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精美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d93bd5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3.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在人生边上》中的《论快乐》的一段,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欢迎阅读!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一钟书先生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又富有哲理。
当看到这本书的序时,就感觉很特别。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于是,恍然大悟。
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写在人生边上》中的《论快乐》的一段,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
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
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这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但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二不同的人对待任何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有人乐观地看待人生;有人悲观地面对人生,而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人生,面对人生的一切。
一看《写在人生边上》这个书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你只要看看这本书的序就能懂一点,“家事人生是一本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a3966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2.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论文人》《读伊索寓言》《释文盲》等十篇作品。
看到这些题目就打动了我的心,我自己何尝不是站在了人生的边上,自己心里的阴霾不能释怀,生活永久无法活的轻松自由,为了解快乐中的谜团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捧读此书心中无限感慨,在人生边上看人生的钱钟书,把人生看得更真实、更清楚,给人的感觉----幽默、幽默、又富有哲理。
《写在人生边上》众多内容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论欢乐》。
钱先生的观点透彻、达观,让我明白欢乐的本质。
“永久欢乐”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愿望,但在先生眼中,这四个字是渺茫得不能实现,荒谬的不能成立的,就似乎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自相冲突。
欢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我们往往为短暂的欢乐,要忍受很多苦痛,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来希望和等待。
我们盼望它来,盼望它留,盼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人类文明的进步发觉了欢乐是由精神来确定的,精神上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在我们当今时代,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满意,甚至有些人可以说是吃穿不愁,还有大把的钱可以挥霍,但他们就真的欢乐吗?物质上不够富有的人,却往往能够从一般的小事中体会到精神上的欢乐。
真正的欢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觉。
我认为,钱钟书先生还有一句话说得特殊地对,那就是“人生虽不欢乐,但仍能乐观”。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乐观地面对生活,对生活实行主动的看法,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找欢乐,去享受欢乐----即使欢乐是转瞬即逝的,乐观地过一生人便会变得豁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合理与美妙;悲观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就会变得越来越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就会被放大。
即使人生注定是不欢乐的,但是我们仍旧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智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精选15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386c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7.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精选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一直想读钱钟书的《写在人上边上》,起因是读了他的《围城》,被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读他的作品,首选就是这本《写在人生边上》了。
事实证明,没有选错;里面很多观点让我豁然。
现在写着书评只是些许自己的见解,至于大师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当然也不是我可以轻易揣摩出来的。
书里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谈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论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作者天马行空般将神话、中外名著糅合一起,用一个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而丰富的内容也体现出作者的博闻。
《窗》一文,也是多引用。
讨论门与窗的关系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举出门窗的'区别,让人读来不禁失笑。
门进来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进来;而窗进来的,却是不顾及你的感受,而且会暂时成为屋子的主人。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下班后却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却会是你的所爱。
《吃饭》一文更是说出很多日常常见道理。
如:“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
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
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
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
”把吃饭和交际这种国内常见的现象说得如此透彻。
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和交际混在一起,就变得复杂了,种种微不可言的关系。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f44d5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f.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是一部富有思想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挣扎、
矛盾和成长,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
和命运,他们在人生的边缘徘徊,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生活意义和存在方式。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人生的脆弱和无常,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是在这一切之中,人们也不断地寻找着希望和力量,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都让我产生共鸣,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和自我认识的思考。
通过这部小说,我也意识到了人生的珍贵和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追
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地超越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写在人生边上》的美妙
之处在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不同层
面的启示和触动。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5e0a4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8.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拜大语课所赐,有幸读到了《一个偏见》这篇杂文,深深为钱钟书先生丰富渊博的学识与幽默含蓄的谈吐所折服,于是去网上下载了《写在人生边上》的txt文档。
