、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公推为教育测量的鼻祖。

4、桑代克的猫(“饿猫出笼”实验)(368)5、相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共同要素的)。

(学习迁移)(412)二、埃里克森(355)三、斯滕伯格1、三元智力:智力成分亚理论(核心)、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构成)(358)2、成功智力(358)四、加德纳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智力构成)(358)五、奥尔波特1、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六、卡特尔1、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了16种根源特质.七、斯金纳1、斯金纳的老鼠(操杠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369)2、程序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372)八、班杜拉1、(374)九、苛勒1、格式塔学派(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375)2、“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化说的经典实验,理解了关系,才能迁移.(学习迁移)(412)十、托尔曼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十一、布鲁纳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76)2、根据学习迁移范围大小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411)十二、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378)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

教师编心理学学习计划

教师编心理学学习计划

教师编心理学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理解心理学对教学的影响,了解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对学生心理的洞察力。

二、学习内容及方式1.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2)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掌握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阅读心理学入门教材,并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和理解。

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心理学专业书籍、网络资源以及参加心理学相关的公开课、讲座等形式来学习。

2.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了解心理学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2)学习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动机、认知和情绪特点等。

(3)了解和学习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生辅导、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学习方式:阅读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专业书籍,参加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的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来学习。

3.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1)关注自身心理素质,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2)学习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教学把握。

(3)了解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相关知识,提高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能力。

学习方式:通过参加心理健康讲座、阅读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书籍等形式来学习。

三、学习计划1.学习基础心理学知识时间安排:每周学习2小时,总计24周(1)前8周: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中间8周:学习心理学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掌握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后8周:综合总结基础知识,准备心理学入门考试。

2.学习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安排:每周学习2小时,总计12周(1)前4周:了解心理学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专业知识。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试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旨在评估教师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从教育基础知识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法律等方面论述教师编制考试所涉及的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的定义和重要性教育基础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备的知识,它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教师,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记忆和学习动机等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规律,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应该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教育目标指导教育的宗旨和目的,而教学目标则是指导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目标。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点,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涉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师们应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必备的教育基础知识,它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法律教育法律属于教育基础知识中的重要一环,它规范了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教师应了解教育法律的相关法规,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征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征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征(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征人的知觉活动表现出四种基本特性。

教师编心理学笔试题目及答案

教师编心理学笔试题目及答案

教师编心理学笔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行为和心理过程B. 社会现象C. 生物学过程D. 物理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的组成部分?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他我答案:D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阿尔伯特·班杜拉答案:C4.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弗洛伊德C. 约翰·多伊奇D. 保罗·艾克曼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A. 动机B. 自我效能感C. 情绪D. 认知答案:B6. 心理测量学主要研究什么?A. 心理现象的测量B. 心理疾病的治疗C. 心理疾病的诊断D. 心理现象的观察答案:A7. 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实现的?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性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社会学习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志?A. 情绪稳定B. 思维清晰C. 社交能力D. 过度焦虑答案:D9.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艾里克森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心理疾病B. 心理障碍C. 幸福和积极情绪D. 心理创伤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描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念。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基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疗法认为,个体的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往往源于不合理或扭曲的认知模式。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教师招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在选拔教师时,通常会关注候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帮助教师应对招聘流程中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关注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过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1.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

年龄段对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推动学生的学业发展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障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业能力。

3. 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建立积极正面的教师-学生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经典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

这些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

3.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障碍和计算困难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学习障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教师招聘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教师招聘中,学校通常会考察候选教师的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师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相关问题:1. 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学校可能会要求候选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年级,描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解析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解析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解析引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教育与心理的交叉学科,研究了学习、教育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三个方面,对教师招聘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进行解析。

第一节: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强调了儿童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轨迹,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个体的认知和发展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

在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顺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教师确定学生的需求层次,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支持,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其积极学习。

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可帮助教师设计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措施,通过适当的操作条件调节学生的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1. 瑞格斯理论瑞格斯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社交互动和参与真实活动中实现的。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可帮助教师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2. 借助性思维理论借助性思维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更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境的理解。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引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几个重要的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并探讨其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学习视为一种行为的改变过程,强调外部刺激与响应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师招聘过程的影响在于,选拔具备良好激励和引导能力的候选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个体通过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拓展认知能力。

