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昼夜与生物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5 昼夜与生物课件1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5 昼夜与生物课件1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5 昼夜与生物课件1 青岛 版
欢迎来到六年级科学课程的第4单元,我们将深入探讨昼夜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以西向东的方向旋转的运动。
1
自转速度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约1670公里,
自转周期
2
而不同地区的自转速度可能稍有不同。
地球完成一次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
候鸟
一些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 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 物。
冬眠动物
一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季选择冬眠, 以减少能量消耗并保护自己。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以及生物对这些变化进行的适应和行为。
2
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造成了我们熟悉的四季变化。
3
不同季节
在不同季节中,地球接收太阳光的强度和角度不同,导致气温、天气和植物生长等方 面发生变化。
生物的适应和行为由于昼夜和源自季的变化,生物对其进行了适应,并展现出各种有趣的行为。
夜行性动物
一些动物在黑夜中活动,利用夜 晚的安静和食物资源。
影响昼夜变化的因素
昼夜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地球的倾斜角度和所在的纬度。
1 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角度导致了不同季节的白昼和黑夜时间的长短变化。
2 纬度
不同纬度的地区,太阳的高度也不同,进而影响了昼夜时间的长度。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进行的环绕运动。
1
公转速度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绕太阳一周需时约365.25天。
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天。
3
造成昼夜变化

昼夜与生物行为课件

昼夜与生物行为课件
昼夜与生物行为课件
目 录
• 昼夜现象与地球运动 • 生物节律及其类型 • 昼夜对生物行为影响机制 • 不同生物类群昼夜行为差异 • 昼夜节律紊乱对生物体影响 • 实际应用:利用昼夜节律改善生活质量
01 昼夜现象与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01
02
03
地球自转定义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 的运动。
昼夜节律紊乱还可能导致焦虑 、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影响
身心健康。
动物实验揭示昼夜节律重要性
生理指标变化
动物实验表明,昼夜节律紊乱 可导致动物体温、血压、心率
等生理指标异常波动。
繁殖能力下降
昼夜节律紊乱会影响动物的繁殖能 力,如导致雌性动物发情周期紊乱、 雄性动物精子质量下降等。
行为异常
昼夜节律紊乱还可能导致动物 行为异常,如活动减少、反应 迟钝等。
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节律
光合作用与昼夜关系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夜 晚则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
生长节律与昼夜关系
植物的生长节律受到昼夜交替的影响,如植物在白天生长较快,夜晚则生长较 慢;同时,植物的开花、结果等繁殖活动也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昼夜交替原理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相对于 地球位置不断变化,导致 不同地区依次进入白昼和 黑夜。
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约24小 时,即一天的时间。
昼夜时长随纬度变化
昼夜时长与纬度关系
不同纬度地区昼夜时长不同,随着纬 度升高,昼夜时长差异逐渐增大。
极圈以内地区特殊现象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 夜现象,即一段时间内太阳始终在地 平线以上或以下。
用微弱的光照和避免白天的强烈阳光。

小学科学15昼夜与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15昼夜与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15昼夜与生物(教案)昼夜与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昼夜的形成原理。

2. 掌握生物的生理活动与昼夜的关系,认识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理解昼夜的形成原理。

2. 分析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特点,理解生物对昼夜的适应。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PPT2. 实物或图片资料,包括地球和生物的图片3. 学生实验材料:小动物、灯泡、暗盒等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出昼夜的概念。

2. 显示一张地球图片,询问学生:你们发现地球的一天有几个昼夜?为什么会有昼夜的交替?Step 2:学习昼夜的形成(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原理,解释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表面的昼夜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地球自转时,阳光只照到地球的一半,另一半是黑暗的,即白天和夜晚的交替。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为什么地球自转会引起昼夜的交替?Step 3:生物的日夜行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昼夜的变化对生物有什么影响?生物如何适应昼夜变化?2. 教师出示不同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昼夜行为。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生物昼夜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Step 4:生物实验(2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书。

2.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昼夜实验。

他们将小动物放在一个有灯光的暗盒中,观察小动物在白天和夜晚的行为差异。

3.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和讨论。

Step 5:昼夜与生物的关系(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昼夜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生物的昼夜行为和对昼夜的适应。

