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实验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研究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测量。
实验材料- 尺子-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实验步骤1. 选取一个物体,如铅笔,将其放置在桌上。
2. 使用尺子将铅笔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二:探索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称重实验,探索不同物体的重量,并研究使用天平进行准确的称重。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石头、书包等)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托盘上,并记录下其重量。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天平称重其他物体。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天平进行称重,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重量。
实验三:观察和记录水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研究如何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水杯- 水- 不同温度的水实验步骤1. 用水杯装满一定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实验开始时的温度。
3. 在不同条件下,例如加热或冷却,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4. 结束实验后,记录下水的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部分重点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能力。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内实验报告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内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 ;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十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十钻。
将十钻钻入十中,在一定十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十钻取七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十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电工技术课内实验一 叠加原理的验证

课内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原理。
2.加深对电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的电源必须置为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如电源作用)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都不适用。
在本实验中,用直流稳压电源来近似模拟理想电压源,由其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这是因为直流稳压电源的等效内阻很小。
三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电路中叠加定理与计算方法,预习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按表1.5.1的要求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出图1.3.1电路中支路电流和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注意参考极性。
并把结果填入表1.5.1中。
电流表插座图1.3.1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设备硬件电路:(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2)数字万用表(3)电阻器若干(4)叠加定理实验电路板五实验内容1.实验电路如图1.3.1所示,按实验电路连接线路并调节电源参数值。
2.在电路图中接入电压表或电流表,当E1、E2共同作用时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1.5.1中。
3.当E1单独作用时,BC两点不接电源,直接用短路线相连。
记录数据同步骤2。
4.当E2单独作用时,FE两点不接电源,直接用短路线相连。
记录数据同步骤2。
表1.5.1叠加原理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六实验思考题1.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来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总结实验结论。
统计学课内实验报告(详解+心得)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目的实验一: EXCEL的数据整理与显示1. 了解EXCEL的基本命令与操作、熟悉EXCEL数据输入、输出与编辑方法;2. 熟悉EXCEL用于预处理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3. 熟悉EXCEL用于整理与显示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
实验二: EXCEL的数据特征描述、抽样推断熟悉EXCEL用于数据描述统计、抽样推断实验三: 时间序列分析掌握EXCEL用于移动平均、线性趋势分析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
实验四: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掌握EXCEL用于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操作与命令。
(二)要求1.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任务中规定的所有练习;2.实验结束后要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正文统一用小四号字, 必须有页码;3、实验报告中的图表制作要规范, 图表必须有名称和序号;4、实验结果分析既要简明扼要, 又要能说明问题。
二、实验任务实验一根据下面的数据。
1.1用Excel制作一张组距式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一张条形图(或柱状图), 反映工人加工零件的人数分布情况。
