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包膜 RNA病毒
病毒学复习题
填空题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和E 蛋白。
N4.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13.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
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包膜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
包膜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包膜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它是一种RNA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包膜病毒在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包膜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理学研究,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包膜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包膜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病毒,其包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
包膜病毒的基因组一般为单股正链RNA分子,其长度在3kb到10kb之间不等,一般由6到10个基因编码。
包膜病毒的传播一般是通过血液、唾液、体液等途径进行,是多种疾病的主要病因。
包膜病毒一般存在于人类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等部位,包括许多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乙肝病毒等。
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包膜病毒的病理学研究发现包膜病毒是医学上的一项重要突破,对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包膜病毒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包膜病毒的病理学研究是了解其致病机制和病理表现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包膜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通过其表面的包膜蛋白结合人体受体,进入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性来完成其复制过程,同时病毒的复制还会引起宿主细胞的变性和死亡,导致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的包膜病毒进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已经成为抗病毒疗法的重要选择之一。
同时,通过研究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也可以开发出针对病毒感染的疫苗,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三、包膜病毒的应用包膜病毒在生物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包膜病毒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可以开发出针对不同病毒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此外,包膜病毒还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包膜病毒被用来构建腺病毒等载体,用于基因转染和基因 therapy的研究。
同时,包膜病毒的表面可以表达特定抗原,可作为疫苗载体进行应用,如狂犬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肿瘤疫苗等。
病毒的主要成分
病毒的主要成分一、病毒的结构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
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核衣壳:1、核心:核酸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1、病毒核酸:DNA或RNA,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部分核酸偶感染性。
2、病毒蛋白质:病毒的主要成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3、脂类和糖:脂质主要存在包膜中。
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㈠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引起的感染⑴细胞融合:其结果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
⑵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常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
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㈢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病毒可能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的方式逃脱免疫应答。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㈠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1、显性病毒感染:2、隐性病毒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者称为病毒携带者。
㈡急性病毒感染㈢持续性病毒感染:1、潜伏感染:潜伏期查不出病毒。
有包膜病毒ppt课件
3. 脱壳
脱去蛋白衣壳,使病毒基因组发挥指令作 用。
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 下脱壳,释放出核酸。
32
隐蔽期( eclipse phase)
自病毒脱壳后,至复制增殖成为成熟的病 毒体以前,在细胞内找不到有传染性的完 整病毒颗粒,这个阶段称为隐蔽期。
33
34
4. 生物合成
主要包括:
