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例是指病情危急,危及生命的病情,需要紧急救治和关注的病例。

对于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流程,加强资源调配,提高救治效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二、管理制度(一)收治和初步评估1. 患者报到时,接诊医生应按照一诊三查的程序进行初步评估,明确病情危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入院留观或立即转诊至危重病房。

2. 危重病房医生应及时接收转入病人,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确定是否需要重症监护,并及时安排相关检查和治疗。

(二)重症监护与团队合作1. 危重病房应配备足够的重症监护设备,并组建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药剂师、临床检验医师、影像科医师等组成的危重病房治疗团队。

2. 治疗团队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工和配合,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三)危重病例会诊和病例讨论1. 危重病例会诊制度:对于复杂危重病例,应及时组织会诊,包括内科、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专科的专家。

2. 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案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例讨论,以提高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三、报告制度(一)临床报告1. 危重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医疗管理部门报告,包括病人基本情况、治疗措施和效果等。

2. 报告内容应如实、全面、客观,注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情况。

(二)医疗质量报告1. 定期报告: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医疗质量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遗留问题报告:对于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三)不良事件报告1.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病人造成伤害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不良结果。

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结果以及防范措施等。

急诊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是对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进行管理。

将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管理中,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循环往复,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一.急诊管理1.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

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

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周、尸检病历≤2周。

院前急救出车时间≤3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分钟。

2.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办公时间应20分钟内(晚上1小时内)到场参加会诊,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

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

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

3.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必须到场。

并报告医务科,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

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

4.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

急诊科应加强包括“三基”在内的各种急救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除颤、以及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以及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等。

医务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

二.住院管理1.住院时急诊医师应与病区医师进行面对面交接班。

2.患者到达病区的处置时间主要有以下规定:危重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手术当日实施、抢救手术≤1小时实施;危重抢救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分钟。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危重患者入院∕转入前,护士了解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工作,并及时填写佩戴“腕带”。

2、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入监护室或床旁进行心电监护,做好班班床旁交接。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各种置管的通畅在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紧急抢救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生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向医生重复背述,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所有安瓿,事后应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好急救后药品补充和物品处理的工作。

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护理的工作。

6、进行入院护理评估、防压疮、防跌倒、防导管滑脱高危监控评估,落实相关防范措施。

7、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并落实,按要求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

8、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9、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并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

10、危重患者如需入院、转院、检查、手术等,应严密执行“危重患者入科交接流程”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程序及记录”,“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程序及记录”。

11、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理人力配合,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患者宜安排于抢救室、监护室或床旁进行监护,做好床边交接班。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按时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经常呼吸患者了解意识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并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3、根据病情摆放合适体位,严密在血压不稳定情况下随意搬动病人。

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采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

4、预防意外损伤: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

牙关紧闭、抽搐者,应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如有活动假牙取下,以防误入气管。

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避免外界刺激。

危急重病人管理制度

危急重病人管理制度

危急重病人管理制度目录一、总则...................................................31.1 管理制度目的...........................................3 1.2 适用范围...............................................41.3 管理原则...............................................4二、组织架构与职责.........................................52.1 管理机构...............................................6 2.2 人员职责...............................................72.3 工作流程...............................................7三、危急重病人识别与评估...................................83.1 识别标准...............................................9 3.2 评估方法..............................................103.3 评估流程..............................................11四、危急重病人救治措施....................................124.1 初步救治..............................................13 4.2 生命支持..............................................154.3 特殊情况处理..........................................16五、医疗资源调配..........................................175.1 医疗设备..............................................185.3 医护人员..............................................20六、病情监测与报告........................................216.1 监测指标..............................................226.2 报告制度..............................................236.3 报告流程..............................................25七、危急重病人转诊与交接..................................267.1 转诊条件..............................................267.2 转诊流程..............................................277.3 交接要求..............................................29八、预后评估与康复........................................298.1 预后评估..............................................308.2 康复指导..............................................318.3 康复措施..............................................32九、信息管理与质量控制....................................349.1 信息记录..............................................349.2 质量控制指标..........................................369.3 质量改进措施..........................................37十、培训与考核............................................38 10.1 培训内容.............................................39 10.2 考核方式.............................................40 10.3 考核结果应用.........................................4111.1 实施日期.............................................4311.2 修订与解释...........................................4311.3 附则说明.............................................44一、总则为加强危急重病人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重点病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为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措施、规范医疗安全管理,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重点病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一、重点病人风险分级:A级:危重、疑难、疗效不佳、入院后发生并发症,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术后病情尚未稳定,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病人。