刚一读,立刻“眼不释卷”,花了三个多小时,总算是粗读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后辈对钱老先生的一种致敬吧。
“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钱先生身上实在合适不过了,看过钱先生的生平,其父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锐气,避其锋芒。
但是钱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让人胆寒。
读钱先生的作品很费脑神经,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时候你很认真去阅读,却发现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己的天资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所说的,钱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涩,读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畅销作品。
乍一听,觉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到家,看书如同牛听琴一般无用。
私以为,钱先生更多是为了抒发才气而进行创作,至于读者是否能够全盘接受,就要看自己的脑子是不是能够跟上他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画工的学识了。
知识是死的,是僵化的,但是到了钱先生笔下,就成了活灵活现的桥段,每一个引用都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然后赞叹巧妙。
但是这种对于细节的过度关注和描述,往往成为后人诟病钱先生的一个理由,认为他“掉书袋”,而且小题大做。
但是这正是钱氏风格,即“于细微处见真章”,而这种风格,不是将知识变成积木般熟练的把玩,而是将它们化成了血与灵魂,融在了人生里;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读者透过思考来理解他的思想。
《写在人生边上》,这个名字,确实也取得巧妙。
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将一部分人比喻作书评家或批评家,而另一些人则为消遣者。
这样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着思索,而后面则愈加严肃(虽然作者一直会忍不住插上几句俏皮话),若是从前后两部分各抽出一篇__,估计没人会以为是同一人所写。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07968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5.png)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相关推荐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精选19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篇1早就听过无数人推荐这本书,一直想找个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
之前读《我们仨》时,就体会到了杨绛先生文字的力量,文中以隐喻的手法写"我"与家人的离别过程,虽不着一字,却字字流露着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痛苦,全篇朴实的叙述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那么在她96岁的高龄时,又道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
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
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杨绛先生摆脱世俗成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谛——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
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随后杨先生提出了"灵性良心"的概念。
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
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
"食色性也"则是人的肉体本能,智力和感情也属于肉体本能。
佛家所谓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大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
灵性良心与肉体则是相互对立的两方,肉体总有无尽的欲念,而灵性良心总在克制着"我"的纵欲放肆。
修身就是清欲,超越小我,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通用5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54ca5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5.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通用5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通用5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1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于是,恍然大悟。
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
而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
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是属于物质范畴的,而意识是物质能动的反应,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我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去理解这句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这样一来,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69770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7.png)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1《人生边上的边上》第七部分都是书评,所评的书涵盖心理学,哲学,中国文学,传记,游记,散文,诗歌,考据甚至辞典,可见钱锺书兴趣之广,知识之渊。
来自西文的词必会在后面括弧列出,方便理解,又可见作者极其咬文嚼字。
内容极富文采,简直像是在看散文。
说起散文,其实《写在人生边上》里还有一篇书评,聪明狡黠。
若要写一篇此书的书评,或许可以引用原书书评里的话“本书中名言隽语,络绎不绝”《不够知己》“感荡了无量数读者的心,跟随作者的心一同颤动,跳跃!”《落日颂》然后引用完毕,全文结束。
何也?其一、若是真正仔细地看过了钱的书评,那么再看书评的书评就会忍不住对比,最终兴趣索然,然后把手里的玩意儿挪到右上角,用手指去触摸未知数X。
其二、本书不仅内容杂,而且风格不一、《写在人生边上》幽默中浸润着思索,而后面则愈加严肃(虽然作者一直会忍不住插上几句俏皮话)若是从前后两部分各抽出一篇文章,估计没人会以为是同一人所写。
其三、文章极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别看《写在人生边上》看似在不停地掉书袋和卖笑,里面的.东西深的很。
最富代表性也是最简单的一篇就是上文所提的读《伊索寓言》。
在此摘引一段:”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
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
”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
2023年《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 读后感(三篇)
![2023年《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 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4b3ef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a.png)
2023年《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三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cce776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e.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一:初中作文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评人生了自己个人的私密空间,并不如只开窗户那样的舒服、无所顾虑。
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想把自己看了很多页《人生》后的体会和感悟分享给读者,正如现在我也跟随着他的脚印品味人生一样。
其实最初钱钟书先生是想把这些事分享给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的――就在扉页有“赠予季康”四字,而季康是杨绛先生的原名。
我想他们的确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是愿意共同分享,一起幸福的。
