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炎性肠病诊断与治疗cd部分

合集下载

CD诊治要点及预后详细讲解

CD诊治要点及预后详细讲解

CD诊治要点及预后详细讲解CD(Crohn's disease,克罗恩病)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

它可能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但最常见的是回盲部和结肠。

治疗CD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炎症和控制疾病进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CD诊治的关键要点和可能的预后。

诊断要点:1.病史:CD通常起病缓慢,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贫血、体重下降等是常见症状。

2.体格检查:肠鸣、腹部压痛、肿块、肛门疼痛或溃疡等体征存在。

3.化验检查:血液和粪便检查可以帮助评估炎症程度、贫血水平和排除其他疾病。

4.影像学检查:结肠镜、胃镜、小肠钡餐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治疗要点:1.机制治疗:可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谷胺酰胺类药物等来减少炎症反应。

2.免疫调节治疗:包括硫唑嘌呤、甲基泼尼松龙等免疫抑制剂,可以调节免疫反应。

3.症状缓解治疗:口服硫糖铝或氧化铋类药物可以缓解腹泻和腹痛症状。

4.营养支持治疗:针对营养不良或肠道吸收障碍,可补充口服或肠内营养支持。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病变或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大出血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病变部分。

预后:CD的预后因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人可能长期缓解或进入持续的缓解状态,而其他人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或持续进展。

以下因素可能影响预后:1.病变部位和程度:如果病变限于结肠,预后较好;如果病变涉及小肠,预后通常较差。

2.年龄:病情早发和儿童期起病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

3.炎症严重程度:炎症越严重,预后越差。

4.并发症:如肠道狭窄、穿孔等并发症会影响预后。

5.是否合理控制:积极的治疗和控制疾病活动可以改善预后。

总体而言,C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关注和治疗。

合理的治疗和积极的自我管理可以帮助患者达到充分的缓解和长期的疾病控制。

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IBD 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非常重要。

一、诊断1. 临床表现:IBD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贫血等症状,其中 CD 还可伴有肠梗阻、瘘管形成、口腔溃疡等;UC患者则常表现为左下腹痛、黏液脓血便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腹部平片、超声、CT 等,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程度。

3. 内镜检查:结肠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炎症部位及程度,活检有助于确诊。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肠道炎症标志物(如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等)等,有助于了解炎症活动性和全身情况。

二、治疗1. 一般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心理支持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对 UC 有效,常用于缓解症状和维持缓解期。

(2)糖皮质激素:用于控制炎症活动,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小剂量甲基硫唑嘌呤等,有助于维持缓解期。

(4)生物制剂:如免疫球蛋白、TNF-α 抑制剂等,用于中重度患者,对改善症状和控制炎症活动有很好效果。

(5)抗菌药物:用于感染和预防术后感染。

(6)营养支持:对严重消瘦患者补充肠外肠饲或特殊膳食能改善营养状况。

(7)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作用。

三、共识意见1. 早期诊断:对疑似 IBD 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之一。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共识意见。

二、诊断1. 诊断标准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血液检查显示炎症指标升高,结肠镜检查见肠道黏膜炎症改变等。

2. 鉴别诊断在诊断炎症性肠病时,需与克罗恩病、结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他肠道疾病进行鉴别。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1. 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类:适用于轻中度炎症性肠病患者,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2)免疫抑制剂:对于中重度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3)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的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对于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2. 营养支持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肠段切除术、回肠造口术等。

四、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观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论本共识意见旨在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运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则,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中国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摘要】病理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IBD的病理形态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表现多样,缺乏统一的形态学诊断标准。

同时病理医生接受培训程度与诊断水平也参差不齐,诊断准确率难以把握。

本文就IBD诊断及相关问题提供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旨在提高病理医生对IBD的诊断水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理对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IBD病理形态多样,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形态特征,难有简单固定的诊断标准。

此外,病理医生接受培训程度与诊断水平参差不齐。

为推动和提高我国IBD病理诊断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相关病理专家,在IBD肠镜黏膜活检组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IBD合并机会性感染、IBD相关异型增生及结直肠癌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共包括组织形态学基本概念、病变模式评估及诊断思路、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不确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nt colitis,IC)和IBD不能分类(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nclassified,IBDU)、IBD合并机会性感染、IBD相关异型增生与结直肠癌、病理诊断报告示范共8个部分。

一、组织形态学基本概念隐窝分支(crypt branching):隐窝分成2个或多个分支(图1A)。

隐窝缩短(crypt shortening):隐窝长度变短,底部不与黏膜肌层相贴,伴或不伴基底浆细胞增多(图1B)。

隐窝加长(crypt elongation):与周围正常黏膜隐窝相比,隐窝长度明显加长。

隐窝缺失(crypt dropout or loss):隐窝数量减少,黏膜肌层完整而隐窝之间距离显著增宽,超过1 ~ 2个隐窝宽度(图1C)。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2021)要点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2021)要点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2021)要点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近20余年,虽然全球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

