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奇妙的组合4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5.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2013)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5.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2013)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造,学会将不同的物体进行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组合的基本方法,如拼贴、叠加、变形等。

2.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组合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组合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巧妙组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各种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组合作品,引发学生对组合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物体组合的基本方法,如拼贴、叠加、变形等,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创作: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自由创作,将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组合。

4. 交流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组合的基本方法拼贴叠加变形2. 创作要求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关注生活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家后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一幅组合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孩子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分享,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组合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能有些紧张,下次可以适当延长实践创作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如何参与和学习。

这个环节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美术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美术试题及答案.

五物下册人教版龄WK 及答案1亨利、摩尔是现代家代表作品有《2.齐白石不仅是一位家》最终成为他的代表作品。

还是一位家、篆刻家和2.齐白石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国际和平奖”1953年被授予“"称号。

1955年获得3.马蒂斯被评论家称为“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

5.马蒂斯的绘画在造型上的特点是在色彩上注重。

”的代表人该派画家作品6.《王者之悲》和《小鹦鹉与美人鱼》届于他的类作品7.门采尔是的概念国著名画家 他的素描代表作品是《两个中国香炉》7.色彩对比8挂虎是省的民间美术作品。

9.《牛头》属于 作品作者是bc 作品 作者是是 人10.《吉他》属于是人11.牙刷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a.12.连环画用漫画方法进行表现也称为。

13.14.描绘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在西方的绘画中叫 强烈的色彩对比会使画面产生画在中国绘画中叫15.《吴中山水图》作者是朝的。

《柳桥独步》的作者是中国画家16.中国画中的近山和远山 的区别。

的区别也有的区别还有17.在中国花鸟画题材中被认为是代表高杰品质的“四君子”有I 田18. 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之一是 和和可刻的材料制作出的各种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的总称是用可型的19.雕塑可分为两类前者可供四面欣赏后者只能从一面去欣赏。

20.《卢舍那佛头像》属于国家《摩西》的作者是类历史上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石窟他是《圣堂》的作者是21.1969年美国人他是成为人22浙江宁波保国寺采用“ 构。

”逐层向外托是我国古代建筑所常用的一种独特结23.《地动仪》作者是 》他是朝代是国人.《走下楼梯的女人》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代表做是《 的油画作品。

24 .曾候乙墓编钟是由制成的是时期的作品。

和25.三彩骆驼载舞俑是代的陶器作品。

26.古根海姆博物馆把珍贵的钛用到了建筑表面上被人称为“27.原子球是的最著名的建筑。

28.列举齐白石的作品至少四幅种类不限。

答案1英雌塑家《着衣母婴卧像》《女人座像》2.画家书法家诗人虾3.人民艺术家4野兽派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5夸张简练色块的组合对比夸张的装饰色彩6剪纸7色彩的对比是指俩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教学设计3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教学设计3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5. 奇妙的组合》是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将不同的物体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组合方式,如大小组合、上下组合、前后组合等,以及不同物体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组合创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组合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组合,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组合案例,分析其组合方法。

2.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进行组合创作。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组合作品。

4.评价激励: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

2.图片素材:各种物体图片,如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

3.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组合创意的图片,如动物组合、植物组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组合有趣吗?它们是由哪些物体组合而成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组合案例,如大小组合、上下组合、前后组合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图片素材和绘画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将不同的物体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组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评价。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一. 教材分析《第5课奇妙的组合》是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物品组合为主题,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组合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和模仿。

但部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组合美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组合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组合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组合的美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组合,分析其美感所在。

3.实践与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有趣的组合作品。

4.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总结组合美的特点。

5.拓展与提升:鼓励学生将组合美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审美水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直观的原则,主要包括组合的概念、组合的方法、组合的美感等要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收获和不足。

2.同伴互评: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2)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2)

《奇妙的组合》
教学设计
生:欣赏作品,选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初次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借物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形象。