从某企业中按随即抽样的原则抽出50名工人, 以了解该企业工人生产状况(日加工零件数):117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5091.2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并绘制直方图。
1.3 假设日加工零件数大于等于130为优秀。
实验二百货公司6月份各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257 276 297 252 238 310 240 236 265 278271 292 261 281 301 274 267 280 291 258272 284 268 303 273 263 322 249 269295(1)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均值、众数、中位数;(2)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极差、标准差;(3)计算日销售额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课内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P60.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操作步骤:1.打开数据文件。
2.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选项对数据按变量值升序排序。
3.选择“数据分析”对话框中“直方图”,跳出“直方图”对话框。
4.在“输入区域”对应编辑框输入学生成绩数据的引用。
5.在“接受区域”对应编辑框输入数据划分单元格的引用。
6.单击确定。
结果输出如下在图中显示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见输出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表示形式,一部分是直方图形式。
在数据表部分,显示每个区间中的日销售额及累计百分率数值。
通过该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日销售额有19个在49万~41万之间,13个在41万~33万之间,7个在33万~25万之间,1个在25万及以下。
实验二:P157,3实验内容:某大学生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同学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求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90%,95%和99%。
操作步骤:1.在excel中输入以上36人的平均上网时间。
2.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指标。
3.以下为计算结果:(2.863481748,3.769851585),即我们有90%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在2.863481748(小时)到3.769851585(小时)之间,;置信水平为95%时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为(2.772141751,3.861191582),即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在2.772141751(小时)到3.861191582 (小时)之间;置信水平为99%时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为(2.58607496,4.047258373),即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在2.58607496(小时)到4.047258373 (小时)之间。
人工智能课内实验报告1

人工智能课内实验报告(一)----主观贝叶斯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编程语言, 掌握基本的算法实现;2.深入理解贝叶斯理论和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二、 3.学习运用主观贝叶斯公式进行不确定推理的原理和过程。
三、实验内容在证据不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充分性量度LS 、必要性量度LN 、E 的先验概率P(E)和H 的先验概率P(H)作为前提条件, 分析P(H/S)和P(E/S)的关系。
具体要求如下:(1) 充分考虑各种证据情况: 证据肯定存在、证据肯定不存在、观察与证据 无关、其他情况;(2) 考虑EH 公式和CP 公式两种计算后验概率的方法;(3) 给出EH 公式的分段线性插值图。
三、实验原理1.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在主观贝叶斯方法中, 知识是产生式规则表示的, 具体形式为:IF E THEN (LS,LN) H(P(H))LS 是充分性度量, 用于指出E 对H 的支持程度。
其定义为:LS=P(E|H)/P(E|¬H)。
LN 是必要性度量, 用于指出¬E 对H 的支持程度。
其定义为:LN=P(¬E|H)/P(¬E|¬H)=(1-P(E|H))/(1-P(E|¬H))2.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在证据不确定的情况下, 用户观察到的证据具有不确定性, 即0<P(E/S)<1。
此时就不能再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后验概率了。
而要用杜达等人在1976年证明过的如下公式来计算后验概率P(H/S):P(H/S)=P(H/E)*P(E/S)+P(H/~E)*P(~E/S) (2-1)下面分四种情况对这个公式进行讨论。
(1) P (E/S)=1当P(E/S)=1时, P(~E/S)=0。
此时, 式(2-1)变成 P(H/S)=P(H/E)=1)()1()(+⨯-⨯H P LS H P LS (2-2) 这就是证据肯定存在的情况。
(2) P (E/S)=0当P(E/S)=0时, P(~E/S)=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精华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人体工程学实验课一

人体工程学实验课一实验题目:人体构造尺寸的测量及群体的形态特征实验器材:普通卷尺一把,A4纸张,铅笔,钢笔等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依据,是设计更适合于人。
实验方法:普通测量法(丈量法)实验内容:1.测量数据: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可以测量许多不同的标准状态和不同回来部位,如手臂长度,腿长度,它对与人体有直接关系的物体有较大关系,如家具,服装和手工等,主要为人体各种设备、设备提供数据。
要求一:测量人体坐姿和立姿标准状态下的静态尺寸。
立姿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约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两足。
