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体会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1)《总体方案》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教师,但从事着接触学员的一线工作,更要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实质,以《总体方案》的标准要求自己。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争做教育评价改革的排头兵,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新时代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汇总《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
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多篇
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多篇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一篇一、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要求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从事三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蕴含的意味。
如果说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统编新教材的实施、教研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相继推出新政,极大地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但是,教师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轻德育、体育、美育,重分数轻能力和素养,“刷题”、“机械记忆”、“不注重实践”等等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提出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要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要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学。
浅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考
浅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考发布时间:2023-03-28T03:51:20.78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1期作者:王儒红[导读] 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距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众所周知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注重智育轻视德育,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而轻视对其能力培养,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综合育人效果发挥得不足,教育评价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怎么办?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130051“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应当说“立德树人”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代的主题。
“立德树人”是我国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立德树人”首次进入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距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众所周知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注重智育轻视德育,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而轻视对其能力培养,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综合育人效果发挥得不足,教育评价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怎么办?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进。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在全面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上下功夫。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因此,必须把培育立德树人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使其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全文解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全文解读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本文将对该意见的全文进行解读。
一、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定位该意见首先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中国教育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在发展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意见中,教育部明确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素养等;强化实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
三、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的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和比例的适度;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推动学科融合;推动创新课程的开发,包括信息技术、创业教育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意见中指出教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
具体要求是:加强教师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个性化发展本意见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为此制定了具体举措:推动综合评价改革,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落地最后,意见强调了组织领导的重要性。
各级教育部门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加强统筹推进工作;加强督导评估,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支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
读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意见后,感觉教育的重心由重探究、重知识、重能力转变到重
德育上来了。
如: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理念。
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
育人目标上来。
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
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
化学习需求。
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
课时或学分。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
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知理解。
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
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
“创新育人”为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育元素,联系实际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有机结合,让核心价值观深入其心,贯穿其行。
教育部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1.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道德的引领。
立德树人,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 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才华、有担当的青年的接力奋斗。
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立德树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石。
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国民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1. 强化道德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要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通过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
例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的力量。
3.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4. 创新德育方式。
德育方式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
如开展主题班会、道德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践行道德。
5.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6. 加强家庭教育。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语文论文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宋玉堂宋玉堂,中学高级教师,山东潍坊七中校长兼党委书记。
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了多篇教学和管理论文,主持编写数十种教学专著和校本教材。
由于业绩突出,先后获得了“全国百佳创新型校长”“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基教二司司长郑富芝近日又对这个政策的出台、解读及实施,回答了有关记者的提问。
那么,在过去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校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又有哪些思考与实践呢?一.制度育人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德国“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义纲要》中明确指出:“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学校要正常运行,需要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制度建设就提上重要的议事议程。
几年来,围绕着仪容仪表、诚信考试、安全问题、公物保管、环境卫生、文明就餐、内务整理、尊师爱生等常规管理和班级绩效考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校规校纪。
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班容风纪,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乌申斯基在《“祖国语言”教学指南》中说:“在学校中应有严肃的管理,容许说笑话,但不能让整个事业变成笑话,温和而不谄媚,公平而不吹毛求疵,仁慈而不软弱,有秩序而不拘泥,主要的是真正有理智的活动。
”针对违纪学生,我们也出台了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
但在执行时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还是要以教育转化为主,不能用不文明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
管理者要深谙“教育是慢的艺术”的道理,允许学生在犯错与改错中成长。
二.仪式育人仪式即教育。
多年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学校师生数量比较庞大,受各种因素制约,很难集中起来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活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谈谈教师如何做到立德树人(通用6篇)
谈谈教师如何做到立德树人(通用6篇)篇一谈谈教师如何做到立德树人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可见,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
在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后,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不是教师的专属名词,亦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属名词。
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思想与理念。
只要是社会的人便是有资格作为教育者的。
只有当引起全社会重视时‚立德树人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
第二,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即是具备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
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于自己的爱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会当作是一次精神的娱乐。
当教育工作成为教师的精神娱乐时,教师会便会无怨无悔地投入。
当教师每一次面对学生,每一次面对家长,每一次面对社会,才会心无挂碍。
第三,具备独特的魅力素养。
其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经意间感染他的学生,使其在耳濡目染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
农村学生不比城里学生,可以生活在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学习环境,他们大部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接受着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思想,唯有靠教师来影响他们。
人格魅力主要包括品德、才学、风度三方面。
然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完善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磨练练就,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二,个性魅力是德育的关键。