师:猜猜看,这是什么?这些组合成了什么?(课件)
生:一个老人
师:请问老人的长发和胡须正是借助小河与马鬃的什么?老人的眉毛和眼睛借助的是骑马人的帽子与头部的什么?
生:颜色、形状
师:今天我们借助事物的形状和颜色拼凑,进行奇妙的组合。

出示课题《奇妙的组合》
【设计意图】由局部到整体,使学生感受作品的奇异之处。

二、讲授新知
1、师:看课本作品P10页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莫斯科的英国人》,你从图中
看到了哪些事物?
生:俄国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鱼等。

2、这幅画是怎样组合出来的?
生:利用不相关的事物重叠、穿插,随意组合。

【设计意图】了解奇妙组合的表现方法。

3、能否利用画中的事物,重新组合呢?师示范,请同学给此画作起名?
师小结:借助名画中的事物重新进行奇妙组合,产生了和原作不一样的画面
效果。

4、欣赏艺术家将物品进行组合的视频,发现利用物品的外形特征巧妙组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相同的事物可以进行多种组合的创作过程。

4、看过大师的奇思妙想,你们能利用带来物品的外形特征,组合出什么样的作
品?
生:小组拼摆组合
5、把学生的拼摆作品拍下来,围绕事物“巧组合”,利用实物投影讲评。

6、师范画
7、一起来看同龄人是如何将生活中的几种不同的形象,巧妙地进行组合,还把
组合好的形象用线描的方法画下来的。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艺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组合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组合艺术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组合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组合艺术的基本概念:介绍组合艺术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2. 组合艺术的基本技巧:讲解组合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3. 组合艺术作品欣赏:分析经典组合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艺术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经典组合艺术作品图片等。

2.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奇妙的组合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组合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让学生对组合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组合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学习其中的创作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组合艺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艺术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奇妙的组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配以图片和文字说明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组合艺术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2. 写一篇关于组合艺术的欣赏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五年级美术练习题.doc

五年级美术练习题.doc

五年级美术练习题(上)一、填空: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2在色彩色相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

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

3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她们是(美好)、(优雅)的化身。

在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和河南省的(洛阳)(龙门莲花洞石窟)、(巩县)(石窟寺)都有飞天的形象。

4 (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5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6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

(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

7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 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用这种比例造型比较美观。

8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成功的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画中的山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显得很小。

9《维鲁维斯的人》作者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他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时认为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0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11 (帕特农神庙)位于(雅典卫城)的最高处。

东西长270米,南北宽150米,长和宽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它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是雕塑家(菲狄亚斯)和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克拉斯特),历经15年建造完成的。

它是祀奉保护神(雅典娜)的,它是希腊杰出的古典建筑,被誉为西方(古典艺术王冠上的宝石)12 (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四巧板题目

四巧板题目

四巧板题目
四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不规则四边形组成。

通过拼凑这些形状,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四巧板题目:
1.请拼出一个正方形: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正方形。

2.请拼出一个三角形: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三角形。

3.请拼出一个梯形: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梯形。

4.请拼出一个菱形: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菱形。

5.请拼出一个五角星: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五角星。

6.请拼出一个花朵: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朵花朵。

7.请拼出一个火箭: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火箭。

8.请拼出一个汽车: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辆汽车。

9.请拼出一个字母A: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字母A。

10.请拼出一个数字1:要求使用四巧板中的所有形状,拼出一个数字1。

以上题目只是示例,实际上四巧板的拼图可能性是无穷的,可以根据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更多有趣的题目。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2013)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2013)

一、组合的基本方法二、体验中发现三、探究与提升四、实践中感悟五、交流与评价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活动】孩子们,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神奇的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见图1),在图片中圈出一个圆形,只有圆形里面能看画面局部,圆形以外被遮住)图1【学生活动】说出所看到的事物。

