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法治问题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困境分析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困境分析【摘要】当前网络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网络隐私保护面临挑战、网络舆情管控困难重重、网络犯罪治理面临挑战、网络信息泛滥对社会造成影响、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严峻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规制和监管,推动网络普惠发展。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亟待加强,增强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稳定,实现网络社会治理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困境分析, 网络隐私保护, 网络舆情管控, 网络犯罪治理, 网络信息泛滥, 网络空间安全, 加强网络规制, 推动网络发展, 社会影响, 治理挑战1. 引言1.1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困境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和困境。
网络社会治理困境的存在主要源于网络的复杂性和无国界性,使得监管和管理变得愈发困难。
网络隐私保护面临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侵犯问题愈发严重,用户难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风险大大增加。
网络舆情管控困难重重。
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一旦出现负面舆情,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防范和化解网络危机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犯罪治理面临挑战。
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技术不断更新,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网络空间实施各种违法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威胁。
网络信息泛滥对社会造成影响。
大量虚假信息、谣言和不实报道在网络上泛滥,给公众带来混乱,严重影响社会治理的正常运转。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加强网络规制和监管,推动网络普惠发展,是当前网络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网络隐私保护面临挑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网络社会中,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情况不仅对个人隐私造成了严重侵犯,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互联网法制建设问题初探
中国互联网法制建设问题初探作者:夏梦颖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2年第06期[摘要]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覆盖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网络法律制度。
我国网络立法的势头十分迅猛,然而,网络立法结构性、内容性、协调性的缺陷问题突出。
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加快互联网法制建设的步伐,推进网络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刻不容缓。
[关键词] 社会管理法治化互联网法制建设网络立法2012年7月19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1]可见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由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影响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损害人民利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毋庸置疑,延伸并依存于现实社会的网络虚拟空间需要管理,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是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然而,网络社会隐蔽性、盲目性、偶发性和快捷性的特点使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屡屡“失灵”,给社会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如何加强和完善网络社会的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显然,十八大已将“社会管理法治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基本路径和主要方法。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思想无疑也将成为我国网络社会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互联网法治建设构筑网络法治体系
互联网法治建设构筑网络法治体系互联网法治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构筑一个健全的网络法治体系,以维护互联网空间的秩序和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立网络法治体系对于保障公民权益、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论述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以期加深人们对网络法治的认识和重视。
一、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意义1. 维护公民权益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隐私权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法治建设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
2. 促进经济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信息化、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给予了巨大推动力。
互联网法治建设可以规范网络经济行为,促进互联网创新和创业环境的健康发展。
3. 维护网络安全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加,个人信息被泄露、网络财产遭受侵犯等问题层出不穷。
互联网法治建设可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机制,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二、互联网法治建设的现状1. 法律法规的制定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为互联网法治建设打下了基础。
2. 完善监管机制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了网络安全审查和风险预警,提高了违法行为的查处率。
3. 加强国际合作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国界的限制,网络犯罪也呈现跨国化的趋势。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合力。
三、互联网法治建设的对策1. 加强立法工作针对互联网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2.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平台和服务的监管力度,扩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范围和力度。
3.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我国网络安全保护能力,有效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法治进网络方案
法治进网络方案简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为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保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良好秩序,各国各地纷纷提出并实施了法治进网络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法治进网络的重要性,及其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法治进网络的重要性网络的发展和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和法律问题。