在教育中,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招聘中,需要寻找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候选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

在教育中,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需要选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候选人,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综合应用教师招聘过程中,除了以上介绍的理论外,还需要考虑候选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能力。

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机构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面试和评价指标,以确保选出具备良好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结论: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对选拔和培养合格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理论的综合应用,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有力的参考,确保选出最适合的教师候选人。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库汇总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库汇总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库汇总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 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 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裸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一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一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一定型的期望一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一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一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一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一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一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一软情境一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一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 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一剥夺学习权利一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一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一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一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一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一,反应迟钝为特征. 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一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一,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一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01,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一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一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一相对标准_两种.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 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一思维的条理性一。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第二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第五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第六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以利他为目的B、自愿的C、不期望回报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C、抢救落水儿童D、与持枪歹徒搏斗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C、手段性侵犯行为D、目的性侵犯行为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多方面收集信息B、利用集体智慧C、增加群体凝聚力D、费时费力E、议而不决第八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二、多项选择题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人的智力发展特点?A. 符合阶段特征,贴近实际B. 学会抽象思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C. 具备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D. 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每个人都能达到相同的智力水平2. 情商(EQ)的核心是指个体在情感、社交和认知领域内的一种能力,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 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B. 情感管理与情绪调节能力C. 动机感知与激励能力D. 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管理能力3. 在知觉机制中,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知觉是指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B. 注意是指人通过感觉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选择C. 记忆是将信息储存到大脑中,并随时能够提取和利用D. 思维是指人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加速的过程4. 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注意力涣散、易分心等问题,可能是以下哪种心理现象的体现?A. 暗示效应B. 短时记忆损失C. 分心D. 认知失调5. “人格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由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

”这种观点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A. 行为主义学派B. 社会认知学派C. 人本主义学派D. 心理动力学派二、判断题1. 大脑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绝大部分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结构都是稳定不变的。

( )2. 人类学习只依赖于全脑,而不受特定脑区的发展与否的影响。

( )3. 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决定性因素,情商等其他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小。

( )4. 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能够推动学生迅速成长和进步。

( )5. 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和课堂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 )三、简答题1. 请描述智力测试的定义及作用。

智力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评估个体在认知、语言、思维、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助于了解个体的智力发展状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个体提供精确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建议。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试题集之简答或者论述(含答案)简答或者论述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 5 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答:( 1 )确定教学目标;( 2 )了解学生特点;( 3 )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4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 5 )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答:( 1 )学习理论;( 2 )学生的学习;( 3 )学习策略;( 4 )学习迁移;( 5 )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答:( 1 )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匡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 2 )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答:( 1 )实验室实验。

( 2 )随机化现场实验。

( 3 )单一个案实验。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 1 )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2 )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 2、早期教育。

9、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匡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考编必备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

考编必备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

引言概述:在备考编制考试过程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考试科目。

而记忆口诀则是备考中提高记忆效果和复习效率的利器。

本文旨在为考编学生提供一套专业而实用的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帮助他们在备考中更加高效地记忆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教育学记忆口诀1.课程与教学原理①目标导向:明确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②基于理论:结合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③生活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④多元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⑤内容整合: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教育心理学①发展心理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各个阶段的特点;②学习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③教育测量与评价:采用合理测量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成绩;④教育心理咨询: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干预;⑤教育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

3.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①教育法律知识: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维护教育秩序;②师生关系伦理:倡导师生平等、尊重、互助的关系;③教育公平伦理:关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④教育权威伦理:建立教师权威,促进课堂秩序;⑤教育道德伦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教育心理治疗①感知技巧治疗:通过训练感知能力,调节情绪状态;②认知技巧治疗:纠正不良认知,建立积极心态;③行为技巧治疗:通过行为改变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④社交技巧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⑤自我控制技巧治疗:训练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5.教育行为分析①行为分析理论:通过观察和实验,解析行为规律;②教育行为改变技术:采用合适的条件和技术,改变学生行为;③激励技术:通过激励来增强积极行为;④惩罚技术:适度使用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⑤行为治疗技术: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变学生不良行为。