【教师活动】(逐渐将圆形面积扩大)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活动】马、风车、人、剑。

【教师活动】你知道这些形象来自于哪部小说吗?【学生活动】《唐吉柯德》【教师活动】画面中的人和物都来自于一本小说《唐吉柯德》,而这位拼组合出的人像就是这本小说的作者——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

谁能说一说这幅画中使用了哪些组合方法呀?生:重叠,随意的拼凑。

【设计意图】由一张神奇的图片进行导入,探索式的慢慢发现图片的神奇之处,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李老师利用这些组合方法,在课前给同学们拍了很多神奇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呀?【学生活动】想!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照片。

(见图2)图2【教师活动】把我们的奇思妙想组合起来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神奇的画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奇妙的组合》开启我们神奇的艺术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创意照片,发现组合的方法的多样性,照片中的人物又正是本班的同学们,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二、讲授新课(13分钟)(一)演示组合【教师活动】你们看这是谁呀?【学生活动】说出学生名字。

【教师活动】我现在要将某某和我们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进行奇妙的组合。

(教师演示放大、缩小、反转、重叠)【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明确基本的组合方法。

(二)尝试组合【教师活动】我们来看这幅《莫斯科的英国人》(见图3)作者是马列维奇,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哪些事物?图3【学生活动】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鱼等。

【教师活动】马列维奇正是运用重叠、穿插、随意组合的方法,才将这么多的元素组成一幅奇妙的画面。

五年级上美术奇妙的组合

五年级上美术奇妙的组合

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多种角度表现人物……
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多种角度表现人物……
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多种角度表现人物……
艺术实践:
今天让我们像大师那 样发挥奇妙的想象,画一 幅以人物为主的神奇而与 众不同的作品吧。
交流创作心得
1、你用什么形象,进行了怎样巧 妙的组合?
2、作品在突出人物形象奇异的同
时,呈现出美的视觉效果了吗?
拓展
《 神 奇 的 烟 囱 》
拓展
这件雕塑表现了什么?
猴妈妈和宝宝(雕塑)毕加索(西班牙)
拓展
猴妈妈与小汽车 有什么联系?
猴妈妈和宝宝(雕塑)毕加索(西班牙)
拓展
这样组合你想过吗?
拓展
你看出这座建筑是用什么东西组合出来的吗?
奇妙的组合
回忆一下
为什么这幅图叫 梅•维斯特的脸?
这幅画可以看作一个女性 的头像,也可以看作是一个 房间,头发是布幔,眼睛是 两幅画,鼻子是一个桌子, 红嘴唇是达利以前设计过的 红唇沙发,下巴是台阶。
梅•维斯特的脸 达利(西班牙)
回忆一下
你能分析一下, 这幅图是用什么物象 组合而成的吗?
梅•维斯特的脸 达利(西班牙)
回忆一下
你还记得这张绘画作品吗?
画上有古怪 的人物、动物、 颠倒的房屋、 树木……就好 像失去重力一 俄般国被画安家置夏在加空尔作品 《间我中和…我…的村庄》
你知道吗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奇怪而且神奇的图片呢
年华倒转
你知道吗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奇怪而且神奇的图片
你看见几张脸?
你知道吗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奇怪而且神奇的图片
仔细看看,头像 的头发、脸部、脖子、 衣服是由什么组合而 成的?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头像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试题及答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试题及答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试题及答案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试题一、判断。

正确的记“T”错误的记“F”,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共10分,每题1分)1.亨利.摩尔创作的《着衣母婴卧像》是一件现代雕塑作品。

()2.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3.齐白石最擅长画鸟。

()4.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

()5.花鸟画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绘画。

()6、齐白石在1953年被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7、《蛙声十里出山泉》作者总共画出了十只蛙。

()8、色彩的属性包含了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9、单独纹样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

()10、纯度高的色彩加入了不同程度的灰色或者其他颜色,纯度不会降低。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1、()被中国文人称为“四君子”,自古受到人们的喜爱。