昼夜与生物行为

昼夜与生物行为
一、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是属于喜欢 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 的。
二、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 动或休息状态。
你知道哪些是白 天活动,哪些是 夜间活动吗?
1、蝙蝠常在______活动,而百灵鸟 则多在______活动。 2、晚上,我们能看到的动物有______、 _______、______等。 3、有些花是在夜间开放的,如____、 _______、______。
5、蝙蝠是在夜间活动的。( √ )
昙花在什么时间开放?早晨6点左右开 的什么花?
昙花在晚上9点钟开放,早晨6点左 右开的是龙葵花。
观察花钟之后,你有什么想法?昼夜变 化对动植物有影响吗?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 样的呢?
答: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上的生 物将无法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生活 将被打乱,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注意事项:
我们知道一天中既有白天又有黑夜, 那么,你能解释“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含义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生 物吗? 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 是:在日出之后开始活动,在日落也 就是夜晚开始休息。这句话不适用于 所有生物。
接下来,我们观察一下课本上的花钟图,你 有什么发现呢?
注意: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 12时不同时间内分别开放,钟பைடு நூலகம்外 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 _______所有生物。
5、18世纪_____的植物学家______ 曾经将一些开闭时间______的花栽 在一个大花坛里,利用花的_____时 间来报时,并把这个大花坛称为 ______。
1、昼夜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一天 (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
2、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 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 醒等行为,都是昼夜节律的表现。

《16 昼夜与生物行为》课件

《16 昼夜与生物行为》课件

因为蝙蝠的
视力很差,但是能 发出超声波来辨别 物体或方向,所以白 天黑夜对他来说是 没有区别的,但是 夜间出来很多动物 休息了,它反而能 更好的躲避敌人,所 以蝙蝠就比较喜欢 晚上出来活动.
蝙 蝠
猫头鹰
猫头鹰是典型
的夜行性鸟类。它 的视觉神经非常敏 感,白天的紫外线 会对它的眼睛造成 伤害。并且猫头鹰 的生理结构已经发 展成适合晚上捕猎 的了。猫头鹰正是 在各方面适应夜行 生活而成为一个高 效的夜间捕猎能手。
人体生物钟
1时大部分人已进入梦乡的时刻,处于轻微睡眠状态,人很容 易醒来,正是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感到疾病的存在.
2时除肝脏外,大部分人体器官基本停止工作,肝脏为人体排 除毒素,人体已经受着自身的“大清洗"。如果此时你想喝 点什么,那么千万不要喝咖啡或茶,特别是酒精类饮料,最 好喝一杯水或牛奶。
3时肌体处于休息状态,体力几乎完全丧失,此时我们的血压、 脉搏和呼吸都处于最弱状态。
少数植物比较害怕强烈的阳光,灼热的阳光会
夜 对这类植物娇嫩的花朵造成伤害,因此它们就选
择了白天闭合,晚上开花的生活习性,如昙花、月 光花、夜来香等。在夜里开花的植物,花朵大多数
间‫ﻫ‬开 是白色的。因为白色的花朵在夜间的反光率最高,
最容易吸引昆虫前来授粉;而那些夜里绽放红花、
‫ﻫ‬花 紫花的植物,都因为降低了传授花粉的几率,逐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升起就做工,太阳下山就休息。 泛指简朴单纯的生活.
人体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简称”生物钟” 。为什么没 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 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 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 迎朝阳而展放?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 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昼夜与生物行为》科学课教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科学课教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一、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行为的影响;2.掌握昼夜节律与生物的关系;3.理解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4.分析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昼夜变化与生物行为的关系;2.昼夜节律的基本概念;3.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4.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2.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

五、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和计算机;2.《昼夜与生物行为》教材。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与昼夜节律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快速激活学生的前置知识。

第二步:引入新知(10分钟)1.老师通过播放示范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昼夜变化和生物行为的关系。

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夜间活动?2.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昼夜节律的概念,并与生物行为的关系进行讨论。

3.老师介绍昼夜节律的基本概念,以及人类自然的昼夜节律。

第三步:探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25分钟)1.老师通过教材上的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

可以提及调控机制包括光线、温度、内分泌等因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并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第四步:分析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健康、情绪、工作效率等方面。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列举并总结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共享。

