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因此,如何让学生了解并领悟人生的境界,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人生的境界,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人生的境界”,主要讲授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2. 人生的境界:通过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和讲述不同人生境界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境界,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坚持与选择:通过真实案例和生活经验,向学生阐述坚持与选择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知识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诗歌等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互动交流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3. 剖析法:通过分析、解读和评价经典文化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人生的境界,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
4. 实践体验法:通过组织实验、观察、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人生的种种境界,提高自我认知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PPT、图书、教学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加强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作业安排:1. 完成课堂笔记和反思,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人生的境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考虑,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大概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进步人的精神境界。
3.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联络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在阅读理解的根底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独立考虑、质疑课文,对自己的见解可以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
教学方法:1.学生默读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老师设计考虑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才能的进步。
3.讨论交流,开拓思路。
4.老师以漫谈式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确有所得。
教学设计:理念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场考虑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文章的内容比拟深奥,语言又平实,所以学生难有浓重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在学术概念上兜圈子,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贴近生活,联络实际方能激发兴趣、搞活教学。
至于课文内容,有些应该吸收消化,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假设用今天的目光来审视,有些似有可商榷之处;有些比拟深奥的,大致理解即可,不必深究。
要求学生全面地透彻地理解课文,既无必要,也难以做到。
不可脱离课文,也不可拘泥于课文,可以把考虑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上去。
步骤一、学生默读朗读二、归纳提要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3.请说明全文的构造特点。
这三个问题互相关联,可以放在一起考虑。
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阐述的主要问题,假如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和段落构造,就会走人误区。
本文主要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进步人的精神境界的。
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
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人生的境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境界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追求高境界的动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人生的境界》中深入的思想和哲理;2.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阅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概念;2.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1. 《人生的境界》一篇;2.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书;3. 阅读策略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人生的境界》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境界”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思考人生的各种状态和层次。
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人生的境界》,并带着以下问题进行阅读:a.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b. 文章中讲到的高境界是指什么?c. 作者对高境界的态度是什么?d. 你觉得高境界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与座位上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答案,互相比较并修正。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本中的重要观点或言论,进行深入挖掘和讨论;2. 每个小组任选一位发言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3.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哲理。
第四步:批判思维训练(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批判思维训练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其中的问题;2. 每个小组选取一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汇报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过程和答案;3. 教师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
第五步:总结和小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思考过程;2. 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学生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和认识;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思想和哲理来衡量自己的人生境界,并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
人生的境界教案6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6篇人生的境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理解__浅言深意的特点。
2.掌握__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情意目标:1.启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目标:熟练默读__并做出标记点评。
教学重点理清__思路,明确起、录、转、合的框架。
教学难点对所谓觉解的理解和圣人做平常人所做的事和平常人所做的平常的事区别在于哪里。
教授方法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一次因自己的牙齿脱落而陡生感慨,写下?"人言齿之落,寿命难维持。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的诗句。
人我对齿落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
--悲观,--豁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引出板书课题--人生的境界)二、介绍作者:冯友兰,著名哲学史,哲学研究家,北京大学教授,对中国哲学文化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
三、布置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
1.从__形式上,力求搞清__的结构;2.从__内容上,力求搞懂__的主题;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
四、检查学生默读效果提问:__是怎么开头的?--以一句疑问句开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问:这样开头的好处是什么?--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注,在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中,不知不觉间引读者进入作者所要阐述的人生的境界这一主题范围。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做出回答)提问:__分为几个自然段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的做出回答。
这一问题并不难,但学生由于往往没有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往往始而瞠目结舌,继而翻书去计算。
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共分为12自然。
提问:这12自然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路?(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理清__的脉络,把握__的结构,进而理解__主题,随着教师的提问分析,讲解,列出板书)五、分析__思想内容:着重分析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人生的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人生的定义与内涵人生的本质与意义人生的目标与追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的定义与内涵,引导students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meaning of life.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生的目标与追求,促进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1.4 教学资源:教材:《人生的境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第二章:人生的阶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认识到每个阶段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青少年人生的中期阶段:成年、中年人生的晚期阶段:老年、临终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享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阶段的重要性2.4 教学资源:教材:《人生的境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第三章:人生的价值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2 教学内容:个人价值观:金钱、权力、幸福、成就社会价值观:道德、公正、责任、和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的价值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促进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flection.3.4 教学资源:教材:《人生的境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第四章:人生的决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决策的重要性,学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4.2 教学内容:决策的重要性:影响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决策的原则和方法:理性分析、长远规划、勇于承担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决策的重要性和原则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决策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4 教学资源:教材:《人生的境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第五章:人生的成长与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成长与提升过程,学会自我提升的方法。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2. 学会运用思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3.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教学准备:1. 课文《人生的境界》;2. 学生练习册;3. 板书。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内容;2. 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思考,提问一些问题,如:“你对人生有什么样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等。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默读或课内阅读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a. 作者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b. 为什么说智者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c. 作者认为人生应该如何度过?2. 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同桌分享和讨论。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讨论以下问题:a. 你是否认同作者对人生的境界的看法?b. 你认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c. 你对人生的追求和态度是怎样的?2. 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步:写作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人生的境界》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理解。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点评和修改。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交流和讨论;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以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追求来选择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人生的境界》的课后练习册练习;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人生的境界,并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进行思考和表述。