存在医疗纠纷或纠纷隐患的病人,有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病人,同一部位2年内再次手术的病人,医疗费用超过5万的病人,科室认为其他有必要上报的病人。

B级:涉及司法案件、劳动纠纷、精神异常或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有特殊社会背景的病人。

C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1人以上死亡或5人以上伤亡)及传染病(甲类、SARS、禽流感、AIDS)病人。

二、措施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三级管理网络,即科室、职能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层分级管理。

①各临床科室在早交班时间确定每日的重点病人,及时评估危重病人的医疗风险等级,并分类上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重点病人的经管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报告内容包括病人的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目前的诊断和主要问题。

②科主任、护士长应掌握重点病人的诊疗护理方案及效果,督促、检查各级医护人员对重点病人各项诊疗护理措施的落实并及时调整。

③医务科、护理部实时审核全院各科重点病人情况,及时沟通、处理并向各分管领导汇报情况。

夜间、双休或节假日期间,由医院总值班负责处置。

④A级病人要在醒目位置标示明显的预警提示,各班医护人员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⑤经管医师除常规查房外,对A类病人上、下午至少各增加一次巡视;值班医师对A类病人应做重点巡视与观察,发现重要的或处理棘手的问题应立即向经管医师报告,并同时报告科主任;重点病人要求床边交接。

⑥重点病人入院72小时内未确诊的应组织科内讨论,仍不能确诊的及时组织院级会诊;病情危重且不稳定的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和院级会诊;遇处理有难度或需他科协同诊疗的病人,应尽早邀请会诊或转科。

⑦经管医生应根据病情提出合理的护理级别和要求。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危重病人管理制度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

如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职称最高的医师应主持抢救工作,并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咨询班人员。

对于特殊病人或需要跨XXX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全科医、护人员,尤其是值班人员必须加强病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

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必须评估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情况。

如果病人没有心跳或呼吸,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1、检查病人的意识和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意识和呼吸,应立即叫来急救人员或医生。

2、在确保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将病人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如果病人在床上,应将床垫移开。

3、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必须确保病人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病人仍然没有反应,应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4、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应将双手叠放在病人的胸骨上方,用力向下按压。

每次按压的深度应为5厘米左右,按压的速度应为100-120次/分钟。

5、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将病人的头部向后仰,用双手捏住病人的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呼吸。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的识别与评估1、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危重患者的识别:医护人员应具备对危重患者的识别能力,密切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判断为危重患者:a.意识障碍或昏迷;b.呼吸、心跳骤停;c.严重创伤或大出血;d.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e.其他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情。

3、危重患者的评估:对于疑似危重患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评估结果应迅速反馈给主治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危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1、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病因、并发症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2、护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障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如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

3、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危重患者的转运与交接1、危重患者的转运:对于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应提前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全程陪同,确保患者的安全。

2、危重患者的交接:到达接收部门后,应将患者的情况详细交接给新的医护人员。

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

确保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四、危重患者的家属管理1、通知家属:在处理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

通知方式应迅速、准确,如、短信等。

同时,应告知家属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案。

2、家属探视:为保障患者和家属的权益,应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

探视过程中,应确保家属不干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对于特级护理或一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

(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做好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并有责任护士签名。

(三)加强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污染及胶布痕迹,保持患者卧位舒适。

(六)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定期更换被服,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七)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等做到“八知道”。