第五步:拓展延伸(5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昼夜节律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行为和昼夜节律的兴趣,并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七、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课上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的报告;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话题,如昼夜节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并制作一个小海报。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探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分析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辅以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建立起对昼夜节律的理解。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与生物》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与生物》教学反思

《昼夜与生物》教学反思
在观看王雪梅老师《昼夜与生物》之后,我发现有以下的几个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1.本节课是一节资料课。

在整个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准备的材料上还是不很充分。

有许多的孩子没有进行准备课的材料。

即使准备课的材料的同学还是出现下列的问题材料不是课上需要的。

我想在布置课的时候,需要对于需要准备的材料要进一步的细化。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准备材料。

2.整节课引入很好,科学探究的实验还需要增加,可以是课堂上,也可以布置到课后。

另外,让学生写出学习体会,写出学习应用,在班上交流,更能达到理论实际的效果。

3.和学生的生活要贴近。

科学的学习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熟悉的话题中学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的从学生的熟悉的话题出发,启发引导学习。

4.还有就是设计问题,激发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靠老师激发的。

这样需要老师教学中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激发。

注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昼夜与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昼夜与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昼夜与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的:通过学习和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生长、繁殖和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适用对象:初中生物课程的七年级学生。

三、作业内容:1. 理解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学生了解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进食、活动以及休息的影响。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并分析夜行动物、昼行动物和日夜都活动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深入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的重要性。

2. 生物钟的概念和机制:- 学生学习生物钟的定义、作用和机制,通过课堂实验观察和讨论,探究生物钟在生物体内的表现形式和调节机制,并了解其与昼夜交替的关联。

3. 研究生物钟在人类身上的应用:- 学生了解人类的生物钟与昼夜生活规律的关系,探究现代社会中生物钟紊乱对健康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调整自身的生活习惯以维护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四、作业形式:1. 完成知识梳理:- 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海报或PPT,展示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钟的概念和机制。

- 学生在海报或PPT中,用图片、图表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清晰地传达所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课外拓展:- 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和自身生活状态,记录并归纳昼夜变化对自己的影响,编写学习笔记或心得体会。

- 学生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观察生物钟的变化,反思生活规律对健康的影响,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五、评价方式:1. 小组展示评分:- 评分指标包括内容全面性、表达清晰度、团队合作和展示方式等,通过综合评定小组展示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

2. 个人学习笔记评分:- 评分指标包括记录准确性、总结归纳能力、思考深度和对学习的理解程度等,通过评定学生的学习笔记,反映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昼夜与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钟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昼夜与生物行为作业设计方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作业设计方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昼夜与生物行为》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的课程,通过探讨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反应,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钟、光周期等观点,以及生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活动规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生物钟和光周期调节机制;2. 掌握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模式和适应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4.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三、教学内容1. 生物钟的观点及作用机制;2. 光周期对生物行为的影响;3. 昼夜变化对生物活动的影响;4. 生物的适应性行为;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探究相结合: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表现;2. 实验操作:设计生物行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4. 多媒体展示: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行为视频,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对象,观察其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表现,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讨论等内容;2. 钻研论文阅读与总结:要求学生阅读相关钻研论文,总结生物钟和光周期调节生物行为的机制,并进行个人总结与思考;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适应性行为,并撰写小组报告;4. 教室展示: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和实验结果,与同砚分享心得。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2. 钻研论文的阅读总结;3.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4. 教室展示的表现和内容。

七、参考资料1. 《生物钟与行为节律》(刘军著,科学出版社,2008)2. 《昼夜变化与生物行为》(张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生物钟钻研进展》(王五著,科学出版社,2019)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行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科学钻研和生态环境珍爱做出贡献。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5课《昼夜与生物》教学设计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5课《昼夜与生物》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15 昼夜与生物一、教学目标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昼夜变化对其它动物、植物的影响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昼夜变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数据,学生测量;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难点: 学生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活动的影响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设计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1.巧解绳结魔术谈话:同学们,喜欢魔术吗?老师也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

(巧解绳结魔术)我们的科学不是魔术,但比魔术更有趣、更精彩,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2.观察情境图,引入昼夜更替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预设:图1起床了,图2在睡觉;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白天”我们称为“昼”,“晚上”我们称为“夜”。

(适时板书:昼夜)我们是在什么时间睡觉休息?在什么时间上学?看来,我们的作息时间是受昼夜更替的影响的。

(板书:昼夜更替)二、探究规律谈话:昼夜的变化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通过分析一些数据来看一看。