子弹状:狂犬病毒 丝状:马尔堡病毒 砖块状:痘病毒 蝌蚪状:噬菌体 杆状:多数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7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 化学组成
8
一、病毒的结构
✓基本结构: 核衣壳 (nucleocapsid)
核酸:DNA 或者 RNA 蛋白衣壳 (capsid):由壳粒(capsomere)组成
✓特殊结构:
2. 特异性地吸附于易感细胞受体,介导病毒 核酸进入宿主细胞
3. 构成病毒的特异性抗原
12
包膜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 面尚有包膜包围 包膜病毒 无包膜病毒
包膜子粒或刺突:包 膜表面的钉状突起
13
包膜的化学组成
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 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包膜
脂质 多糖 蛋白质
14
包膜的功能
宿主范围、组织嗜性的主要因素。
28
2. 穿入
包膜病毒:
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fusion),进入细胞内
无包膜病毒 :
经细胞膜吞入,称为病毒胞饮。
29
穿入
有包膜病毒:融合
30
穿入
无包膜病毒:胞饮
from Schaechter et al, Mechanisms of Microbial Disease, 3rd ed, 1998
生物学 病毒有哪些分类
生物学病毒有哪些分类?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
根据病毒的遗传物质、外壳结构、宿主范围等特征,病毒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1. DNA病毒: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它们可以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并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
DNA病毒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家族,如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乙型肝炎病毒科等。
2. RNA病毒: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RNA病毒可以进一步分为单链RNA病毒和双链RNA病毒两大类。
单链RNA病毒包括正链RNA病毒和负链RNA病毒,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HIV等。
双链RNA病毒包括重复感冒病毒科、蓝斑病毒科等。
3.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是一类特殊的RNA病毒,它们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能够将自己的RNA转录成DNA。
这类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将转录的DNA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成为细胞的一部分。
逆转录病毒包括艾滋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
4. 外壳结构分类:根据病毒外壳的结构特征,病毒可以分为无包膜病毒和包膜病毒两大类。
无包膜病毒包括诸如腺病毒科、疱疹病毒科等。
包膜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
5. 宿主范围分类: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病毒可以分为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等。
人类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动物病毒包括狂犬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植物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
以上仅是病毒分类的一些常见类别,实际上病毒的分类非常复杂,还有很多其他细分的类别。
病毒的分类是基于研究者对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病毒分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对于了解病毒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
总结有关病毒的知识点
总结有关病毒的知识点1. 病毒结构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外壳。
核酸可以是DNA或RNA,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壳体,用来保护病毒的核酸。
另外,一些病毒还有包膜,包膜是由宿主细胞的膜蛋白和糖蛋白构成的外层,它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
2. 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入侵、复制、破坏和释放四个阶段。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后,它会释放核酸并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进行复制,复制完成后,大量的新病毒颗粒会破坏宿主细胞,从而被释放到外部环境中,再次感染其他健康细胞。
3. 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宿主。
不同类型的病毒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例如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血液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而食物传播病毒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4. 病毒感染的症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皮疹、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5. 病毒检测和诊断病毒检测主要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
病毒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手段,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体等来确定感染的病毒类型。
