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造型艺术

合集下载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
现代设计(Design),从 中 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 编 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艺美 艺 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现代设 术 计或工业设计,是20世纪中叶 种 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涉及范围 类 十分广泛。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大致包
括以下三个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内容: 中 其一是产品设计,从家具、 编
餐饮、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 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 艺 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术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将造型艺术 种 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工业 类 产品艺术化。
的总称。
工艺美术直接受到物质材
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具有鲜 中

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 艺
工艺美术品的范围极其广 术

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 类
三大类:
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
常生活实用品,这些用品多是 中 编
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或者

说,它们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兼 术
有观赏的功能,如漂亮的绣花 种
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 种 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类
二、表现性与形式美
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 中 艺术,它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 编 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 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因此, 艺 表现性是实用艺术一个重要的 术 美学特征,也构成了它与戏剧、 种

小说、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 区别。
枕头、美观的玻璃器皿等;

另一类是民间工艺美术
品,它们采用的原材料一般 中 比较普通,工艺比较简单, 编
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供实 艺 用,又可供观赏,如竹编器 术

件、草编器件、泥塑、木雕、 类
剪纸等;
再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艺术,它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突出了美学视角下的独特魅力。

园林景观设计以美学为中心,融合了建筑学、植物学、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对空间、形式、色彩、材料等元素的艺术处理,打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更要注重空间的美学品质,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唯美性: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整体美感,追求景观的线条、形态和色彩的和谐统一,营造出艺术感十足的景观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师通过对景观元素的精心配置和组合,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艺术。

3. 表现性:园林景观设计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艺术表现来突出景观的独特韵味。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精心选择和植物造型的艺术处理,营造出色彩丰富、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还注重通过雕塑、水景、灯光等艺术手段来丰富景观的表现形式,从而表现出景观的独特艺术魅力。

4. 周围性: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还体现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上。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注重景观与建筑、道路、人流等周围环境的和谐整合。

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和布局来改善周围环境的美感,从而提升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感,更要注重对生态、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和表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艺术。

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净化。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它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为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与技术,也呈现了独特的审美特色。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园林景观三个方面探讨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一、建筑结构故宫建筑的结构以"三进式"和"五进式"为主,形式庄重端庄,中轴线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故宫采用的是传统的均贴式榫卯结构,木料选择优质的整根杉木,通过榫卯的嵌合将各根木材牢固地连接起来。

建筑结构稳固耐久,具备抗震能力。

故宫建筑还采用了严格的平衡原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施工技术,实现了建筑主体的重心均衡,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装饰艺术故宫的装饰艺术是其建筑魅力的核心所在。

建筑外观以砖木结构为主,以黄色琉璃瓦为覆盖材料,色泽明亮,质地细腻,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宫殿内部的装饰则以彩绘,雕刻和镶嵌为主要手法,细腻华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彩绘是故宫建筑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之一。

彩绘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为基础,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创造出壮丽绚丽的艺术效果。

宫殿内壁上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有景物、人物、花鸟等各种题材,每幅画都精雕细琢,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雕刻是故宫建筑中另一个重要的装饰艺术形式。

雕刻出现在宫殿的门、栏杆、柱子等部位,造型各异,富有立体感,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工艺的精湛和独特。

镶嵌是故宫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

镶嵌使用珍贵的宝石、玛瑙、琥珀等材料,将它们镶嵌在器物表面,形成精美华丽的图案。

镶嵌工艺既考验工匠的技巧,又需要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有深入的了解,制作出的作品具备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三、园林景观故宫的园林景观也是其建筑艺术与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以"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中"山水之气"的观念。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花窗是园林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元素,具有浓郁的缘深意趣,展现出苏州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技艺。

花窗,即在园林建筑中设有细小的花形窗户。

它以奇特的造型和精细的细节而著称,常见的形状有莲花、菱形、圆形等。

花窗是园林中一种独特的装饰元素,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在夏季,花窗可以起到通风和透光的作用,让园林更加舒适宜人。

花窗的形式多样,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莲花形花窗是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以莲花的形态为基础,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莲花形花窗由细长的木条拼接而成,每根木条上都雕刻着精细的花纹,形成了丰富的图案和层次感。

