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体制现阶段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前⾔:本⽂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四⼤问题:覆盖率低、缺乏统⼀性、超实际的⾼保障和个⼈账户的浪费。

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增加卫⽣投⼊、改⾰投资⽅向,认真界定基本医疗,打破城乡差别、设⽴卫⽣服务基本包,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险市场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平低、覆盖⾯⼩,最低⽣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养⽼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临困境等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农民的⽣活保障⽔平。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最低⽣活保障制度,农村养⽼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临困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增强了农民抵御⼤病风险的能⼒,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是随着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增长,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临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低,不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

国家规定的合作医疗标准是,中央财政补10元,地⽅财政补10元,个⼈交10元,每⼈年筹资30元。

由于筹资⽔平过低,基⾦有限,受益⾯⼤,补助额度⼩。

2005年在安徽省安庆市所辖市县中,桐城市医疗补助⽐例只占医疗总费⽤的23%,望江县为27.7%,岳西县住院补偿强度为25%。

⽬前的合作医疗能够为病⼈提供部分资⾦帮助,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合作医疗资⾦的相对稳定性与群众不断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出不适应性。

从各试点县看,2005年度住院总⼈次和总费⽤皆⽐上年度有所增长。

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度,尤其是中央财政的转移⽀付⼒度。

对中央政府⽽⾔,中央财政的转移⽀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平加以区分:对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的转移⽀付应是适度且辅助性的;在经济发展⽔平相对差⼀些的中部地区,中央财政的转移⽀付应是⽐较稳定和递增的;⽽经济发展⽔平更低的西部地区,应成为中央财政转移⽀付的重点。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做到:加大政府政策倾斜力度;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注意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等。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一、农村医疗保险现状二、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1. 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

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

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击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 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

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机构等,这些机构大多都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限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3. 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

谈谈对我国现行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谈谈对我国现行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谈谈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我国医疗体制存在着很大问题,首先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其次缺少高级工程医疗体系.尽管医疗改革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是我想有一个总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如何用价格最低,最简单的药来治疗那些能够治好的病。

在我看来,不坚持这个方向,任何医改方案都只能是缘木求鱼。

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我以为最切实可行的方案莫过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了。

毫无疑问,领导和支撑这个体系运作的当然应该是政府,而不是靠市场自然形成。

在这方面,我们过去分了两块进行,一块是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另一块是城镇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制度,事实证明这两块都施行得很好,也确实大有裨益。

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两块结合起来,把它们共同纳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范畴。

至于医疗融资,自然也应该是国家在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和全民医保的资金相结合。

当前新的医改政策已经出台,虽然国家实行了多种举措,比如加大政府投入,药品限价采取招投标方式,大力推行社区医疗服务和积极推广新农合等等。

一方面各大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硬件不断升级,新技术新检验设施和方法不断更新,医疗效率大步提高,另一方面非公所有制医院和社区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但大医院仍然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患者就医所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患关系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

医疗改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不断摸索完善。

过去,我们的政府部门过分地迷信市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一观念导致了中国现在许多的困扰。

现在,政府应该理清思路,多分析分析哪些问题是市场可以解决的,哪些是市场所不能的,这才是比较根本的改革思路问题。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第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种种弊端不满意。

具体来说,有四点:第一点,对城乡分割的医疗卫生体制不满。

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公共医疗主要由国家供给,而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则由农民自己解决。

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虽然有所缓和,但依然比较严重。

第二点,对城乡公共医疗体系不健全不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分析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经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基层医疗服务薄弱、医保支付方式不合理、就诊难题突出以及药品价格过高等。

从基层医疗服务来看,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在人才配置和设施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导致基层机构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遍布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在专科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上亟待提高。

其次,在医保支付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重点解决之处。

现行的按项目付费模式使得部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更注重收入与荣誉感又容易导致浮夸风气,并增加患者负担。

应该鼓励公立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包床计划、定向培养等多样化经营模式,建立透明连带责任的医保支付制度。

另外,就诊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患者的痛点。

即便是大城市的公立医院也常常出现排队挂号艰难、看病时间长等情况。

这主要源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和预约系统不完善。

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线上预约挂号以及加强对医生执业信息共享可以改善这一局面。

最后,药品价格过高也成为了许多患者负担沉重的一个原因。

整个药品供应链中存在着压价与回扣等非法行为,并导致了药价虚高。

政府需要进一步调整仿制药审评标准以及加大对抗癌类新药准入审查力度来促进价格下降。

二、解决办法和未来展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在基层医疗服务层面,应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培养与设施投入,并提供相应政策和财政支持,使其能够为基层患者提供质量更好、费用更低的医疗服务。