6. 病毒治疗与预防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疫苗和免疫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类型的病毒感染,免疫治疗可以增强宿主的免疫力,帮助宿主抵抗病毒感染。
7. 病毒的研究与防控病毒的研究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病毒的结构、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来寻找防治病毒感染的方法。
病毒的防控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措施,以及卫生监测、疫情监测等措施。
总之,病毒是一类微生物,它的生命周期、传播途径、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等内容都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病毒感染,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披膜病毒科
四、免疫性 猪对PRRSV感染可产生免疫力。感染后6-7d可从血清中检 测到抗体反应,但中和抗体产生缓慢,需6-8周甚至更长的 时间,这可能是病毒血症可持续4周以上的原因。PRRSV与 登革热病毒相似,当机体内抗体滴度很高时,机体可以抵抗 病毒的再次入侵,而当中和抗体滴度较低时,病毒的增殖进 一步增强。PRRSV敏感细胞为Fc受体阳性,都具有抗体依 赖感染增强现象。这种情况使人们在研制疫苗出现困难,目 前没有正式注册的疫苗。 五、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测 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ELISA等。
披膜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是一类正股单链RNA病毒,由于 病毒核心的外面披盖一层保护其活性的脂蛋 白包膜而命名。本科病毒有甲病毒属、风疹 病毒属、动脉炎病毒属。 披膜病毒形态小,有囊膜。病毒对酸敏感, 在pH8-9环境中最稳定。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
该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引起猪的生殖 和呼吸系统综合征。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死 产、木乃伊、弱胎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 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毒于1992年命名。 一、病毒特性 属披膜病毒科、动脉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有囊膜, 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在低温下保持其稳定的感 染性,但不耐热,56℃处理15-20min,37 ℃处理 10-24h,病毒将完全彻底灭活。病毒在pH低于5或 高于7的环境中,其感染性将损失90%以上。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
流行性感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80~100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
病毒由包膜和核壳体构成(图1)。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
该类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亚型特异性。
核壳体为薄螺旋丝状,呈螺旋对称,直径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亚型。
亚型划分是根据基因分析和琼脂免疫双扩散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分离年代/病毒株序号(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
例如A/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为马/在新加坡分离/时间为1952年3月/亚型为H7N3。
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与人有关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稳定性流感病毒在pH6.5~pH7.9间最稳定,对高温抵抗力弱,加热至56℃数分钟后即丧失致病性,100℃ 1min即被灭活,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较为稳定,4℃能存活1个多月,-70℃可存活5个月以上。
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3.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产物(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宿主细胞(包括红细胞)的表面具有血凝素受体,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其结合,使流感病毒得以吸附于宿主细胞膜。
病毒粒子的结构与装配机制
病毒粒子的结构与装配机制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的基本结构通常由蛋白质包膜和核酸(如RNA或DNA)组成。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复制自己,并在宿主细胞内制造新的病毒颗粒。
病毒粒子(viral particle,简称virion)是病毒的完整结构,也是病毒的传播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病毒粒子可以被当作“无生命”的分子机器,其结构和装配机制决定了病毒的传染性和病毒学特性。
一、病毒粒子的结构病毒粒子的结构通常分为两部分:外壳和核酸。
外壳是病毒粒子的外形,通常由蛋白质组成,用来保护其内部的核酸。
外壳的组成决定了病毒的形态和特性。
病毒的外壳可以分为无包膜病毒和有包膜病毒两类。
无包膜病毒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形态多为简单棱柱形,如双歧杆菌病毒等。
有包膜病毒则通过膜蛋白包裹散体病毒粒子来形成包膜,形态多为球形或棒状,如流感病毒、HCV等。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其繁殖的基础。
病毒的核酸可能是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等形式,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等都是单链RNA病毒。
二、病毒粒子的装配机制病毒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就是装配机制,即病毒粒子的形成过程。