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恶意传播、网络散布淫秽色情等,它们严重损害了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
而法治进网络的方案,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措施,以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的安全与秩序。
首先,法治进网络可以加强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法治进网络的根本目标,只有保障网络的安全,才能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通过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明确网络安全的界定和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体系,可以预防和打击网络攻击行为,杜绝黑客入侵、恶意软件传播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其次,法治进网络能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经济的发展迅猛,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恶意评价等。
通过建立网络经济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机制,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秩序,可以促进健康的网络经济发展。
再次,法治进网络有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突出。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法治进网络对于维护网络的安全与秩序,保护用户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发展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进网络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建立法律体系法治进网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制定涵盖网络安全、信息监管、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行为的规范和底线,给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法治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法治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法治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一种依法治国的方式,法治在网络空间中的适用和执行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法治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隐私保护的挑战与应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个人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变得更加方便。
然而,这也给个人隐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侵权等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隐私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
此外,推动互联网企业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意识和技术手段的研发,提升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二、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平衡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给人们的表达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暴力,如网络谩骂、网络诽谤等。
这既对个人形象造成了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应加强网络管理与监管,严禁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合理表达,提倡网络言论的和谐与文明。
建立健全的网络社区规范,加强对网络举报和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愈发猖獗。
盗版、侵犯著作权等问题成为制约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创新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同时,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加强版权监管,打击盗版行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知识创新环境。
四、网络犯罪的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威胁。
网络诈骗、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令人担忧。
为了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需要加大网络安全工作的力度,加强网络监管,提升技术手段和能力,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的合力。
我国互联网的法制管理问题及其完善
其 次是 立法 层次 偏 低 , 乏统 一 的规 划 。我 国现 缺
21 0 0年 1 月
三峡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un l f hn he og s nvri ( u a ie & S c l c n e ) o ra o iaT reG re ie t H m nt s C U sy i oi i cs aS e
J n 01 a .2 0
作者 简介 : 秀才 (9 6一) 男 , 余 17 , 湖北十堰人 , 中科技大学新 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华 研究方 向为网络传播 。
5 0
实情 境 中 , 国 的 网络法 制 管 理 遇 到 很 多 困境 , 有 我 既
问题 。 1 联 网法制管 理 的认 识 维度 问题 .互
联 网管理机 制 , 提高 管理效果 。
吧与 网络音视 频管 理方 面 , 时也 进一 步 扩大 了管理 同
范围, 如对互 联 网 出版 与 互 联 网 文 化 的管 理 , 示 出 显
一
、
我国互联 网法制管理的背景与现状
政府网络管理水平迅速提升。 20 以后 , 国 的网络法 制管 理走 上逐 步 完善 04年 我
人们 的 自南 , 有一 个 长期 有效 的规 则作 为生 活 的准 网管理 的法制 框架 。 要 绳 , 种规则 由社 会 所 建 立 的立 法 机 关 制 定 , 为 社 这 并 20 至 20 0 0年 0 3年是我 国 网络 法制 管 理 的发 展 阶 会 的一切成员 共 同遵 守 。[ ] 互联 网管理 中 , 1在 这种 规 段 。针对上 个 世 纪 9 0年 代末 超 速 发 展 的互 联 网 , 特 则体 现为法制 。当今 , 界各 国都注 重用 法 治 的形 式 别是丰富庞杂的网络内容 , 世 政府这一时期将管理重点
法治与信息化社会法制建设
法治与信息化社会法制建设在信息化社会中,法治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的发展,信息化的社会已经成为现实,而法制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首先,信息化社会的法制建设需要注重数据保护和隐私权的保障。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已经成为常见事件。
因此,立法者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规定。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自律,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公民的隐私权。
其次,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也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的盛行,涉及到网络购物、线上交易、网络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法律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应明确网络商户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电子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保障,以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
另外,信息化社会的法制建设还需要思考网络犯罪的打击与预防。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犯罪呈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