其次,在医保支付方式上,应该探索引入按人头或按人口年平均费用的全面预算制,并增加对基层机构的经费投入。

同时,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医保支付制度,减少不合理医疗项目和药品的报销范围。

再者,在就诊难问题上可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医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医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模式和效率。
02
慢性病管理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慢性病管理将成为医疗服务
的重点。未来,医疗机构将更加注重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预防措施,以降
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03
医疗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医疗合作和交流将更加频繁。未来,医疗
机构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对 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的需求增 加,为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
国际合作
国际间的医疗合作日益加强, 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
阔的视野和资源。
04
医疗创新的推动力与策 略建议
医疗创新的推动力
科技进步
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 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技 术的突破,为医疗创新提供了强
信息化加速
医疗信息化加速推进,数 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及 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医疗水平提高,但医 疗资源分配仍不均衡,发 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仍面 临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中国医疗发展现状
医疗体制改革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事 业发展,不断推进医疗体 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服 务建设。
个性化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个 性化医疗服务将逐渐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远程医疗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将逐 渐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如医学影像诊断、疾病预测等。未来,人 工智能技术将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陆芳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2期摘要:医疗保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意义也最为明显,而医疗保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集中体现。

本文拟就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当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议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尚无社会医疗保障法律,相关制度设计公平性不够一方面,缺乏规范社会医疗保障领域行为的社会医疗保障法规。

由于目前国家在社会医疗保障方面法律的缺位,只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的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必然导致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实施过程中许多漏洞的产生。

如:医疗服务费用无法控制问题和大量社保基金流失的普遍现象等。

此外,社会医疗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管理成本的增加和管理的低效率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社会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影响制度的公平性三大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以人群的社会身份划定参保目标,分立运作,保险保障水平不一。

从筹资方面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均筹资额最高,筹资以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缴费的方式为主,国家财政补贴比重较小,退休人员不缴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自愿参加,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共同筹资。

由于现行医疗保险设定的统筹层次过低,以至于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实现风险共担。

(三)患方筹资的分担模式不合理目前,我国针对患者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女职工大病保险、母婴平安保险、人工流产平安保险、手术平安保险、住院保险等。

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及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认识不到位,此类保险并未向常规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没有很好的医疗风险分担途径和方法,疾病已成为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评价社会不公平的指标。

(四)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现行制度的确立
• 1998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指出, 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构建新制度框架的医疗保险政 策体系基本形成。
•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原先的国家与单位 保障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转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统账结合 保险制度。
覆盖范围
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 城镇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到退 休年龄却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以及 其他没有工作的居民。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在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 推行基础上的又一项对城镇无业无 保人员的创新制度性医疗保障。
1
筹资 ➢自愿缴费 ➢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2011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参保补助标准为不低于 人均200元。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组员:詹远 周海磊 毕思琪 李剑桥 穆常春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
• 初步探索阶段 • 改革框架构建阶段 • 全面建设阶段
公费医疗 自发改革
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 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 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 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 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决定。
1
筹资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在职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

医院发展现状不良

医院发展现状不良

医院发展现状不良
当前我国部分医院发展现状不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医院存在着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在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医疗资源较为集中,而其他地区则医疗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迁徙和倾斜现象,人们纷纷涌入大城市就医,使得医院过度拥挤、医疗资源分散,同时造成了基层医院的医疗负担过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其次,医院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医院存在着行政化管理的倾向,医生的临床权益受到削弱,医疗资源被过度商业化。

医生的合理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部分医务人员怀才不遇,甚至出现医患纠纷等问题。

再次,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是造成医院发展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我国已经加大了医疗健康改革的力度,但是一些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仍然不高。

在一些医院,医生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缺乏,专业水平不稳定,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纠纷、乱收费等问题。

这导致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下降,医患关系严重紧张。

最后,一些医院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引进。

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滞后,没有与时俱进地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导致医院内部决策不够科学,运行效率低下。

同时,医院内部的管理流程也比较繁琐,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部分医院发展现状不良,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不均衡、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增加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患沟通与信任建设,同时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以提升整体的医院发展水平。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和政策建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和政策建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和政策建议日期:2007—12-24 来源: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面临着深刻变革,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些争议。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的比较和启示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市情,审慎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一、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利弊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言,按照提供主体和提供模式的不同,主要有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以日本为代表的社会参与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