在病毒粒子的装配中,病毒内膜和蛋白质嵌合在一起,然后将核酸包裹在其中。
病毒粒子的装配机制可以分为两种:自组装(self-assembly)和编码装配(encoded assembly)。
自组装是非常简单的装配方式,此时病毒依赖于静电力,疏水性和氢键等物理化学性质促进蛋白质自组装为粒子的包膜或核酸蛋白质聚合体,最终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自组装无需任何指导因素和协同合作,是一种自愈性的过程。
自组装机制适用于如腺病毒、衣病毒等的病毒种类。
编码装配需要依赖于细胞循环过程中的各种基本细胞机制,是依赖一些病毒编码产物合成和分装到特定的装配场所才能完成病毒粒子的装配。
编码装配机制是一种有机的过程,需要大量配合合作才能将病毒粒子最终构建完成。
RNA病毒的功能研究
RNA病毒的功能研究病毒是一种非常小而简单的生物实体,它无法独立地进行复制和生长,只能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繁殖。
而RNA病毒则是一种基因组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
RNA病毒在人类的生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包括了导致多种疾病的致病病毒,也包括了许多在生物体正常功能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将着重探讨RNA病毒的功能研究。
一、RNA病毒的结构RNA病毒包括不同的家族和亚型,但它们在结构和生命周期上有很多的共性。
RNA病毒通常由一个RNA基因组,一个包膜或外壳以及一些病毒蛋白组成。
其中,RNA基因组是RNA病毒繁殖和感染机体的关键部分,它具有编码病毒蛋白的功能。
二、RNA病毒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NA病毒参与了很多机体的基础生理过程。
比如,RNA病毒在转录、后基因调控、转录后修饰、信号转导等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RNA病毒作为生物体内的小分子单体,它们的功能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因此RNA病毒研究领域也是日新月异的。
三、RNA病毒的功能1. 外源性RNA病毒在维持基因表达稳态中发挥作用成熟的细胞中大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非编码RNA,它们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其中,病毒RNA和小RNA分子在病毒感染和作为细胞信号分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RNA后基因调控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NA病毒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正常生物体的生化反应和细胞生长等重要生理过程。
2. RNA病毒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RNA病毒不仅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还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比如,病毒RNA可以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发生的种类和程度,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稳态。
3. RNA病毒抗癌药物研究RNA病毒在癌症的发病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抗癌药物在癌症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并且越来越多的RNA病毒抗癌药物也开始进入到临床实践中。
RNA 病毒抗癌药物不仅能够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还能够诱导癌症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包膜病毒的组成和功能
包膜病毒的组成和功能包膜病毒是一种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重要威胁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们的包膜是病毒颗粒进入宿主细胞的主要途径,也是逃避免疫系统打击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包膜病毒的组成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包膜病毒的基本结构包膜病毒是一种具有内核糖核酸基因组的生物分子,其基本结构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核酸、蛋白质壳、膜和糖蛋白。
其中,核酸和蛋白质壳构成了病毒颗粒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膜和糖蛋白则包裹着颗粒,形成类似于一个球形形状的袋子,这个袋子就是包膜。
核酸是包膜病毒的遗传物质,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
不同种类的包膜病毒核酸的长度和序列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病原体,例如HIV是一种RNA病毒。
蛋白质壳是包膜病毒中的次要组成部分,但在保护核酸、圆滑病毒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蛋白质在包括细胞膜的环境中会自发地组装成一种具有对称性的多面体结构,被称为病毒颗粒核壳。
膜和糖蛋白是包膜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包裹在周围,保护病毒颗粒形状和稳定性。
膜是由病毒颗粒包膜中的脂质层组成的,而糖蛋白则是一种附加在膜上的糖链,决定了病毒颗粒的免疫学特性和感染特性。
二、包膜病毒的功能1. 保护病毒:包膜是病毒进入细胞的重要载体,被称为包膜病毒是因为这个袋子像个“保护套”一样保护着病毒,能够在外部介质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下保持病毒颗粒的形态完整,从而增强病毒的传播能力。
2. 感染宿主细胞:包膜病毒可以依靠其表面上的糖蛋白相互作用与宿主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从而进入宿主细胞,并向细胞核输送核酸,从而进行复制。
3. 逃避免疫系统:包膜病毒的表面糖蛋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变异性和免疫遮蔽性,可以利用这种多样性而对抗免疫系统。
此外,包膜病毒可以利用包膜和细胞膜融合的方式从细胞内侵入细胞外,从而减少免疫系统的发现率和攻击强度。