坐姿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曲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要求二:(立姿或坐姿要求水平的、稳定的、不可压缩的。
)要求被测量者穿着尽量少的内衣(例如只穿内裤和汗背心)测量。
无论何种姿势,身体都必须保持左右对称,由于呼吸而使测量值有变化的测量项目应在呼吸平静时进行测量。
要求三:测量值的读数精度:线性测量项目为1mm,体重为0.5kg要求四:测量数据包括有2.分别计算小组中男性和女性成员的1.1身高,1.2体重,3.8小腿加足高,3.9坐深的均值和标准差S 以及百分位数P5和P95的值。
K 为1.645k s x p v ∙+=说明。
并阐述这些数据对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交叉口延误调查实验报告

实验一交叉口交通状况前期调查与调查方案设计任务一交叉口车道渠化和信号控制情况调查图1-1迎宾路-丰乐路-东华二路交叉口【实验任务】观察该路口的车道渠化和信号控制情况,具体内容包括:1.车道渠化:车道数、车道宽度、车道流向、道路限速。
标志标线、车道划分、隔离措施等。
2.信号控制:信号周期长度、绿灯时间、黄灯时间、红灯时间。
【实验要求】1.画出交叉口车道布置图,如图1-2所示;2.画出交叉口信号配时如图1-3所示,并将信号灯配置情况填写表1-2中。
【实验内容】1.车道渠化(1)车道数各个方向的进口处车道数都是3车道,且各有一条右拐进入的公交车专用道;各个方向的出口处车道数都是4车道,且各有一条右拐的公交车专用道。
(2)车道宽度:3.5米(3)车道流向详见图1-3。
(4)道路限速:右拐进入丰乐路路段限速40㎞/h。
(5)标志标线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安全岛,安全岛设有行人驻足区,安全岛两侧标有导流线。
安全岛与安全岛之间有人行横道标线和标志,且配有减速让行标志。
丰乐路路段南北直行方向有一个掉头标志。
(6)车道划分详见表1-1表1-1迎宾路-丰乐路-东华二路交叉口车道划分情况(7)隔离措施:多采用隔离绿化带2.信号控制表1-2信号灯配时方案表图1-3相位&信号灯设置任务二交叉口延误调查【实验任务】调查交叉口的延误情况,得到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入口车辆的平均延误和停驶车辆百分比。
【调查方法】点样本法【调查地点】迎宾路-丰乐路-东华二路交叉口(见图1-1)【调查时段与人员分配】调查时间:每组连续调查20分钟人员分配:迎宾路-丰乐路-东华二路交叉口入口断面D分配4人1.*负责计时;2.*负责清点并记录0-15s、15-30s、30-45s、45-60s入口处停驶数;3.*负责清点并记录每分钟入口停驶数;4.*负责清点并记录每分钟入口不停驶数。
【实验要求】1.分组调查,调查数据填入附件1《交叉口延误调查记录表》。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
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观察和记
录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
- 水
- 火眼纸
- 冰块
实验步骤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每个小组拿到水和火眼纸,将火眼纸放在一个干净的桌面上。
4. 将水倒入火眼纸上,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
5. 将冰块放在火眼纸上,观察冰块的状态,并记录。
6. 讨论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
1. 学生观察到水在倒入火眼纸上时呈现液态,冰块放在火眼纸上时呈现固态。
2.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液态和固态是水的两种常见状态。
3. 学生了解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称为融化。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了科学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践来研究和探索科学知识。
西安交通大学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全解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操作系统原理课内实验姓名:班级:学号:实验一用户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面向操作命令的接口Shell,学会简单的shell编码。
2、理解操作系统调用的运行机制,掌握创建系统调用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控制台命令接口实验理解面向操作命令的接口shell和进行简单的shell编程。
该实验是通过“几种操作系统的控制台命令”、“终端处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和“Linux 操作系统的bash”来让实验者理解面向操作命令的接口shell 和进行简单的shell 编程。
●查看bash 版本。
●编写bash 脚本,统计/my 目录下c 语言文件的个数2) 系统调用实验。
2、系统调用实验理解操作系统调用的运行机制。
该实验是通过实验者对“Linux 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来理解操作系统调用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自己创建一个系统调用mycall()”和“编程调用自己创建的系统调用”进一步掌握创建和调用系统调用的方法。
●编程调用一个系统调用fork(),观察结果。
●编程调用创建的系统调用foo(),观察结果。
●自己创建一个系统调用mycall(),实现功能:显示字符串到屏幕上。
●编程调用自己创建的系统调用。
三、实验准备为了使用户通过操作系统完成各项管理任务,操作系统必须为用户提供各种接口来实现人机交互。
经典的操作系统理论将操作系统的接口分为控制台命令和系统调用两种。
前者主要提供给计算机的操作人员对计算机进行各种控制;而后者则提供个程序员,使他们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的各种资源。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控制台命令接口实验(1)查看b ash 版本操作:在s hell 提示符下输入:$echo $BASH_VERSION结果:版本是4.2.42(1)-release(2)建立bash 脚本,输出Hello word操作:在编辑器中输入以下内容#!/bin/bashecho Hello World!结果:操作:执行脚本使用指令:$./text结果:(3)编写bash 脚本:统计/my 目录下 c 语言文件的个数通过bash 脚本,可以有多种方式实现这个功能,而使用函数是其中个一个选择。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例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例实验课题1: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平口杯、水槽、餐巾纸、水、抹布。