(一)探究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

1.探究昼夜更替对人的体温的影响谈话:这是老师课前让我们班的学生测量了自己的体温在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课件出示:学生测量的体温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自己先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①观察资料,独立思考②分析资料,组内交流③班内交流谈话:刚才各小组都在认真地对数据进行交流,有什么发现吗?哪个小组交流一下?④小结: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人一天的体温变化也是受昼夜更替影响的,并且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

昼夜与生物行为

昼夜与生物行为


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
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
的,
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拓展活动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实施建议: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 像力和思维能力,多作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 进一 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分 析问 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资源 拓展知识 猫的瞳孔变化 猫眼睛的瞳孔在一昼夜中随外界光线强弱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白天中午时刻,光照强烈,瞳 孔缩 小,呈上下竖直的一条线;夜晚光线微弱时,瞳孔充分放大呈圆形,其他时刻呈不同程度的椭圆形。 猫眼睛的瞳孔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呢?原来,猫眼睛瞳孔很大,负责瞳孔收缩的肌肉很发 达,收 缩特别强烈。猫这种一日三变的功能就是借助于瞳孔强大的张缩能力完成的。它能调整进入眼睛内 的光线 强弱,使其始终保持足以兴奋神经的水平,从而使猫不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清楚地看到外界的 各种物 体,这对猫夜间活动和觅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节律 生命现象中的节律性变化,叫做生物节律。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肌体、群体各个层次上 都有明 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至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 界环境。 生物节律现象直接和地球、太阳及月球间相对位置的周期变化相对应。⑴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 期的节 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活性的24小时周期涨落、 光合作 用速率变化等)。⑵潮汐节律。生活在沿海潮线附近的动植物,其活动规律与潮汐时相一致。⑶月 节律。 约29.5天为一期,主要反映在动物动情和生殖周期上。⑷年节律。动物的冬眠、夏蜇、洄游, 植物的 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 林奈的花钟 林奈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每天开花都有一定时间。他选择了一些植物,按它们开花 的先后 顺序,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要想知道几点钟了,只要去看看什么花在开放就行了,真是有趣极了。 人们把 林奈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造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 蛇床花:黎明三点钟左右开花; 牵牛花:黎明四点钟左右开花; 野蔷薇:黎明五点钟左右开花;

昼夜与生物行为-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昼夜的概念及原因,并掌握昼夜的变化规律。

2.了解生物的一些行为特征,如白天运动、夜晚休息等。

3.理解生物的昼夜行为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并掌握一些方法观察生物行为。

教学重点1.昼夜变化规律的掌握。

2.生物行为特征的了解。

3.昼夜变化与生物行为的关系。

教学难点1.学生对生物行为特征的理解。

2.学生观察生物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法。

2.互动式教学法。

3.观察实验法。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太阳、月亮、星星的图片,询问学生这些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出现的。

2.教师引出昼夜的定义,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让学生理解。

讲解昼夜变化规律1.让学生观察日志表,借助日志表了解一天中昼夜变化规律的掌握。

2.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昼夜变化。

生物行为特征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一些生物的行为特征。

2.让学生通过看动物园或观赏宠物来理解生物行为特征,如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等。

昼夜变化与生物行为的关系1.导入一个实验,比如观察宠物鼠在白天和晚上的行为差异,让学生自己记录数据,思考白天和晚上生物行为的不同。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总结和作业布置1.教师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昼夜变化与生物行为的关系做一个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动物,记录该动物在白天和晚上的行为差异。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昼夜的概念及原因?2. 学生能否掌握昼夜的变化规律?3. 学生能否了解生物的一些行为特征?4. 学生是否理解生物的昼夜行为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5. 学生是否能够观察生物行为,并写出记录?。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习题解答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14白天与黑夜同步记录1.昼夜变化的原因。

答: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一学说又叫太阳中心说。

3.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行。

4.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二、当好小法官。

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太阳、月亮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球就有了白天和黑夜。

(×)3.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导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所以有了白天和黑夜。

(√)4.地球绕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5.早晨,我们看到太阳在东方,下午看到太阳在西方,所以说太阳是围绕地球自东向西旋转的。

