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务院组成部门
01 历史沿革
03 组织机构 05 现任领导
目录
02 机构职责 04 人员编制 06 地理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成立于2018年3月,前身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 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五)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 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 全标准。
组织机构
内设机构
派驻机构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
(七)医政司。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
主要职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委纪检监察组)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接 领导、统一管理。依据党章、宪法和监察法,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授权,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 责,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负责。监督重点对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国老龄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机关等6家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中管干部和司局级干部, 着力加强对6家综合监督单位本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监督。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谢观看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 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将国家卫生健 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 部。
中国医疗保障
中国医疗保险模式的历史沿革的详细内容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06-1-17 15:17请高手给出比较详细的答案,最好是包括从建国后到现在,以具体为好。
谢谢。
提问者:美尼尔- 见习魔法师二级最佳答案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
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
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给个人。
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
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与评价
2.4 高度集中的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将医疗卫生定性为社会福利事业,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管制。政府对医疗机构相继实行了“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全额管理、定项补助、预算包干”的财政投入政策。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从人员工资、医疗服务收费、药品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投入等多个方面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严格控制。但是,在卫生服务体系内部,管理机构却是分散的。医疗机构按照从属关系被不同所有制、部门、行业、地区、企业人为的分割,形成了多主体办医的格局,对后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医疗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
医疗保障是指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对法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各种制度的统称。从定义来看,强制性是医疗保障的内在特征,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医疗保障的资金筹集由于涉及到国家、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法律作为保证并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下才能形成稳定的医疗保障基金筹集机制,从而为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稳定的财政基础;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医疗保障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固定下来,因为医疗保障制度从筹资到服务,均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正常运行。
从各个国家的情况看,按照管理主体的集散程度,以是否只有一个主管机关来划分,医疗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体制可分为集中型管理体制、分散型管理体制以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型管理体制。不同国家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也是因为这些机构过去是参与管理社会(医疗) 保障事务,此后虽有调整甚至重组政府机构,但从总体上看,都不能排除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同样,中国医疗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也受到当时整个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由于政府财政卫生事业费和政府财政公费医疗经费是一个科目,统一由卫生部门管理,卫生部门实际上身兼公费医疗经费的付款员和公立医院的收银员的双重矛盾角色,较好地实现了卫生事业发展和控制公费医疗经费的双重目标。只是在1980年,公费医疗经费和卫生事业费分列后,公费医疗经费才出现超常快速增长。尽管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公费医疗“大包大揽”的制度特征评价不高,但对公费医疗筹资与卫生服务提供由一个部门统筹管理的体制的独特优势却有必要重新认识。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评述及展望
论
坛
我 国 匠 疗 保 障 制 度 改 革 宥 谇 述 及 展 暨
徐 凌云 , 张鹏 飞
( 兰州工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社会 科 学 系, 肃 兰 州 705 ) 甘 300
一
、
医疗 改 革 的 历 史 沿 革
117 、9 9医疗 改 革初 探
于过分强调 自主经营 、 自负盈亏 , 医疗卫 生机 构内部则 实行 “ 多劳 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 随着政府补贴越来越少 , , 卫生事业 的公益