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因此,应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犯罪打击机制,加大对网络犯罪的追诉和处罚力度,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信息化社会还需要加强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环境的监管。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言论自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言论的泛滥。
从目前来看,对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和保护还存在不足。
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强言论的合法性审查和追责机制,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促使网络言论环境更加健康。
最后,信息化社会的法制建设还应注重网络教育和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和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对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应加强对网络教育平台和内容的监管,保护教育资源的质量和版权;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鼓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
三重维度下互联网信息内容法治化治理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般而言,法律规范层面的“互联网信
息”通常为静态的、单向的描述客观事物形态
学术层面,将“互联网信息”定义为广义
的信息活动,更多的是出于文意层面对互联网
上的“信息”的一种具体类别和形式,指人们
信息的考量,并未考虑环境、时间、空间等因
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和表达而相互
素综合作用下互联网信息产生的现实影响。互
上传、存储和传播的各类信息⑦。信息内容的判
息公开条例》 中对“政府信息”的定义,认为
断标准通常有二:一是法律法规所明确列举的
仅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
内容;二是兜底性条款规制范围内难以甄别的
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
信息内容。当前我国分别以法律规范的形式,
息。实际上,政府信息只是公共信息的一部
单类信息与信息生态的演进融合。因此,围绕
版权保护范畴的信息,公众对它们的获取受到
互联网信息内容的法治化治理,个人信息与公
法律约束和限制的信息,都难以纳入公共信息
共信息、信息内容与信息形式、单类信息和信
的范畴。法律很难对网络空间中的公共信息进
息生态等三重维度便成为一种可行的理论探讨
行定义和分类,而只能对那些受到法律保护的
视角。
信息进行规定,排除那些受到政府保密设置
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版权保护的信息等,其
(一) 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
他都可以纳入公共信息的范畴中。
依据信息的公私为划分标准,可将信息分
为“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广义而言,
《个人信息保护法》 颁布后,我们是不是就
可以说未纳入个人信息保护的信息就是公共信
“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是一对相悖的概
会关系生产实际上也有赖于个人信息与公共信
法治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法治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应对在互联网时代,法治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应对之道。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给传统的法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对法治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信息时代的法治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
这给传统的法律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以下是互联网时代法治面临的几个主要挑战:1. 难以监管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无边界、无国界的特点导致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使得一些非法的、有害的信息也得以迅速传播,给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带来了威胁。
如何在无形而亦实质存在的网络空间中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管是法治面临的首要挑战。
2. 技术创新与法律滞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同时也给法律体系带来了挑战。
法律的制定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创新,导致一些新兴问题在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的规定。
例如,网络隐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立法滞后,给互联网时代的法治造成了困扰。
3. 难以追踪的犯罪行为:互联网为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一些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网络进行非法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
然而,追踪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信息的匿名性和跨国性使得调查和定罪十分困难。
二、互联网时代法治的应对策略面对互联网时代法治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来保证法治在互联网时代的有效运行。
1. 加强跨国合作:互联网具有无国界的特点,解决网络犯罪问题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
国际社会应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加强跨国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形成全球合作的法治机制。
2.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我们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和法律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确保法律与技术的同步发展。
3. 建立网络监管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体系是确保法治有效的关键。
法学视角分析网络法律问题
法学视角分析网络法律问题【摘要】本文从法学视角分析了网络法律问题,包括网络侵权责任的界定、网络隐私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以及网络言论自由与侵权平衡。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法学在解决网络法律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法学应用于网络法律问题的优势。
未来网络法律问题的发展趋势也在文中得以预测,并总结了法学视角对网络法律问题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网络法律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法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网络法律问题、法学视角、网络侵权责任、网络隐私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犯罪行为、网络言论自由、法学优势、发展趋势、法学启示。
1. 引言1.1 网络法律问题的背景介绍网络法律问题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而逐渐凸显的,它涉及到网络侵权责任、网络隐私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犯罪行为等多个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法律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和演变,给法律实践和制度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法律问题的背景介绍需要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说起。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与此网络也成为了一片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许多法律规定在网络空间中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导致了种种问题的产生。