总结:本文介绍了考编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包括课程与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治疗、教育行为分析五个大点。

每个大点下以五至九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涵盖了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浙江省教师编制名词解释

浙江省教师编制名词解释

一、心理学部分1.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5.感觉6.感受性7.感觉阈限8.感觉后效;9.知觉10.似动现象11.诱导运动12.注意13.有意注意14.无意注意15.有意后注意16.注意广度17.记忆18.瞬时记忆19.短时记忆20.长时记忆21.有意识记22.无意识记23.机械识记24.意义识记25.遗忘26.再认27.追忆28.前摄抑制29.倒摄抑制30.思维31.创造性思维;32.问题解决33.想象34.再造想象35.创造想象36.幻想;37.言语38.情绪39.情感40.意志41.人格42.需要43.动机的概念44.气质的概念;45.性格的概念;46.智力47.创造力48.学习49.替代性强化50.先行组织者51.知识52.陈述性知识53.程序性知识54.策略性知识55.概念56.学习动机57.自我效能感58.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59.角色60.教师期望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二、教育政策法规部分1.教育政策2.教育法规3.教育法律规范4.教育法律关系5.教育法律适用6.教育行政执法7.教育法律责任8.教育法律救济9.依法执教10.教育司法三、教育学部分1.教育2.教育方针3.教育目的4.教育功能5.教育制度6.学制7.学校8.学校文化9.校园文化10.校长负责制1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12.教师专业发展13.课程14.教学计划15.教学大纲16.教科书17.活动课18.结构课程19.校本课程20.课程资源21.教学22.有效教学23.课24.课的一般结构25.讲授法26.谈话法、27.德育28.德育原则29.德育过程本质30.德育过程结构31.德育基本矛盾32.班集体33.班主任概念34.教育研究35.定量研究36.定性研究37.叙事研究38.反思性。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1、心理学一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一一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一一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一一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一一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一一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一一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一一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一一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一一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一一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一一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一一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一一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一一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一一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一一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一一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一一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二、心理现象的内容:(一)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分(为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体验感受)、3意志过程(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实现目标)(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四、心理学发展史心理学产生:受近代哲学、生理学影响。

1879,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独立发展的标志(一)19世纪末20年代初1构造主义:冯特,主张研究直接经验意识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把心理学堪称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3行为主义:美国,华生,《无疑是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5精深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二)当代心理学研究方向:1生理心理学:把生理学堪称描述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2行为主义研究:关心环境的作用,不关心内在心理过程与机制3心里分别系的研究:4认知心理学研究:早起,皮亚杰,重视智力问题、注意分析智力发展的结构。

20世纪40年代,科学间横向联系推动了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形成。

他们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

美国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5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人格方面比研究。

人性本善,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应对人单个测量),反对只相信可观察到的袭击和反映,认为思想情感灯内部过程,才使人成为不同的个体。

五、心里的实质(一)人脑的机能神经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

(二)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概述: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

2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三)心里是客观现实实践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1心里是物质世界发展的结果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3人的心里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概念和作用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产生的条件:1直接作用于人体、有能量的客观刺激物2接受刺激的相应感觉器官(外周感受器、神经痛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二、感觉的种类和现象:(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二)内部感觉:动觉(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平衡觉(也叫静觉)、内脏感觉(三)感觉现象:1统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望梅止渴)、感觉间的相互补偿(一种失效,另一种增强)、联觉(引起心理变化:青色凉快)三、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应器管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由于信息的局限性,只能清晰反映那些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

2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时,根据一些个别现象二知觉到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特性。

影响整体性的因素:知识经验,刺激物的组合特点3理解性: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处理加工,并用语言把他的特性解释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不因知觉的物理条件变化而改变,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与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形体、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空间定位2时间知觉:几种形式:时间的粪便、确认、估量、预测。

3运动知觉。

第三章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集中。

二、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对的前提):把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集中性(指向性的具体体现和发展):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度。

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性:选择有意义、符合需要的刺激2保持功能:把注意对象的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以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