《人生的境界》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教案第一章:人生的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人生的定义和本质人生的目标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人生的定义和本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生目标和价值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人生目标和价值的理解程度第二章:人生的阶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每个阶段实现人生价值。
2.2 教学内容人生的不同阶段(如童年、青少年、成年、老年等)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如何在每个阶段实现人生价值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每个阶段实现人生价值。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每个阶段的理解和经验。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如何在每个阶段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和理解程度第三章:人生的挑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和克服人生挑战。
3.2 教学内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失败、挫折、失落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和克服人生挑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应对挑战的理解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的思考和理解程度第四章:人生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讲解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经验。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如何实现人生意义的思考和理解程度第五章:人生的规划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规划人生。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境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境界的不同层次。
1.2 教学内容人生境界的定义与内涵。
人生境界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境界的定义与内涵。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境界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1.4.2 讲解:详细讲解人生境界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境界的重要性。
1.4.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物质境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境界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物质境界。
2.2 教学内容物质境界的定义与内涵。
物质境界在人生中的作用。
如何提升物质境界。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境界的定义与内涵,以及在人生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提升物质境界的经验与方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物质境界的思考。
2.4.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境界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境界在人生中的作用。
2.4.3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提升物质境界的经验与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第三章:精神境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精神境界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精神境界。
3.2 教学内容精神境界的定义与内涵。
精神境界在人生中的作用。
如何提升精神境界。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精神境界的定义与内涵,以及在人生中的作用。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提升精神境界的思考与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精神境界的思考。
3.4.2 讲解:详细讲解精神境界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精神境界在人生中的作用。
3.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提升精神境界的思考与方法。
《人生的境界》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人生的定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概念及其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2 教学内容1. 人生的定义:解释人生、生命、生存的概念,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人生的价值:分析人生的价值来源,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奉献。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的定义与价值。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分享彼此的想法。
1.4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章:人生的阶段与特点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的人生有不同的任务与责任。
2.2 教学内容1. 人生阶段划分:介绍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阶段。
2. 各阶段特点:分析不同阶段的人生特点,如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各阶段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典型个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阶段的人生。
2.4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人生阶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第三章:人生的目标与规划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并实施人生规划。
3.2 教学内容1. 人生目标确定:讲解如何确定人生目标,如依据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因素。
2. 人生规划制定:介绍制定人生规划的方法和步骤,如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目标和规划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人生规划。
3.4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理解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人生规划草案,评估他们制定规划的能力。
第四章:人生的挫折与成长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长的必经之路。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境界概念,认识到不同的人生境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人生的境界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2. 人生境界的分类:介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物质境界、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等。
3. 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实践、修心等途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 人生价值实现:分析人生价值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境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提升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感悟。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生的境界》相关章节。
2. 课件:人生境界图片、成功人士案例等。
3. 视频: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短片。
4. 讨论题: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入主题。
2. 讲解人生境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提升途径。
3. 分析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感悟。
5. 总结讲解,强调人生境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动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于人生境界理解的应用,通过课后作业的质量来衡量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分享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1《人生的境界》是人教版高中选修3中的一篇语文课文。
这篇教案设计将围绕着这篇文章来开展,旨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本,并掌握相关的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学生能理解、分析、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式。
2.语言能力: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和语言知识,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探讨如何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真谛,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的话题。
2.阅读(20分钟)让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阅读这篇文章,并完成一些预备工作,如画出关键词、概括文章主旨等。
接着,让学生进行阅读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互相讨论,并汇报结果。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和理解下文中提到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
3.词汇和语言点梳理(20分钟)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短语,并掌握一些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如比喻、排比、句式等。
4.写作(25分钟)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尝试写一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假设王峰写了一篇文章,表现出他对“人生的境界”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通过阅读王峰的文章,理解怎样表达才是深刻的表达。