17 9 9年 , 卫生部等三部委便联合发 出了《 关于加强 医院经济 性 渐 渐 淡化 。 管理试点工作 的通知》 。此后 , 生部又开展 了对 医院的“ 卫 五定一 三、 新医改方案的评述 奖” 即定任务 、 床位 、 ( 定 定编制、 定业务技术指标、 定经济补助 、 完 1 国务 院 发展 研 究 中心 方案 、 成任务奖励 ) 工作 。 接着在卫生部钱信 忠部长等 的大力倡导下 , 开 医疗服务必须 以政府 干预为主导 , 坚持公益性质 , 医院产权 始尝试对 医院实行“ 定额 补助 、 经济 核算 、 核奖惩” 1 8 , 制度改革不是解决 医疗问题的关键 。 考 。 9 0年 国务 院批转卫 生部 《 关于允许个体 医生开业行医问题 的请示 报 20 0 6年 7月 1 0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社会 部起草的 医改 告》 打破 了国营公立医 院在医疗 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 报告其核心 观点是 , 在现有体制 中嵌入一个覆盖全 民的公共卫生 2 医疗 市场 化 改 革 、 和基本 医疗保 障制度 , 或称 之为国家基本卫生保健 制度 ; 基本思 18 9 5年 , 国务 院批转 了卫生部 1 8 9 4年 8月起 草 的《 于卫 路是依托各级专 门公共卫生机 构和由城 市社 区卫生服 务机构 、 关 农 生工作改革若 干政策 问题 的报告 ,其中提 出 :必须进行 改革 , “ 放 村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共同构成 的基层 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 , 通 宽政策 , 简政放权 , 多方集 资 , 阔发展 卫生事业的路子 , 开 把卫生 过政府财政投入 , 按照确定 的服务项 目( 体现为选定 的诊疗手段 工作搞好 。” 由此 , 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 动。 和基本药物) 向城乡居 民提供 大致 均等 的、 , 免费 的公共卫 生服务 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模仿 国企改革的 , 因此其核心 内 和只需要个人分担少量成本的基本 医疗服务 。 容 当然也 不外是“ 权让利 , 放 扩大医 院 自主权 , 放开搞活 , 提高医 2 北 大方 案 、 院的效率 和效 益” 而改革 的基本做 法 , , 则是“ 只给政策 不给钱” 。 以人人享有健康 的全 民保健体 制为 终极 目标 , 国家财政加大 这 当然又引起 对医改的争议 。 不过 , 在这个时期 的争论 中, 已经不 对 国民健康 投资 。 其方向是 , 在医改方案见 的制度选择上 , 主要在 大听到对 医院要讲 经济效益 的批评和反对 了。 服务筹资上分开 : 公共卫生 由政府埋单 ; 基本 医疗 由社会埋单 ; 高 19 92年 ,中国终 于确立 了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 端 医疗由个人埋单 。 革 目标 。19 92年 9 , 月 国务 院下发《 关于深化 卫生改革 的几点意 3 复旦 大 学方 案 、 见 》 根据 这个文 件 , 生部按 “ 。 卫 建设靠 国家 , 吃饭靠 自己” 的精 中国下一步 医改可 以走“ 社会主导模式” 的第三条道路 。 所谓 神, 要求 医院在 “ 以工助 医、 以副补主” 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此后 , “ 社会主导” 就是在筹 资方 面强调公共和公平 的原则 , , 政府将发 系列能够创造效益 的新事物 , 诸如点名手术 、 特殊护理 、 特殊病 挥领 导作用 ; 在供 给方 面强调竞争和效率 的原则 , 市场将发挥重 房等等 , 很快被有 心人发 明出来 , 并且像雨后春 笋般地 在医疗系 要作用 。 两者的有机结合则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的原则 。 无 统全面开花 。19 9 3年到 2 0 0 0年的医改 , 现在最无可争议的成果 , 论是 医疗服务 , 还是社会保 障, 政府 不可能全包下来 ; 考虑 到未来 要属 医疗卫 生事业 在政府 投入并不 足 的情况 下仍然 高速发展 。 的发展 以及 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国家 需要 投入多少 其实很难估 18 9 0年 中国卫生 机构数量 是 1 8万家 ,到 2 0 时已有 3 0 0年 2万 算 。 家。 以上三个 医改方案可 以归结为 :政府 主导 型” 医改基本 “ ,其 二、 对几次医疗改革 的评价 思路是 : 国家应 向卫生 部拨 出更多资金 , 从而为 国有医院 、 乡镇卫 1 对 改 革初 期 医 改的 评 价 、 生院以及乡村医生提供支持 。国家的投资将 用于建设新 医院、 更 17 的医疗 改革是对 医院经 营管 理上的改革 ,是有一定 新设备并为维持 这些机构 的运转提供资金。在这些地方 , 们可 99年 人 成效 的。但改革本身就是个试错纠错 的尝试过程 , 肯定会存在 问 以接受免费医疗 或只是交纳象征性的费用。 题 。 以一开始 , 所 对此持异议者就大有人在 。 持反对意见 者的主要 4 中 国人 民 大 学 、 观点 , 是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 , 不应该强调其经济属性。 人大方案 提出医改解决体制机 制问题需要确立 近期和 中长 18 年 的医疗 改革总体上说 这样 的改革 ,在一定时期 内当 期 目标 。 95 近期 目标是 “ 人人能看上病 , 药品价格趋 向合理” 中期 目 ; 然会先显现 出成效 。 当时医院的效率 、 卫生 总量在持续增长 。 根据 标是通过调控卫生 医疗资源配置 , 进一步 提高卫生 医疗 服务的公 统 计 ,9 5 19 1 8- 9 1年 ,县及 县 以上 医院病 床使 用率基 本保 持在 平性 、 可及性 和宏 观效率 , 立可持续发展 的卫生 服务和健康保 建 8.%左右 。 7 9 而医疗机构数量 、 先进 医疗设备保有量等指标也大幅 障体系。人大方案重点是要理清政府与市场在卫生 、 医疗相 关领 增长 。随着卫生事业规模迅速扩大 ,医院装备质量明显 改善 , 到 域的责任 , 出不应简单提“ 提 政府主导 ” 还是 “ 市场主导 ”要科 学 , 8 年代末 , 0 城乡居民看病难 、 院难 、 住 手术难 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 界定卫生 、 医疗 、 药品、 医疗保障产 品的性质和相应提供方式。 2 对 市场 化 医改 的 评 价 、 来自1 6个部委 的官员 以及 国内外 医改领 域的专家在 自由评议各 市场化 的医改 , 在成 效初显的 同时 , 这个时期 医改 的一些问 家医改方 案时 , 个方 案被视为争议较少 的一个 , 这 得到 了不少 与 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 当时最严重的是三个 问题 : 一是 由于实行“ 放 会专家 的首肯 。这套方案不仅提 出对卫生管理层 面的改革建议 , 权让利 ” 的财政包 干制 , 政府财政 收支 占 G P比重急剧下 降 , D 结 还强调 了对卫生体制层 面的改革建议 。主要涉及公共卫生 、 医疗 果导致公共卫生支 出占 G P的比重也 一路下 滑 ,政府对公共卫 服务 、 D 药品流通 、 医疗保 障 4个方面 。 生 的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基层 、 特别是农村 医疗卫 生防疫 网加速 四、 国医疗改革前景展望 我 破败 , 这严重影响到广大农 民的健康保 障。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20 0 6年 1 , 0月 十六届六 中全会 召开 , 中央 以最 高会议 决议 以后 , 家庭成为农村 的基本生产单位 。 同时 , 政府对合作医疗 又采 的方 式 , 明确医改 的方 向。 中央高层为 医改定调 , 强调 医疗卫生事 取了放任 自流 的态度。失去 了政策 的支持 , 集体经济 的衰落 又瓦 业 的公益性 , 一了争论多 时的医改方 向之争 ; 统 同年 ,1 1 部委抽 解了其赖 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 农村合 作医疗因而迅 速崩溃。18 调精兵组成医改协 调小 组 , 99 建立协调机制 , 筹各方意见 ; 医 统 9大 年的一项 调查表 明。 国继续坚持实行合 作医疗 的行政村 由过去 改课题全 国招标 , 全 凝聚各方之力 , 求解 医改难题 。“ 建设覆 盖城乡 的 9 %猛降至 48 三是卫生医疗部 门的行业 作风开始变坏 。 o . %。 由 居 民的基 本卫 生保 健制度 。 全 医疗保 障制度 , ( 健 建 下转 5 0页)
社保医疗的历史沿革与政策解读
依靠私营保险实现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系统由医疗服务机构、医
疗保险组织、医疗保险参加者组 成。医疗保障和医疗体制分离,没 有社会化医疗制度或全民性健康保 险。
案例: 美国不敢叫救护车,费用太贵。
储蓄型医疗保障模式(新加坡)— 基础保障完善但资源稀缺
新加坡:储蓄基金型
通过强制性储蓄积累方式满足居民医疗保障需求,以新加坡为代表。 包含3个层次,即全民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
推广与普及
特征:特定的政治氛围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大发展;农村合作社为合作医疗大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普及,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衰落与解体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直接削弱了农村合作医疗的经济基础。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瓦解,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使用和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世界医保模式— 医保的模式各国各有优劣
1. 国家卫生服务模式(英国NHS) 2.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3. 商业保险模式(美国) 4. 储蓄型医疗保障模式(新加坡)
国家卫生服务模式(英国NHS)— 机构臃肿、体系庞大、难保质量
英国:普遍医疗型