(一)英国的福利国家模式英国长期以来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政策,其医疗体系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以社区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医疗作为社会福利由政府提供给国民,实行以公平为基础的全民免费医疗.整个体系以英国卫生部为主导,医疗设施绝大多数为公立,由英国各级公立医院、各类诊所、社区医疗中心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组成,为国民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保健领域,英国设立了三级管理体系,分别是:①社区医疗系统,主要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广覆盖的医疗保健;②根据城市内的行政区属设立全科诊所,其主要职能是接受行政区内市民的就诊及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家庭私人保健医生;③政府在城市中兴办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全科医院,为市民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医疗服务。

英国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政府所有,统一受卫生部全权管理,经费亦来源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拨款,其比重占整个城市医疗经费的85%。

这种大包大揽式的制度,曾让财力雄厚的英国政府难堪重负,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质疑声浪渐高.20世纪80年代,医疗领域逐步导入市场机制,推行“管”“办”分离的政策。

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逐步将各类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权移交给专门的医院管理公司和基金组织,然后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通过各医院间的竞争,达到降低医疗费用和压缩管理成本的目的.经过近十多年的运作,改革后的体制效应正在逐渐地发挥出来.英国模式在中国香港地区运用得比较好。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杨青来源:《财经界》September,2007浏览次数:532 文字大小:【大】【中】【小】关键字: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不仅仅是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更是各专家学者讨论的学术热点。

既然要讨论改革,那么就必须找出问题,只有明确了问题,才能确定改革的方向及思路。

多年来,关于医疗体制问题研究的文章已经非常多,讨论也很深入。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医疗体制问题主要表现为“看病贵”、“看病难”,而这两大病象又集中说明了三大问题: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费用上涨急剧。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城乡居民认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

20多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这集中体现为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幅度有限等等。

尽管人们对这些现象的存在没有多大争议,但对改革失败的原因却众说纷纭。

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归结起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65%的城乡居民在寻求医疗服务时必须完全依赖自费,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无论是公家出的社会的医保也好,商业保险也好,什么都没有,有25%的城乡居民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医疗。

由于没有医疗保险,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4.3%,但就诊率却只有13.4%;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及时就诊的比例接近五成,达49%。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报告中也指出: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8亿农民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篇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人口的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推广与发展,衰退。

接着对合作医疗制度衰退以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各种医疗保障的形式在农村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仍然主要是依靠家庭来解决的,医疗保障,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障基本上处于一个“真空地带”。

因此,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

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本文主要介绍了了山东省的两个地区试点推行的情况——青岛市崂山区和德州市临邑县,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模式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初级卫生人员的提法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

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制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够等问题也显露出来。

本文拟就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1、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当前,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尚不能覆盖所有人,城乡居民医保的待遇差距较大,普通居民参保标准偏低,服务范围较窄,医保基金缺口较大。

对于大病治疗、医疗救助等问题,仍然缺乏有效的保障。

2、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城市医疗资源集中,农村落后,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此外,医疗资源之间的分配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和大型公立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设备落后,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3、医疗服务质量亟待提高虽然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很多,但由于大部分医疗机构缺乏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医疗服务质量普遍较低。

同时,由于医患矛盾日益激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受到一定的冲击,会对医疗服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医药价格高昂我国医药价格居高不下,医药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较大。

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药品价格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此外,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比例过高,导致很多药品价格成倍增长。

二、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推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加强普惠特别是对基本医保政策、公立医院价格政策、医疗救助政策等制度的深化改革。

2、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作用,减轻大医院压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可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装备、人员配备和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课题组【全文】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过显著成就,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绩非常突出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布局与服务目标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层次布局上注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城市地区,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部(所)组成的三级医疗服务及卫生防疫体系;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

计划经济时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营利为目的。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社会公益目标优先的定位,是由当时特定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决定的。

医疗服务体系的骨干部分是政府部门直接创办的国有机构,末端为隶属于城乡集体经济的集体所有制机构。

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同时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

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机构和从业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之间没有联系。

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二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干预重点选择合理。

其一,突出“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在整个医疗卫生投入中,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一直处于优先地位。

逐步建立了包括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控制、国境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在内的、基本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

试论我国当前医疗改革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试论我国当前医疗改革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 林淑惠, 省社会科 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 究方向为 广东 研 经济理论; 黎友隆, 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 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员、 级经 广东 高
济师, 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医药体制改革。 研

