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 课程编制试题及答案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3)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3)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A)洛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C解析:教师批阅2.[单选题]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教学认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学习的层级理论D)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答案:A解析:3.[单选题]课程与教学的终极目的是( )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答案:A解析:4.[单选题]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黑板、模型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设备”,在线资源检索工具、虚拟实验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条件”也成为新型教学手段,这反映了( )。
A)教学手段不等同于教学技术B)教学手段并不都是可见的C)教学手段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D)教学手段可以呈现教育教学内容答案:B解析:5.[单选题]美国学者多尔指出“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
”这一有关课程的定义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答案:D解析: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答案:C解析:7.[单选题]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 )A)皮特斯B)麦克尼尔C)斯腾豪斯D)斯皮伯格答案:C解析:8.[单选题]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7-311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B解析:无9.[单选题]“主动适应论”认为,学校课程(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答案:B解析:10.[单选题]集体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教师和学习者B)环境C)学科内容D)三者都是答案:D解析:11.[单选题]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是()A.“普遍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解析】A“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故选项A正确。
2.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目标领域的是()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价值领域D.动作领域【解析】C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
而选项C中的“价值领域”实际属于认知领域的评价部分,故选项C正确。
3.“生成性目标”取向的本质追求是()A.实践理性B.知识理性C.科技理性D.解放理性【解析】A “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
而选项C中的“科技理性”属于“行为目标”的取向,选项D中的“解放理性”则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选项B中的“知识理性”表述不正确。
故选项A正确。
4.提出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是()A.艾斯纳B.斯宾塞C.泰勒D.杜威【解析】B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在140年以前就提出了这个著名命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故选项B正确。
5.下列不属于“行为目标”取向基本特点的是()A.目标预设性B.目标的精确性C.目标的具体性D.目标可操作性【解析】A“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不包括目标预设性。
选项A正确。
6.行为目标取向体现的是()A.实践理性价值观B.唯科学主义价值C.解放理性价值观D.普遍主义价值观【解析】B“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是“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而选项A中的“实践理性价值观”属于“生成性目标”的本质追求。
选项C中的“解放理性价值观”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
选项D中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实际上是“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
课程与教学论(海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海南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海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海南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课程”一词最早起源于?A:唐代B:南北朝时期 C:汉代 D:宋代答案:南北朝时期2.课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验。
该观点属于?A:计划说 B:经验活动说 C:科目进程说 D:包容说答案:经验活动说3.下列不属于界定课程概念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是?A:唯一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答案:唯一性原则4.教与学两字连用最早见之于?A:《诗经》 B:《论语》 C:《学记》 D:《尚书》答案:《尚书》5.“教学相长”出自?A:《学记》 B:《老子》 C:《论语》 D:《诗经》答案:《学记》6.夸美纽斯的(),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系统学问的产生。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普通教育学》答案:《大教学论》7.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什么关系。
A:对 B:错答案:错8.教学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程实施的过程。
这是大课程观的观点。
A:对 B:错答案:对9.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
A:错 B:对答案:对10.课程与教学是复杂的现象,没有特定的研究方法。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20世纪80年代,课程与教学开始重新整合并逐步走向融合,因为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A:错 B:对答案:对2.反对专门教书、背书记诵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要立志为先、知行合一的明代教育家是()。
A:孔颖达 B:王守仁 C:韩愈 D:朱熹答案:王守仁3. 1826年,清政府在京师同文馆制定了以西方近代科学为主的分年课程计划,标志着“我国近代课程的萌芽”。
A:错 B:对答案:错4.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强调宗教和道德;中世纪强调人文主义学科。
A:对 B:错答案:错5.我国近代课程与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呈现出鲜明的“西学”特色。
A:错 B:对答案:对6.随着19世纪西欧国家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民族语和外国语成为近代西方学校的必修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请简要介绍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在教育学领域中,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课程设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
2. 请解释课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课程是指教学活动中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计划和方案。
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和媒介,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成就,因此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3. 请阐述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内容。
教学论基于教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学习者特征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教与学的关系密切,教师是引导学习的重要角色,学习者是积极主体,教学过程需要适应学习者的需求等。
第二部分:试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课程?它的设计要素有哪些?2. 描述一下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3. 请列举并解释课程评估的类型。
4.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关注哪些方面?5.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6. 谈谈你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及其实施方法。
7. 请分析学习者特征对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三部分:答案1.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计划和方案。
它的设计要素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2. 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包括:前期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估反馈等。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用于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课程设计阶段用于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学实施阶段用于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评估反馈阶段用于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3. 课程评估的类型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实施的反复评估,以了解其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终结性评估是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者进行的总体评估,以评价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问题2.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是——20世纪初。