莲花形花窗通常用于园林中的亭子、廊房等建筑物中,为这些建筑增添了一份雅致和温馨。

菱形花窗是另一种常见的花窗形式,它以菱形的形状为基础,设计出纷繁复杂的图案。

菱形花窗由细长的木条组成,木条之间密集排列,每根木条上都刻有精致的纹饰。

菱形花窗常用于园林中的墙壁和门窗上,使整个园林充满了韵味和活力。

花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它展现了园林艺术的高度精细和独特之处。

花窗的设计精巧细腻,图案丰富多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窗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起到通风和透光的作用。

花窗使得园林更加生动和有趣,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花窗具有独特的形神之美,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人文情怀。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致的细节而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亮点。

它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为园林增添了一份雅致和温馨。

花窗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使园林更加舒适宜人。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是中国园林文化的一大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案例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案例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案例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装饰艺术起着点缀、装饰和烘托的作用,它丰富了建筑形式,增加了建筑的审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故宫。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故宫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宫廷建筑的屋顶、墙壁和门窗上。

故宫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飞檐造型,这些飞檐以及它们上面的雕刻和彩绘都是故宫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故宫的墙壁和门窗上也有许多精美的装饰图案和雕刻,它们以纹饰和花卉图案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各异,给整个宫殿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第二个案例是园林建筑的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装饰艺术方面也有着独到的成就。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廊、亭、楼、阁等建筑物的雕刻和彩绘上。

苏州园林中的彩绘和雕刻大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人物形象也常常出现。

这些雕刻和彩绘不仅精细细腻,而且栩栩如生,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第三个案例是寺庙建筑的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大都有着浓厚的佛教氛围,装饰艺术也是独具风格。

例如,丽江古城中的九华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九华寺的墙壁上有着丰富的佛教图案和彩绘,这些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佛教信仰,给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感觉。

此外,九华寺的建筑物上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它们以佛像、莲花和云纹等为主题,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案例。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风格。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色

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色

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特色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基础,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的一些主要特色:1.山水交融:中国园林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山水相依”,追求自然山水的美。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

2.借景生趣:园林建筑巧妙地利用远处的自然景观,通过借景的手法,使园林景观显得更加开阔和生动。

3.诗情画意:园林建筑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植物、建筑、道路等元素的配置,创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画境。

4.精巧的布局:园林建筑的布局讲究变化和对比,采用曲折的道路、高低错落的空间、幽深的巷道等手法,增加游人的探索乐趣。

5.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园林建筑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宏伟的宫殿,又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还有供人休憩的廊桥等。

6.寓意丰富的园林命名:园林中的建筑、景点常常以富有诗意的名称命名,寓意深远,充满文化内涵。

7.精美的园林装饰: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包括雕刻、绘画、书法等,这些装饰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8.社会功能丰富:古代园林不仅是皇族和贵族的游玩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交流学问的场所,具有丰富社会文化功能。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习题及方法:1.习题:古代中国园林建筑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园林建筑的介绍,特别是关于山水相依、借景生趣等概念。

