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刘辰翁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宋代:刘辰翁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关于作者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
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
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高中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
1.本词上阕所写音乐变化倏忽、千回百转。
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音乐变化的特点,并依次填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
(3分)乐声初发, ;转而骤然突变, ;继而由刚转柔, 。
2.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中评价本词描写的音乐“可以目听”。
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这特色。
(6分)3.听琵琶曲,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
(4分)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7分)(1)“崇清尚洁”自古就是贤者的精神守望。
陶渊明不适俗韵,于山水田园间觅精神之“桃花源”;刘禹锡喜爱“① ,草色入帘青”的清幽绿意,于一方“陋室”内求“无丝竹之乱耳, ②”的清雅心境;周敦颐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的一池清逸芳姿,更渴慕品格似莲之高洁。
(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应是一场潇洒而壮美的舞蹈:纵使不能像刘裕“④ ,气吞万里如虎”般驰骋沙场;不能像周瑜“⑤ ,谈笑间 , ⑥”般儒雅风流;但却可以像“⑦ ,鱼翔浅底”,以最美的生命姿态,在追梦路上,绽放精彩的人生。
答案解析1.(3分)示例:轻柔哀怨高亢激昂缥缈悠远(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2.(6分)评分要点:理解“目听”的意思(2分),结合、理解诗句合理(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3.(4分)苏轼被变化多端、起伏抑扬的琵琶曲触动(1分),心生对人世沉浮的慨叹(1分);白居易为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所打动(1分),感伤于琵琶女天涯沦落的遭际,心生同情与共鸣,自伤贬谪之痛(1分)。
苏轼《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8.这首词主要用手法摹写音乐,全词写出了琵琶曲曲调、、、等几个不同的变化阶段(请依次写出)。
(5分)9,同是写听者的感受,白居易的《尾琶行》结尾说“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词却道“无泪与君倾”,一个泪湿青衫,一个却是“无泪”,这样写,有什么相同的作用?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赏析】:《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词作品之一。
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
“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
“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
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
"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
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赏析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诗词较为有名的共有三首,分别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三首诗词赏析如下:第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反映执着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摹写精微 神韵天成——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赏析
76⊙⊙尹旭燕(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摹写精微 神韵天成——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赏析77诗词赏析抑。
“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
“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震颤着宛转错杂的声音,唯独彩凤不鸣。
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壁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
正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
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几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
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忍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
“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往往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
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
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以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水调歌头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敧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调歌头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译文及注释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引导语:对于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有关《水调歌头》的译文及赏析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杨炎正《水调歌头》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杨炎正《水调歌头》原文、注释、译文、鉴赏杨炎正杨炎正(1145~?),杨万里的族弟,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宁宗庆元二年(1196)中进士,被任以宁远主簿之职。
历任大理司直,知滕州、琼州。
其早年曾跟随辛弃疾,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常有唱和之词,人品、气节、词风也与辛弃疾类似。
著有《西樵语业》词集。
水调歌头【原文】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① ,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 ,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释】①何事:为什么。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译文】我手持酒杯面对欲坠的夕阳,在西风中沉默。
问西风,为什么所有胭脂都做了颜料,将荷花染得红艳艳?放眼望去,江水在暮色中苍苍茫茫。
离愁满江,已容不下远处飞来的大雁。
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在半醉半醒间,我愁怀难遣。
平生走过千万里坎坷的道路,行尽了大江南北,踏遍了浙西浙东。
人生如寄,我想像陶渊明那样归隐起来。
请问谁是收复中原的豪杰?谁能借给我浪迹江湖的小舟,让我做个钓鱼隐士?还是回头看看中原故土吧,归隐的决定不要下得太匆忙。
【鉴赏】此词是一首秋日感怀之作。
词人通过诉说自家身世,抒发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上片表达了秋日里词人的愁绪。
开篇两句写日落时分词人把酒临风,不觉心生愁思,忽发奇问。
“胭脂何事”一问,因发问无理反倒更为绝妙,暗指忧愁难以平复。
“放眼”三句,词人将心中之愁比作江水,极言离愁的深广,想象丰富,比喻形象贴切。
最后两句则与篇首“把酒”呼应,写词人想借酒消愁,却在似醉犹醒之间。
下片上承醉醒难分之意,抒写了报效国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理。
前三句词人自诉其人生道路。
“吾生”至“去作”几句,反映出词人因屡屡遭受挫折,未能施展抱负,以致黯然失意、憔悴不堪而又百般无奈的苦衷。
水调歌头原文
水调歌头原文“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
《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原文1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戴复古词作鉴赏戴复古在诗上是江湖派前辈,学贾岛、姚合,颇负盛名。
他的词和他的诗一样,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气势奔放,亦不乏舒快自然之作。
有《石屏集》,存词四十余首。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扰黄州、蕲州一带,南宋军队一再击败来犯之敌,民心振奋,一度造成了百载好机会的有利形势。
在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云楼。
此时戴复古正在武昌,登高楼而览胜,写下了上面这首词。
水调歌头原文2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着眼中秋月明、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原文、赏析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原文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苏轼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苏轼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是咏月佳作,表达诗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人间的眷恋之意。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苏轼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苏轼诗词赏析22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诗词赏析22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宋代〕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译文初闻一对爱侣亲昵地窃窃私语,在那灯火如豆的岑寂夜里。