3.一般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
4.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确立起来。
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5.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6.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的发展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指定。
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
这样,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
7.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 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小编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小编整理)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第—章课程与教学概论一、选择题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A.《教育漫话》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大教学论》2.“五段教学法”属于:()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杜威D.凯洛夫 3.()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A.强制性B.自由性C.开放性D.自主性5.“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哲学流派的影响?()A.存在主义B.实用主义C.分析哲学D.语言哲学6.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D.显性课程论 7.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尔》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二、名词解释课程教学传统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2.简述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3.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四、论述题试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与历史贡献?五、案例分析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
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
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
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练习答案(精校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一般说来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论述题1.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等等;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内部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等等;此外,根据问题有无价值,分为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根据问题探讨程度深浅,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根据问题涉及范围宽窄,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发现先后,分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
2.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
最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练习答案(精校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一般说来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论述题1.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等等;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内部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等等;此外,根据问题有无价值,分为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根据问题探讨程度深浅,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根据问题涉及范围宽窄,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发现先后,分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
2.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B.奥利沃 C.博比特 D.威斯特迈2.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
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A.教师和学生B.社会和生活C.目标和过程D.行为和内容3.人本主义教育家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A.自我实现B.道德完善 C.个性发展 D.知识获取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示范B.呈示 C.展示 D.口述5.“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 D.《隐性课程论》6.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A.随机性B.活动性 C.连续性 D.积极性7.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8.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 D.莱斯9.“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A.体验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0.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A.独立论B.统一论C.平行论D.超越论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12.“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A.课程变革 B.课程采用 C.课程计划 D.课程实施13.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A.经济大萧条B.进步主义运动C.八年研究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1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A.复习B.实践 C.方法 D.拓展15.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高级学习C.分散学习D.集中学习16.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A.轮形课程B.STS课程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1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18.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A.附带学习B.附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20.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21.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A.皮特斯B.奥苏伯尔C.布鲁纳D.赞科夫22.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A.泰罗主义B.实证主义C.唯科学主义D.普遍主义23.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24.“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提交处(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研究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研究计划中学到什么?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研究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
考核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1.研究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30分)2.研究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研究本课程的条件分析。
(30分)3.研究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研究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研究小结。
(40分)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研究计划初稿和点窜意见、本阶段研究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研究任务,发现自己研究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研究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决信心。
评分说明:1.按本方案评定本次成绩后,责任教师可视学生在本阶段研究表现实际情况加减2分。
2.考务处告诉使用“纸考”,是指由责任教师打印本方案再回收纸质报告。
鉴于疫情方便统一实行,各地可尽可能使用网络来完成考核。
参考答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计划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讲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海内外课程与讲授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讲授中的问题。