在以上的功能方面,不断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该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包膜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
RNA病毒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RNA病毒是什么,有哪些类型?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怪病毒带给人们较大的威胁。
其中,RNA病毒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病毒种类,这种病毒是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的,对于其病理和病症表现都知之甚少,但是它确实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就来看看RNA病毒是什么呢?有哪些类型呢?RNA病毒也称RNA型病毒。
植物病毒,除少数例外(如花椰菜花叶病毒),几乎都是RNA病毒。
RNA病毒冠状病毒直径为80~160nm,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中,其错误修复机制的酶的活性很低很低,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其变异很快。
而疫苗是要根据病毒的固定基因或蛋白进行开发制作的,所以RNA病毒疫苗较难开发。
繁殖: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
它不可单独进行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可进行。
★ RNA病毒有: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EBV),西班牙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有一部分噬菌体是DNA病毒)等。
★ 1、甲型肝炎病毒(HAV):又称72型病毒,直径27纳米,其RNA的分子量为1.9×106。
只有 1个血清型。
易感者除人外,尚有黑猩猩、南美的白唇猴和狨猴。
中国红面猴也可感染。
近年已在猴胚肾细胞和人肺二倍体细胞上培养成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0天。
潜伏期的后期和发病早期,病毒由粪便排出,有传染性。
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力。
愈后良好,很少转为慢性。
★ 2、猪水疱疹病毒(SVDV):只有 1个血清型。
与人的库克萨基病毒B5型有共同抗原,免疫血清能交互中和。
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经伤口感染。
在口腔粘膜、鼻头、乳房、蹄部发生水疱,外观与口蹄疫难以分辨。
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和疱液中,内脏和肌肉含病毒量极微。
疱皮中的病毒能抗强酸强碱。
病毒可用猪原代肾细胞或传代细胞培养并产生病变。
接种乳鼠弱毒疫苗、组织培养弱毒疫苗、水疱皮和疱液灭活疫苗能控制本病的流行。
病毒体的名词解释
病毒体的名词解释病毒(Virus)是一类非细胞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复制和传播。
病毒体是病毒的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可变性。
病毒体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遗传物质和包膜。
1. 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而有所不同。
遗传物质携带了病毒的基因信息,包括编码病毒复制和传播所需的蛋白质等。
2. 包膜:病毒体的包膜是由宿主细胞的质膜或细胞器的脱落物等获得的。
有些病毒体没有包膜,被称为非包膜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直接包裹在蛋白质中。
包膜主要由脂质、糖蛋白和糖类组成,起到保护遗传物质的作用。
病毒体还具有其他结构和性质,如:1. 外壳:病毒体的外壳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覆盖在包膜或非包膜病毒体外部,起到保护内部结构和遗传物质的作用。
外壳还可以具有特定的结构,比如棒状、球形、多面体等,有助于病毒体与宿主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
2. 钩状突起:病毒体的外壳上有许多钩状突起,它们由蛋白质组成,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实现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并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部。
3. 蛋白酶:有些病毒体内含有蛋白酶,可以在感染宿主细胞后进行特定蛋白质的剪切和修饰,以便为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提供必要的蛋白质组分。
病毒体具有高度致病性和传染性,通过感染宿主细胞,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制和代谢系统来复制自身,并通过各种途径,如空气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等,传播给其他宿主。
病毒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存在差异,它们的研究对于理解病毒的发生、传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的研发、疫苗的设计和疾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病毒包膜的形成与演化
病毒包膜的形成与演化病毒包膜是一种保护病毒基因物质的外层结构,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繁殖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研究表明,病毒包膜的形成与演化与病毒生态环境、宿主选择、病毒进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1、病毒包膜的形成病毒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质膜或内质网膜,病毒利用其自身复制酶和膜蛋白将宿主细胞膜膜囊化形成包膜。
不同类型的病毒包膜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单链RNA病毒的包膜形成方式跟质膜融合相关;而部分疱疹病毒在包膜形成过程中则与高尔基体有关。
研究表明,在病毒包膜形成过程中,病毒膜蛋白在两侧的质膜过渡区或囊泡内自组装形成,随着病毒RNA基因物质的复制和装配,病毒包膜逐渐成型。
病毒包膜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细胞膜的动态重组、病毒膜蛋白的自组装和病毒RNA的复制与包装等多个步骤。