IBD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IB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IBD的诊断没有金标准。

IB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包括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在内的系统性检查。

有时即使完善了这些系统性检查甚至手术治疗也不能明确诊断,还需要诊断性治疗以及随访来明确诊断。

个别情况下,即使完成诊断性治疗以及随访也不能明确诊断。

IBD的精准治疗则取决于在早期诊断基础上建立的兼顾规范化和个体化的优化治疗方案。

就治疗而言,IBD是一种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性疾病。

由于IBD固有的临床特点,IBD患者营养障碍不仅常见,而且部分患者的营养障碍复杂和严重,并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同时,IBD 的营养治疗目的和作用也远远超出了纠正营养障碍的范畴,具有诸多功能性的治疗作用,尤其是能够诱导和维持CD缓解。

因此,营养诊疗是IBD 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作为部分CD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共识仅为IBD临床营养诊疗提供原则性和方向性指导,具体的营养诊疗方案必须基于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应该重视规范化和个体化的统一。

一、IBD患者的营养障碍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

二、IBD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常见,尤其是CD患者。

三、IBD的营养不良包括宏量营养素缺乏和微量营养素缺乏,并与病程和疾病活动度相关。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3 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 方法 及疗程;尽早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4 注意疾病并发症;以便估计预后 确定治疗终点 及选择内 外科治疗方法 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 的毒副作用;随时调整治疗
5 判断全身情况;以便评估预后及生活质量
6 综合性 个体化处理原则:包括营养 支持 心 理及对症处理;内 外科医师共同会诊以确定内 科治疗的限度与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 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 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 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 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2 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 度
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 无发热 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
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 体温>37 5℃;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 Hb<l00g/L;血沉>30mm/h
UC 的症状程度分级
症状
二 病理活检 CD可有结节病样肉芽肿 裂隙状溃疡
淋巴细胞聚集;但无干酪样坏死 肠结核的 肠壁病变活检可有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 闭锁
对鉴别有困难者建议先行抗结核治
疗 有手术适应证者可行手术探查;除切除 的病变肠段需作病理检查外;还要取多个 肠系膜淋巴结作病理检查
治疗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达35~ 100/105;其诊断 治疗已形成规范 国内近 年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累计病例己超 过2万例;需要形成我国自己的治疗规范;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中国IBD共识意见解读-CD

中国IBD共识意见解读-CD

MH:观察对应性
治 疗 个 月
14
MH:判断标准的主观性
6m
11m
MH:不同部位的非同步性
治疗后8m 治疗后23m 治疗后38m 治疗后53m
克罗恩病( CD )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二、活动期的治疗 三、药物诱导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四、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 五、肛瘘的处理 六、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B1p*** B2p
B3
表2 CD的蒙特利尔分型
穿透
B3p
* L4可与L1至L3同时存在;**B1随时间推移可发展为B2或B3;***p为肛周病变,可与B1至B3同时存在;
联合应用:DBE“-”; 小肠CT+CE诊断:空肠中段CD
胶囊在激素 治疗后4天 后排出
疾病活动性评估: • 临床上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 以及进行疗效评价。 • Harvey和Bradshow的简化CDAI计算法(表3)较为简便。Best的 CDAI计算法(表4)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CD 还是 TB?
小肠白塞氏病
二、疾病评估
临床类型:推荐按蒙特利尔CD表型分类法进行分型
确诊年龄(A)
A1
≤16岁
A2
A3 病变部位(L) L1 L2
17-40岁
>40岁 回肠末段 结肠 L1+L4* L2+L4
L3
L4 疾病行为(B) B1** B2
回结肠
上消化道 非狭窄非穿透 狭窄
L3+L4
• 考虑予早期积极治疗:对于有2个或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从已往治 疗经过看,接受过激素治疗而复发频繁(一般指每年≥2次复发)者。 • 所谓早期积极治疗主要包括两种选择:一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 剂(硫嘌呤类药物或甲氨蝶呤);或是直接予英夫利西(单独用或与 AZA联用)。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消化系统领域的常见疾病。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共识意见。

本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诊断1. 诊断流程诊断炎症性肠病应遵循全面、系统的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症状,进行体格检查。

其次,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肠道炎症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及MRI等,可帮助医生评估肠道病变程度及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结肠镜、小肠镜等。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1. 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4. 营养支持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营养支持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四、总结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诊断部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诊断部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诊断部分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

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十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1-2],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意见。

近年来,对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

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

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针对成人IBD的处理,对于儿童IBD的处理、IBD 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因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一、诊断标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4]。