由国家承担医疗保障,以英国、中国香港、瑞典、原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 全民福利型,主要由政府提供医疗保障,提供的服务覆盖99%的国民。 免费医疗制度使公立医院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导致积极性 低下。 案例: 英国医生因病人迟到4分钟拒绝看诊而导致病患死亡事件
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1998-44号)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 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 意见》(国发2007-20号)
两保合一,整合城乡 2016.1,《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THo DK l 与务 ERA I 论实 YN sL 理 L s
第一作者简介
韩全意 。 9 7 4 f生 。 1 5 年 月f : 北京市人 , i 硕士研究生学历。
…
■
现任 中国医院协 会县 ( ) 市 医院管理分会副秘书长 。 主要从 事
到全 球 8 5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其特 点 是 :
一
组 成 。进 入 9 0年 代 后 ,为 了 适应 社 会 主
钱 , 担风险 , 共 以解 决 他 们 的生 、 、 、 老 病
我 是 以 强 制加 入 为 主 。 施 医 疗 保 险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建 立 , 国 开 始 对 职 工 实
欧 洲 是 医疗 保 险 的发 源 地 。 由于 工 界 各 地 ,如 亚 洲 的 日本 。 12 9 4年 ,医 疗保 险 扩 大 到 发 展 中 国
家 ,如 南 美 洲 的 智利 、 洲 的 埃 及 、 比 非 利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
我 国 的 职 工 医疗 保 险 制 度 创 建 于 2 0
政 死等问题。 这种 简 单 形 式 的 医疗 保 险 从 一 制度 的 国家 , 府 一般 都 规 定 医 疗 保 险 实 医疗 保 险 制 度 进 行 改 革 。 开 始 , 具有 一种 人 们 彼 此 团结 协 作 、 就 互 行 强 制 性 原 则 , 别 是 对 被雇 佣 者 , 特 更是
和 医药 卫 生 体 制 改革 具有 重 要 意 义 。 认 同 。 德 国 之 后 , 地 利 、 威 、 国 、 担 少量 医疗 费用 。 管 有 的 国 家 规 定 十 分 继 奥 挪 英 尽 法 国等 也 相 继 通 过 立 法 实 行 医疗 保 险 。 复 杂 , 分 负担 情 况 也 不 尽 相 同 , 患 者 部 但
我国卫生服务整合的体系背景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
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 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国内学者也对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张三等(2021)从政策角度分析了我 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李四等(2022)则从临床实践角度研究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为优 化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二、我国卫生服务整合的体系现 状分析
1、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卫生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和 支持卫生服务整合。例如,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 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就为卫生服务整合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2、制度框架:我国卫生服务整合的制度框架主要包括医保制度、分级诊疗 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和落实,为卫生服务整合提供 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卫生服务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 步推进卫生服务整合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卫生服务整 合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各地卫生服务整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 落实。
2、加强人才培养:要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卫生服 务整合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水平。
2、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卫生服务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得 到了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即可享受到上级 医院的优质服务,减少了跨级别医院就诊的麻烦和费用。
3、群众满意度提高:整合后的卫生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和体验, 提高了群众就医的满意度。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医疗卫生 机构,享受到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PPT【26页】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公务员
特殊 商业
补助
人群 保险
层
城镇
基
次
职工 基本 医疗 保险
居民 基本 Biblioteka 疗 保险新型本医
农村
医
疗
合作
疗
保
医疗
保
障
障
体
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
体
系
系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截止到2010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6亿
单位:万人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筹资——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 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在职职工缴费率为本 人工资的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待遇支付——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 成。个人账户主要支付门诊费用以及在定点药店购药 费用。统筹基金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住院和部分门诊 大病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 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 的6倍左右。2010年底,多数地区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 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大纲 历史发展沿革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介绍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 未来发展
历史发展沿革——三个阶段
❖ 计划体制时期: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保体系: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和改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探索与发展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 ❖ 统筹城乡、整合制度,全民医疗保障新阶段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版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总体评价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2.新医改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百姓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初步感受鼓舞,体现了中国国情,探索了中国医改理论,坚定了对中国医改道路的自信。