2、病毒包膜的演化病毒包膜的演化也是了解病毒进化及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角度。
病毒包膜有多种组成形式,包括蛋白质、脂质、糖蛋白等不同成分。
通过对不同病毒的包膜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病毒包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适应下,会发生形态结构、成分构成等多种变化。
病毒包膜的演化除了受到病毒自身基因的影响,也受到其宿主的选择和环境压力的影响。
例如,在不同宿主细胞的影响下,病毒包膜的构成可能会发生改变。
此外,病毒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里,不同类型的病毒包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相似性,这也为病毒研究提出了更多的启示和挑战。
3、病毒包膜与病毒进化病毒演化是指病毒在不同宿主间传播和进化的过程。
很多研究表明,病毒包膜的结构和成分与病毒的进化有密切关系。
例如,病毒包膜的蛋白质序列变异可导致病毒对不同种类宿主的适应性产生变化;而病毒包膜的糖蛋白也可以影响病毒的毒性、传染性等重要性能。
此外,基于包膜的分析方法也已成为病毒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
最近,利用基于包膜的分子分类方法,已经发现了多种新型病毒,并且有助于明确病毒的种类、种属和亚型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力牢固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HCV)
曾被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 炎(PT-NANB),1989年命名为HCV, 归类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一、生物学性状
HCV呈球形,50nm,单正链RNA,有包膜 黑猩猩为唯一易感动物,细胞培养不成功 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变异,造成免疫逃逸, 病毒持续存在,为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HCV分6个基因型(我国HCV1、2多见)
包括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副流感病毒
均经呼吸道感染
一、麻疹病毒
是儿童急性传染病麻疹的病原体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为球形,120-250nm 包膜刺突 H—只凝集恒河猴RBC F—细胞融合、形成多核 巨细胞 胞浆、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细胞培养:可见CPE(多核巨 细胞)和包涵体 抗原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
免疫力牢固 防治:三连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球形
包膜刺突 G—与受体结合、吸附 F—强烈细胞融合作用(故名),形成合胞体及 胞浆嗜碱性包涵体
只有1个血清型 抵抗力弱,对冻融敏感 传染性强(冬、春流行),飞沫及接触传播
局部炎症(不入血) 成人、较大儿童, 上感 2-6月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向下呼吸道 蔓延,细支气管炎,肺炎(I型变态反应)粘 液、纤维蛋白阻塞气道,呼吸困难,窒息死 亡
麻疹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鼻咽分泌物,也可间接接触 传播 致病机制:靶细胞CD46(除RBC外)
局部增殖
入血
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
全身皮肤粘膜、呼吸道、 胃肠道、眼部病变
所致疾病——麻疹
潜伏期:1-2W 前驱期:发热、卡它症状(鼻、眼), Koplik’s(2-3天) 发疹期:发热第4天出疹,全身红色丘疹,全身症状加重 (NS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并发症(肺炎、脑炎), 死亡 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全程10-14天) 慢发病毒感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缺陷病 毒 免疫力牢固
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
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防治
降低发病率 接种疫苗—流行株或灭活、亚单位疫苗 干扰素 中草药、抗生素
第二节 副粘病毒
特点
1、类似正粘病毒,但较正粘病毒大 (150~300nm) 2、单股负链RNA, 但不分节段,抗原性 稳定 3、刺突两种 HN蛋白—具有HA和NA 作用 F蛋白—溶血和细胞融合作用 4、鸡胚多生长不良,细胞培养多有CPE
包膜及刺突
包膜双层结构 内层—基质蛋白(MP)也具型特异性 外层—脂质双层(源于宿主细胞膜)
刺突—病毒编码的糖蛋白,有两种 血凝素(HA)—呈柱状 凝集红细胞—血凝现象,鉴定病毒(定性) 吸附宿主细胞—与受体结合 抗原性—相应抗体 中和病毒 抑制血凝(定型) 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 参与病毒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 抗原性—非中和抗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发病2-3天传染性最强), 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 致病机制: 病毒局部增殖(不入血)—细胞变性坏死、纤毛 脱落—扩散至下呼吸道, 引起病毒性肺炎 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流感)
潜伏期:1-2天 发病期: 局部症状:上感症状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痛 并发症:继发细菌性感染, 可死亡
第四节、SARS冠状病毒
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而并非已知 冠状的突变株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与前者相似,刺突呈花冠状,其S 蛋白与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融合,为主要致 病结构 细胞培养—CPE
