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 四下 3.7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一)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一1、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通过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男女生比赛等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验证、归纳,初步了解感知规律,再次通过练习、描述、完善认识,达到对规律的理解,建立模型,最后又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化认识认识规律,丰富规律的内涵。
2、充分体现寻找规律、描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规律的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
学生从对规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应用和拓展,是一个从琐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从单一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
其间培养了学生从“猜想与验证”等探究的方法。
3、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从新课的学习开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要得到一个整十整百数,这样才叫简便。
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改变原来式子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第(3)组两种情况,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不是简便计算,是两个相等算式之间的结构特征,只有当数据比较特殊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改变计算顺序,使原先的计算变得简便。
这种科学的辩证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二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极容易混淆,而且符号容易抄错。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呢?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教学时我们往往注重等式两边的外形特点,即a×(b+c)=a×b+a×c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简便运算》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
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
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寓德于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本课时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2设计这节课,基于两点:我们都知道,复习课很不好上,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罗列。
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向练习课一样有成就感,没有复习课可操作的模式,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展览课。
公开课中,很少上复习课的,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我们都知道,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且容易出错,即便是到了六年级毕业班,错误也是层出不穷,学生对于运算定律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遇上具体题目,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基于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整理复习课。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整体上把握这样方向和原则:1、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一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我结合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我们过去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因此,在上课的一开始,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一个肯德基餐厅用餐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两式相等。
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个等式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与此同时,我还十分注重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
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7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样不能没有猜想,否则,主体性探究活动便缺少了内在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成了失去目标的无意义操作。
学生看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从直观上产生了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
于是,接下来的举例就成了验证猜想的必需,无论猜想的结论是“是”还是“非”,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
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品格的过程。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时,我认为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以下是我对于这次教学的反思总结,分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环节,我发现自己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
首先,我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导致我掌握不准确学生的基础情况,难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在准备教学材料时,我只是简单地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并没有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无法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因此,我在下一次教学前,需要更加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
二、教学过程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利用还不够灵活和巧妙。
首先,我过于注重单一的知识点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
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技巧。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下一次教学时,我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虽然在这次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所提升,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
其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记忆性较好,练习题的错误率相对较低,证明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机械运算上,没有形成对于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
对于这一点,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和规律。
综上所述,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还需要我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需要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7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7篇乘法分配律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理解其意义。
教学中,我从解决实际问题(买衣服)引入,通过交流两种解法,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并找出它们的联系。
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几组类似的算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组等式,发现有什么规律?这里我化了一些时间,我发现学生在用语言文字叙述方面有些困难,新教材上也没有要求,因此,只要学生意思说到即可,后来,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有用字母的,有用符号的,大部分学生会说,没问题。
对于应用这一乘法分配律进行后面的练习还可以。
如:书上第55页的第5题,学生都想到用简便方法去列式计算。
整节课,学生还是学的比较轻松的。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二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本单元运算定律中,是较难理解的,学生较不容易掌握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难点是利用乘法分配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在课堂上,创设了植树活动的情境,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
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出来,然后让学生对比两种算法初步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即(4+2)×25=428×25+2×25。
在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后,运用变式练习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不仅知道两个数的。
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还要知道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可以写成两个数的和的形式。
也就是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着用。
较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通过学习,一些学生已掌握,但也有一些学生的语言叙述不熟练,虽然会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会灵活应用。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数学教学反思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标准,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要点包括: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问题;发现乘法分配律的一般性质;培养乘法分配律的感知和练习运用。
本次数学教学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主题,通过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资源的选择,以及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的____字反思。
首先,我认为本次课程设计的活动设计很充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引入阶段的时候,我使用了图片展示两种乘法计算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方法和资源选择方面,我还有待改进。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只使用了图片和教科书作为教学资源,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变得单一而枯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来辅助教学,以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另外,我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欠缺。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过于依赖教师主导的讲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
同时,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也需要进行改进。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时会不集中,容易分心或者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
这可能与我在课堂管理方面不够严格和有力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分组活动、点名等,以提升课堂的效果和秩序。
最后,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没有充分利用评价和反馈的机会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小测验、练习册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对学生的进展进行评价和反馈。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实用)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后,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很低,特别是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极容易混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教学中通过解决买水果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得到了(110+90)2=1102+902这一结果。
这时我们往往比较注意了等式两边的外形结构特点,即两数的和乘一个数=两个积的和。
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
所以这里我们不仅要从解题思路的角度理解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还要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200个2,右边也表示200个2,所以(110+90)2=1102+9022、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
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
在练习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
如:进行题组对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练习中可以提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吗?为什么要这样算?3、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经历解题策略多样性的过程,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计算12588;10189你能用几种方法?12588①竖式计算;②1258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⑥(100+20+5)88等等。
10189①竖式计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