3.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依然面临着问题、风险和挑战,有时甚至较尖锐。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健康梦”,系统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成果,大胆探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建议,以期对“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方鹏骞教授率领其团队,依据其二十多年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密切观察与研究、亲身实践与思考,主持编纂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系列)。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分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筹资及其绩效分析;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评价;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体系评价。
第二部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题分析,分别为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调查报告;全民健康覆盖目标下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与整合;中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中国民营医疗机构:问题、反思和展望;中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特色与展望;中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本报告数据资料来源权威详实,全部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和研究机构编撰的统计年鉴或各种研究报告;大部分专题论述均从改革开放起直至现在,编写者力图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各领域长时间大跨度的脉络梳理,探究各个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经验策略与路径选择,追本朔源,理清当前医改中的成果与难点的前因后果。
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成绩与成果1、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转变。
这一过程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等。
然而,改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增长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深入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文章从政策环境、资源配置、服务供给、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体系贡献力量。
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医疗卫生体系主要以计划经济模式运行,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医疗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主要依赖政府。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3年,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诸多短板,促使政府开始重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旨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
我国卫生监督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教学ppt
9
卫生监督现状与发展
一、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二、卫生监督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展开
教学ppt
10
四、深化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 监督体系
• 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 省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教学ppt
11
卫生监督体系改革的目标
•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应当依照精减、统一、 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 法行政的要求,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卫 生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职责明确、行 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 督体系。
教学ppt
12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原则
• 1、依法行政 强化政府卫生行政执法职能, 实现卫生监督工作法制化管理,加强和充实卫 生监督力量,为卫生执法监督提供组织保障。
• 2、政事分开 合理划分和明确卫生监督与卫 生技术服务职责,理顺和完善卫生监督体制。
• 3、综合管理 组建统一的卫生监督机构行使 卫生监督职能,规范卫生监督行为,建立卫生 执法监督统一、高效的机制。
• 2、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 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 病防治工作;
教学ppt
18
• 3、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 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 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行为;
• 4、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教学ppt
19
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职责
我国卫生监督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教学ppt
1
古代的卫生监督
• 《周礼》(公元前三世纪):“司掌行火之政令, 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疾病分科治疗, 死亡登记报告等。
• 我国古代对饮水、食品卫生之要求很严格“井” 字为“法也” ----“令节其饮食,无穷竭 也”---
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的经济学分析——“三支柱”模型
于需 求 是客 观存 在 的而且是 相对 缺 乏弹性 的 ,所 以 笔 者 的模 型 主要 围绕供 给 曲线展 开 。
【 )整合 医疗 资源 二
二 、 医疗 体 制 改 革 “ 支 柱 " 模 型 三
【 )医疗 市场 的特 点 一 医疗 市场 大体 上有如 下几 个 特点 :
2 .佳 关 口腔 医院有 限责任 公 司 ,北京 1 0 2 ) 0 0 7 不 久前 ,国务 院发 展研究 中心课 题研 究得 出结 论 —— 中国 目前 市 场 化 取 向的 医改 基 本 上 不 成 功 。 我 国医疗改 革 的方 向发 生 了根本 性 的变化 ,这一变
这 个 问题 ,不单 单是 医疗 机 构和 卫生 行政 部 门能够
为了满 足人 民对 于 医疗 的需 求 ,早在 1 8 9 5年 , 我 国就 提 出 “ 医疗体 制 改革 ” 的概念 ,并 且 尝试 过 许 多 办法 ,但 总 的来 说 ,医疗体 制改 革 主要 走 的是
一
入 力度 的方 法 。但 新 的问题 也 由此产 生 :政府 应该 如 何介 入 ?政策 的引导 与财 政 的支 持应 当依 据什 么
标准?