(八)保证各种通道畅通并妥善固定,意识不清、躁动的危重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

(九)严格执行患者意外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十)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的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十一)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十二)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危重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通过对重点病人的早期干预、早期管理的工作方式,减少医疗缺陷和医疗意外的发生,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2.使用范围:全院各科室3.定义:无4.内容:4.1重点病人分类4.1.1 第一类:疑难、危重病人。

4.1.2 第二类:有医疗缺陷、有纠纷苗头的病人,经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或不予配合的病人。

4.1.3 第三类:涉及司法案件及住院未结帐擅自离院的病人。

4.1.4 第四类:高危病人(自杀、严重伤人毁物、不配合治疗或自行停止治疗的病人或其他特殊病人)。

4.2 重点病人上报流程及内容4.2.1 医生、护士发现班内重点病人要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4.2.2 正常上班时间,科主任、护士长上报给医务科、护理部;非正常上班时间上报给院总值班。

4.2.3 特殊情况医务科、护理部、院总值班应及时报告院领导。

4.2.4 上报内容包括重点病人的类别、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目前的诊断和主要问题。

4.3 重点病人管理的措施4.3.1 坚持首诊负责制。

4.3.1.1 凡遇重点病人,首诊科室医师必须先对病人实施常规急救及其他力所能及的处理,并负责通知科主任及有关专科医师会诊。

4.3.1.2 病人需两个以上科室医师协同诊疗处理时,首诊科室医师应首先实施常规措施,正常上班时间上报医务科,非正常上班时间上报总值班并通知相关科室医师参加。

相关科室值班人员应积极主动收治危重病人,不准借故拒收。

4.3.2 落实重点病人管理的各级职责。

4.3.2.1 值班医师对重点病人应作重点巡视与观察,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处理,特殊情况应同时向科主任汇报,对重点病人应做好床边交接,晨会应报告重点病人情况。

4.3.2.2 护士应按要求巡视重点病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要立即告知经治医生或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医院重点患者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患者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患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患者,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医院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重点患者的确定标准1. 住院次数较多的患者,包括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2. 收入较高的患者,包括VIP患者、保险患者等;3. 影响力较大的患者,包括知名人士、政府官员等;4. 其他符合重点患者标准的患者。

三、重点患者管理的责任部门1.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重点患者管理工作;2. 临床部门负责对重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治和跟踪观察;3. 护理部门负责给予重点患者专业的护理服务;4. 行政服务部门负责安排重点患者的医疗服务和相关事宜。

四、重点患者的服务内容1. 快速就诊:重点患者可享受优先就诊的待遇;2. 专家会诊:重点患者可得到医院资深专家的会诊服务;3. 尊贵待遇:医院将为重点患者提供尊贵、贴心的服务;4. 长期跟踪: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医院将建立长期的跟踪体系。

五、重点患者的管理流程1. 重点患者的确定:医院将根据患者的相关信息和需求确定其是否为重点患者;2. 重点患者的服务安排:医院将根据重点患者的需求和疾病情况安排相应的服务;3. 重点患者的跟踪管理:医院将建立重点患者档案,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管理。

六、重点患者管理的考核评估1. 定期对重点患者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2. 根据考核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工作。

七、重点患者管理的宣传推广1. 医院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推广重点患者管理制度;2. 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宣传重点患者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

八、其他事项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医院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进行相应处理。

以上为医院重点患者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医院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患者提供参考。

重症监护室(ICU)工作制度

重症监护室(ICU)工作制度

重症监护室(ICU)工作制度一、病人的管理(一) ICU职责: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生命体征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支持、感染防治、各种检测、监护等。