网络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也是背景介绍中需要重点强调的一点。
由于网络的跨境特性,很多法律问题不再受限于国界,跨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侵权行为都给网络法律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具有国际性视野的网络法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2 法学视角分析网络法律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运用法学视角,我们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审视网络法律问题,使法律对网络环境的需求和挑战有所回应。
法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处理网络法律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使网络法律规定更趋完善和可操作,保障网络空间秩序的稳定和法治的有效实施。
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文化建设
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文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空间的法治和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加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意识不足在网络环境中,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很多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导致了网络空间中的法治意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网民在网络上言行不慎,违反法律法规,甚至参与到网络犯罪活动中去;很多人在使用网络时并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和侵害。
加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意识培养,是确保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网络环境中的法治建设亟待加强在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非法信息和不良内容,给公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网络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在网络环境中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需要通过加强网络环境中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普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打击和整治网络空间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构建一个良性的网络法治环境。
为了加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加强法治意识教育要加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法治意识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等多种途径,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民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加强网络环境中的法治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管理,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3. 倡导良好网络行为在网络环境中,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倡导良好的网络行为。
互联网法律法规
互联网法律法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这个虚拟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同样需要法律的规范。
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犯罪活动,这时候法律的约束力就更加重要了。
本文将从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基本架构、现有法律法规不足之处、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基本架构互联网法律法规包含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包括对网络系统的保护和防止网络攻击,个人信息保护则包括对网络个人用户信息的保护和隐私的保护。
1、网络安全法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网络安全法》,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制度。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框架包括网络安全监管、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应急。
这些方面都是对网络系统的保护和防止网络攻击的重要内容。
2、个人信息保护法2018年,我国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证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处理、转移和销毁等全过程的规则,为网络个人用户信息的保护和隐私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现有法律法规不足之处1、法律适应滞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有些传统法律难以适应网络时代,有些互联网新业态则缺乏规范。
例如,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许多新业态和新问题的出现,现有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适应这些问题。
2、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互联网市场上出现了诸多违规行为和各种诈骗活动,犯罪行为多样化,各种违规行为层出不穷。
然而,现行互联网监管从法律法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存在缺陷。
3、惩罚力度不够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多以侵犯个人隐私和侵犯权益为主,但是对于如何打击这些犯罪活动,还亟需加强法律的惩罚力度。
目前,我国网络犯罪的惩罚制度还比较滞后,对于一些明显的网络犯罪行为,很难取得有效的打击效果。
三、未来发展趋势1、互联网法治化建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空间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个人隐私、网络安全和公共利益等问题。
互联网对法律与法治的影响与调整
互联网对法律与法治的影响与调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治问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法律与法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互联网对法律的影响1.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新闻、娱乐、学术研究等。
然而,这也给法律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法律的执行更加困难,例如网络谣言的传播和虚假广告的发布。
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信息也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网络侵权和盗版问题。
1.2 犯罪手段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
这些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对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出现,给传统经济模式带来了冲击。
这些新兴业态的发展对法律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如何规范网络交易等。
二、互联网对法治的影响2.1 法律意识的提升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法律和法治。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法律知识和法律信息,提高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的平台,促进了公民参与法治建设。