进步学员课程与讲授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与,其宗旨或任务是()、()和()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提炼出来的3.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和()。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和()。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布鲁纳的()、布卢姆的()、罗杰斯的()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巴班斯基的()、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1918年出版()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和(),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 在英语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文中。
2.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和()。
3. 最早的教育内容是原始社会人们()和()的诸项内容。
4.在我国,古代课程一直延续到()。
5. 我国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是在()里诞生的6. 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包括()和()。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 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 《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 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 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 (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章
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对几种课程教学目标形式取向的反思 • 要不要预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 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课程也需要一个基本的目标要求,否则 课程质量很难保证,课程结果也很难评价。 – 随着教师的成熟,预先确定的目标应减少。
案例分析:《司马光》教学片断
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教育目的 (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的功能
• 1、导向功能 • 2、激励功能 • 3、标准功能
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泰勒目标模式 • 三个来源: 学生、社会、学科 • 两个筛子: 教育哲学、学习心理学。 在选择教育目标时运用学习心理学。 在最底层次上,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使我们把可能期望通过学习过程使 学生产生的变化,与不可能期望产生的变化区别开来。在较高层次上,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能使我们把在特定年龄阶段可行的目标与那些可能 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或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区别开来。
•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的, 重点都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 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 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价值观的体 现。
这种把重点放在教材上的课程内容 优点: 知识和技能的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强
缺点: 学习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的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 不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脱离学生的生活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 课程内容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
泰勒
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基本内容:
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
如何组织经验、如何评价结果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概念解释❖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为“分科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是课程编制的必要环节,是验证和发展课程的重要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实质性阶段和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课程答案: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包含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要素。
2. 教学答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要素。
3. 课程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4. 教学策略答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课程的主要类型。
答案:课程的主要类型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其优点在于重视每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系统的知识。
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 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转化。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编制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三章课程编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A.《课程》B.《经验课程论》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儿童与课程》答案:C2.哪一项不是泰勒认为的确定教育目标的来源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D.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答案:B3.哪一项不是泰勒认为的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A.阶段性B.连续性C.顺序性D.整合性答案:A4.关于“泰勒原理”,有如下说法:①教育目标的设定不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②教育目标的表述方面可以只有行为这一维度;③学习经验的选择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实现;④阶段性不是组织教育经验的准则;⑤学习经验的组织结构不需要分层次;⑥不同的学习经验需要设立不同的评价情境;⑦评价手段应当符合客观性、信度、效度这样一些基本准则;⑧评价仅仅是对课程的终结性判断。
其中,说法全部错误的是A. ①③⑤⑥B. ①②⑤⑧C.②④⑦⑧D. ②③⑥⑧答案:B5.关于课程内容,有如下说法:①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②课程内容不包括教科书;③课程计划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④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和课时分配以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⑤地方教育部门可以制定和颁发课程标准;⑥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⑦课程标准不规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⑧课程标准不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
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②④⑥⑧答案:B6.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课程评价B.课程目标C.课程内容D.课程实施答案:C7.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个领域A.态度B.动作技能C.行为D.非认知答案:B8.课程结构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可转换性和可度量性。
A.可描述性B.全面性C.有序性D.结构性答案:C9.课程结构的数量化表现方式不包括A.数字表达式B.时间表达式C.分值表达式D.描述表达式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1.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于年撰写的《》。
课程与教学论第3阶段测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第3阶段测试题及答案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对教学环境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A)A勒温B布鲁纳C杜威D辛克菜2、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接受一定的价值观,是它的(B)功能A凝聚B导向C激励D陶冶3、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是讲的教学环境的(C)功能A激励B健康C美育D导向4、(C)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A教学评价B教育评价C形成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5、(A)侧重于确定已完成的教学效果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教学评价6、(B)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教学评价7、在现代生产建设中,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A)”A 管理B生产C科学D教学8、1954年美国学者德鲁克首次提出了(A)A目标管理B行政管理C全面管理D效绩9、学生的学习管理属于(D)A教学管理B学生管理C教育管理D智育管理10、“比年入学,中举考校”出自于(A)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11、教学环境主要指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