(二) 专科情况专科决策、专科处理,每天实行专科查房。

(三) 临床科室ICU之间须相互理解通力协作。

严重复合伤、跨科病人、重大治疗方案的更改、实施、病人进出ICU适应症的选择等问题,原则上由ICU与各科共同协商,ICU 须充分尊重专科处理意见。

当治疗方案出现分歧时,可通过院内会诊。

当进适应症及转出方向发生分歧无法解决时,由ICU主任决定,权力与责任同在。

(四) ICU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加快周转,提高使用率。

(五) 与医疗管理有关的各项制度,如:疑难病人讨论,死亡讨论等按统一规定执行,必要时ICU与相关科室共同参与。

(六) ICU与临床科室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原则二、ICU收治原则及疾病范围ICU是收治危重病人的地方,凡生命体征不稳或目前虽稳定但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者,可入ICU。

具体疾病:(一)各种严重休克;(二)严重心力衰竭;(三)严重心肌梗塞;(四)严重心律失常;(五)急性肺损伤,ARDS;(六)严重呼吸衰竭;(七)严重急性肾功能不全;(八)严重肝功能不全;(九)MODS(MOF) ;(十)DIC;(十一)严重代谢功能障碍;(十二)昏迷;(十三)严重体液;(十四)各种严重中毒;(十五)严重中暑;(十六)严重创伤及多发伤;(十七)挤压综合征;(十八)脂肪栓塞综合征;(十九)严重产科并发征;(二十)心肺脑复苏术后;(二十一)重大手术、操作、全麻等术后(心脏手术后、肺切除术后、缩窄性心包炎术后、食道、纵膈、横膈等疾病术后、颅内肿瘤术后、颅内血管疾病开颅术后、腹部肿瘤根治疗术后、布加氏综合征术后、肝脏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术后、复杂胆道术后;全胃切除+淋巴清扫术后、大动脉瘤术后、脏器移植术后、颈胸椎术后、肾功除术后、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子宫全切盆腔清扫术后、高龄、高危患者术后、其他手术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者等)。

病危病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病危病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病危病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病危病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病危病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第三条病危病重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紧急、生命威逼较大的患者。

第四条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病危病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院前救助第五条当病危病重患者需要院前救助时,医院应配备合格的救助车和救助人员,确保快速抵达现场。

第六条救助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遵从医院的救助流程和操作规范。

第七条救助车上应携带必需的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应对病情急剧变动的需要。

第三章院内护理第八条病危病重患者应优先布置入住重症监护室或特需护理病房,确保获得全天候的监护和治疗。

第九条重症监护室和特需护理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24小时供应全面的监护和护理服务。

第十条病危病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应严格依照医嘱和护理计划执行,确保规范和科学的护理过程。

第十一条病危病重患者的护理应重视团队协作,医生、护士、检验师、药师等应紧密搭配,共同订立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第十二条护士应及时记录病危病重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措施和病情变动,确保护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三条护士应定期进行护理交接,确保病危病重患者的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全都性。

第四章患者家属管理第十四条患者家属要听从医院的管理和布置,敬重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得干扰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使其了解病情的严重性和紧急性,搭配医护人员的工作。

第十六条患者家属可通过医院指定的渠道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但不得干扰医疗护理工作。

第十七条患者家属应遵守医院的探视制度,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探视,应事先征得医护人员的同意。

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病危病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九条医院应对病危病重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护理技能和专业水平。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和监护病情危重的患者的特殊部门。

为了确保ICU的高效运作和病人的安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ICU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讨论ICU管理制度并提供一些重要的指导方针。

一、入院与出院管理1. 入院管理:患者进入ICU前,医疗团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同时,患者的家属应得到明确的告知与安抚。

2. 出院管理:患者的出院必须依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医疗团队应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达到出院的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康复与护理指导。

二、医疗护理管理1. 护理质量控制:ICU护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由专业护理团队负责日常护理工作。

病人的护理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和用药等信息。

2. 营养支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计划,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

3. 感染预防与控制:ICU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感染,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消毒、手卫生、使用一次性器械等。

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设施与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ICU的医疗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精确度。