A、梅松竹荷B、梅兰竹菊2、马蒂斯为纹斯礼拜堂设想的彩色玻璃是用()体式格局。

A、剪纸B、雕塑3、在画人像时,我们要遵循()的美术比例干系A、四庭三眼B、三庭五眼4、《大碗岛的礼拜天下午》作者是()A、修拉B、马蒂斯5、下列色采属于比较色的是哪一组()A、红与蓝B、黄与紫6、法兰克.盖里把()用在建筑外表上,因此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被称为“美丽的金属花”。

A、铁B、钛7、()用笔是中国画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A、中锋、顺锋B、中锋、侧锋8、下列属于马蒂斯的剪纸作品是()A、《王者之悲》B、《红色的和谐》9、描画艳丽的大自然风景,在西方的绘画中叫风景画,在中国绘画中叫()A、花鸟画B、山水画10、下列属于齐白石的作品是()。

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奇妙的组合》【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带视频

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奇妙的组合》【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带视频
《牛头雕塑》 现成品联想 1941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奇妙组合方法四 “联想替换”
《牛头》 1942 毕加索(西班牙)
《牛头雕塑》 现成品联想 1941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狒狒母子》1951 毕加索(西班牙)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狒狒母子》1951 毕加索(西班牙)
奇妙组合方法(一) “多层叠加”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莫斯科的英国人》马列维奇(俄)1913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奇妙组合方法(二) “放大缩小”
《莫斯科的英国人》 马列维奇(俄)1913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奇妙组合方法(三) “象征隐喻”
《莫斯科的英国人》 马列维奇(俄)1913
五年级 美术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联想替换”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来个头脑风暴吧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放大缩小”
来个头脑风暴吧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学生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乐园》
《神秘的乐园》
《大树下》
学生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乐园》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莫斯科的英国人》 马列维奇(俄)1913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美术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奇妙的组合》教案

小学美术《奇妙的组合》教案
(3)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小组合作创作时,学生可能面临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作想法,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作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奇妙的组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许多有趣的形状组合在一起能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比如,一个圆形和一条曲线就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笑脸。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形状组合的奥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还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本形状组合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组合方法。
2.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基本形状的认知相当扎实,他们能够迅速识别并说出各种形状的名称。在引导他们进行形状组合的创意实践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热情。看到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基本形状巧妙组合,创作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我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创新性方面的问题,一些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上的例子,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他们的灵感,培养创新意识。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件 《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件 《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件《奇妙的组合》人美版(北京)一. 教材分析《奇妙的组合》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组合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组合的美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在创新意识和组合形式上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组合的基本形式,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的组合。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创新组合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形式,发现美的元素。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组合作品。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绘画用品(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3.参考资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组合形式,如自然界、建筑、艺术品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组合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展示一些优秀的组合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探讨其组合形式和美感。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探讨和创作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组合作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组合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点。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教学设计1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教学设计1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基本的了解。

《5. 奇妙的组合》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的概念,学会运用创意的方法进行组合创作。

教材以生活中的物品为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他们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组合创作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创意组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运用创意的方法进行组合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组合的方法,学会创意组合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突破创新思维的障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讲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组合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组合创作的美术作品,准备相关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提前了解组合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创意组合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组合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生活中的物品,如瓶子、报纸、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创意组合。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奇妙的组合》说课稿2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奇妙的组合》说课稿2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5. 奇妙的组合》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上册》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书以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精神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安排了课程内容。

本课《5. 奇妙的组合》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组合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杨力老师的作品《奇妙的组合》以生活中的物品为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画面。

这种组合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

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同时,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杨力老师的作品《奇妙的组合》,了解组合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学会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组合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培养美的审美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组合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学会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组合创作。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创意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物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杨力老师的作品《奇妙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杨力老师的作品《奇妙的组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引发学生对组合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