(一)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约为1.0~1.3﹕1)[1,5]。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的肠外表现。

黏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

超过6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6]。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复杂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2018年北京召开了专家共识会议,本文将总结会议达成的共识意见。

首先,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具备典型症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金标准,可以观察肠道的炎症程度、范围和类型。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通过活检来确定炎症是否为肠病变,并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类型。

其次,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病情等级。

对于轻度炎症性肠病,可以选用5-氨基水杨酸、间质抗炎剂等进行治疗;对于中度炎症性肠病,可选用留醋酸钠、氨基酸制剂、小剂量激素治疗等;对于重度炎症性肠病,通常需要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免疫调节剂。

对于无法控制的病例,可以考虑采用生物制剂如肠型非特异性治疗。

此外,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手术治疗,应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手术主要针对治疗或缓解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应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但有时也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选择。

除了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案,还应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教育。

这包括向患者提供关于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提升疾病的控制程度。

综上所述,2018年北京召开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会议为炎症性肠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意见。

最新炎症性肠病诊疗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主题讲座课件

最新炎症性肠病诊疗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主题讲座课件

轻度病变(红斑、血管 中度病变(明显红斑、 重度病变(自发性出血, 纹理减少、轻度易脆) 血管纹理缺乏、易脆、 溃疡形成)
糜烂)
医师总体评价c 正常
轻度病情
中度病情
重度病情
注:a每位受试者作为自身对照,从而评价排便次数的异常程度;b每日出血评分代表 1 d中最严重的出血情况;c医师总体评价包括3项标准,受试者对于腹部不适的回顾、 总体幸福感和其他表现,如体格检查发现和受试者表现状态,评分≤2分且无单个分项 评分>1分为临床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 动,有效定义为评分相对于基线值的降幅≥30%以及≥3分,而且便血的分项评分降幅 ≥1分或该分项评分为0或1分
适用于科研,亦可用于临床。
• (三)复发的定义
• 自然或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UC症状再发,最常见的是便血 ,腹泻亦多见。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证实。临床研究应选取某一评分 系统进行定义。
• 1.复发的类型:
• 复发可分为偶发(发作≤1次/年)、频发(发作2次/年)和持续型(UC症 状持续活动,不能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
(三)黏膜活检 建议多段、多点取材。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 至形成隐窝脓肿;②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 ,杯状细胞减少等;③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①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②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症 细胞浸润减少;③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 (Paneth cell)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这两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难度较大,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诊断与药物治疗相关指南,对于提高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进行解读,梳理出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推荐意见,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IBD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

本文还将对指南中涉及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IBD的最新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进展,掌握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IBD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指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过程。

正确的诊断对于后续的药物治疗和患者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炎症性肠病诊断指南的解读。

临床表现:IB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血便、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对于初步怀疑IBD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贫血、白细胞升高等异常指标,而粪便检查则可以检测炎症标记物,如粪便钙卫蛋白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

在结肠镜下,可以看到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病变。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两者均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006年,全国IBD协作组成立以来,我们结合国外处理指南对诊治规范的建议进行了讨论,强调诊治规范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寻循证资料,进行修改补充十分关键,但我国目前高质量的临床资料不多,加之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些资料也很难达到以一概全的指导效果,因此在讨论中除引证部分资料外,更多参考国外新近诊治指南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对诊治规范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共识意见讨论稿。

在今年5月济南第七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大会上报告后定稿,现公布如下,供国内同道参考。