条 “ 场化 ” 的道路 。 市 然而 ,这 种 “ 市场 化 ” 的探 索 结果 是不 尽如 人
国际上 的经验 大 约有 三种 :以全 民福利 为 主 的
意 的 。据 《 国卫 生 统 计 年 鉴 》2 0 中 0 4年 、2 0 0 5年 的资 料 ,在这 2 O年 中 ,我 国的 医疗费 用越 来越 高 ,
不 同 的考虑 ,所 持 观点也 有所 不 同 。但 在 “ 府 主 政
导 ”这 一 既定基 调 之下 ,显 然 “ 国模式 ” 与 “ 英 德 国模式 ”更 为合 适 。 不 过 ,在借 鉴 这两 种模 式 之前 ,也 必须考 虑 到 我 国的特 殊 国情 。无论 是英 国 、美 国还 是德 国 ,这 些 国家 的医疗 保健 市 场 已经相 当完 善 ,财政 收 入也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现代医院管理2Oo9年12月第6期总第33期ModcmHospitalM~agementNo.6Dee.2~(SN.33)'3?门不得于预医院的具体管理事务.其次,由于公立医院的性质是非盈利和福利性的,其经费应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医院的一些日常性成本则可通过医疗服务来补偿.那么,谁来代表政府出资并行使所有权呢?建议可以参照设置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模式设立相应机构,如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中心,代表国家行使出资者所有权.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中心可视为公立医院唯一的股东,它的设立能够规避长期以来的公有制主体所有者缺位的弊端引.今后,政府如何出资来实现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以维护其公益性,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渠道,一种是由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中心直接投资,增加公立医院的净资产;另一种是由医疗保险机构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进行补偿,可视为是间接投资.政府必须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让医院充分发挥其社会福利性,这样才能避免公立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增加道德风险.公立医院及其管理者拥有经营管理权,如人事管理权,机构设置权,薪酬分配权等自主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公立医院内部应设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相当于董事会,是医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医院管理委员会应由政府,社会和医院等多方利益关系代表组成,对医院各种重大决策具有自主决定权和监督管理权.医院党委,工会代表应是医院管理委员会的重要组成.医院管理委员会应对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其次,以院长为首的医院经营层,对医院具体的日常活动,资产运作,医疗服务拥有管理权.医院经营层要执行医院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并接受其监督-3】.如此,公立医院的资产经营权由政府让渡给决策层,决策层在保留重大决策权和监督功能的前提下,再让渡给医院经营层,从而建立起公立医院管理上的政府,决策层,经营层的逐级监督和约束机制,有效抑制公立医院道德风险的发生.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包括涉及所有者,决策层和经营层权力架构设置的内部治理问题,而且包括市场环境,信息披露,政府监管,人事管理等外部治理的完善,只有内外并举,方可化解公立医院的道德风险,实现公立医院的社会目标,保障其公益性.参考文献[1]方鹏骞.等.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对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借鉴及启示.中国卫生经济,2oo7,11:20—22.[2]刘丽杭.公立医院改革:寻求政府与市场之和谐平衡.江西社会科学,2009,5:17—23.[3]李文敏,等.构建我国公立医院法人内外部治理结构的思考与设想.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Oo7,9:6O6—6W.[收稿日期:2009~08—24](编辑于慧清)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夏新斌①摘要公共卫生投资是所有卫生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有过曾经的辉煌,也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体系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通过梳理社会医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公共卫生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其国民整体的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不少理论与实证研究也表明,公共卫生投资是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7C50o),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08o9Bzz35),湖南中医药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阶段性成果.①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信息管理学院,长沙市410208所有卫生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要想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必须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尤其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我国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有过曾经的辉煌,也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4'现代医院管理2009年12月第6期总第33期ModemHospitalManagementNo. 6Dec.2009(SN.33)1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从1949年至今,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跌宕起伏的阶段:1.1"预防为主"阶段这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1949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行政会议,首次提出"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1950年8月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在这些方针的指引下,从1950年开始,我国自上而下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这一运动持续了大约15年左右,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基本环境卫生条件.1965年毛泽东同志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随后,覆盖农村县乡村的三级医疗保健网开始建立,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队伍开始发展壮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推广普及.这一时期我国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建立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家,集体,群众共同集资兴办卫生事业等措施,特别是贯彻实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使得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迅速提高.1.2分权化,市场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直至2003年SARS的全面爆发.其中, 1978年至1996年是我国卫生事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的阶段.这一阶段卫生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大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扩大服务供给,缓解供需矛盾.从1997年至2002年是我国卫生事业明确方向,加快发展的阶段.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发展卫生事业的新思路: 鼓励多渠道办医;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改革收费制度.1996年l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这一时期尽管明确提出卫生工作"以农村为重点",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组织基础.加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财政分权改革,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发展卫生事业主要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范畴,使得卫生事业的公共支持下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举步维艰, 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名存实亡.1.3重建阶段2003年战胜非典疫情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开始着手解决重医轻防,重城轻乡,重大轻小的弊病,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控制,农村卫生建设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着进展._3]2003年,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2006年国家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2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尽管党和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体系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需求,离"和谐卫生"的要求更是相去甚远.