《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杨绛先生的《读到人生边上》,就更像是纪念他们几十年婚姻路程的纪念品了。
这两位大文豪已是把《人生》读厚了,而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也正追求着目标,勇往直前不是吗?篇二:读《宋诗选注》有感读《宋诗选注》有感三联书店出了一套钱钟书先生的全集,包括《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宋诗选注》等等。
宋诗是被大多数人遗忘的瑰宝,因为唐诗太过壮伟绚烂,宋词亦太过绮丽清婉,以致宋诗在夹缝中幽幽开放,独自叹息。
宋代理学之风尤胜,侵入了诗歌领域,故而宋代文人大多以理入诗,诸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类,自然不如唐诗天马行空、恣意洒脱,而显得死板枯燥;宋词却是宋代文人留给自己的一方私人天地,写一己抱负写美人初醒,鲜明又生动;因此唐诗宋词的日月之光将宋诗的点点星辉遮盖住了。
钱钟书先生之博学,世人之所共知,一部一百三十万字的《管锥编》,堪称国学大典;随随便便写一写小说,便是一部《围城》这样的上佳之作;钱钟书先生会将目光投到宋诗上,想必这些宋诗应有不凡之处。
坦白地说,要读懂书中每一首宋诗,且明白其不凡之处,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一个人年轻时不爱看杜诗,经过岁月的历练才会慢慢读懂杜甫一样。
年轻人总是喜欢否定,喜欢摧毁不美好的事物然后重建一个崭新的光洁的宫殿。
千帆过尽之后,年轻人成长了,才会明白将不美好的事物消灭殆尽非但耗力,且耗时过久,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正如我们在路上看到垃圾,倘若不去捡起来,城市未必会脏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是走两步过去捡起来,城市至少会干净一点点,尽管是很微不足道的一点。
写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最新6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07a24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9.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最新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给您带来写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写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1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读完杨绛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感触良多。
此书是杨先生在96岁高龄写完的,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奋。
此书虽然不算太厚,才四万多字,但是凝结着一代学人在人生暮年对真理、对生与死、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众所周知,杨先生是大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
前些年,杨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洗澡》和回忆录《我们仨》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去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这本《走在人生的边上》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阅读旋风,我就此书印象最深的方面谈谈感受。
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写过一本《写在人生边上》,堪称经典。
若干年后,杨先生写《走在人生的边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读性极强的书。
两本书像双子座,在中国读书界风光无限。
钱钟书杨绛夫妇在专业追求、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谓志同道合。
他们从牵手结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风风雨雨走过,实为不易。
此书的副标题是“自问自答”,很谦虚,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杨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
此书中,注释部分将近占去全书一半的篇幅,这在当代出版的图书中是不多见的。
一般书(古籍除外)注释部分都是书的附属部分,而此书每篇注释都一段尘封的往事,是对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鲜活例证。
每篇注释可单独成篇。
比如:阿菊闯祸、劳神父、三叔叔的恋爱等篇幅,本身可当作都好散文拿来读。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对神鬼、人性、灵魂、天命、礼貌等问题进行深思,杨先生也不例外。
对于这些问题,杨先生都有自我的见解。
在书的前言部分,杨先生的开篇就直指“死”字,她写道: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387671a8114431b90dd8a5.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一)不同的人对待任何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有人乐观地看待人生;有人悲观地面对人生,而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人生,面对人生的一切。
一看《写在人生边上》这个书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你只要看看这本书的序就能懂一点,“家事人生是一本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己的人生又能读懂多少?能在边上写上一些,算是不错了。
人生不可能完全是快乐的,也不可能完全是痛苦的。
我们的人生都是有苦有乐,只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乐观的人对待一切事物都会感觉是快乐的,而悲观的人对待一切事物都会觉得是痛苦的。
即使我们不能完全乐观地对待一切,但我们可以在困难时苦中作乐。
这样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人生。
《写在人生边上》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感悟。
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对,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哪个人可以辉煌一世?又有哪个人可以暗淡一辈子?人生的大起大落,换来的只不过是若有若无的虚名罢了,何必让自己受苦。
钱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涩,有时看得我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摸不到头脑,但一旦看懂了,就像太阳赶走阴天,一下划开云雾,把我从里面揪出来,眼前一片清明。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
一篇一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融化了,如养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却不急着与那里的土壤融为一体,一点点渗进去,滋润中夹杂着痛苦,让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己。
读书的过程,有些迷茫,渐渐的清晰了,又有些胆怯,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手捧着书页就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脚上越来越重,心却渐渐充实起来,一点一点被从未见过的东西填满,无限满足。
钱钟书先生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推荐)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c1f08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d.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推荐)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钟书先生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又富有哲理。
当看到这本书的序时,就感觉很特别。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于是,恍然大悟。
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写在人生边上》中的《论快乐》的一段,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
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
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这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但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2《写在人生边上》内容概要:《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锺书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写于四十年代,钱先生谦虚地说他的这几篇散文不过是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网友:书的封面特别有文学、内涵的.感觉。