(×)二、认真选一选1.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A。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太阳围绕地球转2.根据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都随时间的推移B移动的现象,可以知道地球运动的方向是A的。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3.我们若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则会看到窗外的树木房屋是B运动的。

A.向前B.向后科学探究1.昼夜现象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小地球仪、大头针(插在某个位置作为标杆),蜡烛或手电筒。

【实验步骤】(1)用蜡烛或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晨、正午和晚上?(3)“一天”中,标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有什么变化?与实际观察到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科学与生活1.怎样判断地球是在运动着的?答: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太阳、月亮、星辰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昼夜交替出现,这就可以证明地球是在运动着的。

1516昼夜的形成与生物行为

1516昼夜的形成与生物行为

讨论:下列哪些动物是夜行动物?
萤火虫

夜行性动物:刺猬、蝎子, 蝙蝠,老鼠,猫头鹰,狼(有一 部分),河马,萤火虫,飞蛾, 猫,独角犀,美洲狮等。
蜜蜂
蝴蝶
大象

昼行性动物:大象,牛,羊,鸡, 鸭,猪,鹿、蝴蝶、蜜蜂等。
昼行性动物:大象,牛,羊,
鸡,鸭,猪,鹿、蝴蝶、蜜蜂等。
夜行性动物:刺猬、蝎子,蝙蝠 ,老鼠,猫头鹰,狼(有一部分), 河马,萤火虫,飞蛾,猫,独角犀, 美洲狮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
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地心说”暴露出许多问 题。逐渐被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所取代。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
过近四年的观测和计算, 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 行论”正式提出“日心 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
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
“日心说”对天体的描述大为简化, 同时打破了过去认为其它天体和地球截然 有别的界限,是一项真正的科学革命。这 种学说和宗教的主张是相反的。为宣传和 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宗教 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相信相信 得力量 。20.10 .19202 0年10 月19日 星期一2 时25分 3秒20. 10.19
谢谢大家!
人生得意 须尽欢 ,莫使 金樽空 对月。1 4:25:0 314:25 :0314: 2510/1 9/2020 2:25: 03 PM
安全象只 弓,不 拉它就 松,要 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91 4:25:0 314:25 Oct-20 19-Oct -20
加强交通 建设管 理,确 保工程 建设质 量。14: 25:031 4:25:0 314:25 Monday , Octo ber 19 , 2020

《昼夜与生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昼夜与生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昼夜与生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生活的影响;2. 掌握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3. 探讨昼夜与生物之间的互动干系。

导学内容:一、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 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生物的活动和发展发育会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

例如,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则进行呼吸作用。

2. 昼夜的变化也会影响生物的行为,一些动物会在夜晚活动,而在白天休息。

二、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1. 地球自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的一半处于光照状态,另一半处于阴郁状态。

2. 昼夜的长短受到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影响,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基实情等,而极地地区则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三、昼夜与生物的互动干系1. 生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不同生物会根据昼夜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活动规律。

2. 昼夜的交替也对生物的发展发育和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生物的生物钟也受到昼夜变化的调控。

导学活动:1. 观察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变化,讨论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 钻研一些动物在昼夜交替中的行为特点,分析昼夜对动物生活的作用。

3. 制作昼夜交替的模型,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 讨论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生物生活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昼夜与生物之间的互动干系,总结不同生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策略。

导学延伸:1. 调查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探讨极昼和极夜现象对当地生物的影响。

2. 钻研生物的生物钟机制,了解昼夜变化如何影响生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3. 探讨人类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策略,如何调整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昼夜交替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昼夜与生物之间的干系,增强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对生物生态系统的珍爱认识,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六年级科学《第15课 昼夜与生物》学案(无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六年级科学《第15课 昼夜与生物》学案(无答案)

一、课前预习
1.昼夜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
2.调查一下,哪些动物是在昼间活动,哪些动物是在夜间活动?
3.红红从北京到纽约,乘坐8点的飞机,经过12小时到达了纽约,这时纽约是白天还是黑夜?红红会有什么感觉?
二、分组讨论
1、人体的活动一天里有什么规律?
2、昼行动物和夜行动物的活动规律?
三、课堂检测
1、昼夜的更替是有__________的,生活在地球上动植物因昼夜更替也呈现出__________的变化。

2、18世纪的植物学家__________利用“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一特点制作了
__________。