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2003年SARS疫情爆发之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人力度.国家发改委2003至2005年安排57.6亿元用于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主要投人市县两级),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4,2005年分别投人10亿元和30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6年年初国务院还通过了今后5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预计各级政府需投人217亿元.2003~2005年,财政部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92亿元,其中85%以上用于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来讲,虽然近几年政府投入力度加大了,但是,由于片面强调硬件投入,忽视体制调整,片面强调应急机制建设,忽视常规职能完善,目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公共卫生需求_4J.具体表现现代医院管理2009年12月第6期总第33期ModemHospitalManagementNo.6Dec.2oo9(SN.33)?5?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是由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三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构成,这造成了各类公共卫生机构在职能上相互交叉,政府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分散化,既不利于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也不能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2.2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效率低下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变迁对农村卫生事业至少带来了双重的影响:一是筹资成为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的核心;二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与效率损失].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财力逐步向上集中,但是事权仍在基层,县乡财政权力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不对等,在吃饭财政和赤字财政的情况下,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在内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资金上的瓶颈.这导致了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服务能力较低.2009年1月课题组对四川泸县,苍溪县,重庆梁平县,广西博白县,山东博兴县,江西兴国县,鄱阳县,乐安县,湖北秭归县,陕西蓝田县,河北无极县,河南罗山县,湖南株洲县,宁乡县,石门县,新田县,道县等地的调查显示,66.7%的农村居民患病时首先会选择在私人诊所就医,只有22.2%的人会选择在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就医.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满意的原因中,有50%是由服务项目少,技术水平低,设备条件差等造成的.2.3公共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功能弱化我国卫生费用支出的两个显着特征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公卫".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医疗机构费用和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分别为8988.31 亿元和803.47亿元,各占卫生总费用(机构法)的74.92%和6.70%.医疗机构费用中,城市医院,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费用分别占73.74%,12.47%,3.22%,9.97%.为了维持自身运转,不少公共卫生机构纷纷开展"有偿服务"项目,使得预防保健功能弱化.以湖南娄底为例,某样本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主要收入来源构成如下表所示:表1某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收入构成县疾病控制中心项目——金额(万元)比重(%)县妇幼保健院金额(万元)比重(%)可以看出,在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中,政府预算拨款绝对数虽有所增加, 但占总收人的比重仍然很低.政府对预防保健机构经费拨款不足,势必影响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导致将主要精力用于开展有偿服务,轻视无偿卫生预防保健服务.3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从"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到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序中的188位,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的144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地总结与反思.3.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由此决定了市场不愿提供或提供的数量少于社会合意的水平.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中国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当时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要成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筹资的主体,而且要成为这一体系运行与监督的主体.3.2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制度基础从历史上看,农村卫生服务体制,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与农村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农村基层卫生组织与合作医疗制度曾经得以成功运作的制度基础J.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体制变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组织,制度基础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公社", "集体经济"已经被家庭个体经济所取代,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已经名存实亡,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制度基础,从而使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有组织与制度保障.3.3整合农村公共卫生资源,做到医疗预防相结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曾经明确提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目标,即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问,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这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问题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乡村一级,是否也有单独建立这三个体系的必要性或者可行性.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伊始设立的公共卫生6.现代医院管理2009年12月第6期总第33期ModemHospitalManagcmc玎ttNo. 6Dec.2009(SN.33)局,还是后来的卫生防疫司,卫生防疫站,抑或今天的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多只设立到县区一级,在乡村一级,基本上是医防合一的,而这也是我国当初能够创造"以最少投人获得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的原因之一.此外,从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单独设立,自成体系的公共卫生各子系统不仅会浪费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而且不利于彼此之间的协调.加之与医疗机构分离,不利于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SARS疫情就说明这一点.当人们出现发烧等传染病征兆时,首先到医院就诊,但此时医院尚无法从流行病学等公共卫生的角度,从单个病人的症状来判断人群中潜在的严重问题,这既不是其直接责任也不是其专长.而专门负责公共卫生的机构却又不在第一时间接触和发现病人,无从监测到人群中发生重大疫情的早期征兆J.因此,从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的角度,从更好地改进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角度,我们是否能够有效整合农村公共卫生资源,做到医疗预防相结合,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桥本正已.公共卫生现代史.张肖敏译.北京:世界医药出版社,2000,111.[2]周婷玉,等.