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
课程与教学论第3阶段测试题及答案精品

课程与教学论第3阶段测试题及答案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对教学环境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A)A勒温B布鲁纳C杜威D辛克菜2、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接受一定的价值观,是它的(B)功能A凝聚B导向C激励D陶冶3、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是讲的教学环境的(C)功能A激励B健康C美育D导向4、(C)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A教学评价B教育评价C形成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5、(A)侧重于确定已完成的教学效果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教学评价6、(B)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教学评价7、在现代生产建设中,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A)”A 管理B生产C科学D教学8、1954年美国学者德鲁克首次提出了(A)A目标管理B行政管理C全面管理D效绩9、学生的学习管理属于(D)A教学管理B学生管理C教育管理D智育管理10、“比年入学,中举考校”出自于(A)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11、教学环境主要指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
这种观点以美国教育家(B)为代表A诺克B勒温C霍利D 魏德12、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被称为(C)A校园文化B行为风尚C 校风D班风13、世界上最早将评价纳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是(B)A美国的布鲁纳B捷克的夸美纽斯C美国的泰勒D苏联的凯洛夫14、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对教学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的文献是(A)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15、确立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依据是(D)A教学大纲B教材C 学生D教师16、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气氛或班级气氛,(A)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A霍利B弗雷泽C诺克D辛克莱17、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环境,(B)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A魏德B辛克莱C弗雷泽D霍利18、(A)认为,较小规模的班级更有利于学生的不同需要A 卡亨B霍利C沃勒尔D诺克19、教学环境的特点除了规范性、可控性和教育性以外,还具有(B)A自发性B纯化性C群体性D潜在性20、亚当斯曾对“秧田式”座位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前排到中间地带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他们将这个区域称为(C)A压力区B高压区C行动区D活动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是()A.“普遍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解析】A“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故选项A正确。
2.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目标领域的是()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价值领域D.动作领域【解析】C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
而选项C中的“价值领域”实际属于认知领域的评价部分,故选项C正确。
3.“生成性目标”取向的本质追求是()A.实践理性B.知识理性C.科技理性D.解放理性【解析】A “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
而选项C中的“科技理性”属于“行为目标”的取向,选项D中的“解放理性”则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选项B中的“知识理性”表述不正确。
故选项A正确。
4.提出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是()A.艾斯纳B.斯宾塞C.泰勒D.杜威【解析】B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在140年以前就提出了这个著名命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故选项B正确。
5.下列不属于“行为目标”取向基本特点的是()A.目标预设性B.目标的精确性C.目标的具体性D.目标可操作性【解析】A“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不包括目标预设性。
选项A正确。
6.行为目标取向体现的是()A.实践理性价值观B.唯科学主义价值C.解放理性价值观D.普遍主义价值观【解析】B“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是“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而选项A中的“实践理性价值观”属于“生成性目标”的本质追求。
选项C中的“解放理性价值观”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
选项D中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实际上是“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3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A.事实问题A)价值问题B)技术问题C)科学问题答案:A解析: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式是( )A)全班教学B)开放教学C)班内分小组教学答案:B解析:3.[单选题]1918年,下列哪位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出版了《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
A)施瓦布B)卢梭C)博比特D)查斯特答案:C解析:4.[单选题]以下关于翻转课堂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B)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没有区别C)翻转课堂是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D)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比较常用的一种学习资源答案:B解析:5.[单选题]被认为是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教学论著作是( )1-28A)《教育学讲授纲要》B)《实验教学论》C)《大教学论》D)《教学的艺术》6.[单选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解析:7.[单选题]教师不在课堂上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复式教学答案:C解析:8.[单选题]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 )。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自然模式D)情境模式答案:B解析:程序类似于过程9.[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小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基础( )A)教育发展基础B)科学发展基础C)技术基础D)社会发展基础答案:A解析:10.[单选题]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教育过程》C)《实践:课程的语言》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1.[单选题]随机访问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最近发展区理论B)认知弹型理论C)后现代时期D)网络化交往答案:B解析:12.[单选题]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课程”,经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的发展,后来又融入了德国的“有机整体观”,从而发展为“乡土教育论”,进而发展为( )5-223A)“发现教学”B)“合科教学”C)“问题解决教学”D)“国际理解教育”答案:B解析:无13.[单选题]“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上溯到()A)古老的师徒制的一部分B)中国的先秦C)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D)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答案:C解析:“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3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主要内容应包括: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的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
(30分)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
(30分)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归纳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并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要点。
(40分)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答案:《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简述: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改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补充,具有学校特色,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一阶段: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大决策,研究制定开发、管理条例,检查、监督开发方案执行情况。
第二阶段:需求评估:我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前期和启动后问卷调查,根据我校校本课程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估学生、学校及社区的需求,校领导探索出以"情感关怀"育人模式为主导,创建艺体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这既体现了我校的办学思想及教育特色,又体现了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
第三阶段:课程目标: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由此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总体目标为: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健全人格,珍爱生命。
学树立自信心,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学会交往,诚实、自信、合作,顾全大局,爱护集体,享受茁壮成长的快乐。
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形成创新意识。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模拟3

00467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三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答案:C解析: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A.工作分析B.审议C.活动分析D.程序设计答案:C解析: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3.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答案:C解析: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所以选C。
4.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
A.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B.泰勒原理C.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D.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答案:B解析:“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所以选B。
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
所以选B。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答案:A解析:赫尔巴特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7.认为“教育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简称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2023年电大最新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三

问: 考核形式: 运用已经学习过旳理论知识, 结合自己旳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旳工作汇报(字数在1000-1500字), 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规定: 学习者须提交自己旳工作汇报, 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重要内容应包括:1. 自己较熟悉并有爱好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旳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