答案:古代中国园林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山水相依”,追求自然山水的美。

2.习题:请简述古代中国园林建筑中诗情画意的营造手法。

解题方法:参考课本中关于园林建筑的诗情画意部分,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古代中国园林建筑通过山水、植物、建筑、道路等元素的配置,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画境。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中国园林:自然美建筑美和文化美.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阿拉伯园林特征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的格局.舞蹈属于表情艺术表现艺术动态艺术.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工艺美术又称为实用艺术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的时间艺术.表现艺术:表现的是思想情感.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度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的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是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审美特征:造型艺术: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表情艺术: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中国画的特征:a.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上或绢帛上作画 b.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可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c: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d:从根本上讲,中国话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的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在近现代艺术理论中最主要的分类方式:a: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b: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c: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分为表现艺术(音舞建筑抒情诗等)和再现艺术(绘雕塑戏剧小说)d: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象为依据,可分为动态艺术(音舞戏影)和静态艺术(绘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e: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刚兴起的一种新分类方法,其可分为视觉艺术(绘雕摄建工艺等),表演艺术(音舞戏)f: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可分为实用艺术(建园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雕摄书)表情艺术(音舞)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1。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5.体量对比 苏州园林假山上亭子体量很小,显得山势雄伟, 假山周围树木不能太大,以免使假山显得矮小。 苏州河-昆明湖 6.色彩对比 红-绿,黄-紫,蓝-橙 为对比色。 皇家园林建筑红色宫墙-绿树 7.质感对比 不同材料之间质感能形成对比。 8.明暗对比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空间的明暗对比 9.形象对比 有长宽、高低、大小、粗细、方圆、 刚柔的不同形象的对比。 10.动静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二)调和 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和达到 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
2.材料的统一
堆假山的石料、建筑小品制作的材料都要求 统一。 例如沈阳植物园中的建筑和小品多处为仿木 结构,多样统一。
3.线条的统一 堆叠假山的线条要统一。云南石林为纵线条, 无锡杜鹃园黄石假山为横线条。 4.花木的统一 全园要有基调树种,分布广,数量多,起到 统一的作用。 二、调和与对比 (一)对比 在造型艺术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作比 较,叫做对比。
四、比例与尺度 数字比例:①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 拉斯学派“黄金分割”称为最美的线段 1: 0.618,应用于古希腊建筑中。 ②2、3、4、5的平方根等 (一)比例 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在体形上具 有适当美好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 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与 景物、景物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密林与草地构成的疏密对比
佛香阁与长廊构成的方向对比

苏 州 园 林 中 的 竹 石 小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假 山 与 亭 子
中 国 的 皇 家 园 林 建 筑
同一种树木群植产生的协调感
明 、 清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故 宫 御 花 园 平 面 图
遥看南湖岛与廓如亭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2.3变幻的虚景
拙政园的植物布置也很有讲究,保证在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木盛放。春天有海棠的美丽,夏天可以观赏荷花的高洁,秋天可以陶醉在枫叶之中,冬天可以观赏在雪中不畏严寒的梅花。这样,游人无论在何时来到拙政园,都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更激发了游人在不同季节欣赏拙政园的欲望,领略风景变幻的动态美,每次游览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景物虽实,但具有变幻之虚,是其它景点所无可匹敌的。
苏州园林形成因素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几何元素、建筑物体、植物、装饰等方面的符号与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为园林艺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讨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几个典型符号和象征意义,探索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园林艺术中常见的建筑形式。

它们通常以华丽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造型出现在园林中。

亭子代表着庇护、休憩和欣赏景色的场所,承载着人们对于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园林中,亭子的设计和造型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角梁、斗拱、飞檐和艳丽的彩绘等元素常常出现在亭子的建筑结构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

同时,亭子也经常以特定的名字命名,比如“漱玉亭”、“听泉亭”等,这些名字寓意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二、水景水景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园林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象征着生命与流动的象征。

水池、池塘、湖泊等水体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景观布局,在园林中创造出优美的景致,并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水景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象征着生命和活力,还代表着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和“五行”理论。

水景的设计往往追求平衡与和谐,通过水的流动和声音的轻缓传递出宁静、安详的意境。

同时,在水景中常常会有小桥、石亭或者假山等景观,这些元素与水景的融合体现了园林艺术中的工艺审美和规划技巧。

三、石头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石头被广泛运用,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石头在园林艺术中既是建筑材料,也是装饰材料,不论是真石还是假山,都能创造出丰富而独特的景观效果。

石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坚韧和持久,也代表着大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的变化。

在园林中,石头的运用往往追求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谐,通过巧妙的摆放和雕刻,使石头成为整个园林的独特点缀。

同时,一些名贵的石头还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如玛瑙代表着美好和富贵,琉璃石象征着聪明和智慧。