操作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放在左手边)2、将餐巾纸塞进平口杯内,紧贴在平口杯底部。
3、将平口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
4、把平口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
(用抹布将杯口擦干)实验现象:平口杯内的纸没有湿。
实验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2: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课题: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导气管、抹布。
操作步骤:1、将集气瓶集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2、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吹气,利用排水法将集气瓶里的水全部排出。
正立于桌面。
(用抹布擦干)3、用火柴检测。
实验现象:火柴慢慢的熄灭,说明里面的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气。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集气瓶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玻璃片要盖好。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3: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课题: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器材:平口玻璃杯、水、硬纸板、抹布。
操作步骤:1、将平口玻璃杯装满水。
(不要有气泡)2、用硬纸板将平口玻璃杯口盖上。
3、用手按着硬纸板,把玻璃杯口翻转向下,再把按着纸板的手松开。
实验现象:纸垫没有掉下来,因为纸板下的空气向上压住了纸板,所以不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大气是有压力的,并且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玻璃杯翻转向下时,要将纸板和玻璃杯扣紧,不要出现空隙。
3、展示时动作要轻,防止纸板落下。
4、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4:证明大气中有水实验课题:空气中有水吗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镊子、抹布。
操作步骤:1、将冰块用镊子轻放入烧杯。
2、将烧杯静置在实验桌上3-5分钟,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出现。
初中化学必修一实验专题

初中化学必修一实验专题实验一: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表现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实验器材
- 盐酸溶液
- 硫磺粉末
- 铁粉
- 纯净水
- 实验管
- 试管架
- 灯泡
- 导线
实验步骤
1. 将盐酸溶液、硫磺粉末、铁粉分别置于不同的实验管中。
2. 观察盐酸溶液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记录下反应现象。
3. 使用灯泡和导线进行导电实验,记录下导电的结果。
实验结果
- 盐酸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并产生剧烈的气泡。
- 盐酸与硫磺粉末无明显反应。
- 铁粉在灯泡和导线的作用下导电。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盐酸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表明盐酸是一种酸性物质,而铁粉是一种金属。
- 盐酸与硫磺粉末无明显反应,说明硫磺不是酸性物质。
- 铁粉在导电实验中导电,说明铁是一种导电性物质。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表现,了解了物质的
分类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分类规律。
该实验为初中化学必修一的实验专题,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
研究化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
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资料
- 《初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五下科学实验单

五下科学实验单实验一:水的浮力实验目的:•认识浮力,了解浮力的产生原。
•探索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实验材料:•烧杯•水•橡皮泥* 不同大小的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量筒实验步骤:1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用细线系住,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情况。
2. 将石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石块的浮沉情况。
.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比较两次重量的差异。
4. 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计算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 改变石块的形状,重复步骤3和4,观察测量结果的变化。
实验现象:•橡皮泥的形状不同,浮沉情况也不同。
•石块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石块在水中重量比在空气中的重量轻,重量的差值就是浮力。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如何利用浮力原理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或玩具?实验二: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材料:•鼓•铃铛•橡皮筋•钟表•塑料杯•水•细线实验步骤:1.用鼓槌敲击鼓面,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
2. 用细线将铃铛悬挂起来,轻轻摇动铃铛,观察铃铛的振动情况。
2.用橡皮筋将钟表固定在塑料杯底部,将塑料杯放入水中,观察钟表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3.用橡筋将钟表固定在塑料杯底部,将塑料杯放入水中,用细线将塑料杯吊起来,观察钟表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现象:•鼓面、铃铛和钟表在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