46 ・2 1 年第O 期 02 8
的重大或罕见疾病患者通过大病保险救助。
在重大
药 品零差率 ,药 品供应 没有资金保 障 ,乡村医生 因社 质 、保量完成 。 ( )完善药品集 中采购平 台建设 ,组建集 中配 三 区卫 生服 务 机 构 ( 乡镇 卫 生院 )实 行 药品 零差 率 ,
对 他们的业务收入 造成直接影响 ,并且 他们无养老保 送 机构 ,实行统一采购和 配送 ,各级药品监管和物 价 障 ,导致他们多 次上访 ,要求实行 药品零差率和纳入 部 门积极参与改革 ,把好 药品生产 、流通体制改革 的 关 口 ,加 强药 品 生产企 业 及采 购 商的价 格 监管 ,同 体化管理 。 时继 续积极推进医疗费 用支付 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 ( )一些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七
( ) 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问题突 出 ,任务艰 巨。 居 民健 康档案建立 速度过 快 ,各级 医疗机 构的人
公共卫 生服务专业 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基本公 共卫生
之 间和区域之 间的医疗卫 生服务存在 明显差距 ,大部 员和设备都无法 支撑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 工作的运转 。 而 占绝 大部分 的卫 生资源又 集中在 市 、县大 医院 ,农 服务项 目工作要 求 。乡村 医生素质高低不 平 ,使村级 村和城 市社区缺 医少药的局 面依然很严 峻。 同时 ,人 提供 的基本公共卫 生服 务水 平不 齐 ,难 以保证 质量 。 才培养和 使用机 制不完善 ,根 据事业 单位绩效工资 制 乡村 青壮 年 流动 性大 ,难 以进 行健 康 体检 和 随访 , 度 实施 要求 ,医疗 机构要根 据编制数设 岗,部分 医疗 2 0 - 0 9 ,国 家财政 医疗卫生投入仅从 8 1L 03 20年 3 1 元增 ' 卫 生单位取 得中级 、高级职称 的医务人 员面临无 岗位 长到1 7 亿元 ,即人 均年 1 1 . 元 的医疗卫 生总费支 27 23 6 7 可 聘的 困境 ,严重影 响医务人 员的工作积极 性 ,导 致 出中 ,仅9 . 元 由国家财政负担 。。 83 2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篇一: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入院。

20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XX至20XX年的十五年时间中,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75倍,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不仅给企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同时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有病不就医等问题。

在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1个成员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这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国家性质相去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其体制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并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历史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代。

当时,中国推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国家直接掌握卫生资源,建立了公立医疗卫生体系。

这种公立医疗卫生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点,但其管理机制比较僵化,医疗资源的不足和低效运转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改革,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项目,并引入了市场机制,开办了一批民营医院和诊所。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的供给问题,以及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然而,这一改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滥用市场化机制,吸收人员和社会资金,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

此外,医药产业的利润也成为了医院和医生获取财富的渠道,造成医疗费用的过高。

现状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多次。

2009年,中国国务院发文提出了“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双轨制的改革”,推动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导,分级诊疗为特点的医疗卫生体系。

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机制调节,推进医保、医药分开、医疗卫生体制与大医院改革等多项政策。

其中,医保与医疗卫生改革相伴解决利用率低以及医药分离循环问题。

医药分离是指将医药采购与医院分开,将抗生素、营养素、药品零售等一系列事业职责交给第三方医药服务企业。

采用集中采购制度,提高整体效率,同时节约住院费用,为居民提供更好还原的就诊体验。

然而,多年的医疗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是医患关系紧张。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医疗资源遍布的发达省份,在医生和医院被众多患者尊为“神经”的情况下,医生又深受种种利益纠葛之苦,很难兼顾自己与患者的利益。

中国医疗体系的弊端

中国医疗体系的弊端

中国医疗现状中存在的弊端临床一班李凌江1110301113医疗改革如今在中国医疗界一直是一个备受议论的话题,大家都对改革方向多多少少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期盼,这里我想根据自己日常生活及临床见习的所见所闻,说说中国医疗现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分析其内在原因,并说说自己的建议。

首先是大家常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费用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手术费和药物费用,而手术费中耗材的费用由占了大部分,所以高医疗费用主要是由于药品和耗材的昂贵所导致。

根据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很多耗材和药物又是不能够报销的,哪怕是输血,只有血色素低于六克/分升才能报销,国家的医疗保险确实给人们就医降低了成本,但是可以看到力度明显是不够的。