园林建筑小品案例赏析与分享

园林建筑小品案例赏析与分享
2 展示主题
小品可以表达特定的主题或故事,通过设计元素和空间布局来展示。
3 增加艺术性
小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增加园林空间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小品案例1 :xxx园林
石头园艺小品
竹林小品
通过巧妙地利用石头和植物, 打造出一个独特的石头园艺 小品,给人以静谧的美感。
采用竹子和石头等材料,创 造出一个仿佛置身于竹林中 的小品,带来清新的自然氛 围。
园林建筑小品案例赏析与 分享
园林建筑小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手法,展示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次分享将介绍小品的定义、特点以及其设计的目的。
设计背景
园林建筑小品的出现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美的崇尚。它融合了建 筑和园林艺术的元素,通过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景观。
雕塑小品
运用雕塑艺术的手法和形式,创造出一个富有艺术感的雕塑小品,给人以高雅和品位的感受。
小品案例3 :xxx园林
1
日出小品
通过布局和材料的运用,展现出太阳冉冉升起时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与 希望的氛围。
2
雪景小品
通过利用不同材料和植物的白色,再现冬日中雪景的美丽和纯洁,给人一种宁静 和清爽的感觉。
小品的定义和特点
1 独特性
每个小品都是独一无 二的,具有独特的造 型、材料和风格。
2 表达性
小品通过设计语言和 艺术手法,传达出设 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3 互动性
观赏者可以通过与小 品的互动,产生共鸣 与情感上的交流。
小品设计的目的
1 营造氛围
小品通过独特的景观和材料,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心灵的宁静。
水景小品
将水与石头巧妙结合,打造 出一个宁静而悠然的水景小 品,给人以放松和大自然融 为一体的感觉。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建筑和园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体现。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一、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之一。

它不仅是建筑与文化艺术的综合体,还与中国古代文明同源。

传统建筑的特点是造型优美、材料讲究、装饰繁复,以及讲究格局、占卜和风水。

1.造型优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优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形状上。

古代中国建筑大都重视“大”、“高”、“重”,建筑规模宏大、高大精致,富于变化。

同时,建筑的形状也是多样化的,常见的包括四合院、歇山式、悬山式、攸式、庑殿式等。

2.材料讲究古代中国建筑材料的选用,非常讲究。

常见的材料有木材、石材、土坯、灰泥等。

其中,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木结构建筑在抗震和保温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特性。

3.装饰繁复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讲究色彩、纹样和造型,常见的装饰有彩画、砖雕、石雕、木雕、壁画等。

这些装饰在建筑上的运用,不仅使建筑更加美观,更是向人们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4.讲究格局和风水格局和风水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十分注重的方面。

传统建筑的格局常常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人文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风水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建筑的选址、方向和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

二、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园林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之一。

传统园林主要有四大特点:即注重空间层次感、重视景点设置、建筑和园林相融合、强调意境和修养。

1.空间层次感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主要体现在布局和景点设置上。

一个好的园林,需要从大局出发,先规划园林的整体格局,再根据景观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景点。

传统园林往往采用“东、西、南、北、中五向式布局”,即一个主楼或亭台,四周配上花草树木。

2.重视景点设置景点是传统园林的灵魂所在。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_疏友斌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_疏友斌

收稿日期:2006-01-12作者简介:疏友斌(1963-),男,安徽桐城人,淮南市园林管理处工程师.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疏友斌(淮南市园林管理处,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都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建筑与环境巧妙融揉,注重通过借景等手段创造艺术境界。

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类型;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1;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6)02-0111-040 引 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古典园林受到世界的欢迎,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古典式园林建筑。

我国的造园传统,园林的艺术造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叠山理水和建筑的式样来构成的。

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都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1~3]。

1 我国园林发展史要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首先要了解中国园林发展史。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

早期的园林建于自然中,灵台、灵沼、灵囿、上林苑、甘泉宫具有多种功能,充满了求仙的神秘气氛。

汉代后期造园逐步消失神秘气氛以大自然为师法对象。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文人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大都崇尚玄谈、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景物和诗文、山水画开始出现,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私家园林应运而兴,造园艺术的写意创作方法开始萌芽,建筑布局大都疏朗有致,因山借水而景。

唐代已有文人参与造园的事例,如著名的“辋川别业”即由诗人王维亲自规划,建筑物配合自然山水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景区,并以诗画情趣入园,因画意而成景。

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园林艺术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园林艺术有哪些特点
视线引导:通过巧妙的视线引导,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
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中庸、仁爱等理念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超脱等境界 佛教思想:宣扬慈悲、智慧、解脱等教义 民间信仰:崇拜自然、祖先、神灵等信仰
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地形地貌 借景抒情:通过建筑和园林展现自然美景,抒发情感 融合自然:将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追求意境:通过建筑和园林营造诗意般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X