•声可以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实验思考:•为什么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区别?实验三:光的反射实验目的:•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探索光反射规律。
实验材料:•手电筒•平面镜•白纸•铅笔实验步骤:1.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制冷实训_精品文档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内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一制冷系统初步认识一、实验目的1.熟悉认识“一机二库”制冷系统压缩机及蒸发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构造和工作特点, 制冷系统组成原则。
2.演示一个机组如何向两个不同温度要求库体供液。
3.熟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构造、置设、调节原理。
4.掌握制冷循环系统图。
二、实验场地制冷与空调实验室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工具本系统由一台进口压缩机(法国泰康机组1匹)二只热力膨胀, 二只电磁阀, 6只或7只进口手阀(供教学实验用), 一只蒸气压力调节阀, 四个高低压力表, 二套数字显示温控仪等所组成制冷系统(包括电气部分)。
四、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1.熟悉实验装置1)由一台制冷机组同时向一个或二个以上的冷库供应冷量, 各库蒸发度(蒸发压力)也不相同, 因为高温库的蒸发温度较高, 低温库的蒸发温度较低, 这时那些需要保持较高蒸发温度(即高温库)的蒸发器出口管路上便装上蒸汽压力调节阀(即背压阀)使阀前的压力保持在调定的范围内, 经过阀的节流使阀后的压力和吸气压力相同, 这样就保证了系统中各个蒸发器在各自不同工况下正常运行。
2)本系统使用的工质R12充灌重量约2Kg, 工质R22充灌重量约2.5Kg。
2.操作要求:1)接通两库蒸发器的管路, 一头拧死, 另一头略为松些, 打开制冷系统、手阀、电磁阀让制冷剂冲进蒸发管路, 略为松些的那头联接器将出现冒气现象, 并发出冒气声, 立即停止冲气, 当即拧紧松一些的那一头联接器, 说明系统已完成排空气手续。
2)正式运转, 合上电源, 合上带锁按钮, 机组开始运行, 逐一打开高低温库的手阀。
3)此时, 高压压力表的读数开始上升, 低压压力表的读数同时下降, 说明系统工作正常。
4)调整高低温库数显温控仪, 根据需要任意可以调节, 一般产品出厂前已调整好了, 客户不必随意调节。
5)当高温库或低温库达到预定值时, 压缩机停止, 系统处于待命状态。
6)操作面板印有控制回路, 并且安置了检测点, 利于检测之用, 通过对检测点的运用, 可以全面了解一机二库的运行状态正常与否, 造成故障的所在何处,4.制冷系统过热设置及运行效果热力膨胀阀的过热调节, 旋下密封螺帽, 顺时钟旋转调节杆, 可增加静止过热度, 逆时针旋转为减小热度。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例1)》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例1)》
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实验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实验(例1)的内容:研究盆栽的生长需不需要
阳光。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 通过讲解实验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
好奇心。
步骤二:实验准备
- 教师带领学生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盆栽、两个相同规格的花盆、土壤、水。
步骤三:实验过程
1. 教师将两个相同规格的盆栽放在不同的位置,一个放在充满阳光的地方,一个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观察两个盆栽的生长情况,记录下生长的变化。
步骤四:实验总结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发表自己关于阳光对植物生长的看法。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观察、探究的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盆栽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学生能够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延伸
-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其他实验,比如研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或者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实验内容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践探究
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拓宽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实
践能力。
2012级《运筹学》第一次课内实验题目

第一次课内实验题目1.生产计划问题已知某工厂计划生产I,II,III三种产品,各种产品需要在A,B,C三种设备上加工生产,具体相关数据如表,试研究下列问题:(1)如何充分发挥已有设备的能力,使生产盈利最大?(2)如果为了增加产量,可租用其它厂家设备B,每月可租用60台时,租金为1.8万元,试问租用设备B是否合算?(3)如果该厂家拟增加生产两种新产品IV和V,其中产品IV需用A设备12台时,B设备5台时,C设备10台时,单位产品盈利2100元;产品V需用A设备4台时,B设备4台时,C设备12台时,单位产品盈利1870元。
假设A,B,C三种设备台时不增加,试分别考虑这两种新产品的投产在经济上是否合算?(4)如果工厂对产品工艺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使改造后生产每件产品I需用A设备9台时,B设备12台时,C设备4台时,单位产品盈利4500元,试问这种改造方案对原计划有何影响?生产计划的相关数据2.快餐店用工问题某快餐店坐落在远离城市的风景区,平时游客较少,而每到双休日游客数量猛增,快餐店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快餐服务,该快餐店雇用了两名正式员工,主要负责管理工作,每天需要工作8h,其余的工作都由临时工担任,临时工每天要工作4h。
双休日的营业时间为11:00到22:00,根据游客的就餐情况,在双休日的每天营业小时所需的职工数(包括正式工和临时工)如表所示。
营业时间与所需职工数量已知一名正式职工11:00开始上班,工作4h后休息1h,而后再工作4h;另一名正式职工13:00开始上班,工作4h后休息1h,而后再工作4h。
又临时工每小时工资为4元。