这种观点以美国教育家(B)为代表A诺克B勒温C霍利D 魏德12、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被称为(C)A校园文化B行为风尚C 校风D班风13、世界上最早将评价纳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是(B)A美国的布鲁纳B捷克的夸美纽斯C美国的泰勒D苏联的凯洛夫14、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对教学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的文献是(A)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15、确立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依据是(D)A教学大纲B教材C 学生D教师16、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气氛或班级气氛,(A)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A霍利B弗雷泽C诺克D辛克莱17、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环境,(B)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A魏德B辛克莱C弗雷泽D霍利18、(A)认为,较小规模的班级更有利于学生的不同需要A 卡亨B霍利C沃勒尔D诺克19、教学环境的特点除了规范性、可控性和教育性以外,还具有(B)A自发性B纯化性C群体性D潜在性20、亚当斯曾对“秧田式”座位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前排到中间地带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他们将这个区域称为(C)A压力区B高压区C行动区D活动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课程编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经验课程论》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儿童与课程》
答案:C
2.哪一项不是泰勒认为的确定教育目标的来源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D.对学科专家的建议
答案:B
3.哪一项不是泰勒认为的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
A.阶段性
B.连续性
C.顺序性
D.整合性
答案:A
4.关于“泰勒原理”,有如下说法:①教育目标的设定不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
②教育目标的表述方面可以只有行为这一维度;③学习经验的选择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实现;④阶段性不是组织教育经验的准则;⑤学习经验的组织结构不需要分层次;⑥不同的学习经验需要设立不同的评价情境;⑦评价手段应当符合客观性、信度、效度这样一些基本准则;⑧评价仅仅是对课程的终结性判断。
其中,说法全部错误的是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⑤⑧
C.②④⑦⑧
D. ②③⑥⑧
答案:B
5.关于课程内容,有如下说法:①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②课程内容不包括教科书;③课程计划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
④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和课时分配以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⑤地方教育部门可以制定和颁发课程标准;⑥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⑦课程标准不规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⑧课程标准不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
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6.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课程评价
B.课程目标
C.课程内容
D.课程实施
答案:C
7.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个领域
A.态度
B.动作技能
C.行为
D.非认知
答案:B
8.课程结构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可转换性和可度量性。
A.可描述性
B.全面性
C.有序性
D.结构性
答案:C
9.课程结构的数量化表现方式不包括
A.数字表达式
B.时间表达式
C.分值表达式
D.描述表达式
答案:D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于年撰写
的《》。
答案:泰勒 1949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泰勒认为可以将教育目标分为和两个方面。
答案:内容行为
3.知识的发展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答案:知识的积累知识的革命
4.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情感和三个领域。
答案:认知动作技能
5.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知识、、运用、、和评价六级。
答案:领会分析综合
6.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层次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及其他课程资源。
答案:课程计划教科书
7.课程结构的基本属性有、有序性、和可度量性。
答案:客观性可转换性
8. 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
9. 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
答案:课程内容
10. 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有、和应用性方式。
答案:描述性方式数量化方式
11.课程表具体分为、和学校总体课程表。
答案:班级课程表层级课程表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泰勒原理
答案要点: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中,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
答案要点:
课程计划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所制定的有关课程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答案要点:
①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1分)
②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1分)
③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1分)
④有许多特定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1分)
⑤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分)
2.课程结构的基本属性。
答案要点:
①客观性。
课程结构不是课程设计者主观臆造的产物,具有客观性。
(1.25分)
②有序性。
课程结构的有序性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则性。
(1.25分)
③可转换性。
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能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1.25分)
④可度量性。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
(1.25分)
3.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
答案要点:
①描述性方式。
以文字语言表达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及其各自在学校课程体系所拥有的地位;(1分)
②数量化方式。
对各种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地位进行数量化表达的方式。
一般包括数字表达式、时间表达式、分值表达式等具体方式;(2分)
③应用性方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展示出来的一种方式,隐含了前述两项要素各自的比重关系。
(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1.阐述泰勒原理及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泰勒原理: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
(1分)
①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1分)
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对于学科专家的建议。
(1分)
教育目标的两个筛选原则:哲学、心理学。
(1分)
教育目标的二维表述:内容和行为。
(1分)
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1分)
③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1分)
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1分)
确定评价目标。
(1分)
确定评价情境。
(1分)
设计评价手段。
(1分)
利用评价结果。
(1分)
(2)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①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圣经”,开创了著名的“目标模式”。
虽然现在有人诟病泰勒原理只重视目标的预设,而不重视课程编制过程,少了对课程现实中不可预计因素的假设而使得课程编制计划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但泰勒原理对目标的预设相当严谨,目标的确定、筛选、验证等等程序设计相当规范,严格按照目标操作,一般就能编制合理的课程。
(1分)
②现在,在目前的课程编制的理论当中,泰勒原理起着主导作用。
泰勒原理仍是
课程编制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影响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订,影响课程的范围和结构。
(2分)
2.试分析课程结构的基本属性。
答案要点:
(1)客观性。
课程结构不是课程设计者主观臆造的产物,具有客观性。
(2分)
①课程内容来源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1分)
②课程内容所反映的各种关系是客观的;(1分)
③课程结构具有时代特点;(1分)
(2)有序性。
课程结构的有序性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则性。
(2分)
①空间序。
课程内部各成分的空间构成是有规则的;(1分)
②时间序。
学校课程的展开和实施是一个依次递进的过程;(1分)
(3)可转换性。
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能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3分)
(4)可度量性。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