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木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适合地震频发的地区 木结构易于加工和组装,便于大规模建设 木结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如斗拱、梁柱等构件的精美雕刻和彩绘
主次分明: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布在两侧 均衡对称:建筑群左右对称,形成稳定的视觉效果 空间层次:通过庭院、走廊、门洞等元素,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环境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选址:注重风水,选择背山面水、地势平坦的地方 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主次分明,秩序井然 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装饰,富有韵律感 色彩:以红色为主,象征吉祥、富贵、平安 园林艺术:注重山水园林,追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山水园林:模仿 自然山水,追求 自然美
植物配置:注重 植物形态、色彩 和季节变化
儒家思想:强 调和谐、中庸、
仁爱等理念
道家思想:追 求自然、无为、
超脱等境界
佛教思想:宣 扬慈悲、智慧、
解脱等教义
地域文化:各 地区的风俗习 惯、民间艺术 等对建筑和园 林艺术的影响
建筑与园林艺术的融合:建筑与园林艺术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谈谈建筑与园林的艺术

谈谈建筑与园林的艺术

谈谈建筑与园林的艺术建筑与园林素来是不可分割的艺术,在中国的园林发展中,建筑与园林始终是统一融合的。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影响之下,建筑园林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符号显现出艺术的美感,创造古典园林的意境,阐释了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内涵以及艺术的独创性。

标签:建筑;园林艺术;统一融合1 园林与建筑景妙何在?曰: 妙在知与不知之间。

知者,知其妙,悉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

一语道破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无论是景观的构置还是意境的创造,中国园林构成中,建筑与园林是不可分割的。

建筑被誉为“历史年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园林是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就定义说,园林与建筑是必然,相关联的; 就分类说,园林与建筑是混合的; 就形态本质说,园林与建筑是一个要义,亦是分离的;就历史的变迁说,园林与建筑艺术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观; 就未来的生活导向与发展说,建筑、园林、城市是一个整体,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生活和生存方式[1]。

2 中国建筑园林的发展建筑园林艺术的雏型,以殷周灵囿、狩苑形式的园林为标志,虽然起源已久,但真正可称之为规模园林的则从秦汉以后。

两晋、隋唐的铸就和积聚,南北朝时期出现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山水园之变革。

而中国园林由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则在隋朝。

以至发展到宋朝全景式地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山水宫苑。

到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园林达到顶峰,蔚为壮观[2]。

3 建筑与园林艺术融合3.1 建筑园林的权贵与奢华秦汉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始皇为了更好统治建立起的国家、政权和土地,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良材,在当时首都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建造了一处处规模巨大、华美绝伦的宫苑群,集享乐与维护政权于一体。

3.2 建筑园林的精神抚慰与个性的显现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历史的演变,园林艺术形态既然占踞一方,拥有一段供人栖息的空间,引人步入或驻足,它必然带给人们一种普遍的触景生情的精神抚慰。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

赏析苏州古典园林花窗形神之美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中的花窗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花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艺,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花窗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造型,成为古典园林中一道独具特色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人、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目光。

花窗,最初起源自唐代,当时盛行凿花窗、绣花窗、镂空窗等形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建筑装饰艺术。

它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题材,经雕刻或砖雕、石雕、木雕、竹雕等手工工艺制成,结合汉族建筑特有的屋檐、檐角、屋面、窗台等各个部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形式。

花窗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典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亮丽风景线。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窗,以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林为代表,造型多样,题材丰富,风格独特。

拙政园的花窗更是数量众多,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花窗之一。

在这些花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髓,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造型上来看,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窗多呈方形或六边形,结构简洁明了,线条流畅自然。

这些花窗的边框常常采用雕刻、镂空等工艺,精美细致的雕刻图案装点其间,如花卉、虫鱼、山水、人物等,栩栩如生。

这些图案不仅丰富了花窗的造型,还展现了中国文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题材上来看,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窗题材丰富,既有寓意深刻的文人墨客题材,也有描绘生活百态的民间故事。

苏州园林中的花窗大多以传统文人墨客和当地民间传说为题材,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等。

这些题材不仅丰富了花窗的文化内涵,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从工艺上来看,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窗制作精湛,工艺精良。

这些花窗常常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艺,如砖雕、石雕、木雕等,以及传统的绘画技法,如丹青、水墨等。