今后应加强循证资料的搜集,并在应用中定期修改,不断完善和更新规范的内容,使之深化细化,加强实用性和指导性。

第一部分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溃疡性结肠炎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诊断步骤
五、诊断举例
克罗恩病 (回结肠型、狭窄型+肛瘘、活动期中度)
2007年版
克罗恩病 狭窄型、中度、活动期、回结肠受累、肛瘘
六、疗效标准
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疗效评价:将CDAI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 • 疾病活动:CDAI≥150者为疾病活动期。 • 临床缓解:CDAI<150作为临床缓解的标准。缓解期停用
三、鉴别诊断
• 与CD鉴别最困难的疾病是肠结核(见附 件)。
• 肠道白塞(Behcet)病系统表现不典型者 鉴别亦会相当困难。
对结肠炎症性肠病一时难以区分UC与 CD,即仅有结肠病变,但内镜及活检缺乏 UC或CD的特征,临床可诊断为IBD类型待 定(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nclassified,IBDU)。而未定型结肠炎 (indeterminate colitis,IC)指结肠切除术 后病理检查仍然无法区分UC和CD者[8]。
激素无效和激素依赖的定义与对UC患 者评定相同,详见UC诊断中之疗效标准部 分。
与手术相关的疗效评价
• 术后复发:手术切除后再次出现病理损害。 • 内镜下复发:内镜发现肠道的新病损,但患者无
明显临床症状。吻合口和回肠新末段处内镜下复 发评估通常采用Rutgeerts评分 • 临床复发:在手术完全切除了明显病变部位后, CD症状复发伴内镜下复发。
④如有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切除肠段及病变附近淋巴结) ,可 根据标准作出病理确诊;
⑤对无病理确诊的初诊病例,随访6~12个月以上,根据对 治疗反应及病情变化判断,符合CD自然病程者,可作出 临床确诊。
如与肠结核混淆不清但倾向于肠结核者应按肠结核作诊断 性治疗8~12周,再行鉴别。
二、疾病评估
临床类型:推荐按蒙特利尔CD表型分类法进行分型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SBCE)主要适用 于疑诊CD但结肠镜及小肠放射影像学检查 阴性者。正规的SBCE检查阴性,倾向于排 除CD;阳性结果需综合要适用 于其他检查(如SBCE或放射影像学)发现 小肠病变或尽管上述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 怀疑小肠病变,需进行确认及鉴别者;或 已确诊CD需要BAE检查以指导或进行治疗 者。
疾病活动性评估:
临床上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 评估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以及进行疗效 评价。
Harvey和Bradshow的简化CDAI计算 法(表3)较为简便。Best的CDAI计算法 (表4)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内镜下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如 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亦是疾病活动 性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 (2012年·广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克罗恩病( CD ) 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二、活动期的治疗 三、药物诱导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四、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 五、肛瘘的处理 六、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七、癌变的监测
一、治疗目标
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防治并 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表2 CD的蒙特利尔分型
确诊年龄(A) A1
≤16岁
A2
17-40岁
A3
病变部位(L) L1
L2
>40岁 回肠末段 结肠
L1+L4*
L2+L4
L3
回结肠
L3+L4
L4
上消化道
疾病行为(B) B1**
非狭窄非穿透
B1p***
B2
狭窄
B2p
B3
穿透
B3p
* L4可与L1至L3同时存在;**B1随时间推移可发展为B2或B3;***p为肛周病变,可与B1至B3同时存在;
纵形溃疡/鹅卵石外观
CT或磁共振肠道显像(CT/MR enterography, CTE/MRE)是迄今评估小肠 炎性病变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单 位应将此检查列为CD诊断的常规检查。
CTE
小肠钡剂造影敏感性低,已被CTE或 MRE代替,但对无条件行CTE检查的单位 则仍是小肠病变检查的重要技术。该检查 对肠狭窄的动态观察可与CTE/MRE互补, 必要时可两种检查方法同用。
激素称为撤离激素的临床缓解。
• 有效:CDAI下降≥100(亦有以≥70为标准)。 • 复发: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CD相关临床症状再次
出现,并有实验室炎症指标、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疾 病活动证据。进行临床研究,则建议以CDAI>150且较前 升高100(亦有以升高70为标准)。
与激素治疗相关的特定疗效评价
诊断要点 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①具备上述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 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小肠镜(病变局限在小肠者) 特征以 及影像学(CTE或MRE,无条件者采用小肠钡剂造影) 特征 者,可临床拟诊;
③如再加上活检提示CD的特征性改变且能排除肠结核,可 作出临床诊断;
中国炎性肠病诊断与治疗cd部 分
克罗恩病( CD ) 的诊断
• 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应列为CD诊断的常规首选检查, 镜检应达末段回肠。镜下一般表现为节段性、非 对称性的各种粘膜炎症表现,其中具特征性的内 镜表现为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和卵石样外观。
• 必须强调,无论结肠镜检查结果如何(确诊CD或 疑诊CD),也需选择有关检查(详下述)明确小 肠和上消化道的累及情况,以便为诊断提供更多 证据及进行疾病评估。
二、活动期的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进行全面 评估的基础上。治疗过程中根据对治疗的 反应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 案。
必须要求病人戒烟:继续吸烟会明显 降低药物疗效、增加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
根据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及对治疗反应 选择治疗方案
轻度活动性CD的治疗 • 氨基水杨酸类制剂:SASP或5-ASA制剂可用于结
0
3
1
4
2
Rutgeerts内镜评分
Rutgeerts: Gastroenterology 1990;99:956-63
粘膜愈合(mucosal healing, MH)
近年提出MH是CD药物疗效的客观指 标,粘膜愈合与CD的临床复发率以及手术 率的减少相关。MH目前尚无公认的内镜标 准,多数研究以溃疡消失为标准,也有以 CDEIS评分为标准。
肠型,美沙拉秦可用于末段回肠型和回结肠型。 • 布地奈德:病变局限在回肠末段、回盲部或升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