3调节和监督功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行进。

四、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自觉地、有目的、必要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岁以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往往是反复练习后自动化操作。

五、注意的品质(一)广度:注意对象数量多少(二)稳定性:集中在一定对向上的持续时间(三)注意的分配: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以上的对象(四)注意转移:转移因素:原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六、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规律:可以成为分散注意的消极因素,也可用来吸引注意。

老师要善于:1在环境上避免分散注意的因素出现2内容上引起兴趣3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适当重复,重点板书,启发式4语言上,规范、有思想性、趣味性。

生动流畅、抑扬顿挫(二)有意注意规律: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激发培养间接兴趣:对该学科、内容的没好结果有向往和追求3正确阻止课堂教学:实践内容上紧凑,启发式提问,引导自始至终思考。

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的应用:有节奏的交替转换第四章记忆一、记忆的概念:(一)概念:人脑过去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现。

(二)基本过程:识记(识别记住)、保持(巩固)、回忆(恢复经验)三个基本环节。

(三)记忆的主要类型:1内容和经验: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2时间长短:瞬时记忆(0.25秒到2秒);短时记忆(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到终身)3加工和储存的内容不同:陈述性记忆(事实);程序性记忆(技能)4意识参与程度:内隐记忆(无意识);外显记忆(有意识)二、遗忘(一)遗忘的概念预计以保持相反的心里过程。

识记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地再认与回忆。

包括: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二)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0分钟之后忘掉41.8%。

31天后78。

9% (三)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的程度:识记没有一次达到无误背诵,低度学习;恰能成诵后继续学一段时间,过度学习。

要适当过度学习。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位置效应:近因效因(最后呈现)、首因效应(最先呈现)。

4识记者态度:是否感兴趣(四)遗忘的原因:1干扰说: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

2衰退说:记忆痕迹的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3压抑说: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

4提取失败:记忆不会丢失,只是没有合适的提取线索(五)复习1复习的作用:信息在加工提供机会。

重新考虑寻找材料间关系,形成知识网,利于回忆提取增加信息加工深度,更加概括化、具体化,或者改变原来的结构而进一步重组,并且让经验深化扩展。

2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合理分配时间内容、分散与集中复习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多种感官参与、尝试回忆和反复阅读结合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加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意义,将新材料整合到自身知识结构中去3深度精细加工,促进理解。

只是组织化、模块化,提取更快捷有效4注意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第五章思维一、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借助于艳、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借助一定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2概括性: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三)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时间思维):思维任务有直观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行动。

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为直觉思维:任免灵性问题、事物、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思维活动。

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逻辑规律,逐步推倒,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认识2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辐合思维: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规则结局问题,就是从给予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发散思维:燕不同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常规思维:运用以获得知识,安县城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水平低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以后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性的思维成果。

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一)思维的过程人类思维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都从其中派生,或通过他们来实现。

1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综合是不同部分、特性方面组合成整体。

方向相反又紧密联系。

分析因为综合才有意义,综合因为分析才完备2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认识上确定事物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及其关系的过程。

分类是按照属性异同八十五分成不同种类。

分类是及标的基础。

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抽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

概括是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

抽象是概括的基础。

概括把分析比较抽象的结果加以综合,形成概念,更加正确、完全、本质地反映事物。

4具体化:将抽象概括而得的概念、原理用于实践一加深、拓展队各种事物的认识。

教学中表现为引证具体事例说明问题,或用一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二)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2判断: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

事物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

有效判断的基础是概念的把握3推理:有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一致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

根据已有知识推出新的结论。

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三)科学概念的掌握:感性材料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只是经验;充分利用变式: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非本质特征,使事物显现不同形态;或者指突出某些非本质特征,改变本质特征,现实概念内涵的变化;形成正确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三、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是尚未被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是思维活动一般的形式,包括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把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2明确问题:分析深层结构和主要矛盾3假设问题:提出多个假设和解决方案4检验问题:时间是检验假设的最终目标(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定势(心向),人会对刺激情景以某种习惯方式进行反应2功能固着: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看不到其他方面功能3情绪:积极或者消极4态度、责任感、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