这是大的背景。

当然,在这大背景后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和大家的议论,比如说政府的腐败、药物销售链条中隐藏的暴利、公立医院的体制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国家也想解决这些问题,但哪一个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很多问题大家早就心知肚明,但正如之前说的,大的环境就是如此,只有哪一天我们国家更富强、更有余力、更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英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就非常好,但这必须依靠全科医学的发展。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全科医学得到很好的发展的前提下,国家加大投资,参照英国NHS建立“国家买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理想的办法。

然后对于药物在销售链条中价格翻倍的问题,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药物营销机构,都应该受到监督,最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制约。

否则,人们由于医疗费用过高产生的不满将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并且直接面度这种不满情绪的将会是医护人员,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说到对医护人员的不公平,就不得不说到对医生的法律保护的问题。

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病人对疾病治愈的期盼很高,对医生的要求也很高。

因为医生很多时候是与病患接触的唯一人员,很多病人的情绪很容易撒向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体系现阶段问题剖析摘要:医疗,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是否有保障,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近70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也着实为人民谋求了极大的福利。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医保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国国情,力求全心全意造福群众。

尽管如此,中国的医疗体系目前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

本文将通过中国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医保制度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制度医保改革医疗体系一、中国医疗机构简述中国的医疗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大类。

《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登记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所得的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它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并报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参照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它依法自主经营,医疗服务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自主制订价格。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公共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经营中的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改善医疗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

中国从2000年开始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制度。

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获利润不能用于职工分红,只能用于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和扩大医院规模,同时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强调,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2007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23.97%,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比为76.03%。

到2010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25.04%,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74.97%。

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数量基本保持在3:1的比例。

但从政府出台的政策来看还是更鼓励非盈利型的医疗机构的,毕竟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在费用收取方面比较难以控制,也更容易出现乱收费的现象,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能保证民众能够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目前全世界都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障体系,在资源分配上主要有国家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较为科学和值得借鉴的有三种不同模式: 一是以英联邦为代表的福利型医疗保障体系,即由国家提供免费医疗;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社会成员均参加保险,个人买保险,保险不是赢利;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的自费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属于一定福利型,包括城镇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而农村合作医疗不属此范围。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可以追溯到1951年。

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到1994年。

在这各阶段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近似为一种纯粹的福利制度。

由于企业员工不需要承担任何医疗费用,很容易因此激发不必要的医疗消费,加重国家卫生支出,导致严重的卫生资源的浪费。

除此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壮大的非国有企业员工反而不能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有失公平。

因此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必然面临改革。

二、1994年至今。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根据这个原则在不少城市进行了数年的改革试点。

这标志着我国医保制度进入新时期改革阶段。

医改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账户资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组成。

个人账户资金有两个来源,一是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2%,其余来自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占职工人均工资总额的6%)的约30%;社会统筹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70%构成。

由此来看,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共同组成了支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经过医改后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变化可以概述为:除保留极少部分公民(老红军、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在校大学生等)的公费医疗权利外,绝大多数职工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极少部分,并有社会统筹基金承担一大部分。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人人看得起病,同时由于个人仍承担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度医疗的现象。

三、中国医保改革后存在的问题1、城镇、农村二元化中国的医保制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实施以来一直采用“城镇——农村”的二元化保障制度,即在农村和城镇分别实施两套截然不同的医保制度。

中国在农村实施的医保制度为合作医疗制度,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不同的是,它并非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建立的,也没有国家财政给予资金支持,而是在农村地区,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筹集医疗经费,为农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济制度。

合作医疗制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普遍推行于60年代中期。

推行医保改革后,城市非国企员工只要参保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的福利,但是对于农村患者却无法得到等同的待遇。

虽然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但是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只靠集体筹资的话,其医疗经费必定大大少于城镇的社会统筹基金。

在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的情况下,这种医疗基金的分配是及其不合理的。

医疗资源的分配也极不合理。

据统计,全国大约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拥有的医疗资源仅有20%,直接导致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窘境。

除此之外,农村群众在就医治疗时与城市群众的花销差异并未被考虑在医疗保险制度中。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以及农村医疗设施的持续落后,大多数农村群众选择进城甚至是到北京等大都市就医。

除了产生常规的医疗费用外,还会产生额外的路费、住宿费以及伙食费等等,这是一笔不容小觑的费用,也是城镇人口就医时基本不会产生的额外费用,它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群众的经济压力。

在医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了节省住宿费而选择席地而睡的农民病人家属,很多人觉得他们干扰了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但是如果不切实解决农民看病时的巨大附加费用,这种现象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