独特的魅力是需要思考需要时间来培养,作为教师不但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因地制宜,灵活的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切不可锋芒太露而使家长对教师产生反感心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最近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这个意见非常重要,因为它关乎到我们的教育事业,关乎到我们的未来。
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意见,把它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我们的品德,让我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人。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这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如何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教育部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我们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比如说,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我们要加强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说,在英语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在招聘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品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在培训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在家庭中,要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在社会上,要关注教育的发展动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为我们的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是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
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
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
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研究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
在工作中不断研究,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
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度生死,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
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动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目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勉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doc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未来,关乎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否,正如蔡元培先生说的这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教育,即教书育人,在我看来,莫若育人教育,培养怎样的人当是我们做教育的初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年4号文)的颁布,感受到了国家对立德树人的重视,并从学校的教材编排、教师培训、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资源配置、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全方位地促进全员育人机制,把德育放在首位去重视,并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心得体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体会》(..)。
此意见的出台,引领我们学校教育要更加重视德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爱自己,爱社会,爱国家,具有个人修为,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初学段,要将价值观融入活动中,深入浅出地渗透德育教育,在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自然受到育化,而不是生硬灌输,一味迎合。
同时,德育也应在每一个学科教学里自然渗透,而不是为了育而育,使教师认识到学科教学是基于育人观念下的知识教学,育人教书,追求润物无声,无痕般地使学生受到育化。
这也给我们教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人先育己,优师才能育良才,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怀一颗挚诚之心,拳拳爱国之心,慢慢责任之心,育我泱泱中华儿女,教育至上,人至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全文解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全文解读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部分。
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关怀,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本文将对这篇重要文件进行全文解读。
首先,教育部在意见中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根据这一文件,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包括道德、智慧、身体、美感和劳动等方面。
这意味着学校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其次,文件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首先,教育部强调了课程改革的均衡性原则,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并避免重视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其次,文件强调了课程改革的前瞻性原则,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引入新领域和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
最后,文件还强调了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原则,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文件还对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先,教育部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向上、友爱宽容等核心价值观。
其次,教育部还强调了智育的重要性,即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课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教育部还强调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操。
在课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
此外,文件还提到了课程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首先,教育部鼓励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其次,教育部要求学校注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
最后,文件还提到了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的评价。
在课程改革中,教育部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角色。
教育部要求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立德树人的过程,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摘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探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及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广泛开展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这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素养。
本文将分析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和目标,并探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及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主要包括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新型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素养。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强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拓宽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品德、人格和综合素质。
通过全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为了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心得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面加强德育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思政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是关键1.1 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思政课作为一门涉及思想、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做到立德树人,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1.2 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实效。
1.3 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时事政治动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思政课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2.1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思政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热点,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2.2 探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政课内容不应该停留在理论的纸面上,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热点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3 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讲解思政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讲解,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形象,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三、思政课教学方式要多样化3.1 倡导启发式教学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上,更要倡导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情景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
3.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政课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800字5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800字5篇总结心得是反思过去经验的有效方式,让我们能够不断进步,心得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8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800字篇1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
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
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心得体会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心得体会。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
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
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心得体会《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心得体会》。
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5篇
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5篇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 ]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2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4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10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5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矢志不渝铸师魂.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高校老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心得体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
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
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我认为这个文件会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认真领会,扎实落实。
如果能够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关心教育,把顶层设计和群众探索结合起来,教育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