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我国30年医改历程回顾.新华网.2008—10—14.[3]卫生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http://www.moh./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9425/200812/38629.hun,2009—7—5.[4]柴社卫.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7,(2):33—39.[5]宁德斌.农村公共卫生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5):63—66.[6]李卫平,等.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管理世界,2003(4):33—43.[收稿日期:2009—10—20](编辑于慧清)从医生的职业特点看医院绩效评价与分配制度设计郑大喜①摘要医院绩效考核应当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前提下,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科学诊治的基础上,通过对医院不同科室在医疗质量,工作质量,成本消耗,工作量大小,管理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定,进行利益再分配,能够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有效地强化医院和科室的管理.关键词医院职业特点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医患关系近年来,用经济指标考核医生的绩效,用经济指标衡量学科发展已在众多医务人员头脑里根深蒂固.如何激励医务人员既有工作热情,又不追求数量,是推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内容之一.而新医改各项举措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科学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科学统筹,切实提高医护人员薪酬,应当是当前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稳定专业队伍,提升职业精神的核心举措.医院必须将社会效益和病人预后效果作为医生绩效考核的主要方面,弱化经济指标的考核,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技术和改善服务上来.对科主任和医务人员的考核不应单纯以经济收入增长为主要内容,而应多因素考核,包括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任务,经济管理,服务,教学及科研等等.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430030 1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自身发展和报酬体系理应被高度重视并得到合理地解决医生职业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经验科学.提供医疗服务必须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只有受过正规的专门医学教育并获得执业资格的人,才能从事医疗服务.1.2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由于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医生的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压力很大.医生经常面临急难危重病人,长期面对病人的顾虑,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变化,所以医生的精神负担和感情刺激较重.在这种心理压力下,医生对病人会有抵触情绪,在对待病人的言语,方式上就会生硬,冷漠,这是医生对心理压力的转嫁与释放,而对病人是不利的¨J.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
第三讲 我国的卫生保健制度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管理
为保证基本医疗保险正常运转,必须强化医疗服务的管理 概括起来就是“一分二定三目录”。 (1)关于“三目录”管理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 围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 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三个文件。 (2)关于“二定”管理即对医疗机构和药店实行定点管理。
2018/8/27 28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及其原因
农村合作医疗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 由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农村自愿发起。合作医疗真正的 全面推广,是在l968年毛泽东同志称赞“合作医疗好"之后, 70年代90%以上的乡村建立了这项制度。但是,到了80年 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村生产和集体经济发 生了变化,筹集合作医疗资金和政府管理农村医疗服务人 员的功能逐渐弱化,农村合作医疗逐渐衰退。至 l989 年, 农村合作医疗村仅占4.8%。90年代初,为实现“2000年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各地恢复和重建合作医 疗,但多年的努力收效甚微, l996 年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 占1 6%。农村合作医疗衰退的根本原因,除了外因,还在 于合作医疗本身的性质及制度缺陷。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和属地管理 (1)统筹层次 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的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 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 (2)属地管理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 人单位缴费率原则上控制在上年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个人缴费率一般为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缴费率为6 %(允许上下浮动2%)
1.新中国成立后的城镇职工卫生保健制度
论我国中央卫生行政机构的变迁
论我国中央卫生行政机构的变迁袁国铭;陈新利;张乐;樊波【摘要】The central government set up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dependently since 1928,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set up the ministry of health.With time series metho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a nation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alth legal system have been researched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At the end of words, the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 that the higher status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 is helpful to construct health legal system.%在我国卫生法制史上,中央政府独立设置卫生行政部门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院卫生部。
本文以时间为序列,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细致地梳理出我国不同时期中央卫生行政机构的发展沿革与历史路径,并在考察不同时期的卫生法制建设情况之后,得出了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地位越高,卫生法制建设越活跃的结论。
【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3-14,18)【关键词】卫生法制史;卫生制度史;卫生行政机构【作者】袁国铭;陈新利;张乐;樊波【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四川省大竹县中医院,达州,635100;煤炭总医院,北京,100028;煤炭总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6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将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部分职能予以合并,新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
一个国家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为国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取决于互相关联的生态、经济、政
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这些背景因素的变化支配着一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沿革。
本文将简单介绍中国自1949年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几次重要转变,并为《柳叶刀—中国卫生系列》的读者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本文分成五个阶段来描述。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分法[1],而且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时间长度在中国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
解放后(1949-1965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抗日战争和内战已大大地削弱了中国国内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中国政府接管医疗卫生服务,并学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建立了三级卫生服务网,并