3、我们周围有那些是昼行动物?
4、举出生活中的夜行动物?
5、人的活动规律?
四、学习反思
1、收获
2、困惑。

15. 昼夜与生物-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5. 昼夜与生物-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5. 昼夜与生物-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昼夜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一天为什么会分昼夜?
•太阳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实验:观察植物在昼夜变化下的生长情况。

2.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昼夜交替的原因。

2.学习太阳对生物的影响。

3.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认识昼夜对生物的影响。

3. 学习重点
1.昼夜交替的原因。

2.太阳对生物的影响。

4. 学习难点
1.生物受太阳影响的原理。

2.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5. 学习过程
5.1 了解昼夜交替原因
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5.2 学习太阳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了解太阳对生物的影响,例如指导生物的生长、保持生物体内的温度平衡等。

5.3 科学实验:观察植物在昼夜变化下的生长情况
1.布置实验:选取两棵相同的植物,将它们分别放在日光灯下和不接触任何光源的黑暗环境中进行观察。

2.观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并比较两个植物的生长情况。

3.总结:通过实验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高学生对观察的能力。

6.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太阳对生物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了观察植物在昼夜变化下生长情况的方法,学生在实验中也更注重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提高了探究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规范记录实验结果,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植物的生长规律。

《昼夜与生物行为作业设计方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作业设计方案》

《昼夜与生物行为》作业设计方案
一、前言
《昼夜与生物行为》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进修本课程,可以了解生物在昼夜变化中的生理和行为表现,深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进修效果,设计了以下作业方案。

二、作业目标
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昼夜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2. 提高学生对生物节律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钻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选择一个生物种类,调查其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表现,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2. 分析一个实验数据,探讨昼夜对生物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3.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钻研昼夜对生物的生理节律的影响。

四、作业要求
1. 观察报告要求详细描述所选择生物种类在昼夜变化中的行为表现,包括觅食、休息、活动等;
2. 实验数据分析要求准确计算数据指标,并进行合理诠释;
3.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包括实验目标、方法、预期结果等内容。

五、作业流程
1. 学生根据要求选择一个生物种类,并进行观察;
2. 学生撰写观察报告,并提交给老师审阅;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数据分析报告;
4.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交给老师审阅。

六、作业评分标准
1. 观察报告:内容详实、观察准确、结论合理;
2. 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结论科学;
3. 实验方案设计:目标明确、方法合理、预期结果可行。

七、作业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昼夜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提高科学钻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砚的支持与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物钟的作用 生物节律实际上控制着人体的各项功能,包 括从睡眠、觉醒到毛发生长及心脏波动。人们认 识到,根据人体生物钟效应来安排人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利
用人体的生物钟效应,可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
寿的目的。
人体生物钟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适应了昼夜的变化规律:白 天工作,晚上睡眠。如果颠倒了这个规律,昼眠 夜作,那么,工作效率就会大大下降。在短时间
自制花钟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 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 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 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生物学家认为,植物的生命随昼夜交替的变化 出现周期性节律。 按日照长短的变化,植物可分为长时日照植物 (如月季、菊花)和短时日照植物(如牵牛花、昙 花); 花卉通常可分为喜阳光类花卉(如石榴、荷花 )和喜阴类花卉(如海棠、君子兰)。
比较活跃, 会受
时各项活动会逐 的影响 。
2.白天,人的活动比较 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 作,日落而息”形成的 3、昼夜的更替是有 因此呈现出 的变化。
,心跳、呼吸会
;夜
,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 。 的,生活在地球上动植物
4.18世纪的植物学家 (
)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
察,发现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 ) 的。他还发现,
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每天都在同一间开花。
5. ( )是指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的时
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它是植物学家(
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 幕降临时回巢穴栖息,它们被称为( );