2.2 法律监管的困难互联网的发展给法律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边界模糊,跨国互联网公司的存在使得法律监管变得复杂和困难。
例如,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恐怖主义等违法信息的传播,需要跨国合作才能有效打击。
2.3 法律体系的调整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法律体系面临调整和改革的压力。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法律的适用和执行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互联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互联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一、互联网行业问题的背景与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互联网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垄断竞争等方面,给用户和社会带来了不少困扰。
首先,数据隐私保护是当前互联网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在线上活动产生了海量个人数据,比如搜索记录、购物习惯等。
然而,这些个人信息往往被收集和商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隐私风险。
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由于各种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出现,用户面临着数据泄露、资金损失等潜在风险。
同时,虚假信息和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对网络交易和在线支付越来越不放心。
此外,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垄断竞争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通过垄断市场、打压竞争对手等手段,不仅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还限制了用户的选择余地。
以上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互联网行业的信任,并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互联网行业良好、健康发展。
二、改进数据隐私保护机制为了有效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互联网行业需要加强自律,并在法律监管层面进行配合。
首先,在技术层面,需要加强数据加密与存储安全技术研究,确保个人信息不能被恶意获取。
其次,在政策层面,应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企业必须依法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并规范个人信息的流通和交易。
同时,在用户授权和知情同意方面也需要加强管理。
企业应该提供清晰明了、透明的隐私政策说明,让用户充分了解自己数据被用于何种目的,并有权拒绝或取消共享。
三、推进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为保护网络安全,互联网行业应加大网络防护力度。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强化员工培训与意识提高等措施,增强识别网络攻击的能力。
其次,在技术层面,加强网络入侵和目标追踪技术研究,及时发现和打击网络攻击行为。
此外,政府在法律和监管方面也要发挥积极作用。
道德与法治学案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道德与法治学案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道德与法治学案使用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一些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一、维护网络道德规范1. 尊重知识产权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等。
不发布、传播侵权信息和盗版软件,不散布盗版资源等。
我们要养成正确的版权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2. 文明交流言行在互联网上进行言论交流时,我们应当注意言辞的文明,不使用辱骂、恶意攻击、人身攻击等不良语言。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同时,不诋毁、造谣、中伤他人,保持良好的网络环境。
3. 共同维护网络安全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是互联网的重要问题。
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
同时,不参与和散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活动。
共同维护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二、遵守网络法律法规1. 合法使用互联网我们要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互联网上进行合法的活动,不参与非法传销、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
不能利用互联网进行侮辱、造谣、诽谤他人的行为,不传播淫秽和暴力的信息。
2. 提高网络知识产权意识在互联网上,我们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不下载和传播盗版软件、盗版音视频等侵犯他人版权的内容。
同时,要尊重网站的规定,不恶意攻击破解他人网站,不盗取他人的账号密码等。
3. 对网络欺诈保持警惕网络欺诈是互联网上常见的问题,我们要保持警惕,不相信并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
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选择正规、安全的交易平台,注意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三、教育引导与自身监管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他们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
网络法治调研报告
网络法治调研报告网络法治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普及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如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
为了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法治的建设变得愈加迫切。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网络法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网络法治建设。
二、调研方法在调研网络法治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了解网络法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2. 实地调研:通过访谈网络从业人员、用户、网络平台运营者等,深入了解网络法治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3.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违法犯罪数据,检验网络法治建设的成效和问题。
三、网络法治的现状和问题1.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突出:在网络空间,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越来越严重。
各种应用和平台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个人隐私权益得不到保护。
2.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网络诈骗已成为当前网络法治的一个严重问题。
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虚假信息、冒充他人身份、利用网上交易等手段,诈骗他人财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3. 网络谣言四起:网络谣言问题成为网络法治的一大难题。
网络空间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网络谣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便。
四、网络法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规范,加强对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构和法律体系,加强对网络平台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行为。
3. 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
新时代网络法治的挑战与机遇