书里面包括了钱钟书一生仅有的几篇散文,超级经典,特别羡慕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于很平淡的语言中将道理刻画到入木三分,像一个武林高手,举手投足间,轻挥衣袖,已杀人于无形。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23025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5.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如果让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钱钟书,当是:帅;思辨;幽默;谦逊。
认识钱钟书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
当时去一个同学家,她大概也是爱书之人,藏书不少。
而在“浩繁卷帙”中我一眼相中的是那本包着白色封皮的《围城》,恍若少女一见钟情,对着它居然还有点脸红心跳。
也许“初恋”太过暴风骤雨,也许当时阅历尚浅并未能体会书中旨趣,借来的《围城》并没有仔细地阅读,兴奋劲儿过后书就被搁置了,以致于现在让我回溯书中内容,除了主角“方鸿渐”和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外,我一概都不记得了。
喜爱上钱钟书时已经是高中了。
当时不知道在哪儿看见一张钟书先生年轻时候的照片,英伦风,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帅得简直人神共愤。
我想,大抵女生也是视觉性动物,看到美好的人或事,荷尔蒙、多巴胺都会胡乱分泌,至少彼时彼境的某高中女生的确如此。
如果没记错,《读<伊索寓言>》一篇被当时的高中教材收录,__就儿童是否该读寓言展开论述,而喜爱钟书先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源于该文吧,其中的一些哲思至今我还在时常咀嚼。
钟书先生写到“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育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以为人事里的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事有凑巧,大学时候,老师给我解读《道德经》,他说,“因为没有标点,所以读者有了更大的解读空间,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老子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我认为是‘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按照古人们“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哲学观来看,我倒觉得老师给我的解读似乎更符合当下现实社会的逻辑。
人是社会性、情景性动物,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
如今,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再不敢简单地以“是非”“善恶”来妄断了,没有情境没有证据,求知真相的过程会被太多内外在的主观情绪干涉和影响(可能来自媒体刻意宣传,可能基于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我只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524b5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1.png)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这个散文,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于是,恍然大悟。
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
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个性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但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够是一种事实,但决不能够是一种观点。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
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完美;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2写在人生边上》内容概要:《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锺书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写于四十年代,钱先生谦虚地说他的这几篇散文不过是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网友:书的封面特别有文学、内涵的感觉。
书里面包括了钱钟书一生仅有的几篇散文,超级经典,特别羡慕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于很平淡的语言中将道理刻画到入木三分,像一个武林高手,举手投足间,轻挥衣袖,已杀人于无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一):一向想读钱钟书的《写在人上边上》,起因是读了他的《围城》,被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读他的作品,首选就是这本《写在人生边上》了。
事实证明,没有选错;里面很多观点让我豁然。
此刻写着书评只是些许自我的见解,至于大师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当然也不是我能够轻易揣摩出来的。
书里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谈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论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作者天马行空般将神话、中外名著糅合一齐,用一个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说出自我心中所想。
而丰富的资料也体现出作者的博闻。
《窗》一文,也是多引用。
讨论门与窗的关系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举出门窗的区别,让人读来不禁失笑。
门进来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进来;而窗进来的,却是不顾及你的感受,而且会暂时成为屋子的主人。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必须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下班后却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却会是你的所爱。
《吃饭》一文更是说出很多日常常见道理。
如: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
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
把饭给自我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我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
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我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
把吃饭和交际这种国内常见的现象说得如此透彻。
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和交际混在一齐,就变得复杂了,种种微不可言的关系。
但是作者用一个简单例子就把这事说得清晰透彻。
一本《伊索寓言》,我们读大多会说出和教科书上给的道理,但是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自我的见解,就如凡事都是两面的,想多一步,或许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就应跟牛比娇小。
()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这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数却总是忽略自我的长处,用自我的短处去和人比,结果只会是自我吃苦头。
当然还有很多有新颖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说。
我们总是说那些抨击别人的人,说他们自我没做好却去抨击别人,说他们这样不好,但是钱先生却给了我们另一个说法,就应让这些人去抨击其他人。
所以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
假道学的特征能够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依照莎士比亚戏里王子汉姆雷德(Hamlet)骂他未婚妻的话,女子化妆打扮,也是爱面子而不要脸。
假道学也就是美容的艺术。
就如最厉害的敌人应是最了解自我的人,这样攻击起来,招招致命。
里面也有关于道德的说法,听起来让人茅塞顿开。
没有道德的人犯罪,自我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还觉得是道德应有的代价。
就如同懂法律的人犯起法来,总会觉得自我是在做正义的事一样。
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例子,它们生动搞笑,而又将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这就是一本好书所该有的。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二):拜大语课所赐,有幸读到了《一个偏见》这篇杂文,深深为钱钟书先生丰富渊博的学识与幽默含蓄的谈吐所折服,于是去网上下载了《写在人生边上》的txt 文档。