旋即由爱生怨,絮絮叨叨说来道去,弹指间说得酸楚难抑,禁不住含泪哭泣。
忽然琵琶声变,如见气昂昂勇士出战,战鼓填填一马当先,驰驱千里无流连。
回首暮云已远在天边。
依稀有柳絮回旋无尽,在那寥廓的青天。
传来百鸟齐鸣,唯独听不到凤凰的啼啭。
声声高扬势如登攀,寸步竟有千重险,陡地一落千丈如坠崖,却又觉得身轻似燕。
难得你拨弄手指如有神,兴起风雨掀波澜,竟把世间冰炭凉热,一并搁进我的心坎,令我心潮涌起坐立不安。
推开琴任从琴师归去,我已没有泪水洒给你了——泪已流干。
【解析】序言对这首词的写作因由作了说明,是根据韩愈(字退之)的诗作《听颖师琴》改写而成。
隐括,指依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将原诗进行修改,使其符合词的文体形式。
韩诗如下:“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手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东坡改诗为词,更富有韵律感、音乐美,内容上也作了修改,既忠实于原作,又有新意。
赏析这首词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钱锺书先生曾将韩愈《听颖师琴》中的音乐描写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传诵的那几句著名的音乐描写作了比较,认为白居易只是用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间关鸟声、幽咽水声来比方琵琶声,“只是从听觉联系到听觉,并非把听觉沟通于视觉”;认为韩诗的音乐描写,那才是“心想形状如此,听声类型,把听觉转化为视觉了”。
诗歌鉴赏讲评 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 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 加隐括【1】,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2】,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 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13.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
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
品作一赏析。(6分)
【答案示例】 对比(2分)。本词所写的音乐忽而轻柔,忽而雄壮,忽而切
近,忽而悠远,忽而高扬,忽而低沉(1分,举出一例即可)。 《琵琶行》中,有“大弦”的骤急粗重和“小弦”的轻柔细密,有 “间关莺语”的流利宛转和“泉流冰下”的冷涩悲咽(1分,举出 一例即可)。这种手法,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 (1分),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1分)
不闻凤凰的鸣叫。
D.“推手”两句,写弹者奏罢,听者难以安适,已情
到深处而“无泪”。
A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序中的“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退之”指韩愈,
二人皆为作者所尊崇。
C
B.“跻攀寸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曲调由艰涩上升
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
C.“指间风雨”一语双关,既写弹奏情态,更蕴含着对
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
D.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
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
“蕴含着对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 理解失当。
13.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 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一种表现 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一赏析。(6分)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审美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审美赏析我们在分析之前,将韩愈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和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分别列出。
韩愈的诗歌如下: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苏轼的词如下: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从苏轼的这首词的小序看,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而来的。
但我对苏轼的词分析后,就可以知道二者的异同,懂得苏轼所说的“隐括”的意义(宋词中有一种奇怪的文体,叫"櫽括体"。
在词作中,就是将其它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
它不但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方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和文体观念)。
现在分析如下:词人首先写道:“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昵昵”即亲切;亲密。
唐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写道:“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意思是说,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
而苏轼这两句表面是写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亲昵地切切私语,卿卿我我的。
实际上是借这样的情景描写琴声的初始,也就是说,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苏轼这样写,就把听觉转换成视觉,既形象生动,也给词作营造了氛围。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8.这首词主要用手法摹写音乐,全词写出了琵琶曲曲调、、、等几个不同的变化阶段(请依次写出)。
(5分)9,同是写听者的感受,白居易的《尾琶行》结尾说“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词却道“无泪与君倾”,一个泪湿青衫,一个却是“无泪”,这样写,有什么相同的作用?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赏析《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词作品之一。
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
“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
“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
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
"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
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欣赏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欣赏苏轼这首词的“隐括”,即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曲词,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欣赏下。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宋代: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译文及注释译文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
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
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
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
这时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
弹者好像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
弹者把琵琶一推放下,散去的听众无不为之流泪,君章质夫无不为之倾心同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
隐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
词的檃括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宋人常有此类作品。
昵昵:音逆,古音尼。
象声词,形容言辞亲切。
尔汝:表亲昵。
填然:状声响之巨。
青冥:①形容青苍幽远。
原文注音: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宋代〕[拼音版]
《水shuǐ调diào歌ɡē头tóu·昵nì昵nì儿ér女nǚ语yǔ》苏sū轼shì〔宋sònɡ代dài〕欧ōu阳yánɡ文wén忠zhōnɡ公ɡōnɡ尝chánɡ问wèn余yú:“琴qín诗shī何hé者zhě最zuì善shàn?答dá以yǐ退tuì之zhī听tīnɡ颖yǐnɡ师shī琴qín诗shī最zuì善shàn。
公ɡōnɡ曰yuē:此cǐ诗shī最zuì奇qí丽lì,然rán非fēi听tīnɡ琴qín,乃nǎi听tīnɡ琵pí琶pá也yě。
余yú深shēn然rán之zhī。
建jiàn安ān章zhānɡ质zhì夫fū家jiā善shàn琵pí琶pá者zhě,乞qǐ为wèi歌ɡē词cí。
余yú久jiǔ不bú作zuò,特tè取qǔ退tuì之zhī词cí,稍shāo加jiā隐yǐn括kuò,使shǐ就jiù声shēnɡ律lǜ,以yǐ遗wèi之zhī云yún。
昵nì昵nì儿ér女nǚ语yǔ,灯dēnɡ火huǒ夜yè微wēi明mínɡ。
恩ēn怨yuàn尔ěr汝rǔ来lái去qù,弹tán指zhǐ泪lèi和hé声shēnɡ。
忽hū变biàn轩xuān昂ánɡ勇yǒnɡ士shì,一yì鼓ɡǔ填tián然rán作zuò气qì,千qiān里lǐ不bù留liú行xín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原文及翻译导读:一、《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原文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二、《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原文翻译
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
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
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
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
这时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
弹者好像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
弹者把琵琶一推放下,散去的听众无不为之流泪,君章质夫无不为之倾心同感。
三、《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