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明确利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进行间算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课后教学反思(6篇)
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课后教学反思(6篇)学校四班级乘法安排律的课后教学反思1计算教学是学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有计算的教学,而其中的“简便计算”教学更是计算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学好简便运算,不仅能降低计算的难度,而且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能使同学将学到的定理、定律、法则、性质等运算规律融会贯穿,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能培育同学良好的计算习惯。
乘法安排律的教学是在同学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安排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所以,对于乘法安排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规律的数学语言表达上,而是注意引导同学主动主动的参加感悟、体验、发觉数学规律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索问题,培育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同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关注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
爱好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
以同学身边熟识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同学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同学创设了与生活环境、学问背景亲密相关的感爱好的学习情境,也就是依据例题图,提出问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并有意识的蕴含新学问的教学,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2、引导同学主动主动探究。
配养同学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的重要任务。
先让同学依据供应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觉〔65+45〕×5=65×5+45×5这个等式,让同学观看,初步感知“乘法安排律”。
再绽开类比:假如我们要选择另外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相同,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的钱吗?让同学在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安排律的存在。
然后我引导同学观看,初步发觉规律,再引导同学举例验证自己的发觉,得到更多的等式,连续引导同学观看,直到发觉规律,同时质疑是否有反例,再全都确定规律的存在,并得出字母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通用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通用8篇)《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学生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参考!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1这两天学习乘法分配律,孩子们的普遍感觉是比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起来难一些。
作业中的错误也很多,主要错在一下几点:1、78×(100+5)=78×100+5…………这种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教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括号外面的数要分别乘括号内的两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
2、85×99+85=85×(99+8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个别孩子对式子中的数据理解不好,不明白加号后面的85表示的是1个85,可以看成85×1。
3、104×25=(100+4)×25=104×2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有的孩子对乘法分配律的引用不熟练,变式之后又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回到了原式。
4、76×54+76×47-76=76×(54+47)-76…………有这种做法的孩子属于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够灵活,当遇到部分积较多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应用分配律进行简便算。
5、25×32×125=(25×4)+(8×125)…………个别学生在做题时有一种惯性,学完乘法分配律之后,所有的题目都用分配律进行计算,不能灵活的选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综合学生出现的错误之处,可见大部分孩子对运算律能够较好的理解,只是在应用时不能够灵活的应用。
直接应用规律进行简便算的能准确理解,而需要变式的题目则不能较好的应用,也有个别孩子因为理解不清而不会应用。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采用相应的措施,以便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灵活应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步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首先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题求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两个算式相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长方形周长计算这样的例子并在黑板上列出,再出示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然后分组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并总结出这一规律。
最后做一些练习巩固、拓展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在教学之后发现有一些问题。
孩子对于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意义没有理解透彻,应用不够灵活,而且在口头上感觉很好,但是落笔后就发现很多类型题孩子根本就不会做,而且错误很多。
所以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整。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做,最后总结不同方法,看哪种方法简便。
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
教学目标定位是(1)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首先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接着设计“悬念”,抛出四组题目,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
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
在编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
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
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
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
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
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2乘法分配律是第三章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
这节课的设计。
我是从学生的生活问题入手,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植树问题展开。
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
通过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通过这次植树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1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佳乐超市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买“3套运动服,每件上衣21元,每条裤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
这是第一步:通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
(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
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
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2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五大运算定律中,是最难理解的,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难点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成功之处:1.本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选取学生熟悉的买校服情境:这学期学校要换新校服。
上衣每件28元,裤子每条12元。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四年级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四年级引言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性质,它在数学运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乘法分配律对于他们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些困难。
通过本文档,我将对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问题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四年级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时存在以下问题:1.概念理解不清晰: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容易将其与加法混淆。
2.应用能力不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推理和计算。
3.符号运算困难:学生在进行符号运算时,容易出错或混淆符号的含义。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提出改进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能力。
教学策略一:引入生活背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生活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可以通过购物的场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实际物品的价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策略二:概念解释与示例演示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认为概念解释和示例演示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会对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进行清晰明了的解释,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上的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图形的展示和数学式的推导,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教学策略三:练习与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练习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分为不同的难度级别,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时,我还会加强口头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四:合作学习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还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结精神。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四年级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一、引言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授乘法分配律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目标,本文将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在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定义。
2. 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清晰的讲解:我首先向学生解释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2. 实际操作:我设计了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解答,并进行集体讨论和纠正。
3. 小组合作: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涉及乘法分配律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游戏形式:我利用课堂上的游戏形式,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乘法分配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思考。
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买3个苹果需要多少钱?”2.讲解:我向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原理和运用方法。
3.练习:我设计了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进行集体讨论和纠正。
4.小组合作: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涉及乘法分配律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5.游戏: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乘法分配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总结:我在课堂结束时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反思1.需要更多的练习: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样不能没有猜想,否则,主体性探究活动便缺少了内在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成了失去目标的无意义操作。
学生看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从直观上产生了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
于是,接下来的举例就成了验证猜想的必需,无论猜想的结论是“是”还是“非”,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
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品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