(30分)2. 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旳状况, 并注明某些重要资料旳来源。
(30分)3.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措施、知识, 形成自己旳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归纳小组讨论形成旳意见, 并提出可以深入讨论旳要点。
(40分)同步, 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旳修改意见。
答: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汇报一、开发背景伴随课程改革旳深入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课程改革中旳一项重大举措。
同步, 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 凸现学校特色旳新契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旳构造时,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论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重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小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课程旳实行过程中,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旳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综合实践旳一种领域, 是综合实践课程旳一种重要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状况共同开发旳课程领域, 因此国家只着眼于对此课程宏观旳指导, 而不做强行旳、详细旳规定。
因此, 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区、本学校旳实际状况确定详细旳、适合当地需要旳内容。
基于这样旳一种状况, 各学校可自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其中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也是如此。
我校以教育部颁发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 结合校内软、硬件旳实际状况, 充足运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 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探索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旳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旳发展”旳课程改革方针, 贯彻课程改革旳总体目旳,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旳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旳信息素养、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三(第5-6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三(第5-6章)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流派、()、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A、课程的功能B、课程的结构C、课程的组织D、课程的实施正确答案:A解析:美国课程论专家麦克尼尔曾指出,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流派、课程的功能、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参见教材P214。
2、属于宏观层面教学组织的是()。
A、班级授课制B、分组学习C、个别学习D、同步学习正确答案:A解析:对教学组织问题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这可以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行式。
参见教材P256。
3、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正确答案:C解析: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与“顺序性”。
参见教材P212。
4、最传统的学科课程是()。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解析:“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参见教材P215。
5、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正确答案:A解析: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使人达到(恢复到、发展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使人健康、快乐、自由地生活,使人成为“自然人”。
参见教材P220。
6、“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正确答案:C解析:“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自我、自然、知识、社会。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 )A.目标的精确性、全面性、具体性B.目标的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C.目标的可操作性、精确性、全员性D.目标的精确性、可操作性、全面性正确答案:B解析:“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故选项B正确。
2.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的教学方法是( )A.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B.提示型教学方法C.案例探究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它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
故选项A正确。
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高尚的人B.培养善的意志C.培养自然人D.培养个体独立性正确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早在2 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他的“精神助产术”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
在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有美德的人”。
故选项A正确。
4.在浪漫自然主义经验理论中,与“经验课程”相应的教学是( ) A.有意义教学B.机械教学C.发现教学D.合科教学正确答案:C解析:卢梭所倡导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为:(1)“经验课程”之“经验”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2)“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使人达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使人健康、快乐、自由地生活,使人成为“自然人”;(3)“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自然、知识、社会;(4)与“经验课程”相应的教学是“发现教学”;(5)“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启蒙哲学”。
故选项C正确。
5.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B.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C.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D.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正确答案:D解析: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2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课程内容即活动答案:A解析:2.[单选题]课程开发的结果主要是基本政策,包括课程宗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指导原则等。
这属于( )课程开发-----------基本政策等等是宏观的A)宏观层次B)中观层次C)微观层次答案:A解析:3.[单选题]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4-186A)统一论B)平行论C)超越论D)独立论答案:C解析:无4.[单选题]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答案:C解析:5.[单选题]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解析:6.[单选题](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表现性目标B)教学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行为性目标答案:A解析:7.[单选题]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这种评价称为( )7-312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答案:D解析:无8.[单选题]----运用心理实验彻底推翻了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经过反复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桑代克D)洛克答案:C解析:9.[单选题]17 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10.[单选题]“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这种课程属于( )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答案:B解析:11.[单选题]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1-39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答案:D解析:无12.[单选题]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1-8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答案:A解析:无1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博比特和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局限性的是()A)对儿童价值的忽视B)秉承“泰罗主义”精神C)忽视社会生活需要D)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是(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选择题1. 在小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记忆能力B. 创新思维能力C. 社会实践能力D. 基础学科知识2. 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是()。
A. 教师主导,学生配合B. 学生中心,教师引导C. 知识传授,技能训练D. 成绩评价,能力提升3.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A. 重复练习B. 探究学习C. 直观教学D. 快速计算4. 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规定阅读书目B. 举办阅读比赛C. 个性化阅读指导D. 增加课外阅读作业5.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下哪项是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A. 实验操作B. 科学知识讲解C. 观察记录D. 科学实验报告撰写二、填空题1.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教师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目标。
2. 描述一种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并解释其有效性的原因。
