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素质评估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和整本书阅读(20分)
1.填空(10分,每题1分)
(1)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客行虽云乐,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3)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定风波》)
(5) _________________,多情却被无情恼。(苏东坡《蝶恋花》)
(6) _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子》)
(7)人生到处知何似,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
(8)此生此夜不长好,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阳关曲》)
(9)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10)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_________________。吾告子止于此矣。(苏轼《稼说送张琥》)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对于母子关系,生物性和社会性似乎是不易发生差异的。在我们的旧法上还有一种规定就是:非婚生子女与其母之关系视为婚生母子,毋须认领。这是说,母子的生物关系是明显的,所以不必经过法律手续,就可以确定其社会性的母子关系。事实上,连这明显的母子生物关系,在过去的旧时代,也有时会被有意抹煞、不承认是社会性母子关系的基础。
不认生母的故事。在她当家时,明白地向生母读过《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
..
说,要她不要弄错了,自己是王夫人的女儿。而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孩
...
在名分上依旧是母亲。在社会关系上,她子.,可是她对于这个女孩儿和那个不争气的小子
......
得公平地待遇所有的儿女,不论是自己生的还是别人替她生的。熟悉中国大家庭的人自能用亲自见过的事实来证实这类以婚姻关系来抹煞生物关系的情形。
(取材于费孝通《生育制度》第三章《婚姻》)(1)文中加点儿的“女儿”指的是()。(2分)
A.李纨
B.探春
C.迎春
D.惜春
(2)文中“两个孩子”“不争气的小子”分别指的是()。(2分)
A.宝玉、黛玉贾瑞
B.宝玉、宝钗贾琏
C.元春、探春贾珠
D. 元春、宝玉贾环
(3)这一故事说明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母子关系很复杂,有生物性意义上的也有社会性意义上的。
B.《红楼梦》中的这个“女儿”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
C.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母子关系的生物性有时得不到承认。
D.王大人作为正妻,她丈夫贾政的孩子都必须把她当作“母亲”。
3.有学者在评价《红楼梦》人物时说:“宝仅在做人,黛玉在作诗。”你是否同意这个评价?请结合原著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鲁迅先生杂文《未有天才之前》,完成第4—8题。(17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有哪几样?作者对此持什么观点?(3分)
6.作者为什么批判“崇拜创作”?(4分)
7.文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4分)
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作了简单的开场白之后,立即从“要求天才的产生”的呼声入手,
提出问题。
B.作者又以“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来比喻民众与天才的关系,这便把文
章的中心论点论述得更加透彻。
C.文章的反面论证,进一步说明了没有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就没有天才。
D.文章之所以论述深透,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了简洁论证。
E.文章只用了二千多字就不仅把天才问题论述深透,而且写得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二)阅读鲁迅先生小说《示众》,完成第9—12题。(16分)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用白描的方式叙述了一个近乎无事的悲剧,在对平淡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中表达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B.小说语言简单,无论是作者的语言还是人物的语言都很精炼。作者更多的将笔墨刻画人物的语言,精确地展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
C.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胖孩子,以胖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一众人在示众中的种种表现,折射出群体民众在精神上的庸俗无聊、冰冷可怕。
D.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示众”,大家都不明所以,一个个失望而回。只有车夫为了生计在默默地奔跑,他们是社会的曙光、希望。
E.小说结构匀称单纯,从寂静开始,又归于寂静,如同一幕哑剧,沉默中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令人无法抗拒,无法呼吸,掩卷沉思。
10.开头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示众”的深刻含义及具体表现。(4分)
12.分析小说中“看客”的形象特征并探究鲁迅先生表现看客形象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________·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①,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娇眼:指柳絮好似惺松睡眼,似困似散欲开还闭。
1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1分)
A.沁园春
B.水龙吟
C.满江红
D.水调歌头
14.下列对本词意境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哀怨缠绵
B.委婉端庄
C.雅逸鲜明
D.精微超旷
15.有人说本词结尾“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其妙处。(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生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