新时代网络法治的挑战与机遇近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从网络商业到社交媒体,从在线教育到电子政务,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探讨新的网络法治理念和机制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机遇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网络侵权和数据隐私保护是互联网法治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的提高,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建立更加健全的网络法律框架。
同时,网络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加,包括盗版、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
加强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刑事和民事赔偿机制,是网络法治的必要条件。
其次,网络言论自由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是网络法治的另一个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言论自由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表观点和意见。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包括根据个人意愿传播虚假信息、谣言和仇恨言论等。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在言论自由和信息传播的同时,加强对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的监管。
这需要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机制,对违法言论进行审查和惩罚,同时提供公众举报投诉的渠道。
另外,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是网络法治中无法忽视的挑战。
网络攻击、黑客入侵和网络犯罪事件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在新时代,如何加强网络安全保护,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政府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并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网络安全威胁。
然而,新时代网络法治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网络法律和法规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通过对网络商业行为的监管,可以有效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网络法律也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合规经营的指引,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新时代,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保护用户数据,营造安全、可信赖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法治论坛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互联网法治建设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谨代表我国互联网行业,就以下三个方面发表我的观点和建议。
一、加强网络立法,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法治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领域。
然而,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立法工作,近年来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滞后、执法力度不足等。
为此,我建议:1. 加快网络立法步伐,完善网络法治体系。
针对互联网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网络法治建设与时俱进。
2. 加强网络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网络犯罪行为零容忍,切实维护网民合法权益。
3. 强化网络法治宣传,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网民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没有国界,网络空间命运与共。
在全球范围内,网络犯罪、网络攻击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具体建议如下:1. 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
2. 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相关活动,为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争取有利环境。
3. 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网络攻击等挑战。
三、创新网络治理模式,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能面对互联网领域的复杂形势,创新网络治理模式,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 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
3. 深化网络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4. 加强网络人才培养,提高网络治理专业化水平。
总之,互联网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互联网时代的道德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互联网时代的道德观念互联网时代的道德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广大青少年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对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充满信息和交流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面对互联网,并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之下价值观念的改变1.1 信息获取方式和范围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并取得较大进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几乎无法想象的广泛网络接入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搜索、分享甚至创造各种信息。
然而,在这庞杂浩如烟海般的海量信息中,必然存在着真实性和有效性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信息含有误导性。
1.2 道德观念面临挑战这样海量、混杂、真伪难辨的信息网络给互联网时代的道德观念带来了挑战。
无谓的流言蜚语、低俗的不良资讯、违法的有害信息等不良内容频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整体价值观念。
此外,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问题也进一步削弱了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对于道德行为和规范的理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2.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将互联网道德纳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当中。
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其在浩瀚信息中筛选真善美的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实例分析,学生可以加强判断和辨别信息真伪和有效性的能力。
2.2 培养健康网络社交观念互联网使得个体之间更容易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交流,关系链也得以拓宽和扩张。
然而,在这个虚拟社交圈里面时常存在着嫉妒恶意攻击和无根据传播等现象。
我们应该教导学生在网络社交中保持友善、公正和尊重,远离争吵和恶意言辞。
2.3 提倡正能量和真实性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