3. 讨论小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5. 评价小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论述题1. 论述小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2. 探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知识、文化素养B. 思维能力、审美情趣C. 语言技能、文化理解D. 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审美情趣2. 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A. 明确性、可行性、可测量性B. 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是3.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增加课外阅读量B.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C. 只教授课本知识D. 强制学生完成阅读任务4. 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B. 随意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不是5. 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B. 只教授标准答案C. 避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D. 以上都不是6. 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通过标准化测试B. 通过学生的阅读量C. 通过学生的阅读速度D. 通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广度7.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B. 教师的喜好、学生的喜好C. 教学设备、教学环境D. 教学时间、教学资源8.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 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B. 减少学生的口语表达机会C. 只教授语法规则D. 以上都不是9.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惩罚落后学生D. 以上都不是1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B. 限制学生的想象力C. 只教授传统知识D. 以上都不是答案:1. D2. A3. B4. A5. A6. D7. A8. A9. B 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答: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考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B. 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C. 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D. 以上都是2. 自考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内容C. 教学过程D. 教学效果3.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A. 学生兴趣B. 社会需求C. 学科发展D. 教育政策4. 在自考课程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B. 系统性C. 多样性D. 以上都是5. 自考课程的评估方式通常包括哪些?A. 笔试B. 口试C. 实践操作D. 以上都是6. 自考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资源D. 以上都是7. 自考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A. 面授B. 远程教育C. 自主学习D. 以上都是8. 自考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评价的执行者D. 以上都是9. 自考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学习效率B. 培养学习习惯C.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D. 以上都是10. 自考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 个性化B. 信息化C. 国际化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描述自考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3. 阐述自考教学中如何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自考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2. 分析自考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自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某自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测试三(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测试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A2. B3. D4. A5. A6. B7. C8. B9. D 10. A 11. D 12.D 13. B 14. A 15. C 16. B 17. A 18. B 19.B 20.C 21. A22. A 23.A 24. C 25. D 26.C 27. D 28. C 29. B 30. 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32.简述在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课程开发中,如何确定教育目标。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而实现的:一是了解学生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而找出差距。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在许多方面明显相似;为掌生提供将校内所学内容应用于校外生活领域的练习。
因此,教育目标中应合理地反映校外当代生活的内容。
(3)学科专家的建议。
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的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教育目标的。
33.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34. 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
(2)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课程答案: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包含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要素。
2. 教学答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要素。
3. 课程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4. 教学策略答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课程的主要类型。
答案:课程的主要类型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其优点在于重视每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系统的知识。
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 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转化。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三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就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盛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认学习者须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更多挑选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奠定者就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自学"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就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b.课程基本建设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研发的基本方法应当就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同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内容途径就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是引导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抨击和充分发挥缔造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
(2004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和原则。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的因素和的因素。
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和理论思维。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
6.导向功能、、决策功能和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
A 民主化
B 多元化
C 规范化
D 差异化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下面()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A 实验法
B 实践法
C 研究法
D 练习法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
这属于()结课。
A 激励式
B 拓展延伸式
C 比较式
D 悬念式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A 科学性
B 教育性
C 启发性
D 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2.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4.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2.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
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
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
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
学校还把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一教学活动的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习者
2.顺序性整合性
3.学校内部学校外部
4.直观手段认识能力
5.参观法
6.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DBCBD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1)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为不同的主张。
(2)与目标模式相比,在其课程哲学、心理学基础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3)过程模式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4)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2.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1)变革教育的意识,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真正地把发展选修课程置于课程领域之一的高度。
这是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2)保障教育经费,逐步改善相应的教育条件,充实教学设备。
(3)确立选修学科的评价尺度,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列入评价体系之中。
(4)选修制度的学科构成及其运作比之必修课程更为复杂,更需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援体制。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4.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
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理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首先,课堂上教师实施的课程不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掺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
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2.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1)直接导课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
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2)故事导课
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导课
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音、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4)悬念导课
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新旧知识联系导课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
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引出新知识。
(6)解释题目导课
教学中有些题目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或通过分析题目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借助于题目,通过解释题目来导入新课。
(7)演练导课
这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常用的导课方法。
即,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实物、标本、模
型等进行演示,或利用做实验、练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8)设疑导课
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动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导课方法,才能更好发挥导课的作用。
五、实例分析(30分)
1.这是上海市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其意义在于:
(1)完善课程体系
(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
3.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闻名海内外,与他们合作开展教育研究,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和使用率,也丰富了课程资源,是双方共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