医疗团队应制定相关的设备维护计划,并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替换。

2. 空气和水质监测:ICU的清洁空气和饮用水质量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空气过滤器更换、通风系统维护和水质检测等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4. 灾害与安全管理:ICU应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同时,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火灾防范和急救处理能力。

四、医疗质量管理1. 质量考核:IC各项医疗服务的质量应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包括医疗技术、住院费用等。

医疗团队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

二、制度制定程序1.明确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范围;2.调研现有的管理制度,吸取经验,总结不足;3.制定预备草案,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4.敲定草案,经过审核、批准后发布;5.实施后进行检查、考核,不断完善和更新。

三、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危重患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需要收集和整理以下文件:1.《卫生部危重病诊治管理办法》;2.《国家工伤保险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行政管理法》;5.《劳动合同法》;6.《劳动法》;7.《劳动保障监察条例》;8.《企业管理制度》;9.《医疗服务行为规范》;10.《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

四、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名称:《危重患者管理制度》;2.范围: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3.目的: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内容: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指导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手术操作、药品选择和使用、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内容;5.责任主体:医院管理部门、医疗团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等;6.执行程序:医疗团队根据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监督;7.责任追究:对不遵守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以上制度设计的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都要充分考虑符合中国法律要求。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目的该制度旨在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医务人员和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如下: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性别、住院号等,不得单独使用患者床位号或病房号核对患者。

2、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者要亲自告知病人或家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3、ICU、新生儿科/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入院即使用“腕带”,作为实施抢救、输血、输液等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腕带内容包括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

新生儿腕带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等。

腕带由病房护士双人填写并亲视病人佩戴。

4、手术前一天,各病区分管护士根据医嘱查对手术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

手术当天,手术室工作人员在病房接病人时核对病历及腕带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接走。

进入手术室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能进入手术间。

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术后手术室仍应持手术病人接送卡及病历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本离开。

5、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等与病区交接时,由医务人员携带病历及“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

两科室医护人员交接病历,同时在床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交接完毕,双方分别在“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及“患者转入交接记录本”签字后方可离开。

抢救室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抢救室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抢救室危重病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障抢救室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率,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抢救室,对于抢救室危重病人的收治、护理、医疗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

第三条抢救室危重病人指的是因病情紧急或生命垂死而被送至抢救室,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第二章收治管理第四条当抢救室接收到危重病人后,接诊医生应立刻进行初步评估,推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

第五条护士应搭配医生,负责将病人转移至指定的环境适合的急救床位上,并供应必需的帮助。

第六条抢救室要做好危重病人的隔离工作,保证其私密性和安全性,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危重病人的家属应尽快通知,并得到其同意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危重病人的家属可以陪护,但需遵守医院规定的陪护制度,听从医生和护士的管理。

第三章护理管理第九条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必需由专业护士负责,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护士在给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时,需严格遵从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等操作规范,确保传染病的防控。

第十一条护士应定时记录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动和护理措施,做好病情察看,及时报告医生,并依据医嘱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第十二条抢救室应设立特地的药品、器械和护理用品台账,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确保供应充分且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三条危重病人护理中涉及到的医疗器械、药品、消毒液等物品的清洁、消毒、核对等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第四章医疗管理第十四条医生在抢救室对危重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必需遵守医学伦理,敬重患者隐私和人格尊严。

第十五条医生应自动向病患家属及时解释病情,供应治疗方案,并敬重病患家属的选择权利。

医生在处理抢救室危重病人时,要确保医疗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病情的多而杂性和紧急性,确保最大限度地挽救病患生命和健康。

第十七条医生应加强对抢救室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医生应定期组织抢救室危重病人的会诊,邀请专家参加病情讨论,供应更全面、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_重点病人管理制度条例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_重点病人管理制度条例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_重点病人管理制度条例重点病人管理制度_重点病人管理制度条例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应制定规范的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重点病人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篇1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现将重点病人范围确定如下,请各科室遇以下重点病人,及时上报医务科,并按预案及时处理。