然后,让学生在从王峰的文章中获得启示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探讨,回顾了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并强化了学生对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感悟,以此作为本次教学的结束。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如阅读、讨论、写作及分组活动等。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第一章:人生的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1.2 教学内容:人生的定义,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1.4.2 讲解:讲解人生的定义,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1.4.3 案例分析:分析有关人生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第二章:人生的目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2.2 教学内容:人生目标的意义,如何确定人生目标,如何实现人生目标。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2.4.2 讲解:讲解人生目标的意义,如何确定人生目标,如何实现人生目标。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人生目标及实现方法。
第三章:人生的态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2 教学内容:人生观的重要性,积极人生观的内涵,如何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4.2 讲解:讲解人生观的重要性,积极人生观的内涵,如何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4.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展示积极人生观和态度。
第四章:人生的价值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4.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的类型,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的定义和重要性。
4.4.2 讲解:讲解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的类型,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4.3 案例分析:分析有关正确价值观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不同境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人生境界的认知和追求。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1. 人生的不同境界概念。
2. 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1. 理解并领悟不同人生境界的内涵。
2. 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人生的境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2. 学生分享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二、人生的境界概述(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人生的四种境界:物质境界、情感境界、道德境界、精神境界。
2.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人生境界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人生境界。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案例人物人生境界的理解和评价。
四、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学习、实践、反思、修心。
2.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五、人生境界实践计划(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自己的人生境界实践计划。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自己的人生境界实践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述、案例分析、提升途径介绍和人生境界实践计划,让学生对人生境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人生境界变化。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七、小组活动:人生境界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生境界进行分享。
2.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八、人生境界与价值观(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境界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刻理解“四重境界”“觉解”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对“觉解”“四重境界”等进行鉴赏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促使学生对人生的精神境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境界的内涵;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认识“觉解”的深刻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解话题1、小故事引入:有一个笑话,说下雨天,大家都拼命的在雨中跑,有一个人却慢慢的走,别人问他为何不跑,他说,你没看见前面也在下雨吗,跑那么快有用吗?他说的没道理吗?在下雨天,在空旷的野外,没有避雨的地方,跑那么快和慢慢在雨中走,反正都是要淋湿,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他傻,也有人觉得他是大智若愚。
笑过之后想想,那人何尝不是一个豁达之士啊,平静地面对风雨,既来之则安之。
或许这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生境界。
2、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
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
3、古人有关于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几经阅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4、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他是用串联古诗名句来描述的。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人生的多个境界,包括物质、情感、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2.在理解不同境界的基础上,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生活追求。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节:人生的物质境界1.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都离不开物质的追求,例如财富、地位、名誉等;2.然而,物质并非万能,学生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物质追求的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超前消费和浪费行为。
第二节:人生的情感境界1.生命中最珍贵的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这些情感可以让人充满力量、感受到幸福;2.然而,情感也可能带来伤害和痛苦,学生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珍惜每一个重要的人和感情;3.培养学生体验和分享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三节:人生的思想境界1.人的思想是无限的,正确的思想能够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开拓视野、指导行为等;2.然而,错误的思想也可能会让人陷入困境、走上迷途,学生们应该学会批判思考、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更多代价。
第四节:人生的精神境界1.精神境界是人生中最高级的境界,它包括追求真理、信仰、审美、思考等方面;2.正确的精神观念能够让人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力量,帮助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学生们应该培养好奇心、开拓视野、丰富审美经验,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生真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境界的追求;2.观影法和讨论法:选择经典电影或文艺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的情感境界;3.前沿刊物阅读法和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思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思想理论;4.精神文化活动:组织赏析经典文化作品、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精神境界。
四、教学评价1.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对于思想与品德的培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评定,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3.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
《人生的境界》教案篇一《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河南省南阳市二中郭成杰473055师: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
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生无言。
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
是我们南阳人,他出生在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
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基本原理,它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相比之下,冯友兰只是民间哲学。
现在改革开放程度深入到哲学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
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考虑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生:冯友兰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它们的关系是依次从低到高。
师:第三个问题:各种境界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是觉解的不同。
师:“觉解”的意义是?生:觉解的意义是人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了解,并且从而使他做事情有了意义。
师:冯友兰把他的四种人生境界分为两个层次,怎么分的?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生: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层次,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第二层次。
划分的依据是前者人们现在就是的,后者是人应该成为的。
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理想与追求。
师:关于课文的内容,问较后一个问题: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生:入世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出世就应该是超脱人世,看破红尘吧。
师:《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阅读理解并不难。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如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按理说,他应该给我们举一些例子,可是他在文章中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地举例说明。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人生的境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章中的隐含信息和修辞手法;3.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人生的境界》;2. PPT和投影仪;3. 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生的境界?你对人生有何看法?”2. 分组讨论学生的观点,并简要汇报各组的观点。
二、阅读文章(10分钟)1. 展示课文《人生的境界》的标题,并解释“境界”的含义。
2. 读课文的第一段,并问学生:“你对文章开头的描写有何感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 分别读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三、讨论理解(15分钟)1. 分组讨论,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回答下列问题:a. 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什么方式阐述人生的境界?b. 作者认为人生的境界与什么有关?c. 根据课文,你认为人生的境界如何达到?d.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2. 汇报讨论结果,进行整体讨论,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四、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1. 解释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PPT示例或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
3. 让学生自主分析并标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4. 分组讨论讲解分析结果,共同完善修辞手法的解释。