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三章 实用艺术

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三章  实用艺术

• 视觉设计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 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广 告设计。
二、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 实用性与审美性 • 表现性与形式美 • 民族性与时代性
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性 • 第一,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 • 第二,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
基本特点。实用为主,审美从属于实用,服 务于实用。 • 第三,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联系, 物质材料直接制约和影响实用艺术的发展。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 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 型美。
•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 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 装饰等。
空间
形体
均衡
节奏
色彩
装饰
•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 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 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工艺美术品包括:
• 经过艺术处理的日பைடு நூலகம்生活实用品
• 民间工艺美术品
• 特种工艺美术品
兽型器
彩陶王
工艺品应当具有实用性,审美性 寓于实用性之中。
实用工艺品应当适用、经济、美 观
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集中体现为 造型美
工艺美术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 时代特色
现代设计,从狭义上讲,也称为工 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 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设计
产品设计
• 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工业 产品艺术化
• 其本质是追求功效与审美、功能与形状、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 家具设计、服装设计、家用物品设计、办 公用品设计及工业产品设计
视觉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建筑造型艺术1.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

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园林意境特征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

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

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

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

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创作方法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对祖国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感情素质的提高。

技法问题只是创作的一种辅助方法,且可不断创新。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

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体物”的过程。

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

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

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

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

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

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

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

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

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

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

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

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

《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

“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

“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2.相地原是中国踏勘选定园林地域的通俗用语,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专论踏勘选定园址的《相地》一章。

相地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

计成在《相地》章的起首一节,介绍了他做相地工作的实际经验,突出了勘察中的关键事项,归纳为五个方面:1,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例如是否有山林可依?是否有水系可通?能不能与交通繁忙道路有一定的隔离?以及有无利用原有大树、植被等条件。

2,必须在勘察过程中同时展开造景构图的设想,不仅注意地形(如方、圆、偏、正),而且要注意地势(如“环曲”、“铺云”等动向趋势),以及“培高控低”利用的可能性,克服地形、地貌上的缺点来筹划方案等。

3,必须重视水文和水源的疏理问题,尤其是园林建筑布局必须联系园林理水,建筑才能获得有水面配合的优越性。

4,选地也必须考虑建园的目的性。

城市土地虽不是很好的造园环境,但鉴于便利园主兼享城市生活,还是可以选用;如选乡村土地造园,要便于眺望田野景趣,如选定不利于野眺的地位,就是相地的失败。

5,要十分重视原有大树等的保存和利用。

《相地》一章还把园址的用地归纳为六类即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进行评价。

计成认为最理想的用地是山林地,所谓“园地惟山林最胜”;最讨巧的用地是江湖地,只要“略成小筑,足徵大观”;最需要运用造园技法加以改造的,是村庄地,主要是地形的改造,所谓“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在郊野地中,以选“平冈曲坞”的丘陵地形而又有“叠陇乔林”的处所为佳。

至于城市地和傍宅地上选址建园,是为了“护宅”、“便家”的生活功能。

计成在论述其建园适宜的内容和设计意境等,都服从明确的功能目的。

3.布局园林设计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如园林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选择,山岭、水体的位置和大体轮廓的确定,不同功能用地的划分和衔接,活动和安静景区的布置,园林主景的位置、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安排等。

布局时须综合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使全园结构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统一体。

经过多个方案的比较,确定合适的布局方案,然后再作深入的设计。

布局是否合宜得体关系到建园的成败。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各国园林有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风格,式样上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

布局时采取何种艺术形式,要随建园意图和基地环境而定。

一般说来,一个园的艺术形式应该统一和谐,如果用混合式,在不同形式的过渡衔接上要处理得顺理成章。

有时可用“园中园”手法或集锦式方法,把不同的形式风格布置在一个整体园林中。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风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静观效果,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使游人在行进中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任何公园的布局都要首先考虑实用功能上具有共同性的一些问题。

例如出入口的位置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人流的集散,车辆的停放,行政管理区的位置,运输车辆的车行道,杂物堆放场等必须选址合适。

为游人提供停留、坐憩、饮食、公厕等的各种设施也要周密安排。

4.造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

概述“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

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

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

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

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

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5.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借景可分为: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