1、急、危、重症患者;突发事件患者。

2、低收入患者、长时间不能确诊者。

3、孤寡老人或者有子女,但家庭不和睦者。

4、自费患者、已交高额费用者、病情无好转者。

5、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6、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已预料者。

7、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8、交待病情过程中表示难已理解、情绪偏激者。

9、已发生院内感染、出现检查或手术并发症。

10、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

11、住院预交金不足、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2、已经产生投诉的患者。

13、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内置耗材者。

14、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5、交纳点名费(吃饭、礼品)或经他人介绍者。

16、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

17、病情需检查、手术、转院而患者或家属不同意。

18、无名氏或无直系家属。

19、已出现危机值。

20、已有误诊、漏诊、延迟诊断、需二次手术者。

说明:危、重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刻可能危及生命。

急症是指包括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和意外损伤等,以及虽无生命体征改变,但病情重笃、复杂,可能有不良预后者。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篇2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服务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社会声誉,防范医疗纠纷。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一)重点病人范围1、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2、病人经治疗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但自身疾病复杂多样,病根难以去除,仍容易出现病情突变的,如容易猝死的心脏病人;3、病情虽然看似稳定,但随时可能病情突变的高龄患者(80岁以上);4、入院三天仍然不能明确诊断且治疗效果不佳的;5、根据病情预计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的,或在治疗过程中已经出现并发症,预计治疗效果不佳的;6、家属或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的;7、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的;8、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或受社会及周边环境影响对医院有抱怨者;9、发生院内感染的,或治疗后有副反应的;10、家庭经济条件差,但需要自负的`医疗费用却又较高的,或住院预交金不足,已经产生医疗欠费的; 11、家庭、身份情况复杂,家庭不和睦,有可能转嫁矛盾的;12、经熟人介绍的,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13、有医疗纠纷隐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一)重点病人范围
A类(疑难危重病人):危重、疑难、效果不佳、入院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手
术后病情尚未稳定及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病人。

B类(投诉纠纷病人):有医疗纠纷或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病人,涉及司
法案件的病人。

C类(干部著名人士):正局级以上干部、省级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病人。

D类(突发成批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甲类、SARS,禽流感,AIDS等)病人。

(二)管理要求
1.各临床科室应将重点病人按上述分类,于每日上午上班后2小时内在网上上报,出现重危抢救病人或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报告医务处。

报告时间从确定为
重点病人之日始至该病人部署重点病人范围止。

2.科主任、护士长应掌握重点病人的诊疗护理方案及效果,督促、检查各级医务人员对重点病人诊疗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调整和加强诊疗护理方案及措施。

3.有关职能处事应每日了解全院各科重点病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所在科室沟通、处理。

4.夜间、双休或节假日期间,总值班应了解重点病人的主要情况,主动帮助科室解决矛盾和困难,对抢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并及时向有关领导通
报情况。

5.经管医师除常规查房外,对A类病人上,下午至少各增加一次巡视;值班医
师对A类病人应作重点巡视与观察,发现重要的或处理棘手的问题应立即向经
管医师及护理组通报,并同时报告科主任.对重点病人应做好床边交接,晨会应报告重点病人情况。

6.入院3天内未确诊的应在入院五天内完成科内讨论和专科会诊,若仍不能确诊的在入院一周内完成院级会诊;危重病情难以控制的应及时开展科内讨论、
专科会诊和院级会诊。

7.遇本科处理有难度或需他科协同诊疗的病人,应尽早邀请会诊;拟转科转院的应在
有关科室会诊的基础上找患方谈话后转科转院。

8. 经管医师应根据病情提出合理的护理级别和要求,对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难以控
制的应尽早考虑监护。

9. 医务人员应及时掌握重点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在符合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对患方的不满情绪,应认真、客观的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力争取得患方的理解和谅解。

10. 医务处每季度应对全院重点病人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在院周会上反馈。

对管理不善、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