其次,医院在对待城镇患者和持有合作医疗的农村患者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这种差别可能体现在医生的负责任程度、态度、处方药的分配甚至是住院条件上。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走廊中到处都是躺着农村患者的病床。

在那里,富人可以住高档病房,普通病人可以住几人一间的普通病房,而农村患者为了节省住院费,只能选择医院提供(作者不太确定这种提供是否符合规定)的走廊床位。

虽然这是患者自主选择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对待城镇患者和农村患者的差异,是一种变相的歧视。

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则要么是农村患者根本没有医疗保险,要么是医疗保险根本不会涵盖除治疗以外的附加费用。

2、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如上文所说,中国的医疗机构主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医疗机构能够摆脱市场式经营,即不以营利为目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廉价的卫生服务。

但是现如今中国医院的乱收费现象仍然非常严重。

这种现象的直观体现即人们常说的“看病贵”。

造成医院乱收费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中国大多数医院存在体制过于冗杂,非职业员工过多,运行效率低下,导致基本维护成本较高,医院不得不通过提高医疗费用的方式维持基本的运作。

而医院的非医疗人员之所以过多,这又与中国医疗结构的不合理性存在很大的关系,作者将在下一节详细论述。

第二,中国的医院普遍存在医生吃处方药回扣、“医药勾结”等等不道德现象,高昂的医疗费用几乎全部来自处方药项。

如果院方以为医生按一定比例提成的方式鼓励医生为患者多开处方药,那么势必会导致患者被迫购买很多没必要的昂贵药材(价值和数量两方面);而如果医院的待遇不够好,医生势必会与院外的某些药店勾结,借此获取回扣,同时给患者开出昂贵的处方药。

无论哪种情况发生,利益受到损害的都是患者。

第三,中国处方药的定价标准混乱不一,医药市场缺乏规范性。

医院开出的处方药很难在普通药房买到,说明医院的处方药大多来自某些医药公司的特供途径。

与平价药房中的普通药不同,特供处方药颇有“皇帝女儿不愁嫁”之势,只要医院开药就卖的出去,所以完全不需要考虑市场竞争关系导致的价格竞争,加上中国对这类药物的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因此处方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3、医保报销流程复杂首先,虽然原则上讲患者的医疗费用将少部分由个人承担,大部分由社会统筹基金承担,但是实际上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与患者实际花销并非完全相同,而且一些医院甚至故意绕开可以进行报销的项目而使得患者不得不独自承担某些项目的全部费用。

再次以处方药为例,虽然医院的特供处方药非常昂贵,但是只要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均可凭借收据等进行报销,实际花销比较小。

但是一些医生借口医院处方药不全而为患者开出必须在院外药房购买的昂贵药物,而这部分花销是无法进行报销的。

无论是因为我们的体制存在漏洞还是医生职业道德缺失,最终都是患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除此之外,类似支具等医疗器材费用也是无法进行报销的,由此又会产生一笔无法报销的费用。

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报销的金额大概只占总花销的60%,而这60%的费用中仍有2%~3%要自行承担,因此实际上患者的医疗费用仅能报销50%以上,如何扩大医保的报销范围使其能够涵盖所有可能出现花销的项目是中国医保改革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否则医保根本无法有效降低患者的个人花销。

、其次,医保报销流程过长且过于复杂。

整个报销流程的时长不一,少则1~2个月,多则1~2年。

具某调查显示,55.8%的被访者认为异地就医费用一般在1-3月内报销完毕。

除此之外,大多数患者表示医保的报销流程过于复杂。

事实上,在政府推广医保制度时,并没有做好整个制度的详解工作,大多数参保人对“如何报销”、“哪些项目可以报销”非常不清楚,导致报销时完全听从医生而失去自主辨别能力。

而报销流程所需文件多,手续复杂,如果对整个报销流程不太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报销势必会走很多弯路,从而使报销延迟。

4、医疗机构结构不合理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曾在中国做过医生的Frank对美国的一个医生说:”我在中国一天看过的病人比你一周看过的都多”,以幽默的方式侧面反映出中国患者数目的巨大。

那么中国的就医人数真远远多于美国吗?事实不然,如今人们无论患病轻重,都希望去大城市的大医院看病,而且非三甲级不去,非专家号不看,直接导致县、乡级医院的患者屈指可数,而类似北医三院等等三甲级医院则人满为患。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其中严重的不必要医疗消费现象。

这与中国采取的医院分级制度有直接关系。

在患者看来,这种级别不仅仅代表着医院的规模,更代表着医生水平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