我们需要提醒他们通过阅读理解多方面信息,并培养辩别真实性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分享积极向上的内容,通过个人行为影响他人,传递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复习题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道德与法治复习题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它渐渐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使用互联网进行道德与法治复习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正确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一、遵守法律法规在互联网上获取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时,我们要明确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非法途径获取资料。
同时,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接触和传播违法信息或资料。
尊重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等合法权益。
二、选择可信的网站和资源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但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参差不齐。
为了确保道德与法治复习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可信的网站和资源进行学习。
可以参考官方机构发布的资料、正规学术机构或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资源,避免获取来历不明的、未经核实的信息。
三、养成批判性思维在使用互联网进行道德与法治复习时,我们不能盲目接受所看到的一切信息。
应该养成批判性思维,对于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通过查证多个来源、对比多个观点等方式,提高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判断能力。
四、倡导积极的网络环境互联网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工具,也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平台。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复习时,我们要积极参与互联网社区,讨论和分享相关的话题和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言行举止,遵守网络礼仪,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言论自由。
五、合理规划时间互联网上的内容繁多,容易让人陷入无限的阅读和浏览中。
为了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道德与法治复习,我们要合理规划时间,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避免过度沉迷于互联网而忽视其他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六、注意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在使用互联网时,我们要注意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不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联系和邀请。
保持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安全更新,并使用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以防止个人信息被盗取或被恶意利用。
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无论是使用互联网还是传统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复习时,我们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保持专注和耐心,避免分散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网上言论表达自由、电子商务、人格权保护、著作权保护、侵权责任等问题都是信息时代的法律所面对的新挑战。
从我国的法治建设全局出发,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立法和司法对策,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构建互联网上的法治,需要借鉴相关国家(地区)的立法,总结近年来各种特别立法和司法审判实践的经验,探索从特别法调整为主过渡到专门法律调整为主的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法律挑战;对策一、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法律问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在互联网上的交易日益增多,用户在享受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与采用传统的交易方式一样,用户很注重交易的安全,因为由于电子交易的无纸化,当事人没有类似合同书这样的证明文件来作为证据,电子记录是否准确、电子签名是否真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用户在从事电子交易的时候所担心的问题。
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系统安全问题系统安全问题主要指系统的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
实体安全是指网络设备、设施免遭地震、水灾、有害气体或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感染)等的破坏以及被盗、被毁等人为破坏。
显而易见,网络系统实体安全主要是对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安全的保护。
运行安全主要是指防止非法侵入系统或者是病毒对系统运行的冲击,还包括防止非正常中断计算机网络或通讯服务,造成网络或通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1] (二)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不被修改、泄漏、攻击以及信息的安全、及时、准确传输等问题。
信息不被修改主要是用户储存的信息和通过网络途径传输的信息不被修改。
这在电子交易中尤为重要,因为当事人的信息是否准确地传输到达相对方决定着交易的成败。
信息泄漏主要是指用户的信息不被网络服务商非法泄漏的问题,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得网络管理员享有极大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木马程序等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都可以监控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
[2]信息被攻击主要是指感染计算机病毒或是被他人运用其他网络技术进行攻击。
信息安全、快速、准确地传输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生命,没有了安全、快速、准确,互联网的快捷、成本低的优势将荡然无存,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三)计算机病毒问题计算机病毒不仅可能对系统运行、信息传输造成破坏性影响,严重的还能对计算机硬件造成损害,甚至造成局域网的瘫痪。
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不断增加,互联网又为病毒的传输提供了最好的媒介。
2003年1月出现的“蠕虫王”病毒,曾在全球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
①而“冲击波”病毒则专门针对微软公司的“Windows2000xp”,导致系统频繁自动关机或是无法启动,截止2003年8月19日,已经造成了四十多万台电脑中毒。
②计算机病毒对于国家机关、金融系统等的安全也构成极大的威胁,可见,病毒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网络运营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必须面对的难题。
(四)“黑客”(Hacker)问题 [!--empirenews.page--] “黑客”泛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
[3]“黑客”们本身对于网络了解很深,其计算机技术也十分高超,一旦准备入侵某个网站,一般该网站难逃厄运。
“黑客”们入侵网站的目的不一,有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高超(这类“黑客”一般会选择类似美国国防部、雅虎等这样的硬骨头来啃),有的则是为了实施犯罪活动。
对于“黑客”行为的规制,既需要借助法律手段,也需要借助行业自律和技术手段,还需要提高网络公德。
政府的公权力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电子政务”或“网上政府”工程,更是大大促进了公权力的网络化行使。
此外,证券交易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上交易,较之普通电子商务更是广泛深刻关涉用户的重大经济利益。
网络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病毒问题以及黑客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法治建设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
