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农业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农业》这一章节位于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的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农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对其认知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生产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生产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及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农业生产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3.农业生产布局: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农业可持续发展: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6.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关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农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农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农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农业知识材料,制作好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以便进行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现象,如丰收的场景、农业工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业在我国如此重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农业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农业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 农业课件(37张PPT)

种植业
林业
农业
渔业
畜牧业
判断以下活动是否属于农业。
谷物、蔬菜 肉、蛋、奶
鱼、虾等 水果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农业 第一产业
2.影响农业的因素 我的农场我做主: 把以下地区和适合开展的农业生产部门用线连起来。
太行山区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太湖沿岸
渔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种植业
林业
因地制宜
大棚农业
存储、保鲜技术
超 级 杂 交 水 稻
知识点三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他们的主食各是 什么?其主食与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北方与南 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
读图,说一说中国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并简要 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自然原因。
农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 物
主要经济 作物
洞庭湖 平原
水田
一年两熟 到三熟
水稻
甜菜
三江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 油菜
知识点四 畜牧业分布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畜产品
牛、羊、马 家禽和生猪
饲养方式
放牧 圈养
饲料来源
天然草场 粮食
读中国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四大牧区是指哪些地区?主要畜种有哪些? (2)读图分析中国牧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3)中国农耕区的畜牧业主要饲养的禽畜有哪些?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课堂小结
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
概念 影响因素
农 业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对农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农业现代化等内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2.难点: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的成因、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策略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农业发展情况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新知: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进行整合和展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农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农业的多样性,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增强对农业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难点: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材料等,直观地展示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分布、畜牧业的养殖条件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农业的理解和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识别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性。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状况,提出改进措施等。
(3)鼓励学生阅读与农业、地理相关的图书,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知识水平。
(4)开展农业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5)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如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政策的调整等,培养他们关注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重点题型整理
七、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填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1)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学生对于如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清楚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方法,不理解农业政策的作用等。
(2)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学生可能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和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清楚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应用、信息化等对农业产出的具体作用。
(5)图书:推荐阅读与农业、地理相关的图书,如《农业地理学》、《中国农业志》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实地考察,观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和尊重。
1.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了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别。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与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准备农业知识测试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农业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农业》这一节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类型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农业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农业的分类、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地位和作用。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地位和作用。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的发展问题和解决办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的生产活动•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用:提供食物、原料、就业岗位等•现状: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点:地域性强、周期性长、风险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 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河湖,人们撒网捕 鱼…… 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 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微课学习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就是种 植农作物
不仅如此,农 业还包括……
微课学习
渔业就是在河、湖、 海上养殖或捕捞
棉花
花生
油菜
纤维作物 茶叶
甘蔗
油料作物
甜菜
饮料作物
糖料作物
结合P88阅读,找出棉花、花生、 油菜、甘蔗、甜菜、茶叶等大致 分布范围
三、小 结
主要油 主要糖 粮食作物 料作物 料作物
南方 北方
油菜 花生
甘蔗 甜菜
水稻 小麦
补充:有的经济作物只能生
长在热带地区,被称为热带经济 作物。
中考练兵
(2016、广东)
41.乙地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 物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 )
A.水热充足 B.临近香港、澳门 C.市场需求量大 D.地形平坦开阔
42.丙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D)
① 空气干燥
②降水较丰富
③ 河流众多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拓展
舌尖上的茂名.mp4
情境导入
今天,你割水稻了吗?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探 讨农业发展新模式。 3、了解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大致分布。
观看微课,完成学案
农业微课.mp4
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小组讨论
中国稻谷、小麦产量
在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还能大幅度提高?
A.国家政策
B.气候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进步
D.北方土壤变好了
二、主要农作物分布
粮食作物
农 作 物
经济作物
(一)中国五大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豆类
薯类
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 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说明了南方 与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二)中国主要的经济作物
微课学习
林业就是在林地上 植树造林
微课学习
畜牧业就是在草原 放牧或者饲养牲畜
微课学习
广义的农业包 括: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 渔业等
狭义的农业 是指种植业
微课学习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水稻、粟的国家
中国是大豆、大白菜、芥菜、萝 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 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
飞扬,贫困小落组后的讨小论山村:。如果未来你是村
长,你得到什么启发?
小试牛刀
1、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属于农业活动的是(C )
A.种庄稼
B.草场放牧
C.食品加工
D. 出海捕渔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 B)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印度
3、荔枝产于华南地区,现在我国北方的老百姓也
可以买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影响因素是(C)
历史悠 久的中 国农业
中国最早种桑养蚕,古 代商人经“丝绸之路” 将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 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 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农
业
旧社会的中国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微课学习 我国农业获得巨大进步,农民生活不断提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授课教师:吴迪
新课学习
时事热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 振兴乡村经济。农村不能单纯地生产粮 食,亟需改变发展模式。
实际案例
• 在茂南区东南部,有一处 美丽的乡村——牙象村,该村 毗邻露天矿生态公园。近年来 ,该村凭借露天矿生态公园建 设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致力把牙象村打造成茂名城 郊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景点。 而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