五、翻译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片段,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翻译成英文。
2. 鼓励学生使用刚刚分析的修辞手法和词汇。
六、思考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对于表达作者意图的重要性。
2. 设计几个拓展性问题,如:a. 你能否举出人生境界的其他比喻或象征?b. 如果你要写一篇类似的文章,你会选择怎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式?c. 你认为人生的境界有可能改变吗?为什么?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进一步理解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观点。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人生的定义与境界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生的基本概念。
2. 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
3. 掌握人生的不同境界。
1.2 教学内容1. 人生的定义: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目标。
2. 人生境界的概念:物质境界、精神境界、道德境界。
3. 不同人生境界的特点与差异。
1.3 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人生的定义与境界。
2. 小组讨论法:探讨不同人生境界的特点。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生定义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人生境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第二章:物质境界2.1 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境界的含义。
2. 掌握物质境界对人生的影响。
3. 探讨物质境界与精神境界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1. 物质境界的定义:物质条件、财富、地位等。
2. 物质境界对人生的影响:满足基本需求、提供安全感、实现个人目标等。
3. 物质境界与精神境界的关系:相互影响、平衡发展。
2.3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物质境界与人生发展。
2. 小组讨论法:探讨物质境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物质境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 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物质境界与精神境界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精神境界3.1 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境界的含义。
2. 掌握精神境界对人生的影响。
3. 探讨精神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1. 精神境界的定义:心灵成长、精神追求、内心满足等。
2. 精神境界对人生的影响:提升幸福感、增强抗压能力、培养个性魅力等。
3. 精神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3.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探讨精神境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个人反思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
3.4 教学评估1. 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精神境界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精神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理解。
第四章:道德境界4.1 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境界的含义。
《人生的境界》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教案第一章:人生的定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2 教学内容人生的定义:介绍人生的基本含义,探讨人生的本质属性。
人生的价值:分析人生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人生的意义:探讨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对人生的定义、价值和意义进行讲解。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报告:评估学生在报告中对人生意义的阐述和思考。
第二章:人生的目标与方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引导学生找到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向。
2.2 教学内容人生目标的确立:介绍如何确立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向:探讨如何找到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向,提供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2.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对确立人生目标和找到实现方向的方法进行讲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方向的思考。
学生报告:评估学生在报告中对实现人生目标的策略和方法的阐述。
第三章:人生的挑战与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人生挑战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人生挑战的种类:介绍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挫折、压力等。
应对人生挑战的方法:探讨应对人生挑战的方法,如积极心态、调整目标等。
3.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对人生挑战的种类和应对方法进行讲解。
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应对人生挑战的场景。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人生挑战的认知和应对方法的思考。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应对人生挑战的技巧和态度的表现。
第四章:人生的成长与提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成长与提升的重要性。
人生的境界语文教案
人生的境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写作、演讲、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的境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哲理。
2. 学生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思考。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分析和理解。
3. 合作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4. 分析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表演等活动,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思考人生的境界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概括和理解。
3.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4. 对人生的境界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生境界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
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
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
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
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书)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第2自然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第3—6自然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层(第7自然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照应第1自然段。
第一层(第8、9自然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第二层(第10—12自然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展望。
这样看来,本文的行文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阐述什么是人生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加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于是顺理成章.弛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得出了中国哲学既出世又人世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因此,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深入的,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文章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图示如下:五.语句研读: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
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
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
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
3.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
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
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4.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5.“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难道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会的存在,而功利境界中人连社会的存在也不了解吗?所谓“了解社会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的,那就是了解社会的整体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自己也应该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6.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义与利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是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义,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相互关系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而这种服从是在两种利益发生矛盾时的要求。
在两种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也是义。
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
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7.“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个什么概念?还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个什么概念?说“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既包括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又比人类社会大得多。
即使只说地球吧,社会整体之外,还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整体。
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社会利益。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会利益之外,确实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8“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
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
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何谓“超道德价值”?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
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
10为什么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叫做“伦理学”,为什么把伦理学也说成哲学?注意下文“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这种道德原理,则是哲学的一部分。
并不是把伦理学说成哲学,只是说道德原理也是哲学。
11.“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
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有道德行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涉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没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或不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