刚一读,立刻眼不释卷,花了三个多小时,总算是粗读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后辈对钱老先生的一种致敬吧。
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钱先生身上实在适宜但是了,看过钱先生的生平,其父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锐气,避其锋芒。
但是钱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让人胆寒。
读钱先生的作品很费脑神经,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时候你很认真去阅读,却发现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资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所说的,钱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涩,读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畅销作品。
乍一听,觉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书如同牛听琴一般无用。
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私以为,钱先生更多是为了抒发才气而进行创作,至于读者是否能够全盘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脑子是不是能够跟上他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画工的学识了。
知识是死的,是僵化的,但是到了钱先生笔下,就成了活灵活现的桥段,每一个引用都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然后赞叹巧妙。
但是这种对于细节的过度关注和描述,往往成为后人诟病钱先生的一个理由,认为他掉书袋,而且小题大做。
但是这正是钱氏风格,即于细微处见真章,而这种风格,不是将知识变成积木般熟练的把玩,而是将它们化成了血与灵魂,融在了人生里;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读者透过思考来理解他的思想。
《写在人生边上》,这个名字,确实也取得巧妙。
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将一部分人比喻作书评家或批评家,而另一些人则为消遣者。
这样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贴切。
将快乐与黑暗应对立起来的《论快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快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完美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
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老师。
私以为钱先生是个敏感而仔细观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却很少从大处着手,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
有谁能说人生不是一本大书呢?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三):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读完杨绛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感触良多。
此书是杨先生在96岁高龄写完的,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奋。
此书虽然不算太厚,才四万多字,但是凝结着一代学人在人生暮年对真理、对生与死、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众所周知,杨先生是大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
前些年,杨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洗澡》和回忆录《我们仨》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去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这本《走在人生的边上》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阅读旋风,我就此书印象最深的方面谈谈感受。
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写过一本《写在人生边上》,堪称经典。
若干年后,杨先生写《走在人生的边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读性极强的书。
两本书像双子座,在中国读书界风光无限。
钱钟书杨绛夫妇在专业追求、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谓志同道合。
他们从牵手结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风风雨雨走过,实为不易。
此书的副标题是自问自答,很谦虚,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杨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
此书中,注释部分将近占去全书一半的篇幅,这在当代出版的图书中是不多见的。
一般书(古籍除外)注释部分都是书的附属部分,而此书每篇注释都一段尘封的往事,是对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鲜活例证。
每篇注释可单独成篇。
比如:阿菊闯祸、劳神父、三叔叔的恋爱等篇幅,本身可当作都好散文拿来读。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对神鬼、人性、灵魂、天命、礼貌等问题进行深思,杨先生也不例外。
对于这些问题,杨先生都有自我的见解。
在书的前言部分,杨先生的开篇就直指死字,她写道: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
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杨先生在九十多岁的高龄,能洒脱地应对将来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种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从我们社会的思想意识全部被唯物论一统江湖后,关于神鬼问题讨论就很少见到了。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我们的难题,已经成为大家普遍的思维模式。
人到了必须的年龄,不思考这些问题好像不太可能,何况像杨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
她在神和鬼的问题一文中,谈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划上等号。
比如人们都讲信念,信念是一个心中抽象的概念,人们看得着吗?毫无疑问,信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信念,不能没有信念。
还有,我们经常说大自然有规律,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发现了许多规律。
但之后证实一些规律是错误的,务必推翻。
这样看来,规律可能是不全面的,能够突破,能够补充。
在文中,杨先生还回忆自我小时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
她已经走在人生的边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准确测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还记忆犹新。
算命先生可能不明白什么现代科学真理,就是根据《易经》《周易》能推算命运的起伏。
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到此刻她还想不通。
书中,杨先生谈到了修身之道。
人的身体需要锻炼,人的品德需要修炼。
她说: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烧。
但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
孔子强调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
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适宜的方法,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
灵性良心在管制自我的时候,的宽容,许可身心和谐。
克制自我,当恰如其分。
所谓齐之以礼,和之以乐,就是用礼乐来调节、克制、并疏导。
这番话很有道理,要想成为堂堂君子,务必经过磨练,同时要有很大的自制力。
没有这两点,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个高的层次。
《走在人生的边上》是杨绛先生晚年的人生诸多问题的集中思考,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人们务必思考和应对的问题,不可回避。
像这样的智慧之书,也不是我一两天就能够全能读懂,以后要常常翻阅,不断寻找人生的秘密。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四):钱钟书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于是,恍然大悟。
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个性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