将所有的卫生工作者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
当时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卫生防疫、中西医结合以及群众动员运动(如消灭血吸虫运动)。
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的组织以及资金的募集方式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城市医疗主要由政府支持的医院提供,而农村医疗则由基于合作医疗体制的村镇诊所提供[2]。
在此期间新建了许多医学院校和护理学校,这些院校的大多数毕业生都在城市工作。
除了大跃进(1958-1960年)期间的几年大饥荒,整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卫生条件的改善、水质以及营养水平的提高。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沿革
Evolution of China’s Health-care System
董哲1, 费立鹏2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个派别争权夺势,所有机构都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各大学及医学院被关闭近5年,师生全部下放至农村[3]。
医疗服务是对全民进行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一段时间里在许多精神病院,医生不用药物治疗患者,而是使用《毛主席语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
此外,毛泽东发起了“赤脚医生”运动,成千上万的农民和知青参与了该运动,他们接受3 ~ 6个月的
医疗培训,之后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
卫生服务[5]。
当时的卫生数据因政治原因进行了处
理,所以关于当时国家健康状况的数据很多都不可靠。
改革开放初期(1977-1989年)邓小平重新掌权后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央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下放,中国与全球经济接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协调,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而且相应的期望寿命也增加了。
慢性疾病(主要为心脏病、癌症、中风和心理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致死、致残因素。
计划生育中的独生子女政策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而且公众开始更多地关注儿童健康问题。
许多农村居民移居到城市打工,形成了农民工群体,但他们却不能很好地获得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
费用责任下放到各个省份,因而扩大了各地区间
的贫富差距。
医疗卫生服务仍然是公营机构的责
任,但医疗服务的资金募集逐渐私人化[1, 2]。
由于
对基本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控制,昂贵的药品和高科技医疗服务被大量滥用。
医疗费用迅速增加,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也大大增加。
乡村医1.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球卫生研究所2.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与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预防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
与流行病学系通信作者:董哲
, dougzhe@
卫生保健系统·
生收费服务取代了以预防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但这些医生没有受过很好的医学培训,且无心提供预防服务。
很多家庭无力负担必需的医疗服务,只有极少数的家庭拥有医疗保险以备数额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
改革开放后期(1990-2002年)
政府努力加大医疗费用的投入,在城市提供更多的社区卫生服务,并在农村增加医疗保险覆盖率,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
但这些努力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6, 7],一部分原因是存在巨大的利益集团(如医药公司、大型医院),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较贫穷的省份没有足够资源来落实中央的政策。
基于类似的原因,那些为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健康问题(吸烟人群的增加、肥胖、交通事故、工矿事故及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等)而制定的政策也都没有效果。
城市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且医疗纠纷增加),而农村居民则抱怨农村医疗服务差,这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标志[8]。
少数私人医疗机构(某些为国外公司投资)出现并逐渐增加,以满足越来越关心自身健康的城市精英的需要。
原本迅速减少的传染病出现停滞状态,而之前已被控制的某些疾病发病率增加,如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乙肝和血吸虫病。
SARS之后(2003年迄今)
中国SARS的流行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也对中国敲响了警钟,警示中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存在不公平性[9]。
此次分水岭事件以及公众的不满情绪促使政府要从根本上对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包括恢复中央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部分控制,以及为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公平性而对中央政府资源的再分配[10]。
此次改革的结果仍不清楚,但应该说预期相当乐观。
中央政府投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11],并计划于2020年在城市普及医疗保险。
SARS之后建立了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可实时报告全国新增病例)以及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如在四川大地震后中国在卫生应急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2]。
未来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关注并投入资源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综合性以及医疗服务支出费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lumenthal D, Hsiao W. Privat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the evolving Chinese Health Care System. NEJM, 2005, 353:1165-1170.
[2]Ma S, Sood N. A comparison of the health systems in
China and India. Santa Monica: Rand Center of Asia and Pacific Policy, 2008.
[3]Hesketh T, Wei XZ. Health in China: from Mao to market
reform. BMJ, 1997, 314: 1543-1545.
[4]Phillips M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e China Journal, 1998, 39: 1-36.
[5]Sidel R, Sidel VW. The health of China. Boston: Beacon
Press, 1982.
[6]Eggleston K,Li L, Meng QY, Lindelow M, Wagstaff M.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in China: a literature review,.
Health Economics, 2008, 17: 149-165.
[7]Hougaard JL, Osterdal LP, Yu Y. The Chinese health care
system: structur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Discussion Paper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No. 08-01). /p/kud/ kuiedp/0801.html (accessed 21 August 2008).
[8]Wang HL, Xu TD, Jin X.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high
costs and inequity in China’s health care system. JAMA, 2007, 298:1928-1930.
[9]Shaw K. The 2003 SARS outbreak and its impact on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Public Health, 2006, 120: 8-14.
[10]Yip W, Hsiao WC: Market Watch: The Chinese health
system at a crossroads. Health Affairs, 2008, 27: 460-468.
[11]Dib HH, Pan XL, Zhang H. Evaluation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is it working or not?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2008, 7:17.
doi:10.1186/1475-9276-7-17.
[12]Chan EYY. The untold stories of the Sichuan earthquake.
Lancet, 2008, 372:359-362.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