二、互联网上的言论表达自由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使用电子邮件(E-mail)、论坛(forum)、电子布告版(BBS)、聊天室等工具来发表自己的言论。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们在网上使用的大多是假名,所注册的个人信息也大多不是真实的。
因此,大量网络使用者在网上发表宣传性政治言论、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等等。
一方面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不易受到诸如报纸等媒体的新闻检查和版面制约,为网民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之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公民言论自由的更好实现;公民可以在网上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献计献策,也可以对国家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更好的监督。
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网上发布反动信息,发布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言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网络上信息的无限性、无国界性和网站经营者对网上信息的部分不可控制性,发表信息者的虚拟身份以及由此产生的侥幸心理,在网络上应给予人们较之物理空间而言更为广泛的言论自由,在言论自由与其他权利冲突时,利益衡量的天平可适当偏向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不能忽视它的负面效应。
《宪法》第51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言论表述自由至少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国家的限制,即来自公权的限制,通常包括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国家保密法律、新闻检查法律等;(2)民事主体享有的某些民事权利的限制(即来自私权的限制),主要包括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包括人格权在内的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
[4]由于网络空间的人机分离性,对于在网上发布危害国家安全和侵害公民人格权益的当事人我们很难追查,所以同时应赋予网络服务商一般审查义务,一旦发现或是经人通知,应立即采取措施删除该信息或者禁止该信息被第三者访问。
三、互联网上的犯罪控制 (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目前类似计算机犯罪的名称有好几个,如电脑犯罪、网络犯罪、信息犯罪等等;[5]对于计算机犯罪的内涵之揭示差别更大。
计算机犯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指一类犯罪,就如同“经济犯罪”、“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一样。
有学者认为,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也有学者认为,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为:“行为人依计算机的特点而故意或过失地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以暴力毁坏他人正在依计算机特点使用中的计算机及其设备,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同时该学者认为计算机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行为”和“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行为”。
[7]笔者同意将计算机犯罪进行分类,但是上述定义中的“以暴力毁坏”这一限制似乎没有必要。
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借助计算机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所实施的侵害国家或他人合法权益,或者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所实施的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empirenews.page--] 行为人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手段的智能化。
与传统的犯罪形式相比较,行为人所使用的更多的是知识和技术,而不是暴力与凶残。
[8]像计算机“黑客”,他们的技术甚至比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还要高。
正是由于犯罪手段的智能化,使得对于这种犯罪的追查变得困难。
(2)犯罪主体的低龄化。
从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年龄分布来看,以中青年居多,并有低龄化趋势。
据统计,在美国计算机犯罪者的年龄区段为18至46岁,平均为25岁;我国的计算机犯罪者,平均年龄也是25岁。
[9]上文中所述的“冲击波”病毒的编写者,据报载也只有18岁。
(3)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面大,[1][2][3][4]下一页一旦当事人实施了该行为,可能给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失或无形损失。
在互联网上针对大额的交易或金融机构所实施的犯罪,其数额十分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一般普通型犯罪。
在互联网上传输病毒可能造成很多的局域网瘫痪或是数百万的计算机设备损害。
(4)犯罪侦察的困难性。
这主要是因为,犯罪主体技术高超、作案手段隐蔽、逃避犯罪的能力很强;电子证据的采集和认定很困难;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也可能导致跨国犯罪的产生,无法实施有效的侦察,这对于打击犯罪也很不利。
目前计算机犯罪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利用计算机来实施的犯罪,这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例如网上销售伪劣产品、侵害他人商业信誉、做虚假宣传、侵害金融秩序等等;利用计算机实施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行为,例如网上盗窃、诈骗、敲诈勒索、侮辱诽谤他人等等。
(2)针对计算机实施的犯罪,例如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互联网上传输计算机病毒等等。
(二)计算机犯罪对我国法律的冲击及可能对策计算机犯罪对我国现行刑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刑法对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不够,是否应该增加新的罪名以及增加哪些刑法罪名值得讨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犯罪手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是否应该对传统的认定犯罪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此外,刑事司法实践需要面对跨国计算机犯罪的管辖问题,分析传统型犯罪的计算机化现象,认定互联网上的共同犯罪问题,解决证据收集和认定等方面的新问题。
我国刑法目前并没有对计算机犯罪做出明确规定,《刑法》中只规定了3条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行为,即第285、286条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
另外,为了与刑法相配套,我国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重要的有: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以及2002年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empirenews.page--]针对计算机犯罪的新特点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状况,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防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因为涉及管辖、犯罪认定等问题需要国家间的协商和合作;二是要完善充实我国刑法、行政法规中处理计算机犯罪的相关规定;三是应该考虑制定专门的立法来控制计算机犯罪,实际上目前世界上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已有很多,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于1978年通过了第一个计算机犯罪法,至1987年,美国已有47个州完成了有关立法,1984年,美国通过了《非法使用电脑设备、电脑诈骗及滥用法》。
英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计算机立法。
[7]最后,应该加强刑法理论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研究,为修改旧法、制定新法和改进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