SARS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SARS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呼吸道(不排除病人分泌物、粪便传播) 所致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也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潜伏期:2-10天 发病期: 初期:发热、头痛、关节痛、干咳、气短、X片肺部 阴影 极期: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衰竭、 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基础病40-50%) 恢复期:抗体产生, 症状减轻、消失
第五节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
艾滋病病人与卡波氏肉瘤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2003年有500万人感染HIV病毒(比以 往任何一年都高),使全球感染艾滋病的 总人数达到3800万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3年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每天约 有14000名新增HIV感染者 其中:近一半发生在妇女, 一半是15—24岁的年轻人。
为森林脑炎的病原体(自然疫源性疾病),又名 苏联春夏型脑炎病毒(我国东北、西北林区亦有) 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传播途径—蜱(也为储存宿主),动物←蜱→人 森林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10-14天 轻型:发热、头痛、不适等 重型:脑炎、脑膜炎症状,死亡率20-30% ,后遗症3060%
只有一个血清型 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间接接触
致病机制
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
入血 唾液腺炎症 病毒血症 睾丸、卵巢、胰腺、脑组织炎症
第二次病毒血症
所致疾病—流行性腮腺炎
潜伏期:2-3W 前驱期:发热、厌食、不适 发病期:单、双侧腮腺肿大,疼痛 并发症 睾丸炎,男性不孕症最主要原因 卵巢炎 无菌性脑炎 获得性耳聋
免疫性:同型短暂免疫力(1-2年)三型交叉保护, 对新亚型均无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流行期 根据典型症状 作临床诊断 实验 室检测新变异株 1病毒分离 2 血清学诊断 3 快速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 定
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有4个血清型
传染媒介——伊蚊
人和猴为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猴 蚊 人 所致疾病(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均有发生)
1.登革热(轻型):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 淋巴结肿大等(1周)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重型):皮肤 出血、休克,4-6h内死亡。
三、森林脑炎病毒
乙脑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媒介:三节喙库蚊(乙脑病毒的长 期储存宿主) 流行环节:
动物 蚊 人 带毒越冬 猪 蚊
经卵传代
病毒血症(4天)
蚊
人
猪
(扩增宿主、传染源)
所致疾病及 致病机制——乙型脑炎
病毒经叮咬侵入
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
入血
隐性感染
第一次病毒血症 肝、脾、淋巴组织增殖
入血
第二次病毒血症 0.1% 突破血脑屏障
Koplik spots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由于 症状典型、出疹规律,一般无需实 验室检查(可用于不典型病例)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
防治
减毒活疫苗接种—预防 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
二、腮腺炎病毒
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儿童) 球形,刺突
HN—血凝(H)放置一段时间自然洗脱(N) F—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
免疫力不持久,可再感染
RSV
包涵体
RSV感染引起的细胞融合
第三节
黄病毒科
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热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1.形态为小球形,直径一般在40—70nm, 少数为70—130nm。 2. 核心为RNA,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 3. 本群病毒主要寄主于自然界的动物体内, 通过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同时病毒可在昆虫体 内增殖,因此吸血昆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 存寄主。 4. 虫媒病毒因受吸血昆虫地理分布的影响, 而有严格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简称:乙脑病毒,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 原体(乙脑),又称日本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球形,单正链RNA,20物为小鼠,脑内接种3日发病,耸毛,蜷伏肢 体,痉挛,麻痹死亡,脑组织分离病毒 鸡胚,卵黄囊,48小时达增殖高峰 细胞培养,细胞明显CPE 只有1个血清型
培养特性
初次分离 鸡胚 传代 细胞培养 动物 尿囊腔 羊膜腔 无CPE,用血凝证 实增殖(定性) 用血凝抑制(定型)
猴肾、狗肾细胞 雪貂、小鼠
抵抗力弱
56℃30min灭活
抵抗力
抵抗力弱 1.对热比较敏感: 56℃30min灭活, 60℃10min, 65℃~70℃只需几分钟灭活 2.对低温抵抗力较强:0~4℃可存活数周, -70℃可长期保存. 3.对干燥、紫外线、脂溶剂、氧化剂酸 等敏感。阳光直射40~48h可失活。
正粘病毒 RNA病毒 分 类 DNA病毒 副粘病毒 其他 腺病毒
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
粘病毒: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的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大流行 第一次在1918年的欧洲大陆,死亡人数高 达2000万. 1946-1947 H1N1 1957-1958 H2N2 1968-1969 H3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