(1)在满足对职工需求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临时工的班次,使得使用临时工的成本最小?(2)如果临时工每班工作时间可以为3h,也可以为4h,如何安排临时工的班次,使得使用临时工的成本最小?这样比方案(1)能节省多少费用?此时需要安排多少临时工班次?2012级《运筹学》第一次课内实验题目3.轰炸方案问题某战略轰炸机群奉命摧毁敌人军事目标,已知该目标有四个要害部位,只要摧毁其中之一即可达到目标。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所有演示实验

试实验一:探究磁铁的秘密一、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秘密二、实验材料:条形磁铁、橡皮、回形针、塑料尺子、粉笔、铁钉、木块、布条、玻璃片、陶瓷小勺、大头钉等。
三、实验步骤:1.将实验用品依次摆放在桌面上,/用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橡皮。
/发现磁铁吸不住橡皮,把橡皮放到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2.用条形磁铁靠近回形针,/发现回形针被吸住,/把回形针放到标注吸住的盒子里。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靠近其余的物品,磁铁能吸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住的盒子里,吸不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4.观察标注吸住盒子里的所有物品,/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铁做的。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布料的特点二、实验器材:棉布、化纤布、丝绸、盛有水的水槽、烧杯。
三、实验步骤:1.把棉布放在手中,用手直接感知棉布,摸一摸。
/发现棉布手感柔软。
用同样的方法摸一摸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手感都很柔软。
2.用手拉一拉棉布,/发现棉布被拉长了,松手后,发现棉布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同样用手拉一拉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同样被拉长,松手后,同样回到原来的样子。
说明棉布、化纤布和丝绸都有弹性。
3.把同样大小的棉布、化纤布、丝绸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棉布,在烧杯上方挤压,/发现能挤出水。
同样的方法挤压化纤布、丝绸,/发现都能挤出水。
观察烧杯里水的多少,/发现水有多有少,说明棉布、化纤布、丝绸都有吸水性,不同布料的吸水性能不一样。
实验结论:布料具有柔软、弹性和吸水性的特点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铝条、铜条、铁条、砂纸、锤子、铁砧子三、实验步骤:1.拿出铝条,用砂纸打磨铝条,/发现铝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拿出铜条,用砂纸打磨铜条,/发现铜条表面具有紫红色的光泽。
拿出铁条,用砂纸打磨铁条,/发现铁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说明:铝条、铜条、铁条具有金属光泽。
科学校本课实验

科学校本课实验第一课:水管跷跷板材料:粗细均匀、直径3厘米、长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细与塑料管相当,长度5厘米的软木棍一根;软木塞两个;薄铁片两块;缝衣针一根。
制作工具:小钢锯、剪刀、锥子、刀子各一把。
制作步骤:①把塑料管从中间截开,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并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钻一个小孔。
然后用5厘米长的软木棍把两段管连起来,用缝衣针从软木棍中部穿过。
②用薄铁片剪成两个支架和两个小人,将小人固定在塑料管两边,③向管内注满水并用软木塞塞住,将缝衣针放在支架上,调节此管在支架上平衡。
此时水从管下面小孔有节奏地流出。
创造:只要按下跷跷板的一端,跷跷板就会自动地翘起落下,两边的水轮流地滴出来,直到水全部滴完为止。
注意,请把它放在一个盆里,以免水弄湿桌子。
想一想它为什么会自动地翘起落下。
第二课:火灾报警器材料:一只废旧起辉器,电容,金属片,细长铜丝,电池,电铃,小电珠,火柴,制作工具:小钢锯、剪刀、锥子、刀子各一把。
制作步骤:①取一只废旧起辉器,拆下铝壳,剪区电容,轻轻砸掉双金属片外的玻璃泡,使双金属片仍留在起辉器底座上.用细长铜丝把座与电池,电铃,小电珠串联成电路.②调节动,静触头A,B的距离,当用点燃火柴的火焰靠近金属片时,A即膨胀与B 接触,电路接通,灯亮且铃响.③使用时,用两根长铜丝把双金属片及其座置于易着火处,而灯与铃及电池装在人常活动的地方.当易着火处温度升高到接近着火点时,即出现声光报警.第三课:电子小天平模型思考:如何称量我们身边常见事物的重量呢?比如说两个小纸屑。
材料:一块木板(最好薄一点,不要太大),一个垫圈,曲别针,锥子,电烙铁,几根导线,两个发光二极管,一节电池。
(发光二极管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电子市场买)制作过程:①在木板中间用锥子转一个小孔,将一个曲别针弯成勾形,与木板垂直的通过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挂住垫圈就可以。
②然后取两枚曲别针,将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个拐弯,实际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弯曲的部分就是托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
专业:
学 号:
姓 名:
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实验第1次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基础知识
实验类型:验证
每组人数:1
实验内容及要求:
1.请写出多种查询本机IP地址的方法(数量和工具不限)。
2.如果没有任何客户端软件,在一台除了操作系统外没有装任何程序的电脑上,如何登陆并下载上面的客户端文件。
3.请找到最简单的判断某机器的21端口是否打开的方法。
4.请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融入生活.请找到人民日报的网络版本(图形版或文字版都是网络版),看看它都有些什么内容。
综合意见: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6.找到一个网络问卷调查网站,学会使用它发布问卷并且回收。
要求简明扼要的用文字和图表完成上述作业相关内容。
实验结果:
成绩评定:
该生对待本次实验的态度□认真□良好□一般□比较差。
本次实验的过程情况□很好□较好□一般□比较差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很好□良好□一般□比较差
文档书写符合规范程度□很好□良好□一般□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