)、( )、( 还是
)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 都是根据 、 和 持续时
内过频地改变上班时间,人们的睡眠周期就不能
适宜。
人体生物钟的作用 研究表明,有8%长期上夜班的工人因睡眠不 好而身体垮掉。如每个星期都有轮班时,有60% 的人上班打盹。如果要使打乱了的人体生物钟与
昼夜节律重新合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人
体生物钟有一定的“惯性”。
总结 由此看来,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必须与大自 然的昼夜节律同步,顺应生物钟的变化。若强行 与昼夜节律相违,不但会导致体内器官的早衰与
人体生物钟一览表 • • • • • • • • • • 9时:反应性、活动性提高,痛感降低。 10时:精力充沛,是工作、学习和运动的最佳时期。 11时:心脏仍然努力工作,人体不易感到疲劳。 12时:全身进入总动员时刻。最好不要立即就餐, 可推迟一会。 13时:胃酸形成最多,最好午休一会。 体操时间为13点30分左右,肌肉能力最强。 14时:一天中的第二个最低点,反应迟钝。 15时:人体器官最为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手工制作时间为15点至16点,手指最灵巧。 17时:工作效率更高,特别是运动员,是强化训练 的最佳时机。
人体生物钟一览表 • 18时:痛感重新下降,宜适当增加活动量。 • 19时:血压升高,情绪进入不稳定期,容易引起口 角。 • 20时:体重最重,反应敏捷。此时司机较少出车祸。 • 21时:记忆力增强,可记住不少白天没记住的东西, 因而最适宜学生背书。 • 22时:体温下降。 • 23时:精力下降,疲惫感增强,准备休息。 • 24时:大多进入甜蜜梦乡。
它们被称为 ( 7.无论是 间长短来安排它们
)的动物。 的时间的。
8. 下列生物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 )
A.燕子 B.蝉 C.蟋蟀 D.苍蝇
9.只有在夜间才开放的花是( )
A.太阳花 B.茉莉花 C.昙花 D.月季
科学从观察开始,创新源于思考

动物的白天和黑夜 1、燕子、麻雀、喜鹊、兔子、猴子等 白天 活 动——昼行性动物。 2、猫头鹰、家鼠 白天休息 ,夜里活动——夜 行性动物。 3、“晨昏性动物”,傍晚或黎明活动,羚羊 , 狮子,蝙蝠、刺猬。 4、田鼠、紫貂、海豚等——全昼夜活动动物。
•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作息 习惯
1.人的活动在 渐减弱,说明
老化,而且会引起种种疾病。
早晨的牵牛花
中午的牵牛花
向 日 葵
睡 莲
午 时 花
夜 来 香
昙 花
小组讨论
• 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影 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 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 配,这种节律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 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 称作生物钟。据此,植物学家林勒阿斯 制作了“花钟”。
15 昼夜与生物
昼夜对人的影响
人的活动白天比较 活跃,夜晚各项活动会 逐渐减弱,说明: 人的活动受到昼夜的影响。
人体的生物钟
人体内大部分器官的生理活动,具有 惊人的生物钟效应,其变化与昼夜往复的 变化极为吻合。
人体生物钟一览表 • 凌晨1时:大多数人已入睡数小时,进入易醒的浅 睡阶段,对疼痛敏感。 • 2时:大部分器官工作效率减慢,肝脏异常活跃, 加紧清理肝脏和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 3时:全身进入休息状态,肌肉放松,血压降低, 呼吸和心跳减缓。 • 4时:血压更低,脑部供血最低,重病患者易死亡 但听觉灵敏。 • 5时:肾脏几乎不分泌,人的精力基本恢复。 • 6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恋枕再睡多有不安稳 之感。 • 7时:人体免疫能力进入高峰,此时不易得病。 • 8时:肝脏内有毒物体排尽,不宜饮酒。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思考: 为什么白天不容易见猫头鹰? 为什么麻雀晚上不叫? 又为什么蝙蝠总是在傍晚才出现?
夜行性动物:这类动物白天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
殖等活动。部分具有发光器官例如萤火虫,对雌雄交配 有所辅助。
包括以下种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狼、鼠,蝙蝠 等哺乳动物;猫头鹰等鸟类;蜥蝎类以及多数昆虫等均 为夜行性动物。 夜行性哺乳动物起源于中生代的夜行性哺乳类,多 为色盲,由于适应夜间生活,晶状体大而无色,视觉敏 锐,嗅觉发达。
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的动物叫做昼行性动物

其他类型的动物:
“晨昏性动物”,即总是在傍晚或 黎明出来活动,如羚羊就是在这时出 来寻找食物,吃羚羊的狮子也在这时 外出活动。 饿了就出来找食物,吃饱了就去呼 呼大睡的动物,比如田鼠、紫貂、海 豚等,不分“白天”和“黑夜”,我 们就称它们为“全昼夜活动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